88教案网

八上同步学习及素质训练之三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上同步学习及素质训练之三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上同步学习及素质训练之三教案

一、课堂追踪

核舟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二黍许()罔不()贻余()箬篷()

糁之()轩敞()多髯()衣褶()弥勒()

倚之()一楫()椎髻()篆章()

壬戌()()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因:象:

(2)尝贻余核舟一贻:(3)箬篷覆之之:

(4)雕栏相望焉焉:

(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矫:不属:

(6)其船背稍夷夷:(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了了: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盈:

3.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

(2)诎右臂支船通

(3)左手倚一衡木通

4.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

(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刻字出自《》。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

7.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

A.代词,代指人物、事B.语气助词

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

(1)能以径寸之木()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石青糁之。()

(4)左臂挂念珠倚之。()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0.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5)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

11.本文语言简洁、周密、生动,试结合文中有关语句作简要分析。

(1)简洁:(2)周密:(3)生动:

12.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1)写出一个带有“因势”的成语:。

(2)写一个与“技亦灵怪矣哉”意思相近的成语:。

(3)写一个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形象的成语:。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3.以上两段文字出自写的《核舟记》,该文的体裁是,核舟雕刻的是“”的故事。

14.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5.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和,引出核舟的;第二段说明核舟的和。

16.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17.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18.细读第二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船舱的格局。

(二)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鲁直居。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手执卷端,手抚鲁直背。鲁直手执卷末,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足,鲁直现

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膝,诎臂支船,而竖其膝,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9.给下列各字注音。

髯()卷()弥()属()

20.在文段处准确写出所缺的字。

21.本段是突出“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中的哪一方面

A.大苏B.泛C.赤壁D.大苏泛赤壁

22.本段层次清晰,作者描写的顺序有

A.先总后分B.先分后总

C.先中间后两边D.先两边后中间

E.先上后下D.先下后上

23.从选文内找出相应的原句写在横线上。

(1)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

(2)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

(3)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

24.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所选这一语段的内容。

二、名著阅读

25.《水浒》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4分)

林冲:误入白虎堂→()→()→怒杀王伦

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

26.下列对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失街亭”一事。

B.《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爱的哲学”为核心,赞美母爱、赞美童心、赞美自然,不断探索人生。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作者保尔柯察金在这部作品中展示了在党的教育下,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钢铁战士的过程。

27、“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清代爱国名将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中外名著所礼赞的圣哲先贤,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许多都值得我们“神交”。请从下面推荐的4人中任选其一,先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愿与之“神交”的理由。

贝多芬保尔柯察金诸葛亮鲁智深

①我选__________,出自作品:《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

②理由:

28.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⑸、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⑹、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三、阅读知识

议论文

1、议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2、议论文的分类:从议论方式来看,议论文分为立论、驳论两种。

3、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4、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2)论据:常用的论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等。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第一,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第二,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论证论点;第三,对比论证。拿正反两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第四,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5、议论文论点出现的五种形式:

(1)题目本身就是论点。(2)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

(3)在文章的中间提出论点。(4)在文章的结尾提出论点。

(5)在文章中归纳出论点。

6、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形式:摆事实,讲道理。

7、议论文的论证及常见的五种论证方法:

(1)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2)引证法:用一致的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个别性的论点。

(3)对比论证: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4)类比论证:根据已知事物的性质推断出另一类事物也具有这种性质。

(5)喻证法: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8、议论文的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9、议论文的结构的两大类型

议论文的“横”式结构及“纵”式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横式结构:总论——分论——总论。纵式结构:“逐层深入论述”。分析议论文结构,先要弄清楚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度句及过渡性词语。

10、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立驳结合。

11、议论文语言有如下特点——准确性、概括性、主动性。

12、阅读议论文,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的文章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的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一下方法:第一、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第二、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第三、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就能找到论点。

(2)分析论据:第一、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第二、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3)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中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其中举例论证容易看出来,道理论证一般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比喻论证往往是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式;对比论证一般找出正反两面的论述。

(4)分析结构:议论文一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

(5)分析语言特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赐予。议论文的语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议论文的语言还很严密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我们在进行分析是,亦不可忽略此点。

13、注意一般性的阅读能力。

(1)结合语境理解关键性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M.JaB88.coM

(2)能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3)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词语。

(4)能划出文章的层次和结构,看出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

(5)从文章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6)能正确地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7)领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步骤:一是整体感知,二是梳理文脉,三是筛选信息,四是代入问题,五是确定范围,六是前后推敲,七是磨练语言,八是得出答案。

14、注重特殊能力

(1)理解论据、论点及其关系,能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思路。

(3)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

(4)初步理解议论语言严密概括的特点。

15、综观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议论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有以下特点:

(1)选文注重了选取那些表现中华民族美德、注重青少年修养方面的文章。如《读书、养气、写作》《宽容是美德》等等,在中考阅读训练时,我们要对这类文章的阅读予以关注。

(2)在题型的设计上,主观题所占的比例很大,同时注重设计了一些探究题,如谈对某一观点的看法,补充某一观点的论据等等,这就靠平时的多积累,多练习了。

16、议论文中的开放题和创新题

议论文中开放题和创新题主要以三种题型出现:

(1)围绕观点谈感受、写经历。解答此类题要注意紧扣住观点谈感受,写清感受到与观点相关的启示。写经历,要写清观点所起的作用和事件过程。写经历最好写亲身经历,切忌不要写名人事理。

(2)评述观点。对观点的评述要做到言之有理,紧扣住文章中论证观点的有关论据,结合自己的理解,正确的评述。

(3)材料探究。一是要分析、比较、筛选、整合重要信息;二是要写出探究结论。

(4)补写论证。一定要注意论据中的事例的真实性、典型性,以及论据能否证明论点。论据的补写在前面已有说明,再次不再赘述。

四、中考阅读

阅读议论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29-32题。(13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29.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30.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31.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做什么32.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3.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2分)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五、综合性学习。

34..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35、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时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它是一个活泼可爱的汉字“人”的卡通造型,也被视为一滴俏皮的水。请从这幅图中任选“海宝”的两个部位介绍其特点及寓意(2分)

参考答案

一、(一)1.mǐnshǔwǎnɡyíruòsǎnxuānránzhémíyǐjíjìzhuànrénxū

2.(1)顺着,就着模仿,这里指雕刻(2)赠(3)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4)语气助词了(5)举不相类似(6)平(7)清楚明白(8)竟然满

3.(1)有又(2)诎屈(3)衡横

4.(1)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洢明说明

(2)“大苏泛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后赤壁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技亦灵怪矣哉

5.D6.B8.7.B

9.(1)C(2)B(3)A(4)A(5)C

10.(1)苏东坡、黄鲁直一起观看一轴手卷。

(2)船尾横放着一只船桨。

(3)再刻上一枚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4)总计在这一只小船上,刻有五个人物,八扇窗子。

(5)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11.(1)文字少,传播信息量大。如第2段用380多个字,写了船、舱、窗、雕栏、刻字等物。

(2)用语前后照应、互相关联。如船尾与船头关联、照应。“楫”与“居右者”“居左者”照应,“左手倚一……”与“右手攀……”关联,“右手执蒲”“左手抚炉”关联,“其人”与“居左者”照应。

(3)本文有些段落运用了描写,写出特点,把无生命的核舟描绘得生动、传神。如“中峨冠而多髯者”写出东坡的外貌特征;“右手攀趾,若啸呼状”写出舟子的姿态特征。

12.(1)因势利导(2)独具匠心(3)栩栩如生

(一)13.魏学洢说明文大苏泛赤壁

14.()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他)曾经赠给我一个桃核刻成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5.生活时代姓名精湛技艺来历大小格局

16.数字说明(列数字)写核舟的体积之小,突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1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8.船在中间处高起,上有箬篷覆盖,两旁各有四扇窗子,且能自由开关,有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分别刻有8个字。

(二)19.ránjuànmíshǔ

20.右左右左左右右左右右左左

21.A

22.ACE

23.(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3)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24.生动描述核舟上的人物姿态和神情,具体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二、25.(林冲)示例:发配沧州府风雪山神庙

(鲁达)示例: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

(每个人物任选两个情节,符合要求即可。)

26.D

27.提示:“理由”示例:贝多芬:隐忍苦难,抗争命运,创造欢乐,给人们以安慰、勇气和力量。保尔柯察金: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诸葛亮:智慧超群,忠君爱国。鲁智深:行侠仗义,除暴安良。

28.(1)三苏:苏洵、苏轼、苏辙(2)李白(3)项羽(4)范仲淹(5)屈原(6)司马迁

四、29.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30.①引出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1.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四是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2分)

32.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答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也给分;只答道理论证不给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33.示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凡举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2分)

五、34.(共4分)答案示例:(1)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弄巧成拙、如此宣传、“榜样”(2分,答成“乱涂乱画”不给分)(2)讽刺那些自己的言行效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的现象。

35.(2分)答题示例:(1)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可爱而俏皮。(2)拳头:翘起的大拇指,表示对举办世博会充满自信。也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3)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充满了对未来城市的期待

延伸阅读

《鱼化石》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鱼化石》同步学习探究训练》,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鱼化石》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鱼化石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唱出了生命之歌。

2.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3.写出与下列词语相对或相反的词语。

活泼——绝对——完整——

旺盛--静止--沉默--

自由--斗争--前进--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A.这片鱼化石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唱出了生命之歌。

灵感: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B.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发挥:释放。

C.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

教训: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D.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

毫无:一点也没有。

5.把文中描写鱼化石的诗句默写下来。

语言表达训练

6.诗人“凝视着一片化石”,展开想像,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视角塑造“鱼化石”这个意象。这个“鱼化石”意象给你怎样的感受?

7.著名女作家丁玲读了这首诗说:“这是写艾青自己嘛!”请查查材料,了解艾青的身世和创作背景,再说说你的感悟。

8.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出你的感受。

某杂志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这三句话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内容。父母的这种期待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三句话不断重复达到的教育效果却是极其片面的,是停留在一个落后于时代精神的低层面上的。

(1)读完以上材料,相信你深有感触。请你就三句话中的某一句话在教育中的负面影响谈谈认识。

(2)你的家庭教育内容或许与以上材料所述类似,或许根本不同。能简单介绍你们家庭的教育特点吗?请用“……既……又……而且……”的句式表达。

(3)教育是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请你从教育的角度给班主任写一句话。

9.理解句式特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下面的句子。

希望是如此的神奇,能让一个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就没有力量能够摧毁我们心中的希望。

10.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下段文字的总说句。(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一是点画的美。古人曾形容“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让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二是用墨的美,书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轻、重,这让书法作品有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三是结构的美。汉字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伸缩、呼应,千变万化,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诗歌,回答11—14题。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在,

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11.诗歌的第一节主要描绘了什么?

12.鱼化石被发现。

13.这是一首_____诗。(备选答案: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14.“鱼化石”这个意象给你怎样的启示?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5-21题。

(1)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2)“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3)“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4)“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5)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6)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7)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8)“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9)“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10)“那有什么不好呢?”

(11)“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1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13)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14)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15)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5.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一个选择恰当的词。

16.第(7)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

17.第(8)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谜:

底:

18.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

19.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

芬芳:

20.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21.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3.内向相对破碎衰败运动呐喊束缚妥协后退

4.B

解析:“发挥”的意思是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5.答案见课文第三、四节诗。

语言表达训练

6.诗人在后面才交代叙述视点“凝视着一片化石”,非常巧妙地把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世界联系起来,给鱼化石意象一个广阔的天地。对比鱼被石化和石化的鱼,感受到失去自由、失去生命的悲哀;一旦获得自由、获得生命,更应珍惜,活着就要“把能量发挥干净”。珍爱生命,充分体现生命的价值。

7.丁玲读了《鱼化石》说:“这是写艾青自己嘛!”丁玲了解艾青的不幸身世,曾经被变成“化石”。同时,丁玲也有被打成“右派”的遭遇。她复出后,说自己是“出土文物”,也有鱼被石化的感受。“诗言志”,有的诗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思想,更能准确地感悟意象,理解诗意。

8.(1)如: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丧失个性和创造力;使孩子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其他素质,发展不健全;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自暴自弃。

解析:扣住三句话中的某一句话在教育中的负面影响,答对某一点的意思即可。

(2)略

解析:“……既……又……而且……”句式使用正确,介绍家庭教育特点,符合关联词表达的语意关系。

(3)略

解析:符合情境,表达含蓄而得体,扣住话题即可。

9.如:寒冬里看到春光,痛苦中看到幸福

解析:句式要整齐,用词要相对。

10.书法有三美

解析:其他与之相近的表述也可以,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

课内同步阅读

11.描绘了活鱼跳跃、浮沉的形象。

12.诗歌的第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3.哲理诗

14.要珍爱生命,充分体现生命的价值。

课外拓展阅读

15.侥幸(庆幸)。

16.成百上千把跳跃飞舞的刀;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梨农们砍树技艺的娴熟和姿势的优美。

17.谜:三月三奶奶砍枣树;底:储存养料,以利结果。

18.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9.酝酿(或酿造)。

20.在人生旅途上,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和伤害的思想准备。

21.刀之爱

渔夫的故事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渔夫的故事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魔鬼的诡计。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不仅jǐn拉拢lǒng铺鱼bǔ塞满sāi

B.应付yìng解救jiě压制yā挪近ná

C.庞大páng啰嗦luō堡垒lěi锡封xī

D.弥漫mí一缕lǚ诡计guǐ撬去qiào

3.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笑逐______喜出_________头___发

______不作______富贵___将___报 

下流______摇身______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A.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

弥漫:充满、布满。

B.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作对:作对头,跟人为难。

C.他是个魔鬼,我是堂堂的人。

堂堂: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D.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

5.选词填空。

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的面前。魔鬼头像___,手像___,腿像___,口像___,牙齿像___,鼻孔像___,眼睛像___,样子非常凶恶。

(桅杆铁叉喇叭山洞灯笼白石块堡垒)

语言表达训练

6.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分别是怎样的?

7.课文题目为什么不改为“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8.请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9.《渔夫的故事》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10.“假如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请设计一段话。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1-14题。

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渔夫一看见这可怕的魔鬼,呆呆地不知如何应付。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

“魔鬼!”渔夫说道,“所罗门已经死了1800年了。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

魔鬼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我犯了什么罪?”渔夫问道,“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

魔鬼答道:“你听一听我的故事就明白了。”

“说吧,”渔夫说,“简单些。”

“你要知道,”魔鬼说,“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他派人把我捉去,装在这个胆瓶里,用锡封严了,又盖上印,投到海里。我在海里呆着,在第一个世纪里,我常常想:‘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使他终身享受荣华富贵。’100年过去了,可是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二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可是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三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满足他的三种愿望。’可是整整过了400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于是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渔夫,现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叫你选择你的死法。”

渔夫叫道:“好倒霉啊,碰上我来解救你!是我救了你的命啊!”

“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

“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这真是‘恩将仇报’了!”

“别罗唆了,”魔鬼说道,“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

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于是对魔鬼说:“你决心要杀我吗?”

“不错。”

“凭着神的名字起誓,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可以,”魔鬼说,“问吧,要简短些。”

“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可是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你不相信我住在这个胆瓶里吗?”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逐渐缩成一缕,慢慢地钻进胆瓶。渔夫见青烟全进了胆瓶,就立刻拾起盖印的锡封,把瓶口封上,然后学着魔鬼的口吻大声说:“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样死?现在我决心把你投到海里去。”

魔鬼听了渔夫的话,就说:“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说谎呀!”渔夫一边把胆瓶挪近岸边,准备扔到海里去,一边说,“我要把你投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已经住过1800年,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住一辈子不可。我知道你是坏透了的。我不仅要把你投到海里,还要把你怎样对待我的事告诉世人,叫大家当心,捞着你就立刻把你投回海里去,让你永远留在海里!”

11.魔鬼从瓶中出来时的形态是怎样的?

12.魔鬼刚出来时害怕什么?

13.魔鬼的逻辑是什么?

14.渔夫的教训是什么?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5-18题。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15.东郭先生为什么救狼?

16.当狼脱险后是如何对待东郭先生的?

17.东郭先生是怎样和忘恩负义的狼周旋的?

18.读完了本文和《渔夫的故事》,你有何感想?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D

解析:“挪”应读作“nuó”。

3.颜开望外披散无恶荣华恩仇无耻一变

4.C

解析:“堂堂”这里形容有志气,有气魄。

5.堡垒铁叉桅杆山洞白石块喇叭灯笼

语言表达训练

6.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7.因为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8.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第二部分(从“隔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9.寓意: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10.略

课内同步阅读

11.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

12.所罗门杀他。

13.因为救他太晚了,所以要把救他的人杀掉。

14.对待像魔鬼一样的恶人,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课外拓展阅读

15.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他见死不救。

16.“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

17.“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

18.略

晏子使楚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同步学习探究训练”,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子使楚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习辞cí赐酒cì酒酣hān缚者fùB.坐盗dào曷为hé诣王zhǐ避席bìC.淮南huái相似sì寡人guǎ得无déD.尴尬gà狡狯kuài渲染xuàn佩服pèi

3.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吏二缚一人诣王。诣:拜见。B.缚者曷为者也?曷:何,什么。C.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实际。D.寡人反取病焉。病:这里是无趣,难堪的意思。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⑵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5.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表明楚王一开始就不怀好意的句子是_____,__,__?当楚王突然提出质问时,晏子回答:婴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然者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表达训练6.晏子和楚王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7.晏子回击楚人侮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8.想一想,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故意欺辱人的人,该怎样处理他的无理?9.请你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写出相应的内容。读《》(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10.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1—16题。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齐之习辞者也()(2)今方来()12.解释下面的句子。(1)吏二缚一人诣王。(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3.“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14.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15.结尾处写“王笑曰”,你觉得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16.如果是你,你还有更好的回答方法吗?如果没有,请说说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7—20题。曾子不欺子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④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⑤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①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②“女”同“汝”,你。③彘:zhī猪。④适:到……去。⑤特:只不过。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曾子之妻之市()(2)顾反为女杀彘()(3)曾子欲捕彘杀之()(4)妻止之曰()18.解释下面的句子。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19.曾子之妻曾经答应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回来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对于妻子的态度,曾子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0.这则故事中,曾子在为人处世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语言基础知识1.略2.B解析:“诣”应读作“yì”。3.C解析:“其实”是“它的果实”的意思。4.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了⑵道德高尚的人是不该跟他开玩笑的,我是自讨没趣啊。5.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也?语言表达训练6.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不辱使命;楚王趾高气扬、傲慢自大、聪明反被聪明误。7.晏子为了维护国家尊严8.略9.示例:读《名人传》,我了解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却把苦难铸成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奉献给了世人。10.示例一:水何澹澹,山岛耸峙。示例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课内同步阅读11.⑴熟练⑵将要12.①两个官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那儿去。②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③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喜爱偷盗吗?13.想羞辱晏子,从而想羞辱整个齐国。14.善意或恶意都可。例:善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齐之习辞者”,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是经过周密布署的,且目的是想借羞辱晏子羞辱整个齐国。15.想羞辱晏子反而自取其辱的窘态。16.略解析:能自圆其说即可。课外拓展阅读17.⑴集市⑵同“返”,回来⑶想要⑷阻止18.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儿子欺骗啊。19.顾反为女杀彘特与婴儿戏耳现在欺骗孩子,是在教孩子欺骗,那样以后孩子就难教育了。20.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91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