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生物与环境(新课标)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生物与环境(新课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新课标)

根据分析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种群数量的变化与“J”型、“S”型增长曲线是常考点,但考查形式已不再只是坐标图形式,而是表格、多曲线结合、柱状图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复习时注重各种表达方式的转化。

2、单独考查群落的题较少,多与种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综合考查,注意综合题型的训练。

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每年的必考点,复习时注重结合生态农业等生态模式,熟练掌握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途径。

4、环境问题考查多以当前最热环境焦点为背景,复习时及时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2、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

3、生态系统的结构。

4、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9、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0、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增长曲线

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内素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②年龄组成;③性别比例

(2)外部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②人类活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活动、环境污染等。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小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较强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种群的增长曲线

(1)“J”型曲线是在环境资源无限且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模式,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增长率无限增加。“S”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模式,有环境阻力,部分个体被淘汰。

(2)“S”型曲线在时间是最大,时间到达环境最大容纳量,但并非种群数量恒定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两曲线增长率比较

“J”型曲线增长率恒定不变,“S”型曲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渔业捕捞应在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K/2左右,以保持其较快增长;而害虫防治则尽可能在之前进行,避免过快增加。

(2010山东高考T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选C。从图示的横坐标看出,K表示种群密度,不是环境容纳量。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应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从图中看出,K/2时净补充量最大,显然,此时不是控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控制有害动物的最有效时期应在有害动物种群密度较小的时候。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

2、生态系统的三方面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碳循环)信息传递

来源光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利用生物或无机环境

形式光能(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物理过程、信息素、植物和动物的异常表现和行为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途径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具有全球性单向或双向

范围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圈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联系(1)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2010江苏高考T14)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

选B。小草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作为生产者的小草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同时可能与其他植物构成竞争关系,因此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而言,小草存在潜在价值;某种害虫的天敌可能栖息在小草中,从而得到保护。

三、生态环境的保护

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上紫外线辐射增强

酸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形成硫酸雨和硝酸雨

土地荒漠化草原过度放牧、过度采伐树木等原因使植被遭到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工业污水、生活污染和农田排水使水体中N、P等元素含量过多时而使水质恶化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①从分子水平看:

DNA分子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生物性状和种类的多样性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即生物多样性)

②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生态价值)和潜在价值。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①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立法宣传。

②具体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2010北京理综T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选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1、(2010广东高考T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B.共生

C.寄生D.捕食

本题以谚语为材料,主要考查种间关系。

从种间关系角度思考这句谚语中草和苗的关系。

选A。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的现象。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苗多欺草,草多欺苗”,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草长的旺,苗就长的不旺;反之,苗长的旺,草就长的不旺。苗和草都需要阳光、二氧化碳、水、矿质元素。所以二者应是竞争关系。

2、(2010安徽高考T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本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考查对物种丰富度概念的理解。

关键点:物种丰富度的概念。

选C。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甲类群中没有物种3、6、8,物种丰富度较小,乙类群中没有物种5,物种丰富度较大;甲、乙两个类群比较,乙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较小。

3、(2010浙江理综T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了随着季节的变化某种群数量的变化,考查考生根据图示结合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环境、食物、天敌等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选A。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虽然食物量不变,但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仍按S型增长(即逻辑斯谛增长),,只是斜率有所增加或减少而已;虽然种群出生率提高,但是还有其他诸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环境、食物、天敌等因素影响种群的数量,所以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走过b点;天敌捕食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如b-c段下降;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和衰退型时分别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增加和减少,所以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类似c-d段波动。

4、(2010天津理综T5)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本题以不同生态系统中物种调查为材料,结合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种的丰富度等知识,综合考查考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分析表中数据,得出三种生态系统中物种数、旱生植物比例等数据,并能分析计算出所需数据。

(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选D。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根据表中的数据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类为100×49.1%=49.1小于荒漠草原的80×78.0%=62.4。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表格中只列举了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平均产量,不清楚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情况,无法比较2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78%,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5、(2010江苏高考T30)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1)利用配制的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d,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等特性。

(2)某同学用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

(3)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

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500mL锥形瓶,蒸馏水,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微孔滤膜(可以除菌)等。

实验步骤:

①材料准备:在装有7000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8d。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

②培养液配制:。

③实验分组:取锥形瓶6只,分为两组。。

④接种与培养:。

⑤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散板对6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的能力,包括分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思路图示如下:

(1)因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繁殖速度快),则说明铜绿微囊藻具有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无性生殖等特性。

(2)据题意,两种藻类属于竞争关系,抢夺共同的资源(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和空间。

(3)本实验属于典型的对照实验,其中自变量为粉绿狐尾藻能否产生化学物质,因变量是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情况,则对照组应为空白对照,加入的是用蒸馏水配制的X培养液,实验组是用滤液配制的X培养液,其他影响实验的变量(如铜绿微囊藻数量、生长条件等)为无关变量,在对照实验中,无关变量必须保持相同。

(4)对照组中,铜绿微囊藻不受抑制,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实验组中,铜绿微囊藻受抑制,种群数量不呈指数增长。

(1)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无性生殖

(2)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

(3)②用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用微孔滤膜过滤玻璃缸中的水,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

③在对照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用蒸馏水配制的X培养液,在实验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人150mL用滤液配制的X培养液

④在6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并将上述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d

(4)对照组铜绿微囊藻呈指数增长,实验组受抑制

6、(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T31)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调查法、群落的种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的关键点:

(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理解。

(2)种间关系的判断。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理解。

(4)标志重捕法的相关计算。

(1)根据图示,a、b两种生物的数量最初都增加,随后a继续增加,b趋于消失,二者的关系曲线符合竞争关系。

(2)d大量死亡后,c的种群密度由于天敌大量减少而增加,a的种群密度由于c的增加而减少。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的种群密度会由于缺乏食物来源而降低。

(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有关,生物种类越多,营养关系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

(5)设c种群的数量为x,根据题意可得:50︰x=5︰40,解得x为400。

(1)竞争(2)ca(3)降低(或快速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动调节能力)低

(5)400

一、选择题

1.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B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从B点到D点,种内斗争加剧

DD点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2.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C.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3.(2011辽宁省沈阳二中第四次阶段测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2011浙江省杭州二中月考)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5.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学生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综合为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二者为种内斗争关系?

B.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天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一定继续增加?

C.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

6.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①和⑤

B.②和④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C.通过食物链①→③→②→④→⑧,⑧获得的能量最多

D.若⑥种群因某种原因数量下降5%,短时间内⑧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7.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A.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B.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⑥途径中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8.下列各项措施中,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A.增加物种的数量B.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9.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

B.若C的食物中D占1/4,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10kg,至少需要A为325kg

C.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火山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D.此图示可以表示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10.下列事实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控制人口增长,同时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二、非选择题

11.(2011安徽省歙县中学月考)(9分)蜜蜂是一种群聚的益虫,蜜蜂的筑巢、语言,以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1)蜜蜂的侦查蜂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卉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包含种间互助和,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实验材料为蜜蜂100个,1朵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的植物花卉,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实验设计见下表:

组别假设操作步骤预测结果结论

1通过花的味道识别

2通过花的颜色识别

3通过花的外形识别

①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

②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

③如果将第3组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

b.。

④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

12.2009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到2020年,黄河三角洲将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2)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怪柳的种群密度常用法。?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因素是。

(4)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含氮量;菖蒲水培15天后,再次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和总含氮量,结果如下表:?

①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D水样在实验中起作用。

②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的吸收,其吸收方式是,影响吸收速度的内部因素包括和

(5)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

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

①;

一、选择题

1-5DCCDB6-10CBABA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行为信息

(2)捕食调节种间关系

(3)①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②用白纸染成花卉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卉不同

③“模拟药”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④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数目

12、答案:(17分)?

(1)生物群落(1分)信息传递(1分)(2)样方(1分)?(3)抵抗力(1分)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1分)?

(4)①A(1分)对照(1分)②N等无机盐离子(1分)主动运输(1分)载体(1分)能量(1分)

(5)出生率和死亡率(1分)迁入和迁出(1分)①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成正相关(2分)②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取食高度多样性成正相关(2分)

1、如图表示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食草动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则b点后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空气充足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限度

D.图④中d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时种群数量增长快,这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选B。图①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图②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如酵母菌数量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食物充足;图③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图④表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K/2),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维持平衡的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

2、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两个因素的影响

B.温度与湿度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效果相同

C.高温干燥环境有利于蝗虫的生存

D.相对湿度为90%时,30℃的温度最有利于蝗虫的生存

选A。由图可知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湿度对于蝗虫种群的数量均有影响,并且影响效果不同。

3、如果在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最高,从生态学上看,其原因最可能是()

A.该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选A。基因决定性状,但环境选择性状,所以从生态学上看,某性状出现频率高,说明此性状符合当地环境。

4、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C.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

D.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

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生产者,B、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由于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递减性,所以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5、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选D。人类是特殊的种群,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合,消耗过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不能再解决的问题。

6、近年来,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太湖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引起的,如图甲、乙分别表示蓝藻和衣藻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①二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二者在进化上较原始的是________。

②蓝藻有很多种,下列不属于蓝藻的是______。

A.团藻B.颤藻C.念珠藻D.发菜

(2)为解决太湖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_。

(3)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氮、磷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

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磷);在乙烧杯中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_____;(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请补充完整实验,并根据上述过程回答问题:

①(A)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怎样通过实验来检验你的预测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同一地域的甲、乙两个天然池塘中,往甲中施入一定量的氮肥,往乙中施入等量的磷肥,结果发现只有乙出现富营养化,这是否可以说明氮不是藻类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衣藻属于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有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从进化上来说原核生物出现较早,在距今大约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蓝藻种类很多,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团藻属于低等植物。

(2)若要通过投放鱼苗缓解水体发绿问题,需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鲢鱼。

(3)从生物防治角度分析,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化,有利于维持其稳定性。

(4)实验中要把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①实验中人为控制氮和磷,要排除原来水体中所含有的氮和磷等矿质元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实验中用洗衣粉的目的是提供磷元素,尿素提供氮元素。实验分为3组:只含磷、只含氮、氮和磷同时超标,预计氮和磷同时超标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因为藻类生存所需的各类营养充分,藻类生长繁殖快。验证的方法是取样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统计视野中藻类的数量(算平均值)。

③自然界中有许多固氮微生物,能将大气中的N2还原为NH3,供藻类利用,故平时没有发生水体富营养化是受磷含量的制约,一旦补充一定量的磷后,即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1)①蓝藻没有由核膜包被着的细胞核,而衣藻有

蓝藻②A(2)鲢鱼

(3)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加0.3g尿素不加任何物质(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

①去除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丙洗衣粉中含磷,尿素中含氮,营养充分,藻类生长繁殖快取甲、乙、丙、丁四种水样分别制成临时装片,随机检测每个装片中的5个(至少5个)视野,藻类数量多即密度大

③不能,因为天然池塘中含有固氮细菌和蓝藻,可为池塘中的藻类提供所需的氮,磷则成为制约藻类生长的关键因素

7、一池塘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鲫鱼、草鱼、乌鱼等生物。池塘附近的工厂和居民经常向池塘中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池塘中的汞、镉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氮、磷等大量富集导致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使水体处于缺氧状态,致使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腐烂,其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难闻的气体(硫化氢、氨)。后来通过种植芦苇、荷花等挺水植物逐渐使池塘水体恢复正常。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该池塘中一条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

(2)根据上述材料,该池塘所出现的环境问题是_____。

(3)氮、磷是生物体必需的大量元素,为什么池塘中氮、磷含量过高,反而会污染水体?_____________。

(4)池塘中难闻的气体物质硫化氢、氨是尸体中何种有机物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芦苇等挺水植物能净化水体,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价值。芦苇等挺水植物除了能吸收污染物外,还可以分泌次生代谢物抑制藻类生长,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_____。

(6)芦苇等植物生长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将其一部分进行清除,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分析题干现象判断富营养化污染类型,并描述其发生过程。从成分开始分析营养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从成分和捕食关系分析,乌鱼应属于最高营养级。

(2)废水、污水、氮、磷等是判断富营养化的突破口,再根据食物链判断为富集作用。

(3)氮、磷等的增加,生物数量剧增,O2迅速减少,成为无氧环境,导致生物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程度。

(4)气体中的硫、氮两种元素和硫化氢、氨两种物质是判断的主要依据。

(5)芦苇通过其生态功能发挥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信息传递功能。

(6)芦苇定时清除是避免重复富营养化污染现象。

答案:(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鲫鱼→乌鱼

(2)富营养化和富集作用

(3)池塘中氮、磷等矿质元素含量过高,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浮游动物也迅速增加,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严重缺氧,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死亡的藻类和动物经分解者分解进一步消耗氧气,污染水体

(4)蛋白质

(5)间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过度繁盛的植物腐烂后反而会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

延伸阅读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生物实验与探究


2011年高考生物备考

高中生物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

一、实验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①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来检验和修正实验过程中失误的依据,因此它必须是经前人总结或经科学检验得出的科学理论。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下列材料用具: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试管,离心器,三脚架,酒精灯,大烧杯,石棉网,火柴,清水等。

在实验过程还需要一种试剂是,实验的原理是

◆对策:熟记考纲要求的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

②明确实验要求和目的,确定实验思路科学性

③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①孟德尔选用________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其原因:自花传粉,受粉;有多对相对性状②质壁分离选用的洋葱鳞片叶,其原因:有中央大液泡,且有,容易观察③新鲜的黑藻嫩叶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理想材料,其原因:新陈代谢,叶片④赫尔希和蔡斯选用为实验材料,通过侵染细菌的实验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原因:成分简单,增殖较快⑤验证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还原糖、脂肪选用的材料要求还原糖量含高的植物组织或器官,且组织的颜色_,其原因:易于观察。

◆对策:注意考纲要求的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材料,力求每个实验的选材原因清晰。注意课本中的科学史所涉及到的经典实验,理解每个实验中的选材原因。

④设计实验步骤要合理

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60℃、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沸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②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

◆对策1:要熟记考纲要求的每个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

对策2:要熟记常用试剂的作用,力求实验方法的合理性

⑤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指对于实验结果应该首先记录,然后整理,最后再经过仔细分析,找出它们所能透露给我们的最大的信息量。

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常温条件下,脂肪与苏丹Ⅲ作用呈现红色

◆对策:熟记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见课本实验专题)

2、平行重复原则: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任何实验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准确、科学。

阅读下列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长素有关;确定某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范围。

材料用具:萝卜、水稻、油菜等种子若干;试管、移液管、培养甲、滤纸、蒸馏水、生长素溶液(浓

度分别为:1000mgL–1,10mgL–1,0.1mgL–1,1gL–1,0.01gL–1)

实验步骤:

1.取6个试管,编号。在1-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mL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及等量的蒸馏水。

2.在6个试管中各放入2粒某种子,浸泡24小时。

3.取6个培养皿编号(1-6号),每个培养皿内事先都垫上用对应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湿的滤纸,将从1-6号试管中取出的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1-6号培养皿中,在湿滤纸上均匀摆放。盖上培养皿盖(假设氧气充足)。

观察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讨论:

问题:本实验步骤中,有一处不够严谨,请指出并纠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照性原则:即实验中设立对照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

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组②对照组③黑暗中培养④在光下培养?⑤生长良好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B.①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实验组ⅠⅡⅢⅣ

处理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4、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强调的侧面不同,单一变量原则强调的是自变量的单一性,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而等量性原则强调的是除了自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在适宜条件下的等量即相同,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而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如下实验:

花盆阳光温度水

I光照20℃充足

Ⅱ暗室20℃不充足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应该改正的错误是()

A.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处

C.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D.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

二、实验中三个变量的分析及处理

1、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注意其可操作性,遵循对照原则。

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因变量一般不能直接体现出来,因此就要确定其体现指标,使其具备可观察性,即找到相应的观测指标。

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2、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注意消除和平衡。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要尽量减少无关变量,而且不同的实验组中的无关变量应完全相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了自变量外,一般要做到:

①生物材料相同(所用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要尽量相同)

植物:一般描述为长势正常且相同的同种植株

动物:一般描述为健康状况相同,体重大致相似(有的实验还要求年龄、性别等,例如生长激素、性激素作用的研究)

种子:一般描述为大小一致、饱满程度相同、活的同种

②实验所用的器具和装置要相同,实验的试剂要相同(包括成份、浓度、体积、量等)

③条件控制要适宜且相同(如温度、光照强度等都要一致)

这样可避免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可能性,便于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为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将27只同种、同时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随机均分为三组,饲养的水、饲料和温度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加入药剂。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1)本实验中同种蝌蚪和相同饲养条件属于(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2)甲组加入的甲状腺激素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甲组的变化和结果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4)实验中选同种、同时孵化的大小相同的蝌蚪来做实验,其目的是。

三、各类实验题解题策略

高考中,生物实验的考查重点主要是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对实验设计作出假设、设计对照、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和预期实验结果,并加以处理和判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题型:

实验操作题、实验原理题、实验设计题、实验评价题、实验步骤补充完善题、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1、实验操作题

实验操作题主要考查实验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实验步骤与程序。要求考生必须参与实验,仔细观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这一类的题目,有的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有的是以要求改正或完善实验步骤的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有关实验。

组别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

A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清水、苏丹Ⅵ液、50%酒精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0.3g/mL蔗糖溶液质壁分离

C菠菜叶清水叶绿体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

(1)上述实验中需要的材料用具除显微镜外,还需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

(2)A组实验的目的是,50%酒精的作用是,细胞中小颗粒呈色。

(3)B组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原因是。

(4)在C组实验中,要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原因是。

◆对策:

(1)要熟悉考纲要求的所有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2)观察类实验中通常运用显微镜对目标进行观察,为使观察的结果更清晰,常借助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在复习中要善于归纳。

2、实验原理题

实验原理是选择实验材料、药品,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的依据。实验原理有的包含在实验题干的叙述中,有的需要联系课本中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提取出相关的实验原理。

通常在实验原理题的题干给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有关问题,以考查同学们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学实验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健康人的尿中只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若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称为蛋白尿。除了肾脏等疾病会引起蛋白尿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蛋白尿。临床上常用双缩脲试剂定性和定量检测尿中的蛋白质。请完成下面的实验,验证某人在某次剧烈运动后出现了蛋白尿。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为0.1gmL-1的NaOH)、双缩脲试剂B(质量浓度为0.01gmL-1的CuS04溶液)。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22.123.325.837.640.547.454.768.945.328.6

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将设计实验,备选材料与用具为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其实验原理:

①;

②.

◆对策:

(1)要熟记考纲要求的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并将所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

(2)尤其要记住待检测物质与某种鉴定试剂反应,产生一种特殊颜色来达到鉴定的目的。

(3)牢记实验原理是做实验的依据和思路(注意叙述中不能采用“因为…所以…”的表述方式)

3、实验设计题

题目给出实验目的及一些附加条件,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解答这类题目应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给出的条件,确定所考查的知识点及相关的实验原理,构思相关的生物情景,然后再设计便于操作的实验方案。

◆对策: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①读题找出实验目的

确定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一般在题干中有“验证……”、“证明……”、“探究……”,其后内容就是实验的目的。)

②确定自变量、观测指标和无关变量

找出单一变量,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确保其他培养实验条件一致,控制无关变量。

明确观测指标,是否需要统计即对数据的整理等。

③分析材料用具、原理,绘制简易流程图

特别提醒:

ⅰ有些材料需预先处理(如材料要用液体,但题目中给的是固体材料,则需配置相应浓度的溶液)

ⅱ实验的前测(如生理实验中需要对实验前的材料进行生理指标的测量等)

(注意前测和后测)

④实验步骤

⑤联系实验目的得出结论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注意探究性实验和验证实验的不同回答

ⅰ若是“验证性”实验,则要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得出应有的实验结果和推出相应的结论,此时一般只有一个结果和相应的结论,结论是合理的、科学的、肯定的。不少结论是在题目要求验证的内容中寻找。

ⅱ若是“探究性”实验,则要根据原理、目的,预测出可能的结果和推出相应的结论,此时一般有几个不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

(3)结果预测与分析:?

(1)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_______________

(2)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步骤

①——选择材料、编号分组,前测,控制无关变量

步骤①:将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两组雄性成年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用给出仪器测定与记录。

②——设置实验组(甲组)和对照组(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以控制无关变量

 步骤②:每日用给予甲组鼠灌喂,给予乙组灌胃,

在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

③——运用一定的观测手段,观察实验结果,后测,记录,

步骤③:“定期测量与记录甲、乙两组鼠的。”

(5)结果预测与分析:

实验目的中有“验证……”,因此是验证性实验。

实验结果预测:(前测和后测的结果预测)

未给甲状腺激素时,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给甲组鼠甲状腺激素后,其耗氧量和活动量均乙组。

结果分析:(结合实验原理来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耗氧量和活动量加大。

说明:

前测的作用是为实验结果提供一种实验前后的对照。如例13题,即使是正常大白鼠,其活动量和耗氧量也是有所区别,只有进行前测,才能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使实验结果说服力更强!

如果实验起始阶段状态是确定的、已知的,就没必要前测。

2004全国高考试题31题: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思考:两只正常的实验小白鼠的状态需要前测吗?

面对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间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⑴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B两组

⑵A组各花盆中,B组各花盆中。

⑶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条件下培养;

⑷6周后,处理10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

结果预期与分析:

(1)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评价题

实验评价就是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从实验取材、药品试剂、步骤及操作、结果及预测等进行评价,从而正确解答有关内容。

◆对策:对实验方案评价时,要注意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有无对照(如果有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2)实验材料及器材的选择、使用是否正确

(3)实验方法、步骤是否合理

(4)是否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的检测和记录

①对照、单一变量等原则是否体现

为了证实“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抑制剂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某同学制定下列方案:

a.取两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1号、2号;

b.在两个玻璃缸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水和新鲜水草,然后在每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lO条同时孵化出的发育状况相同的蝌蚪;

c.向l号缸投放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2号缸投放含甲状腺抑制剂的饲料;

d.每天分别向两缸中投放一些饲料;

e.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观察时用小网将蝌蚪捞出放在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在坐标纸上(1mm×1mm),观察并且测量蝌蚪的体长变化(前肢和后肢的生长情况,尾的变化等)。上述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一些明显的设计缺陷或不足,请你修改并完善该设计方案。

(1)该设计方案的明显缺陷是,因此,a过程应该为(只需陈述修改内容,下同);c过程应该为。

(2)方案中存在着引起实验误差的不妥之处,d过程的不妥之处应该改为

②实验方法、步骤是否合理

此类题目给出了实验操作的方法、一系列步骤。要求学生分析评价方法、解题程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找准解题切入点,避开误区,设计最佳实验方案。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位学生设计如下:

(1)在1~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O.5%的新鲜可溶性淀粉液2.OmL。

(2)分别向l~3号试管中加O.5%唾液1.OmL。

(3)向1号试管注入1.0mL蒸馏水,向2号试管注入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1.0mL,向3号试管注入质量分数为5%的HCl溶液1.0mL。

(4)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3支试管下半部浸入60℃左右的热水浴中,保持5min。

(5)在3支试管中加入2.OmL斐林试剂振荡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min。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的变化情况,记录结果。

该学生的设计方案,有无不妥之处?若有请改正并指出原因。

5、实验补充完善题

实验补充完善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该题型将实验与探究能力渗透到各题题干及解题过程中进行考查,将常规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与理论知识融合考查,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并加强文字表达思想、描述实验结果等能力的考查。实验补充完善题包括以下内容:(1)添加实验假设;(2)完善实验步骤;(3)总结实验结论;(4)补充填加对照实验。实验补充完善题的解题思路与完全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基本一致。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10基础饲料21

210试验饲料1(含6﹪A动物蛋白)21

310试验饲料2(含12﹪A动物蛋白)21

410试验饲料3(含18﹪A动物蛋白)21

510试验饲料4(含24﹪A动物蛋白)21

610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6、关于实验装置实验题

此类试题多属理科综合实验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还考查学生对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充分地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用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这一能力要求。

下图是一位学生设计的实验,用来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1)请指出该装置的主要错误。

①;

②;

③;

④。

(2)如需对照实验,请描述对照实验的设计。

7、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对策:

调查的随机性决定了调查的成败,所以应做到无区别对待调查对象,以确保调查的随机性。如调查动物的标志重捕法要求标志物不能太明显,不能对调查对象生存产生不利和有利的影响等;调查植物的样方法要求样方法的选择严格按取样法取样,不能带个人的爱好等;调查人类遗传病时不能限定特定人群,且被调查人群足够大等。

8、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绘制曲线

根据实验目的,用表格形式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表达实验结果,是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学生应有的一种能力。设计表格时要注意列和行中每项所表示的含义和单位。对于较复杂的表格、表头的设计较关键。在平时学习时要留心储备这类知识。绘制曲线要求学生确定横坐标、纵坐标的单位和含义,再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主要用来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生物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蟾蜍的排卵是有季节性的,但也可以通过想体内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其排卵。为验证促性腺激素有促进蟾蜍排卵的作用,请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注:蟾蜍排卵可通过检查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作为观察指标,注射激素后只要求观察1次)

材料用具:发育成熟体重相同的雌性蟾蜍6只,注射器,饲养笼,适宜浓度的促性腺激素溶液,

0.65%NaCl溶液(蟾蜍用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①将6只雌性蟾蜍随机编号1~6,其中编号1~3的蟾蜍作为对照组,4~6的蟾蜍作为实验组,分别放入饲养笼中。

②检查两组每只蟾蜍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进行记录。

③实验组每只蟾蜍注射一定量适宜浓度的促性腺激素溶液,对照组每只蟾蜍注射等体积0.65%NaCl溶液。

④一定时间后,检查两组每只蟾蜍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进行记录。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习题巩固:

某木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现用甲、乙、丙、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见表;另一组用于测定A、B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图。请回答:

预处理方法室温、保湿(甲)4℃、保湿(乙)4℃、水浸种(丙)4℃、干燥(丁)

种子萌发实验条件温度和水分等适宜条件

种子萌发率(%)0100980

(1)由表可知,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预处理条件是______和_______。

(2)由表和图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____。

(3)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

②分别用和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

预测结果:

得出结论:

四、常见实验中的注意问题?

1、有关酶的实验设计,应注意各步骤的顺序,必须先调节相关条件(温度、pH等)才能让反应物与酶相遇,还应注意空白对照中加入“等量清水”。

2、生长素设计中,应注意对胚芽鞘的生长状况的描述,如“向哪方弯曲生长”、“直立生长”、“不弯曲不生长”。无子番茄培育要注意“去雄”、“套袋”、“使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

3、动物激素调节实验中,有些激素只能用“注射”(如胰岛素),有些可以“饲喂”(如甲状腺激素)。

4、无土栽培时应注意“培养液中通空气”、“适时适量补充稀释培养液”。

5、微生物培养中注意“无菌”、“接种到培养基”及氧气、pH、温度的控制,培养基配制注意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并在调节pH后灭菌。

6、遗传学实验?

①复制、转录、翻译时条件的控制;

②DNA粗提取应选用非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注意蒸馏水的使用和过滤的目的,鉴定时注意水浴加热的条件控制及现象。

7、植物杂交实验:如果为两性花(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植物杂交,如:应注意“去雄”、“人工授粉”、“授粉后套袋”;如果为单性花(即有雄无雌或有雌无雄),则无需“去雄”,但要“套袋”。8、动物杂交实验:千万不能有“自交”,应为“与相同基因型的异性交配”。?

9、基因工程实验:注意“限制性内切酶”、“运载体”、“DNA连接酶”、“目的基因”、“受体细胞”

等科学语言的使用。?

10、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吹气;放入绿色植物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油膜覆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4)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中

(5)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

(6)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7)动物细胞破裂――蒸馏水渗透胀破;搅拌;离心

(8)杀灭细菌―――煮沸;烘烤;酒精;高浓度NaCl;含青霉素培养基

(9)控制容器的温度——用保温瓶或绒棉来隔热,避免生物所产生的热会散失至四周。

(10)避免种子上的微生物影响——实验前对萌发的种子进行消毒。

11、书写步骤时应注意:

①要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

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③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

④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俗语口语,如:“盖玻片”不能说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不变蓝”不等于“无色”或“没有颜色变化”,“褪色”说成“无色”,另外“不变”也不能说成“无现象”等等。

高中生物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答案

斐林试剂或班氏糖定性试剂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糖定性试剂)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

(1)豌豆闭花(2)紫色颜色(3)旺盛较薄

(4)噬菌体(5)较浅或近于白色

D

C

问题1:步骤2中的种子数目过少,应改为30粒

问题2:用不同植物种子重复上述实验

C解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为有光和无光。正常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幼苗应是对照组(即②④⑤),故实验组(接受了实验变量处理的组)应为①③⑥。

C

D

(4)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1)盖玻片、载玻片(缺一不给分)(2)检测花生种子含有脂肪;洗去浮色;红色(3)使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4)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并且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方法与步骤:

①将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两组雄性成年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并分别用给出仪器测定与记录耗氧量和活动量。

②每日用灌胃器给予甲组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予乙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饲养一段时间。

③定期测量与记录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3)结果预测与分析:

实验结果预测:未给甲状腺激素时,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相近。给甲组鼠甲状腺激素后,其耗氧量和活动量均大于乙组。

结果分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耗氧量和活动量加大。

⑵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不接种

⑶适宜且相同

(4)干旱紫花苜蓿死亡率(或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结果预测与分析:

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提高了抗旱能力

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等于或高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不能提高抗旱能力

(考查有关实验设计内容,根据题意可知,设置对照实验,遵循等量且适宜原则,放在干旱环境中进行选择指标为紫花苜蓿的存活率。)

本题以“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知识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还考查了学生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本题应设三组实验,一组在饲料中加入甲状腺抑制剂.一组在饲料中加入甲状腺激素,一组只加入普通饲料。通过实验结果比较,才能充分说明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抑制剂的生理作用,否则无法说明问题。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对实验条件要严格控制,如蝌蚪的大小,投放饲料和药剂的量,否则实验不易成功。

(1)该实验设计方案的明显缺陷是缺少空白对照;在a过程再加1个玻璃缸编为3号(或:取三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c过程应为:在3号缸内,投放和1号、2号缸数目大小相同的蝌蚪、普通的饲料,不加任何药剂,作为空白对照,来增强实验的可信度和说服力。(2)d过程中的“一些饲料”应改为“等量饲料”。

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定要先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后,再加入淀粉,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做这类题时,应依据教材实验方案和自己做实验的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从中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关于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加清水、加NaOH溶液、加HCl溶液),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然后再加入可溶性淀粉液。如果改变顺序,先加可溶性淀粉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后放入不同环境中,则会因酶还没有接触NaOH溶液和HCl溶液,活性很高,使3支试管中都有还原糖(麦芽糖)生成,最终会出现3支试管中溶液均变成砖红色,看不到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该实验的实验步骤顺序有误,正确顺序应为:(2)→(3)→(1)→(4)→(5)。因为一旦将(1)提前,在酶还没有失去活性的情况下,会使淀粉分解产生还原糖,使3支试管中溶液均变成砖红色,导致实验失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要鉴定蛋白质,需要利用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原理进行。要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不同浓度A动物蛋白的组合即2、3、4、5为实验组,且为相互对照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排除基础饲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缺乏另外一个对照组,来排除植物蛋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第6组,所以Ⅰ应该为普通饲料,饲养时间为无关变量,应处于相同且适宜的状态,所以Ⅱ应该为21;反应变量的检测方法可以选择测量小鼠的平均体长和平均重量。

(1)③紫色(2)①普通饲料要排除普通饲料中的植物蛋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1无关变量应该处于相同且适宜的状态

②平均体长平均体重

该同学设计的装置是为了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由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因此可通过碘遇淀粉变蓝这一特性来检验实验结果。为了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首先让实验装置中的植物进行48h的饥饿处理,消耗原有的淀粉,然后把植物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装置中放入盛有Ca(OH)2溶液的小烧杯,除去装置中CO2,对照组中无Ca(OH)2溶液,有CO2,其他实验条件两组完全相同。由于光质和光照强度都影响ATP和[H]的数量,从而影响淀粉的形成。而光合作用只利用红橙光和蓝紫光,几乎不利用绿光,故原装置中绿色玻璃瓶应换成无色玻璃瓶。为增加淀粉的生成量,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从多个方向照光。

(1)原装置错误有:①应用暗处理48h的植物;②不用绿玻璃,应用无色玻璃瓶;③光照方向应从各个方向照射;④应设计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的实验条件与改正后的实验装置基本相同,只是将Ca(OH)2溶液换为等量的H2O,这样实验组(无CO2)和对照组(有CO2)除有无CO2这一实验条件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完全一样,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叶片取出,经酒精煮沸脱色后,滴加等量碘液,实验组不变蓝,对照组变蓝,从而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理解图示信息和解答有关问题的能力。

(1)低温水分(或4℃保湿、4℃水浸种)(每空1分,共2分)

(2)A (2分)

(3)步骤:

②分别用激素A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2分)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2分)

预测结果:

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1分)

结论:

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1分)

促性腺激素促进蟾蜍排卵实验记录表记录时间: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


二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

一、认识各种细胞

1、原核细胞

2、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大小

细胞壁

细胞器

有无核膜(本质区别)

染色体的有无

基因结构

转录和翻译是否在同一位置

生物例子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图像的识别

○1如何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

○2如何区别高等植物细胞与低等植物细胞?

○3如何区别显微结构图像与亚显微结构图像?

○4如何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二、认识细胞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功能:

细胞内所有的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都完全相同吗?

结构特点:原因:

哪些现像可以说明这个特点?

功能特点:原因:

此特点与生物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有什么关系?

细胞膜所能吸收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和什么有关?

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和什么有关?

8种细胞器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比较

分布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结构不具膜结构的

具单层膜结构的

具双层膜结构的

显微镜下可见的

成分含DNA的

含RNA的

含色素的

功能能产生水的

能产生ATP的

能复制的

能合成有机物的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

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

细胞核

核孔的作用:

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吗?

细胞核的作用:

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的作用:

研究生物膜的意义:

三、认识由细胞构成的各种结构

1、植物:

2、动物

动物体各器官系统在生物体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请在上图上用箭头画出氧气、二氧化碳、葡糖及其它代谢废物的运输途径

四、认识细胞所经历的一些生命历程

1、细胞增殖

(1)、有丝分裂

在这个过程中遗传物质形态和名称上的变化

染色体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及其它曲线图:

(一个染色体中DNA分子数量曲线,着丝点距离曲线)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动物细胞有比分裂的不同点:

对比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曲线图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对比:

○1、共同点

○2、不同点

在此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有什么特点?

细胞质中的基因在此过程中的分配有什么特点?

观察下面的图找出有丝分裂图像和减数分裂图像的特点

前期中期后期

有丝

减I

减II

小小练习一下:看图写出属于什么分裂及相关

图形时期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

(条)数DNA分子

(个)数染色单体

(条)数染色体组数(组)

(3)无丝分裂

2、细胞分化

高度分化了的细胞具不具有全能性?

全能性高低和分化程度的关系?

比较受精卵、卵细胞、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肌肉细胞全能性大少。

五、我们用细胞的功能和特性可以做点什么?

请在下面写出胚胎移植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培养基

结果

应用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比较

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克隆抗体制备

原理

融合前的处理

促融的方法

目的

六、相关实验总结

○1、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2、膜成分的验证

○3、膜的流动性

○4、膜的选择透过性

○5、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变形虫)

○6、细胞核是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7、观察细胞质流动

○8、观察有丝分裂

实验步骤

标明下图中A-E细胞所处的时期

在此图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原因是什么?

显微镜相知识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代谢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细胞代谢”,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代谢

小专题一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

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

自由

扩散协助

扩散主动

运输胞吞

(内吞)胞吐

(外排)

运输

方向高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细胞外

→内细胞内

→外

运输

动力浓度差浓度差能量

(ATP)能量

(ATP)能量

(ATP)

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

实例水、CO2、O2、甘油、乙醇红细胞吸收葡萄糖K+、Ca2+、Mg2+,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

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

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示可知,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还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C

[知识总结]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2)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3)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作出判断。

(2010成都质检)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

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

[解析]根据题中的信息可以判断,K+进入丽藻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大量厌氧细菌能在池中繁殖,说明池中缺少氧气,丽藻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所以K+难以进入丽藻。

[答案]C

考点整合二:酶

1.酶催化活性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2.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的研究方法

(1)自变量:要研究的因素。

(2)因变量:酶的催化效率。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他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除自变量外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实验研究要做到科学和严谨。

3.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

(1)酶浓度

在有足够多的底物而又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如图所示。

(2)底物浓度

当酶浓度、温度、pH等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所有的酶全部参与催化,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增加了,如图所示。

(3)pH

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其中酶的活性最强时的pH即为该酶的最适pH。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且该种变性是不可逆的,如图所示。

(4)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中反应速率最快时的温度即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甚至会使酶失去活性,如图所示。

特别提示:高温使酶失活是由于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即使恢复到最适温度,该酶的活性也不会恢复,而低温条件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在恢复至适宜温度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4.教材中常见的酶及其作用

酶的名称酶的作用

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DNA酶催化DNA水解为脱氧核苷酸

纤维素酶催化分解纤维素

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

酪氨酸酶催化利用酪氨酸合成黑色素

解旋酶催化DNA双链之间的氢键断开

逆转录酶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RNA聚合酶催化DNA分子转录R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形成黏性末端

DNA连接酶将DNA分子黏性末端连接起来

(2009宁夏理综、辽宁理综)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解析]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故B正确。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也逐渐上升,故A错误。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逐渐变性失活,而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减弱,但酶的分子结构并没有被破坏,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故C.D两项均错误。

[答案]B

[知识总结]与酶相关的常见误区明示

项目正确说法错误说法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产生细胞一般来说,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考虑成熟红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核糖体

生理功能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生物体内合成有的来源于食物

作用场所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构,但高温使酶失活低温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2010合肥质检)下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A.曲线1B.曲线2

C.曲线3D.曲线4

[解析]最大生成物的量与温度无关。从图1中可以看到,温度为2a时的酶促反应速率比a时要高,所以在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要比a时短,根据图2可以看出只有曲线2符合。

[答案]B

考点整合三:ATP的结构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ATP的结构简式

结构简式可以写为A—P~P~P,其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形成的腺苷,~代表高能磷酸键。

另外,要注意将ATP的结构简式和与遗传相关的DNA.RNA的结构简式中的不同部位的“A”进行区分,如下图中圆圈部分所代表的分别是:①腺苷、②腺嘌呤、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图解分析

3.生物与能量归纳

(1)光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植物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光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3)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有当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可用于生命活动。

(4)能量一经利用,即从生物界中消失。

(5)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6)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生成ATP的反应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

(7)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ATP所需的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能。

(8)病毒等少数种类的微生物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其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代谢。

(2010海淀区质检)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惟一来源

B.有氧状态下,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线粒体内合成ATP

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有氧条件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

[解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ATP,在无氧条件下,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也可产生ATP,故A错误。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故B错误。根毛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故D错误。

[答案]C

[知识总结]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不是可逆反应,两过程反应的场所、条件、反应式中的“能量”均不同,具体如下:

项目ATP合成ATP水解

反应式

场所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所有需要能量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

条件由ATP合成酶催化由ATP水解酶催化

能量来源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光能(光合作用)和化学能(细胞呼吸)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储存在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2010临沂模拟)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解析]ATP是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腺苷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的核糖组成;酶具有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同时作用的条件要温和,所以要受到温度,酸碱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答案]D

高考链接

1.(2010天津卷,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与物质运输相关的生理过程及各自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故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供能;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仍进行新陈代谢,需要吸收葡萄糖将其分解供能;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从而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抗体释放到细胞外。

答案:B

2.(2010山东卷,3)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穿)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跨(穿)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运用和识图的能力。由图可知,曲线a表示物质的转运速度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曲线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曲线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而超过一定的范围,物质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无关,这时候主要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因此曲线b表示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因此A选项错误;方式a表示的是自由扩散,如果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那么与之有关的载体蛋白应贯穿于细胞膜中构成蛋白质通道,所以B选项错误;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b的转运速率有影响,而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无影响,因此D选项不正确。

答案:C

3.(2010山东卷,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因此A选项正确。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溶酶体,有的通过膜融合形式进入,改变溶酶体的膜组分,所以B选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因而细胞质基质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因而C选项正确。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的衰老细胞、破损细胞等,通过溶酶体的作用被分解,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D

4.(2010上海卷,5)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要解旋酶B.属于水解反应

C.会有能量变化D.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水解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形可知,该图可表示肽酶催化肽键断裂的水解过程,水解需要肽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水解过程中肽键断裂,会引起能量的变化。解旋酶用于DNA分子中氢键的断裂。故A错误。

答案:A

5.(2010上海卷,17)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酶与激素的异同,意在考查考生的辨别比较能力。A项中少数酶是RNA,只有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是蛋白质;B项中酶能催化物质和能量代谢,而激素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相关反应起调节作用;C项中人体的酶并非由内分泌细胞分泌;D项中酶不一定需释放到血液中,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答案:B

6.(2010上海卷,20)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图示为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植物细胞。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故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将保持不变。若在40%的蔗糖溶液中,与图示相比,A不变,但因失水更多而B变小,所以B/A将变小,可见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图中A表示的是细胞长度,但B表示的并不是液泡的长度,而是失水后的原生质体的长度。

答案:D

7.(2010上海卷,22)如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若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解析:本题考查一系列酶促反应相互之间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A项,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变慢;B项,因E2催化的反应并没有被抑制,所以B不一定会积累到较高水平;D项,因B还会被E2催化反应,故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时,B的产量也不一定比A多。

答案:C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


必修一

1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C元素?请问这句话对吗?

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元素,

组成细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质量比)最多的才是C元素

2P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如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请问这句话对吗?

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可认为是对的;ATP+Pi→ATP

3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核苷酸或氨基酸请解释?

人体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是氨基酸;有少部分酶是RNA,水解后得到核糖核苷酸.

5激素和酶都不组成细胞结构,都不断的发生新陈代谢,一经起作用就被灭活对吗?

不对,酶属高效催化剂能反复反应。

6酶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有什么区别啊?

酶促反应速率和酶的活性、底物浓度都有关。

当底物浓度相同时,酶活性大,酶促反应速率大。当酶活性相同时,底物浓度大,酶促反应速率大。

7由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和后随机形成的二肽共有几种?

可形成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简称丙--丙二肽,以此类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共有四种。

8甲基绿吡罗红与DNA和RNA显色的原理是什么?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9什么是还原性糖有哪些?

还原性糖种类: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10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对吗?

不对,应该是膳食增加适量的蛋白质类营养。因为生命活动以糖为主要能源。

11在鉴定还原糖的时候斐林试剂甲和乙为什么要混合均匀?分开不行?

实质而言,斐林试剂就是新制的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甲和乙混合均匀后生成Cu(OH)2悬浊液

12双缩脲试剂A和B分别按先后加如有它的什么道理吗?解释.混合加又为什么不行?

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和Cu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物质,所以先加Na(OH)2,后CuSO4

13胞内酶的形成为什么不需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其实胞内酶合成是需要核糖体的,但这核糖体不全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需要的大多数是游离在细胞质上的核糖体。一般合成胞内酶只要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加工就成了,线粒体供能。

14核孔是核与细胞质进行频繁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主要孔道。这句话错在哪里?

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不必都从核孔通过。

15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哪类细胞中(D)。

A.分裂的细胞B.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C.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核仁的功能合成核糖体用,核糖体用于合成蛋白质用。所以选D。

16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17该课题组用紫色洋葱做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又用此装片观察细胞分裂,结果发现似乎所有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间期,为什么?

洋葱表皮细胞是分化成熟的细胞,而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另:成熟的不分裂的活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18与多糖合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供能;植物:叶绿体合成淀粉,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动物:内质网参与合成糖原

19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是什么?需要消耗ATP吗?脂质是大分子有机物吗?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脂质不是大分子有机物。

20含磷脂和胸腺密啶的细胞器是是?

不含磷脂说明没有膜,不含胸腺嘧啶说明没有DNA,线粒体和叶绿体有DNA,液泡、线粒体、叶绿体有膜,所以为核糖体与中心体

21哪些细胞器可以产生水?

①在叶绿体的暗反应过程产生水;②在线粒体中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

③核糖体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产生水;④植物高尔基体上合成纤维素产生水

22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吗?请说明原因.

有关,因为性激素属于脂质,而内质网的作用就是合成脂质。另外内质网还有加工蛋白质等作用。

23下列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的方式是?

1是自由扩散----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载体2是协助扩散-----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载体

3是主动运输----因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载体则4是自由扩散----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载体

24有哪些常见的物质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离子。就目前中学教材讲过的协助扩散只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按新课标精神,需要有相应的载体(通道),不需消耗能量的就是协助扩散,如神经细胞外的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就是协助扩散。

25水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水进入细胞膜需要"水通道"(蛋白)那是协助扩散吗?

水进入细胞膜需要"水通道"(蛋白)是协助扩散。水直接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是自由扩散.

现在发现了水可由"水通道"(蛋白)进出,但不等于水都是由"水通道"(蛋白)进出.

26植物细胞均具有全能性,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1、只有离体情况下植物细胞才有可能表现全能性

2、细胞必须是活细胞,而有些细胞如导管细胞是死细胞

27“离体的植物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但全能性增大。”请问这句

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可认为正确。经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和原来的离体的植物细胞相比,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了.分化程度低的细胞易表现出全能性

28试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血浆中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确定人的生理盐水的浓度。

适当浓度的无机盐含量能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红细胞沉淀后,滤去血浆,只要红细胞;将红细胞分为同量的三组[置3试管中],分别加入同量清水/0.8%浓度生理盐水/10%浓度盐水,静置一定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就能确定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29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和免疫作用。有些糖蛋白的糖对于糖蛋白自身成机体起着保护作用或润滑作用。糖蛋白在细胞间信号传递方面着更为复杂的作用。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形成细胞的糖萼(糖衣)、参与细胞的粘连,这在胚和组织的生长、发育以及分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0下列哪项对NH4+离子进入根毛细胞影响最小?

A载体B、ATPC酶D细胞内外NH4+浓度差选D为什么?

NH4+进入根毛细胞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和浓度无关,不管高或低只要需要都可运输,所以选D

311、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在线粒体内经过代谢产生CO2和水。

2、经过光合作用,最终生成的ATP可以直接共给新陈代谢。这两句话对吗?

第一句正确。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两分子丙酮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第二句不对。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为暗反应直接提供能量,不直接供给其它代谢。

32提取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给与充足的光,都会产生气泡。若将上述两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保持温度不变,两支试管产生的气泡量的变化如何?

装线粒体的瓶继续产生气泡,量不变,呼吸作用不需要光;装叶绿体的瓶不再产生气泡,光合作用光反应需要光,无光,则不能进行光反应。这是因为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而叶绿体是通过光反应产生O2。

33光照强度、CO2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合成的产物(CH2O)运输受阻,则C3、C5的含量如何变化?

答:产物积累,会抑制相应反应速度,则C3增多,C5会减少

34绿体的类囊体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这句话错在哪里?

应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有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有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基质中无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35用一束光照射叶绿体色素的溶液,透射过去的是什么光,反射回来的是什么光?

透射过去的是绿光,因为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反射回来的是红光,因为色素分子受光子激发,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磷光,其频率在红光范围内,且光子由向光面射出。

36化能合成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吗?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分两个阶段

1)NH3+O2→HNO3或HNO2+(化学能)

2)6CO2+12H2O*───→C6H12O6+6O2*+6H2O与光合作用不同;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化学能。

37已分化的细胞不可逆.(细胞全能不就可逆了吗?花粉离体培养是有性生殖吗?

1、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这是指在生物体内.有的题目却说是可逆的,这是指在离体条件。

2、花粉离体培养是有性生殖

38高度分化的细胞基因表达的特点是什么?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有什么变化?

高度分化的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DNA降解成寡聚核苷酸片段,这与某些特异蛋白的表达有关。

39“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产生有直接关系”这句话对吗?

正常的细胞是有寿命的。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正常分裂、分化后会衰老、死亡,在正常分裂和正常分化时,原癌基因都处于被抑制状态。如果由于某些原因,细胞畸形分化,原癌基因被激活,细胞就会无限分裂,成为不死的癌细胞。

40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的__________,使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答案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怎么解释啊不是被激活吗怎么是突变啊

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畸形分化为恶性增值细胞,即癌细胞。

41为什么病毒是生物?(是不是因为其能生长繁殖?)

病毒被认作生物主要并不是因为能新陈代谢,恰恰相反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被认作生物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进行增殖(产生后代并可遗传性状)

42艾滋病病毒(HIV)、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的结构及遗传物质都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其它如噬菌体等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必修二

1生物总结大家帮忙,自交杂交侧交正交反交?

自交:同一植物体有性交配(包括自花传粉和同株的异花传粉)。

杂交:不同个体的有性交配

测交:F1或其他生物体与隐形个体交配,可用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或遗传方式。

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自由定义。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间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则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称为反交。可用正交和反交确定某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2为什么说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办法为正交和反交?

因为细胞质遗传基因全部来自母本,正反交的基因型不一样,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的是细胞质遗传

细胞核遗传时来自父母的基因各一半,对于纯合亲本而言(教材默认的是纯合体),正反交的基因型相同,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的是细胞核遗传。

3纯合子所有基因都含有相同遗传信息,这句话错在哪?

纯合子:所考察的一对或多对基因纯合,而生物体内的其他基因不考虑(可能杂合,也可能纯合)例:AABBDDEe考察AABBDD基因控制的性状时候,纯合;考察Ee的时候,杂合

4准确描述一下等位基因;纯合子中有没有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a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称为相同基因。AA

51.什么实验需要人工去雄?2.是否当单独培养时,就不需要人工去雄了?

1.人工去雄可以避免试验不需要的授粉,排除非试验亲本的花粉授粉引起实验结果偏差。

2.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实验中如果实验不需要自交就要去雄。

6检验纯种的方法有几种?

有两种--测交或自交

1.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动物

2.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自花传粉的植物,操作起来很简单。

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句话哪里错了?

非等位基因有两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还有一种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此遵循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

所以这句话应该是这样讲: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在2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孟德尔实验中F2中能稳定遗传和重组行个体所站比例依次为?谢谢

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

重组的个体(A_bb和aaB_)所占比例为6/16

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

重组的个体(A_B_和aabb)所占比例为10/16

9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

1、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为ABO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只是分离定律。

2、如果包括其它血型,因血型有关的基因有几十对,所以可以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0请问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否需要酶的催化?如需要,需哪种酶?

蛋白质合成过程需酶。主要有:解旋酶(转录),RNA聚合酶(转录),氨基酸缩合酶(翻译)等

11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答案1:3,1:2:1和3:1

如果F2为9:7,则表示只有含有两个A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3

如果F2为9:6:1,则表示只有含有1个A或B时才表现为中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2:1

如果F2为15:1,则表示只要含有1个A或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3:1

因此答案是1:3,1:2:1和3:1

12不遵循孟德尔性状分离比的因素有哪些?

1.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有性生殖,若是无性生殖一定不遵循

2.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某种生物有Aa基因,而后代中隐形纯合子(或显性或杂合)会出现死亡现象导致不遵循定律

3.细胞质遗传由于只与母方有关并且不具有等概率性,也不遵循

4.理想值总是于实际有些差距,这也是原因

13遗传,怎样做这类遗传题?尤其是遗传图谱的还有推断的?有无口决?

先判断显性还是隐性:无中生有是隐形;生女患病是常隐。有中生无是显性,生女正常是常显

伴X显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伴X隐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14为什么说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如何理解?

1)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2)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3)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是基因连锁互换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15谁可以提供一些辨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的方法呀?

一看染色体的个数若是奇数则为减二;二若为偶;再看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二

三若有同源染色体再看有无四分体时期有无联会时期等减一的特征时期若有为减一

若无则为有丝分裂

同源染色体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组而一个染色体组里的染色体是都不同的

因此看有没有同源染色体只需看染色体长的一样不一样做题时形状一样的染色体颜色不同不要紧因为真正的染色体是不分颜色的。

16生物减数分裂的几个概念

最近在学减数分裂好几个概念都没搞清楚

很糊涂

请问一下(最好有图)

1.染色体

2.染色单体

3.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4.姐妹染色单体

5.四分体

怎么数他们的数目?

17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过程需要RNA作中介,请问这句话对吗?

RNA的类型有三种;信使RNA、转运RNA、核糖体RNA。其中携带遗传信息的RNA为信使RNA,运载氨基酸的为转运RNA,组成核糖体的成份的主要为核糖体RNA。

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场所为核糖体,运载氨基酸的工具为转运RNA,由此可见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过程需要RNA作中介。

18信使RNA.转移RNA.核糖体RNA在细胞核中出现是否意味着上述RNA都在细胞核中合成?

不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也含有DNA,可以进行转录。同时,这两个细胞器内还含有少量核糖体,所以,在他们内还能进行一部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也就是说,不但有转录,而且有翻译过程,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发生。

19核膜的存在使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在不同区域完成。为什么错?

基因的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也在细胞核中进行。所以错。

20在遗传密码的探索历程中,克里克发现由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之后,尼伦伯格和马太采

用了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他们取四支试管,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丝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再加入去除了DNA和信使RNA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由苯丙氨酸构成的肽链。

本实验说明了。答案: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该实验能证明UUU不编码丝氨酸、UUU不编码酪氨酸、UUU不编码半胱氨酸,UUU能编码苯丙氨酸。所以能说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21可以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叫密码子吗?那么密码子共有64个还是61个,终止密码也是密码子吗?

密码子共有64个,决定20种氨基酸的有61个,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但是终止密码也是密码子。

22mRNA翻译完,它去哪了?

mRNA翻译完最终被降解。大多数原核生物的mRNA在几分钟内就受到酶的影响而降解。在真核细胞中不同的mRNA它们的半寿期差异很大,从几分钟到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不等。

23转运RNA究竟有多少种?

和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数相同,61种。每种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和密码子是对应的.密码子共64种.有三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也就没有相应的转运RNA

24什么是异卵双生?同卵双生?

同卵双生: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胎儿的双胎,称单卵双胎,单卵双胎形成的胎儿,性别相同.外貌相似,如果两个胎儿未完成分开,则形成联体畸形

异卵双生:卵巢同时排出两个卵,两个卵各自受精,分别发育成一个胎儿,称双卵双生,双卵双胎形成的胎儿,性别可相同也可不同,其外貌与一般的兄弟姐妹相似.

25如果要使用X射线引发瓯柑细胞基因突变,则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概率最高的时期是?

间期。因为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DNA要复制,DNA复制就要解螺旋,双链中的氢键被打开,DNA上的碱基最不稳定,最容易发生突变。

26请问关于就是判断问题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二,该怎么判断;例如:XXY

XXY可能是X和XY结合,可见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可能是XX和Y结合,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可能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27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错在哪?

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则在雌性个体中容易表达;但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形基因,则在雄性个体中容易表达,因为Y染色体上常常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举例:色盲男性在我国发病率为7%,而女性仅0.5%

28如何判断是否是可遗传变异?请以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为例,谢谢!

只有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才遗传。遗传物质未改变只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遗传

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能遗传,无子番茄---遗传物质未改变只是生长的引起的变异不遗传

29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子果实,果实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已知番茄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为N。答案是2N但是WHY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获得的果实只是无子,番茄其实是种子外的种皮,果皮,是由番茄植株的母体体细胞直接发育而成,所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的无子果实为2N。

30无子番茄的获得和激素有关吗?原理简单告诉我一下

要想得到无子番茄,就必须直设法直接由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而不形成种子。我们又知道,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而种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受精作用。无子番茄的培育也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实施的。在未传粉之前,在雌蕊的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即可得到无子番茄。

31还有无籽西瓜的获得是不是用到秋水仙素的?秋水仙素是不是激素。

无籽西瓜的获得是联会紊乱。和秋水仙素有关,但秋水仙素不是激素。

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有什么区别?不都是碱基对的变化吗?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看到而染色体变异则可以看到

33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显性突变时是变成了AA还是Aa?还是两种都有可能?

一般只考虑一次突变: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显性突变时是变成A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隐性突变后变为Aa,性状不改变

34突变和基因重组发生在体细胞中呢?还叫可遗传变异吗?

还叫可遗传变异,因为可遗传变异,只表示它可以遗传,不表明它一定能遗传。如果突变发生于体细胞,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35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吗?

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是染色体变异,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才属于基因重组

36如何根据图像准确判断细胞染色体组数?

有几条一样的染色体,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37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含几个染色体组。麻烦说具体点,最好有图示。

38该基因型是四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即他们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碰到这类题只要数一下同类等位基因重复几个就行了。如AAaa有四个或者BBBB有四个,就是四个染色体组。

39“单倍体一定高度不育”为什么错?

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能得到同源四倍体,若将该四倍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它可育。

八倍体小黑麦是异源多倍体,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但它不可育。所以单倍体不一定高度不育

40单倍体什么性状能看出来?

有的性状单倍体能看出来,如植物的颜色,抗病性等

41秋水仙素是抑制纺锤丝合成还是让已形成的纺锤丝解体?那么细胞会停止分裂吗?染色体如不分离,染色体如何加倍?

秋水仙素既能抑制纺锤丝合成(前期)还能让已形成的纺锤丝断裂,秋水仙素阻止了细胞的分裂。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丝”无关系,它相当于基因程序性表达。当含有“染色单体”的染色体发育到一定时候,着丝点即断裂,染色体数加倍。

42所有的基因重组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对吗?错的解释一下好吗?

错:基因重组有广义,狭义的说法,狭义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广义的基因重组包括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工程。

43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和鲍文奎教授的适于高寒地区种植的小黑麦为什么前者依据基因重组,后者依据染色体变异?请老师详细告诉我原因。

我国的杂交水稻最初是利用三系杂交育种获得成功的,将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类型经过杂交获得,所以依据的原理为基因重组,而八倍体小黑麦是经种(属)间杂交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人工创造培育的新物种.依据的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的原理。

44育种要注意的问题有那些?

1、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选择育种方法要视具体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决策:

①一般作物育种可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②为得到特殊性状可选择诱变育种(如航天育种)或多倍体育种;

③若要将特殊性状组合到一起,但又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考虑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如培育各种用于生物制药的工程菌。

3、从基因组成上看,育种目标基因型可能是:

①纯合体,便于制种、留种和推广;②杂交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45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要比隐性性状个体多对吗?

肯定是错的,因为一些物种在特定的环境下,身上一些性状由显性体现出来往往受到迫害或被攻击,而相反这一性状由隐性控制恰巧能够适应生存的环境。

46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占6%,则A基因的频率为多少?这怎么算的?

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占6%,则Aa占有76%,

A基因的频率为1AA+1/2Aa=18%+1/2*76%=56%

47教材上说:基因重组也能改变基因频率,请问,基因重组如何改变基因频率?

基因重组,使后代具备了多种多样的基因型,此时,并没有改变基因频率。

但这种结果,为环境的选择提供了来源。通过环境的选择作用,那怕是使少数个体死亡,也必定会改变基因频率。所以,实际上是基因重组加上自然选择就影响了基因频率。

48环境的改变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吗?

不会;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

49石刀板是一种名贵蔬菜,为雌雄异株,属于XY型性别决定。野生型石刀板叶窄,产量低。在

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刀板(突变型),雌雄株均有,雄株产量超过雌株。

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2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选用多株阔叶突变性植株雌雄相交。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型,则为

显性突变,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

还可用其他的杂交组合判断吗,帮我分析下好吗

还可用(1)选用多株野生型植株雌雄相交。若杂交后代只出现野生型,则突变型为

显性突变,若杂交后代出现了突变型,则突变型为隐性突变

(2)选用多株突变型和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中突变型多于野生型,则突变型为显性突变,若子一代中突变型少于野生型,则突变型是隐性突变.

50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基因突变和重组 B.自然选择C.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该题选C,为什么

因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自然选择不能说明生态系统多样性。参见必修2P124第二段。

必修三

1神经递质的传递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不是神经递质传递神经冲动既兴奋吗?抑制是什么?再说递质传递完后不就被分解了吗?不就抑制了吗?还使抑制什么?

一个突触后膜上可能连接多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当一种前膜传递过来的递质使这个细胞兴奋的时候,也可能同时接受抑制作用递质。

举例: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一些神经细胞兴奋状态。假如机体希望抑制这种激动状态,可能通过另外的反射路径释放抑制性递质,来控制这种情绪反应。

假如抑制递质缺少,可能引起疾病---比如帕金森综合征,因为体内多巴胺这种抑制递质含量减少,患者会发生不由自主地震颤而不能停止。

2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这句话是错的。为什么?

我认为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虽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实际上在完成某个反射活动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

3人手被针刺后,会不由自主地迅速缩回来。完成这个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于__________。使手缩回来地效应器是_________

因为是不自主收缩,所以是非条件反射,故神经中枢在脊髓,而效应器是手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泪液汗液消化液是否属于体液?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但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另;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为它们与外界相通。

5人体血液PH值过低或过高时会引起什么疾病吗?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物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一旦紊乱,生物体就会呈现各种病的症状。

6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还有吗?针刺足部有感觉吗?

脊椎是低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一些低级的生理活动比如膝跳反射还可以将信号传导大脑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胸部以下的脊椎还可以控制膝跳反射但因为无法将疼痛等信息传递到脑部所以针刺足部没有感觉.

7能总结一些激素病:如甲亢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呆小症由于生长激素,还有哪些?能归

纳一下,有简便的记忆方法吗?

1.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缓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过多患甲亢;幼年分泌不足患呆小症(食物中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一大脖子病)

3.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

8高中生物中经常提到下丘脑哪些涉及到了它?和垂体怎样区分?

下丘脑的功能的包括:调节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体温;调节体内水的平衡四;无机盐的调节

下丘脑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垂体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促激素。

9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错误显而易见,胰岛素的分泌最主要受控于血糖浓度。另外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所以胰岛素的分泌由神经和体液来共同调节。

10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人体增加产热吗?

会,因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11为什么下丘脑和血糖调节有关,如何起作用的?

下丘脑有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如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都在下丘脑。

12干扰素与白细胞介素在功能及产生上有什么区别?

只需知道都是效应T产生的就可以了,干扰素:干扰病毒的增殖过程;白细胞介素:促进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13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先对抗原摄取和处理,使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再呈递给T细

胞,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这些“处理”和“呈递”到底是怎么样的过程,可以尽量详细地告诉我吗?

“处理”就是--暴露抗原的抗原决定蔟;“呈递”----传递

教材上说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由体液免疫阻止其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将其彻底消灭.请问细胞免疫是如何消灭病毒和哪些胞内寄生菌的.(关于细胞免疫教材上只介绍了它能分泌淋巴因子以及使靶细胞裂解.请各位把这个问题说的细一点)

简单说,靶细胞裂解后胞内寄生菌无处藏身,这样可被体液免疫消灭。

1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下丘脑有关?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15激烈运动后血糖到底是升还是降?

大量运动由于体内血糖氧化分解代提供能量,短时间内血糖下降但是血糖浓度会很快恢复

因为低血糖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从而使人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16什么是正反馈调节,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分别举几个例子?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如激素的反馈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17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病情日益恶化,陷入极度昏迷状态,从生理角度讲,他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A效应器B传入,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

为什么答案是C极度昏迷状态,其意思不是说大脑吗,所以选C。只有大脑的神经中枢不正常,才会出现陷入极度昏迷状态。昏迷状态,应该是可以接受并传导刺激,但难以在中枢形成相应的“觉”,即:无意识。所以问题可能出在中枢。

18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受,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为什么答案是A不是B

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渴觉是在大脑产生的

19请深一步解释组织水肿原因,为什么会引起组织水肿?

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1)淋巴回流受阻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过敏性水肿3)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4)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会导致组织水肿。

20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缓解症状,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份为什么是血浆蛋白?

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既能提高血浆的渗透压,促进组织液渗回血浆,减轻水肿,又能增加营养.

21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这句话对不?

不对,因只感觉没有行动

22聋哑演员在指导老师的手语的指挥下,全体协调一致,完成表演,依靠的神经中枢是视觉中枢、语

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为什么会有躯体感觉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是躯体感觉的最高级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感觉区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柱,同一柱内的细胞感觉型相同。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称第一皮质感觉区,感受躯体、四肢、头面部浅部的痛觉、温觉和触觉。此区感觉的特点是定位明确,分工精细,在皮质的定位呈倒立分布。下肢代表区在中央后皮质的顶部,上肢在中间,头面部在下部。除头面部联系为双侧性外,其他部位是对侧性的。皮质代表区的大小与神经支配密度及感觉的精确程度相适应。人的第二感觉区在中央后回到下端到外侧裂的底部,具有粗糙的分析作用。感受躯干四肢的肌、腱、骨膜及关节的深部感觉,投射区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旁中央小叶部和中央前回,称为本体感觉。躯体及头面部的感觉途径一般由三级神经元传导,经丘脑和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内。

23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經中取都位于脊髓吗?举例说一下

不对;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24区别:激素调节与体液调节?

简单地说,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二氧化碳等非激素物质的调节

25淋巴细胞可否在血浆中?

淋巴细胞可以在血浆中。淋巴循环,经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液中。

26什么时候是体液免疫起作用,什么时候是细胞免疫起作用?顺便举几个简单例子。

抗原在细胞外起作用,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体液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内,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还有胞内寄生菌,像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这些需要细胞免疫。

27人体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具有特异专一的特点,不同的抗原入侵时都会

有不同的抗体与之结合。那么到底是一种效应B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不同的抗体.还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呢?

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

28效应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吗?为什么?

效应B细胞只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但抗体能识别抗原

29在05年版生物高三教材免疫一节中说感染艾滋病会"丧失一切免疫能力"而06年版则减去了

"一切"而是"丧失免疫能力"(但"丧失"不就是全部失去的意思吗?).在很多资料的叙述和选择题中都采用05年版的说法。到底感染艾滋病后是否还有免疫能力?

存在非特异性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因为艾滋病毒攻击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障碍。另外,体液免疫中需要T细胞的呈递抗原作用,再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功能也将被影响

30HIV浓度的增加会使T细胞浓度降低吗?说明理由.

因为HIV进攻T细胞,所以HIV浓度上升,T细胞浓度下降

31不是说婴儿在哺乳期不易患病吗?说是在乳汁里有免疫球蛋白,但是在胃里有胃蛋白酶,为什么胃蛋白酶消化不掉免疫球蛋白呢?

婴儿在出生时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尚不能分泌,故不能如成人般进食,母亲初乳中含有的多种抗体可通过内吞作用被孩子摄入,因而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

32过敏反应中形成的组织胺后,毛细血管如何变化?

过敏反应中形成的组织胺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使血浆的渗透压下降,回流血浆的水分减少,从而使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水肿)

33茎芽在做光照实验时,一个向光性和背光性如何理解呢?

胚芽鞘尖端的作用:1、合成生长素2、接受单侧光照射3、横向运输生长素(向光侧→背光侧)

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作用:1、纵向运输生长素(上→下)2、接受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细胞生长)

有了以上知识,对茎在接受单侧光照射下的弯曲实验的分析、茎在添加云母片(不能透水)后的弯曲实验的分析都能进行。

34喷洒乙烯利的果实变软,果肉细胞变得松散,这说明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过程中能够--------

促进细胞合成并分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促进细胞壁的分解。

35食物链中摄入量和同化量的区别?谢谢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36制作小生态瓶时,加盖封口,涂凡士林的作用是什么?

凡士林是用来密封瓶口,避免外界空气进入瓶内的!

制作小生态瓶,那么就应该让瓶内与外界完全隔离,让瓶内的小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如果没有与外界隔离,那么外界的生态系统就会对瓶内小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结果就会使实验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就得用涂凡士林完全封闭(单独的盖子不能封闭空气的进入).

37许多资料上都说,当鱼种群数量达到K/2(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的时候捕捞鱼最佳,但我们老师说,最佳捕捞时期应该是在K/2到K之间,到底哪种说法正确?还请高手指教

K/2(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这个时候再捞鱼,将导致种群数量过少,鱼群不能尽快恢复。K值(环境容纳量)是才捕捞,资源浪费了,所以,最佳捕捞时期应该是在K/2到K之间.

38施用化肥对环境有什么害处?

物理性质的变化:土壤板结。团粒结构被破坏,根系难以同时获得氧气和水分。

化学性质的变化:pH变化(通常下降)。化学元素的改变。植物难以正常生长。果不香、瓜不甜、菜无味。环境污染:化肥的N、P等成分流失到水体中,导致富营养化。

39关于能量金字塔那块,有句话“营养级越高,生态系统中消耗的就越多”怎么理解,其中消耗指的是什么

若生态系统有X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态系统总能量的0.1^X(0.1X方)到0.2^X(0.2X方),消耗的能量为1-0.1^X到1-0.2^X.可见“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能量的就越多”

4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的营养级数为三个,为什么不对?

因为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所以应是四个营养级

41从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角度来分析,碳同化的意义?

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ATP将CO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物的过程,称为CO2同化(CO2)或碳同化。问题补充:从物质生产角度来看,占植物体干重90%以上的有机物质,基本上都是通过碳同化形成的。碳同化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碳循环的重要部分。

42建立一个人工生态林应注意的问题是————,其目的是——————。

问题是:注意不要用单一树种营造人工林,而应该选择适宜在该地区生长的多个树种混合栽培。

目的是:营造人工混交林;提高人造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3生物圈能够维持自身稳态的原因:

(1)能量角度,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2)物质方面,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即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3)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44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必须参与碳循环过程--错在哪,消费者不参加吗?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份、温度、矿物质、火等。由于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所以生物部分是必需参与碳循环的,可能是非生物部分的某些成分不必需参与碳循环吧

45什么叫从生态角度回答问题?

从生态角度回答问题,一般是指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适应性、适应的相对性等),生物和生物的关系(种内斗争、种内互助、捕食、寄生、竞争、共生等)回答。

46前几天化学留作业,问:二氧化硫伤害苔藓植物的哪一种组织(植物大概粗略地分为四种组织

吧: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个问题我在书上查不到,老师更不知道,而我只知道,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哪位高人能回答我的问题?

对膜伤害机理研究表明,二氧化硫引起膜透性的改变可能是由于膜组成成分发生变化所引起。如光合作用最活跃的栅栏组织细胞膜。二氧化硫也是对植物危害较大的有毒气体之一,它主要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内部,导致叶片褪绿和叶脉间出现钞褐色斑块,并逐渐坏死,造成树枝尖端干枯及叶片过早凋落,损害植物的正常生长。

47我们知道,对于防治病虫害,最环保的办法是引进害虫的天地,进行生物防治.但生物的生存空间有

限,每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狭义的说是某个地区)所能生存的物种的种类和数目有限.如果大量引进害虫的天敌,会不会同样也对能量流动造成影响呢?如果虫灾被控制以后.这多出来的外来者会不会又成为同样的破坏力量呢?是否需要某些后续措施来维持生态平衡?

引进新的物种不是随便找个天敌就可以的,要根据当地的环境以及是否对原有的物种产生威胁做参考,一旦引入新的物种,要求该物种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生物中最常用的灭虫办法是去雄.

48哪种生态系统被人们誉为"自然之肾",是世界上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自然之肾──湿地

湿地(沼泽属于湿地的一种类型)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所带来的洪涝与干旱;湖泊、江河、水库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下层基底是可以渗透的,淡水一般位于较深的咸水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湿地所保持,因此,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证生态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应,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及时补充;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

49适应性极强的食人鲳引进缺少天敌的我国自然水域将会——很快适应新生存环境,其种群数量呈持续J型增长。为什么不对?

只可能是开始种群数量呈持续J型增长,但不能一直呈J型增长(因资源有限等)

应改为适应性极强的食人鲳引进缺少天敌的我国自然水域将会很快适应新生存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50反硝化细菌,固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反硝化细菌营养来源是土壤中的有机物,所以是分解者。固氮的蓝藻可以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圆褐固氮菌生活在土壤中,利用土壤中废弃的有机物生活是分解者,固氮的根瘤菌吸收活体植物的营养是消费者。

所以固氮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选修三

1在把目的基因通过运载体后,该基因是被运载到细胞核中还是在细胞质中?

有的在细胞核中,有的在细胞质中

2为什么获取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要用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

若用鸟枪法,得到的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中含有内含子.原核生物中没有相应的机制,不能切除内含子转录的部分,所以内含子转录的部分要表达,结果和供体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3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的自然界的其他植物上,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

整和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答案: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4如果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整合到细胞核的基因组中,则既可以通过父本传递,又可以通过母本传递,特别是花粉,不仅数目多,而且传播远,能转移的自然界的其他植物上。如果使其只能通过母本传递,则只能传给母本的后代。细胞质遗传是母系遗传,如果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目的基因是细胞质遗传,只能传给母本的后代。这就是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和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原因。

5应用()来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和是否正常转录,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来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正常表达。()应该填什么

题目要求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和是否正常转录,关键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正常转录,如果目的基因正常转录了,目的基因转移就一定成功了.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正常转录只能鉴定是否含目的基因转录成的mRNA,可用DNA探针或mRNA探针.

6DNA分子杂交技术有人能做下详细的解释吗?

Southern杂交──DNA和DNA分子之间的杂交。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生物的染色体DNA中,这在真核生物中是目的基因可否稳定存在和遗传的关键。如何证明这一点,就需要通过Southern杂交技术。基本做法是:第一步,将受体生物DNA提取出来,经过适当的酶切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将不同大小的片段分开;第二步,将凝胶上的DNA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第三步,用标记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目的DNA片段作为探针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DNA进行杂交;第四步,将X光底片压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在暗处使底片感光;第五步,将X光底片冲洗,如果在底片上出现黑色条带(杂交带),则表明受体植物染色体DNA上有目的基因。

7关于DNA探针,目的基因的检测中,是检测什么?

DNA探针与基因单链互补得出或DNA探针与mRNA互补得出

8我想知道DNA探针的作用过程拜托解答一下

DNA探针一般用放射性同位素(如P32、S35、C14或H3)或荧光标记的某种病基因的一条链,一般是通过加热使其变性而达到解链目的。解链DNA分子被迅速冷却到只能缓慢复性的温度以下,可使探针保持单链状态。这样已知的经过标记的单链的探针能够在化验样品中通过碱基互补找到互补链,并与之结合(杂交)在一起,杂交体发出射线或荧光可被观察到。找不到互补链的DNA探针,则可以被洗脱。这样可通过有无射线或荧光判断是否有某病基因。

9为什么愈伤组织上没有叶绿体,它里面都有什么啊?

在光下才能形成叶绿素,而愈伤组织没有照光,所以没有叶绿体,但有前质体.前质体照光后才能转化为叶绿体.

10细胞工程培养的白菜-甘蓝所结的种子的可育吗?

用细胞工程培养的白菜-甘蓝是异源四倍体,相当于二倍体,应该能结种子。

11细胞工程育种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是?

细胞工程育种是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获得杂种细胞,利用细胞的全能性,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杂种植株的方法。

物质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其结构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为双螺旋结构。一种生物的DNA上的基因之所以能在其他生物体内得以进行相同的表达,是因为它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在该育种方法中需两种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质粒),质粒上必须有相应的识别基因,便于基因检测。如人的胰岛素基因移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后,可在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指导合成人的胰岛素;抗虫棉植株的培育;将固氮菌的固氮酶基因移接到植物DNA分子上去,培育出固氮植物。

12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是?

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又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13单克隆抗体现在主要用在治疗肿瘤上,为什么不用单克隆抗体治疗AIDS呢?

艾滋病的致病源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寄生于T淋巴细胞内,单克隆抗体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另一个原因是单克隆抗体可能只识别经T淋巴细胞处理后的抗原,艾滋病使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抗原不能经过T淋巴细胞处理,单克隆抗体不识别未经T淋巴细胞处理后的抗原。所以不用单克隆抗体治疗AIDS。另单克隆抗体具有专一性,病毒易变异。

14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含有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和维生素血清即能满足细胞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需求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不对。培养液中还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氧气满足其正常呼吸,二氧化碳对于PH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必须有适宜的温度才能正常繁殖。

15为什么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先诱导芽生成,后诱导根?

这是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调控。一开始需使细胞分裂快,需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大,当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大时最先分化出芽.

16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和无土栽培时所用的培养液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必须含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B.必须含有机物C.浓度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D.不一定含有植物激素

答案选B。我选的是D,怎么错了?问题:无土栽培需要些什么?

组织培养细胞增殖消耗能量却不会合成有机物,所以需要有机物,而无土培养植株会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有机物.单独培养的植物细胞需要外界提供有机物。无土栽培需要浓度适宜的营养液,内含必须矿质元素。

17排卵排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还是初级卵母细胞?

排出的卵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如果在24小时内次级卵母细胞未受精,则很快退化;如果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将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出第二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排卵前开始,但只有在受精时才全部完成。

18胚胎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首先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即开始在透明带内的增殖,先后经历四细胞,八细胞,十六细胞,桑椹胚,然后到囊胚时期,此时胚胎已分化出内细胞团与外细胞团,然后透明带破裂,胚胎进一步发育成原肠胚,然后到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母体生出再发育为性成熟的个体。

19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实现了"将人的卵细胞发育成囊胚".推测可能的结果是

如果通过抑制中心体活动使染色体加倍,育成的个体患遗传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为什么?

这道题是“近亲结婚患隐性病的几率大,”这一知识点的引申!每个人体内一般带有多种隐性致病基因,近亲结婚纯合机率大,易患病。此题同理。

20胚胎分割移植好像后代会有差别,为什么啊?

因为细胞质遗传和环境引起的变异。

21基因工程重点考试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有什么考点?

举例说出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及特点;识别DNA连接酶所催化的化学键;说出运载体的特点及常用的运载体。辨别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知道基因工程在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农牧业及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

实验

22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问题

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

4。二氧化碳浓度的平衡————碳酸氢钠溶液

其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平衡————碳酸氢钠溶液是怎么理解的呢?

碳酸氢钠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以被碳酸氢钠溶液吸收,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时,碳酸氢钠溶液又可释放二氧化碳,从而可以二氧化碳浓度的平衡。

43关于生物实验的几个问题,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实验变量,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亦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或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

自变量:催化剂种类(Fe3+和过氧化氢酶)因变量:用气泡产生速度,卫生香燃烧程度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自变量:外界溶液的浓度(高渗及低渗溶液)因变量:质壁分离(液泡失水缩小、颜色变浓、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液泡恢复原状、颜色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自变量:①是否单侧光照(黑暗、单侧光照、均匀光照)②改变幼苗的空间位置以接受重力影响

因变量:①幼苗的弯曲状况;②根的弯曲方向

44实验设计提怎么做呀?

现在的实验设计是生物一个重头戏,具有较大的区分度.是考察考生能力一个很好的手段.

应先看清要求是探究还是验证。探究结果有多种,而验证结果只有一种,即我们知道的正确结论。这一点一定要看清,否则会全盘皆输。

再者,注重实验原理的分析,这一方面命题几率将加大。

还要注意实验设计的步骤,第一步往往要进行分组,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还要保证除要实验的量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第二步是处理,对实验组加要实验的量,对照组不变、然后培养观察。

第三步就是观察结果。写实验结果和结论。这往往有一个模式套路,做题时注意体会。

45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经两个凸透镜的两次放大,第一次是被观察的物体被物镜放大后呈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第二次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经目镜放大后呈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这两次放大倍数的积。

46

47怎样区别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如何,长的放大倍数大还是短的

物镜上端有螺纹,而目镜无。

目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物镜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

48指出下文中该学生操作显微镜错误的地方

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1-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

1、镜头不能用纱布,要用擦镜纸。2、没有盖上盖玻片。3、显微镜没有进行对光。

4、上升镜筒应用粗准焦螺旋。5、物镜应该用低倍镜。

23光合作用实验中,饥饿处理的目的是什么?课本中说是为了消耗掉叶子中原有的营养物质。

这句话对吗?葡萄糖以及氨基酸,蛋白质不也是营养物质吗?难道都要消耗完?怎么回事?

只需消耗掉叶子中原有的淀粉,不能把原有的营养物质全耗完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97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