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故乡是北京”,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北京天坛

天坛,处于北京崇文区天坛内东里,位于故宫的东南方向。在明朝和清朝的时候,这里是皇帝们进行祭天的场所。

天坛的占地面积约为故宫的四倍,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祈谷坛。天坛和故宫一样,呈轴对称分布,圜丘坛和祈谷坛都位于中轴线上,一南一北,中间以石墙相隔。圜丘坛包括了圜丘坛和皇穹宇,祈谷坛内有祈年殿、皇乾殿和祈年门。这些建筑主要是作为祈福祭祀用的。据小编了解,天坛的全部宫殿都形成了一个圆形,象征着天,所有的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祈年殿,高38米,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盖成,殿堂无大梁,仅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高超的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圜丘坛和祈谷坛,斋宫、丹陛桥、七星石、长廊等景点也是游客们大爱的地方。斋宫,是北京城著名的建筑之一,位于西坛门内,是古代供给士兵们躲避风雨的地方。丹陛桥,主要是由白石铺成,连接着南北的圜丘坛和祈谷坛。

天坛门票的价格是根据淡旺季而有所不同。每年的4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旺季,门票价格为15元每人,11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为淡季,门票为10元。景区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6点至晚上9点,景区内部分景点的开放时间为上午8点。天坛景区有很多花草,所以,来天坛旅游的最佳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哦!

延伸阅读

故乡的风景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乡的风景”,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思念故乡的名言

1、故乡的小溪像一面镜子说它绿,绿的仿佛一刻绿宝石,说它清,清的也能看到水里的鱼儿。记得小时候约一些小伙伴来到这里捉小鱼,那些小鱼可不老实了身上滑溜溜的,怎么也抓不住,而且它们还爱和你玩捉迷藏。有一次我正要捉一条小鱼,看准了往前一扑,结果那小鱼却一眨眼的功夫不见了,结果鱼没捉到,衣服却湿了。回家还被妈妈说了一顿,但是每次去捉鱼我还是会满载而归的。

2、故乡是我们生长的根,故乡是我们记忆的家园。故乡见证着我们的快乐,故乡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远在他乡的游子事故乡为母亲,不改乡音的儿女是故乡为磁场。浓浓乡情,悠悠情思,谁也割不断那绵绵的故乡情。

3、家乡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大河,因而取名清江河,她是那样恬静,那样美丽。她就像一匹大绿绸缎铺在纵横决荡的山谷里,阳光下,熠熠生辉,她欢腾着,一路高歌,当清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又似乎要掀起她那美丽的裙裾一睹芳姿。

4、我思念着的故乡,如果我的心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鸽子,那我温暖的窝一定是你----我的故乡。秋色如水,春光明媚,冬夜里的星空,夏日里的炽热,都是我深深的思念。故乡的一棵树一片土一朵云一团雾一阵风一滴雨都在我的眼前浮现。经过弯曲的小路,来到河边的林子,我捡起了落在地上的一片黄叶。看着这片落叶,我把它顺手藏在了岁月的抽屉里,等待新生的机会。

5、没有离开故乡时,故乡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再画中嬉戏玩耍,却只能看到天尽头那遥远的晚霞。当我们离开故乡时,故乡是一副挂起来的画,无论我们怎么走进,他却始终隔着一层薄薄的纱

6、我的家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不禁使人忆起千年前诗人落寞的感叹月是故乡明。

7、莫说乡路长,再长也长不过我的思念;莫说天涯远,再远也远不过我的目光;莫说云天高,再高也高不过我的畅想。故乡啊,你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根。

8、山悠悠,水悠悠,一路上吹不散这点点情,也隔不断这相思愁,唯寄一颗相思的心,诉于皓皓的明月,正如明月千里寄相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踏着轻轻的脚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抓一把泥土,散发着醉人的幽香,捉一只蝴蝶,又轻轻地把它放飞乡村的春天永远模糊着美丽,土地上的歌谣夹杂着野花的芬芳。那麦苗在汗水的滋润中拔节,和着微风吹拂下的细雨奏响了并不优美却十分动人的旋律。

10、故乡,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你儿时的一个梦,故乡是你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块基石。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

11、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故乡;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回忆;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很快乐,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我很快乐,因为我有一朵美丽的云彩;我很快乐,因为我有清澈如秋水般的思念。

12、家乡是一幅画。阳春三月,无论是哪个角落,都点燃了春天的色彩--绿。树木从沉睡中苏醒,伸出嫩芽和嫩枝,显得是那样地生机勃勃,小草也将它那小小的头探出地面,东瞧瞧,西望望,好不惬意。放眼望去,不知是那位丹青高手为之润墨染豪,潇潇洒洒,琳琳点点,甩挪拨挑,摇洒倩影,花香妙舞,怡乐神态,兴然纸上。

13、故乡遥,何日去?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回故乡,乘一支长蒿,随着心的河流,向故乡漂流,向故乡漫溯。游子们还在徘徊,他们仍没能回故乡,(www.lz13.cn)因为他们的事业在四方。他们要载着一船的星辉,带着闪耀的光芒重回故乡。就让我们敲响希望的钟声,期待与他们在灿烂的季节里的重逢。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我必定要让你以我为豪。

14、世易时迁,时代不断的变化,人也不断的变化,但唯有不变的是出门在外的一颗思乡情,像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也许对我来说不太合适,但至少也是我心情的一种吧。不管它,还是出门看看吧。

15、走在故乡的小路上,那种自然那种和谐那种舒服,像风一样,慢慢地飘进了我的心。故乡的小路有的是水泥路,有的是泥土路,但这却没有影响到我对家乡的热情。

16、难舍故乡亲,更难舍故乡情。游子们寄乡愁于酒上,托感情于杜康。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在微弱的烛光下,伴着泪水,带着惆怅,饮下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乡愁是青丝,常系在心头。心中有泪,只感到故乡的亲切,只感到故乡的温暖,只感受到故乡的姹紫嫣红。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何时我才能再次走进你的心房

17、思乡虽会给人带来一抹淡淡的愁绪,但它仍然是一种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是维系游子和家乡祖国的精神纽带。我愿意为这种情感高唱颂歌。

18、夏天,树叶翠绿欲滴,树叶长得密密麻麻,远远望去,好像一把碧绿的大雨伞。拿把雨伞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挺身而出,为我们遮阴。孩子们有的在下面下象棋,有的在下面追逐玩耍如果下起蒙蒙细雨,它们又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就像一位位战士似的保护整个公园。

19、乡情是一支清远的笛,悠扬而深远,乡情是一个古老的童话,美丽而动人;乡情是一坛陈年老酒,清香而醇厚

20、故乡是一坛陈年老酒,在我心里搁置的时间越久,它的味道就越醇香;故乡是一杯农井绿茶,在我心里泡的时间越长,它的味道就越浓郁;故乡是一部记忆短片,在我心里放映的次数越多,它的画面就越清晰。爱自己的故乡不需要借口,更不需要理由,因为故乡有我们的根!

21、家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家乡是一抹皎皎的月光,总是让人心动不已;家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就思念。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曲中最美妙的,是月光中最迷人的,是记忆中最深刻。

22、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中看出了游子们思念故乡的深情。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中,流露出身处异乡的伤感。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更是吟出了其对家乡的思念。故乡,那孕育我生长的地方,在那里,留下了我多少欢声笑语!

23、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的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还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叫我怎能不忆故乡的人故乡的物故乡的桥?

故乡的“水墨画”


故乡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

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

2.板书课题,齐读。

3.对课题质疑。

 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

4.课文会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二、粗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

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水墨画”之美

1.引读第1段。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相机

北京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阔 矗等13个生字。会写:申 匹等10个生字。

2.读正确 、读流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课件,一张中国行政图,谁能找出北京在哪儿?

2、一名同学指出后,教师简介北京概况。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去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2、 多媒体放画面和录音。学生欣赏。

3、 自由的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由发表建议。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 学生再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把字音读准。

2、 师出示课件(本课中的字词,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四、指导朗读,感受景美

1、 播发北京的画面,教师朗读课文。

2、 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最想去北京哪个地方?

3、 把你最想去的地方读一读,师指导。

4、 自由朗读课文后,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课后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在比一比栏中展评。修改意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 摘苹果游戏:学生认读苹果上的生字。谁愿意当老师领同学们读? 小老师当的真不错,谁还想当?

2、 下面让我们开起识字的小火车来和这些词语朋友打个招呼吧。

3、 小火车起来,轰隆轰隆开起来火车头就是你

4、 这列小火车已经顺利到达终点了,我们再来开动一辆小火车,火车头就是你,火车已经安全到

5、 达终点站了。词语朋友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但生字宝宝可不乐意了,我们赶紧把它们也请出来吧

6、 出示课后练习题,读读记记。

7、 分段接力读课文,看谁读的好。

二、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 观察本课中的生字,它们中哪些可以做朋友,(同偏旁的)

2、 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先描红,再仿写,看谁写的棒。

3、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的习字本,评出小小书法家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关键词,把你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四、扩展活动

在搜集到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上,写出景点的名称。

啊,故乡那轮明月


新修订的语文大纲在教学目的中第一次提到要丰富语言的积累。我想,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语句规范,是学生语言积累最好的素材。同时,积累和运用是相辅相成的。积累了自然要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在运用中强化记忆。运用又需要以积累为前提,没有语言积累,谈何运用语言!语言积累多了,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也就不足为奇了。积累为了运用,运用加强积累。似乎可以说,正是由于运用语言包括词语的检索提取,词语句式的整合,在一定的语境中,语流、语调、语气、语速的确定等等,使语言更具生命力,更具有交际价值,更具有表现力。不仅有巩固积累的作用,而且具有增殖作用。

因此,我在设计《啊,故乡那轮明月》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一、以说话练习为载体,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啊,故乡那轮明月》是一篇抒情散文,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月夜的景色,情感强烈。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多篇类似的课文,所以对体会作者热爱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并不困难,因此,根据本课语言优美这一特点,我将重点落在了对语言的运用和积累上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感受到故乡的月夜是美的,此时,如果单纯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故乡月美的语言交流后进行机械的记忆学生既感到枯操乏味,同时又不能达到运用目的,这些语言最终还是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因此,我以第三小节为突破口,设计了以下的说话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练习说话。

仲夏夜,我漫步在海滩边。只见____________,我感到_____________。我继续____________________向前走去。

我对学生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要求,首先看着书完成练习,课堂上学生很快完成了这个要求。接着,我要求学生不看书完成,这是一个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地过程,是我设计这个练习的目的。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又出色地完成了,其他同学在这些同学的带动下,也完成了。最后,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有感情地完成这一说话练习,由于学生已经将这些语言内化自己地语言了,已能感悟到其中蕴涵的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之情,因此完成这一要求并不感到困难,当我听到同学们声情并茅的朗诵时,我欣慰我这一设计成功了。

在学完正篇课文后,我还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

故乡的那轮明月总是最美的,她时刻萦系着我思想的心。像一个色彩斑斓的梦,看一眼,都让我如痴如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学生用文中优美的语句对故乡的月夜进行描述,可以对一个季节描述,也可以对四个季节作一番描述。原来设计时,我估计因为我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总体不高,很多学生最多选择一个季节进行描写。但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对四个季节进行了描写,让我再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仿写,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选择重组。

课文学完后,学生对这片课文中描写月光的语言有了一定的积累,也能根据教师铺设的 桥梁运用这些语言。但在平时的写作中,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语境,引导学生学会对这些已经积累的语言进行选择重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今晚的月色真美啊!

但在上这节课时,正缝过完中秋节,于是我将练习改为:中秋之夜,我在小区中散步。

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课文36小节的任何一节,进行仿写。因为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又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感到不困难。我发现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根据自己的需要都运用到习作中去了。例如,有的学生写到:碎银似的月光倾洒在小曲宁静的小道上。其中碎银似的、 倾洒是课文中的词语;有的学生这样写:没有一丝云彩的夜空中挂着大玉盘似的明月,如银如水的月光倾洒下来,树叶看上去更绿了,像涂上了一层油。虽然学生对语言的选择重组还不够娴熟,但我觉得他们已经开始起步了,教师只要引导得好,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通过这节课,让我得到一些启示,平时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总感到他们肚内空空,语言乏味平淡,虽然也让学生作一些摘抄,背一些好词佳句,但效果甚微,我想这中间可能缺少一座桥梁,这些*机械记忆的好词佳句无法通过桥梁真真为学生所用。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帮助学生架起这座桥梁,就从我从学生每天要学的语文课文开始。

《故乡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乐以配乐朗诵。

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有谁吃过菱角吗?能说说你的感觉吗?菱角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

2.板书课题,齐读。

3.对课题质疑。

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

4.课文会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二、粗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

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水墨画之美

1.引读第1段。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相机板书:散漫)

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散漫:零零散散的,在文中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

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

2.品读2~4段。

(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

(2)小组合作学习。

①交流探究所得。

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

(3)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来。

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

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

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

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池塘又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比较)

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

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

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

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采菱)

③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美。(相机板书:变化美)

④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板书:品菱趣)

溢诱惑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

⑤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谐、欢乐的场面呀!

3.品味第5段。

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呀!

师生合作朗读。(引读)

四、巩固拓展,升华情感

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配乐朗读全文,思考: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

(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

2.故乡的池塘独特、美丽在哪里?

3.谈谈你的体会。

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

(相机板书:故乡美童年乐)

五、课堂练习

1.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的妙处。

2.抄写文中的叠词,自己再补写几个。

3.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

4.我们的故乡有什么独特美丽的地方呢?小组议一议,再说一说、夸一夸我们的故乡。

附:板书设计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秋天是多彩的画卷》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秋天是多彩的画卷》

教学分析:

本课指导学生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识字。8个词组,1个句子,都跟秋天有关系。前4个词组写的是秋天到来时自然界及动物的变化,后4个词组写的是秋天到来时植物的变化。最后是一句赞美秋天的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认识“折文”。

能力目标

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目标

感受秋天这个季节的美丽。感受大自然。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反字写端正。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3、感受秋天这个季节的美丽。感受大自然。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词语、读句子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已经是秋季了,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秋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我们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秋天的?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三遍,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评议。

4、全班齐读。

(三)了解课文内容

1、画卷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秋天是多彩的画卷?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3、结合生活实际,替换词语,理解课文意思。。

①“千姿百态”的菊花。

②“随风飞舞”的落叶。

4、请同学们想一想,秋天还有哪些景物、什么样、什么颜色?

5、你们知道为什么说“秋天是多彩的画卷”吗?体会秋天的魅力。

6、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读一读前六个词组。

2、我们先学习本课中的四个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交流交流。

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说说结构记字形。

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结构识字:左右结构:凉上下结构:姿

加一加的方法:白——百京——凉

(2)教师指导:卷:上面的“长撇”要出头,下面是“弯耳底”(“人”的变形,义符,弯、曲的意思)

(3)组词。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4个生字,认识偏旁“折文”

3、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字,指导字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四个生字,谁想到黑板上来写一写这几个字。(指名学生生书写)教师指导、纠正这几个字的书写。

2、检查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词组和句子。

2、在这些词语中,有四个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交流交流。

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说说结构记字形。

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结构识字:左右结构:味、汁上下结构:各、态

换一换:叶——汁

(2)教师指导:味的右半部分“未”上横短,下横长

各:上半部分是折文,三笔写成。

(3)组词。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认读二类字。

(三)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在大熊猫的故乡》浙教版


《在大熊猫的故乡》浙教版教学内容

总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会15个生字,理解36个新词语(要抓住与课文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懂得爱护野生动物,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教具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1)(出示熊猫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大熊猫)

(2)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是我国的国宝。那么你们可知道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乘车去大熊猫的故乡走一走,瞧一瞧。

2、揭题:16、在大熊猫的故乡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估计质疑: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大熊猫的故乡是怎样的?我们在大熊猫的故乡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自学生字词语,读读划划。

3、读后交流。(小组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

①注意区别屡和缕;幼的左边是幺;幽的笔顺;

②读词语并理解意思。(流水涓涓、栖息、幽静、缕缕、踪迹、悠闲)

5、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读读课后习题,指导分段。

1、指名读课后第1、2题的问题。(明确依据课后习题学习课文,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

2、交流,讨论:课后问题1和2有什么联系?应围绕哪个习题学习课文进行分段?

3、根据课后第2题先试分,再交流讨论。

4、读课后第1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听写

1、谈话。

2、听写。(听写时可报词语、可报意思、可连续听写。)

1、反馈。

4、同桌互改。复习课文,巩固词语。

二、研读重点段

1、找出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

(1)点拨:怎样找准重点段?

(2)指导:怎样读懂重点段?

2、研读重点段:

(1)理清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的模样)

(2)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①出示句子: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绽出粉红色的皮肤。(理解作者是抓住大熊猫幼仔娇嫩这一特点,按先总起后分述的顺序写具体的。)

②出示句子: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按先分述后总结的顺序写)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模样的句子。

(3)讨论:为什么说大熊猫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①大熊猫有什么特点?(外形可爱,稀有珍贵)

②哪一点更重要?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关联词来连接?(不但而且)

③投影出示:请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友谊使者外形可爱稀有珍贵不但而且

④不规定词语和句式,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⑤总结:大熊猫不但长得逗人喜爱,而且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英国、日本等国的大熊猫都是我国送给他们的,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为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美丽的彩桥。所以说它是大自然的明星,我国的国宝。我们都要爱护它、保护它。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段意。

1、讨论:

(1)过去已学过哪几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新学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是什么?

2、归纳:按课后练习第3题的问题和答案归纳段意。

四、朗读训练

1、选取最喜欢读的部分,精心朗读。

2、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五、完成《作业本》上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大小如猫

娇嫩胖墩墩

淡淡的短毛粉红色的皮肤

圆滚滚的身躯明星

油光光的皮毛文静悠闲

黑眼圈国宝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大熊猫离不开的四个条件。

(1)投影出示句子:大勇猛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水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理解:为什么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具有这四个特点?(教师补充介绍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知识。)

(2)任选一题,写一个先总起后会述的语段。

①大熊猫的家充满温暖和幸福。

②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

(3)交流,讨论,成文。

2、听录音朗读第2自然段。

(1)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法。(总分总)

(2)圈出能说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天堂的词。(联系第1自然段理解,体会卧龙山区不但风景怡人,而且适合大熊猫生活。引导学生在朗读语言文字时注意和四个条件一一对应)

(3)跟录音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学生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指名背诵。

3、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冷暖适度、山高水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思考: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圈出词语,板书:

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理解警觉、循声的意思)

2、训练说话:我们找到大熊猫家的经过?

(1)自由小组交流说

(2)指名反馈评价说

3、你们知道大熊猫家的特点吗?读课文,划出词语,板书:

悬崖陡坡2950米紧贴地面枯树洞竹草遮掩

4、齐读第二段,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我们爬上高山寻找大熊猫,在枯树洞内发现了大熊猫。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作业本》中第剩余的作业。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收集有关的大熊猫的资料,写一写感想:保护大熊猫的家园。(题目可以自拟)

板书设计: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四个条件: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总起苍绿幽静地势高

自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然分林中鸟鸣声声

环述山下水泉清清

境山上白云裹着积雪

总结天堂

教学后记

根据本文所学内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一写大熊猫,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

《故乡的“水墨画”》教学指南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乡的“水墨画”》教学指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故乡的水墨画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建议

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也许你吃过菱角吧?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他的故乡,去看看长满菱角的池塘,去听听采菱人欢乐的笑声,当然,也品尝品尝美味的菱角。

全文共有5段,第1段写故乡长满菱角的池塘远看似大大小小的水墨画。第2段写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一过黄梅,菱叶就挤满池塘,菱盘上缀满小花。第3段写临近中秋,采菱女采头朝菱的情景。第4段写采菱时节,家家户户飘出的菱香。第5段写我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句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故乡的“水墨画”》教学札记


一个单元的课文在快乐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学完了,在这节节快乐的语文课堂中,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不按规则出牌,却更能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那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那美丽快乐的海滨夏夜,那广袤无际的大草原,那让人馋涎欲滴的马奶葡萄,无一不诱惑着我们深入其中,探寻它的美丽和迷人,于是,我独辟蹊径,引领孩子踏上了这条寻找美丽的道路

在教学《故乡的水墨画》时,最吸引人的要数故乡的采菱女或划一叶扁舟,或荡一只水盆,熟练轻盈地采菱角的情景了。于是,我摇身一变,变成了那快乐的采菱女,一边唱着愉快的采菱曲,一边熟练地采着菱角。孩子们就成了站在岸边眼巴巴地等着吃新鲜菱角的小孩,我慌忙把水盆划过去,塞一把放进他们的衣袋,他们的小脸便个个灿烂如花了!这样的情景互动,让我和孩子们都融入到文字之中,置身其中,快乐无边,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游览了江南水乡,我们又相约一起来到美丽的海滨:我们一起赏晚霞和大海的杰作;一起观看那耀眼明亮的启明灯;一起手挽手走在湿润柔软的沙滩上;一起和海边乘凉的人聊天、嬉闹;整个课堂让我们感觉到似乎不是在有阳光的白天进行的,而是在那清凉舒适的海滨夏夜,而耳边似乎还回荡着海浪的哗哗声

随后,我们又请班级的一位小导游带着我们游览了美丽的塔木钦大草原和迷人的葡萄沟,她生动地讲解让我们看到了异域美丽的风情: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那似乎是从地面拱起的巨形彩虹门;那变换多端的云彩;那晶莹透亮的绿玛瑙;那甘甜美味的葡萄干,无一不让我们惊叹,无一不让我们流连忘返!

在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这些美丽的文字间的时候,那种心随文动的心境处处可见。尤其是师生一起共同畅想某一个美丽的场景的时候、共同演绎某一段文字的时候,那种和作者心灵的契合便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更快乐,更活跃起来。在我们的心里,那些毫无生气的文字也变得更加美丽起来。

把语文课上成属于孩子们的课,让他们沉醉其间,少去程序化,少去说教,便会让语文教学更有生命力!

13《在大熊猫的故乡》


13《在大熊猫的故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会15个生字,理解36个新词语(要抓住与课文思想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懂得爱护野生动物,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段落大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组织好语言文字,归纳段意。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

(1)(出示熊猫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大熊猫)

(2)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是我国的国宝。那么你们可知道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乘车去大熊猫的故乡走一走,瞧一瞧。

2、揭题:16、在大熊猫的故乡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估计质疑: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大熊猫的故乡是怎样的?我们在大熊猫的故乡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自学生字词语,读读划划。

3、读后交流。(小组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

①注意区别屡和缕;幼的左边是幺;幽的笔顺;

②读词语并理解意思。(流水涓涓、栖息、幽静、缕缕、踪迹、悠闲)

5、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读读课后习题,指导分段。

1、指名读课后第1、2题的问题。(明确依据课后习题学习课文,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

2、交流,讨论:课后问题1和2有什么联系?应围绕哪个习题学习课文进行分段?

3、根据课后第2题先试分,再交流讨论。

4、读课后第1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听写

1、谈话。

2、听写。(听写时可报词语、可报意思、可连续听写。)

1、反馈。

4、同桌互改。复习课文,巩固词语。

二、研读重点段

1、找出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段。

(1)点拨:怎样找准重点段?

(2)指导:怎样读懂重点段?

2、研读重点段:

(1)理清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的模样)

(2)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①出示句子: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绽出粉红色的皮肤。(理解作者是抓住大熊猫幼仔娇嫩这一特点,按先总起后分述的顺序写具体的。)

②出示句子: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按先分述后总结的顺序写)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熊猫幼仔和大熊猫妈妈模样的句子。

(3)讨论:为什么说大熊猫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①大熊猫有什么特点?(外形可爱,稀有珍贵)

②哪一点更重要?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关联词来连接?(不但而且)

③投影出示:请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为什么说大熊猫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友谊使者外形可爱稀有珍贵不但而且

④不规定词语和句式,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⑤总结:大熊猫不但长得逗人喜爱,而且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英国、日本等国的大熊猫都是我国送给他们的,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为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美丽的彩桥。所以说它是大自然的明星,我国的国宝。我们都要爱护它、保护它。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段意。

1、讨论:

(1)过去已学过哪几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新学的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是什么?

2、归纳:按课后练习第3题的问题和答案归纳段意。

四、朗读训练

1、选取最喜欢读的部分,精心朗读。

2、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五、完成《作业本》上相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大小熊猫

娇嫩胖墩墩

淡淡的短毛粉红色的皮肤

圆滚滚的身躯明星

油光光的皮毛文静悠闲

黑眼圈国宝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大熊猫离不开的四个条件。

(1)投影出示句子:大勇猛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水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理解:为什么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具有这四个特点?(教师补充介绍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知识。)

(2)任选一题,写一个先总起后会述的语段。

①大熊猫的家充满温暖和幸福。

②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

(3)交流,讨论,成文。

2、听录音朗读第2自然段。

(1)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法。(总分总)

(2)圈出能说明卧龙山区是大熊猫天堂的词。(联系第1自然段理解,体会卧龙山区不但风景怡人,而且适合大熊猫生活。引导学生在朗读语言文字时注意和四个条件一一对应)

(3)跟录音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学生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指名背诵。

3、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大熊猫故乡的环境冷暖适度、山高水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思考:我们是怎样找到大熊猫的家的?圈出词语,板书:

发现粪便--听到叫声--找到洞口(理解警觉、循声的意思)

2、训练说话:我们找到大熊猫家的经过?

(1)自由小组交流说

(2)指名反馈评价说

3、你们知道大熊猫家的特点吗?读课文,划出词语,板书:

悬崖陡坡2950米紧贴地面枯树洞竹草遮掩

4、齐读第二段,概括段意(课后练习3):我们爬上高山寻找大熊猫,在枯树洞内发现了大熊猫。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作业本》中第剩余的作业。

2、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收集有关的大熊猫的资料,写一写感想:保护大熊猫的家园。(题目可以自拟)

板书设计: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四个条件: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涓涓

总起苍绿幽静地势高

自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然分林中鸟鸣声声

环述山下水泉清清

境山上白云裹着积雪

总结天堂

教学后记

根据本文所学内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一写大熊猫,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

《故乡的“水墨画”》教材理解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乡的“水墨画”》教材理解”,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建议

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也许你吃过菱角吧?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他的故乡,去看看长满菱角的池塘,去听听采菱人欢乐的笑声,当然,也品尝品尝美味的菱角。

全文共有5段,第1段写故乡长满菱角的池塘远看似大大小小的水墨画。第2段写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一过黄梅,菱叶就挤满池塘,菱盘上缀满小花。第3段写临近中秋,采菱女采头朝菱的情景。第4段写采菱时节,家家户户飘出的菱香。第5段写我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句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美丽,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北京的春节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的春节”,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欲望与兴趣。

2.了解本文作者老舍先生和有关春节的习俗,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叙述和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感悟作者热爱春节文化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畅谈体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1.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体会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叙述和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悟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激发学生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欲望与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简介有关春节的常识。

同学们,我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相信大家对春节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它象征着团结与兴旺。想必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吧!可是,你们了解有关春节的常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录音。

春节常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是指我国农历年一年的岁首正月初一,农历年也叫阴历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春节不但是汉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其他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具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老师过渡:听了录音,大家简要了解了有关春节的常识。那么,你们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你们知道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北京的春节》,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浓缩的展现北京春节民俗风情的文章。

板书:北京的春节老舍

2.简介作者。(播放录音)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是北京话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既通俗又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老舍先生的著作非常多,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了十几种文字,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了新社会,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66 年,老舍先生去世。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播放本课朗读录音。(投影图片)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书,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北京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提取相关信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学生甲:全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后详细描述了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板书:腊月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北京的春节大概有多长时间?

学生乙:课文在第1自然段中写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之后是春节的准备,直到**,在最后一段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很长,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3)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作者都写了哪些风俗习惯?

学生丙: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准备过年,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大人准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小年要大扫除,把吃的备充足。

学生丁: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店铺开张,还可以逛天桥和听戏;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4)根据习俗概述,你认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戊: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5)根据习俗概述,你认为课文应该怎么来分段呢?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六段,也可以分成三段。

分六段见前面课文详解。分三段如下。

第一段(第1~6自然段):写人们从腊八开始准备过年的情形。

第二段(第7~12自然段):写除夕、正月初一及元宵节的盛况。

第三段(第13自然段):写春节的结束。

板书:开始**结束

(6)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老师小结:作者描写了老北京的春节隆重、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的思想与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体现出老北京的春节独具特色、情趣盎然、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3.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老师过渡: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热闹、开心,大街小巷处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说一说你品出了年的什么味道。(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甲: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使得过年格外热闹。

学生乙:年的味道是饭香食美的味道。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麦芽糖、江米糖;二十三后,把食物都要准备充足;除夕时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家家都要吃饺子;正月十五,大家吃元宵。食物可谓是既充足又丰盛啊!这是人们在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 人们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学生丙: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孩子们可以买喜欢的玩意儿,正月初一人们可以逛庙会,看节目,逛天桥,还能听戏,元宵节的灯会更是有声有色。

老师小结:在整个春节的一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含着最丰富的传统。从吃到穿,从情到景,期盼、祝愿,处处流露着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无不体现出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展示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4.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找出春节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走近除夕。

联系你过年时的感受,你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学生甲: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所有人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老师小结: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人们都在欢天喜地庆祝除夕,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要把它表现出来。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元宵节到了。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3)走近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老师过渡: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种气氛?

学生乙: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学生丙: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节灯市,都会看到什么?

学生丁:如果我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我将会看见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老北京是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5.研读全文,充分感受。(出示研读提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6.结束语。

同学们,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朴实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优美画卷,使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北京春节独具特色、情趣盎然、魅力十足的年文化,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那么,这么优秀的文章,作者是如何写的呢?下节课我们要仔细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并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老北京过年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北京过年》,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大年三十儿和大年初一: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穷岁尽之日故又叫夕而北京人俗称大年三十儿。老北京人们历来将夜为正式的年禧,因为它正是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时候,许多送旧迎新的重大庆典都在这天举行。

除夕夜的庆典工作,实际上这天的午前就开始了。供桌上燃起香烛,肃穆庄严的气氛随之而起。20多天的准备工作,大多半是为除夕夜的庆典而操劳的。大年三十儿的主要内容有:

佛堂上供:

老北京人家,几乎家家有佛堂,所供之神有观音、关圣、财神等。不过佛堂的规模相差悬殊,有地位人家可能是一层小楼,或一间正厅,而贫苦的百姓家可能只有一个小佛龛。不论佛堂规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数量,自然是随着佛堂的规模而异的。供品最丰富者为堂,即9类供品,综合起来有:猪头、雄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此外供桌前还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燃蜡点香,俗称起香。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祭祖也是除夕夜的内容之一:

如果家内有祠堂,仪式就隆重得多。无祠堂之家,此时亦需将影像(或牌位)及遗物请出,在屋内西墙方位设供桌,摆供祭祖。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南方人寓居北京者,祭祖更隆重,用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满人祭祖用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腊、檀香等。蒙古旗人祭祖用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用香油炸,蘸白糖分食。不忘祖宗是传统美德,看来不应属迷信范畴。郊区农民还有的在此夜到坟地请祖宗回家过年的习俗,直到初六,再焚烧钱锭,将祖宗送走。

吃团圆饭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置办的年货中,大部分是食物。准备工作包括烧制年菜。一般在除夕之前,分门别类将食品蒸煮、烹、炸、炖,制成成品或半成品,只等年夜全家品尝。当然主食自然是水饺,至于馅的优劣,则看家庭生活状况而定。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虽然热闹,但太费时间,现在人们为节约时间,已不注重自制。较开放的广州,从1985年春节开始,已出现扶老携幼到酒楼吃团圆酒了。

守岁之风俗早在晋代就十分盛行:

在当时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时所点之蜡烛,叫守岁烛,是一种特制的粗蜡烛。实际上守岁是消磨时光的综合活动。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尚未到接神之时,利用这段时间消遣一番,俗称守岁。含意高雅一些,将守岁说成是珍惜光阴,或为长辈祈年益寿。不管怎么说,守岁时大多以娱乐为主,如搓麻将、斗纸牌、推牌九等,这样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亥时交子,到了诸神下界的时候了。关于守岁,也有传说。古时有小妖名祟,除夕时出来害小孩,家长们为保护孩子,故而守祟,因谐音,又叫守岁。文人守岁,大多做诗抒怀,有的触景生情,有的总结旧作,有的展望未来,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句,这种守岁,算得上是积极有意义的了。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有的因家庭成员未到齐,可能拖到丑、寅之时亦未可知。

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

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

家庭团拜是接神后的第一件大事。先给祖宗神像叩头拜年,然后依长幼叩头。此后长辈照例要给冲龄晚辈们压岁钱。

过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一般这段时间大人们忙于筹备工作,管得较松,可尽情玩耍,除了一年一度的放鞭炮之外,最想往的是压岁钱。

传说压岁钱也与祟在除夕出来害小孩有关。因为祟害怕包着铜钱的红纸包,不再害孩子,故而称压祟钱。实际上,长辈给晚辈小孩钱,是皆大欢喜的事,故而沿袭至今。

元旦,北京人俗称大年初一。家庭中团拜之后,男子在这一天的主要任务是出外拜年。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清代拜年形式较复杂。这是由于各个阶层人士的社会地位不同,所带来的习俗也不一样。拜年也称辞岁。有特殊关系的人,新年辞岁是必须遵例而行的。如京师大臣必须给皇帝辞岁;王公府第中的包衣人、府哈喇必须给本府主人辞岁;本族的晚辈必须到设有杆子、板子、影堂的族长家辞岁;无论已婚或未婚的女婿,必须到岳父家辞岁等。

除了上述情况外,即是一般的亲戚之间、同行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的拜年。在拜年过程中,凡遇年长者,须三叩头。叩头方式旗人、汉人亦有不同。旗人只叩头不作揖,而汉人在叩头前后均作揖。在拜谒过程中,如主人不在家,就向该家中堂上首叩三个头,犹如主人在上,叫朝上磕。在京郊农村,有的主人虽在家,也有朝上磕的,主人在旁答谢。如系平辈受拜之家,须择日回拜。

清代的官场中,对拜年较为重视,为了不徒劳往返,便举行团拜。这种集体拜年好处很多,故其生命力也较强,民国之后更为盛行。甚至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60年代,各单位、团体、工厂等,每逢春节,除举行会餐外,还有团拜之风。其实在节假日人们互相走走,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是件好事,但不可流于形式,浪费时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也出现了新形式,如电话拜年,既快又好,互不耽误,有发展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老北京拜年是男人们的事,各家妇女不到破五不许出门送贺,即便很近的邻里,只能在院中说话,也不许进屋,即所谓忌门之陋俗。每当除夕夜,院内铺上芝麻秸时起,即等于宣布忌门开始,正月初六,妇女才开始互相道贺。

元旦期间,除上述忌门之外,其他还有许多陋俗和禁忌,其中有的毫无道理,甚至很可笑。明代习俗,新年五更忌讳在床上打喷嚏,如果在床上打了喷嚏,则主今年要生病,若要打喷嚏时,须急速下床。除夕夜,外面有人叫你的名字,不可答应,说这是鬼在叫你。新年之始,洗漱后的第一件事,是到街门内偷听街上行人的第一句话,以卜来年之凶吉,谓之听忏语。将一枚小钱包在饺子里,谁吃到它,主谁一年顺利。将门栓或木在院中连续抛扔三次,叫跌千金。

有些习俗流传甚长远,如一旦打碎器皿,快说岁(碎)岁平安。除夕夜不扫地,不倒泔水、垃圾,怕把财神扫出或倒出。不动刀剪,动则主凶杀或口角。还有不准吃药的习俗,否则会一年生病。(其实需吃药者,已经生病了,耽误病情,岂不更重!)至于大年初一须吃素,现在可能很少见了,谁家不是大鱼大肉。

有些习俗更显无聊,如不吃稀饭,否则出门会遇大雨;出嫁后的女儿,此时不可回娘家,否则会将娘家吃穷。不许与人争吵,否则一年不交好运;不许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许骂街,否则今年要倒霉,这些禁忌虽属无聊,但可避免,只是小孩子们不懂事,不管禁忌不禁忌,一不顺心,难免口出秽言。如何对待这种童言,人们也想出了绝妙的解法,用毛草纸(现在的卫生纸)擦嘴。含意是把小孩嘴当屁股,说话如放屁,不算数。

无论有多少禁忌,人们在节日期间的心情总是愉快的,因为节日的气氛及景象太令人兴奋了。新年新岁之时,每家都在展览自己的年货,所以菜肴都很丰富、酒醴齐备,新正拜节要奉节酒三杯,真一时之快事也。

一般贫穷之家,也尽自家之能力,把年过好,虽然贫富之间相差悬殊,规模形式也差异甚大,可是良辰美景人人可得,贫贱富贵各得其乐。各人按各人的财力和爱好来寻找节日间的乐趣。有些观景是根本用不着花钱的。

《故乡是北京》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6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