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需要几个轮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需要几个轮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页的内容及第17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掌握3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与掌握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小棒。

学具准备
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
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
生: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
二、探讨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师:一辆车3个轮子,2辆车几个轮子?
生:2辆车6个轮子。
师: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圆片代替轮子摆一摆、数一数,看看3辆、4辆……9辆车分别需要几个轮子,并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独立摆、数、填,老师个别辅导。)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生:我是每次加3、6加3等于9、9加3等于12……
师:好办法,就是每多一辆就多了3个轮子。用连续加3的办法可以算出9辆车需要27个轮子。
2、合作学习,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
教师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问: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摆一个三角形要3根小棒。
师:一个三角形是几个3?能列一个乘法算式吗?
生:1个3,1×3=3或3×1=3。
师:很好,同学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大家能编句口诀记住1×3=3吗?
生:一三得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自己编出乘法口诀。接下去,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两人一边摆三角形,一边说算式,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编写情况。)
3、集体交流反馈。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同桌之间合作得非常认真。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呢?
(引导学生说了算式和相对应的乘法口诀,老师可以多让一些孩子反馈,加深他们对乘法口诀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自己编出了有关3的乘法口诀。下面,每个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诀读一读。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4、找规律,记忆口诀。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中交流。
(2)全班反馈。
师: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想,如果忘记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师: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来记的。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发现上下两句口诀得数相差3,我背诵的时候只要每次加3就可以了。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发现这个规律了吗?大家试试,用××同学的方法是不是能较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给学生再次用规律记忆口诀的时间)
师: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善于观察、思考。这样,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巩固练习
1、口诀接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诀接龙比赛,接得又对又快的小组获胜。
2、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口诀的情况和认真观察题目的习惯。
(可以采取同桌交流的学习形式进行反馈)
3、练一练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后填数,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规律。

四、总结
师:最后我们用今天学的3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3的表内乘法,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用口诀求积最棒。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计算并说出所用的口诀。)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编辑推荐

二年级上册数学需要几个轮子导学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上册数学需要几个轮子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需要几个轮子
【学习内容】教材P36—37
【学习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
会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交流展示
当堂检测:
1、补充口诀。
()()十八二三得()()五十五
()()二十七()()二十四三七()()
二八()()一三()()五九()()
2、算一算
3×3=5×3=7×3=6×3=5×3=
3+3=5+3=7+3=6+3=5+3=
5×3+3=6×3+3=8×3+3=4×3+3+3=
错题改正及整理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还缺几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任务:

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唱完后教师边演示边说: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手指头你找好朋友了它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就说右手手指头的个数与左手手指头的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填空

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圆应是()个。

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个。

刚才我们解决了同样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出示例4(1)情境图

师:本周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请你认真观察并读题

(1)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自己尝试画图列式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

2、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观察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2)自己尝试画图列式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1)生1:知道了一班得了12面红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

请小组的2个小朋友到黑板前面,第一个出示一班的12面小红旗,第二个出示二班比一班多得三面小红旗。

生2: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3。(板书)

(2)出示例4(2),

学生读题: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多少面?

小组合作,可以利用图中的信息,借助画图、摆一摆或小朋友的演示过程进行解决。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3)寻找规律,发现方法。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法计算。

三、目标检测

1、完成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鸡蛋和鹅蛋都和谁有关系?

2、学生自己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3、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需要多少钱


今天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需要多少钱》,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主要分两个环节先是创设情境、再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是通过练习巩固新知。在教学中,我想不仅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个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索口算方法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能否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否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

1.对于创设情境这个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教学插图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先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如: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原来认为学生可能会结合教材提出许多简单的问题,可没想到,在这一情境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了我的想象,而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面对这种情景我利用教学挂图慢慢的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理解图意,解决数学问题。

2.在探索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口算题,学生往往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探索123的口算方法时,我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我进行巡视,并对学困生加以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能从乘法的意义想到可以是3个12的和,12+12+12=36。也有同学32=6,103=30,6+30=36。还有的孩子直接用乘法竖式计算。

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很有说服力。之后,我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然而,在练习时,我发现好多孩子乘法口诀背得不熟,特别容易出错。

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边算边默念计算过程,边记录下计算的得数,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计算准确率,也可以让孩子使用草稿本。比如125,先算个位,25=10,再算510=50,10+50=60。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觉到低年级教学一定要给学生创设情景,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草原情结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

学习《放飞蜻蜓》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有多个问题出现,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而谈起的。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答案。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孩子们回答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更详细的答案,循循善诱地教给孩子们蜻蜓的食物知识。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孩子们点点头。”这就将蜻蜓与孩子的距离缩短了。

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回答,孩子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孩子介绍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这个问题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具体点就是蜻蜓的眼睛,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的身体结构特点。蜻蜓的复眼的神奇肯定吸引了孩子们。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动情点”的作用,提起这个“动情点”,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且得以解决之后,才能高兴地放飞蜻蜓。放飞蜻蜓,也就放飞了生命,放飞了童心,放飞了希望。

出示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平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所以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探究学习理念。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几个和第几个》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几个和第几个》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几个和第几个》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个和第几个。

2、理解和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3、培养学生遵守秩序的文明习惯。

4、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难点:理解和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 景引入,感受新知

1、 一天小兔欢欢、小熊猫乐乐和小朋友一起来到了路边,红灯亮了,小朋友们看停了几辆车?

你是怎么数的?(从左往右数)

还可 以怎么数?(从右往左数)

都有些什么车?(轿车、卡车、摩托车、救护车和公共汽车)

2、无论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注意左右不要搞反,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 起做做动作,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

3、 小兔欢欢要考考小朋友,从左往右数,第二辆是什么车?(卡车)

小熊猫乐乐也提问了,从右往左数, 第二辆是什么车?(救护车)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个的时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几个和第几个。

(出示主题:几个和第几个)

4、 刚才小兔和小熊猫的问题你发现什么不同了吗?你想提醒大家在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数的方向)

5、 从左往右数,救护车是第几辆?你是怎么想的?(第4辆)

从右往左数,轿车是第几辆?你是怎么想的?(第5辆)

6、 小结

二、继续情景,探究新知

1、小朋 友们走着走着都觉得热了 ,看,老师带着他们去买冰激凌了。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人在排队?(集体数) 板书:7个

3、仔细观察这里有你们认识的小伙伴吗?他们都排在第几个呢?

4、汇报

板书:第一、第二、第四

5、 学会书写

当表示第几的时候,我们用中国数词一、二、三、四......现在请小朋友也试着写一写第几。

6、 继续情景

(1) 小朋友们看发生 了什么?

(小巧买了冰激凌,边吃边走,啊,真好吃!这时小胖踏着滑板车也来了,他一看,呀,这么多人,我得想个办法。于是,他踏着滑板,悄悄地滑到了小亚的前面。)

(2) 小胖排在第几个?(第三个) 出示:第三

(3) 你认为小胖这样做对吗?他后面的小朋友满意吗?如果你是排队的小朋友,你会对小胖说什么?

对呀,我们不可以插队,要做遵守秩序的小公民。

(4) 现在排队的一共有几个?(还是7个)谁排在了第一个了?(小丁丁)

(5) 还有几个小朋友分别排在第几个?请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来写一写。(学生书上写,完成后汇报)

(6) 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丁丁买 完冰激淋走了,小 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排到了队伍的最后。)

(7) 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6个)

(8) 小胖又排在第几个?请你继续填一填。(完成后核对)

7、 几个和第几个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几个表示一共有多少,第几个是按一定的顺序排的。

三、联系生活

1、靠近门口的为第一组,依次为第二、第三、第四组,并让小朋友知晓左右两列

2、看班内第二组的座位,数一数右边的一列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某某小朋友坐在第几个可以怎么数?

(1) 从前 往后数,他坐在第几个?

(2)从后往前数,他坐在第几个?

(3)小朋友说说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四、动手操作

1、 老师示范数将5个红色小圆片排成一排,请学生从左往右把 第2个翻成蓝色。

2、数 出6个红色小圆片,排成一排,从右边起,把第4个翻成蓝色。

3、6个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把后面三个翻成蓝色。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草原情结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草原情结”,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草原情结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

学习《放飞蜻蜓》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有多个问题出现,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而谈起的。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答案。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孩子们回答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更详细的答案,循循善诱地教给孩子们蜻蜓的食物知识。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孩子们点点头。”这就将蜻蜓与孩子的距离缩短了。

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回答,孩子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孩子介绍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这个问题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具体点就是蜻蜓的眼睛,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的身体结构特点。蜻蜓的复眼的神奇肯定吸引了孩子们。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动情点”的作用,提起这个“动情点”,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且得以解决之后,才能高兴地放飞蜻蜓。放飞蜻蜓,也就放飞了生命,放飞了童心,放飞了希望。

出示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平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所以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探究学习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几个教学点的设计


(注:板书

小水珠躺在摇篮

小蜻蜓立在停机坪

小青蛙蹲在歌台

小鱼儿在凉伞)

教学点一:

教学伊始,在大黑板上展示一塘的荷叶,教师背诵诗文《江南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学生沉醉在诗文的韵味美和板画的意境美中,进入课文的学习。

教学点二: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依据学生对课文大意的了解,出示课文中的四个角色(图片):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1请学生在满塘莲叶中(黑板画)找到相应的位置,贴上四张图片。(贴画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贴画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研究课文语言的兴趣。)

2其他学生评价同学贴画的位置和画面上的形象,对贴画、作画与课文提出质疑。(检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研究讨论课文语言文字。并以此为主线,统领全文的教学。)

以下是实施本教学环节时出现的几个例子:

例1

学生一:***同学将蜻蜓平着贴是不对的,应该让蜻蜓头朝下,尾巴朝上。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二:因为书上说小蜻蜓是“立”在荷叶上的。(多好的回答,这不正是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吗?此时导入到该句的教学研究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例2

学生三:荷叶为什么是“停机坪”呢?

学生四:因为蜻蜓像是一架小飞机,蜻蜓停在荷叶上,荷叶就成停机坪了。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荷叶圆圆》几个教学点的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荷叶圆圆》几个教学点的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点一:

教学伊始,在大黑板上展示一塘的荷叶,教师背诵诗文《江南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学生沉醉在诗文的韵味美和板画的意境美中,进入课文的学习。

教学点二: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依据学生对课文大意的了解,出示课文中的四个角色(图片):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1请学生在满塘莲叶中(黑板画)找到相应的位置,贴上四张图片。(贴画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贴画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研究课文语言的兴趣。)

2其他学生评价同学贴画的位置和画面上的形象,对贴画、作画与课文提出质疑。(检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研究讨论课文语言文字。并以此为主线,统领全文的教学。)

以下是实施本教学环节时出现的几个例子:

例1

学生一:***同学将蜻蜓平着贴是不对的,应该让蜻蜓头朝下,尾巴朝上。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二:因为书上说小蜻蜓是“立”在荷叶上的。(多好的回答,这不正是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吗?此时导入到该句的教学研究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例2

学生三:荷叶为什么是“停机坪”呢?

学生四:因为蜻蜓像是一架小飞机,蜻蜓停在荷叶上,荷叶就成停机坪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一)》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一)》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一)》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8课时 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一)

教学内容:

第18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过程中,学生探索在“四舍”法试商的基础上,学会调商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计算。

2、学生在不断调商的过程中,养成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计算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4、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感受到计算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学会用四舍法的方法试商后进行调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四年级一班的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吗?

四年级一班有34人,一共借书272本。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学生独立分析,独立解答。

学生做完后,可以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

口答。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提问:把除数34看作几十来试商?为什么看作30?看作30可以试商几?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商9后,9与34相乘的积超过了被除数,也就是说,如果商9说明每人分9本,这样就要分掉306本,而一共借了272本,够分吗?该怎么办?

(3)说明:306比272天不够减,说明306比272大,不够减,说明不够商9,要减小,所以改商8。(合适)

现在用8乘34,看一看商8是不是合适。

(4)提问:大家想一想,把34看作30,先试商几?为什么要改商8?

(5)指名完整叙述试商、调商的过程。

比较:262÷43和272÷34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相同:都把除数四舍看作整数来试商。不同点:第一题试商下来能够减。第二题试商下来比被除数大,要重新调商。都可以用验算来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6)“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

算一算,比一比。

2、练习四第2题

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四、课堂总结

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怎样试商?试商后会出现哪些情况?你怎样解决?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4题。

教学反思: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案分析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案分析

信息窗解读:这幅图呈现的是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变花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魔术师变花,变了3次每次2朵;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4条鱼;空中挂着5串灯笼,每串3个;有4盏聚光灯,每盏有6个灯泡。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三)》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三)》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三)》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0课时 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三)

教学内容:

练习四第9-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计算,边计算边思考,计算后再思考,在思考中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2、巩固学生已掌握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3、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的方法。

难点:正确地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出示口算题

360÷4 240÷6 200÷40 450÷90

360÷40 240÷60 200÷80 490÷70

学生口算。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复习笔算

1、练习四第9题。

256÷32 140÷18

256÷34 108÷18

(1)指名读题,计算

(2)同桌之间交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什么情况下要把初商调大,

什么情况下要把初商调小。

(3)指名汇报。

2、练习四第10题。

(1)独立计算并验算,先完成的将算式抄在黑板上。

(2)全班交流、订正。

3、练习四第11题。

(1)先算一算,再说一说每题是怎样试商、调商的。

(2)小结。

三、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12题。

(1)指名学生读题,列式。

(2)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13题。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出示2个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

(4)小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5)全班交流并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四)》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四)》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四)》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1课时 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四)

教学内容:

练习四第14-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2、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的方法。

难点:正确地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练习四第14题,口算下面各题。

320÷80 120÷60 100÷50

140÷20 90×6 80÷40

630÷70 720÷90 280÷70

学生先默算,再指名口答。

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二、笔算

1、练习四第15题。

(1)先指名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16题。

(1)出示第一组的两题:

612÷18

552÷18

(2)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最高位是几。

(3)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提问:你今天比昨天估计的准了些吗?为什么?

(6)在作业本上完成后面两组题。

648÷32 845÷23

608÷23 845÷28

3、在作业本独立完成第17题。

三、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18题。

(1)指名读题。

(2)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1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练习四第2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思考题

1、在计算正确的商之后,我们可以先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这样的算式:

( )÷72=( )

( )÷27=26……18

2、根据这样的算式,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二)》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二)》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9课时 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二)

教学内容:

第19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探索在“五入”法试商的基础上,学会调商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计算。

2、学生在不断调商的过程中,养成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对自己和他人计算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4、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感受计算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学会用五入法的方法试商后进行调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指名板演192÷32 272÷34,其他学生同时计算。

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板书:初商太大,需要调小。

2、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问:怎样求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的本数?

2、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

4、让学生在黑板上边写边说说你在试商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强调:余数等于除数,说明了初商太小了。原因是在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用五入法看大了,商就小了。所以需要把商调大。(板书:初商太小,需要调大)

5、比较:今天学习的例题和复习的题目,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你对试商这个词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说明:试商,顾名思义是用试验的方法找商,我们采用的是把除数看作整十数的办法找商,这样找到的商有时正好,一次试验成功,有时不合适(太大或太小),就需要对找到的商进行调整,一般一次可以完成,有时还需要调整两次。像这种试验、调整的办法也是人们解决复杂问题常采用的办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5题。计算后进行比较。

2、练习四第6题。独立找出错误,再全班交流。

3、笔算并且演算

198÷28 540÷67

四、课堂总结

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怎样试商?试商后会出现哪些情况?你怎样解决?

五、课后作业

练习四第7-8题。。

教学反思:

《需要几个轮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70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