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沪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沪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游乐场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P84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与式的大小比较及20以内的加减法。

2、探索题包的内在归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翻转片、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口算卡片:

8+411+68-315-69-0

2、比大小:

6〇910〇911〇13

3、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混在一起做》。

二、新授练习

(一)题1

1、请学生独立完成题1

2、校对这些题目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先口算出左边算式的得数,再同右边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3、再让学生口头回答哪些题的得数小于5、10、15?

哪些题的得数等于20?

4、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第7、第8题。

(二)题2—题3

1、先拿出翻转片、20数列图,请学生摆一摆、做一做,完成题2左边一组题。

2、师问:你们在摆的过程中发现这组题有什么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看,被减数每次减少2,减数每次增加2,差就每次减少4。

3、剩下三组题,小组合作先找规律,再计算。

4、小组汇报

交流第四组题包时,师强调我们通常使用的规律在这里中断,因此不能盲目使用寻找的规律来解题,必须对每题要仔细观察。

(三)题4—题5

1、这里有四组题,请在组长的带领下任选一组,先在组内交流题包规律,再填空。

2、大组交流汇报:

重点讨论第四题左边一组题,启发学生重新按规律排列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20-()=20(2)20-()=0

20-()=1520-()=5

20-()=1020-()=10

20-()=520-()=15

20-()=020-()=20

(四)题9

1、学生观察,这三组题有规律吗?

2、出示:18+□=20

师问:□里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生答:18+□=20□=20-12

出示:17-□=12

师问:□里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生答:17-□=12□=17-12

师小结:这组题我们可以用加法的关系来做。

3、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完成书上第九题。

(五)、题6

1、出示题目,审题,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2+2+2+2+2+2+2=14

鼓励学生改变房间数和熊猫个数,自编文字题,口头列出算式。

(六)题10

1、说这道题目的要求?2、写出加法或减法式子,将数楼填满。

(七)动脑筋。让学生自编一个题包,使每题结果都等于16。

三、总结:今天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互相交流。

期末复习(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20以内数的认识(课本P61--1、6)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3、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5、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和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体会。

复习过程:

一、复习数的认识及排列

1、你们认识了哪些数?

学生齐读: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让学生换多种方式读,比如:让学生顺着数,也可以让学生倒着数,还可以让学生跳着数,可以是数单数,也可以数双数。

数离不开我们的生活,那谁能用这些数说一句话呢?

2、说一说数与数之间的位置关系:如13在几的前面?19在几和几的中间?

二、复习比较大小

1、我们认识了数,也会排列数的顺序了。那么这两个数,你能很快地说出谁大谁小吗?

出示11和17,你是怎么比的呢?

出示6、9、15你能说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三、按规律填数

(1)111315()()。

(2)2018()()12。

四、复习数位

1、师出示卡片11:

这是几?它是几位数呢?

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呢?个位上“1“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又表示什么呢?

你能说出“11”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吗?

2、练习:

(1)看卡片,说出它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16、18、20)

(2)我说你猜:1个十,3个一组成几?9个一,1个十组成几?

个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比0大1,这个数是几?

20里有几个十?20里有几个一?

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1、复习序数的含义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六、独立完成课本P61—1、6题。

(期末复习)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20以内加减法(课本P62--2、3、4、5)

复习目标:

1、通过对学过的20以内数的加法比较归类,总结出计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复习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6=15,尤其是()-7=7,学生容易填成0。

复习过程:

一、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4=7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在括号里填数

()+8=89-()=95+()=85+()=6

()-0=0()-0=0()+2=82-()=2

()+1=7()+1=6()+6=15()-7=7

四、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

1.口算

9+几

8+几

7+几

6+几

5432+几

复习凑十法

2、总结和是11121314的算式

五、独立完成课本P62--2、3、4、5题。

六、用数学

1

一共有()只,跑走了10只,还剩()只。

(只)

2、学会看图。

小王8个4个2个

小明4个()个7个

小红5个6个()个

一共有()个15个10个

(期末复习)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及分类(课本P63--7)

复习目标:

1、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能数出有几个长方体与正方体。

3、能从立体图形抽象出平面图形。

4、面对数量众多的物体,要分类数。养成数时按顺序、做记号、检查验证的好习惯。

5、加强学生分类的能力。如安排一些图形(各种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摆放位置也无序)

复习过程:

一、分一分

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分别有多少个?

有()个,有()个,有()个,有()个。

()个长方形()个正方形

()个三角形()个圆

三、分类(把每题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分类(把每题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四、按不同方法分类

五、独立完成课本P63—7题。

六、拓展题

里一共有()颗星星,

里一共有()颗星星,既在里,又

在里的星星一共有()颗,既在里,又在里的星星一共有()颗

小编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5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5》,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5

第四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六、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准备:

1、教师读数,学生写数,请一板演:

2、计数器的认识:

十位上拨下1颗,表示多少?再在个位上拨下3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13十位上是2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拨数学生读数。14、17、19、18、20

一、复习引入:

1、读数、写数:估算:您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几个吗?练习十五第3、4题。

2、板书13、15、19、20学生读,选择13说说这个数3、1各在什么位上?小结:从右边起,地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个位、十位

3、复习一图四式及给部分名称:

根据第4题中的图1,看图写出4个算式:板书10+3=1313-10=3

3+10=1313-3=10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从这四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口算:10+4=14-4=14-10=6+10=16-6=

二、尝试迁移:

1、尝试计算:11+2=你是怎么想的?

数的方法,利用计数器计算:个位上加2是3,十位还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第5题:11+4=

3、试一试:13+4=6+12=16-5=11+7=18-6=

三、综合练习:

1、比较大小:第2题

2、送信:动物园召开联欢会,聪明的小狗表演节目,你能知道小狗要把卡投到哪个信箱里吗?

3、连线:接下来,很动物也想来试试,小朋友一起和他们想一想,哪两只动物的信是送给同一个信箱的。第1题。

4、我们也来做游戏:这次活动是谁组织的?涂色。书P90

四、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91、92内容,练习十六1—3题

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个钟面模型,一个实物钟,作息时间表.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T:小朋友们请看。

课件先出示闹钟,再出示摆钟,再出示一般的钟,手表,电子表,最后出示有很多钟表的画面

T: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2、这些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3、今天,我们就来和钟表交朋友(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钟面。

(1)、小朋友们都带了小钟,是吗?请你仔细观察小钟的钟面(师拿起学生的小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2)、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3)、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啊?(实物投影说)

(4)、小朋友们都讲的不错,我们来听听钟自己是怎么说的,好吗?(课件出示一个动画钟自述。)谁能告诉大家刚才你听到了些什么吗?

(5)、出示模拟钟,生说师板书:

分针

时针

2、认识整时

(1)、拨1个钟面,进行整时认识。

看样子小朋友们都认识了钟面,那么看看这个钟面上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2)、小朋友们真能干都知道是3点钟。

贴一个钟面到黑板上。

(3)、不错,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所以是3点钟。但3点钟是我们平时的说法,标准的称法应该是3时(师板书),谁愿意来读一读,愿意读的都站起来读。

(4)、再拨7时,8时,10时,并把钟面贴到黑板上

(5)、仔细观察钟面,这4个钟面的分针藏着一个小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分针都指向12)

(6)师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就是?时(板书)

(7)再看3时这个钟面,除了可以这样记,你还看见过其他的记法吗?(板书3:00)

(8)学生试着写写其他3个钟面的时间(投影展示)

三、巩固应用:

1、投影出示几个钟面,说说这是几时,你在这时干什么?

(出示6时、11时、1时、4时)

2、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整时

3、师出示1个刻度不全的钟面,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看看这个钟面你们知道是几时吗?连小花后面的数字你们也猜到了呀,真聪明。

4、现在的钟表除了帮助我们认时间之外,还有美化生活的作用。你们看,出示一些时尚表,运动表等。

5、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6、课堂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么你在生活中见过时间吗?电脑或投影出示生活中的时间。(如:商店的营业时间8:00—22:00,汽车站牌,作息时间表等等)

以后请你去生活中找一找。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认识半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93内容,练习十六4、5两题

教学目标:1、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包括认电子表。

2、进一步巩固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

教学难点:时间的读法。

教具准备:一个实物钟,一个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实物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也学会了认时间,你能介绍一下,你早上起床的时间吗?

2、袁老师平时起床比较早,不过双休日,就要睡得晚一些,(出示7时半的钟面)你知道我昨天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

3、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吗?今天,我们要继续来认识时间。

二、教学新课:

1、学会认半时及书写方法。

(1)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半的呢?(时针在7和8之间,分针在6这里)谁听明白了?

(2)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谁来说?

(3)这个7点半,比较规范的读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同时板书书写方法。7时半)

(4)除了这种书写方法,还可以怎么写呢?(7:30)

2、出示2时半的钟面模型。

(1)知道时什么时候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不是3时半呢?

(2)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3)反馈书写方法。

3、看来大家都已经会认半时了,那么这个时间你能认吗?(出示一个刻度不全的表,认9时半。)

4、练习认时间及书写。P93做一做。

(1)你能看懂这位小朋友上学的时间吗,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反馈,表扬书写。

(2)这四个时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你认半时能认得那么快呢?

(3)小结:对分针指着6,就表示半时。这时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

5、机动:P95第4题。

三、小结:

1、师小结所学内容。

2、游戏:拨钟。

师说一个时间,学生拨时间。

同桌合作拨钟。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共课时)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第二课时:8、7、6加几

教学内容:书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法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具准备:图、小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黎、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相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数出来的、8后边继续数、凑十法(8和2、5和5凑十)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方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2、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3、一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4、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组题目8+9,看那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汇报:2和8凑十、9和1凑十、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圈一圈,算一算。

+=+=

2、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就能回到自己家。

五、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了解到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107页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具准备:挂图、5个信封、5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5幅情景图、5块黑板、5只粉笔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请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

2、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3、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客人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他写在纸条上。你们行吗?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学生分组活动。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老师真是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

5、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6、小组汇报。

7、结合其中一幅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小马图为例)

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么计算?

(按颜色分,5+2或2+5;按大小分,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二、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他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来解答,连小兔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多星。

三、巩固新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揭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5、4、3、2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使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提高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5=9+3=8+5=8+3=9+4=

9+2=8+4=7+5=6+5=8+6=

2、板书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饿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

A、独立思考

B、反馈:生1把5分成2和3,3加7等于10,10加2得12,所以5+7=12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

生3想7+5=12,所以5+7=12(以上3种板书)

C、小结: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用什么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3、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4、做一做。

A看图列式(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7+5=9+5=8+4=

5+7=5+9=4+8=

9+4=8+3=9+2=

4+9=3+8=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5、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一第1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四、全课总结。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页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能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很快地讲出答案。

2、使学生能仔细观察事物,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背诵10以内的加法表。

2、口算:9+8,9+6,8+9,6+9,9+4,5+9,9+5,9+2,2+9

二、仔细观察,探究新发现

1、揭题,明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仔细观察,竖着看、横着看有什么新发现?

3、小组交流

4、汇报并板书: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一样

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

和一个一个大起来

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小起来

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

和一样

5、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6、这些题你是怎么计算的?(凑十法,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四、巩固练习

游戏:出示一些算术卡片,找得数是12的卡片(看课堂实际可多来几次)

课后录:学生的发现真的蛮多的,如斜着看,第二个加数是一样的;一列一列的小起来……有了这些发现,我顺势让学生试着背出来,主要是想让那些平时做作业比较慢的学生能更快一些,想不到却成为本课的难题,以至于后面的巩固练习做了没多久的时间。我想背诵还是太难了,有点出课标,且浪费时间。

我们的校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4---115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接力棒,小跳绳统计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为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后,归纳: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同学们不仅能学到知识,交到好朋友,还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的课外活动。你知道哪些课外活动?

提出课题:我们的校园

二投影展示,回顾知识:

1、出现校园的活动场景:从这里你看到了什么?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由其他同学回答或讨论。

2、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三尝试统计、感知统计:

1、课外活动,分组尝试统计;分成四个场地,跑步;跳长绳;拍皮球;做操。大家可以任意选择喜欢参加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负责,活动五分钟后,统计出本组的人数,选择代表汇报本组的统计方法。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

3、观察统计图,回答相关的问题:八各组的统计结果在黑板上统计,从图中我们能清楚的了解我们班小朋友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4、想一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同桌两人互相提问,然后解答。全班汇报:一人提问全班回答。

四全课小结:今天通过开展活动,小朋友又重新认识了我们的校园,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我们的活动作了清楚的统计,还会根据活动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尽心解决,小朋友真能干!

五课同中或课堂外再次实践:打开数114---115页,试着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课后小记:学生在整堂课中热情高涨,究其原因,我想是今天的数学真正做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一单元:数一数(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第二单元:比一比(共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和同样多

多少

第二课时: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学具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chang、短duan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板书设计:长CHANG短DUAN

第三课时:高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高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12345

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2.学生回答。

3.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4.独立书写1-5各数。

5.小组内交流、检查。

6.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P22第7题。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P2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12345

第三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几和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内容、2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的组成

①老师这儿有4个红花片,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②学生讨论,动作摆一摆。

③反馈情况。

444

312213

④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⑤游戏,猜一猜。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4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

……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332

122111

2.5的组成

①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

②学生独立操作。

③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④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⑤全班讨论得出:

5555

1423324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0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24

43

12

31

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5的,用直线连起来。

2.对口令游戏

我说3,我说2,3和2组成5

我说2,我说3,2和3组成5

我说3,我说1,3和1组成4

……

3.填数

545453

()32()1()1()2()()1

4.填表

314

11

6.独立完成练习二第8题

三、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把今天学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3()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4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4”,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十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77,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集中巩固加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掌握,促进加减、连加连减之间联系。

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巩固计算: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这样的两步计算的题我们学习了那几种?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请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校对,选择第2竖行的三道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小结这样的题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计算顺序来计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从左往右计算,第一步计算后的得数要记在脑子里,继续计算。

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1、出示练习第5题,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公交车乘客上下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介绍。列式计算,并说出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2、想一想,说说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要用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求?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4、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整理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题。

5、小结:鼓励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综合练习,加强应用。

1、引入:刚才同学们都很好,我们已经这些知识结成了好朋友,知道什么的情况下要用到这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来做游戏。

出示练习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在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第1个图中,得数都是8,为什么?你能设计这样的题给同学们练练吗?第2个图呢?

第2个图还可以斜着计算。

2、第7题,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去发现。有困难那的可以小组讨论。

反馈,交流得出游戏的规则。在书上模拟游戏,两人一组:5+3=8我跳8,8-2=6我跳6……

3、挑战聪明题;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集中拿法?比一比,谁想到的方法多。(7种结果)

四、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又长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联系生活中的运用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联系实际的举例比较牵强,诸如自己创设的情景比较多,如妈妈拿出8只梨,我吃了一只,爸爸吃了2只,盘里只剩下5只梨。

聪明题学生想到的方法较多,但由于没有实际的操作,一开始有很多同学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想到8的组成去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一定要有实际材料操作。

第十四课时: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人教新教材一年级数学,P78整理和复习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的联系和差异。

2、过整理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方法;

2、使学生充分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选方案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1、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游戏开始:课件展示游戏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

2、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及序数。

课件展示:有10只篮子装苹果,让学生自己任意选一只。

3、走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数字迷宫。(教材P82)

4、过桥:选择你喜欢的一

个数填写数的组成。

(9)(8)

63

1、谈话: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今天我们到数学乐园里去采红苹果……

2、通过问答让学生体会到要先给篮子编号,才能说清楚要哪一只。

3、正确评价多种途径。

4、师小朋友拎着篮子到小河边,河上的桥只剩一半,只有让两块石头上的数相加得()才能搭好桥走过去。

1、选篮子,记录在纸上。

2、按1、2、3……,9的顺序走数字迷宫。(教材P82)

3、小组交流、集体反馈

4、自主选择一个数说组成。同桌互说,评价。*引入:说说这段时间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4、过桥:选择一个喜欢的数说组成;写出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二、活动探究

情境:到达数学乐园,在墙壁的加法表格中寻找金钥匙,打开大门。

1、出示书上的NO。3先研究加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小组讨论交流找规律。

2、反馈集体交流:课件闪动学生的发现,增强直观效果。跳出红苹果以示鼓励。

1、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2、巡视,参与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

在书本上做记号,比比哪组发现得多。

小组展示发现结果。

1、把学生写的算式填入图表中,同NO.3;

2、小组为单位找规律

3、出示表中的45题减法,以小组为单位比赛。

4、校对

三、自主建构

3、减法算式的表格不完整,找到规律填写。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填。

4、口算比赛:看表中的算式很快说出得数。课件点击,放大算式。

5、在表上补充有关0的加、减法算式。

3、抓反馈,重语言的组织。

4、正确评价,引导。

在练习纸上填写减法。

学生可以仿照书上的表格抄写,但仍要发现规律才能说出为什么。5、给这些算式分类。

6、填入表中交流、发现规律

7、在表中补充有关0的加、减法算式。

四、巩固拓展

6、找到钥匙,进入乐园:显示动物们在乐园里游玩,任选一副图说出求的是什么,算式是。就摘到红苹果。书P80第2、3题。

7、联系游戏情景,来到苹果树前,把得数等于你篮子上的苹果摘回家。练习十三NO.5和聪明题

五、活动总结:

课件配合

课件设计:直线型+交互型,配音乐。

1、篮子

2、迷宫

3、小桥

4、数学乐园的墙壁:(交互型)加法、减法算式的表格

5、进门:场景图片:熊猫、小猴、鸽子…..苹果树

6、结束

流程图:

12345678910

桥8

5

场景图

第十五课时: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P80-81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练习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比比谁学的好!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第1题,排个队伍来学习,报数,小红排在第几个?

2、看图写出算式:出示课本练习十三第2题的鸽子图。师:从这副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在草稿本上列式。

反馈: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3、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545?

?9

5+4=94+5=99-5=4

4、第3题,列式计算,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求的是…用算式…来计算。)

三、独立计算练习

1、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练习第4、5两题。

2、挑战聪明题:P81思考题,独立做,小组交流想法,再汇报。你先填哪个数,为什么?你是怎么计算的?

四、综合活动:

1、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写在书上。

2、小火车计算比赛:选出3名裁判,其余的5人一组,由老师给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听老师发令+1或+2或-2,往下开,比比那组同学最团结,最能干。

五、练习小结:宣布获得优胜的小组,发给红苹果。小结这节课表现进步的同学,并结合9+2=?8+3=?等题,延伸到下节课的教学。

六、课后小记

第十六、十七、课时:生活中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57、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精密联系学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书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序去表示生活中的实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6、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最小?哪个最大?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在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到处的能见到他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二、讨论交流:

1、说一说:板书:我会说。

教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学生尽情说。教师播放课间中的录像。(校内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使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来和杯人交流。

请学生把书翻到46页“生活中的数”,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正在向我们说什么?在小组中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教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一句话中都有数,你能向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举带数的话吗?

3、摆一摆:

你会打电话吗?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里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数一数,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几个数组成的?我们杭州的电话号码是8位的,这8个数字一个也不能少,你想知道其他同学家的电话号码吗?自由去记,也可以把你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抄在纸上。(教师播放音乐。)

老师介绍自己的电话号码,学生记下,有什么困难可以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4、猜一猜:

小动物去秋后,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车,所以他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路在第三届车厢里,其余的动物在哪节车厢里,你能猜出来吗?板书:我会猜。

小组先讨论,在进行汇报。

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从他们的话中你能猜出他们他们住在哪层楼?

根据你的经验猜出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5、算一算:

合作完成:教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相互检查,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应用: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鸡蛋?

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名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

渗透: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学好书学知识,在生活中牛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中的数。这些书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展示数字拼图。

问:这些拼图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去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来?

四、教后小记: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共3课时)

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练习十四1、2两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难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20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教学数数:

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图上有老师带小朋友过马路。?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人数的??

生:先数同学有9个,再添上1个老师,一共是10个。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师:谁会从1数到20,从20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2、出示直尺,开火车读数。

3、P87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画图的游戏,请你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比一比谁连得又快又好。

展示连好的作品,全班一起按顺序读,检查。是什么呀?

(二)、数的组成:

1、教学计数单位“一”。

一根小棒表示1个“一”,两根小棒表示2个“一”,那么,三根小棒呢?师继续出示4.5.6……

2、教学计数单位“十”。

请你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组成一个“十”。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师示范出示小棒。

那么13呢?请你用小棒摆一摆。一生演示。

3、P87第1题。请你用小棒摆一摆。反馈时一边摆,一边说。

4、口述各数的组成。开火车练习。

二、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这些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谁来举例。

三、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11—20各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四3、4、5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重点:正确的书写11~20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P87第3题。

找到了吗?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1—20各数。

三、新课教学:

1、教学数的读法。

出示12,你们知道怎么读吗?为什么读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左边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例如12,因为有1个十和2个一,所以读作“十二”。

2、教学数位表。

(1)、每个计数器的上边都有一些小棒:左边有三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对着十位,用1个珠子表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对着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合起来就是十几。因此,对着十位写1,表示有一个十,对着个位写几,表示有几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让学生观察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3、教学数的写法。

(1)、出示1捆和4根小棒,并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计数器十位的上面,把2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再边提问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l,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最后,再着重说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4,就表示4个一。

(2)、P86做一做.师说一个20以内的数,请一名学生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里摆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摆。

(3)、师范写,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字。(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三、巩固练习:

1、P87第4题。

2、P87第5题。

3、师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生在作业本上写数。

4、P89第4题。最后一题你能介绍好方法吗?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3、使学生知道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一图四式:

师左手拿一捆小棒,右手拿三根小棒,你能根据这些小棒来写算式吗?

10+3=1313-3=10

3+10=1313-10=3

2、教学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加法算式中一共有3个数,它们分别有自己的名称

板书:10+3=13

加数加数和

减法也有自己的名称13-10=3

被减数减数差

3、同桌合作:先摆小棒写出4个算式,然后介绍给同桌各部分的名称。

4、你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了吗?

被减数就是和,减数是一个加数,差是另一个加数。

5、练习计算:

(1)P89第1题连线

(2)P89第2题知道怎么填大于、小于和等于吗?

(3)计算比赛。

6、出示一些小园片,问:你能看出这儿大约有多少个小园片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独立完成P89第3题。

(2)同桌合作一人摆园片,一人估计大约有多少。

二、课堂练习:

P88第1题P89-90第4、5两题

三、教学小结:这节可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3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3”,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课时: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45-46页做一做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副图写出两到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6、7的组成及加减法

一、6和7的组成:

(1)拿出6个门个类似学具,让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分一分,另一个人写一写,写出6的组成,然后集体汇报。

(2)教师提供1至7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将合起来是6的图片用线连一连,如1和5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3)教师提供点子图,有的有1点,有的有3点,让学生继续画点子,要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注意:在小结6和7的组成,要简洁有序。

练习巩固: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互相拍手,记组成。

(3)在方块里填数

(4)填表:

小明参加套圈比赛,每人6个圈,套上的如下表,请学生说说没套上的。

套上的圆圈数35124

没套上的圆圈数

二、6和7的加减法

(1)复习6和7的组成

(2)请学生拿出总数是6(7类似)的红花、黄花

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相互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集体汇报

(3)根据6的组成直接说得数是6的算式。

(4)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编编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注意: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引导他们有序地说,同样教师的板书也要简洁有序

在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写减法算式

三、练习巩固提高:

1、(1)看图,说说图意,再写算式。

(2)口算,其中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算理。

(3)游戏:找朋友等

(4)听算式,举得数卡片。

(5)同桌相互出题,考考对方

2、写算式:教师范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

四、实践活动:老师请7个学生上台,请他们去给花圃的花浇水,锄草等,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五、课后延伸:找找生活中的6和7

六、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练习七第13、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使学生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里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教科书第36页上两道例题的挂图(兔图、青蛙图),让学生每人准备0~7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有关7的加、减练习

1.做移动卡片的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上,将数字卡片由放在方格上面随意移动位置,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中的每一个数的得数。

教师把依次换成、,随意移动,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中每一个数的得数(移动时,只能移到0—3的上方;移动时,只能移到0~2的上方)。

2.让学生填写第11题的得数。

3.做第12题。

让学生用0—7的数字卡片,两人一组做第12题。一个学生随便举起两张数字卡片,另一个学生从较大数里减去较小数,很快说出得数。练习5次后,交换角色再练5次。

4.做第13题。

教师说明题意:每组有4道式题,有4个得数。要把式题和得数用线连起来。例如,7减2得5,找到5,把“7—2”和“5”用线连起来。然后,让学生在书上连线,集体订正。

5.做第14题。

让学生拿好铅笔,同时开始计算,教师按半分、l分、l分半、2分报时,让做完的学生举手,以便了解学生的计算速度。然后对得数,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

课间活动。

二、教学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1.教师挂出教科书上第47页的金色的秋天的收获图。

提问:“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加写“?只”。边画边说明:“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群小兔合起来,下面加一个‘?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提问并指名回答:

“括号表示什么?”

“‘?只’表示什么?”

“谁能完整地说出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指定两、三名学生回答。

“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要把4只和3只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

2.教师挂出教科书第51页上的青蛙图。

让学生仔细看图,想一想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提问:“括号下面写着‘7只’表示什么?”(一共有7只青蛙)“在荷叶上的青蛙上面写着‘?只’表示什么意思?”(求在荷叶上的青蛙有几只。)

“那么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分别指名回答。“谁能完整地说出来?”指定三、四名学生回答。

“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

“为什么用减法?”(要从7只里去掉2只,求剩下几只,用减法。)

3.做教科书第47页上“做一做”中的两题。

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括号下面的“?条”表示什么?指名回答。然后,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写算式,集体订正。

第2题,学生看图后,教师提问:

“图里括号下面的‘7只’表示什么?”

“‘?只’表示什么?”

然后,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写算式,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七第14题。

2、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做第52页最下面方框中的思考题。先要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做法、想法。

四、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53—5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和9。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数一数国中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是8和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8、9。

2、记8和9的字形。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8和9的字型像什么?

3、数8和9。

(1)数出指定数量的物体

(2)数出8根或9根小棒,并创造图案

(3)从树叶图、红花图等图片中圈出指定的数,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数的

(4)找找在教室里数量是8或9的物体

4、数的顺序

(1)在一把缺少数字的尺子上要求学生把数写完整。

(2)让学生操作学具,明确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

(3)用猜谜的方法,如:一个数排在6的后面一个,它是几?(7)

5、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直接出示点子图等,让学生填符号(也可用手势表示)

(2)同桌两人自己在点子图上涂色,然后再进行比较。

6、分清8和第8,9和第9

(1)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校对。

(2)游戏法:老师邀请十位左右的学生上台,听老师的要求,找同学起第8个是谁?等等

(3)操作学具,听老师的要求摆学具:

如:摆9朵花,其中左起第8朵是蓝的,其余为黄的。

7、8和9的书写。

教师范写一学生评价一学生试写。独立写,教师巡视,展示优秀作业。

8、8和9的组成。

(1)8的组成。请你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把你们的分法记录下来。谁来汇报一下。

(2)9的组成。

出示9你能想到什么呢?

18

二.巩固练习:练习八的1—5题。

三、学习小结:

四、课后小记:

第五课时: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计算后请学生说说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是怎么算的?

2、投影出示89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会填吗?看到这个你还能想到什么?9的组成呢?

3、今天,我们来学习和8、9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一图四式。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个梨,左边2个,右边6个。

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2+6=86+2=8

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

8-2=68-6=2

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3、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个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4、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4个算式吗?请你拿出5个红色的小园片,4个黄色的小园片,象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园片,写出4道算式吗?把你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汇报一下。

(二)、教学8和9的加、减法。

1、出示P57摆一摆的图,这两个小朋友也在摆园片,他们写出了四道算式,你觉得对吗?

2、这些算式的答案你能算出来吗?你可以象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摆一摆小园片,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来算一算。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方法呢?

3、出示P57想一想,你会做吗?做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口头反馈。4+5=95+4=99-4=59-5=4

2、看来,小朋友都会算了,那么我们来开一次小火车。

3、游戏(仿照P63第16题)。全班做,小组做。

四、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1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

教学目标:

分析性智力:1、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如何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写10的方法,掌握10的组成

3、知道如何用符号正确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4、明确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理

创造性智力:能按照一定顺序和从不同方向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性智力:1、能利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2、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会读写10

4、能用符号正确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5、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第六课时: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食物投影、10的卡片、点子图、小棒;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数,比9大一的数是10。

1、谈话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9的数,我们不仅能够正确的数这些数,还能读写,知道他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

师:图书同学们在干什么?大家数一数一共去了几个同学?老师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介绍你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几个几个数,发现只要有次序,不遗漏重复数的结果都是10)

(2)数一数:

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教师示范数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问:这一捆里有几个1根?也就是几根?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个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3)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点子图。看书上的计数器的图,让学生感受9颗后面再加一颗就是10颗。

看书上的直尺图,你能说出10以内的数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小结:明确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后面。

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数轴,明确10以内的数序。填空:书上P67页,第1、2两题。反馈第1题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2题呢。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9和10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10比哪些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5)区别10和第10

自己画一画表示10的物体:画o,画好后请同桌同学数一数校对。师拿出学生刚才画的圆OOOOOOOOOO,给左起第10个O画上黑色和右起第10个O画上红色。

(6)10的书写:教师范写一学生练习,说说写10与以前写的数有什么特别?

三、10的组成

l、10的组成

(1)同桌合作,学习10的组成,一个分,另一个记录。归纳10的组成。

(2)10的组成有几种?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可用手指强化记忆

2、练习巩固:

(1)击掌组成10

(2)说数组成10

(3)连线:P65做一做

(4)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如套圈活动:练习九第3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增长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如,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第七课时: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书P66,练习九第4、5题

教学目标:明确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能利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点子图、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10的组成,再编算式

二、活动展开:看点子图,编算式

(1)出示9+1的点子图,你能用算式表示图上的意思吗?

9+1=101+9=1010-1=910-9=1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根据书上的点子图编写算式

(3)想一想:5+5=10-5=

三、归纳小结:一图4式;

练习九第4题。

四、巩固提高:

(1)找朋友:师3和7是朋友,你还能找出哪两人是好朋友,连线。

(2)练习第2题。]

(3)学具操作:那出0到10这些卡片,象聪明的大象一样同桌说一说,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

五:课后小记:

第八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九P67

教学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能利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图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1、口算:孔雀开屏第6题。

2、比较大小:

(1)比较第8题中▲和○的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得出7○1010○710-7=3

(2)直接出示:练习九的第9题:3+6○910-4○8……

你能直接比较出左边算式和右边数的大小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办?

(3)分组讨论,尝试比较上面的两题。

(4)小组汇报,比比谁的方法好。生:先算出左边的得数,再用得数和右边的数进行比较。

(5)用这个好方法比较其他几题。选择其中的两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师,2+4○7是2和7比较吗?是4吗?生是2+4的得数和7比较。

3、看图编算式:

(1)第7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说图上有……要求的是……)

(2)第10题:▲有(6)个,△有(4)个让学生列式,说说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4=104+6=1010-6=410-4=6

4、根据算式,编应用题练习第11题。让学生体会一个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内容相加。花;人;鸟、石子

5、根据算式,找找生活中的例子。

6、挑战聪明题:P69

7、小结:这节课我们有增长了哪些本领?

8、课后小记:

第九课时:“在括号内填数”

教学内容:一年级教材P70,练习十

教学目标:

分析性智力:知道括号的意义与用法;掌握在括号内填写未知数的方法

创造性智力:能用多种方法来解题

实践性智力:能熟练在括号里的数,能用在括号里填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课件展示:小猴子冲冲巷把书上结的又大又红的桃子装在盒子里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瞧,他已经装好了一些了,盒子里还没有满。冲冲决定再上山去采一些把盒子装满,你愿意帮助小猴子算一算应该再采几个桃子吗?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核子力已经装了几个桃子,一共要采几个桃子,列出含有未知加数的算式:8+()=10

二、自主探究,体验合作:

1、教师:刚才很多小朋友以下子说出了应该再采2个绦子,你们异地功能有自己的好办法,想和你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吗?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由小组长统计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3、讨论结束以后,组织全班家六,小组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1)通过观察,发现盒子里还有两个空格,就知道要放2个进去了。

(2)联系前面学习的数的分合的知识,10可以分成8和2,就知道应该再采2个桃子。

(3)联系加法,知道10减8等于2,就知道还要再采2个桃子。

4、交流后,课件中出现冲冲的话:谢谢小朋友,我这就把盒子装满了送礼物去。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课件展示,冲冲带着礼物来到大河边,河山个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头拼成的,现在小桥只有半边了,只有染两块石头上的数字相加的得数是10,才能拼好小桥走过去。

2、小游戏:找朋友。交换司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不同的数字卡片。出示如:7+()=10这样的算式,教师执7问,我的朋友在那里,执3的同学就举3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反复联系。

3、教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想自己出题考考大家吗?咱们来个小组间的竞赛好吗?小组中先商量怎样出题,交换解答,最后展示出的题和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4、开放题:课件演示:小猴子过了桥,他的朋友就在里面,城堡上各有三把大锁,如:()+()=9,六把大锁上各有一些数字,你能帮它选好钥匙吗?

四、课后练习:练习十,第1---3题。

五、课后小记:整节课课有故事情节贯穿,而且学生之前对数的组成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效果较好,但学生比较激动,组织纪律还需加强。

第十、十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师: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些气球,奖给表现最好的小组。特别是上课听得认真,发言积极响亮的同学。这些气球漂亮吗?谁告诉大家有几只?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4+43+1+4

2、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3、机动方案:(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2、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3、列式:8-2-2=4,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4、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5、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习十一第1、2、5

2、游戏;体育课玩游戏:

三个学生先包来3个,2个。5个;用完了放回去;减4、2、4

四、课外延伸:

1、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2、气球破了2只,老师又去买3只,怎么列式。----加减混合。

五、课后小记:

本课时用气球引入,十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一开始教师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发言:有部分学生认为4+3再加1的列式教师板书为4+3=7+1=8应该列为4+3=77+1=8;部分为4+3+1=8,这样可以发前一个列式就是连加算式的计算过程和思考顺序。没有能很好的加以运用,主要原因是分析学生还不够通彻。

第十二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8-2-3=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计算5+3+2和10-5-3时分别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的两道题的旁边出事如下两个算式:

5+3-210-5+3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要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有7只天鹅飞走两只的场面。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4+3的后面加写-2,把算式写完整。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在减2?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说说算是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混报交流讨论,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表明的计算顺序依次表示出这两部分。

教师:第2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3、学习例2:

(1)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后,又飞来了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是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叙述板书。

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第2步是那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的得数2和3相加。

(3)引导学生总结夹剪混合计算的计算过程,谁能说说他们的计算顺序。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75页做一做的练习。

(1)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8-7+8=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顺序和第2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1)学生分别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呀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二题。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七、课后小记:

由于学生对连加连减的意义以计算的顺序掌握比较好,本课时学习比较轻松,学生从观察中很快迁移了前一节课的知识技能,得出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本课时的教学并没有像备课中的师生对话中来,而是学生在汇报时自己发现了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七课时: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6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5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减法算式表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5-15-25-35-4(5-55-0)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

2.独立完成26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6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

板书设计:

第八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熟练进行1-5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13张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1.复习加法的含义。

出示P27第1题第一幅图。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2个小朋友在玩球,又来了1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列出算式呢?2+1=3

你为什么用加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2.复习减法的含义。

出示P27第5题第一幅图。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原来有3只小羊,后来有2只小羊回家了,还有几只小羊?)

谁能列出算式呢?3-2=1

你为什么用减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3.P27-284、8两题。

小组合作说一说各图的意思,并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

二.复习加.减法的计算。

1.出示1+3=5-2=

哪位小朋友会做啊?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3和7题,任选一题加法和一题减法说给组内成员听,各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题。

3.第10题,比一比谁做得快。

4.开小火车做口算卡片。

三.游戏:

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进行表演。

2.一半学生发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个算式,告诉他们这是一张车票,黑板上有5辆车,要对号上车。其余学生做评委。然后交换。

四.小结:通过游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0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吃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4-4=2-2=5-5=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六、课后小记:0的书写是一个难点,教学是要示范指导,学生有的写得很生硬,有的象画圈。

第十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运算。

2.对学生渗透函数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点:0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渗透函数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0的意义。

出示一盘放了5支比的盘子,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掉2支后,问: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拿完之后,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为什么用0来表示?

0除了表示没有之外,还有什么含义?

还能表示起点。

2.排序。

每人拿出0-5五张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1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之外,还能表示什么?完成P31第7题。

4.P30第4题。你能介绍一下这两幅图的意思吗?

根据3+0=3和0+3=3你有什么发现?

5.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数字写得最漂亮,等一下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6.P31第6题口算。

二.提高练习。

1.P30第5题。

独立完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可以小组内讨论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

2.P30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3.P31第8题。

谁能介绍这幅图得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P31思考题。

谁来做聪明的小猴呢?

三.小结:你今天又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共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做一做,练习五1、3、4、5题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上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小结

派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五第一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个()个()个()个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1.独立完成练习五第五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四、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

第一课时: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像,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40、41页练习六1~6

教学目标:1.能按某一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图片、学具盒、纸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1.小朋友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还记得吗?

2.揭题: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继续来给物品分分类,看看哪一组分得对,分得快?

二、基本练习:

1.同类的圈起来。

3顶草帽和一双袜子3种水果和一支笔

说说你是怎么圈的?依据是什么?

圈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2.这儿有许多交通工具,你能分分类吗?

分成汽车、飞机、轮船,你为什么这样分?(地上、天上、水上)请把汽车涂上颜色?

3.独立完成练习六第三题。

反馈,为什么?

对的得一颗五角星。

三、加深练习

1.想一想:怎么分?

练习六第4题

说说为什么怎么分,依据?

一束一束分、颜色分、种类分

小结:分类的依据不同,分得结果也不同。

2.练习六第5题

小组讨论交流――组内小结记录――派代表全班交流――小结方法

(大人小孩、男女、家人、爸妈孩子)

对得多的小组得一颗五角星。

3.练习六第6题

独立练习(可以同桌进行)

小组讨论(分类方法汇总)

全班交流(各组反馈)

小结(平面几何、滚动、各种形状等等)

4.请把教室内的物品分类。

蔬菜、水果、文具、餐具等物品的卡片放在纸带里请学生分一分。

说说你为什么怎么分?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应如何分类?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9课时)

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0、1、2、3、4、5(学生齐数)。

2.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二、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学生活动: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学生活动: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⑥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⑦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活动:学生做以上题目:?

234567;?

5<66<7;?

7654;

67;

6>57>6;

6;红色。

四、小结:?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 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 学 进 度 安 排 2015.9

月份 周次 单元 教学内容 页码 课时数

9 1 一 准备课 2~5 2 2

2 二 位置 6~13 3 3

3~4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4~31 10

1、1~5的认识 3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

4~6 四 认识物体和图形 32~37 3 3

10~11 7~13 五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2~83 20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

整理和复习 2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

11~12 14~15 六 11~20各数的认识 84~90 4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

16 七 认识钟表 91~95 2 2

17~19 八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2

1、9加几

2、8、7、6加几

3、5、4、3、2加几

整理和复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

20 九 总复习 4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课题: 第一单元 比一比,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羊、小兔的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3只小羊、4根木头、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4 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

3、理解新知

⑴、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小兔:

小羊: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小兔比小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3 大于号

3

小组读写大于号与小于号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动画片中还有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

小结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⑴、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

⑵、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思考:想一想,怎样摆,我们才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呢?

⑶、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一比,谁多谁少。谁最多,谁最少呢?

3、动脑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分清图片里物品的多少呢?

考考你的眼力:

4、填一填:

A:7○3 4○9 3○3 5○8 10○1

B:2>□ 6>□ 6=□ □=8 □

5、试一试(四杯水的深浅不一样)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 上 下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课题: 第二单元 前 后

教学内容:前 后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

2、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课题: 第二单元 左右

教学内容:左 右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笔 橡皮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第三单元:1——5的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 认识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课题:比大小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课题:复习课

教学内容:第几(第18页的教学内容)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沪教版

一、口算训练,日积月累

在大屏幕上出示口算题

4+2=2+5=9–2=5+4=2+2=6+3=7+3=7–4=9–1=4+5=8–4=2+6=4+3=9–6=3+4=4–4=8+2=7–5=3–1=7–6=

学生只写答案,之后全班交流(请学生一一到讲台上讲解),及时更正。

【反思:口算训练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每节课前的5分钟口算训练可以起到较好的训练所用。并且本课的口算既是为了复习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连加,探究连加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大森林吗?

生:喜欢

师:可是森林里有一棵大树生虫子了,怎么办呢?有几只小鸟发现了,它们就一起飞来给大树捉虫子。大家注意看,先来了几只小鸟?

生:5只。

师:可是树上的虫子太多了,它们就向朋友们求救。大家看,又来了几只小鸟?

生:又飞来2只

师:旁边还有一只小鸟说:“我也来帮忙!”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现在图中由几部分组成?

生:3部分

师:哪三部分?

生1:5、2、1

生2:左边、中间和右边

生3:树上的、先飞来的、又飞来的

师:我们看5表示谁呢?

生:树上原来的

师:2呢?

生:先飞来的

师:1呢?

生:后飞来的

师:谁能再说说?

生4:树上的5只、先飞来的2只、又飞来的1只。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把这副图说一说?

生5:树上有5只小鸟,先飞来2只,又飞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师:谁还想说说?(再指名说一说)自己大声的说一说。(生自己说)

师:在整个过程中,小鸟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生:变多了!

师:那我们该用加法还是减法?

生:加法!

师:想一想该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稍想一想)谁来说一说?

生6:5+2+1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课前口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7:这个是3个数的加法,课前的口算是两个数的加法。

师: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连加。(师板书,生齐读课题)那这个算式怎么读呢?

生:5加2加1.

师:怎么算呢?自己在本上算一算,一会儿范老师找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自己在本上计算)

生8:我是先想5和2组成7,7再加上1等于8。

师:谁还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9:我先想5+2=7,再想7+1=8,所以5+2+1=8

师:还有谁想说?

生10:我先想5和2组成7,再想7+1=8,所以5+2+1=8

(师生一起说思路,师板书思路图)

【反思:通过有趣的情景图引导学生逐步开始观察和思考。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前班的学习经验,连加连减已经不在陌生,所以,我这里就侧重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图意,并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重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步学会整理自己思路。】

2.巩固连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连加和它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请看老师用小棒摆一幅图,大家可要仔细数清楚哟。

(师摆小棒)

师:老师先摆了几根小棒?

生:4根

师:老师又摆了几根?

生:2根

师:又摆了几根?

生:3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谁能把这幅图说一说?

生11:原来有4根小棒,又摆了2根,又摆了3根,现在一共有几根?

师:谁能说的更清楚?

生12:左边有4根小棒,中间有2根小棒,右边有3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好!自己在本上写算式。(生自己写)

生13:4+2+3=9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3:先算4+2=6,再算6+3=9。

(师生一起说算法)

师:接下来范老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摆一摆小棒。

生14到黑板上摆小棒:左边摆1根,中间摆2根,右边摆2根。

师:请大家看着这幅图自己写算式。

(生自己写,并请一名学生板演,之后全班交流。)

师:刚才我们解决连加问题时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前两个,再把它们的得数加上第3个数。

师:嗯,说的很好,也就是说我们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

【反思:在巩固练习中,先是我引导孩子们摆图写算式,之后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图写算式,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不足的就是课前考虑到一年级孩子们的课堂组织比较困难,原本计划让每个孩子自己摆小棒的环节给取消了,只是让一名学生上台摆小棒,这个参与面太小,没能很好的培养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

3.认识连减,探究连减计算方法

师:8只小鸟齐心合力帮大树捉虫子,不一会儿,虫子就要捉完了,1只小鸟说:“快完了,我先走吧。”又有2只小鸟说:“我们也走吧。”(师边说边变换图形。)

谁能说说这幅图?

生:一共有8只小鸟,先飞走1只,又飞走2只。还剩几只?

师:那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生:用减法。

师:自己试着算一算。(生自己做,请一名学生板演,之后全班交流)

师追问:这里的8是指什么?

生:原来一共的。

师:那1呢?

生:先飞走的。

师:2呢?

生:又飞走的。

师:那得数5指的是什么?

生:剩下的小鸟。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8-1=7,再算7-2=5,所以8-1-2=5。

师: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这里是三个数连减,以前的是2个数相减。

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连减(师板书)

4.巩固连减

师:接下来我请一位小朋友来用小帮摆一副连减的图,请大家仔细观察。

(一生到黑板上摆小棒:先摆6根,然后拿走1,又拿走2根。师生一起说图意)

师:请大家写出算式,写完后同桌交换检查。

(生独立完成后,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师生小结:连加和连减时我们一般都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也就是说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反思:有了连加的学习经验之后,连减就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三、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大屏幕依次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说图意,再独立列出算式,最后全班交流。)

【反思: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党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到了后半节课,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开始不够集中,有部分学生学习效率在逐渐下降,怎样在练习环节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还需要继续深入思考。】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连加连减。

师:连加连减该怎么计算呢?

生: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的,也就是说要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就是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我们学习连加连减还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反思:学以致用,让孩子把所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一年级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8–1–2=5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一、口算训练,日积月累

在大屏幕上出示口算题

4 + 2 =2 + 5 =9 – 2 =5 + 4 =2 + 2 =6 + 3 =7 + 3 =7 – 4 =9 – 1 =4 + 5 =8 – 4 =2 + 6 =4 + 3 =9 – 6 =3 + 4 =4 – 4 =8 + 2 =7 – 5 =3 – 1 =7 – 6 =

学生只写答案,之后全班交流(请学生一一到讲台上讲解),及时更正。

【反思:口算训练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每节课前的5分钟口算训练可以起到较好的训练所用。并且本课的口算既是为了复习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连加,探究连加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大森林吗?

生:喜欢

师:可是森林里有一棵大树生虫子了,怎么办呢?有几只小鸟发现了,它们就一起飞来给大树捉虫子。大家注意看,先来了几只小鸟?

生:5只。

师:可是树上的虫子太多了,它们就向朋友们求救。大家看,又来了几只小鸟?

生:又飞来2只

师:旁边还有一只小鸟说:“我也来帮忙!”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现在图中由几部分组成?

生:3部分

师:哪三部分?

生1:5、2、1

生2:左边、中间和右边

生3:树上的、先飞来的、又飞来的

师:我们看5表示谁呢?

生:树上原来的

师:2呢?

生:先飞来的

师:1呢?

生:后飞来的

师:谁能再说说?

生4:树上的5只、先飞来的2只、又飞来的1只。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把这副图说一说?

生5:树上有5只小鸟,先飞来2只,又飞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师:谁还想说说?(再指名说一说)自己大声的说一说。(生自己说)

师:在整个过程中,小鸟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生:变多了!

师:那我们该用加法还是减法?

生:加法!

师:想一想该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稍想一想)谁来说一说?

生6:5+2+1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课前口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7:这个是3个数的加法,课前的口算是两个数的加法。

师: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连加。(师板书,生齐读课题)那这个算式怎么读呢?

生:5加2加1.

师:怎么算呢?自己在本上算一算,一会儿范老师找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自己在本上计算)

生8:我是先想5和2组成7,7再加上1等于8。

师:谁还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9:我先想5+2=7,再想7+1=8,所以5+2+1=8

师:还有谁想说?

生10:我先想5和2组成7,再想7+1=8,所以5+2+1=8

(师生一起说思路,师板书思路图)

【反思:通过有趣的情景图引导学生逐步开始观察和思考。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前班的学习经验,连加连减已经不在陌生,所以,我这里就侧重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图意,并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重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步学会整理自己思路。】

2.巩固连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连加和它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请看老师用小棒摆一幅图,大家可要仔细数清楚哟。

(师摆小棒)

师:老师先摆了几根小棒?

生:4根

师:老师又摆了几根?

生:2根

师:又摆了几根?

生:3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谁能把这幅图说一说?

生11:原来有4根小棒,又摆了2根,又摆了3根,现在一共有几根?

师:谁能说的更清楚?

生12:左边有4根小棒,中间有2根小棒,右边有3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好!自己在本上写算式。(生自己写)

生13:4+2+3=9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3:先算4+2=6,再算6+3=9。

(师生一起说算法)

师:接下来范老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摆一摆小棒。

生14到黑板上摆小棒:左边摆1根,中间摆2根,右边摆2根。

师:请大家看着这幅图自己写算式。

(生自己写,并请一名学生板演,之后全班交流。)

师:刚才我们解决连加问题时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前两个,再把它们的得数加上第3个数。

师:嗯,说的很好,也就是说我们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

【反思:在巩固练习中,先是我引导孩子们摆图写算式,之后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图写算式,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不足的就是课前考虑到一年级孩子们的课堂组织比较困难,原本计划让每个孩子自己摆小棒的环节给取消了,只是让一名学生上台摆小棒,这个参与面太小,没能很好的培养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

3.认识连减,探究连减计算方法

师:8只小鸟齐心合力帮大树捉虫子,不一会儿,虫子就要捉完了,1只小鸟说:“快完了,我先走吧。”又有2只小鸟说:“我们也走吧。”(师边说边变换图形。)

谁能说说这幅图?

生:一共有8只小鸟,先飞走1只,又飞走2只。还剩几只?

师:那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生:用减法。

师:自己试着算一算。(生自己做,请一名学生板演,之后全班交流)

师追问:这里的8是指什么?

生:原来一共的。

师:那1呢?

生:先飞走的。

师:2呢?

生:又飞走的。

师:那得数5指的是什么?

生:剩下的小鸟。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8-1=7,再算7-2=5,所以8-1-2=5。

师: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这里是三个数连减,以前的是2个数相减。

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连减(师板书)

4.巩固连减

师:接下来我请一位小朋友来用小帮摆一副连减的图,请大家仔细观察。

(一生到黑板上摆小棒:先摆6根,然后拿走1,又拿走2根。师生一起说图意)

师:请大家写出算式,写完后同桌交换检查。

(生独立完成后,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师生小结:连加和连减时我们一般都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也就是说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反思:有了连加的学习经验之后,连减就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三、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大屏幕依次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说图意,再独立列出算式,最后全班交流。)

【反思: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党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到了后半节课,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开始不够集中,有部分学生学习效率在逐渐下降,怎样在练习环节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还需要继续深入思考。】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连加连减。

师:连加连减该怎么计算呢?

生: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的,也就是说要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就是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我们学习连加连减还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反思:学以致用,让孩子把所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一年级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 + 2 + 1 = 8 8 – 1 – 2 =5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学科数学课型学期计划

教学过程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70课时

1、准备课+数一数………………………………………约2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10课时`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个人修改

学科数学课型准备课

教学目标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鼓励学生学好数学;初步了解和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第4页的数10以内的数、分类和写字准备练习,练习一的第1题。

教具准备1.挂图或投影片,内容是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三张挂图或三块小黑板,内容是教科书第4页上的两幅分类图,一幅1~10十个数字图。

3.在黑板上画上写数字练习格。

4.教师给学生准备带有虚线数字的写字练习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在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数学知识非常有用,比如在日常生括中数物品的数量,买东西用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工人制造机器,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科学家把火箭、卫星送上天空等等都需要用数学知识。老师要知道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要准备多少本课本也需要数学知识。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数学,掌握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从今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

二、新课。1.出示彩色挂图或投影片,教学数数。

(1)教师:这幅图画的是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

(2)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教室里实物的个数。提问学生,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

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我们教室的墙上有几张画?

2.教学分类。

(1)挂上画有一枝铅笔和两个皮球的图或小黑板。教师先提问学生,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各是做什么用的?然后归纳学生的发言。

教师:大球、小球都是小朋友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老师用一根线把它们圈起来(边说边用红粉笔画上圈),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的。铅笔是同学们用来写字的,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

(2)让学生看书上画有鸡(母鸡、公鸡、小鸡)、书包和气球的图。

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然后让学生试着把同类的东西圈在一起。教师巡视。

提问:这幅图中的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是怎样圈的?为什么?

3.教学数1~10十个数。

挂出画有教科书第4页上l~10十个数的挂图或小黑板。

先让学生数一数每一个圈中各有几个物体,认一认圈旁边的数字。

教师指挂图或小黑板上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说数,也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如果说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实物,然后纠正说错的数。如果有时间,教师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字让学生说出数。

4.写字准备练习。

教师在事先画在黑板上的写数字练习格里,边示范边向学生说明画线的方法:画横线要由左向右,画竖线要由上向下。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格里试着按虚线点描一个样子,教师巡视检查,合格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上独立描。描完虚线点后,再让学生在练习格里独立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

教师让学生看练习一的第1题。教师读题后,先带领学生一起看左图,让学生说一说图里画的各是什么,哪些是同类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着重指出:西瓜、香蕉、桃都是水果,可以看作一类,因此这三种水果可以留在一个圈里。让学生动手把三种水果圈起来。接着提问:布娃娃能不能算作水果?然后,让学生看右图,先看看图里画的各是什么?想想哪些物品是同类的,再让学生动手把同类的物品圈起来。个人修改

引入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数学,举出实例。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教师可分别让一位圈对的和一位圈错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说明圈对的道理和为什么圈错了。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教学过程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5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个人修改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课题数一数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挂图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一、口头数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看图数数1、激发观察兴趣。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生:老师好。同时鞠躬、敬礼。师:同学们),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最后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伴有鸽子的哨音)。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学校)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2、数图中的数量。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事物。教师: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或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的引导,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学会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有几位老师?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加上圈。教师: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课件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教师: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一栋教学楼)此不再单独出示教学楼的图。

(2)数其他数量的事物。仿照(1)进行。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看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读错了的数。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

3、数教室里的事物。

三、小结教师: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别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知道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与应用。

个人修改

同桌同学互相唱数。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跟大家数几次。

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启发: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板书设计: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课题比多少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习题1、2、3、4。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在多和少的教学中的两种不同的说法是一个难点。

教具准备1、情景图、各种图片、2、学具:各种图片、铅笔、橡皮、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在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动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它们每个小动物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发起了大水,小兔一家住在河边,大水把它们的房子冲倒,它们伤心得哭了。邻居小猪知道了,就来到小兔的家,对小兔说:”别难过,我们大家重新帮你们盖一座结实的大瓦房,你们就不用怕大水了。”小兔高兴地说:”谢谢你,小猪。”小猪说:”不用谢,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一起战胜困难,咱们开始动工吧。”这时,他们开始忙起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热闹的场面吧。

出示情景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二、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1、揭示概念”同样多。教师:你们的故事讲得真好,仔细看一看,图中有几只小兔?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吗?(课件同时演示或用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由故事引出情景图,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同样多的含义。

小兔和砖连起来,表示一只兔子搬一块砖。你能用学具摆一摆?摆完以后,同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诉给大家吗?(生回答)教师揭示同样多的概念。板书:同样多

揭示概念”多”和”少”。教师:图中有几只小猪?用学具摆一摆?小猪扛几块木头?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教师课件演示)同桌说一说。揭示概念”多”“少”(小猪少,木头多)谁多?跟谁比?我们就说木头的跟数比小猪的只数多。还可怎样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跟数少)

2、玩一玩小组活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请小猪吃饭,小兔准备了一些苹果和萝卜?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萝卜够不够?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各小组汇报。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说得真好。我们做一个游戏,”比一比”(教师做个示范:我看到图中有3个萝卜,我看到图中有4个板凳,两个同学边摆边说,放在一块比较,萝卜的个数比板凳的个数少,板凳的个数比萝卜的个数多)你们像老师这样把图中的东西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看哪一组说得多,说得好。(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各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同桌的同学分别比一比自己的手指、眼睛、耳朵理解同样多。让学生拿出手里的东西如:铅笔、橡皮、作业本、书小组比一比。教师巡视并参与他们的活动。2、练习一1、2、3、4、1题学生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2题提问: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你是怎么想的?(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是对的,应给予鼓励)3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多指名说,使学生明白只要看第二行就行了。4题让学生独立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设计意图方法同上揭示多和少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与日常生活相系,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

个人修改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38、诸葛亮和小皮匠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3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聪明人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

4.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13个词语。

2.积累句子2句,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单介绍“诸葛亮”

2、揭示课题:诸葛亮和小皮匠。

3、指名读课题。

4、学习生字:诸、葛、匠

“诸葛”是复姓,还有哪些是复姓?

5、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整体感知课文。

1)边听故事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问:你已经认识其中的哪些字?

2)复习部首查字法,查出“筏、礁、撞”生字。读读字典里“筏”的意思,理解“木筏”这个词语。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请在小组里交流。比较形近字:“击一出”,“故一敌”,“士一土”。

4)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5)生字放到课文里会读吗?

3.数数课文有几小节?

三、读课文,学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生引读第一节。思考:诸葛亮领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什么困难?

2)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3)指导朗读句子。(开火车读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师:这下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呢?让我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学习,并找出有关句子。

2)全班交流

3)板书:架人桥、做木筏、贴布告

4)出示:诸葛亮先……,再……,最后……。练习说话。

5)齐读第二、三节。

3、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师:三个小皮匠让诸葛亮怎么做呢?(读小z纸条的话)。

(内容:请你准备三千张牛皮,用牛皮做筏子。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样你的军队就可顺利过江了。)

1)指名读,愿意读的站起来。

2)齐读第四节。

(引):这真是……(生读第五节)

师: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课外延伸。

1.读生字(开火车)。

2.读词语(齐读)。

3.讲讲古今中外有关聪明人的故事。

1)小组讨论。

2)组内交流。

39、筷子的传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积累词语12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画面内容想象,编个“伞”是怎样发明的小故事说给同学听。

4、明白生活是创造的源泉。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所有的字、词。

2、能明白筷子发明和广泛使用的过程。

教具准备:卡片、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筷子,交流“筷子”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47、筷子的传说

3、学生字:筷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听课文录音。

1、思考:你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完成填空:

很久以前,人们吃东西()。传说()。()人发明了()。现在,全世界()中,就有()人使用筷子。

4、生字:“抓”,用“抓”扩词。

(二)生自由读课文。

在什么情况下,人们受到启发发明了筷子?找出有关小节说一说。

三、学习课文。

(一)出示第二小节。

1、齐读,抽读。

2、学生字:渔、烫、俩、顺、折、碗

3、朗读课后句子1,说说这两根树枝有什么用?

4、试背第二节。

5、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

(2)分句读。

学生字:皇帝嫌

理解“嫌”,用“嫌”说一句话。

(3)完成练习:

后来,人们用()特意做成“快子”,起名“筷子”。筷子的材料由(竹筷)发展了()筷、()筷、()筷、()筷。

(4)师生合作读。试背第三节。

6、学习第四节。

(1)抽读。

除了我国,还有哪些国家也使用“筷子”?

(2)指导读好第二句和第三句。

(3)再读第四节,完成填空。

使用“筷子”的人从我国发展到(),并继续发展到()。

指名背诵。

四.巩固。

1、读字、组词。

2、读句。

3、读课文。

五.说一说。

看图编一个“伞怎样发明”的小故事。

六.课后练习。

1、查字典(自挑二~三个生字)

2、选字填空。

俩两

()只小兔在草地上。

他()是好朋友。

快筷鱼渔

()子竹()打()()

()慢飞()()船()民()夫

作为一种伟大的发明,作为祖国荣誉的介绍,4、5两个在情感教育上有惊人的相似,但他们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史实,一个是传说。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通过抓住对“传说”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筷子发明的过程,并学会复述。

40、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0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给课文续编一个“禹制服洪水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说说演演。

4、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个生字,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引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古人,他叫——禹。(师板书)

2、先请小朋友们听听他的故事吧!要求: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放课文录音)

3、指名答,揭题:44三过家门而不入(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1、出示一、二节,自由轻声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2、组内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hóngyāntáoyǔhūn

洪水淹死逃跑禹新婚

小老师领读字音。

重点交流:禹(书空)逃(组词、说话练习)

3、自由轻声读,男女声分读。

4、说说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

5、全班交流,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节

1、师范读,生边听边找生字。

2、用音序查字法查:呱踏

用部首查字法查:灾紧

3、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配合读。

4、课文填空:后来_____。一天_______。有人说:“________。”还有人说:“___________。”以后________。(出示课文插图)(同桌练说,指名说)

5、认识祥写与略写。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出示第四节,自由读,自学生字

2、交流学习“猛”

3、齐读并完成填空:

______传开了,_________更足了。经过15年的努力,治水大军终于______________。

三、巩固拓展

1、读词擂台赛:抽读生字,个人赛读,小组赛读

2、说一说:15年后,洪水被征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和同学合作,分角色演一演。(全班交流)

41、壶盖为什么会动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背诵两句句子,认识部首“火字旁”。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瓦特从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后来发明了蒸汽机,成为英国有名的科学家。

3、按提示学习音序查字法。

4、能看图按要求说一、两句话。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揭示课题

1、学生交流收集的瓦特的信息。

2、出示“蒸汽机”,瓦特是受什么启发发明蒸汽机的呢?

3、揭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瓦特小时候是怎样一个人?认真听一听,你会知道的。

(2)指名交流

2、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2)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

(3)小组学习。

3、集体反馈自学情况

(1)结合生字复习后鼻韵母,正音:更、沸腾

(2)认识“火字旁”:“炉”。交流认识火字旁的字。

(3)交流识字好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沸腾”

(5)用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指导朗读。

1、学习课文1—7节

(1)出示第一节:指名读,给“有名”换个词读,齐读。

(2)出示第二节,理解“试验”(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3把1、7节结合起来说说

瓦特发明了,是。

瓦特是,他发明了。

2、学习课文2—5节

(1)边读边思考:瓦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出示:好奇地想、看

(2)出示两句问句:

“奶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呢?”

“为什么水沸腾了壶盖就跳动了呢?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呢?”

指导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理解“好奇”)

(3)出示填空:

瓦特看见,想。

瓦特看见,想,又想。

读2—5节,读出示的两句问句,根据填空的提示说一说。(两个填空练习选一)

指名交流

理解“不住地”(可用换词法)

(4)分角色朗读。

3、学习第六节:

(1)瓦特心中有许多个“为什么”,都找不到答案,它又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呢?

(2)四人小组自学,

(3)大组交流:仔细地看

(4)出示课后练习句子,指导读出语气。

4、学习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再说说瓦特小时候是怎样一个人。

(1)指名交流。迟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附:好奇地看、想、仔细地看、想、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2)师小结。

四、说话练习:

1、瓦特看到壶盖会动,想到发明蒸汽机。那么,人们看见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里游,会怎么想,怎么做?

人们看见鸟在天上飞,(怎么想),(怎么做)。

人们看鱼在水里游,(怎么想),(怎么做)。

我看见鱼在水里游,(怎么想),(怎么做)。

要求:看清图意,扩展想象。

五、学习音序查字法

1、学习音序查字法(以“更”为例,(1)先在“音节索引”中找到大写字母G,在找到音节geng。(2)在“字典正文”中,利用提供的页码,就会找到你要查的字了。)

2、练习查“沸、验”。

42.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积累9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后来发明浑天仪,成了有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

3.按提示用音序查字法查出3个字在字典上的页码。

4.用几句话说说自己数星星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本课生字,练习查字典,积累词句。

2.知道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他长大成为最有名的天文学家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新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教学

1.晴朗的夏夜,凉风习习,我们坐在阳台上,抬头一看。(屏幕上出现美丽的星空,在音乐声中,星星一闪一闪)看着这美丽的星空,你想说什么?

2.学习第一句话:

老师给这星空配上了一句话:(在星空中出现: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练习朗读

3.揭题、自学:

(1.)在这样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有一个年龄和我们相似的孩子,正在院子里数星星。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数星星的孩子。(板)

(2.)这位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

生交流,板书,张衡学习生字“衡”(书空)

4.学习最后一节

师引读最后一节。

学习生字汉研浑

5.学习第一节

张衡怎样数星星的呢?(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轻声读,要求用“。”划出有关动词。

(3)齐读

(4)你觉得张衡怎样?

6.引背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第2——5节

1.自由读,思考:奶奶、爷爷和张衡是怎么说的?

2.学习生字:傻总组乱

3.分角色读

4.说话训练:奶奶认为。

张衡认为。

爷爷说。

5.学习第5节

(1)师: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引读第5节

(2)学习生字:楚

(3)看图演示理解

三.复习小结

1.分角色读课文]

2.巩固生字,词语

3.师:张衡小时侯对事物能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对他长大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有着重要的作用。

4.练习()的张衡

5.说话练习:把自己数星星的情景说给大家听。

6.查字典练习。

43、一个奇怪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8个,积累8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伊林娜从小爱动脑筋,善于实践与思考,敢于向科学家质疑,后来成了有名的科学家的故事。

3、用音序法从字典里查到3个字的页码。

4、按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识本课生字12个

2、积累7个词语和2句句子。

3、序法从字典里查到3个字的页码。

4、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要求做实验,用几句话说说实验的过程和解果。

2、学习伊林娜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新

出示:51、一个奇怪的问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师: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谁提出了这个奇怪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我们来交流。(生回答)。

三、学习第一节:

1、一个奇怪的问题是:……(指名读)(全班齐读)

2、指名回答这个问题是谁提出的?

3、师生配合读第一节

4、学习生字:提溢音序查字法(理解意思)

四、学习二—七小节

1、师:出现了哪三个小朋友,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指名6人分节朗读。学生回答:

扎小辫的女孩说:“水喝到鱼肚子里”

胖墩墩的男孩说:“水钻到鱼鳞里”

伊琳娜做金鱼放进一杯水里,水溢出。

3、学生字:

扎、辫、胖、墩、伊、琳、娜

4、分角色读课文。

5、齐读第七节,想:科学家的话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自己动手试一试。

读句子。

五、学习第八节

1、师:伊琳娜就是谁?师生配合读第八节。

2、全班齐读

3、学习生字:鼎、居。

六、复习巩固:

1、读词语2、读句子

七、课外拓展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过程和结果。

八、师小结。

44、望梅止渴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望梅止渴”的故事,指导曹操在危急时刻,积极开动脑筋,终于克服了困难,脱离了险境。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燎”、“酸”、“润”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感知课文:

1、交流收集到的三国时期的一些资料

2、今天,学习一篇三国时期的有关曹操的一个故事。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梅、止

思考:课题的含义(看到青梅嘴巴就不干了)

3、听课文录音,为小节标号。

二、新授课文,学习字词。

1、跟老师一起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分小节读课文。

3、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出征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4、出示句子:

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学习生字:舌(书空)燥(找姐妹)

词语理解: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

读句子:(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试背)

5、同桌互读2、3节,讨论:曹操想出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6、用书上的句子说说曹操是怎么做的?找出动词练习说话。

动词:跑、挥、指、喊

7、学习生字:导(字形)根(找姐妹字)灵(书空)骑(组词)

词义理解:灵机一动

8、结果怎样?齐读第三节。

学习生字:酸、精

找反义词:湿润

9、思考:将士们没有喝水,刚才还口干舌燥,现在为什么打起精神往前赶路了呢?用自己的语言练习说话。

10、读句子:

曹操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带领将士们走出了荒无人烟的地方。

11、朗读全文,你觉得曹操的办法好不好?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

三、音序查字

1、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小组擂台:谁查得快而正确。

酸、润、燎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1、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说话。

2、要求:说清楚、语言表达上较正确、规范。

五、拓展性思考如果你是曹操,还能提出什么好办法?

45、花木兰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和两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扮、替”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一说《花木兰》的故事。

学习过程:

一、解释课题,第一节导入

1、板书课题:花木兰学生介绍知道的花木兰的情况。

2、出示第一节:我国古代有一位巾帼英雄,名叫花木兰。

指名朗读,指导齐读。板书:巾帼英雄。学习生字:巾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

2、交流:小老师

46、莫扎特五岁的时候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和两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莫扎特从小爱好音乐并显露天赋,写出钢琴协奏曲。由于他对音乐执着的爱,后来成为奥地利有名的作曲家。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显”、“蓬”、“松”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说莫扎特小时候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乐曲,小朋友,知道这段音乐是谁创作的?

板书:莫扎特(师简介)

2、读句子,学词语。

(1)出示句子:莫扎特是奥地利有名的作曲家。

莫扎特从小爱好音乐,并早早地显露出音乐的天赋。

(2)知道读通句子。

(3)学习生字“显”。

复习音序查字法,运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显”,为“显”找朋友。

(4)理解“天赋”

3、出示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五岁的莫扎特长什么样?他的音乐天赋表现在哪里?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

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3、根据学生回答的第一问题,出示词语:金发蓬松,天真可爱。

学习生字:“蓬、松”,运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根据学生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出示: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完全合乎规格。

先把句子读正确,再学习生字:“钢、且、合乎、规格”。

5、知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

1、师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儿子的对话。

2、学生分三人小组练习读对话。

3、学生按小组交流读对话,指导:父亲故意开玩笑的语气和儿子不服气的语气。

4、学习生字:故、改。给“故”找朋友;知道“改”左边的笔顺。

5、不用提示语,直接对话。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做生字大搬家游戏巩固生字。

2、做“一字开花”游戏巩固词语。

3、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合、松、故、格”等字。

五、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介绍的这件事中你对莫扎特有了什么了解?

2、你还知道莫扎特小时候的什么故事?

3、老师介绍莫扎特

47.窗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积累词语9个、句子2句。背诵全文。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全文,知道一群孩子们来到窗下,为一位在战场上失去双脚的红军爷爷种月季花和牵牛花的故事。学习他们爱长辈的好品质。

3、能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军、论”。

4、说说自己尊敬长辈的一件事。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9个。

同时从小养成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好行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朱德的故事》

2、揭示课题:40、窗下

3、齐读课题

二:听录音、感知:

1、跟着读一读

2、轻声读一读。

三:学生字:

1、圈出文中的生字。

2、查字典比赛:

字什么部首在字典第几页

3、学生字:

a.读准字音,小火车读。

b.小组交流:

“攀”书空、数一数笔画。

“簇”书空、用“一簇簇”练习说词语。

“株”可以说一株株什么?

四:读词语:

小小组读;开火车读;叫号读。

五:读句子:

抽生读;男、女生读;齐读。

六:读课文:

1、思考:我们到红军爷爷窗下拿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

2、读好第一节,读出语气:

3、红军爷爷为我们干什么?说一说。

4、今天我们来干吗?

5、读好第三节。分组读;男、女声比赛读。

七:背课文:

1、分组背。

2、会背的站起来背。

3、齐背。

八:拓展延伸:

说说你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一件小事。

九:推荐读课外读物: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48.责任

教学要求:

1.能正确认读9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地朗读课文。知道一个小男孩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后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这个小男孩后来当上了美国总统。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必、忆、碎、任”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说自己如果不小心打碎了教室里的花盆,会怎么做。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

难点:理解“承担过失”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生活中,我们因为顽皮好动一不小心闯了祸,最后又是怎样处理的?

2.学生自由发言。

二、新授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的事。

(听录音,回答课文里的小男孩是谁)

2.揭示课题:56、责任

(一)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划小节。

2.学习生字

3.检查

分四部分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任膛炮射砰赔偿须忆

(2)拼音汉字找朋友

shèsuìchángzérèn

(3)组词:炮()赔()膛()责()

(4)写出13个生字的音节中的一个字母。(大写)

(二)复习音序查字法

1.出示一块字母黑板。

2.说说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3.查出“任”在第几页。

4.查字典比赛。

必()忆()碎()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1.把文中里根说话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

出示句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2.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过失”“自己的劳动”分别指的是什么?

找出有关的内容。

3.学生朗读课文。

读里根说的前面半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

4.“过失”的内容读一读。

5.“通过劳动承担过失”是谁教会里根的?

6.找到课文内容,找出爸爸的话,读一读。

三、联系实际,练习说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责任”是什么?

2.假如你不小心打碎了教室了的花盆,你会怎么做?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49、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及词语。

2、积累一句句子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节,熟读4、5节

4、能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学重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1、师:这些都是哪些动物尾巴?

2、出示壁虎的尾巴,让学生猜,学习虎字头,书空

3、师简介小壁虎

4、出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借”

5、听录音,想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6、学习第一节,学习“蛇挣断”

7、指名朗读第二节,指导朗读

二、教学第3~~5节

1、分组学习,出示要求:1)读通课文,每人选一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一学。

2)说一说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3)再想想小壁虎借到尾巴了没有?为什么?

(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2、交流

3、说话训练

出示句式:小壁虎向、和借尾巴。(指名)

小壁虎向借尾巴,不肯借,是因为。

谁能读读这节中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指名读,他们读得怎么样?

4、师生配合读第3节

5、学习4、5节

6、到了家里,他发现了什么?自由读第6节

7、有感情朗读课文

8、出示松鼠啄木鸟图,说说它们尾巴的功能

9、选一幅图说一说:小壁虎爬呀爬。

三、出示第一张图,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四、课外阅读《动物世界》

50、鱼和潜水艇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舟字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长句时,能注意适当的停顿。

3、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潜水艇的发明是受鱼的启发。

4、能仔细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说说了解的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谁能用几句话简单的说说图上的内容?

2、根据回答出示:一艘潜水艇

(1)指名读,读准字音,齐读

(2)用音序查字法查“潜、艇”,了解意思。

(3)学“艇”的部首“舟字旁”,结合“艇”的字意。

板书,让学生观察“舟字旁”与“舟”字有什么不同?

(4)出示课文中另几个带舟字旁的生字:般、舱。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5)指导在田字格中描写“舱、艇、航、般”。

3、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拼读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注意适当的停顿。

(2)评价朗读,再指名读,分组读

(3)读词语

(4)认字形:够、启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鱼和潜水艇有什么关系?课题为什么要把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通过朗读,回答问题

(1)同桌交流

(2)指名答。出示:人们受鱼的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3)读这句句子

2、出示:一条鱼在水里游动。

(1)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出小鱼在水里,一会儿浮上来,一会儿沉下去。

(2)小鱼为什么能浮上来,沉下去?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一节,看谁能读懂课文,自己解答问题。开小火车分句读,同桌齐读。

3、指名答并出示:鱼肚子里的鳔,能够帮助鱼腹上来,也能够帮助鱼沉下去。

(1)读一读句子。

(2)通过查字典理解什么叫鳔——鱼泡泡。

(3)师引读:鱼肚子里的鳔,能够……,也能够……。

(4)指名读,注意适当的停顿。

(5)用“能够……,也能够……”说话。

4、师生配合读一、二、三句。

5、齐读下面的几句话,想一想,讲了什么?

6、出示:鳔鳔

(气)装满了放出来

浮上来沉下去

胀大缩小

(1)做动作理解胀大、缩小两词。并交流“胀、缩”字形。特别注意“胀”的部首是月字旁,同身体有关。

(2)看着板书提示,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一说鱼是怎样利用鳔来游上游下的。

(3)小结:原来于是靠鳔的长大与缩小浮上、沉下的。于是,这个道理……,引读第二节7、开火车读三节

8、读第三节,找一找潜水艇那些地方与鱼有关系。

9、交流

(1)样子像鱼、柜子就好比鱼的鳔。

(2)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师生配合读。

四、联系巩固,课外拓展

1、区分:密、蜜,一字开花。

2、看图读词,认识潜水艇。

3、阅读《鲁班造锯》小故事。

五、描一描,写一写

指导描写“柜、够”

51、棉花姑娘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棉、害、恶”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顿读,按标点停顿。读句时,读好带点的词语,读出请求的预期。

3、能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捕虫本领;能初步感受每个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

4、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叶子枯黄、爬满蚜虫的棉花。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出示:棉花(学习:棉)

3、棉花长得好不好?看图,说说从哪里看出来?

(1)出示: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按标点正确停顿,读通句子)

(2)学习词语:可恶恶:正音,查查字典,找找它还有哪些读音?

(3)指名读句,齐读

4、揭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字形。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小老师领读拼音。

(2)开火车读词语。

(3)随机指导:

1)记字形:许、忙、吐(总结识字方法)

2)提醒:“啄”中的一点不要漏。

(4)指名分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受。

1、自由读课文,思考:棉花姑娘请了几位医生来为她看病?

2、交流

出示:燕子、啄木鸟、青蛙——读好词语。

3、他们帮上忙了吗?再读课文,思考:他们都是怎么说?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三句话)

是引读句子:

燕子说——

啄木鸟说——

青蛙说——

5、他们帮不了棉花姑娘,心情会怎么样呢?(学生回答)

选一段话读一读,你能把它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个别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最后是谁制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读好第六节。

学生交流。(出示:七星瓢虫)读好词语。

7、做完手术后的棉花姑娘怎么样?出示:第七节。

各种形式指导朗读。(注意读好带点的字)

8、分角色朗读课文,各小组表演读。

四、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自由交流)

2、出示:

燕子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到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

五、复习巩固,拓展学习

1、七星瓢虫的本领可真大,比燕子、啄木鸟、青蛙可强多了。小朋友说是不是?(生交流)2、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它们。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3、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4、总结课文。

六、指导写字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朗读的指导,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语言拓展训练有所忽视,如果能抓住文本的资源,进行适当的语言拓展,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能有一定的量,可以使本课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但是部分没有有效性。

52、你像一个巨人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示字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并书写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为绿化设计标语牌。

4、懂得保护公共绿化人人有责。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你来到大草坪上,你会看到些什么?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

2、出示:巨人

指名拼读,学习笔画,“巨人”是怎样的?

3、(补全课题)齐读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情况

(1)小老师带读生字,

草坪巨人森林正在举行弹琴地震亲情藏(读准前后鼻音)

(2)出示:弱小保护(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3、检查读文,课题中的“你”是指谁?

4、轻声读课文,为什么“我们人类”像巨人?找到有关内容好好读一读。(读好课文1、2节)

5、交流朗读

(1)指名读

(2)和同桌一块儿读一读

(3)师生配合读

(4)读的比赛

(5)是啊,那么美丽的环境,那么快乐的小动物,人们怎么忍心去伤害它们?让我们读课文第三节,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节?(齐读第三节)

6、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读了这一节了解了什么?

7、小结:

三、熟读成诵,感受体会

1、你们愿意做怎样的巨人呢?齐读全文。

2、学习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试背课文。

四、游戏巩固,课外拓展:

1、美丽的大自然(出示各种花、草、动物、带有词语)

2、在美丽的公园里,请为它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个人思考,小组交流。

3、回家为小区设计一条标语,提醒居民都要保护绿化。

五、指导书写

53、小花鹿买空气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9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并书写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字。。

2、能正确、熟练的朗读全文。注意读长句子时能做适当的停顿。

3、能用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处公共绿地。

4、知道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买-卖区别在哪里?

2、今天我们要学62课小花鹿买空气

3、你有问题要问吗?

二:新授

1、带着问题听录音:

2、回答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3、练习朗读,熟悉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男女声读

4、学习生字

(1)圈出所有生字

(2)小组自学生字

鹿、偏、坪、僻、繁、痒、污、敏、症、葫、芦、喘

生字归类:形声字:偏、坪、僻、痒、症、葫、

区别:鹿广字头

痒病字头

繁、敏区别异同,书空

(3)小火车读生字

(4)读词语

(5)练习朗读句子

5、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后来人们不再到小花鹿那儿去买空气了?

(1)自由读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回答问题。

三:说话练习:说说你的周围多了哪些绿地?上海多了哪些公共绿地?

四:试背课文4-6小节

1、根据老师提示背诵

2、会背地背诵

五、查字典比赛:

偏、喘、坪

六、课外拓展:读《北极回来的小雪人》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说话练习:听了小白兔的话,小灰兔会怎样想,怎么做呢?同桌讨论,交流。

2.抽读生字。

3.读词语:嫩绿施肥除草搬运

饥饿挑担疑惑自豪

怀疑迷惑运气消除

捉虫实施蹦蹦跳跳

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运、送、挑、担。

2.词语:蹦蹦跳跳、嫩绿、饥饿、疑惑、自豪

教师的导学地位,我觉得应该是在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上,在这里我体验到一些教学细节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多么重要。本课我抓住小白兔种菜的辛苦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苦,学生在我的范读中,在几个人表演常常种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的细节中,我强调常常所表现出小白兔坚持不懈、辛勤劳动,才能收获。然后让学生写写划划,学生看到这个勤劳的小白兔想对他说写什么,学生在回答中也体验着劳动并不是很轻松的一件事。

22.对对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初步了解一些对对子的一般规律,激发学习对对子的兴趣。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里的对对歌。

3.积累词语不少于8个,句子不少于两句。

4.有条件的班级可根据上联,选对1――2句下联。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题

1.师生同做对对子游戏。

师:白日依山尽,生:黄河入海流。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师述:小朋友,刚才我们做的游戏名字叫对对子。

3.揭示课题:22对对子

4.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标上小节号。

2.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对子。

3.出示对对歌及对子

云对雾松对柏

雪对霜柳对杨

风和对日丽红花对绿叶

朝霞对夕阳鸟语对花香

白日依山尽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河入海流一行白鹭上青天

4.自由读对对歌、对子

5.同桌讨论,学习生字的方法。

6.交流识字的方法。

鹂鹭松形声字

乒乓注意区别字形

霞:雨字头。与假做比较

翠:雨字头。注意雨字去钩

7.自由读对对歌,对子。指明读。

8.齐读对对歌,对子。

9.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出示句子:桃花梨花石榴花

苹果芒果杨梅果

2.读句子。

3.师述:你会对对子吗?老师出上联,请你对下联。

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一条大鱼水里游,()。

2.羊儿低头吃青草,()。

3.天上风筝飞得高,()。

4.讨论后班中交流。

23狐狸和乌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积累词语8个,句子2句。

3、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4、懂得只爱听奉承话,就会上当的道理。知道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习“狐狸”。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知道狐狸的哪些知识?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听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讨论。

3、出示句子:他抬起头,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轻声自读,指名读,齐读)

4、学习生字:叼、馋

5、自由读课文第3节,小组讨论:

狐狸一共称赞了乌鸦几次?每次是怎么说的?有什么不同?

乌鸦又是怎样对待狐狸的话的?每次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6、出示词语:骨碌、瞥一眼、差远了、嗓子、享受

7、学习生字

8、分角色朗读第3节。

9、读4、5小节,学习生字“哇、溜“。

三、复习巩固,游戏激趣。

1、抽读生字。

2、区分生字:碌——绿;哇——娃;溜——留(并用这些生字组词)

四、齐读课文,拓展训练。

1、读全文。

2、分角色演一演。

3、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做个小作家: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乌鸦和狐狸后来会有什么发展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作家,把故事继续写下去。(小组讨论,续编故事)

出示开头:过了几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狐狸来了,……

学生的朗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读,朗读可以加深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孩子们在悟中读,在读中悟。1、悟中读。学生预习过课文,对文中的狐狸有个初步的印象——狡猾。怎样把狐狸的狡猾通过朗读读出来呢?关键还在于对“狡猾”的真切的体验。我首先是通过抓关键词来体会。第一次对话中“亲爱的”和“您”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谁对谁说‘亲爱的’”,你向谁问好时会用“您”,学生联系生活,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这只狐狸的虚伪、狡猾。第二次对话中,狐狸的表情是“赔着笑脸”,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狐狸的“笑”并不是真诚的,不是发自内心的,他的笑是另有所图的,是装出来的,是虚伪的笑。这一下,孩子对狐狸的“狡猾”的感受又深了一层。其次,我通过让学生想象当时狐狸在讨好乌鸦时的心里话来感知狐狸的“狡猾”,嘴上是甜言蜜语,心里却讽刺、挖苦,别有居心。在“口蜜”与“腹剑”的对比中,狐狸的狡猾形象就跃然纸上了。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入境又入情,,朗读就不再是难题。

24蜘蛛织网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和“认一认”中的词语;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大意;多音字“结”能据词定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

读懂并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蜘蛛)孩子们,快看大屏幕!我们的课上来了一个新伙伴,它是谁呀?

2.你对蜘蛛有哪些了解,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蜘蛛会织网……)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蜘蛛织网》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意图:通过大屏幕上慢慢爬出的蜘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通过质疑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号。

2.反馈:a.指名分自然段读。b.其他同学评字音读的是否正确。

3.(出示课件)开火车读词。

【意图:正确认读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为进一步品词品句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1.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课文,看看课文能解决哪些问题?(对学生问题归类)

2.选择喜欢的问题研究:

⑴蜘蛛织网遇到了哪些困难?画下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a.自读课文,画句子体会。

b.出示课件,体会三次困难一次比一次大。

c.指导朗读遇到困难的句子。(快要织完了,蜘蛛心情什么样?应该怎样读?)

d.小组合作读出三次困难一次比一次大。

⑵蜘蛛在织网过程中遇到了三次困难,而且一次比一次大,它都是怎么做的?

a.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b.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理解:不泄气

c.师生合作读:师读困难,生读怎么做的(边读边出示课件)

【意图: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进取精神和语言感悟能力,提高朗读能力。】

⑶师引读:蜘蛛织网是多么不容易呀!织呀,织呀。

理解:终于

⑷小结:蜘蛛遇到困难不退缩,终于获得了成功,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它的喜悦吧!

⑸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师引读:蜘蛛织网原来是为了。

【意图:通过教师引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朗读效果。】

四、引导积累:

1.快速记忆喜欢的句子,看谁记的句子多。

2.指名背诵,鼓励积累。

【意图:积累语言,培养积累兴趣和快速记忆能力。】

五、作业:

1.推荐网站,感兴趣的同学继续查找有关蜘蛛的资料,解决课文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下次课向大家介绍。

2.背诵课文。

【意图:选择性作业,使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培养课外阅读和查找信息的能力。】

25蜗牛学艺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蜗牛和小动物们对话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或者能新编一个蜗牛吸取教训、虚心学艺的故事。

4.描写独体字“主、并”,2个左右结构的字“泳、浪”。

5.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要一味求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蜗牛图片,问:你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

2.蜗牛不会飞,不会游,只会在地上爬,它也学过艺,但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蜗牛学艺(出示课题齐读)。

3.学习生字:艺,找朋友(技艺,艺术,曲艺)课文中“艺”的含义是“技能、本领”。

二、学习课文和生字

(一)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蜗牛学会了吗?

2.交流,板书:兔子蝴蝶鸭子

3.为什么蜗牛没有学会本领呢?自由读课文,熟悉内容。

(二)重点学习1-4节

1.指名读1-4节。思考:因为(兔子)只会,不会

,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2.学习生字:主、并、傅、睬

主——住;并,后鼻音;师傅,连读轻声;睬:换部首。

3.指导朗读:蜗牛忙说:“你并不是全才呀,我得找个全才师傅。”说完,再也不理睬兔子了,自己想前爬去。

4.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5-12节

1.小组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蝴蝶和鸭子也要教蜗牛本领,可结果呢?

说话训练:因为只会,不会,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3.出示句子:

A.蜗牛说:“你也不是全才呀。”说完,又向前爬去。

B.蜗牛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原来你也不是全才呀,再见!”,说罢,又向前爬去……

(2)指名读句子,要求读准字音。

(3)指导朗读,读出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4)学习生字:浪、泳,积累三点水的字。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思考:比较一下,蜗牛三次回答的态度和语言有何不同。

5.出示:蜗牛要找的全才师傅是会,会,会。这样的师傅有吗?所以小蜗牛——“爬过坡,越过岭,蜗牛还是没找到全才师傅。”

(1)学习生字:越,半包围结构;岭,后鼻音。

(2)齐读最后小节。

三、说话训练:

1.还会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和同学合作,先说说,再演演。

2.新编“蜗牛学艺”的故事,主要讲蜗牛吸取了教训,虚心向兔子、蝴蝶和鸭子学艺,结果学到了不少本领。

四、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学艺主动并且师傅

理睬游泳波浪似的

越过山岭浪花主人

摇头虚心翻山越岭

3.指导写字:泳、浪,左窄右宽。

五、作业布置

1.写字本1。

2.词语:主动师傅理睬招呼游泳

整堂课中,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生、师生互动的交往中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如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体验对与错。又如通过教师引出“小蜗牛没有学到本领,很烦恼,我们来帮它出主意”这一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融入于故事中,承担角色,从而悟出道理,即一点点积累,一样样地去学本领,不能一味求全。一年级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演员,他们的表演绘声绘色,高潮一个接一个,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学生在掌声中更加自信,在笑声中懂得尊重别人,在欢呼声中领悟了这个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6木棉树的种子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并认识课文生字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木棉树长大后,小动物们回对它说些什么。

4.描写4个上下结构的字“坚、茂、受、爱”。

5.懂得要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课题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离开妈妈,四海为家。有一颗也要随着风儿到远方去了。它是谁呢?

2.出示课题:28木棉树的种子

3.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课文第1节

1.听录音,思考:木棉树的种子要离开妈妈了,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

2.出示妈妈的话:孩子啊!你将要离开妈妈了,要记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坚强。

3.学习生字:离、管、遇、勇、坚

比较字形:管——官;坚——竖;

找朋友:离遇勇

4.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三、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木棉树种子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又是怎么做的?

2.出示:泥土里黑洞洞的,它感到有些害怕。可是,它想起了妈妈的话,便鼓足勇气,努力向上顶,终于顶出了地面,见到了光明。

3.学习生字:埋、努。

4.指导朗读,在想起妈妈的话时,引导学生复习朗读第一节中的有关句子。

5.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阳光和水,木棉树苗在阳光和雨露的帮助下,很快就长成小木棉树了。

6.齐读第5节。

7.学习生字:茂、盛、受;

(1)指导“茂”的笔顺,当堂描写。通过看幻灯理解“茂盛”的含义。

(2)比较、组词:受——爱。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想一想,小动物看见枝叶茂盛的木棉树会说什么呢?

小鸟说:“。”

小蜜蜂飞来说:“。”还有什么动物呢?

2.生字抽读。

3.读词语:离开不管遇到勇敢

坚强埋藏努力帮助

茂盛受到盛开助手

坚硬勇士管理枝繁叶茂

五、写字指导,作业布置

1.指导书空上下结构的字:坚、茂、受、爱。

2.学生描摹和临写。

3.写字本2。

4.词语:将要离开勇敢坚强努力帮助

27小蝌蚪找妈妈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生字10个,认识部首“目”字旁,描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眼、睛、肚、胆。

2.正确朗读课文,以小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3.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或者看图,按照例句的样子说一句完整的话。

4.通过课文学习知道青蛙的生长过程,增长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

2.板书:小蝌蚪

3.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4.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5.指名读,齐读。

二、听录音,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找相关句子:小蝌蚪长什么样?

2.交流,齐读第一节。

3.学习生字:塘,换部首。

4.自由读课文,思考: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谁?

交流板书:鲤鱼乌龟妈妈

学习生字:龟

三、学习课文和生字,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2节。

(1)思考:鲤鱼妈妈在干什么?蝌蚪看见了怎么想?

(2)学习生字:食最后一笔是“点”。

嘴积累“口字旁”的字。

(3)出示:小蝌蚪迎上去问:“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

(4)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出小蝌蚪急切的语气,和鲤鱼妈妈亲切的语气。

2.小组读课文第3节。

(1)思考: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当妈妈?

(2)指导朗读: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抓住重点词语“连忙、追、叫”,读出小蝌蚪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3)乌龟告诉蝌蚪,妈妈有:大眼睛绿衣服会捉虫。

3.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自由读第4节。

(1)学习生字:比一比肚——胆

换部首跟——眼前鼻音

碧用顺口溜的方法

做动作记忆蹲

低最后一点不能漏

眼睛积累“目字旁”的字。

(2)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高兴的语气。

4.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5.小组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6.指导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欢乐蹦蹦跳: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池塘食物嘴巴龟甲

摇摆下蹲碧绿眼睛

肚皮低头跟随连忙

胆战心惊碧空如洗碧血丹心

3.说话训练:谁在哪里干什么。课本P89。

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描写:眼、睛、肚、胆

2.写词语:池塘嘴巴碧绿眼睛肚皮

3.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28美丽的小路

学习目标:

5.读准并认识课文生字10个,描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推、堆、洗、净。

6.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句子的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7.观察自己家周围的环境,仿照课文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8.懂得爱护环境,保持环境整洁,人人有责;整洁美好的环境能让人们心情舒畅。

教学过程:

一、说话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路一字开花

3.用一句话说说你家周围或看到过的路。

4.今天,我们要去看一条特别的路。

出示课题30美丽的小路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课文1—3节

1.听课文录音,思考:美丽的小路在哪里?为什么说小路是美丽的?

2.交流、板书:铺满鹅软石路旁开满鲜花

3.学习生字:屋石旁鲜

4.指名读第1节。

5.师引读:这么美的小路,兔姑娘看见了说……鹿先生看见了说……(赞美的语气,体现小路的美。)

6.齐读课文第1—3节。

三、小组学习4—7节,指导朗读

1.说话训练:在这样美丽的小路上,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可是有一天,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小动物们议论纷纷。小组学习课文4—7节,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步堆积皱

3.为什么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板书:堆积了垃圾苍蝇飞

4.交流识字方法:堆——推;积——和;

步指导书空笔顺;

皱翘舌音。

5.出示句子:(1)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生气)

(2)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3)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疑惑)

(2)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肯定)

不同形式读,指导学生根据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6.齐读课文4—7节。

四、学习课文8—10节

1.自由读课文8—10节。思考:大家怎样让小路又变美丽了?

2.交流板书:推小车拿扫帚扫垃圾给花浇水给路洗澡

3.学习生字:洗净,注意“氵”和“冫”。

4.经过小动物们的辛勤劳动,美丽的小路又回来了。齐读9、10节,注意读出高兴的语气。

5.分角色配合读课文。

五、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摘苹果,读生字。

2.小老师领读词语:房屋石头旁边新鲜

散步堆积推动清洗

干净洒水洗澡皱眉头

五颜六色堆积如山窗明几净

3.说话练习:你家周围的小路是怎样的?你怎样做才能使它一直美丽?你心中的美丽小路是怎样的?尝试写写画画。

六、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描写:堆推洗净,

比较“氵”和“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写词语:屋前路旁散步堆积洗澡干净

3.写写画画:我心目中最美丽的小路

29、两只小狮子

教学目标:

1、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能记住“苦、功、位、慢”这四个生字。

2、能根据提示练习用部首查字典里查找“狮”和“撕”。

3、继续练习不唱读、不顿读、指导读好“懒洋洋、慢吞吞”等词语。

4、使学生懂得自治自理,不依赖他人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有两只可爱的小狮子在学本领,结果谁的本领学的好呢?

2、揭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分小节。这两只狮子有什么不同?(板书:勤劳懒)

三、学习课文

1、读1--2节,学习生字:狮、扑、撕、苦、懒、晒

2、学生比较:两只小狮子练习本领有什么区别吗?

交流,出示: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另一只狮子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3、读词语:狮子、刻苦、懒洋洋(指导朗读)

(1)看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引出新的识字方法:部首查字法

(3)教要领:定部首,数几笔,部首目录找到它;部首外,再数数,检字表中找门牌;快快快,快快翻,找到正门找到家。

(4)以“晒”为例,根据提示练习查字法。

(5)练习查“慢”

(6)小结部首查字法。背儿歌。

4、读3---6节,

(1)学生字:功、慢、吞、凭、位

(2)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

6、请生读,小组读,齐读。

7、读第6节,学生字:肃、靠

8、读词语:慢吞吞、地位、严肃、真正。

9、学生朗读最后一节。

10、齐读课文。

四、总结,复习巩固。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

1、识字教学和拼音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复习和巩固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进一步认准容易混淆的后鼻音,培养学生熟练拼读音节,主动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坚持在阅读中识字和巩固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开放式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感悟

新课标“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这句话提醒我们:阅读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一发展读者个性为依托,应该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把阅读还给主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向个体开放。

例如:在整体感知文本后,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只小狮子?为什么?(从课文中找找原因,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3、向生活开放——重视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阅读”生活,提升境界

生活的大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对生活的热情投入,会使学生的潜质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应该始终把如何观察生活,体验生命,进而领悟生活的真谛,贯穿于教学中。

例如:本课设计中我进行了一个相关问题的设计:这个故事不只教育这只懒狮子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其实也在教育我们。我们从小也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会哪些本领呢?可以说说学习上的,也可以说生活上的。

30、小花猫照镜子

教学目标:

1、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能记住“伙、伴、盯、冲”这四个生字。

2、能练习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伴”和“怒、烈”。3、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根据一些句子中的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

4、使学生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

1、师:小朋友,你们平时照镜子吗?你们是怎么照镜子的?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一只小花猫也在照镜子,看看它是怎么照镜子的?

2、揭示课题,学生齐读。

3、学习生字:镜

二、学习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1、学习第一小节

2、生自由读,问:小花猫照镜子时看见了谁?它怎么样呢?

1)学习生字:瞪、盯、怒、冲

2)请生读第一节,指导朗读,突出小花猫的”怒气冲冲”。

3、齐读第一节。

4、学习2---4节

1)小组读2--4节

2)学习生字:喵、砰、剧、烈、伙、伴

3)朗读词语

4)问:小花猫是怎样对待镜子中的自己的?请学生用“()”表示出来。

5)指导朗读句子:它弓起背,瞪圆了眼,“喵-喵-”大叫两声,扑了过去。

6)经过妈妈教育后,小花猫又是怎样做的?用“---”划出来。

7)请学生分角色表演。

8)请生读,齐读2--4节。

5、学习第五节

1)生读第五节

2)学习生字:蹲

3)朗读句子:妈妈语重心长地说:“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

6、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组中读词语

31孔雀和乌鸦

学习目标:

1、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能记住“值、灭、丑、瞧”这四个生字。认识部首“四点底”。

2、能练习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瞧”和“编”。

3、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2节中的2、3、4、5句。

4、使学生了解不应该嘲笑别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孔雀和乌鸦,你们觉得美吗?为什么?

2、它们的羽毛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课题(齐读)

二、新授:

1、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你懂得了什么?

(2)生边听,边分小节

(3)出示课文内容,找到生字

集中识字:

1)齐读生字:读准生字的音——开火车读——个别读

2)生字归类:平舌音的字:匆刺

翘舌音的字:值丑

轻声:焦——瞧

反义词:美——丑卷——直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瞧、编(比一比,谁最快)

3)记字游戏闪电记字

4)给生字找朋友,找到的出示

(4)生字回课文,读一读

2、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思:孔雀和乌鸦各自表现怎样?你喜欢谁?为什么?

(2)出示“寻找”你理解吗?说一说

(3)什么叫“急匆匆”做动作演一演

(4)师生合作朗读

(5)天下的鸟儿听说孔雀为救火受了伤都来看望它,他们带来了什么?

3、学习课文第二节

(1)听第二节录音:用“——”找到相应的句子

(2)交流找到的句子。

(3)你喜欢哪些句子(比读——齐读——个别读——男女生读)

(4)出示提示指导背诵。

南方的()带来了()。北方的()带来了()。东方的()带来了()。西方的()带来了()。

(5)小组合作读一读

(6)说话练习

出示:……带来了……(说话)

4、感悟明理

(1)乌鸦看见鸟儿的表现,它怎么样?

(2)鸟儿们为什么都不理睬乌鸦?

当别人有缺点有错误时,我们不能嘲笑他,而是应该帮助他。

板书:不要嘲笑别人

我们教师,尤其是一年级的老师,更是要注重观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案,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实施,及时地修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锝实在,学锝扎实,不会象空中楼阁,华而不实。

一、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程度,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因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做得比较充分,所以我直接用听记的方法引入课文,而学生也因为事先也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所以进行得比较顺利,可以说这堂课的起点是比较高的。

二、正确估价学生实际水平,适当调节学习的难易程度。

我在设计教学时,知道自己的学生,在一阶段的训练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设计了三次说话训练,而且这三次训练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第一次是课文内容的听记、重复。第二次是课外的“值班”要求的听记、重复。第三次为想象说话:孔雀在经过火海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我们相信虽然学生的基础在客观上确实存在差异,但是只要我们老师能够正确地看待这种差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渗透能力训练、思维训练,我想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学习的后劲会越来越大。

32、悄悄话

学习目标:

1、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能记住“当、耳、喜、此”这四个生字。

2、能练习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晨”和“喜”。

3、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漏字。

4、能读懂黄鼠狼、松鼠、刺猬、小猴等几个小动物所说的这句话的不同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悄悄话”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跟谁说过悄悄话呢?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出示课题:

(1)学习生字“悄”:换部首:消,销等。指导书写注意“竖心旁”的写法。

(2)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理清文脉。

1、你们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吗?

2、听课文,找找填空的答案:

出示:一天早晨,兔子急匆匆去找狮子,狮子把动物们召集到一起做了一个

,结果,兔子。

3、听完后,交流,把填空完成。

学习生字“晨”:用部首查自发查一下“晨”

“召集”:集怎么记?

“游戏”:戏找朋友

“此”怎么记?从此,从这以后。

4、齐读

三、学习课文的起因和结果

1、一天清晨兔子急匆匆地去告状,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事?在小组内读读课文,给小节编号,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找一找答案在第几节。

2、交流

3、指导朗读:

(1)出示兔子的话。

1)学生字:喜:查字典,指导书写裂:看实物。耳:笔顺,指导书写

2)这时兔子的心情是怎样的?会用这种语气读吗?

3)读读兔子的话

4)从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兔子对他听到的话非常地相信,所以很气愤。

(2)狮子怎么说呢?找出狮子的话读一读。

出示狮子的话,学生字:“当”笔顺。指导书写。

“当面”是什么意思?

读狮子的话,试读。

(3)分角色读第一节。

四、学习事情的过程

1、事情的最后结果,兔子再也不相信那些“亲耳听到”的话了。

那么从相信、气愤,到最后的再也不相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2、读课文的2、3节

思考:他们做了什么游戏?那些动物参加了游戏?

每个人传的话是什么,画出来。说说他们说的话的意思一样吗?出示原话和动物们的话,读一读,区别一下。

学习“黄”:表示颜色的字。

3、话最后传到了兔子那里,兔子听了,大吃一惊。为什么?

4、总结:所以,不能轻易相信听来的话。

5、读2、3节

6、小组做传话的游戏,要求准确。

五、巩固复习

1、复习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2、赛读句子:不能轻易相信听来的话。

33.谁的本领大

教学目标:

1、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能记住“盖、谈、筑、求、修、交、丈”这四个生字。积累“盖房子、筑公路、修桌椅、端饭菜”这几个动宾词组,结合课文的内容,联系生活的经验理解“愤愤不平、火冒三丈”意思,并积累。

2、能比较熟练地根据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筑”“愤”。

3、能根据句中的提示语,读出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

4、使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筑”“愤”

教学难点:懂得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手”“嘴”图片

2.师述: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谁能说说它们有什么本领吗?(板书:本领)

3.师述:你们说的真好,可有一天手和嘴吵了起来,它们吵些什么呢?让我们去听一听。

4.听录音,交流。

5.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那么它们究竟谁的本领大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在课题后加一个?号)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你们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4.学习第一、二节。

(1)轻声读1——2节,边读边想:手和嘴是怎样争功劳的?

(2)交流,出示:手会盖房子、筑公路、修桌椅、端饭菜……

嘴巴能交谈、吃饭……

A.学习生字:盖修端交谈(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B.交流:指名领读

你们用了什么好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筑”复习查字典的方法

“端”指导书写

“修”师提问:除了修桌子,还可以修什么呢?出示:修()

C.开火车读

(3)手和嘴在夸耀自己的本领时,它们的语气是怎样的呢?

指导朗读1、2节“傲慢”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来读手说的话。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全班齐读

嘴巴听了手的话后怎么样呢?请男生用不服气的语气读。

女生读

全班齐读1、2节

5.它们俩听了对方的炫耀后,态度是怎样的呢?轻声读3、4节

出示词语:愤愤不平火冒三丈

学习生字:愤丈

6.指导朗读3、4节

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

7.分角色读1——4节

8.手和嘴到底是谁的本领大呢?小组交流讨论

出示句子手和嘴各有各的本领。

指名读,齐读

9.可它们却不这样认为,手不肯——,嘴巴也不愿意——,过了几天,手——,嘴巴呢——。(教师引读)

学习生字:求耷

10.齐读第五节

三、复习巩固

1.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2.齐读课文

3.学了课文,你想对手和嘴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说话训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小伙伴合作过什么?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2.课外阅读:《红花和绿叶》

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关键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我敢于舍弃自己的“权威”,努力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是扮演嘴巴还是扮演手,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学习方法来完成识字学习,满足学生认知活动的个性需要。

2、充分肯定、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体验,促使其不断超越自我,增强创造能力。当学生们根据课文1-4节内容演完课本剧后,我就及时地加以肯定:“很好。”同时又注意激励学生:“再请一组来试一试好吗?有没有演得更好超过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宽松、和谐又富有竞争和挑战的氛围中自然生成。让学生真正得到从动机到实现的成功体验。

34、一群光头男孩

教学目标:

1、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13个、句子2句。

2、能真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3—5小节。

3、能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印、疗”。

4、使学生受到爱的熏陶、体会到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教学过程:

一:上个月,小朋友们都捐来了校服,你们知道这些校服都是捐给谁的吗?

1、讨论。

2、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齐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课题:39、一群光头男孩

二:范读课文

1、听课文:思考:怎样出现一群光头男孩的?

边听边标小结号。

三:交流,学1-2节。

1、找出生字:印、州、镇、菜、瘤、治、疗

a.开火车读

b.记住字形

c.“莱-菜”区别字形。

d.抽读

2、读好这两节、

四:大家看到布莱恩这样,又是怎样做的?学3-5节。

1、学生字:剃、唯、透、拥

a.小小组自学。

b.交流自学情况

2、一个同学又怎样做的?读好男孩的话。

a.指名读。

b.评价后再读。

3、读好最后两节。

a.男、女比赛读

b.小组读。

c.齐读

4、这个班级中的一个同学,你还会用什么方法献爱心?

五:查字典比赛。

印疗

完成课后表格:

36、王冕学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1个。

2、能真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节,

3、能根据自己画的画面内容编个小故事说给同学听。

4、激励学生勤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11个,背诵课文第二节。

能根据自己画的画面内容编个小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展示学生绘画作品,开展“谁是最佳小画家”评比。

2、请最佳小画家介绍平时学画的情况。

3、师小结。

4、出示课题:41、王冕学画

(1)学习生字冕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2)指名读、齐读课题

5、学生质疑:你想知道什么?

6、过渡: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听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学生轻声跟读。

2、借助拼音,学生试读课文。

要求:(1)用笔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把课文读通顺。

(3)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

3、交流反馈:

(1)学习生字:贫、穷、布、神、省、笔

你认识那些字?小老师领读,组内接力读,叫号火车读

随机指导:贫穷:(反义词:富裕)

布:一字开花、扩词

省、笔:找一找他们在字典的第几页?

(2)指导读句: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熟读课文、指导背诵

1、把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读一读

(1)自由读(2)指名读

2、重点指导读通第二节

(1)指导读句:湖里有十来枝婷婷玉立的荷花,……滚来滚去。

a.教学生字:亭、苞、莹

b.看图理解:亭亭玉立花苞晶莹

c.自由读、指定读、挑战读、齐读

(2)轻声读第二节:用——划出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

(3)完成填空练习:一()风一()云一()笔

3、指导背诵课文第二节

(1)师引读课文第二节,出示关键词:一个夏天的傍晚,……大雨过后……王冕看得出神……

(2)开展勇夺红旗比赛

四:开展游戏:巩固字词

五:发挥想象,课外拓展

1、说话训练:(1)我喜欢画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_______________,所以我喜欢画____________。

2、课外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遍个小故事说给好朋友听。

37、唐老鸭新传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查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2个。

3、能讲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小故事。

4、明白不能一味追求金钱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喜欢看那些动画片?

2、你们看过《唐老鸭》的故事吗?

板书课题:唐老鸭新传

二:出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标上小节号。说说课文有几小节?

2、学习第一节

(1)唐老鸭为什么要卖鸭毛?用______划出有关句子

(2)出示句子,学习生字。

a.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买卖)

买卖

妈妈给我()了一只文具盒。

商店里()出了许多空调。

b.比较:衔假

(3).齐读有关句子。

(4)卖掉了鸭毛结果怎样?出示“这是沉下去”。

a.学习生字:而沉

b.说出“沉”的反义词?

3、唐老鸭为什么会这样的?你想对唐老鸭说些什么?(说话训练)

4、出示句子:你失去了珍贵的羽毛,也就没有了足够的浮力。

a.指名读

b.学习“珍贵”

c.齐读句子。

5、第4节。

学习生字:悔钱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6、读课文。

三: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合作学,积极思考,共同提高。所有的教学活动能紧扣目标进行,所有的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彼此衔接,过渡自然。识字、阅读和学习语言做到了很好的结合,课堂教学有实效。总体来看,这堂课有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1、“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识字方法,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其中3个生字出现在最后一节,我就把最后一小节放到一开始学掉,其余有5个生字出现在第一节,剩下还有两个生字,我重新组织了语言,把它们设计在一段文字里学完,这样可以突破生字多、难以接受这样一个难点,使识字的节奏、有效性都得到了体现。

2、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和人见面一样,一回生两回熟。对小朋友来说,创造与生字见面对最好的机会就是在阅读中识字。比如说在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我首先是让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让小朋友借助拼音来学一学生字,让他们同桌交流一下是怎么记住的,然后把生字请出来,由小老师来带学,学到每一个生字的时候,我都会有侧重的提问或者进行训练,如:卖和买的区分运用,街的书写等,学完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注意把识字和课文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小朋友不知不觉记住了生字。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西师版)


前言:上学了

导学课题上学了

标知识与

技能初步认识数、数数。

过程

方法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最初步热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1、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产生愉悦感。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导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导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导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课题1、看一看,数一数

导学内容课本第2、3、4页内容

导学目标初步理解儿童认数、数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导学难点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导学准备1——10的数字卡片。

导学流程

教师活动(导)学生活动(学)个性设计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让我们来互相认识一下吧。

打开第一页,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

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示一幅美丽的校园情境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数出数量是1的

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出示数字卡片1,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再自己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教学方法同上)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自己身上找到这么多数。大家在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3)寻找校园里的数。

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许多数我们去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吧!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我们美丽的学校里的红旗、花、树木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等事物。大家数得都很认真,很准确。放学后,大家可以再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五、布置作业

数数家里的东西

学生作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家住哪儿,家里有多少人……

学生数数:1,2,3,4,5,6,7,8,9,10。

同桌合作数数:伸出两只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学生认真观察图。

生答:知道,是学校。

学生随意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生答: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

学生小声读。

生答:有2个同学在浇花、有2个同学在玩飞机模型、有2个同学在打乒乓球。

学生读一读。

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独立观察教室,寻找各数,并互相交流。

学生认真观察,互相交流,合作完成。

学生回到教室后反馈找到的数。

学生互相交流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数一数自己和同桌有多少本书带了多少支铅笔

感受数学的快乐。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要求学生说,学生说完一种老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1、看一看,数一数

看一看数一数

1、2、3、4、5、6、7、8、9、10

导学反思

第二课时

导学课题2、比一比

导学内容课本第5页的“比一比”及第6页的“课堂活动”。

导学目标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以及会判断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多少

导学重点小组活动探讨初步比较物体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的方法。

导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快乐。

导学准备五角星、纸袋、各种文具、卡片

导学流程

教师活动(导)学生活动(学)个性设计

复习旧知识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谁能把这些数数给大家听?

二、新授课

1、导学高矮。

(1)创设情境。

(在黑板上方贴一个五角星,下方也贴一个五角星)

谁愿意把黑板上的五角星摘下来?

老师为什么能拿到上方的五角星呢?

刚才那位小朋友为什么拿不到上方的五角星呢?

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高矮的问题。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请两位个子差不多的小朋友上台,分别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2、比长短。

引导学生观察。

每组桌上有两个口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有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起把他们倒出来看一看吧?

你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吗?

比大小。

出示两个球,一大一小,让学生比较这两个球的大小。

比多少。

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同样多)

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引导学生说出多些、少些)

说出生活中多些、少些、同样多的例子。

课堂活动。

出示图片。

四、布置作业。

学生数数。

学生上台摘五角星,但只能拿到下方的五角星,拿不到上方五角星。

生答:因为老师高。

生答: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比高矮的方法,并汇报、交流。

学生仔细观察倒出来的东西,交流汇报。

学生小组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并汇报。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东西?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并说一说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学生自由举例子。

学生人真观察,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比一比身边的事物

板书设计2、比一比

高矮长短大小

导学反思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导学课题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标知识与

技能1、能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以及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并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

方法

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感知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是算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导学重点1—5每个数表示的意义及写法;理解“”、“”、“=”三种符号的含义及作用。

导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的含义;5以数的加减法计算。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

导学课时10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课题1—5的各数的数、说、认

导学内容课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一题。

导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习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导学重点认、读、写5以内的数。

导学难点对数的正确感受。

导学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导学流程

教师活动(导)学生活动(学)个性设计

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二、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

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

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学生按要求说话:(1)、1个文具盒,(2)、2本书,(3)3个本子。

学生答:

我家有1头牛;

我家3个人;

我家鱼缸里有5条鱼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 1课时,第 课时)

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 > =

还剩下多少? -

0表示: 一个也没有 起点 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 1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 > =

还剩下多少? -

0表示: 一个也没有 起点 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沪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97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