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4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4”,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的内涵,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和感悟。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你看那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为之倾倒的美丽的富春江!今天,我们就到这美丽的富春江来游山玩水!

2、在正式开始这趟快乐之旅之前,我先给大家找了一个导游——吴均。下面就让我们紧跟着他的脚步走进文章《与朱元思书》,去领略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本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描写的是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富春江是浙江境内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2、文体简介:

骈文:起源于两汉辞赋,到南北朝时繁荣起来

特点:1、在句法上,讲究对偶

2、句的字数也渐渐趋向于骈四俪六

3、在声律上,要求平仄相配。

骈文注重形式美,当然并不等于形式主义。但是形式主义作家特别喜欢骈文,但也有一些内容比较充实深刻,具有独创风格。

本文虽名“书”,实际上全篇皆为写景抒情的文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 行旅 桐庐 悠然 领略 遁世见日经纶亟思鸢飞戾天 窥谷忘反 

1、读准课文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就让我们一起来边欣赏美景边聆听朗读示范,同学们仔细听,认真品味。(播放朗读录音,)

(2)、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还是让同学们也来享受享受吧!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

(出示朗读要求):

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b.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c.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2、读懂课文

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但还是别忙,学习古文不仅要求会读文章,还要能读懂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

(1)、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

(2)、词类活用: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轩邈:形容词做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3)、重点词语:天山共色 从流甚箭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生齐读课文引入:

师订正读音及节奏。

二、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1、学习第1段。

(1)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教师范读后讲解: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2)分析各句:

第1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2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3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思考: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学习第2段。

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1)翻译本段。

①缥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本段承“异水”二字,从哪几方面抓住并突出“清”和“急”的特点?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3、学习第3段。

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2)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A.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4、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1)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2)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3)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讨论:本文运用了一些对偶句,其作用是什么?

所谓对偶句,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从形式上看,具有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的特点;从内容上看,若上下联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就可以突出要表现的事物或事理,若上下联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则可以通过对比来增强表达效果。根据以上思路可以看出:从视觉角度写景的对偶句有: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对偶句有:④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它们的表达效果,共性的有: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个性的有:①②⑤三个对偶同其上下联在内容上都是互补互衬,从而突出了各自事物的特点;③④两个对偶句其上下联在内容上都是相反相成,从而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引入:

二、合作探究,赏析文“美”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意境、情趣等内容。

1、吟诵体会——语言美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提问:请谈谈朗读本文时感觉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明确:

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③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2、赏析品味——意境美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重点揣摩课文第二小节写“水”写“山”的语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天公作美,导游吴均给我们选择了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去富春江游山玩水。这一去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了——奇山异水

a.请找出文中描写“水”的语句,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

提示:文中写“异水”的部分,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b.请找出文中描写“山”的语句,思考: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提示:文中写“奇山”部分,首先从视觉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听觉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泉声、鸟声、蝉声、猿声,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最后从视觉的角度写山林中“在昼犹昏”以及“有时见日”的神奇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3、体会感受——情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

a.学生反复品味课文,思考: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

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提示: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情趣。

作者在描绘“奇山异水”的景色时,插入了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奇山异水”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4、望景生文: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富春江的美景好象就在我们眼前。欣赏图片,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

5、齐读。

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再读课文,感受文中山水之美。

三、拓展延伸

1、富春山水能使吴均产生退隐之心,假如你身处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提示:感受因人而异,面对如此美丽的山水风光,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更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产生积极进取之心。

2、《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们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四、归纳小结,结束新课

1、小结课文

今天的旅行一定收获不少吧!既饱览了这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美景,又结交了这位热爱自然、厌弃尘俗的朋友吴均。

读他的《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他的《与朱元思书》,如同赏一幅好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六、布置作业

1、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文化内涵)

上联: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

下联:

2、背诵全文并运用从第一单元学习到的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把本文改写成一篇游记散文。

3、如果你是一位广告策划人,当你面对富春江的美景,你会创作出怎样的广告词来向人们宣传富春江。

附板书: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奇山异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静态清澈

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异水

动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

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山之形

视觉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山之色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奇山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听觉山之声

蝉转不穷,猿叫无绝

情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向往自然,厌弃尘俗

教学后记:

相关阅读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移情移景赏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

【难点】寓情于景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学过程

(一)读其文,疏其义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就让老师打先锋,先示范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认真品味。(老师示范读,配乐《高山流水》)

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还是让同学们也来享受享受吧!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学生读,配乐《平湖秋月》)

2、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但还是别忙,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和你一起分享。

(学生分组活动)

有什么问题吗?请提出来。下面我想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请大家来做裁判,看谁翻译得最好,如有错误,请指正。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二)神游佳境

1、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看谁划得又快又全。

(学生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2、这么多的景物,这么美的风光,能去游一游该是多么惬意啊!同学们想去吗?(想!)那好,我们请一位同学做导游,以我们划起来的景物作为景点,带我们进入这迷人的人间胜景吧。

(老师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富春江那奇山异水间。这里的水是青青的,天是蓝蓝的。鱼儿在水石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这里的山可真高啊,直耸云天,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丁冬丁冬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在林间快乐歌唱,蝉儿在枝头的鸣叫此起彼伏,猿声百叫不绝,这里简直是音乐的海洋;这里树可真多啊,简直是树的世界,树的海洋!横斜的枝条纵横交错,遮天避日,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阴暗,有时阳光也透过枝叶,洒下一团团金色的光斑……”学生讲述的同时,教师在屏幕上投影富春江的风景画片)(三)尽述其美

听了这位导游同学动情的描述,欣赏了富春江秀丽的风光,同学们大饱了耳福,也大开了眼界,不少同学都还在回味,那我们就带着这一份美感再次品读这篇文章,然后分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采用“我读 ,感受到 。”或“字词甚妙,写出了 。”的模式交流对美文的感受。

(四)体情品意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考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学生讨论)

整理学生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学生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由探讨在当时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积极性及消极性。)(五)探寻艺术的魔棒

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好,请同学们带着探寻艺术魔棒的诚切之心再次品读本文。说出你探寻到的艺术魔棒是什么?

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

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3、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4、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视觉: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5、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议论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6、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许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六)小结本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你能总结这节课你们都收获了哪些?

学生甲:学了这篇课文,我欣赏到了富春江奇丽的自然风光,增添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想长大了我想当个导游,去周游名山大川。

学生乙:学习了这篇课文,写景散文的秘诀就是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情景交融。

学生丙:学习了本文,我懂得了写景要讲究层次,就像本文一样先总后分,先近后远。此外,写景还要从多角度观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这样才能写的全面细腻。

学生丁:学习了本文,我明白了好文章的要素之一就是要有优美的语言,恰当的修辞手法,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感人。

同学们说得真好!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风烟散尽,天山共青水一色。

独立舟头,风行山影水际洌。

游鱼戏石,奇峰寒树耸云阙。

鸟和泉鸣,猿啼蝉鸣声久绝。

此中真意,欲辨忘言情切切。

(七)拓展延伸

同学们,《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们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品游记,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写出两者相映照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则百叫不绝。

(八)课后作业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仔细观察身边的山水景观,试写一篇山水游记。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后讲解。
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1.教师领读后讲解。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
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归纳: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六、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7与朱元思书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与朱元思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7与朱元思书
一、教学目标
1.应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及所阐述的观点和道理。
2.应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3.应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既写出了景物特点,又表现出作者主观感觉,甚至想像、幻觉的词句.
三、教学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测试
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检查关键词语掌握情况,并解释这些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示例
本文可以这么导入:中国古典山水游记,写山水之动态者不胜枚举,但是大都集中在水本身之奔流。能赋于静态的树木和山石以动态,使之有积极的灵性者,可能是比较后出的吴均了。《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最有名的,也就是最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吴均(469-521),南朝梁文学家。字叔痒。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播放朗读录音,请学生圈下生字生词
教师简析课文。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在此基础上,划分文章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参考〗
a.这篇文章是吴均向朱元思述说富春江及其沿岸山川之美的一封信。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读后使人神往,就好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似的。
b.本文可分为三个层次:开头至“天下独绝”;“水皆缥碧”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至结尾。
(四)学习课文.
1.全班朗读课文
2.分别请两位学生口译这篇课文。
3.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两位学生口译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4.教师总结、订正学生口译。
〖教学参考〗烟雾都消散尽了,天和山的颜色一个样。我乘船在江流中飘荡,任意地东西转移。自富阳到桐庐这一百来里中,山水的奇异,天下独一无二。江水都是淡青色的,上千丈深,却清澈见底。游动着的鱼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好像在奔驰。江两岸的高山,长满了树木,看上去使人感到寒意。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伸展,仿佛在比谁能钻得高,谁能伸得远,笔直地向上,形成了千百座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泠泠地发出清越的响声。好鸟相向和鸣,嘤嘤地唱出和谐的声韵。蝉接连不断地高歌,猿长久地叫个不停。为名为利像鸢鸟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利禄功名之心;奔波劳碌要经营人间事业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空中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看到从空隙中照射下来的阳光
〖重点词语〗风烟、共色、俱、许、独绝、缥碧、直视无碍、寒树、负势、相鸣、戾天、息、犹、交映
(五)讲析第一层。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后,圈下重点字词。
3.师生交流本段内容。
4.小结:
〖教学参考〗这是文章的总起,概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先叙述夏秋之际江上烟消雾散之后天山一碧的景色。然后再说自己放舟江流随着长江飘浮荡漾时的轻松愉快、悠然自得的情况。最后说出旅行所经过的地点是富春江的一段,并对江行所见的“奇山异水”大为赞美。“天下独绝”四个字,先对那里的山川形胜作概括的评价,下边再作具体的叙述
〖重点词语〗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用于数词后,表约计的数量。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六)讲析第二层。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后,圈下重点字词,口译本段。
3.师生交流本段内容。
4.小结:
〖教学参考〗这一层以简练传神的笔法描绘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
写出了富春江江水之美。“缥碧”是江的颜色。“千丈”是江的深度。“见底”二字,述说江水的通明清澈,但是这还不够,接着又写具体的情况:“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进一步充实“清澈”的内容,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鱼”、“石”的前面加上定语“游”和“细”,意在表明“直视无碍”的是包括动的和静而微小的东西。可是富春江的水也不是平静死板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绘了江水的动态。这一段交代了第一段所说的“异水”天下独绝。
〖重点词语〗①缥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很清楚,毫无障碍。
(七)讲析第三层。
1.指名朗读。
2.学生齐读后,结合重点字词口译本段。
3.师生交流本段学习体会。
4.小结:
〖教学参考〗这一层以细腻笔法详细描绘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富春江两岸群山的秀丽。“负势竞上……千百成峰”,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夹岸层峦迭嶂越来越高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蝉转,猿叫,山中这些声音多么动听。“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个分句不仅叙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发生的感想,同时也在极力形容景物吸引人的力量。最后一句写山中的晦明变化。“横柯上蔽”和“疏条交映”是对“在昼犹昏”和“有时见日”的原因的解释,都是从实地观察得来的。这一段交代了第一段所说的“奇山”天下独绝。
〖重点词语〗①寒树:令人感到寒冷之树②负势:凭依形势③相鸣:相向和鸣。④戾天:到天上⑤息:平息⑥犹:好象,如同⑦交映:互相掩映。
(八)师生合作探究:
1.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所写出的光和色的特点,说明此句是近景还是远景?
〖教学参考〗这是远景。它写出了光的“明净”的特点,正如此才可能极目远眺;又写出了色的“浅淡纯净”,这样,淡蓝的远山就融进了蔚蓝的天空中,形成了“天山共色”的美景。这也是远景的特点,色彩会由深变浅,由浓变淡,由杂多变单一,显出一种澄明轻柔之美。当然又不是绝对的透明,否则山色与天色就还能分清,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透明。
2.最后四句中哪些句子更有力表现了林木的遮天蔽日?
〖教学参考〗关键句为“有时见日”。正是有时能见到太阳(阳光)才显出林木遮天蔽日。这叫反衬手法,譬如以动衬静更显静,以静衬动更显动,“万绿丛中一点红”,正是红绿互衬更显红绿。
也可认为关键句为“在昼犹昏”,这叫效果手法(也是间接描写),遮天蔽日产生的效果。前头“有时见日”也是效果手法,遮天蔽日带来的效果。关于效果手法的好处,本单元余光中的《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有详述。另,此段林木遮天应是富春江某段之景,否则就无法看到“夹岸高山”“千百成峰”的情景了,自然也给人又入一佳境的信步观景之感。
3.找出文中既写出了景物特点,又表现出作者主观感觉,甚至想像、幻觉的词句,举例加以说明。
〖教学参考〗这些句子如:天山共色;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在昼犹昏,等等。急流自然不是奔马,这是想像,但像飞箭、奔马的想像并不奇特,而说高山凭借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竞相伸展,互比高低(互相轩邈)等等,就非常有特色了。这完全是因为夹岸两边的山势过于险峻逼近,峰峰直指天空的特点带来的非常主观化的感觉、想像、幻觉。否则,人的视觉怎能看到山在“向上”“伸展”地运动?山又怎能像人那样互比高低?山本来就“千百成峰”,怎会是“争高直指”的结果?然而正是这样的主观感觉,这样的拟人化,才更为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两岸山势的特点。此外,窥谷忘反,也是主观感觉,因为也可能或因心境不佳,或因见多不怪,或因另有看法等等而窥谷即返。至于鸢飞戾天、经纶世务两句的借题发挥更是主观化的表达了。
4.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参考〗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许,表示大约的数量;甚,超过,胜过。甚箭,即甚于箭;于,介词,引入比较的对象;甚箭即和飞箭(速度)比超过了飞箭;任意,文言词意为随意,凭己心意,即随心所欲之意;东西,并不一定实指,而是说任船所至,这正是主观心情、感觉与山水景物特点结合的写照;箭和奔,其形容急流的速度也不言自明;夹,两岸山势高峻,中间溪谷深幽,方能形成夹合之势;寒,这说明山势之高,所生皆为耐寒林木;俱净、共色、直、碍、竞、争、横、有时等等都是。
5.品味本文用简洁的笔墨勾画事物的特点和字词深邃的表现力。
〖教学参考〗
①本文先总写富春江景色,接着写异水(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入手),最后写奇山(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用简洁的笔墨勾画了事物的特点。
②皆生寒树中的“寒”字,既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又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负势竟上”中的“负”字和“争高直指”中的“争”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他们以生命和动感。
〖教学建议〗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尤其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能不充分,因此,教师不必过分深入,关键是引导学生锻炼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九)本课小结:
〖教学参考〗这篇文章描写富春江上山水之美,它不仅写出山水秀丽的一面,也写出山水雄奇的一面;它不仅写静态,也写动态。在语言上,它用了不少的对偶句,像:“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等等。就像“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也可以算是对偶句。六朝的骈文,用对偶句的往往堆砌很多典故。这篇几乎不用典故(只有“鸢飞戾天”一语可以算用典),也不会有意地堆砌词藻,所以读起来只觉得清新自然,觉得富春江上的山光水色,宛然如在目前。骈文写得这样自然流畅,应该算是格调高的优秀的作品了。

板书设计:
①异水:缥碧清澈;急湍猛浪
直视无碍
奇山异水
(听觉、视觉)
②奇山:夹岸高山;泉石好鸟;蝉鸣猿啸
望峰息心;窥谷忘返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二、三、四。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64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