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始终眷恋着祖国》同课异构》,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始终眷恋着祖国》同课异构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学习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材分析:
《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苏教版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祖国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始终眷恋着祖国》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我民的骄傲》,课文节选的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重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热情应该是本课教学中重点。难点是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精当、细节提炼精妙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1、从多种渠道收集钱学森的有关资料。
2、布置预习:学生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词;自读课文,能用一条线简单地理出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并能复述。
3、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
之所以把体会深深的爱国情定为教学重点,是因为如今学生在方方面面的影响下,情感淡漠,自私者较多,尤其是有次我组织本班学生看电视《长征》,看到红军倒下有些学生竟然会笑起来,因此,我觉得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身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还要育好人,要教学生做人,做怎样的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办法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过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43年,他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20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导弹的先驱。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这篇课文详细介绍了钱学森的个人简历和归国的坎坷。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小黑板)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字词或语句,通过字典等工具书自行解决。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能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3、用自己的话简介钱学森的主要经历。
4、钱学森归国的路是坎坷的,他遇到了哪些险阻?
5、他最后是怎样回到祖国的?这件事与中心有关吗?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6、课文详写的是哪件事?谈一下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同位或四人一组)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能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明确:按时间顺序来写。表明时间的词语有:1911年、1943年、1947年、1949年、1950年……
2、用自己的语言把钱学森的主要经历将给同学听。(可与同位讲,也可
小组内讲,并让听的同学简评讲述的情况。)
明确:复述不是背诵,如果能突破课本上的知识,把自己另外知道的假如则更好。
3、钱学森归国遇到哪些险阻?最后怎样归国?这件事与中心有关吗?
明确:
险阻有三:(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最后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同志亲自过问此事,才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这件事既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也表现了祖国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4、课文详写的是哪件事?谈一下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
明确:钱学森为回国进行的斗争详写。
选材特点有详有略,选材精当。其中的精彩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五、研读赏析。
第五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
(1)这个自然段在全文的结构是什么?
(2)“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这句话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什么样的感情?
(3)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出的这种感情吗?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眷恋之情。
(3)两个“不止一次”都突出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念。第一个侧重于钱学森对现有情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桑梓的眷恋之情。
词语: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
六、梳理巩固: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七、作业:问答题
1、文中是怎样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在美国时,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作者写这些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3、为了回国,钱学森经历了来自美国的哪些阻力,他是怎样反映的?
板书设计:
始终眷恋着祖国
对
第一部分(1--5):个人简历(略)时祖
间国
顺无
第二部分(6--18):归国之艰难(详)序限
热
爱
《始终眷恋着祖国》同课异构设计二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钱学森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阅读教材,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3、了解作者组织材料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苏教版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祖国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始终眷恋着祖国》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我民的骄傲》,课文节选的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重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热情应该是本课教学中重点。难点是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精当、细节提炼精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阅读教材,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2、了解作者组织材料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始终眷恋”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学生认为应重点记忆的词语;教师指出教材以时间作为明线组织材料,让学生找出表明时间的词语,这类容易完成的题目,旨在创造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2、从对“眷恋”一词的理解入手,让学生明白文章的暗线。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运用换位思考,补出文章没有明写出来的钱学森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进而通过钱学森的成就向学生提示:爱国不是一种空洞的情感,还需要真实的本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谁在飞机的螺旋桨向喷气式过渡,并最终遨游太空的航天器过渡中成了关键人物?对,中国科学家,钱学森。
那我们今天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有关钱学森的一些内容。板书课题:始终眷念着自己的祖国。
二、初步阅读教材,了解作者组织材料的线索。
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注意对用得好的词语要重点记忆。
2、读完了,想一想——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三:时间、空间、逻辑。你能说出本文的顺序吗?请一边浏览,一边标记本文的顺序的词语。
回答:时间顺序。边读边标记,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时间脉络。
3、指出:文中有一个段落没有沿时间的线索一路写下去,而是作了一个小小的变通,这是哪一段?谁能说出这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
点拨:结构上的承上启下,内容上的点明主题。
第5段。讨论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回答:第一句承上启下;“然而”一句点题。
三、深入阅读教材,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1、深入阅读教材之前,先想想:文章标题《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的“眷恋”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始终”一词?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到证据,证明钱学森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就眷恋祖国吗?
明确:“眷恋”,深切地留恋;“始终”一词说明钱学森“回到祖国去”的念头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才突然产生的;第5段中两个“不止一次”,证明了钱学森早就有了归国的念头。2、请沿着“始终眷恋”这一提法,“进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钱学森,找出下列各段,谈谈自己当时的想法。
1)、考取了“庚子赔款”留美学生那段。如果你是钱学森,当你前往美国求学的路上,你只想到个人的前途而没有想到别的吗?
2)、再往后,你毕业了,在美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你只是为了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志得意满吗?
设想:“自己”没有了,有的是那个因“庚子赔款”而留美的学生。
讨论……
四、通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当你读到一篇读多的文章时,你可能会觉得,那是一个与同桌一样的熟人;可是细看你的同桌,你会突然觉得你根本不认识他(她)了。同样,现在你重读《始终眷恋着祖国》时,你要尽可能多地发现你以前阅读时没有注意过的地方。(提出通读要求)
1)、把文章当成一个整体,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思想轨迹。
邻桌间相互讨论。
2、引导学生读后思考:标题确立的怎么样?你觉得作者对某些材料在处理上是都足够详细?有没有不必要的废话?为了证明你的思想是对的,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钱学森的材料。
五、作业。
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遨游(áo)眷恋(juàn)萌发(méng)诬蔑(miè)
B.动摇(yáo)闭幕(mù)泥浆(jiāng)募集(mò)
C.度过(dù)逮捕(dǎi)呆滞(dāi)强国(qiáng)
二、订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摇蓝螺旋浆卓越关键眷恋污蔑忙烦
板书设计:
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
刘敬智
出国留学任教从事的事业眷恋祖国艰难的回国历程胜利回国
1911~~19351936~~19491935~~19551950~~19551955.9.17
眷恋
始→→→→→→→→→→→→→→→→→→→→→→→→→→→→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上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教案(苏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
刘敬智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本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钱学森简要生平事迹和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了解精心选材和组织材料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陆游在很多年前就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生死,同样,我们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国家,人跟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命定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那种与生俱来的炎黄子孙的血种,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感。
古语说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走近一位被美国人称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历尽艰难,依然心向祖国,现在让我们去体味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吧!
(设计意图:课伊始,意亦明的直接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2.作者链接
刘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刘敬智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于2003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他写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是当代作家
3.走近钱学森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10月,以钱学森为院长的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正式成立,此后,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突飞猛进,震惊了世界。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辞,高度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办法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会具体了解有关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合作探究展示】
一、感知课文梳理结构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字词,通过字典等工具书自行解决。(多媒体演示)
1.正音。(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书,正音之后齐读2遍。)
áo()游mù()集juàn()恋méng()发诬miè()
(设计意图:扫清文字障碍,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注意对用得好的词语要重点记忆。)
2.读完了,想一想--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三:时间、空间、事情的经过。你能说出本文的顺序吗?请一边浏览,一边标记本文顺序的词语。
明确: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一类是直接标明年、月、日。如:1911年、1935年等;一类是间接知名时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在那时等。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时间脉络。)
3.在美国学习生活了20年,钱学森夫妇决定回国并报效祖国,但回国之路对他们来说却难而又难,他们到底遭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请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说一说。
明确:(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领会艰难的回国之路为表现主题蓄势。)
4.这些种种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哪些准备?(用原文回答。)
明确:(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2)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4)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体悟钱学森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突出主题。)
5.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6月写信,9月回国,联系当时的国际环境,想一想钱学森20年的艰难的回国之路为什么可以在3个月实现?
明确: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
周总理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也表现了祖国母亲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体会赤子之心,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6.复述课文。(见板书)
要求:
(1)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
(2)语言要简明流利、力求生动;
(3)不超过三分钟。
(设计意图:复述不是背诵,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2)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好不好?为什么?(小组讨论)
明确:(1)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2)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小组讨论后多媒体演示)
齐读一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品读相关语段,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语言表达的情感。)
三、研读赏析体会情感
师: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但文中有一个段落没有沿时间的线索一路写下去,而是作了一个小小的变通,这是哪一段呢?谁能说出这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
生:第5段。
师:然而他始终眷恋着......一句跟题目有什么关系?(点拨)
生:点明题目。
师:不错。然而表示转折的意思。前几自然段讲的是钱学森虽然在美国有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后面又说他却依然舍弃这些身外之物,为回到祖国与美国当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说这个自然段是--
生:过渡段,作用是承上启下。(讨论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师:不错。这一段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点明主题。
师:题目《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的眷恋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始终?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到证据,证明钱学森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就眷恋祖国的吗?
生:眷恋,深切地留恋;始终一词说明钱学森回到祖国去的念头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才突然产生的;第5段中两个不止一次,证明了钱学森早就有了归国的念头。
师:说得非常好。文中说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请大家分小组讨论:
(1)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2)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明确:(1)都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第一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第二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多媒体演示)
(2)成语:魂牵梦绕望穿秋水归心似箭......
齐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四、三读课文难点突破
1.读第1-4段,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篇幅钱学森求学经历和他在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这对表现他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里写钱学森学术取得的辉煌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反衬了他对祖国故土的怀念眷恋之情;作者从正面(头衔和担任各种重要职务)和侧面(美国空军的赞扬和美军海军次长说的话)写这些内容正是为了和后面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理解作者不惜挥墨在安排材料上是更好地为主题服务。)
2.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了20年,要写他的事迹很多很多。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小组讨论)
明确: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可以说数不胜数,但作者紧紧扣住他对祖国执着的爱来为这一中心选材。组织材料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如文章开头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这一句话看似简洁平常,实际上决非闲笔,它既和第5段的关键句他始终眷恋这生他养他的祖国照应,与他不止一次地梦见上海照应,也同第14段中教育孩子的话语照应。
课文用较多篇幅详述了钱学森为回到祖国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这些叙述简明扼要,其中不乏精彩的镜头,使人物形象比较生动,增强了感染力。(小组讨论后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学习本文作者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思想轨迹。)
五、主题归纳
学生先自由概括后明确:
这篇文章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设计意图: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八、拓展延伸
1.家是温暖的港湾,国是海外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自古至今,写思家爱国的诗句很多,请你想一想之后写下来,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20世纪50年代,海外游子不顾美、英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你能说出这样的科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事迹吗?(多媒体演示)
明确: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动笔积累名言警句,体会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作业布置
1.课外继续搜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诗文和故事。
2.以若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完成一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在班级交流。(多媒体演示)
板书设计
拜师求学时
创业辉煌间
始终眷恋着祖国决心回国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饱受折磨顺
胜利回来序
【反馈检测】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惴惴踹开端丽喘气B.磋商蹉跎差使嗟叹
C.妖娆阻挠侥幸富饶D.玷污粘帖请帖沾染
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áo)游推(jiàn)枪(bì)
(juàn)恋(dàn)生(qiān)订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汤皓上课讲话被老师发现叫到办公室,正在据理力争。
B.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2年,钱学森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
C.在敌人的集中营里,共产党员林红饱受折磨,仍坚强不屈。
D.在铁的事实面前,罪犯无言以对。
4.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对下面句子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A.表明其牵挂年老的双亲,想回国。
B.作为海外游子迫切想回来,投身于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C.虽然在美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那里毕竟不是自己的故土,且有种族歧视之感。
D.上海给钱学森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他急切想回去看看。
6.文章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有哪几方面的作用?(3分)
1.A 2.略 3.A 4.B 5.B 6.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91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