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4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4”,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4

六、认识物体

物体分类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课本上练习。

2、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你说我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经历摸、摆、堆、滚、搭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策略:

本节活动课是学生直观认识几何形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书中教材的重新组织和整合,让学生在合作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这些形体特征的认识。同时开展一系列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

1、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今天带来了许多东西,谁愿意把你们带来的东西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带来的几何形体,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形体。

2、师:老师也带来了一袋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好,那小朋友只能摸,不许看,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呢?

指名上台试摸,师:你是怎么摸出这个形体的?

3、师:让我们全班一起来摸一摸,看看你们能不能摸出老师说的物体。

通过“摸一摸”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判断力。

4、师:小朋友可真棒,请你们慢慢睁开眼睛看看,你们摸出的物体都来了。(电脑演示四个动画形体)

分别让学生说出各个形体的名称,使学生从具体的物体抽象到图画中的形体。

二、分一分,了解各种形体间的联系。

1、师:这四个图形娃娃可调皮了,吵着要分家,小朋友你们看看应该怎么分才合适呢?

2、小组讨论。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各抒己见,用不同方法对几何形体进行分类。

3、汇报结果。

生1:会滚的分一类,不会滚的分一类。

生2:会站的分一类,不会站的分一类。

生3:按面的个数分。

4、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三、堆一堆、滚一滚,体验不同形体的本质属性。

1、学生动手实验:堆一堆、叠一叠。体会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本领。

2、师:刚才这位小朋友按会滚和不会滚的方法来分你们同意吗?那这些图形娃娃是不是也同意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评出谁的本领大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评判呢?(学生讨论)

3、实验:滚一滚

师:还是让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分别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斜面上滚一滚,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实验、讨论)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认为圆柱和球会滚,本领大;而长方体和正方体不会滚……)

4、实验:堆一堆

小朋友这么早就下结论,认为圆柱和球会滚,本领大,那长方体和正方体会不会有意见呢?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再来做个实验,分别拿出这些物体堆一堆、叠一叠,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叠得很稳,叠得很高,它们的本领大……)

5、小结

师:通过刚才做的两个实验,小朋友,你们说说到底谁的本领大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评判各种形体各自的本领。学生参与评价。

四、搭一搭,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几何形体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优点,如果能联手起来,那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好的各种形体发挥想象搭出自己最喜爱的图形。

师:小朋友,让我们像这些图形娃娃一样,联手起来,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这些物体拼搭出你认为最美的、自己最满意的图形来。

3、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你认为谁的表现最棒?

七、加减法(二)

捆小棒

教学内容

本教材72—7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电子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方法

抓住问题,利用课件游戏将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jaB88.coM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课件出示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搭积木

教学内容:

本教材74---7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由搭积木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20以内数的算式并能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捧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与个人探究结合,抓住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课件: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莉莉和花花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课件出示

教师板书:14+5=()17-6=()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莉莉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莉莉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花花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莉莉和花花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1课件出示游戏碰碰车,说一说,算一算

2课件出示练一练

3课件出示,登长城

活动三: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四: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四、活动五: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复使用.如组长说“14”,第一次可以拿出“13+1”这个卡片;第二次组长再说“14”的时候,可以拿“12+2”“1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13+1”这个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有几瓶牛奶

教学内容:课本76--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挂图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增强学习气氛,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我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老师用凑十的方法和学生做游戏。)

2、揭题。

师:课件出示,小丽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聪明的你们能够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生:我通过数数,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1:9+5生2:也可以是5+9。

师:对,可以列两个算式。9+5=?你会算吗?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课件演示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知道这一共有几瓶牛奶?

生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2:我注意到一个箱子里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生3:我有更简单的方法,左边格子只差1个就是10格,可以从右边拿过来1个,那右边就剩下4个,一共加起来就是14个。

师:现在根据你们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试着摆一摆。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口述操作过程。)

指定一个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我是这样摆的:右边已经有9个,从左边的5个格子里拿出1个放进去,盒子里就正好是10个,左边还有4个,这时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个。

师:为什么你先拿1个放在格子里?

生:因为9和1好朋友正好凑成10。

师:箱子里原来有9个,再添上1个正好是10个,这种方法也叫“凑十法”,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几得10。9和1得10,就从左边的5个中放进1个,和9个凑成10个。

板书:9+5

师: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十吗?

生:5的好朋友是5,5+5=10,从9里拿走5,凑成十,9里面就剩下4了,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9+5=

师:要算9+5等于几,可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

9+3=7+9=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师;9+4=?请你们在图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师应先做示范,引导学生明白此题是用凑十法,鼓励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

师: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为什么你们在算4+9的时候要把4分成3和1,而不分成2和2呢?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凑十法”的思考方法。)

2、比比谁算得快。

9+5=9+6=9+9=9+8=

(学生独立完成,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计算,然后集体反馈计算方法。)

3、课件出示“小猫数鱼”

师:有只小猫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它看到了鱼缸里的鱼。

师:对了,小猫看见鱼高兴极了,你们猜小猫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小猫在想:“这里一共有几条鱼?”

师:小朋友你们都来帮忙吧,写个算式来告诉它。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生1:可以列为:9+8=17

生2:也可以这样列式:8+9=17

?师:你能告诉小猫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9和1凑成10,从8里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于17。

?生2:我们可以教小猫一只一只地数。

生3:也可以这样想:8加2等于10,从9里拿走2,剩下7,10加等于17。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1、首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明白中间的9要与1到10这些数交朋友。

2、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写出算式,应鼓励学生要按顺序书写。

3、具体反馈。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9加几,得数都超过10,在计算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凑十法)

作业设计

课本81页5、6、7题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

方法一:直接数方法二:9+5=14方法三:9+5=14

1445

课后反思

有几棵树

教学内容

本教材78—7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两排小树,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他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课件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课件出示计算对比

9+6=15

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小乌龟上楼

9+9=9+8=9+7=9+6=

9+5=9+4=9+3=9+2=

8+9=8+8=8+7=8+6=

8+5=8+4=8+3=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课件出示,给蚂蚁找家.(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6+()5+()4+()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探究活动

数学转盘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8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一个形如下图的转盘(黑色圆圈及箭头可转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将转盘悬挂在黑板(墙壁)上.

2.学生依次转动箭头,计算8与箭头停住时所指数字的和.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

8+6=14

8+6=148+6=149+6=15

24448+6=14

课后反思

买铅笔

教材内容:

本教材83—84页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掌握十几减8、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

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学生表演,图上有一只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山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他对大家说:“我买9支铅笔。”

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十五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课件出示图片:

1.猜一猜怎样列出算式,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

列出算式15-9

2.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0-9=1+5=

15-9=15-5=10-4=

15-9=9+6=15-9=

三第一关,口算比赛:

四第二关看谁填的快,填的准

五课件出示1“试一试”,“练一练”

六课堂巩固练习

1教材84页“摘苹果”

学习“17-9”的口算方法.

⑴.教师谈话

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算出14-9=5,想的真好.能用这些方法算算17-9吗?

⑵.小组交流

17-9可以怎么想呢?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又好,说的又清楚!

⑶.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反馈

⑸.揭示课题买铅笔

14-9、17-9这两道题大家已经学会,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十几减9的方法了.

教师板书:十几减9

⑹.编题练习

除了14-9、17-9这两道题,你还能再编出几道十几减9的题吗?

教师小结:

本课通过“买铅笔”的教学,让学生学习的十减9减8的退位减法,探求出各种算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难算的方法。

板书:

买铅笔

①15-9=6②5-9=6③15-9=6

10-9=115-5=10因为9+6=15

1+5=610-4=6所以15-9=6………

课后反思

跳伞表演

教学内容

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教材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比较物体数量,说出谁多、多几。

2.学会退位减法。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交流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分组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小棒20根、教学情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师: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小动物们有一场精彩的表演。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那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课件,图片1:跳伞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只?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只?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只?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出示课件,图片2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棒!机灵狗在考小动物们,参加表演的蜜蜂和蜗牛它们的只数谁多?多几只?你们能帮小动物门算出来吗?试试看。

出示课件图片3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师板书:11-7=?11+7=18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11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二)学生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摆小棒。(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出示课件图片4

因为:4+7=11

所以:11-7=4

出示课件图片5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11-9=2相同点:都是减法,并且是11-几的退位减法。

11-3=811-8=3不同点:1。它们的减数在依次变大,而差在

11-4=711-7=4依次变小。2。两边算式的减数和差刚好相反。

出示课件图片6

11-5=611-6=5

11-7=411-4=7

11-8=311-3=8

11-9=211-2=9

三、学习效果测平.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接下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1.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鸡和小鸭子)想一想,小鸡和小鸭的只数,谁多,多几只?在列式和计算。

2.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四、拓展性练习(P87页第3题)

1、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2、出示图片:小熊射门(P88页第5题)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生(略)

作业设计:

1.计算15-7=16-7=14-6=12-4=15-8=

16-8=14-7=15-9=14-8=16-9=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

11-7=4

1.11-10=11+3=4

2.11-5=66-2=4

3.11-1=1010-6=4

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

教学内容

教材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简单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情境图。

学具准备:图片、固体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1、谈话。师:小朋友,你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2、口算。师:那是个很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的身边变成现实吧!大家请看,这里有8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2道题,只要同学们把题目都答对了,它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导入。师:大家真棒!你们看,丑小鸭都变成美丽的天鹅了,它们高兴极了,展开翅膀飞呀飞,飞到哪了呢?(课件显示“美丽的田园”)哇!它们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来游去,多开心呀!大家瞧!这里还有很多它们的好朋友呢,谁来说说看,这里还有些什么?

(小鸟、小羊、小花、小树……)

4、环保教育。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动物们真可爱,田园的景色真优美,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师:是呀,这么美的景色谁忍心去破坏它呢?只有更好地保护它,才能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香,小动物们就会更快乐,人们的心情也会快乐的!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通过“丑小鸭变天鹅”这一童话情境导入教学,在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一)观察图面。

1、提出要求。师:不过,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可别忘了,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量呢,请大家翻开课本P84页,仔细地找一找,找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或其他,数一数,有多少?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2、同桌活动反馈。看课件回答。师:哪位小朋友能大声地告诉大家,你数什么?有多少?

(12只小鸟在天上飞,5只小鸟停在树上;草地上有6只鹅,湖里游着8只鹅;草地上有6只白羊,4只灰羊;13朵红花,6朵黄花;湖的左边有9棵小树,右边有7棵小树。‘近处还有一棵大树’)——生边说,师边点击出现相应的图片,观察图中数量,列算式。

(二)小组合作。

1、提出要求。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好!找出了这么多的数量(把数量读一读),对你们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先来试一试?

2、个别生示范提。同时请一名生列式,教师板演出算式。(最好反馈两个不一样的问题:求总数与相差数,再让生进行比较。)

3、组内提问题、解决问题。师:象这样的数学问题,你们会提吗?那好,请你在小组里提出来,一人提,其他同学列式解答,在小组内按顺序轮流进行。等一下,把你提的问题提出来考考全班同学,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提的问题最准确,哪组同学回答得最棒,老师要送给他漂亮的贴纸。

4、全班交流。对提得好的问题加以肯定,错的由学生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重要方式。”此环节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经历充分地观察、交流并尝试解决的过程,从而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内化,发挥思维。

(一)编数学故事。

1、提出要求。师:大家真棒!从美丽的田园一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还能独立解决。其实呀,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你们能从这些算式中选几个来编编数学故事吗?

2、个别生编。

3、同桌互编。自己选两个不同的算式编数学故事。

4、反馈。师:刚才大家在交流时,谁的数学故事最有趣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同桌编的数学故事?

5、课间音乐。师:同学们的小脑袋真聪明,聪明的脑袋是我们的一件宝,还有一件宝是?(双手)你们的小手灵巧吗?现在让我们来唱首歌赞美我们的双手——《巧巧手》。

【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经历动作认知——图像认知——符号认知。学生已经获取了符号认知了,他能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在这里,通过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课堂学的知识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二)数星星

课件出示图片练习情景

(三)快乐说一说

课本第90页第3题。

(四)课件出示复习图片

小组长分课前老师准备给同学们的测试题,进行口算测试。

四.总结。

今天大家从美丽的田园一课中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而且还能独立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多留心观察,找出身边的数学问题来,看自己会不会解决。

板书

美丽的田园

填上小鸟12只1一共有多少只?7+5=12

求一共

树上小鸟5只2共有多少朵花?12-7=5

水里鹅8只3岸上有多少只鹅?8+6=14

求部分

岸上有6只鹅4黑羊有几只10-6=4

白羊6只黑羊4只5白羊比黑羊多几只?6-4=2

比多少

红花13朵黄花6朵。6黄花比红花少几只?13-6=7

课后反思

八、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

教学内容:课本96---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具体的情境中,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归纳钟面数字及长短针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学具钟面一个

学具准备:

每两人一个钟表,每人一个题卡、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儿歌《当当当》,边唱边跳。

请学生猜一猜儿歌里唱的是什么?

二、探究新课

(一)认识钟面,课件出示图片2

欣赏钟表说说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教师了解情况及时指导。

汇报交流时主要引导学生说出:

短针——时针,走得慢。

长针——分针,走得快。

12个大格组成,时针、分针都是按1——12的方向走的。

(二)学习整时、半时的认读。

大家对钟表这位朋友了解这么多,生活中它对你有什么帮助呢?你知道怎样看时间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小明,他不会看时间,大家愿意帮助他吗?

板书课题:小明的一天

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的情境图(没有读出时间)。

逐幅图出示请学生试着读出时间,并随机进行遵守时间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的教育。

请学生把这6个钟表分成两类。

一类是整时的,一类是半时的。

请学生讨论每一类的特点:

整时的: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半时的:分针指6,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三、课件出示:智慧岛

1小明还想让大家来读几个时间,大家愿意吗?

2教师拨表学生读时间,学生拨表学生读时间。

3课本97页第二题:连一连

请学生独立完成,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四、拓展延伸:

大家不仅帮小明解决了问题,而且自己学到了知识,高兴吗?小明也很高兴。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下位同学,这样同学不信,他想考考大家。你害怕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如何?

小设计师请学生画一个表,并表示一个时间。

五、自我评价

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以后要怎样做?

教后反思

小芳的上午

教学内容:

本教材98—99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3.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巩固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的交流、讨论、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重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巩固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教学用具

挂图、课件、钟表及钟表模型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认识钟表.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聪明猴邀请了一位和你们一样观察认真,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学习,你们欢迎吗?你们想知道这位新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那我们来看照片,先了解一下她的生活.

2.出示课件图片:主题图

(1)学生观察图意.

(2)看图提出关于时间方面的数学问题.

二、引导探索.

(一)比一比,谁学的知识最牢固.

1.钟表在整时、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各有什么特点?

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的中间,前一个数是几,就是几时半.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观察钟表并讨论

在“整时过一点”和“整时差一点”这两个时间,时针、分针在表盘的位置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整时过一点:分针指向12和1之间,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刚过.

整时差一点:分针指向11和12之间,时针指向几就是快几时了.

(三)合作练习

1.同桌互练:一人说时间,一人摆钟表.

2.一对多互练:一人说,大家做.

3.师生互练:老师说时间,学生做.

(四)通过对时间的学习现在你知道小芳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了吗?

三、解决问题.

(一)教师谈话:动物学校正在进行“认读时间”的比赛,校长请你们做裁判,你们愿意吗?小动物答对,用手划“√”表示;答错时,用手划“×”表示.

1.出示图片:判断

(二)教师谈话:你们当裁判表现不错,小动物们也给你们出了一道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出示图片:连一连1

(八时整(八时半(三时)(12时)(2时半)

(1)师生商量对策:怎样取得胜利?

(2)方法:先观察钟表时针、分针的位置,确定时间,看好连接对象后,再用尺子连.

1.出示图片:连一连2

四、数学游戏:一分钟体验.

1.1分钟做多少口算道?

2.1分钟写多少字?

3.1分钟数多少数?

4.1分钟读多少字?

板书设计

小芳的上午

时针指到几,分针刚过12,就读成“几时刚过”。

时针指到几,分针快到12,就读成“快几时了”。

九、统计

最喜欢的水果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创设集体活动需要水果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形成统计图、统计表,并能通过看统计图、表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一些生活中物品的统计,巩固新知,尝试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体验。

二、学情简介

本部分知识是以学生刚学过的分类和比较为前提的,所以学生的前期经验是比较充分的。教材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去吸引他们,为学生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进行实践、合作、交流、学习。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三、目标预设

1、通过参与统计活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有所体验。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借助有趣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3、经历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决策的过程。

4、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有所体验。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水果图片每人一套、题单每人一张。

四、过程设计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元旦节快到了,咱们班打算搞一个庆祝活动,在活动中老师想给每一个孩子准备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果(板书),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橘子最容易买到(逐一展示)。

抽生问制造冲突:只买一种水果行吗?大家喜欢的水果各不相同,怎么办呢?

生:每种水果都买一点。

师:那每种水果各买多少个呢?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

生:让喜欢各种水果的人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人就行了。

师:大家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先把每个人喜欢水果的情况收集起来吧?

(二)合作探究

1、明确要求

师:这样,我们分组活动,了解一下每个组孩子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况;请听要求:

要求一:每个人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果。

要求二:想一想,把你最喜欢的水果怎样摆让人很容易看清楚你们组喜欢吃每种水果的各有几个人?

要求三:同学们贴完后,组长检查你们组是否都选了,是不是都只选了一个。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点拨)

3、收集原始资源(一边收集一边问:你们组有几个人?有没有多选的?有没有谁没有选?)

4、比较评价

师:欣赏一下四个组的成果,他们是怎样摆的?怎样摆才能让我们最容易看出同学们喜欢水果的情况?

生:他们摆的很乱,都不容易看出来。

师:那该怎样办呢?(选择一组作为示例)

生:可以分类嘛(上台操作)

师:这样是否容易看出来了。还有没有什么建议?

生:还可以这样(上台操作,一个对着一个摆)

师:现在再来看看,这样摆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摆才能容易看清楚喜欢每种水果的人数呢?

生:先要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然后一个对着一个摆。

师:一组的同学,你们接受大家这些建议吗?再来摆一摆怎样?

5、示范整理,介绍“统计图”

(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师:这一条线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从这里开始摆。

师:从这条线开始,我们先在第一列从下往上摆()个苹果,然后在第二列对着苹果往上摆()个梨。。。。。。

师:很好,一组同学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摆出了这样一副图。现在比较一下这副图和各组刚才的摆法,你想说什么?

生:这样摆看得更清楚了。这样摆更漂亮了。

师:是这样的。通过我们刚才的分类、一个对着一个摆,摆出了这样的一副图。这就是“统计图”(板书:统计图)

6、各组完成统计图

师:现在一组已经完成了统计图,其他组也想制作你们的统计图吗?请每组派两名代表上来试一试。

7、解读统计图

师:每个组都形成了统计图,真不错,孩子们想了解别人小组的情况吗?选择一个组的统计图认真观察。

生交流、其他小组评价。

8、认识统计表

师:有了这些统计图我就知道每种水果各买多少了,我准备提着这些黑板去买了哦!

生(笑):哪有提着黑板去买的哦!

师:那我该怎么办呢?

生:用一张纸记下来就行了。

师:这个主意怎么样?好吧!黄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这样的一个表格(课件出示)。请组长带领你们组的同学把你们组喜欢水果的情况记录在表格里。

(各组完成记录后贴在相应的统计图下面)

(生全部完成后)师:各组刚才把整理的情况记录在了这样的表格里,这就是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9、汇总、检验、作出决策

师:各组都正确填写了统计表,老师也把全班喜欢水果的情况记录在这张统计表中。

(引导学生逐一计算统计)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数据来看看,我们班今天来了多少人?应该需要多少个水果呢?看看是不是这么多。

(师生共同验证)

师:现在黄老师知道了应该准备()个苹果、()个梨、()个香蕉、()个橘子。谢谢大家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其实我们刚才的这些活动:收集情况、整理图片形成统计图、填写统计表等就是在对大家最喜欢的水果进行统计(板书:统计)

三、实践运用

师:看到我们今天学习统计这么热闹,好多图形娃娃也想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逐一跳出四种图形后乱放)。好乱哦!能想办法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吗?

生:统计

师:这些图形娃娃在书上也有,请打开数学书,翻到96页,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完成统计表。

生独立完成

师:完成后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重复或漏掉的。你还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完成下面的问题吗?

(看课件一同完成)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关于统计的新问题?

小编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

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探究活动

找数字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活动过程

学生放学回家后,寻找家中的数字,如有几口人,几件家用电器,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张床,……然后有文字后图画记录下来,课时介绍给同学们听。

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预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漂亮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演示课件:漂亮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假如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玩具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课本第六页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1?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见课本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文具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应发展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应培养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6——10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是6、8、9的书写。

3.学情认识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6、8、9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了,因此教学生写数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字如何布局,而且要写得美观、漂亮,同时也渗透了美育教育。

4.经验介绍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找朋友”、“数一数”、“写一写”三个环节。“找朋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10各数,使学生能把数和形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数一数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橡皮擦、直尺等,通过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写一写”这一环节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各数的特点,认真书写。最后安排了许多与同伴说一说6、7、8、9、10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交流中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2.教学流程

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看图按要求找数学信息。

找一找,有那些文具。

分类数一数各种文具。

独立连线,把数量和数字符号对应起来。通过创设小小文具店这一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个数是几就用几表示,体会数的产生,加强数与形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谁的铅笔比谁的多?

谁的直尺比谁的长?

读绕口令,并记一记,帮助记忆数字。

学写数字:

1.认识田字格;

看老师示范并指出书写要点;说说书写要点;老师示范书写;书空写数字;独立试着书写;书写评析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实践活动,其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其二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的意识,善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教师的设问,渗透加法含义、比较的意识等后续知识,为后面么二、三单元的学习作一个辅垫和孕伏。

◆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师:说说6、7、8、9、10像什么?(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调羹。)

师:我们也用儿歌来记住它们:

6像口哨噘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葫芦挂藤上,

9像调羹来舀饭,

10像铅笔加鸡蛋。

请学生读两遍。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6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有起笔往左下角写,再在下半格画一个圆。注意:下半部分的圆要写满下半格。

7的书写要点:从左上角起笔往右上角写平,再往上半格的中间拉。

8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格起笔,先写一个拼音“S”,再往右上格写,注意:不能写成两个圆合在一起。

9的书写要点:像拼音字母“q”,但这一竖要向左边斜一点。

注意:上半部分的圆要占满上半格。

10-的书写要点:左边的1和右边的0分别占半格。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在学生已掌握了书写格式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各数书写要点。通过想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1~10各数的特征,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数字的笔顺方向和布局,并通过小比赛、小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力图把数字写得整齐美观。)

◆练一练

1.我们已经学习了0~10各数,你能顺着数吗?倒着数呢?

先请2~3名学生数一数,再全班齐数。

2.看图填数。

235

1076

248

157

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引导学生:先看已知数是顺数还是倒数,是一个一个地数还是两个两个地数,再依次填出来。

(2)师:你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倒数吗?淘气和笑笑会带我们去卫星发射基地看一看。卫星发射时就会倒数计时。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处于世界上的先进行列,小朋友要向科学家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哦!

请你在信号灯上填出来。

检查自己填得对不对?小结检查方法,用数一数的方法可以判断自己填的数有没有重复和漏掉的。

3.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在练习2中通过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通过第3题的练习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尤其是既可顺数又可倒数一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在最后一题中渗透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检查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了解6~10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渗透有序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手口、脑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数的书写笔画有误。观察能力较弱,对字型及书写笔画只有笼统、不精确的整体感知。

2.数数的顺序不对,大小不分。对数的意义不理解,数感较弱。

3.基数与序数混淆不清。对数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基数这一范畴内,而对序数的认识较少。

2、诊断问题

诊断1:数字“8”怎么书写?

诊断目的:掌握数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诊断2:从大到小一个一个数,7的后面是什么数字?

诊断目的:数字的大小以及顺序的掌握。

二、比较

动物乐园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认识“”、“”和“=”符号,知道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和语言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发展的能力

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强化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高”、“矮”、“长”、“短”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渗透“同等标准”的思想;第二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高”、“矮”、“长”、“短”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三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正确进行多少、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3.学情认识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但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一一对应”是基本,也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因此这一节的教学就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新课标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符号表示所产生的简洁美。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初次接触“”、“”这两个抽象的符号,而且是容易混淆的两个符号,因此认识符号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

大于和小于符号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比较抽象,有的孩子到了二三年级还常常把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搞错。因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清两个符号的联系和区别,利用儿歌,顺口溜等形式记住两个符号的不同。

4.经验介绍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创设“动物乐园”这一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初步让学生感知“多”、“少”、“同样多”的含义;认识“”、“”和“=”符号,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科书的编排分为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体验“同样多”的含义,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三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科书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深化认识。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导

◆创设情境

今天,动物乐园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们都来帮忙,热闹极了!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看到的动物名称、数量告诉大家(电脑显示动物乐园图,并配有音乐和动物叫声)

然后再告诉大家:谁多?谁少?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仔细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联系学一身边有趣的事物,一开始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真的好像就置身于动物乐园中,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望,同时提出了学习的要求,使学习有的放矢。

◆构建新知

1.数一数。

引导学生到动物乐园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动物?有多少?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1)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

(2)小组派代表到大屏幕前,说给全班听。

注意引导学生边指边数,手口一致。

同时提问:你是怎么看这幅图的?

2.认识和理解“同样多”。

(1)你想让哪两种运动来比一比多少?

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扮成小熊、小鹿和小兔,让他们上台面对面站成两排,再一个对一个握手。

(2)思考:小熊和小鹿分别有几只?用几表示?

师:你知道小熊和小鹿比,谁多谁少吗?你怎么知道小熊和小鹿同样多?

(3)师:小朋友用数一数的方法或是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发现小熊和小鹿都没有多余,比较出了小熊和小鹿同样多,也就是4个和4个同样多。那么怎么表示4和4同样多呢?在数学上我们就在4和4的中间学写一个“=”。

板书:4=4

等号

同时说明:这个符号叫等号,表示同样多的意思,读作4等于4。

请学生读一读。

(4)写一写。

说明:写等号时两横要写平,并且一样长,学生在书上描三个,再独立写四个,教师巡回指导。

3、认识“多”和“少”。

师:你们还想让哪两种动物来比一比?

(1)汇报:你比的谁和谁?

小猴和小鸟比,谁多谁少?

你是怎样比的?

还有不同的吗?

小兔和小猴比,谁多谁少?

你是怎样比的?

(2)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

△△△□□

5比3大,3比5小3比2大,2比3小

(3)说明:5比3大,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叫大于号,读作5大于3;3比5小,就用小于号表示,读作3小于5。

板书:53读作5大于335读作3小于5

↓大于号小于号

你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3比2大和2比3小吗?试一试。

思考:为什么小猴的只数一会儿多?一会儿少?

(4)指导学生书写“”、“”符号,并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

师:你怎么记“”、“”?

“”、“”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明确: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是相反的,但是开口都对着大数,尖角对着小数。我们可以用儿歌来记住它们。

介绍儿歌:开口向左读大于,

开口向右读小于。

比较大小看左边,

左边数大用,

右边数大用,

两边相同用=。

(5)这幅图中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

指导学生填出教科书13页的空格。

(6)从学具中选出你喜欢的两种动物进行比较,把结果用式子表示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4、小结:比较动物的多少,我们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当两种物体同样多时用等号表示,用“”、“”比较数的大小。

交流数数方法,说说各自的方法。

在指导下能正确的数数。

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数一数并比较多少。

学生用○和△分别代表小熊和小鹿在桌上一个对一个地摆一摆,展示学生不同的摆法。

生1○○○○

△△△△

生2○△

○△

○△

○△

生1:数的方法,都有4只。

生2:一只对一只对应的方法。

生3:连线的方法。

学生读一读。

学写等号。

学生自主选择两种动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汇报。

○○○○○△△△

△△△□□

5比3大,

3比5小,3比2大,

2比3小

学写大于小于号。

独立思考有关问题。

学习符号儿歌,记忆并理解大于、小于号。

独立完成练习。

小组内交流。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体现了几个特点:①通过让学生充分交流数数的方法,注重学法指导。②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开放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比较的活动中去。③通过小动物对应握手的方法巧妙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了大于、小于、等号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体现了几个特点:①通过让学生充分交流数数的方法,注重学法指导。②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开放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比较的活动中去。③通过小动物对应握手的方法巧妙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了大于、小于、等号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巩固发展◆巩固发展

1.填一填

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②出示2()、6()、()9这三道题,先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贴在括号里。

2.练一练

(1)出示四幅图。

理解题意后,指导学生画“√”和画“O”。

针对第四幅图问:你怎样判断的?

(2)出示教科书第14页2、3题。

生明确:“大于3”的数不包括3,“小于6”的数不包括6,再写在田字格里。

(3)淘气的难题:淘气回到家,发现桌上有四杯水,妈妈告诉他,每杯水都放了一颗糖,请你帮帮淘气,他想喝最甜的一杯,不用尝,应该选哪一杯呢?为什么?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形式多样,激发人人参与,鼓励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渗透学法指导,结合生活经验,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设计建议

在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带孩子去动物园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让他们直接感受到多少的比较。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数量大小时,把图大的当作大的量。比较的目的不清,比的是数量的大小而不是物体的大小。

2.()比()多,()比()少,各个量填反。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1、诊断问题

诊断1:()比()多?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矮

课标内容

《高矮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中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知道;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方法;知道物体的高矮是相对的。

通过猜想、验证、下结论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身边物体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在比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厉害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活动二: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比较后板书:高矮)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又是谁高谁矮呢?

活动三:游戏

指名两个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谁高谁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谁猜到了?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墙边站直,在墙上划一划。

通过验证谁猜对了?

开讲激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比较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让学生明白比较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

活动四如何比一组学生的高矮?

选一组学生上来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说出谁最高,谁最矮。

选中间的某一位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位学生比谁高,又比谁矮。

活动五做一做

第16页的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活动六练一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

活动七总结全课

活动八下课

每个小组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说一句话(如我在小组中最高,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离开教室。

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激励人人成功

《轻重》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练一练1

2.出示图片:练一练2

3.出示图片:练一练3

(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

探究活动

左重右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为学习10以内的加法做铺垫.

活动准备

1.天平

2.1克、3克、4克、5克、6克的砝码各1个,2克的砝码2个

活动题目

在天平的右边放入2克和6克的砝码各1个,天平的左边放入5克的砝码1个,现在天

平是左轻右重.从剩余的4个砝码中任意选择两个,放入天平的托盘上,以改变现在天平左轻右重的情况,可以怎样放?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

2.总结方法.

3.分组演示并说明.

参考答案

方法一:只在左边放.

1.使天平左右平衡:

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2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2+5=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2.使天平左重右轻:

(1)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2)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3)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4)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5)在左边放入质量是3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3+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方法二:在左右两边都放一个.

左边放入质量是4克的砝码,右边放入质量是1的砝码,由于4+5=1+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002003004005

006007008009010

001002003004005

001002003004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4、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5、是用两笔写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三、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课时安排

12课时

有几支铅笔

一、教学内容

加法的初步认识,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三、重点难点

1、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生能够看图意并能列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

电脑,实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一数我们身边的物体由多少。(如铅笔橡皮)

2、生活中,你都看到哪里由于数学知识?(如几个人几张桌子几把椅子等)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加法的含义

举例说明再加以互动

2、动手操作

看一看,摆一摆,试一试

3、引导组织学生,结合图予以互动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作业

列式计算再结合教材练一练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3页“练一练”的第4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用我们身边的物体进行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同学们对加法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大部分同学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列式计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

有几辆车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重点难点

1、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口算卡片上的算式说出得数。

1+4=2+2=3+2=

2+3=1+1=2+1=

二、探究新知

1、电脑显示

(1)小方和小朋友正在调查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他们来到到停车场。小芳说:我的左边有了3辆车,右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列式3+2=5.小明说:我的左边有2辆车,右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列式2+3=5。(板书:3+2=52+3=5)同学们,你们说他俩说得对吗?(都对!他俩所站的位置不同)

(2)对!从不同的角度看汽车,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两个人的列式就不同,但得数相同,即3+2=2+3.

2、摆一摆

(1)老师在左边摆一朵花,右边摆2朵花,你能从不同的方向列两个等式吗?

从左向右看:1+2=3

从右向左看:2+1=3

(2)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图片在桌上摆一摆,要求不同的方向看图,列两个不同的等式。

(3)如果遇到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列一个等式就行了(如2+2=4)

3、试一试

(1)同学们都知道,“没有”用0来表示。(电脑显示教材第24页的“试一试”右图)你们看,小朋友遇到困难了,老师让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图列算式(从上往下看:5+0=5,从下往上看:0+5=5)

(2)电脑显示教材第24页的“试一试”左图,让同学从不同程度看这幅图,试着填空。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25页“练一练”的1-4题。

四、思维训练

□+□=□

□+□=□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知道会有不同的结果,既练习了计算,又锻炼了思维。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补步认识

3+2=52+2=4

2+3=51+2=35+0=5

2+3=3+22+1=30+5=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摘果子—减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会填、写减法算式。

重点难点

1、通过情境教学,体会减法的含义。

2、培训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磁力板。

教学过程

(一)学前复习

1+4=2+3=4+1=3+2=

0+5=1+1=1+3=2+1=

(二)探究教知

1、摘果子

(1)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果园持看(电脑显示),你们看,小方也来了,她提着篮子来摘果子,我们先数一数这棵果树有几个果子。(学生数,有5个果子)(板书:5)

(2)果树上有5个果子,我们再看看小方摘了几个果子(电脑显示)(小方摘下2个)(板书:2)

(3)你们说说,果树还有几个?(还剩3个)(板书:3)

(4)树上有5个果子,摘走了2个,就是去掉2个。“去掉”用减法计算,(板书:一)这就是减法,树上还剩3个果子,所以就等于3。

(5)5、2、3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果子,2表示摘走的2个果子,3表示还剩3个)。

2、做一做

(1)老师在磁力楹上贴5个△,去掉4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5-4=1)

(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5个△去掉4个,去掉就要用减法计算,“-”表示去掉的意思)。

(3)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摆一摆,说一说,(我摆4个,去掉2个,还剩2个,列式是4-2=2)。

(4)老师演示:桌子上摆着3本书,我拿走了1本,还剩几本?怎样列式?(3-1=2)

(5)电脑显示教材第26页“做一做“和第(2)题右图,请同桌互相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27页“练一练“的1-4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7页的“数学游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小方“摘果子”的游戏,学习了减法,对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同学们能够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

六、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5-2=35-4=13-1=2

减号4-2=23-2=1

5-3=24-1=3

小猫吃鱼

教学内容

减法的初步认识(二)教材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电脑、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卡片上的题说出得数

2+2=5-4=4-2=

1+4=5-1=3-2=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小猫吃鱼)

(1)同学们都知道,熊猫爱吃竹子,小狗爱的骨头,你们知道小猫爱吃什么?(鱼)对!你们看(电脑显示教材28页猫吃鱼图)数一数,盘里有几条鱼?(盘里有3条鱼)(板收:3)

2、让同学们看第2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盘里原来有3条鱼,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2条)。

3、请同学再看第3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谁能说一说(盘里有2条鱼,又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1条,列式是2-1=1)。

4、小猫胃口真大呀!盘里只剩下1条鱼了(电脑显示第4幅图)列式是1-1=0或3-3=0;2-2=0……

2、试一试(套圈)

(1)(电脑显示)小方手里拿了几个圈?猜一猜她可能套上几个?(她手里有4个圈,可能套上1个,也可能套上3个……)

(2)在小方套落千丈1个圈时,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1+3=4,4-1=3)

(3)当小方套上2个圈时,列式(2+2=4,4-2=2)

(4)当小方套上3个圈时,同桌互相说说该怎样列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3+1=4,4-3=1)

(5)小方把4个圈套上了或全没套上,那又该怎样列式呢?(4+0=4,4-4=0)

3、试一试(吹泡泡)

(1)“吹泡泡”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了,(电脑显示)数一数,他吹了几个泡泡?(5个泡泡)

(2)(电脑显示第28页第2题和第2幅图)有什么变化?(5个泡泡,破了1个……)

(3)列式剩几个泡泡吗?(5-1=4)

(4)一在还剩4个泡泡,又有什么变化?(电脑显不第3幅)(又破了2个)

(5)该怎样计算列式还剩几个泡泡?(4-2=2,5-3=2)

(6)(显示第4幅图)列式(2-2=0,5-5=0)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的第1题。

2、看图列式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讨论

“小猫吃饭”、“套圈”、“吹泡泡”等故事,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也能够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

减法的初步认识

3-1=21+3=45-1=4

2-1=14-1=34-2=2

3-3=01-1=02-2=0

猜数游戏

教学内容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有关“6、7”的加减法,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2、通地小组交流,进一步练习本节课所学的有算式。

重点难点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有关“6、7”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练习

列出有关“6、7”的加法算式吗?(3+4=7,4+2=6)

(二)探究新知

1、猜数游戏

(1)小花猫非常,他特别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电脑显示)你们看,他遇上了公鸡哥哥,说:“公鸡哥哥,我给你出道题,我左手上有4个点,右手上有2个点,一共有几个点?列式(4+2=6)

(2)小花猫看山羊伯伯正在吃草,就向山羊伯伯说:“山羊伯伯,我给您出道数学题,我的两面三刀只手上一共有6个点,其中左手上有4个点,您猜猜我右手上有几个点?列式(6-4=2,你的右手上有2个点)

(3)小花猫也没有难倒山羊伯伯,他心里还挺不服气的,小花猫找狐狸姐姐说:“狐狸姐姐,我给你了道题,我的两只手上一共有6个点,其中右手上有2个点,你猜猜我的左手上有几个点?列式(6-4=2,你说对吗?)

2、同桌玩猜数游戏

两人一组,每组有7个图片,在桌上摆一摆,并列式计算。

3、想一想

我往口袋里装了7个土豆

□+□=7

7-□=□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32页的“练一练“的1-3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33页的“数学游戏”(以同桌为一组)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进行“猜数游戏”学会了有关

“6、7”的加减法,从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想一想”、“练一练”中得到提高。

跳绳

教学内容

得数是8、9的加减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口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各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教具准备

电脑、彩笔、口算卡片、小正方形和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二)学习新知

1、说一说

(1)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同学们经过跳绳活动。看看照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他们最多能跳几个?)

(2)同学们提出问题大家谁来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甲:一共有8个同学,我是数出来的;

学生乙:跳绳的有6个,抡绳的有2个,6+2=8;

学生丙:有4个女生,有4个男生,4+4=8……(老师板书)

(3)说一说有关“8”的减法算式吗?(8-1=7,8-2=6……)

2、画一画

(1)小象最喜欢和红色和蓝色了,不管画什么,他都要用上这两种颜色(电脑显示)小象正在涂一个包含9个小正方形的大正方形,仔细观察他是怎样涂的?(1红8蓝)

(2)同学们就像小象这样,选出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来涂的格,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说。(学生甲:2+7=9,9-2=7)

3、试一试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填空

7+2=□6+3=□5+□=8

9-4=□8-5=□□-4=5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5页“练一练”1-3题。

(四)思维训练

洲戏:8、9的组成。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通地有趣的情境,学会了有关“8、9”的加减法,又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能够正确地口算“8、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有条理地思考一表达了。

(六)板书

8、9的加减法

1+7=88-1=71+8=9

2+6=88-2=62+7=9

可爱的小企鹅

教学内容

图画应用题,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述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也就是要学会说知道什么和什么、算什么?

2、通过看图说话,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看图口述三句话。

2、联系加法的含义,能正确地列出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口述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1)我们都知道,北极有北极熊,谁知道南极有什么动物?(企鹅)

(2)老师出示企鹅图片,在左边贴了几只企鹅?在右边贴了几只企鹅?(学生:老师在左边贴了6只企鹅,在右边贴了3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画大括号、问号)

(3)这道题告诉我们左边贴了6只企鹅,右边贴了3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

(4)大括号、问号分别表示什么?(大括号表示“一共有几只企鹅?问号表示问题)

(5)让学生能完整地把这道力画应用口述一遍?(学生口述)

(6)列式计算:6+3=9

(7)学生看(电脑显示)这9只企鹅准备回家了(出示大括号)现在只能看见3只了,其余被冰山挡住了,冰山后面有几只?(出示问号)

(8)列式计算:9-6=3

2、试一试

(1)老师这里有8枝铅笔,分别放在两个笔筒里,该怎样放?

(2)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把这8根小棒有条理地分成上下两部分。两人一组,一人摆、一人记录。

(3)想一想,老师有9根香蕉,想分给两只猴子吃,可以怎样分?(用小棒当香蕉)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7页“练一练“的1-3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37页的“数学游戏”。

(五)课堂小结

通过看图学会了说三句话,你能叙述知道了什么和什么,算什么。

六、板书设计

图画应用题

□□□□□□□□□□□□□?只

?只9只

6+3=9只9-4=5只

操场上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操场上”学生所喜爱的活动情境为题材,引发出“比多少”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第二单元中学习了比较,其中包括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粗细、轻重等,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比较的思想。第三单元前面几节课学习了加减法,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重点是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将比较和加减法相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学

师: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大家看一看。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

(画面呈现:由校门进入操场,学生和老师拿着毽子,学生蹦蹦跳跳地来到操场活动,聚焦到踢毽子的场面,画面由动到静,由远及近,停留在例题图上。)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呀?

生:这是在学校的操场上。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大家观察。(教师手指例题图)这里直接告诉你哪些数学信息,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位议论。)

师:好,谁来说一说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出以下问题,顺序不尽相同。)

生:①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0人在踢毽子。

②老师有2人,同学有8人。

③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

④一共看到7个毽子,老师有2个。

……

(教师边与学生说说答答,边整理板书:踢毽子)

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

男同学有3人,女同学有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

师:好!大家讨论得真热烈,谁来说说你们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大胆设想,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可能提出以下问题,顺序不尽相同。)

生:①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几人?

②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老师比学生少多少人?

③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

④女同学和男同学相差几人?

男同学和女同学相差几人?

⑤给男同学添上几人就和女同学同样多?

给女同学去掉几人就和男同学同样多?

⑥给老师添上几人就和同学同样多?

给同学去掉几人就和老师同样多?

⑦女同学比其余的人(老师与男同学的和)少多少人?

男同学比其余的人(老师与女同学的和)少多少人?

⑧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男同学3人,女同学5人,老师几人?

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老师2人,女同学5人,男同学几人?

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老师2人,男同学3人,女同学几人?

⑨比2人多8人是几人?

比3人少2人是几人?

比8人少5人是几人?

比5人多2人是几人?

……

师:大家真聪明,能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一部分问题,其余的问题留给你们去完成好吗?

先看学生比老师多几人?(6人)也就是老师比学生少几人?(6人)

(教师边板书,边将例题图活动起来。)

○○老师图像

□□□□□□□□学生图像

(师生人数一一对应后,多6人)

师:通过看图能知道什么?

生:学生比老师多6人,老师比学生少6人。

师:你会列出算式吗?(可让学生列出减式,也可出现书上的:□-□=□,让学生填写减式。)

生:算式是8-2=6。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学生比老师多6人,也就是老师比学生少6人。

师:同位的同学互相说说8-2=6表示什么意思。

(掌握学生比老师多6人,老师比学生少6人即可。)

师: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列式解答并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吗?

①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算式)

②女同学和男同学相差几人?

③男同学和女同学相差几人?

④给男同学添上几人就和女同学同样多?

给女同学去掉几人就和男同学同样多?

⑤给老师添上几人就和同学同样多?

给同学去掉几人就和老师同样多?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独立、安静地思考。)

师:谁解答第①题,并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5-3=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也就是男同学比女同学少2人。

师:谁跟他的算式一样?

(再用图印证○○○○○女生)

□□□男生

师:谁解答第2题,谁解答第3题……

大家同意他们的解答方法吗?

这节课我们先解答这些问题好吗?

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

(三)反馈矫正,拓宽思路

师:下面我们做三项练习,评一评自己学得怎么样。先打开书42页,看看42页上的内容你会吗?(就是刚才学的内容)再看看43页上的“练一练”,“练一练”里一共安排了几组题?

生:有三组题。

师:每组题目的要求是什么?(让学生先看再解答。)

生:第一组题目是摆一摆、填一填,第二组题目是看图填数、填算式,第三组题目是看图填空。

师:现在动笔解答。(教师巡视,学生抓紧时间解答。)

第1题,先在屏幕上出示第一幅图,指名填空,然后说说8-5=3表示什么意思,再出示第二幅图,大家回答教师填写,然后说说6-4=2表示什么意思。

第2题,学生有序地说,教师填写。

第3题,说结果,怎么来的。

(回答后用电教片演示,先出原图→每人坐一把椅子→都坐好后看结果,印证前面的答案。而后恢复原图→去掉3把椅子,让学生思考,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列式计算。最后让学生思考,如果想空着4把椅子怎么办。拓宽思路,发散思维。)

(四)及时评价,心中有数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1.我喜欢学。

2.对于比较多少的题目我会思考。

3.知道女生比男生多也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用减法计算。

4.我也觉得大家学得很积极,收获不少,我提议评个集体奖吧,大家同意吗?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4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4”,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课题

大家来锻炼

课时进度

1课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有关比较的知识

3、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试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学习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教材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踊跃发言,介绍校园的美

2、交流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及体育锻炼的好处

3、看图,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主题图,说说都看到了哪些东西,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如:图上有人、有树、有花、有房子、有蝴蝶等,图上的小朋友有的在做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赛跑,有的在爬梯子等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有几个人在踢足球?有几个人在做操?有几个人在爬梯子?有几个人在赛跑等

回答:有10各人在踢足球,有4各人在做操,有3各人在爬梯子,有10各人在赛跑等

2、仔细观察,在树上标一标

3、在方框里天上相应的数字

4、独立思考,汇报问题、解决问题:赛跑的比爬梯子的多多少人?足球场右边的人比左边的人少多少?

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列式计算

5、小组合作,按照上面的方式完成自主探究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吗?谁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2、在校园里,你最喜欢参加什么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有什么好处?

3、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1、让学生再看图,提问:根据图上的体育活动,大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能提出哪些关于数学的问题?

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2、看看爬梯子的这几个小朋友,他们哪个爬的最高,哪个爬的最矮?

3、我们再来看看赛跑的这几个小朋友,大家来给他们排个名次吧!

4、关于体育运动,大家还能提出加减法的问题吗?大家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参与学生的活动,给学生重组的运动时间,巡视,作必要的指导。

5、除了体育活动,图上还有其他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图上有几种花?它们分别有几盆?一共有多少盆?

创设情景,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引出主题

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10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学生和老师一起寻找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真棒!看了一幅图就能发现这么多数学问题,还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来解决,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本上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励、增强学习信心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大家来锻炼

数的问题:

有几个人在踢足球?有几个恩在做操?有几个人在爬梯子?有几个人在赛跑?

加减法的问题:

赛跑的比爬梯子的多多少人?足球场右边的人比左边的人少多少人?备注:

教学课题

整理房间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意义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事物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中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学习分类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第一竖行是一组

前面一排是一组

按男、女分组,全班可分为2组

还可以按年龄进行分组……

1、看图,发表自己的看法

房间挺漂亮的,但是有点乱

书应该放在书架上,不应该放在地上

太乱了,他应该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

2、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如把同类的东西圈起来,在同类物品上画上相同的符号

3、独立分一分,全班汇报。

我把笔、作业本、书和文具盒放在一起

把衣服和裤子放在一起,这些都是穿的,剩下的都是玩具,应该放在一起

我和他分得不一样,我把这些东西分成四类,因为球是用来锻炼身体的,应该把玩具和体育用品分开

我和他分得也不一样,我分的是五类,棋子、床、柜子都是家具,也应该分成一类

我认为你这样分不对,我们是在整理房间,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又不是在搬家….

我是说家具是一类,其他东西一共是五类…….今天老师想把全班同学重新分组,大家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指多名学生汇报

提问:还可以怎样分组呢?

小结引入:大家的想法真好,分法真多,真棒!像这样对一些事物或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

1、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这是小明的房间,大家看了有什么想法?

2、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怎么整理这个房间?请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把同类的东西放到一起

3、组织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好的?你为什么这样整理?

很好,这一类是学习用品。还有别的意见吗?

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争论,教师注意维持课堂秩序,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统一观点,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可以把房间整理好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分类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发表看法,产生分类的必要

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充分交流,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三、练一练

1、看图,指认图上的动物:有小狗、格子、燕子、蜻蜓、小猫、小马、蝴蝶、蜜蜂、小兔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给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在族类相互展示

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指认图上的物品,独立思考分类方法,全班交流1、出示第1幅图,让学生说说图上动物的名字

2、提问:这些动物,可以分成几类?怎样分类?

3、让学生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4、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5、出示第3题主题图:图上都有些什么?现在老师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三类,玩具、文具和服装鞋帽,你指导老师是怎么分的吗?

先认识这些动物,才能给它们正确分类

初步体会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训练学生根据既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整理房间

文具:

衣物:

玩具:

练一练第1题:

分成地上爬的和天上飞的两类

天上飞的还可以分成鸟类和昆虫两类备注:

教学课题

整理书包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书包的过程,明白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大量的时间活动,体会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存在于我们身边

3、初步培养有条理、有序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匪类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红、黄蜡笔和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整理书包,学习别人的整理方法

三、练一练

1、与老师对话,看图片

2、根据老师的问题提示,自由对这些小动物进行分类

3、汇报分类结果

按退的多少分

按生活习性分

按拿花的颜色分……

大声回答老师:有信心

1、整理书包

把书包里的物品都放在桌面上,想想它们的用途,再想想如何方便平时取用

2、积极汇报

我的书有大、小两种,我就把它们分成两类,文具盒、水彩笔、学具核分为一类

我为了方便取用,经常用的语文、数学书为一类,其余的书为一类,文具盒、学具盒、水彩笔为一类

我分了五类,课内书是一类,作业本是一类,练习册是一类,课外书是一类,文具盒、学具盒、水彩笔为一类..

3、小组讨论交流:这两位小朋友的分类标准分别是什么?他们这样分各自有什么好处?

4、踊跃上台进行操作

两名学生按颜色分类

三名学生按长短分类

1、独立观察,汇报分类标准和结果

2、独立完成,自由分类,全班汇报交流1、大家平时学习很辛苦,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拿着鲜花来表扬今天学习最认真的小朋友,大家高兴吗?

2、图上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条腿?生活习性怎样?分别拿着什么颜色的花

3、组织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小结: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按多种标准的分类。大家有信心得到小动物们送来的鲜花吗?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

巡视,适时个别点拨

2、组织多名学生汇报整理方法及结果

小结:大家的分类方法都不错,由于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就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我们把书包整理好后,以后取用就比较方便,再也不会从一大堆杂乱的书本中东找西摸摸了。那么既浪费时间,又不能爱惜书本

3、出示教材主题图,引导:你能看出图上的两位小朋友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吗?

4、出示红、黄色的蜡笔和水彩笔、粉笔,引导观察: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怎样给它们分类?

1、出示第1题图,提问:有几种分类标准?可以怎样分?

课对学生进行必要指示

2、出示第2题第(1)题图,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自由分类,然后组织学生汇报分类标准和结果

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让学生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整理自己的书包,经历不同标准下的分类过程,体会统一标准下的确

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巩固新知,进一步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结果的多样性

四、全课小结

自由谈这两节课的收获,全班交流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形成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整理书包

给动物分类:根据腿的多少分;根据生活习性分;根据拿花的颜色分

整理书包:大书、小树、学习用具;常用书、不常用书、学习用具;课内书、作业本、练习册、课外书、学习用具

给红、黄色的蜡笔和水彩笔、粉笔分类:根据颜色分;根据长短分备注:

教学课题

前后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其空间位置的向对性

2、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活动中知道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懂得要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理解前后的位置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练一练

1、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起来大声的讲给大家听

2、大胆想象,说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认识前和后

1、看图,在小组内交流看法,全班汇报,用前和后介绍比赛情况

2、独立思考,积极提问。如:小兔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交流、汇报: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蜗牛

4、积极参加赛车比赛

踊跃报名参加

做游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转,再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5、看图,独自完成填一填,不会早的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3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全班说

2、看图回答,小红的前面还有3个人

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1、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兔子跑得快,由于骄傲自满,反而落在乌龟的后面,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后来,兔子、乌龟又进行了第二次赛跑,谁能说说会有什么结果呢?

3、两次比赛中,龟兔的前后顺序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它们俩的位置改变了。刚才也有同学少到了前和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让学生观察画面,课件呈现5个小动物塞跑的情景,引导交流: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进行赛车比赛

让5名学生沿教室过道进行赛车比赛

在某一时刻停下,让其中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让其余同学说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得越多越好。

如果发家全部向右转,前后顺序有什么变化呢?是怎样的情况呢?

5、小动物们也在进行赛车比赛,咱们快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怎么样?

6、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回答这些数学问题吗?

指多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2、第2题

小红的前面还有几个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练习

通过讲故事、续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获取信息,用前和后进行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始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新知,体会前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四、数学故事

先看懂两幅图的意思,独立想一想该怎么讲好这个故事,在小组内试着讲一讲,再全班讲,评比看谁讲得好出示数学故事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讲故事时,要用到前和后

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小兔的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备注:

教学课题

上下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能确定每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和下

三、练一练

1、自由说一说

2、全班交流,如头和脚的上下关系、手和脚的上下关系、手与头的上下关系、五官的上下关系等

3、看老师出示的图片,初步理解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

1、看图,小组交流、汇报: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2、看图回答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3、积极思考,回答:他们说得都对,因为小松鼠在中间,即是小鸟的下面又是小白兔的上面。

4、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积极汇报,如说一说:自己家楼上是谁,楼下是谁;鼻子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1、独立完成填空,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存在上下关系,如:小狗在下面,文具包在上面……

2、在树上的田字格中写数字,上面写6,下面写9

相互交流,看自己是不是写反了,组内展示

3、将附页中剪下的动物头像贴在图中,再按照题目提出的问题说一说

4、思考,推理,完成第4题

5、积极思考,内组讨论解决

答案:小红在最上面,小樱住中间,小兰住最下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相对应位置关系

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天在上,地在下,飞机在天上飞,火车在地上跑,书柜中的书也有上下之分……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具有上/下关系的物体,我们如何正确地观察并能正确地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呢?

1、课件出示:松树老爷爷今天真高兴,笑得嘴都合不上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三位小客人要来看望它。瞧,漂亮的小鸟飞来了,停在桃树上。这时,机灵的小白兔一蹦一跳地也跑来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语说一说,小鸟在小兔的什么位置,小兔在小鸟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呢?

2、课件出示:小松鼠蹦蹦跳跳地跑来,几下窜上数拉着松树爷爷的手不停地问候。大家瞧瞧,小松鼠在哪儿站着的呀?

3、怎么小松鼠在两个位置上呢?他们谁说得对?

注意关注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4、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有这种上下关系呢?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成填空

2、第2题:6和9都是我们在第一单元就学过的数字,老师知道写这两个数字对同学们来说肯定是小菜一碟。大家快来写一写吧

3、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

4、第4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淘气能根据机灵狗的提示找到宝物藏在哪个盒子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第5题

出示主题图及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并说一说为什么?

以学生身边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表述,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通过描述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物下的位置,体验上下的向对性

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巩固上下的位置关系

书写6和9,训练学生的空间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训练表述能力

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

学踊跃发言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上下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备注:

教学课题

左右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认识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集体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摆一摆

1、积极汇报:用右手拿筷子吃饭;用右手写字……

2、积极汇报: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吃饭是用左手拿碗

3、想一想,说一说:左耳朵,有耳朵;左眼,右眼

4、全班学生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1、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按照课件出示的顺序摆一摆

2、想一想,回答问题

铅笔

转笔刀

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右边有文具盒

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和铅笔,右边有文具盒和转笔刀

3、进行小组活动,大乱各学具的顺序,再已尺子为标准,说一说尺子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什么。

4、积极做游戏

有的学生回答是右手,有的学生回答不是右手

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不能却蒂诺左右手,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转过身去就跟我们举的右手一样啦!

听讲,理解老师的话

5、兴致勃勃地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

如:楼下的同学想一想,自己现在是靠游走,上来的同学在自己的左边走,不过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他们也是靠右边走的1、大家说一说,我们通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通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上还有左右配对的好朋友吗?

4、组织学生做游戏: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

如: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右手……

1、课件演示顺序摆放好的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让学生按照这个顺序摆一摆

2、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尺子的左右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有不同意见吗?

课件同步演示:以尺子为标准确定左边有橡皮和铅笔,右边有文具盒和转笔刀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打乱顺序再摆一摆、说一说

指两个摆法不同的小组说一说

4、组织学生做游戏:左右手

跟学生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把右手放下,引导:请大家把右手举起来,判断以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

小结:非常正确,因为我们面对面站着,方向相反,所以举起的右手也刚好相反。

4、带领学生到教学楼梯进行时间活动,一批学生上楼,一批学生下楼,要求都靠右走。

创设情景,通过多种活动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按照课件一一对应地摆,感性体验左和右,在语言表

达中逐步学会确定物体左右位置与顺序

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索、体验,获得对左右的深刻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左右具有相对性

渗透良好公共秩序的教育

、练一练

1、按照第2题的要求做一做,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自由结组,做游戏。一人发出指令,如:请站在我的左边“,另一人按指令做动作

3、看图,小组讨论,可借助学具摆一摆,或在树上花圆圈带起汽车,想一想:在右边再摆几辆车,大客车才是第5辆

汇报:一共7辆车。我是这样想的……1、做一做(第2题)

2、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做游戏(第4题)

3、出示第3题主题图,提问:从右边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多少辆车?提示学生:有几辆车被树挡住了,看不到。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和理解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左右

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

最左边的是铅笔

最右边的是转笔刀

尺子的左边有铅笔和橡皮

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和转笔刀备注:

教学课题

教室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2、培养初步的比较、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认识位置的相对性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性教学重点综合运用“位置与顺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说一说、练一练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师生互动,巩固知识

1、配合老师进行谈话

2、看图,先以小女孩为标准,再以小男孩为标准,分别说说他们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1、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有序地说

2、多名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1、同学们,大家到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好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到游乐园去玩一玩!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前后左右说点儿什么吗?

1、出示教师图,或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教室里有什么。

2、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情况,自由说说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组织学生做以下游戏

排队游戏,明确前后关系

听要求拿放物品,明确上下关系

正说反做:教师说口令,学生做相反的动作

让学生拿出文具盒,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它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自由发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多种游戏训练学生对位置和方位反应的灵敏性

三、拓展训练

四、课堂小结

4、独立思考,全班汇报。

5、看图,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答案:淘气的前面有1个人,后面有2个人

学生积极发言4、出示练一练第2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答案不唯一,学生说出的路线正确即可

5、出示学校所在地的地图,让学生用前、后、左、右、上、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建筑物

有4个人排队买票,淘气说:我不在最前面,也不在最后面;从后面数,我排在第3位。提问:淘气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认识路线图,发展空间观念

拓展训练,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训练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室

教室的前面有:

教室的后面有:

教室的左边有:

教室的右边有: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课题

可爱的校园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来认识数。

3.初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认真倾听他人看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够分类数数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自主发现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

(学生互相说)

生1:我看到图中有小松鼠、蝴蝶。

生2:我看到有小熊、小鸟、大象、小兔、树、花、蘑菇,还有字。

生:能。

(学生前后4人为一组认真地去数,他们有的先数小熊的个数,也有的先数小兔子,还有的先数小鸟的只数,当数的结果不一样时,又重新去数,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生:我数出来有5个字、9只小鸟、2只小兔、4只松鼠、6只小熊、3个蘑菇、8棵树、7朵花、1头大象、10只蝴蝶。

生1:我给它们从小到大排,1,2,3,4,5,6,7,8,9,10。

生2:我还可以按从大到小排队,10,9,8,7,6,5,4,3,2,1。

生3:我给它们排成两队,单数一队,双数一队。

1,3,5,7,9,

2,4,6,8,10。

(学生边说边挪动图片。

生:能。

生1:教室里有6盏灯、2个电扇。

生2:4扇窗户、1块黑板、2个板擦。

生3:同学们带来8辆玩具车。

生4:有5个变形金刚、3个布娃娃。

生5:我铅笔盒里有10枝铅笔。

(学生们数出操场上有10棵树、2个篮球架、1个沙坑、1根旗杆、4个单杠、3个双杠……)

生1:我看到了小动物上学的情境,数了它们的个数,还给它们排了队。

生2:我知道了教室里的东西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

生3:我数了操场上有10棵树。

生4:我知道了同学们带的玩具个数也可以数出来。

生:(齐声答)好!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校开学了。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些小动物非常羡慕你们,它们也建了一所动物小学,今天也开学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上学的情境呀?

师:好,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教科书第2~3页插图

师:请你们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能看到什么呀?说给你旁边的同学听一听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来说)

(教师边听边贴出对应的图片)

师:在这些美丽的图画里面,还有好多数学知识呢,你们能数一数吗?

师:分小组数一数,看看哪组数得又快又全。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你数数的结果。

(教师边听边写在对应图下面。)

师:这些事物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出来,你们看它们有顺序吗?能不能给它们排排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真棒!咱们来读一读不同的排列结果。

(大家一起读)

1.师:刚才我们看到动物学校中有这么多能用10以内数表示的事物,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呢?

师:谁能试着说一说。

2.师:你们想不想到操场上去数数哪些事物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呢?

(教师带领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去数)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师:那你们说,在我们的家中有没有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呢?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明天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好不好?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小组合作

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引出面对1到10这些数字的学习。

通过身边的一些事物,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能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给父母以及同学听。

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家中有很多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板书设计:可爱的校园

挂图

5个字、9只小鸟、2只小兔、4只松鼠、6只小熊、3个蘑菇、8棵树、7朵花、1头大象、10只蝴蝶备注:

教学课题

快乐的家园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一个群体。

2.用迁移的方法,认识2.3.4.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2.3.4.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1.2.3.4表示的群体意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活动:小小足球场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

生独立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互相说)

生:我看到图中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

生:他们都是1

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说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发现你们最乖了,所有上过我们班课的老师都在表扬你们,老师决定介绍一位小朋友给你们认识,瞧!他来了,他叫小蛋(出示教材p4)今天,小蛋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到他家去玩,你们想去吗?那好我们就来帮小蛋解决问题吧?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蛋的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都有多少?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刚才我们看到图上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这些人或物的数量都是几?

师:我们就可以用“1”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

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呢?(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同时举起实物或做手势。)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都说得很好(抓住现场:举起一本书,说这是1本书,再拿来1本书,合起来就是2本书,可以用“2”来表示),谁来说2还能表示什么呢?

那3能表示什么呢?4能表示什么呢?(同桌互相说)昨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几个数,请你选1个数和小组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足球场看看(出示:小小足球场)。足球场上正在举行一场精彩的比赛,你们发现了吗?每个运动员身上都有一个数,这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呢?

2.师小结:对,衣服上的数可以表示号码,也可以表示是第几个运动员。请同学们指着图,自己读一读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问:有几个号码?有10个号码就表示有几个运动员?

思考: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要排队,他们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现在我们按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请10个同学来当运动员(每人手中拿有一个数),请运动员听口令,现在我们按1,2,3,4,…的顺序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如有同学说他喜欢8号,当他数到8号运动员时,引导他说出:“8号运动员正好排在队伍中的第8个。”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从1号到8号共有8个运动员”。)

我们要向这些小朋友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小朋友请客”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概括,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认数。这个过程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凌乱的认数顺序进行整理,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创设“小小足球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判断正误的能力,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板书设计:快乐的家园

挂图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备注:

教学课题

玩具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助儿童喜爱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能够会写5以内的数。

3.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会读写5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教材分析:

“左右”是在学生学习了“前后”、“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之后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的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左右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因此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及游戏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关注微信公众号:陈老师优质课,免费领取一节优质课

1、通过有趣的活动,领会左右的意义。

2、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3、能在实际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认识左右的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看苗老师手中的风车,喜欢吗?”(喜欢)喜欢的请举起你的手!

学生习惯性的举右手。

师:“同学们举的是哪一只手?”

“右手。”

师:“用我们的右手可以做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感受右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师:哪另一只手师什么手呢?

学生会回答左手。

师:“伸出你的左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好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左右”。

师:“如何区分这两个字?”

学生回答。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

师:“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左手右手可以做什么?”

学生回答。

2、找一找

其实,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好多像左手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还能找出像左手右手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

一个学生找,其他学生配合摸一摸。

3、我说你做

师:同学们可真棒,一下子就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现在我们邀请我们的左手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来做遥控器,同学们来做机器人。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的又对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开始!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用你的右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摸右耳。

用你的左手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拍右肩......

(找学生来当遥控器)谁愿意到前面当遥控器,像老师刚才那样,发号指令。

学生活动。

4、摆一摆、说一说。

同学们真是个优秀的遥控器和机器人,你们可真了不起!下面请和你的同桌握个手,希望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你们合作愉快。(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口令将文具按顺序摆放(找两个学生到前面摆)。

让学生统一说出摆放的顺序。

根据摆放要求,完成一下问题。

(1)摆在最左边的是_____?

摆在最右边的是_____?

(2)从左边数,橡皮是第_____个?

从右边数,橡皮是第_____个?(为什么是同一块橡皮,一会第2一会又第4呢?)

(3)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4)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____。

4、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师:同学们分清楚左右了吗?那同学们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和同学们的方向一致)

(转过身)那现在呢?苗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

同学们会迷糊,一会觉得是左、一会觉得是右。

师:那苗老师举得是同一只手,为什么你们觉得一回事左一会是右呢?看看,苗老师举得到底是哪一只手?

师:“同桌面对面站着,听老师的指挥。伸出你的右手。”

看一看你和同桌的手在一个方向上吗?再伸出你的右手,看看方向一样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小结:当我们面对面,也就是方向相反时,我们的左边就是对方的右边;我们的右边就是对方的左边。

5、做一做、玩一玩。

同学们课真了不起!这么快就任清楚了左右,小猫听说同学们上下、左右分得特别清楚,跑来向大家求助,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1)小猫要去小兔家做客,该怎么走?

(2)从你抽屉里拿出学具,用笔画一画路线。

(3)说一说该怎么走?(对学生进行优化思想教育)

学生分享。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指一指。

学生回答,分享认识。

2、(上下楼梯的情境图)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上下楼梯靠右行的安全教育。

四、课后实践

今天,我们会用“左右”来描物体的方位,请同学们课下用“左右”来说一说上学的路线,再说一说放学的路线;好不好?

五、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 1课时,第 课时)

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 > =

还剩下多少? -

0表示: 一个也没有 起点 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 1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 > =

还剩下多少? -

0表示: 一个也没有 起点 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总第13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
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3加2等于5.
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
第三单元、课题还剩下多少总课时第14课时
教学内容: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5—1=45—3=2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课题可爱的小猫总课时第15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3—1=21+4=5
2—1=15—1=4
1—1=0
教学反思:
练习一总第16课时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参与程度。
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O?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师: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哦。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我们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
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物体如果划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划掉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算。
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
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要求我们算什么,再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请打开教材第32页,看第3题,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学习6~10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
2.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现在就以得数为准,挑出其中得数是0的算式。(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来:0+0=01-1=02-2=03-3=04-4=05-5=0
师:得数是1的算式呢?
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利地按要求挑选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的类似。
3、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一
4+1=55—2=3
5—3=2
作业布置:32页第4题。
课后反思:
课题:猜数游戏(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O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
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
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O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
谁能说一说列举几个算式?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612345
54321
课后反思:
课题:背土豆(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7123456
654321
课后反思:
课题:跳绳(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照片。(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
4、巩固练习。
教材第39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跳绳(8、9的加减法)
8012345678
876543210
90123456789
9876543210
作业设计:
在得数是9的算式后面画“v”,在得数是8的算式后面画“O”。
2+7()5+3()6+3()9—9()2+6()4+5()
课后反思:
课题:可爱的企鹅(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1:1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由这些数学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师: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这是怎么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第二幅图)
师:是啊,冰山后面有几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诉老师。
2、引导学生画图,列式。
3、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课本42页“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5+3=83+5=8
8-2=6
作业设计:
看图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课后反思:
课题:小鸡吃食(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
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012345678910
10987654321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⑦⑤
①⑨
⑥④
⑤⑧③
课后反思:
乘车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
(2)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
(3)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桥北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
二、根据汇报,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汇报板书:
(2+1+4=7)或(2+3+2=7)
4、汇报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1+4=7)或(2+3+2=7)
5、(电脑出示图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板书)=
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课后反思:
课题:练习二(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
(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
处?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
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
学生身上)
(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
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
加,用连加计算。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
结果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
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口+口=口
B类
6+2=()-1=()-4=
()+5=()+1=()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加法表(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
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表
109876543210
10+09+08+07+06+05+04+03+02+01+00+0
9+18+17+16+15+14+13+12+11+10+1
8+27+26+25+24+23+22+21+20+2
7+36+35+34+33+32+31+30+3
6+45+44+43+42+41+40+4
5+54+53+52+51+50+5
4+63+62+61+60+6
3+72+71+70+7
2+81+80+8
1+90+9
0+10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我会算。
1+9=8—5=6—5=2+6=
8—4=10一7=7—4=4+6=
(考查知识点:i0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B类
找规律。3+O3+1___3+3___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法表中规律;能力要求:能够观察找出规律并仿照写算式)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 总第 13 课时

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 (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

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3加2等于5.

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

第 三 单元、课题 还剩下多少 总课时第 14 课时

教学内容: 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 5—1=4 5—3=2

教学反思:

第 三 单元、课题 可爱的小猫 总课时第 15 课时

教学内容 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 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3—1=2 1+4=5

2—1=1 5—1=4

1—1=0

教学反思:

练习一 总第16课时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 5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参与程度。

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O?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师: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哦。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 探究新知

1.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我们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

?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物体如果划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划掉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算。

?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

?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要求我们算什么,再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请打开教材第32页,看第3题,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学习6~10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

2.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现在就以得数为准,挑出其中得数是0的算式。(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来:0+0=0 1-1=0 2-2=0 3-3=0 4-4= 0 5-5=0

师:得数是1的算式呢?

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利地按要求挑选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的类似。

3、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一

4+1=5 5—2=3

5—3=2

作业布置: 32页第4题。

课后反思:

课题: 猜数游戏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O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

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

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O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

谁能说一说列举几个算式?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6 1 2 3 4 5

5 4 3 2 1

课后反思:

课题: 背土豆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7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课后反思:

课题: 跳 绳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照片。(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

4、巩固练习。

教材第39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跳绳(8、9的加减法)

8 0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0

9 0 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在得数是9的算式后面画“v”,在得数是8的算式后面画“O”。

2+7( ) 5+3( ) 6+3( ) 9—9( ) 2+6( ) 4+5( )

课后反思:

课题: 可爱的企鹅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1:1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由这些数学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师: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这是怎么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第二幅图)

师:是啊,冰山后面有几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诉老师。

2、引导学生画图,列式。

3、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课本42页“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5+3=8 3+5=8

8-2=6

作业设计:

看图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课后反思:

课题: 小鸡吃食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

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 ⑦ ⑤

① ⑨

⑥ ④

⑤ ⑧ ③

课后反思:

乘 车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

(2)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

(3)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桥北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

二、根据汇报,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汇报板书:

(2+1+4=7)或(2+3+2=7)

4、汇报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1+4=7)或(2+3+2=7)

5、(电脑出示图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板书)=

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课后反思:

课题: 练习二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

(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

处?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

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

学生身上)

(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

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

加,用连加计算。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

结果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

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口+口=口

B类

6+2=( ) -1=( )-4=

( )+5=( )+1=( )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课后反思:

课题: 做个加法表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

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 ?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表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0+1

8+2 7+2 6+2 5+2 4+2 3+2 2+2 1+2 0+2

7+3 6+3 5+3 4+3 3+3 2+3 1+3 0+3

6+4 5+4 4+4 3+4 2+4 1+4 0+4

5+5 4+5 3+5 2+5 1+5 0+5

4+6 3+6 2+6 1+6 0+6

3+7 2+7 1+7 0+7

2+8 1+8 0+8

1+9 0+9

0+10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我会算。

1+9= 8—5= 6—5= 2+6=

8—4= 10一7= 7—4= 4+6=

(考查知识点:i0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B类

找规律。3+O 3+1___3+3___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法表中规律;能力要求:能够观察找出规律并仿照写算式)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课题可爱的校园总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2只小兔子3间教室4只小松鼠5个字6只小熊
7朵花8棵松树9只小鸟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6只小熊9只小鸟
7朵花1头大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快乐的家园总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1.了解1、2、3、4代表什么。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方法二
1、2、3、4、5、6、7、8、9、10:1、3、5、7、9、2、4、6、8、10
方法三: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个体这类个体的集合,
1可以表示
很大的物体很小的物体
教学反思:
玩具总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生熟识的玩具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学会书写数字。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数字。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内数一数,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小组汇报。
二、写一写
1.师示范,生书写。
2.生描红,师巡视。
3.同桌互相比较、评比。
三、练一练
1.写数
⑴生独立看图完成,师巡视。
⑵小组内交流,分别说一说每幅图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⑶小组内评比,对于优胜者给予奖励。
2.看数画线
⑴理解题意。
⑵生独立完成。
⑶同桌交流。
⑷集体订正。
3.数一数、填一填
⑴理解题意。
⑵小组讨论。
⑶小组汇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玩具
12345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玩具总课时第4课时
教学内容,玩具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数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二、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板书设计:
玩具
12345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小猫钓鱼总课时第5课时
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黑板。
1.教师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表示:一个也没有
0刻度
基准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小猫钓鱼总课时第6课时
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二、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0的用处:尺子
电梯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文具总课时第7课时
教学内容:文具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6~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
3.初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读、写6~10各数。
2、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谁来到我们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图片)
生:大象博士.
师:对!今天大象博士通过网络来看望我们小朋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爱动脑筋、爱提问。他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老师也为你们加油鼓劲!首先,大象博士先请你们拿出文具盒,打开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学习用品?(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出数学问题
师:下面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从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胆地提数学问题,请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问题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同桌互相提问。)
三、学习6-10各数。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象博士说:“你真棒!你真棒!”(课件演示)同时他带来了小象的文具盒,他把文具盒里的学习用品都画在了图上(课件出示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各自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图意。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独立地数一数。
5、再连一连。(课件演示正确结果)
6、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写一写。
(1)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
(2)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1~10各数,大象博士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来才给他看吗?谁写得好,大象博士就会表扬他。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们写的数,太满意了,夸小朋友们真聪明,真能干。(课件演示)但是你们先别得意,大象博士还要继续考考你们,你们还愿意接受他的挑战吗?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请举手。——好!我们奋勇往前!
(1)看数画线。(完成书本第1题)
a、弄清图意,让学生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b、让学生独立完成。
c、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完成书本第2题)
(3)填数。(完成书本第3题)
a、从10数到1.(同桌互数)
b、从10写到1.
五、小结。
师:大象博士说今天他甭提有多高兴了(课件演示画面),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是个个聪明、即爱动脑筋又爱提数学问题,他很喜欢和你们一起上数学课。你们呢?那你们跟大象博士说一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文具
678910
教学反思:
快乐的午餐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的午餐(比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能力目标: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快乐的午餐
二、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
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①盘子够吗?学生说出后,你是怎么知道的?6和6一样多。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老师这里有松鼠和盘子图,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盘子到底够吗?一只松鼠要发一个盘子,那我们就把一个盘子对着一只松鼠摆,一个对着一个。
②勺子够吗?餐厅里的勺子够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指名学生摆一摆。
③杯子够吗?有了盘子勺子,还要给每只小松鼠准备杯子,餐厅里的杯子够吗?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
2、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那个最少。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三、练习反馈,强化思维
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生相应拍手3下。
师拍4下,你比我多。生相应拍手5下。(指名说)
师拍4下,你比我少。生相应拍手3下。(指名说)
2、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3题。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同样多最多最少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动物乐园总课时第9课时
教学内容: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2、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师: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认识“=”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谁会写“=”?板书:4=4读作:4等于4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独立思考②小组交流③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
指导书写:“”、“”
练习使用“”、“”(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3)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〇4小鹿比小兔-----4〇5
小熊比小猴多4〇3小兔比小鹿-----5〇4
最多最少
(4)填一填:
7〇34〇93〇35〇810〇1
2〉□6〉□6=□□=8□和□9(这几道题,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都可以到台上来。)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小于<大于>等于=
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
过生日总课时第10课时
教学内容:过生日(比大小),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课件出示)
2、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1、小红将蛋糕切成了3块,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那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2、接着观察主题图,你发现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杯子。
(2)分别往3个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你现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装得最多吗?
A、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B、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C、教师小结
3、动手操作,比较多少
(1)4人小组,每组两个不同的瓶子;
(2)提问:请你猜一猜那个瓶子里装的饮料多。
(3)动手试一试。
(4)各组演示比较的方法,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
学生观察后,说出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小组演示汇报。
三、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出示教材p19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出示教材p19第4题
(1)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2)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3、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
四、全课总结
通过小红的生日聚会,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
教学反思:
下课啦总课时第11课时
教学内容:下课啦(比高矮、长短),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出示几组高矮不同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一样高吗?为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有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
(1)、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2)、汇报交流
(3)、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2、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1)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2)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3)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刚才总结出的比高矮的的方法来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吗?学生猜测并讨论。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2、3、4题
课堂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下课啦
比高矮长短
课后反思:
跷跷板总课时第12课时
教学内容:跷跷板(比轻重),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1、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2、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3、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4、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板书课题:跷跷板)
二、互动探究
1.说一说: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
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
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出示天枰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跷跷板(比轻重)
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豹子重
老虎比狮子轻豹子比老虎轻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3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3,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练一练,全课小结

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学生总结,汇报指导学生完成书中的相应练习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体会减法过程,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作业设计:

练一练的2、3、4题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5-2=3

读作:5减2等于3备注

教学课题

得数是0的减法的认识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含义

3、提高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具)准备

教材相关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三、试一试

四、练一练

1、做手指游戏,如老师伸出4根手指时说出算式:5-1=4,5-4=1

2、列出算式,思考问题

5-0=5,5-5=?

根据提示得出:5-5=0

1、看图讲故事: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先吃掉了1条,然后又吃掉了一条,最后把鱼都吃完了

2、看图提出问题: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吃掉了1条,还剩下几条?列式为:3-1=2

3、独立完成,汇报

第三幅图:3-2=1

第四幅图:1-1=0,3-3=0

4、比较,明确:不管怎么计算,最后都剩下0条鱼

5、学生交流、讨论

6、小组讨论,汇报发现:一个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

1、看图,汇报:小红在玩套圈游戏,套中了1个,其他3个没中

2、小组交流讨论:1表示套中了一个圈,3表示有3个圈没中,4表示小红一共丢了4个圈

3、4-1=3

4-2=2

4-3=1

4、全班交流故事,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及对应算式的意义)

1、独立完成,在小组内尼塞,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2、在树上独立完成计算1、于学生互动,做手指游戏:一只手有5根手指,老师现在伸出4根手指,你能说出减法算式吗?(一次伸出3根、2根、1根)

2、伸出拳头,问学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列算式呢?该怎么计算?

提示:一个都没有用什么数字表示?5减5得几?

1、出示主题图,引导:谁能根据这四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2、根据第一、二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3、根据第三、四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4、引导观察算式:比较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像这样类似的算式,你还能举例说几个吗?

6、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书试一试第1题主题图,引导学生说说从这图中看到了什么?

2、提问:算式1+3=4表示什么意思?

3、如果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做这个而游戏,他们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你会有减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4、出示试一试第2幅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故事,并完成每幅图下面的填空

1、第一题

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独立完成

2、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得出结果后提问:观察等号两边房子中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以游戏的方式巩固旧知,同时提出新的问题

看图讲故事,训练用减法表述的能力,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通过多种方法计算得出0,体会一个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

巩固减法计算,加深对一个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的理解

通过联系提高学生进行5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五、全课小结

3、小组讨论,列出所有可能

全班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3、第3题

引导理解提意,提问: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你会写出几个加法算式和几个减法算式?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发现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变化规律

巩固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得数是0的减法的认识

3-1=22-1=11-1=0

3-2=11-1=0

一个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备注:

教学课题

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6、7的加减法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表述能力教学重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6、7的加减法,对6、7的加减法进行有序整理

教学(具)准备

教材情境图,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师生互动,做猜数游戏,认识6的加减法

二、生生互动,认识7的加减法

三、想一想

四、练一练

1、获得肯定,满心高兴,对游戏充满好奇

2、师生互动,做游戏

(1)回答:4颗

(2)回答:2颗

(3)数一数,回答:一共有6颗棋子

明确合在一起用加法算式表示,列式为4+2=6

3、观察、思考,回答:右手有2颗棋子

列式:6-4=2

4、积极配合老师做游戏

5、小组合作,整理算式

汇报整理结果

1、大声表达想法

2、拿出课前准备拿的棋子或圆片,同桌合作做游戏,每完成一个猜数游戏便几下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3、小组代表汇报算式

1、看图讲故事:大灰鼠在地里偷了7个土豆,被农民伯伯发现了,大灰鼠背起土豆就跑,不料装土豆的袋子底破了一个洞,大灰鼠一路跑,土豆一路往外掉……

2、纷纷猜测:可能掉了2个,可能掉了3个等,也可能全部掉光了

3、小组合作,整理算式。

4、发表感想:按顺序写,分类写,这样就又快又不会漏掉

1、理解题意,左边的图是把得数是7的桃子连一连,右边的图是把得数是6的菠萝连一连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跟大家做一个游戏

2、引导学生做游戏

(1)左右拿4颗棋子,问学生:我左手里有几颗棋子?

(2)右手拿2颗棋子,问学生:我伸右手里有几颗棋子?

(3)现在老师把这些棋子放在一起,数数看,一共有几颗?

(4)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吗?

3、继续引导:还是这6颗棋子,我左手拿出4颗,大家猜猜看,我右手有几颗?你能列出算式吗?

4、继续引导学生做游戏。

5、引导学生对以前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

组织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1、同学们还想继续做游戏吗?

2、下面的游戏交给同学们自己去做。(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做猜数游戏)

2、组织学生汇报列出的算式。(相应板书)

1、出示“想一想”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鼓励觉得自己能讲的更好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讲,活跃课堂气氛

2、提出问题:大灰鼠的口袋里可能还剩下几个?掉了几个?

3、你能把所有的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作必要指导)

4、小结:怎样才能写得快而且不漏掉算式?

1、出示第一题情景图,引导理解提议并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的信心

以5以内的加减法为基础,教师层层指导,扩展计算范围

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举一反三、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讲故事的形式整理的加减法,激发学习兴趣

五、数学游戏

2看图,理解题意,完成一图二式

2、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同桌两人合作做游戏

3、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4、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第3题,集体订正答案

组织学生玩数学游戏

凑6游戏:两人游戏,一人先出几颗棋子(不大于6颗),另一人相应地出几颗棋子,使两个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6颗。

凑7游戏:同上,两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7颗通过练习,巩固和熟练6、7的加减法计算

在游戏中巩固6、7的加减法,增加学习的乐趣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6、7的加减法

6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

7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备注:

教学课题

跳绳(8、9的加减法)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8、9的加减法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表述能力教学重点掌握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8、9的加减法,对8、9的加减法进行有序整理

教学(具)准备

教材相关情景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涂一涂

三、试一试

四、练一练

1、看图,交流图意,提出问题:图上有2个小朋友在甩绳,有6个小朋友在跳绳,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的问题

2、思考,明确要求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汇报,6+2=8或2+6=8

3、独立思考,明确要用减法来计算,列式:8-2=6

提出类似的问题: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游戏,有6个小朋友在跳绳,有几个小朋友在甩绳?

4、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整理,小组代表发言

1、看图,回答:一共有9个格子,涂色的有1个格子,还有8个格子没涂色

2、思考,列式:8+1=9

9-1=8

3、拿出彩笔涂格子,想涂几个就涂几个

4、小组讨论、交流,列出算式,整理算式,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独立审题,交流题意,汇报算式

第一幅图:4+5=9

第二幅图:9-2=7或9-7=2

2、独立完成计算,在小组内比一比

3、交流,完成第3题

看图,理解题意:把小动物身上的数字相加,凑成9

7和2凑成9,8和1凑成9,6和3凑成91、出示跳绳主题图,成设情景:课间活动的时间到了,一(1)班的小朋友们正在玩跳绳游戏。同学们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同学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3、同学们真棒!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了问题。老师现在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看大家能不能列式解决:图上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游戏,其中有2个小朋友在甩绳,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4、及时肯定学生,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一,8的加减法。除了刚才我们说道的几个算式,得数是8的加减法还有哪些呢?

1、出示涂一涂情境图,提问:图上一共有几个格子?涂色的有几个格子?还有几个格子没涂色?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分别列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吗?

3、让学生拿出有9个方格子的纸,随意涂几个格子

4、提问:涂了几个格子?还有几个格子没涂?你能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刚才同学们已经整理出了8、9的加减法算式,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全班订正,重点订正第二列最后一题和最后一列第三题

1、第1题

引导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指名汇报

2、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的同学可以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全班订正

3、第3题

出示第3题情景图,引导,瞧,8个小动物正在做找朋友的游戏,小松鼠和小老虎已经找到了它们的朋友,你能帮其他小动物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让学生看图获取数学信息,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9的加减法

训练有序的思考能力

巩固8、9的加减法

进一步熟练8、9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五、全课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吧!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学生的记忆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8、9的加减法

8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

9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备注:

教学课题

可爱的企鹅(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巩固8和9的加减法

2,在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数感

3,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8、9的加减法,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示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材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三、练一练

1、配合老师做游戏,复习旧知

2、进入今天的新课

学习第一、二幅图:

1、看图,回答

我看到了9只企鹅

我看到了左边有6只企鹅,右边有3只企鹅

2、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把左边的6只和右边的3只圈起来

3、大括号在这里表示把左边的6只和右边的3只企鹅合起来,“?”表示一共有多少只企鹅

4、全班交流

5、回答

我是数出来的,一共9只

我是算出来的,一共9只

6、交流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并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学习第三幅图

自学、合作交流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用三句话说说情景图先告诉了什么、又告诉了什么以及求什么,连起来说一说

把第三幅企鹅图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

在小黑板上写出算式9-3=6,订正

理解算式:为什么要从9里减去3

交流算式中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再齐读算式

比一比,独立完成计算1、课前准备

对口令游戏:复习8和9的组成

开火车游戏:复习8和9的加减法

2、孩子们,有一批勇敢的科学家数数、阿姨们要到世界上最冷、宝藏最多的地方——南极洲去考察。你们想去吗?坐上我们的小飞机,准备出发了。

学习第一、二幅图:

1、板书课题,出示第一幅情景图,引导:瞧!美丽的南极到了,大家看到了什么?

2、老师想把左边的6只和右边的3只合起来,怎么办?

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

3、出示大括号、问号,指导学生认识大括号和问号,然后提问:大括号、问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一说图中先告诉了什么,又告诉了什么,求的是什么,同全班同学交流,可以边说边做合起来的手势

5、提问:合起来是多少只?你是怎么知道的?

6+3=9

6、让学生对照图和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

过渡:南极洲真是太神奇了,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我们继续往前走,看看还有什么可爱的小动物在等着我们

学习第三幅图

出示第三幅图企鹅图,引导自学

自学提示:括号和括号下面的话各表示什么?左边的4只企鹅表示什么?它们是从哪儿跑出来的?其他企鹅跑到哪里去了?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教师层层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图示符号的意思,学会用图示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经验,进一步学习图画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

四、数学游戏同桌合作做游戏组织学生做游戏:在纸上分别画6、7、8、9个点,并写上相应的数字,然后盖住其中的几个点,让对方猜猜盖住了几个点通过游戏进一步熟练加减法计算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6+3=99-3=6备注:

教学课题

分苹果(10的加减法)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体会10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3、通过整理算式,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快速凑10,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具)准备

教材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二、创设情景

三、自主探究新知

积极抢答,说出得数

各自说说自己的分法

生1:9个一堆,1个一堆

生2:8个一堆,2个一堆

1、动手摆一摆,汇报相应算式

2、交流算式

3、跟老师一起整理算式

4、讨论,发现规律

5、汇报结果,齐读规律复习9的组成,出示9以内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得数

出示教材主题图,引导: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机灵狗有10个苹果,想把它们分成两堆,怎样分?大家能帮它想想办法吗?

过渡:大家的分法真多!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种观察方法来学习10的加减法

1、让学生用学具代替10个苹果,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指名说出相应的算式

2、全班交流所有的算式

3、引导学生整理这些算式

4、讨论: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如果没有图,怎么想它们的得数?

5、组织学生汇报复习旧知

创设情景,了解10的组成,为探索10的加减法作准备

四、练一练

五、数学游戏

1、踊跃汇报

2、独立完成,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讨论完成第3题

4、根据算式说对应的意思,如:河里有10条鱼,小猫吃了8条鱼,还有几条鱼?

10-8-=2

完成填空

同桌合作,做手指游戏1、第1题:指名说一说

2、第2题: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

3、第3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出算式

如果机灵狗再网上爬呢?

4、出示第4题情景图,让学生根据每个算式说说相应的意思,并完成填空

提示:最后一个算式表示小猫一条鱼都没有钓到

组织学生同桌做手指游戏,如:一个同学伸出1个手指,另外一个同学伸出9个手指,然后一起说算式:1+9=10

通过练习巩固10的加减法

进一步巩固10的组成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10的加减法

9+1=1010-1=9

1+9=1010-9=1

8+2=1010-2=8

2+8=1010-8=2备注:

教学课题

操场上(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摆学具等活动,能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进一步观察方法

3、初步形成操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谁多谁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教材相关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三、练一练

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认识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1、看情景图,思考里面会有那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

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有几人?老师有几人?

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对几人?

3、汇报结果:一共有10人,学生有8人,老师有2人,学生比老师

多6人,老师比学生少6人等等

4、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5、指名回答,汇报想法,列出算式:8-2=6

6、独立完成,汇报:女同学有5人,男同学有3人。列式:5-3=2

7、比较两个问题,明确:这两个问题提问的方式不一样,但意思都是一样的,解决方法也一样,结果也一样

8、相互交流,相互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1、与同桌合作,拿出学具摆一摆,交流结果,再完成填空

2、合作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图上信息:图上有7只小鸭,三只大鸭

提出并解决问题

一共有几只鸭子?

列式:7+3=10

3、与同桌交流图意,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8个小朋友、10把椅子、每人坐一把,还剩几组织学生进行投球比赛:请两名同学上台,在指定的地方往一篮子投球(一黄一白)。教师下口令,两名学生开始投球。下面的同学击掌为他们加油,在规定的时间里,投的最多的获胜。比赛结束后,教师提:谁投得多(少)?谁比谁投得多(少)?

总结游戏,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刚才的观察方法来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1、课件出示情景图,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主题图中的情景:下课铃响了,老师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课间活动。瞧,他们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数各数,有的在记录,玩得多高兴呀!

2、看看这幅图,老师想到了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猜猜,老师要提什么数学问题?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4、你是怎么知道,学生比老师多6人的呢?

5、要求学生比老师多几人,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6、试一试: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

7、出示问题: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

小结:这两个问题中,谁比谁多和谁比谁少说法不同,意思都是一样的,所以结果都一样

8、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1、第1题

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再完成填空

2、出示第2题图,引导: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参与学生小组活动,适时给与必要指导

3、让学生看图,交流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训练学生根据情景图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两个不同的问题,体会比较多少的不同表述方法

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活动

把椅子?

列式:10-8=2

1、小组合作,完成调查活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全班活动,做游戏1、小调查:调查小组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做一做。

2、组织学生做游戏: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想跟谁比就跟谁比。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

1、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少几人?8-2=6

2、女生比男生多几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5-3=2备注:

教学课题

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会算此类题目

2、能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能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具)准备

教材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2个

1个

3个

4个

7个

生1:我是数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2+1+4

1、独立思考,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

2、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先上来1人,2加1等于3,再算后上来的4人,3加4等于7

先算总共上来了多少人,1加4等于5,再加上原来车上的2人,5加2得7

3、看图,交流图意:公共汽车上原来有2人,到第一站牌是上来了5人(先上3人,后上2人),到第二站台时上来了2人,又下了3人。

4、积极思考,汇报问题:

到第一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

到第二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

5、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2+3=5

2+3+2=7

6、小组讨论,列出算式7+2-3,交流算法。

先算7+2,得9,再减去3,交流算法

坐公共汽车应该先下后上,所以我先计算7-3,得4,再加上上来的2人,4+2,得6

7、认识加减混合运算与学生做“开汽车”的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教师后面有2个学生。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

教师报站,停车,先上来了1个学生。汽车再启动,教师问:上来了几个乘客?

汽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

接着,又上来4个学生。老师问:又上来了几个同学?

汽车上一共有多少同学?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列出算式吗?

以前我们学习的加法题都是把两个数相加起来,这道题是把3个数加起来,算式中用了两+,像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1、提问:上面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2、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对以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课鼓励其借助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第一个问题怎么解决?怎样列式子计算?

6、到第二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呢?怎样列式计算?你能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对于提出第二种意见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同时渗透公共意识教育。

7、小结:像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个算式7+2-3,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叫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连加的方法

训练学生看图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连加、加减混合要有序运算

三、试一试

四、全课小结

先读一读算式,根据上面逐步计算的思路尝试解决,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汇报:先算7-2得5,再算5-3得2

听讲,认识连减运算

学生汇报自己在这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同学们咱们学习了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个算式7-2-3,大家能不能解决它?

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指出:像这样连续计算两个减法的算式,就叫连减运算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探索,认识并掌握连减运算

进一步巩固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3+2=77-3+2=67-2-3=2备注:

教学课题

整理与复习(一)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10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2、通过自己整理加减表,探索数学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将10以内的加减法整理成表格

教学(具)准备

10以内的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加减法表格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二、整理与复习

1、拿出10以内的数字卡片,同桌一起摆一摆、排一排,如:从0排到10,从10排到0

2、分组活动,大家一起说一说

1、分小组进行活动,想一想,10以内的加减算式都有哪些,把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空白卡片上

2、小组讨论,在组内发表意见,有的说按算式的结果来分类排列,有的说按照第一个人加数是几来分类排列等

3、各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整理方案,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全班讨论,形成最优方案

4、独立观察,组内交流,代表汇报:

横着看,每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一样的,如第一行第二个加数都是0等

竖着看,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减少1,第二个加数依次增加1

横着看,每个算式第一个加数依次减少1

整体看,算式的各数依次减少1

5、小组活动,按照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整理减法算式,完成教材第49页的减法表格

6、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7、独立观察,组内交流,代表汇报1、让学生将10以内的数字卡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2、组织学生分组排练2——10的数的组成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说一说,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哪些?把它们都写在卡片上

2、我们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些算式进行排列呢?

3、组织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在小组活动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4、提问: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鼓励多名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补充

一个学生说出规律时,问问其他学生是否听懂了这个规律,是否也发现了这个规律。

5、引导学生按照得数是0、1、2……10的顺序自己整理10以内的减法算式.

6、组织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7、提问:观察减法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

为后面整理加减法表格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做必要引导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根据前面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练一练

1、听老师的口令,迅速指出另一个算式

2、积极抢答1、组织学生进行指认活动:随便指出一道加法算式,在表中很快找出一道与它得数一样、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位置的算式

2、出示加减法表,盖住得数部分,任意指一个算式,让学生很快口答出算式的结果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整理出的表格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

加法表减法表

(发现的规律)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2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2》,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

三、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生1:我喜欢小汽车。

生2:我喜欢洋娃娃。……

生:图上有4辆小汽车、3个皮球、1个娃娃、2个小朋友和5块积木。

生1:一辆小汽车有4个轮子,可以用4来表示。

生2:这个男同学有2只手、2只脚、2只眼睛,都可以用2来表示。……

集体反馈

学生开始摆放(同桌互相检查)

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学生试写,拿5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全班评议,归纳写法。

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进行练习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玩具呢?

活动一:数一数,说一说

出示第6页的主题图:小红和小明正在玩玩具,你会数一数这些玩具吗?学生打开课本第6页,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小结:4辆汽车可以用4来表示……

师:找一找这幅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1,2,3,4,5这几个数来表示的?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用1,2,3,4,5来表示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活动二:摆一摆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1个娃娃、1朵花、1群人都可以用1来表示,那么我们就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来表示1,想一想,你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师:1个娃娃、1张卡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师在田字格里板书“1”)

师:那么2个小朋友、2只手、2只眼睛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2个正方形、2张卡片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学2来表示)。

活动三:写一写

师:小朋友摆得很好,现在大家看一看这些数你会写吗?(会)请你在本子上写数,你会写哪个数字就写哪个。

师:现在小朋友自己把书上田字格中虚线的数字描一描,再在空白的田字格上写一写。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能和书上写得一样好,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写数字能写得这么好,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如果小朋友们在写的时候更注意握笔的姿势,就会写得更好了。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正确书写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板书设计:玩具

挂图

1

2

3

4

5

备注:

教学课题

小猫钓鱼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

2.认识“0”并理解“0”的含义。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

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二揭示谜底,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

三.教学书写“0”

(

四.我的发现

五.小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学生猜一猜

学生再猜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桌合作

学生书空,再在书本第8页描写“0”。

学生在书第8页的空白田字格中练习写0。

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先独立思考5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要求每次提出在哪里见过0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这里的0表示什么。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师:同学们看,这节课老师给大家请来四位朋友(出示四只不同表情的小猫头像)。它们是多多、乐乐、平平、气气。一天,四只小猫结伴去钓鱼,回来的时候,多多很开心(出示:多多钓到3条鱼),你知道为什么吗?用几表示呢?乐乐也很高兴(出示:乐乐钓到2条鱼),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平平也觉得还不错(出示:平平钓到1条鱼),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可是,气气却是满脸的不高兴(出示:气气没钓到鱼),为什么呢?

1.初步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原来是因为气气没钓到小鱼,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数字,它能表示“没有”,它就是“0”。板书0并领读。

2.实践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游戏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枝)

师:老师左手现在有几枝铅笔?(2枝)你们猜猜老师右手有几枝铅笔?(1枝)

(教师面向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2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3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0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请学生利用学具盒中的小珠子,两人一组,模仿教师进行猜数游戏。(对小组游戏中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3.比较大小。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粉笔?(1枝)右手有几枝粉笔?(0枝)0和1比,谁大?你是怎么想的?

(0表示“没有”;1表示有1个,1比“没有”多,所以1比0大。)

师:0像什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有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0。

1.教师示范写“0”。

2.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起笔的位置、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格式等)。

师:你们觉得写0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0写好?

描红后请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儿看见过0呢?(尺子、温度计、电话、时钟……)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1.0表示起点的含义。

课件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0”的另一个含义。

师:同学们看(出示直尺),直尺上也有“0”。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用来量东西)

师:那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起点)

2.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噢,温度计上也有0。那这里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0度)小企鹅博士也同意同学们的想法,不过,他想补充几句,让我们来听听,企鹅博士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出示逗趣的小企鹅动画)

小企鹅博士同学们好,你们真聪明!我现在正在南极,这里的天气可真冷,每天都在0摄氏度以下,成天冰天雪地的。同学们肯定都知道,冷到了一定程度,水就会结成冰。水结冰的这个温度就是0摄氏度――出示温度计,0在这里表示水结冰的温度!同学们,等你们学了很多知识,长大了,欢迎你们来南极考察!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要求汇报的内容不能与别的组重复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讲一讲,回家以后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生活中发现0表示起点的含义,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板书设计:小猫钓鱼

挂图

0

0

0

备注:

教学课题

文具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能够认读写6~10。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读写6~10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二、探索新知

三.写一写、评一评

四.数字游戏。

五.小结

生1:我最喜欢铅笔,因为我每天写字都要用到它。

生2:我喜欢铅笔,还喜欢尺子,它可以用来量东西有多长。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生1:我数铅笔,1枝、2枝、……,共10枝。

生2:我也数铅笔,先数上面有5枝、下面有5枝,合起来共10枝。

学生分别行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再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练习写数字,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生1:我觉得8最难写,我老是写不好。生2:我觉得10字的那个0还是很难写。

学生书空

学生开始游戏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文具店情境,出示5种精美的文具画面)小熊文具店开张了,瞧!商店里都准备了哪些文具?你喜欢哪些?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对啊!文具是我们贴心的好朋友。看到这些精美的文具,你还想到了什么?

师:每一样文具到底有多少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和数字交朋友。(出示6~10这些数字,课本主题情境图。)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在课本第10页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师:谁来汇报?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你的数法和这些小朋友的一样吗?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师:开学了,小朋友也准备了自己喜欢的文具,我们一起把文具拿出来,由小组长组织大家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大家一块来数一数每样文具有几个,再用数字卡片在文具的旁边表示出来。

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用6~10这些数字来表示呢?或者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呢?先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下座位去数一数,还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用手指数数、有的在和小朋友尽情地说);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已经和6~10这些数字交上了朋友,你们会写这些数字吗?

师:小朋友自己看书学一学,在书上写一写,注意看清字的起笔和落笔的顺序,写的时候还要保持整洁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师:写完的小朋友想一想,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或者你想提醒小朋友在写哪个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好的,有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写8的时候,要一笔完成,从上面的中间起笔,弯曲往下,回到起笔的地方。写的时候要上下一样大,写饱满些。(师示范写8,学生书空。)

师:除了这几个数字,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写数字7和9时要注意写一竖时要稍微斜些。(师示范写7和9,学生跟着书空。)

1找朋友。

请5个小朋友分别拿着6~10这些数字,老师和其余的小朋友手上都拿着一张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或符号图示。全班唱着“找朋友”的歌曲,开始了游戏。

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并练习,然后进行四人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中学会数数,并了解到数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办法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习与借鉴中,学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及时地评价、修正自己的思维方法

活动反思老师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板书设计:文具

6

7

8

9

1

0

教学课题

多少和大小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2.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方法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练习与拓展

四、小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独立观察。

同伴合作数出每种动物的个数。

集体汇报数数的方法。

用语言表述熊与鹿的多少。

用式子表示比较的结果。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好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呢?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了解一下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咱们先把熊和鹿作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B.动手操作。

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让大家一眼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

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大家评议: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学生观察到用排队的方法,小熊排一队,小鹿排一队,一个与一个对齐,这样就可以很快比较出来。)

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呢?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3)认识“”“”(5和3比)。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利用顺口溜便于孩子们记住“”“”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4小鹿比小兔4○5

小熊比小猴多4○3小兔比小鹿5○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34○93○35○810○1

2□6□6=□□=8□9

板书设计:动物乐园

4=4读作:4等于4。

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备注:

教学课题

比较高矮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3.渗透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拓展性学习

四、小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

全班反馈。

集体汇报数数的方法。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

生思考,得出结论不能

小组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出示“帮助盲人过马路”情景图

师:从这副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有问题问你们,图中哪些物体高?哪些物体矮?

1、讨论图中什么物体高?什么物体矮?

2、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

师:谁愿意上来比较高矮?

请一名小朋友上来,大家能看出他的高矮吗?

请各组同学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

3、比较高矮游戏

请一名学生上台和老师比高矮,然后学生自己选择高矮的对象。

小结: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有短,有人高有人矮,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发现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各种方法,真的很了不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交流中养成尊重别人看法的良好习惯。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高矮

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备注:

教学课题

轻重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重点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的轻重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练习与拓展

四、小结

(1)同伴交流图意。

(2)小组讨论。

(3)说出理由。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较轻重。

3.小组交流称重量的工具。

学生动手掂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小组讨论,汇报

1.观察图(1)

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小熊和小猴比谁轻?谁重?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

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较轻重。

差不多重的物体用手掂的时候,很难分辨谁轻谁重,怎么办?

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出示秤和天平。

小组交流称重量的工具。

称苹果和梨的重量。

判断苹果和梨的轻重

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练一练1.2.3再小组讨论板书设计:轻重

天平的指针偏向哪边,哪边就重。

表面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备注:

教学课题

有几枝铅笔(认识加法)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加法的含义

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加法的意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学生一起回答:铅笔

学生可能提出:左手和右手拿的铅笔,哪边多,哪边少?

右手拿的铅笔比左手拿的多

学生回答:对

学生回答:能

上黑板表示

仔细思考提出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小组内交流、谈论,并汇报本小组的学生成果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用加法来进行计算

学生回答:同意

3枝

学生写出

1+2=3

“=”和“+”

没有

知道,表示合在一起的意思

学生一起数

3枝

等号

加法

书中的小朋友左手拿了2枝铅笔右手拿了3枝铅笔

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加法

2+3=5

3+2=5

可以

三加二等于五

二加三等于五

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我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花丛中有2只蝴蝶,又飞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教师拿出一些铅笔问:孩子们,看看老师手中都拿了些什么?(左手1枝,右手2枝)

看到老师手中的铅笔,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注:及时肯定并鼓励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孩子们真聪明,那谁来说说,哪只手拿的铅笔更多呢?

换句话说,也就是左手拿的铅笔比右手少,对不对?

那根据咱们前边所学的知识,你们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种关系吗?

找学生上黑板表示,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吗?

孩子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提出的问题也非常棒,那到底有多少枝铅笔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认识加法(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表示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在一起是多少枝铅笔呢?

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老师巡视,可作一些小提示

刚刚这位同学提出,可以用加法来进行计算,孩子们,你们同意吗?

那1枝铅笔和2枝铅笔和在一起到底有多少枝铅笔呢?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用一个式子将它表示出来吗?

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个式子,你从这个式子中发现了哪些符号?

孩子们真会观察,“+”咱们学过没有?

那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这个算式,咱们就称之为加法

咱们再一起来数一数,老师手中是不是有三枝铅笔

有多少枝?

那1+2是不是和3相等?

所以它们之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在这个式子中1和2都是加数,3是得数

非常棒,那以后咱们再看到合在一起的问题,咱们会解决了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第22页,看看书中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那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注: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其他对的问题,要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

用什么方法计算?

那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在上面写出式子吧

注: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

谁把你的式子写到黑板上去

有不同的式子吗?

可以吗?

一起读一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用3+2=5来表示?

对于孩子们所说出的例子一定要给与鼓励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复习前边所有的知识

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合在一起”

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对前面所有等号的概念引出复习

根据算式找对应的情景,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叙述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加深理解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妈妈给了我一个桃子,爸爸又给我了三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加法

学会了加法

看着书中的摆一摆,第一幅图,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它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

自己列出式子

用刚刚的方法解决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中的问题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加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同过此环节深化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巩固本堂课所学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认识加法

1+2=32+3=5

3+2=5备注:

教学课题

有几辆车(5以内的加法)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从活动中体会加法交换律,培养学生数感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能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二、探索新知

三、课堂练习

做了

1、我买了2件衣服,妹妹买了1件衣服,我们一共买了几件衣服

1+2=5

2、树上原来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2=4

3、我家有3多花,妈妈又买回来2朵,一共有多少多花

3+2=5

有小孩,有车

书中有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小女孩这边停了3辆车,小男孩这边停了2辆车

一共有多少辆车?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成果

小女孩这边停了3辆车,小男孩这边停了2辆车,一共停了几辆车?

3+2=5

2+3=5

一个同学先看的前面2辆车,再看的后面3辆车

另外一个同学先看的后面3辆车,再看的前面2辆车,所以列出的式子不同

1、两个算式中相加的数相同,得数相同

2、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3、两个算式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但得数不同

左边有1多花,右边有2多花,一共有多少多花?

加法

1+2=3

拔萝卜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做了吗?

那我找几个同学起来说一说,在你的生活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加法问题

注:对于孩子们所提出的有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应该给与鼓励

孩子们真会观察,都说的非常的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用加法来计算的事例,可见学好加法是多门的重要,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24页,看着书上这幅图,看一看你观察到了些什么?

你能说的更具体一些吗?

孩子们真棒,观察的非常仔细

那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小组合作讨论

注: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巡视,可以对个别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

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先提出问题,在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最后的结果

有不同的意见吗?

问什么同样一幅图,同学们列出的式子不一样呢?

同学们真棒,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可能会列出不同的式子

但是不管你是先看的前面还是先看的后面,车的总数是不变的,停车场一共有5辆车

同学们,你们仔细的比较以下3+2=5和2+3=5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着摆一摆

根据第一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完整的话进行叙述

用什么方法计算?

请同学们自己列出式子

接着看第二幅图,按照刚刚的方法来做

看着试一试

图中的小兔子们在干什么呀?

检查作业,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训练孩子看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学生经历观察、计算、对比的过程,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

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一共有几只兔子?

一共有几个萝卜?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

那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自己列出式子,请同学起来回答

按照上面的要求做第二幅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加法交换律、带0的加法计算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加深对本堂课知识的理解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5以内的加法

3+2=52+3=5

3+2=2+3备注:

教学课题

摘果子(减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剑法

2、在具体情景活动种体会减法的含义,能说出减法算式,能认识减号

3、通过一系列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景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材相关情境图及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准备练习

二、创设情景,引出减法

三、认识减法,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做游戏,复习旧知

1、根据老师的口令做游戏

2、同桌做游戏(做完后交换角色做)

观察情景图,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联想生活实际,积极思考,全班汇集

1、妈妈煮了4个鸡蛋,我吃了2个,表示从4里面去掉了2个

2、有3个小朋友做游戏,走了1个,就是从3里面去掉了1个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了解学习内容

1、兴致昂然,自学主题图,同桌相互交流

小红家的果树上有5个果子,小红摘走了2个,还剩下3个

2、思考,回答:表示从5里面去掉2

3、认识减号,理解减号表示的意思

4、交流,汇报:剩下3个果子用数字3表示,并提出:5-2=3

5、跟读:5减2等译3

6、联想生活实际,积极汇报

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下3只

小红有3颗糖,分给小明2颗,还剩下3颗

7、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不同意见。

如:我是数出来的,我是掰手指掰出来的,我是摆三角形摆出来的等等以游戏的形式复习新知

1、复习5、4的组成,如,教师说“我拍3”,学生接着说“我拍2,3和2组成5”

2、让学生同桌一起做游戏

出示以下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1、有3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

2、花园里有4只蝴蝶,飞走了2只

3、小平吹了3个泡泡,破了1个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就是“去掉一部分”的意思,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有“去掉一部分”的意思吗?

引导:那么去掉之后,剩下的部分是多少呢?该怎样求剩下部分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大家想指导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减法的认识(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走,我们到小红家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

自学提问:树上有几个果子?小红摘走了几个?还剩几个?

2、提问:摘走了2个表示什么意思?

3、讲解:对,像这样,从5里面去掉2,我们就用数学符号减号“-”表示,就是去掉的意思

板书:5-2

4、引导:数一数,剩下几个果子用数字几表示?这个过程怎么表示?

板书:5—2=3

5、教读算式

6、发散联想:对于减法算式5—2=3,生活中还有哪些过程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

7、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5-2=3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呢?

鼓励学生多种算法

小结:同学们的算法真多啊!大家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算法吧!

以游戏的形式复习数的组成,为本节课学习减法作铺垫

通过情境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去掉一部分”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加深学生对这一含义的理解

初步训练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的能力

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减法的过程,会列减法算式,并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

交流多种算法,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算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3(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3(北师大版)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5+39+08+24+3

9—78—47—36—4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一共有多少?+

还剩下多少?-

0表示:一个也没有起点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5+39+08+24+3

9—78—47—36—4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一共有多少?+

还剩下多少?-

0表示:一个也没有起点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4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4

6.3有几瓶牛奶_月_日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法的含义。

4、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2、8+9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9+1+39+1+89+1+9

9+1+69+1+49+1+79+1+1

9+1+2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课外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课后评析:

6.4有几棵树_月_日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积木型板图)

1、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

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

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8+85+8……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

(1)8+6=14(2)8+6=14

(3)9+6=15(4)8+6=14

8+6=14看见8就减2

(5)8+6=14

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5+88+6

8+34+88+78+52+8

9+88+9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P103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课外作业。

课外研究:

7+6+5+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课后评析:

练习四

教学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数的组成。

2、说说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拆数凑+再加)

二、练习第1题

1、独立计算。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三、练习第2、3题

1、让学生算出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四、练习第4题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3、交流结果。

五、练习第5、7题

1、学生完成第5题,评出夺得红旗者,给予表扬。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7题,评出做得又对又快者,给予奖励。

六、练习第6题

1、指导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七、练习第8题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八、开放练习

1、第9题,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对后2题写出多种答案。

2、教学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老师拿出一个得数,小朋友找出这个得数的算式。(同桌合作)

(2)、同桌间一生拿结果,一生找算工。

九、总结。

买铅笔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板书:买铅笔

(1)15-9=6(2)15-9=6(3)15-9

因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1、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左手3支笔,右手2支笔。说说哪只手多?多多少支?

2、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题目意思。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组织小组讨论:谁多?多几只?你是怎么想的?

2、小组代表发言。(允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3、列出算式:11-7=

4、研究算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题。“11-7=?”

(2)交流11-7=411-7=411-7=4

101因为4+7=11

10-3=711-1=10所以11-7=4

3+1=410-6=4

(3)小结算法

5、运用知识,尝试练习。

(1)、独立完成,试一试。

(2)、选几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知识

1、指导练一练第1题。

(1)、独立计算。

(2)、选2题说说思考过程。

2、指导第2题。

(1)、让学生观察图画独立填写。

(2)、交流

3、指导第3题。

(1)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观察题目,说说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

4、指导第4题。

(1)计算,交流结果。

(2)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四、总结

五、

板书:飞行表演

11-7=411-7=411-7=4

因为4+7=11

10-7=311-1=10所以4+7=11

3+1=410-6=4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11-7”,说说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1、指导第1题。

(1)、先独立计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2、指导第6题:(方法同上)

三、变式练习

1、指导第2题。

先计算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第3题。

(1)、先观察图,理解图,弄清题意。

(2)、学生连线后交流结果。

(3)、说说“谁钓的最多”?“多几条”?

3、指导第7题:

(1)、观察图,理解题材意。

(2)、连线,交流结果。

4、指导第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四、发展练习(第五题)

1、观察图画,说说图意。

2、填空。

3、说说一共有13个和还剩8个是怎样做出来的?

五、总结。

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1、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总是的能力。

3、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画,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鹅儿在休息,草地上还盛开着一些美丽的野花。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3、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2、指导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导第3题。

(1)观察图,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换一个数,说一说。

(3)交流(合理就应鼓励)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整理与复习

教学要求: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加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进位加法

1、(1)出示一些写有进位加法的卡片,贴在黑板。

(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把哪能些算式排在一起?(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师小结。

2、出示加法表。

(1)、填写加法表。

(2)、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二、整理与复习退位减法

1、(1)出示一些写有退位减法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讨论:哪些算式能放在一起?

(3)交流。

3、出示减法表。

(1)填写减法表。

(2)观察减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说一说

1、看图理解题意。

2、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四、总结

八、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三、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四、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五、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小芳的上午(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整点与半点。

2、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的含义。

3、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整进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讨论过一点与差一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尝试认表。

1、教师出示书上的挂图,让学生认认图中的钟表。

2、第3幅9点整学生会认,其它三幅让学生说说他们是如何认的?

二、说一说。

1、说一说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过的?

2、我们应该怎么做?(讲卫生、准时上学、尊敬国旗等。)组织讨论。

三、练一练。

1、第1题这种题型很受小朋友的欢迎,请小朋友来当一回啄木鸟医生,辩认各种小动物认的钟是否正确。

2、第2题把整点、半点、整点过一点与差一点整点四种类型放一起,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后,再连一连。

四、实际应用。

1、教师出示钟表实物,随面进行调试,让学生认一认是几点钟。

2、反过来,教师说出几点,学生上来摆一摆。

统计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举,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程标准中想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根据统计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最喜欢的水果(2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教学,实践体会。

1、我们班要举行元旦联欢会,需要习一些水果,现在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桔子这四种水果最多,咱们调查一下到底习哪种水果吧!

2、小组活动:

第组一张白纸,四种水果画片。每人选一种最喜欢吃的水果,贴在纸上,让大家一眼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完成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3、全班交流:

同学们评议哪个组的图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帮助我们班决定习哪些水果。通过讨论,得出贴图片时要一边对齐,按种类顺序排列,左右也要对齐,并允许贴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重新调整。

4、各小组的统计图进行汇总,制成全班爱吃的水果统计图及统计表,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练一练: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喜欢吃苹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香蕉比梨少多少个?

(3)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2、说一说:

(1)哪样东西最多?最样东西最少?

(2)哪两样东西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体会数据的整理过程,再动手画图,完成填空。可以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4、第2题,先让学生把书后附页上的水果图剪下来,再独立解决问题。

5、第3题,通过学习独立的调查,整理数据,表达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6、迎新年。

(1)先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图。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说一说自己班如何过新年,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总复习(3-5课时)

教学建议:

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收获。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习最困难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复习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复习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学期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

1、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4》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30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