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七节《哺育动物》教案分析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七节《哺育动物》教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七节《哺育动物》教案分析

学习课题: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育动物
课型设置:新授课

学习目标: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3、了解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认识生活中的哺乳动物2、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重难点: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独立预学
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展示)
点拨提升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完成下边所列问题。
2.熟悉右边合作学习内容,并尝试解答,运用双色笔勾画或记录重点、疑难点。
独学评价:
学习情景:
学点一:哺育动物的主要特征
1、观察与思考:比较家兔、狼的牙齿
门齿,适于切断食物犬齿,适于撕裂肉食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2、家兔的神经系统家兔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家兔具有发达的大脑,能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家兔的生殖和发育胚胎在母体的子宫里发育成为胎儿后,就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胎生。胎儿产出后,母体用乳汁哺育幼体。和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这样可以使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也增强了哺乳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思考: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谁能概括一下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三、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39页
综合和概括:比较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
植物

细胞结构特点

营养方式

是否自由运动

对刺激的反应

对上面的概括,你有什么补充吗?

活动指南:
①对子间检查独学成果,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
②围绕教师创设的活动情景,按要求完成活动步骤,并思考讨论合作学习内容。
③对桌先进行“一对一”分层讨论,并将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标注好。
④组内互相请教。原则:B层请教A层,C层请教B层或A层,A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共同讨论吸取BC层的意见。小组长控制好讨论的节奏,做好疑难问题记录。
⑤展示。板书清晰工整,声音洪亮,精神饱满,表达层次要清晰,推理严密,形式合理。⑥认真倾听和思考展示内容,大胆互纠,踊跃解疑,公正评价。

学习秘诀:
①认真倾听.大胆质疑。
②记录主要概念、方法规律、解题思路、基本规范。
互动评价:
倾听:
互动:
记录:

1.点拨疑问

2.知识总结

3.应用拓展

学习内容:
一、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
观看课本P37图片:
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家兔的外部形态
1、身体分为、、、和五部分。
2、体表被毛。
粗毛:稀少,耐摩擦起保护作用
绒毛:细密,覆盖于皮肤上起保温作用
(二)家兔的内部结构
1、家兔的体腔中有膈,
膈把体腔分为了和。
胸腔内的器官

腹腔内的器官

心脏分成四个腔:
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体温恒定对于我这类动物适应陆地环境有什么意义?
2、家兔的肠很长,总长度为体长的10倍,其中盲肠特别发达,有利于消化大量的植物纤维。

反思总结:

合作评价:
对学:
群学:
展示:
质疑:
点评:

学习总评:

达标检测
巩固训练

1、与其他动物相比,哺乳动物后代成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C.心脏四腔D.体表被毛
2、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宝岛台湾.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C.牙齿分化D.体温不恒定
3、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是属于哺乳类.主要由于是()
蝙蝠能用超声波定位B.蝙蝠能滑翔C.蝙蝠四肢有爪D.蝙蝠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4、深圳野生动物园有①长颈鹿②鳄鱼③大象④蝴蝶等动物,小明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①③,另一类是②④.他分类的依据()
是否会飞B.是否会游泳C.是否胎生哺乳D.是否有脊椎骨
5、下列不具有膈的动物是()
鱼B.羊C.牛D.猪
6、2012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是以萨罗普羊为原型设计的.萨罗普羊在繁殖上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它属于()
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
7、“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鱼类B.软体动物C.哺乳动物D.两栖类
8、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结构特点不与家兔食草生活相适应的是()
A.犬齿发达B.消化管长C.盲肠发达D.臼齿发达
9、盐城“仙鹤神鹿之乡”入选“2009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麋鹿的主要特征包括()
10、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B.体表被毛,胎生,哺乳C.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D.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11、洞庭湖江豚之死,触目惊心,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请根据材料回答:(1)江豚身体呈流线型,四肢鳍状,适于在中生活.(2)江豚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因此江豚属于动物.(3)江豚以鱼类为食,它们之间构成了关系.(4)江豚死亡事件发生后,有关人员对死亡的江豚进行解剖,发现多数死亡的江豚胃内食物很少,甚至没有.据此推测,造成江豚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写一项即可)(5)保护江豚,刻不容缓.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出一项保护江豚的合理化建议:
12、哺乳动物的牙齿出现分化,观察兔和狼的牙齿:(1)兔和狼的口腔中都有的结构,它的名称是______.(2).狼和兔相比,狼所特有的结构是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3)兔和狼的牙齿有区别,说明了______.(4)兔主要以植物为食,与此相适应,兔消化系统中的______十分发达.
13、哺乳动物除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等特征.
14、如图A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B为四种生物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蝗虫是动物,蛙是动物,蛇是动物,鹰是动物,老鼠是动物。
植物中的...

相关推荐

第七节植物的无性生殖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七节植物的无性生殖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七节植物的无性生殖导学案
一、预习检测:
1.根据两性生殖细胞是否结合,把生殖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1)有性生殖:是经过________结合的生殖方式.如: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2)无性生殖:不需要___________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_________的生殖方式.
2.营养繁殖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无性生殖以及无性生殖的类型。
(2)知道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三、互动导学、合作探究

根据两性生殖细胞是否结合,把生殖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1.概念:植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
2.方法:常见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扦插:
①概念:取一段带____________的枝条,_______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枝条发育成新个体.
②举例:________、_______葡萄______、_______等植物.
(2)嫁接:
①概念:把一种植物的________或________,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两者长成完整的植物体.
②方式: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③关键:接穗和砧木的__________紧密结合在一起.
④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果树.
(3)压条:
①概念:把枝条中部的________剥去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发育成新个体后,再与_______分离.
②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易成活的植物.
点拨:营养繁殖的优点是:新个体完全保留母体的___________.

1.概念:在_________条件下,将植物的______________或______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________上,通过细胞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优点:短时间内,__________培育出所需的植物新个体,防止_____________的危害,提高了__________效率.
四、展示自我、教师点拨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概念
特点
类型
五、当堂检测
1.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现将水蜜桃(接穗)接到毛桃(砧木)上,成活后结出的成熟果实,其味道是()。?
?A.酸味的B.甜味的C.果实一半酸味,一半甜味D.酸甜适中
2进行压条时,要预先把枝条埋进土里的部分划破树皮,这样有利(),从而促进生根。
?A.吸收水分B.吸收无机盐C.吸收营养D.积蓄有机养料
3.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
?A.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B.植物组织的全能性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植物细胞可以先构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4植物园引进了一批稀有花卉,技术人员想在短时间内将其大量繁殖,比较理想的方法是()。?
?A.种子繁殖B.组织培养C.扦插D.压条
5.利用块茎进行繁殖的是()。?
?A.甘薯B.马铃薯C.大蒜D.洋葱
6.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的益处有()。?
?①繁殖速度快②后代性状均匀一致③短期内可以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
?④引起品种的退化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
7.繁殖优良品种的果树、花卉时,为了保持这些品种的优良性状,在下列繁殖
方法中,最好不要采用()。?
?A.种子繁殖B.扦插繁殖C.压条繁殖D.嫁接繁殖
8.把马铃薯切成小块,种在土壤里,这种繁殖方式叫()。?
?A.压条B.嫁接C.扦插D.营养繁殖
六、总结你的收获: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六节鸟第七节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课题:第六节鸟课型:新授课课时:1

知识目标:1.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鸟类的主要特征。
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鸟类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外形:体形呈型,体表,前肢。
(2)运动系统:翼是鸟类的器官,羽毛在排列上是的,生有大型正羽,展开时
呈型;骨骼,中空,有;肌特别发达。
(3)消化系统:食量,消化能力,直肠,体内不贮存粪便。
(4)循环系统:发达,的能力强。体温。
(5)呼吸系统:有和,进行双重呼吸。

小组内交流以上内容: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所得。
2、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2.归纳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主要特征)

请同学们大胆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认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同学们要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分析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1.从高处放一张纸与向前抛一个纸飞机的现象有哪些不同?鸟飞行与此的共同点是什么?
2.鸟类的体形是怎样的?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填写下表,说明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形态结构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体形
体表
前肢
骨骼
肌肉
呼吸
消化

1.大多数鸟类体内具有气囊,气囊在鸟飞行时所起的作用不包括()
A.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B.减轻体重,增加浮力
C.散失热量,降低体温D.保温保暖,使体温恒定
2.下列哪项不是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外形特点()。
A.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B.全身被覆羽毛
C.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正羽D.身体呈流线型
3.家鸽排便频繁的原因是()。
A.食量大B.消化功能差C.吸收功能差D.直肠短,不能长时间储存粪便
4.下列哪项不是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
A.胸肌发达B.骨骼薄而轻C.气囊发达D.胃发达
5.鸟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其动力主要来自()
A.四肢B.胸骨C.胸肌D.羽毛
6.家鸽飞行时,牵动两翼的肌肉主要着生在()
A.后肢B.脊椎骨C.颈部D.胸骨
7.蜂鸟的心搏次数为615次/min,是人的8倍还多,这与它下面的哪项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A.飞行B.呼吸C.生殖D.孵卵
8.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鸽的身体呈型,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利于飞行动作。
(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了,生有几排大型的,胸部有很突出的,其两侧有发达的,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3)直肠,粪便可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可以,利于飞行。
(4)飞行时,体内产生的热量,通过体内的经呼吸作用,散失到体外,以便保持体温恒定(5)心脏腔,发达,输氧能力强。
9.鸟类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气囊的一端与____相通,分布在______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里。由此可见,鸟类的气囊具有、、、减轻的作用。


课题:第七节哺乳动物课型:新授课课时:1

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
境相适应的特点。
2.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提高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家兔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特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家兔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特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恒温动物是的动物,和动物是恒温动物;变温动物是的动物,例如动物。
2.哺乳动物大约有4000多种,具有、和的特征。
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38插图及资料,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家兔体表的毛有什么作用?
(2)家兔与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是牙齿分化为和。门齿适于
,臼齿适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
(4)家兔有发达的和遍布全身的,有发达的,因而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
2.体温恒定对动物适应陆地环境有何意义?

小组内交流以上内容: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所得。
2、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2.归纳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主要特征)

请同学们大胆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认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课堂反馈检测:
1.兔、牛、羊是食草动物,下列与它们食草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①门齿像凿子 ②犬齿锐利 ③臼齿宽阔 ④消化道长 ⑤消化道短 ⑥盲肠发达
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⑤⑥
2.生活在海洋中的灰鲸以胎生的方式生育小灰鲸,用乳汁哺育小灰鲸,灰鲸属于()
A.变温动物B.特殊的鱼C.陆生动物D.哺乳动物
3.下列动物中,体温均不恒定的一组是()
①南极磷虾②野骆驼③褐马鸡④墨斑蛙⑤华南虎
⑥孔雀雉鸟⑦壁虎⑧长臂猿⑨扬子鳄⑩蝾螈
A.①③⑥⑧B.②⑦⑩④C.③⑤⑦⑨D.①④⑦⑨⑩
4.在马牛羊的口腔里找不到下列哪种结构()
A.犬齿B.舌头C.臼齿D.门齿
5.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C.食物不足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6.兔能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原因是()
A.具有发达的大脑、神经及四肢B.视觉敏感C.具有较大的耳朵D.嗅觉灵敏
7.蝙蝠与家鸽都适于飞行,但蝙蝠是哺乳类而不是鸟类,它特有的特征是()
A.双重呼吸B.体温恒定C.心脏四腔D.胎生哺乳
8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
A.心脏四腔B.体温恒定C.胎生、哺乳D.用肺呼吸
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特征包括胎生和哺乳等
B.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C.有些可以生活在水中
D.哺乳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适应任何环境
10、生物物种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列珍稀动物中,胎生哺乳的物种是()
A.扬子鳄B.大熊猫C.白鹇D.中华鲟
11与家鸽相比,家兔更高等,更能适应复杂环境的特点是()
A.心脏四腔,血液运送氧气的能力强
B.肺发达,能单独完成呼吸作用
C.体表被毛,能保持恒定体温
D.胎生哺乳,胚胎和幼体发育条件优越
12.下面是兔和狼的牙齿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填写图中各标号的名称:①;
②;③。
(2)图表示的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简要
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3)_____是兔的牙齿,_____是狼的牙齿.人类的牙齿有几种齿型?。
(4)兔和狼的牙齿分化不完全相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17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7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17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清三条线索:第一,亚洲的振兴与崛起;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第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其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以下认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讲授新课:

回顾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如: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1945年4月双方在易北河会师。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引用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冷战政策

分析美苏对峙的原因。“冷战”政策的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着重指出“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杜鲁门主义”)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信号。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表示要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也叫欧洲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最初对象是欧洲国家,后来为苏联、东欧各国所拒绝和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讨论,掌握以下知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美国杜鲁门政府攻势咄咄逼人。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先后建立“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这种对峙与斗争贯穿于整个50年代,双方矛盾日益尖锐。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斗争的集中表现。朝鲜战争是美国在二战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它以朝中人民的胜利和美国的失败告终,美国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它显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意志和巨大力量。60年代,越南战争也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和较量。

二、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主要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50年代,作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推行霸权政策,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攻势。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通过“四五”计划,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工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实力得到迅猛发展。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的领导人,他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

阶段

时间

特点

美国领导人

苏联领导人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

肯尼迪

赫鲁晓夫

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

第三阶段

80年代

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

里根

戈尔巴乔夫

1、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应向学生讲解清楚,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的一面。紧张方面,突出的事实有: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解决,是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后才逐渐平息的,说明这一阶段的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处于上风。同时也表明,苏联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争霸。这一事件后,苏联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了两国新的激烈争夺。

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了高潮。尼克松任美国总统,为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兵;70年代,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此时,苏联的实力得到迅猛的发展。苏联不仅建成一支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还拥有数量多于美国的洲际导弹。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苏联在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活动,特别是1979年12月出兵对阿富汗的占领,标志苏联的霸权政策发展到顶点。

3、80年代的美苏关系,苏联由于长期与美国争霸,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苏联丧失对外扩张的猛烈势头。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控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并实行了中苏关系正常化。1981年,里根任美国总统,对苏联采取强硬的态度。从70年代中期起,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美国也同意有限的缓和。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引导学生概括“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走向。

第15课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要使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联系的观点,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根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同时对科索沃战争要有正确的认识。

难点: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人道主义干涉”这一借口。

讲授新课:

二战后,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各有攻守。它们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一超多强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回忆提问:“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历史原因:苏联长期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政策上的失误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有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和政策──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外部原因:即西方长期对苏联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苏联在长达79年中,未能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从而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导致了两极力量的对比失调,曾经强大的苏联最终解体。)。

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世界格局”。“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当今世界的格局由两极发展成“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因为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目前,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源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

极化的趋势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初见端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西欧、日本和美国竞争激烈,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三世界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引导学生阅读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原因何在?第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下以美苏对抗为背景的世界大战隐患随之消失。第二,冷战后,世界大国彼此之间关系,表现出既竞争对立,又彼此依存的特点。第三,冷战后,国与国的竞争,从两极格局时期的东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对抗,转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冷战时期与后冷战时期两个阶段。冷战年代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主旨仍是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美国的霸权野心还不断膨胀,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到试图凭借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这一做法,遭到了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从这一角度上看,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是不得人心的,美国也不可能独霸世界。以完成本课的第一个“动脑筋”题。

5.学习“科索沃战争”这一部分时,教师首先讲述冷战结束后,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不断,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小规模的冲突比起冷战时期甚至还有所增加。接着,学习科索沃战争的经过,教师可以采取叙述的方式,或者放映有关科索沃战争的资料片,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美国霸权主义的罪行。然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科索沃战争进行评价,要突出科索沃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尤其要提到,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6.小结时,一定要向学生指出,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重挑战。这对世界的和平进程是极其不利的,教育青少年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7.教师要指出:尽管冷战期间与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不同,但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从未改变。教学时,教师要着重揭示美国的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建议在教师引导下,采取学生讨论的形式,逐渐形成认识。

8.授课要注重与时事结合,通过讲解或讨论,增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能力。

三、学法建议

1.学习本课前,复习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中两极格局形成的史实,归纳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约的成立)、美苏争霸的阶段特征和决定因素。注意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关的部分,即美国、苏联、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对比的变化。

2.在学习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时,注意比较两极的“极”与多极化的“极”有无区别?与两极格局的“极”相比,多极化趋势中的“极”的内涵出现两大变化:①两极中的“极”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而多极化中堪称一“极”的主要不是通过政治、军事手段控制和支配其他国家,而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②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构成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3.讲解当今国际格局“一超多强”时,注意思考:为什么美国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要从政治、经济、军事几个角度考虑: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以实力划分势力范围的雅尔塔体系代替,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②军事上,美国拥有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还拥有先进的核武器、生化武器等。③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一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④尽管70年代,美国因为石油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出现了“滞胀”,但8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尤其是90年代美国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作为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美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出现了低通胀与低失业率并存,而经济持续增长的局面。

4.学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时,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处于什么地位?面对多极化的趋势,我国应如何迎接机遇和挑战?

5.学习科索沃战争后,针对其中“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这一句,请你课后查阅资料,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所作所为,违背了联合国的哪些基本准则?(国际法的基本准则集中体现在《联合国宪章》的序言、宗旨和原则部分)

6.学习本课后,你试着与几位同学进行专题讨论或写一篇小论文,主题:如何看待“人权高于主权”?

要点: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它的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同时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实施霸权主义,推行其全球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途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6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