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物质的分散系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物质的分散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单元课时4
物质的分散系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2.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分散系、化合物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
三、设计思路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胶体的知识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为后续课程学习离子方程式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导入]初中我们学过溶液和浊液,它们都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形成的,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为分散系。溶液和浊液的性质有哪些差异?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那么,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什么呢?它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我们将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实验1]氢氧化铁胶体对光的作用(丁达尔效应)
实验步骤: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
实验现象: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到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而硫酸铜溶液中则没有。
实验结论:溶液和胶体对光的作用是不同的。
应用: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实验2]胶体的净水作用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
实验步骤: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至片刻。
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中的液体变得澄清。
实验结论:氢氧化铁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沉降,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于净水。
应用:自来水厂用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做净水剂,其实是利用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你能举出几种生活中有关胶体性质或应用的例子吗?
[过渡]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当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时,由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分散系——溶液、胶体和浊液。事实上,即使同样为溶液,物质在溶解时也有差异,有些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而有些物质溶于水后则不导电,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验2]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实验步骤:在五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溶液和蔗糖溶液,组装好仪器,接通电源。
实验现象:NaCl、NaOH、HCl溶于水后能导电,酒精、蔗糖溶于水后不能导电。
分析:溶于水能导电的NaCl、NaOH、HCl称为电解质,而酒精、蔗糖称为非电解质。为什么电解质溶液会导电?原来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结论: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里还是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表示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式子。
[练习]
书写氯化钠、硫酸和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

精选阅读

分散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分散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分散系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比较三种分散系的特征
2.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在物质分离方面的应用。
3.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4.了解胶体的制备、鉴别和提纯;掌握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基础知识整理】:
一、分散系概念以及三种分散系比较
1.分散系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外观
分散质微粒组成单个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大量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实例食盐水、碘酒肥皂水、淀粉溶液泥水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大小介于~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质的组成分为:
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
分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淀粉溶于水所得分散系
按分散剂的状态分成:
液溶胶:如Fe(OH)3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豆浆、血液、肥皂水等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气溶胶:烟、云、雾等
3.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1)丁达尔现象

(2)布朗运动
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的运动。
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电泳现象
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
③带电规律:
i.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ii.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等胶体带负电;
iii.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
iv.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
④应用:
i.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ii.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
iii.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
iv.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
v.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
vi.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
(4)胶体的沉聚
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
i.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ii.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
iii.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
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
4.胶体的制备
(1)物理法:
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
(2)水解法:
[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3)复分解法:
〔AgI胶体〕向盛10mL0.01molL—1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
5.胶体的提纯

6.常见的胶体分散系
①Fe(OH)3胶体,Al(OH)3胶体,原硅酸胶体,硬脂酸胶体。分别由相应的盐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
 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
 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
 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
②卤化银胶体。Ag++X—=AgX(胶体)
③土壤胶体。
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⑤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
⑥烟、云、雾。
三、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一定下,一定量的溶剂中再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继续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S)指的是在下,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单位是)叫做该条件下该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气体(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1体积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数。例如:0℃、1个标准大气压下,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表示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的氧气。气体的溶解度是没有单位的。
(0℃时,NH3的溶解度是1176;20℃时为702)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对物质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外因)。
(1)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还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例1:4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0℃,另一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温度仍为40℃。这两种情况都不改变的是()
A.Ca(OH)2的溶解度B.溶液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分数D.溶液中Ca2+数目
(2)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如氨水受热逸出氨气);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降低,气体溶解度。(如打开汽水瓶盖即冒气泡。)
例2: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B.20℃,100g水中可溶解34.2g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C.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D.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4.溶解度曲线:
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可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知这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也可以看出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还可以比较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例3.根据下面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3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同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
(2)60℃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
(3)60℃时有A物质和B物质的饱和溶液各mg。均降温至20℃,____物质析出晶体多些,剩余溶液____物质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些。
(4)60℃时有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有____gA物质析出。
(5)30℃时有B物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50g,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则要加入B物质____。
5.相关计算
例4:把一定量20%的某物质的溶液加热蒸发掉10克水,在冷却到20℃时析出2克溶质,此时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4%,求20℃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例5:一定温度下浓度为a%的硝酸钾溶液,将其等分为两份,一份等温蒸发掉10克水,得到0.5克晶体;另一份等温蒸发掉12.5克水,析出1.5克晶体。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A.60克B.50克C.40克D.30克

高二化学《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化学《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二化学《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学习难点

胶体性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链接

1:溶液的性质:、、。

2: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容易中有自由移动的。

教学过程

用案人自我创新

1.阅读课本后,完成下列问题: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范围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范围

3.氢氧化铁胶体可用来净水的原因:。

(一)电解质

【观察思考】NaCl、NaOH、HCl溶于水后(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溶液中有,酒精、蔗糖溶于水后(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溶液中。

1.电解质的概念:。

2.非电解质的概念:。

【请你解决】下列物质1Cu2盐酸3酒精4固体NaCl5CuSO4溶液6熔融的BaSO47H2O8干冰9CaCO310NaOH溶液

能导电的是;不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总结:化合物中一般、、属于电解质,绝大多数的有机物属于。

(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的概念:。

尝试写出下列物质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

NaOH=

NaCl=

CuSO4=

3.下列物质中:11)Mg2液态氯化氢3干冰4水5BaSO46熔融氢氧化钠7稀硫酸8冰醋酸9乙醇10固体氯化钠。

其中:(1)属于电解质的是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能够导电的是

4:把硝酸钾和氯酸钠放入同一烧杯中加水溶解得到透明的溶液,在溶液存在的离子:。

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MgCl2=

KOH=

Na2SO4=

Ca(NO3)2=

B组题

教材第16页“问题解决”

作业布置: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2SO4KClNaNO3(NH4)2SO4Na2CO3

【课堂小结】


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化学教案:《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学习内容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学习难点

胶体性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链接

1:溶液的性质:、、。

2: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容易中有自由移动的。

教学过程

用案人自我创新

1.阅读课本后,完成下列问题: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范围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范围

3.氢氧化铁胶体可用来净水的原因:。

(一)电解质

【观察思考】NaCl、NaOH、HCl溶于水后(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溶液中有,酒精、蔗糖溶于水后(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溶液中。

1.电解质的概念:。

2.非电解质的概念:。

【请你解决】下列物质1Cu2盐酸3酒精4固体NaCl5CuSO4溶液6熔融的BaSO47H2O8干冰9CaCO310NaOH溶液

能导电的是;不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总结:化合物中一般、、属于电解质,绝大多数的有机物属于。

(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的概念:。

尝试写出下列物质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

NaOH=[来源:学.科.网]

NaCl=

CuSO4=

3.下列物质中:11)Mg2液态氯化氢3干冰4水5BaSO46熔融氢氧化钠7稀硫酸8冰醋酸9乙醇10固体氯化钠。

其中:(1)属于电解质的是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能够导电的是

4:把硝酸钾和氯酸钠放入同一烧杯中加水溶解得到透明的溶液,在溶液存在的离子:。

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MgCl2=

KOH=

Na2SO4=

[来源:学科网]

Ca(NO3)2=

B组题

教材第16页“问题解决”

作业布置: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2SO4KClNaNO3(NH4)2SO4Na2CO3

【课堂小结】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含义;理解电解质导电的本质原因。

2、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质疑”、“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有大量接触的试管实验,使他们对溶液有了许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量的酸碱盐知识,对溶液的导电性也有一定的认识,这都有利于学生归纳并理解电解质的概念,电离过程是种微观过程,但结合实验、结构模型、图片等能形象体现微观粒子变化的,学生应该能够突破这个难点。同时,授课班级的学生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比较强,通过分析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抓住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导电的本质原因。

难点:电解质导电的本质原因。

【教学设计】

【课程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我们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我们今天的课程将学习溶液的电学性质。

【新课引入】大家都知道,湿的手接触电器时容易触电,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形成了溶液就一定能够导电?

【学生活动】讨论

【实验探究】分别测定下列物质在指定情况下能否导电:

第一组:NaCl晶体、KNO3晶体、蔗糖晶体

第二组: NaCl溶液、KNO3溶液、蔗糖溶液

第三组:HCl溶液、醋酸溶液、氨水溶液

【活动小结】能导电的:

不能导电的:

【教师小结】我们将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板书】第二节 电解质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过渡】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在受热熔化时能否导电呢?

【演示实验】熔融硝酸钾的导电实验

【问题深入】电解质导电还有其他情况吗?如果部分化合物在上述情况下都不导电又该称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小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问题思考】能导电的是电解质还是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等同于电解质吗?

【学生活动】能导电的是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所以不是同种物质。

【板书】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NaCl、HNO3、NaOH等酸、碱、盐)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

【问题探究1】为什么电解质的溶液能够导电?与金属的导电原理相同吗?

(教师首先提供问题探究所必需的金属导电的知识背景,而后进行问题的情景迁移:根据金属的导电原理,请分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在导电时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溶液自身内部还有哪些因素?)

【学生讨论后归纳】金属能导电→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推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分别带负电和正电的阴、阳离子。

【活动探究】电解质溶液导电分析

推论:带电微粒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的带电微粒是什么?

讨论:固态NaCl导电吗? NaCl溶液呢?固态KNO3导电吗? 熔融态KNO3呢?HCl的存在形式是什么?溶于水后呢?如果在NaCl溶液和氯化氢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加AgNO3溶液,有什么现象?你能得到怎样的启发?

【学生讨论后归纳】

NaCl晶体:含有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

NaCl溶液:原来在晶体中被束缚的Na+和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KNO3晶体:含有K+和NO3-,但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

熔融状态的KNO3:受热熔化后,KNO3晶体中的K+和NO3-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HCl的存在形式是分子,液态氯化氢中仍然是分子,故不导电,但是溶于水后产生了自由移动的H+和Cl-,故可以导电。

【小结】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都能离解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我们把这样的离解过程叫做电离。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板书】2.电解质的电离

(1) 电离:电解质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

【练习与实践】分别写出H2SO4、HCl、HNO3、NaOH、KOH、Ba(OH)2、Na2SO4、KNO3、BaCl2等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并尝试从物质组成和分类的角度分析这些物质电离出的离子有什么特征。

【问题探究3】大家能否从以上物质电离后的阴阳离子类型及共同特点入手,给酸、碱、盐下定义呢?

【学生讨论并归纳】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教师讲解】电解质与化合物的关系

【交流与讨论】CO2、SO2等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教师小结】在判断电解质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重要的因素:离子是否是自身电离产生!

【问题解决】将下列四组物质分别溶于水得到四组溶液,哪几组含有的离子种类完全相同?①NH4Cl、KNO3、Na2SO4;??????????? ????② K2SO4、NaNO3、NH4Cl;

③NH4NO3、K2CO3、(NH4)2SO4、NaCl?????? ④NaCl、(NH4)2SO4、K2SO4、NaNO3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溶于水能够得到离子种类相同的溶液呢?

【讨论小结】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是离子,不同的离子间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但是这些物质溶于水后电离出来的还是那些离子,所以,不同的物质溶于水能够得到离子类型相同的溶液。归根结底,电解质溶液是离子在发挥作用。

【问题解决】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组成的植物营养液。已知某植物营养液的配方为0.3molKCl,0.2molK2SO4;0.1molZnSO4和1L水。若以KCl、K2SO4、ZnCl2和1L水为原料配得相同组成的营养液,需要三种溶质各多少克?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并计算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1.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电解质溶液?

2.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3.电解质和化合物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活动】共同回顾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思维拓展】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实质又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电解质溶液中发挥作用的是离子,所以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会是离子间的反应。

【结束语】大家总结的很好,既然是离子反应,那又有哪些特点,会牵涉到哪些知识呢?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为大家讲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935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