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教学设计

一、:

课标: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3-1-7列举实例,分析土耳其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国情特点。

解读:凯末尔对土耳其的历史进程的作用表现在土耳其革命与改革的不同时期,但不能夸大凯末尔的个人作用。

二、: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单元从20世纪世界新的发展道路进行展开,罗列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本课是以土耳其和印度为例,讲述这一时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抗西方列强、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展示两国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2.教材结构体系:(最好有一张结构体系图或表)

历史背景:民族危机

凯末尔革命革命过程

革命结果:土耳其独立

土耳其凯末尔改革

背景

凯末尔改革目的:实现国家富强

内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

意义:

三、: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土耳其的国情、革命的背景和发展道路的选择。

2.知道凯末尔在土耳其崛起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图于文字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道历史人物在顺应历史潮流时对历史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感受土耳其崛起给20世纪的人类历史带来的耳目一新的感觉,树立爱国意识。

四、:

重点:内忧外患的土耳其是如何走向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的民族复兴之路的。

难点:理解各国发展道路的不同选择与各国的国情、当时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五、:

依标施教以史导论以学为中心史料化、活动化、方法化

六、:

1.导入新课:

教学方式:直接出示课题《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地图。

提问:请在地图上找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指出16世纪时期它的疆域范围。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读图能力,加强新旧知识衔接,建构知识体系。

2.教学环节一:凯末尔革命的背景——土耳其的衰弱

过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什么会一步步沦为“西亚病夫”?

教学方式:让学生阅读P34第一段,思考回答

教学预设:土耳其统治者盲目自大,封闭自守;轻视工业贸易;战争失败,从而导致内部动荡,国力衰弱,沦为半殖民地。

教学方式:出示图2—16被列强瓜分的土耳其和“一战”中土耳其的参战情况介绍。

提问:这说明土耳其面临着怎样情况?

教学预设:说明土耳其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提问: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土耳其各阶层人民有何反应?

教学方式:出示图2—17,印证民众的民族情绪高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加深对20世纪初土耳其社会状况的认识。

3.教学环节二:凯末尔革命

过渡:在土耳其民众的反抗中,出现了一个著名领导人——凯末尔。

教学方式:出示凯末尔图片和生平简介。

阅读教材P34第三段和P35第一段回答,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为实现民族独立作出了哪些努力?

教学预设:1920年初,土耳其召开议会,通过《国民公约》,重申土耳其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废除特权条约;土耳其人民通过两年多的斗争,击溃了入侵的外国军队,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1923年,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条约,承认其领土完整与国家主权。

设计意图:知道凯末尔在土耳其独立过程中的作用。

4.教学环节三:课堂演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记者问凯末尔:“你已经拯救了祖国的命运,现在你准备干什么呢?”凯末尔回答:“战争结束了,人们以为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其实,这才是开始。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

材料二: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的土耳其仍然面临着国内诸多问题:土耳其是一个封建神权的专制国家,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阻碍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等级制度森严,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实行一夫多妻制;文字异常复杂,全国识字的人非常少;经济文化非常落后……

1.结合材料二,凯末尔所说的“真正的工作”是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土耳其是通过什么事件“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的”?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独立后的土耳其社会状况如何?

教学方式:出示题目,让学生动笔演练,教师对材料二中的关键词进行适当标示,解题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在题目演练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解题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完成凯末尔革命到凯末尔改革的过渡。

5.教学环节四:凯末尔改革

教学方式:学生自主阅读书本P35—36内容,合作完成表格填空。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适当补充。

改革领域改革措施影响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文化领域

社会生活领域

改革的目的

改革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书本,通过合作探究凯末尔改革措施的影响,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6.课堂小结:凯末尔的历史功绩

提问:为什么凯末尔会被称为“土耳其国父”?

设计意图:总结凯末尔对土耳其的历史功绩,回顾整课内容。

七、:

历史背景:民族危机

凯末尔革命革命过程

革命结果:土耳其独立

土耳其凯末尔改革

背景

凯末尔改革目的:实现国家富强

内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

意义:

精选阅读

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

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章第8课

教学

目标

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3、知道孙中山创办的政治团体以及武昌起义的意思。

1、根据联系前后知识点将知识面层层递进,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必

然性。

2、通过历史再现,激发对辛亥革命的学习热情。

1、通过近代革命志士的热血付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2、培养学生学会联系历史与现实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情景创设法

学习方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用“情景创设法”开展学习活动,以学生自己为主体,以历史时代背景为起点,利用“抛锚式”建构主义教学法教学,联系相关历史影音并进行深入探究,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影音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多媒体呈现单元知识框架图

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纪录片片段

观看完纪录片后,针对影视中提到的“孙中山的想法赢得了周围一些人的赞同”,引出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并展开提问。

孙中山在檀香山政治体制变更中,更加肯定了必须要武装暴力夺取清政府的想法,那么为了革命那一天的到来,他又做了那些前期准备呢?以及怎么去建立武装革命组织的呢?

看图并回忆旧知,从旧的认知中寻找对新知的理解。

观看纪录片,思考“为什么孙中山会选择武装暴力革命,而不是政治改良道路?”

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热血救国的艰辛经历。

学生在了解完视频内容后,依据问题阅读课本内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将历史中的云雾般的孙中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影视表达出来,直击课题“辛亥革命”,用影音、图像演绎方式将辛亥革命引入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生活的镜头感受辛亥革命的真实存在。

通过多媒体影音展示内容的再现,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视频播放内容在课本中找答案,达到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结构,自主填补知识缺口。

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回答“兴中会”与“同盟会”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建人以及纲领。

兴中会的“振兴中华”纲领发展为同盟会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的启发与鼓舞下,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形势图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武装革命形势路线,结合课本知识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起义的过程?

清帝宣布退位影像视频资料

以清政府的覆灭,清帝的退位引出第三个知识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孙中山戎装图

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2、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结局?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学过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且之间讨论交流,并思索回忆课前所讲,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着答案的推测。

学生看图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影像资料,感叹清王朝的覆灭。

学生回答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

结局: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学生深思并回答成功方面:1、推翻了清朝统治。2、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使民主共和深入民心。

失败方面: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以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将历史信息进行联系比较,找出其中的继承性,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同类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来总结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让学生在问题中将新知识慢慢消化,并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

将重要历史节点的一幕以多媒体影音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的生动教学,刺激了学生的感、知觉。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历史时代背景),旧知识有时是不完善的,此处设下伏笔,意在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并为新知识的理解提供便捷之路。

发散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对本节知识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以中山装的纹饰、纽扣向学生阐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与深入人心的民主思潮。

本节课,我们认识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的形成与转变,知道了民主革命的艰辛道路,明白了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报国救国的壮志。掌握了三民主义的含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时小结和反思,加深印象和理解。

1、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之后,继任这一职务的是:

A.黄兴B.蒋介石

C.袁世凯D.黎元洪

2.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首都是:

A.北京B.武汉C.南京D.广州

3.对于辛亥革命的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政府B.结束了封建帝制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改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4.有位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年,那么他现在的年纪是:

A.96B.93C.100D.87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形成:

2、革命党的发展历程:兴中会——同盟会

二、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湖北武昌

3、起义过程:

4、清宣布退位: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地点:南京

3、人物:孙中山

4、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指导学生利用生活影视素材,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原因。

2、凸显历史学科特点

以历史史实为基础,从生活走进历史,从历史走进生活。

3、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有机结合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历史事件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4、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历史,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的情操。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学设计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学设计
一、课程新标准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教学目标
了解珍妮机、蒸汽机,火车发明的过程和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后果,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展开讨论,合作学习。
四、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培养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教材分析
本课在整个世界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后果——使整个世界发展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为后面第三、四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大体上从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研制成功火车机车、工业革命的后果等方面对这一划时代的生产力领域的巨变作了介绍。
六、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珍妮机的发明、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工业革命的后果影响。
七、学情分析
学生对工业革命的了解仅限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故事。在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后果影响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师可结合本校实际,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注意语言组织和问题设置,通过层层引导方法,带动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形象思维上,可通过视频资料加深学生认识。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过《泰坦尼克号》吗?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客轮,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船”。那么泰坦尼克号的驱动是什么?轮船是那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这次工业革命还有那些发明和创造?涌现出那些发明者?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八课。
板书课题(略)
(一)“解放”手的发明
1、珍妮机发明的背景
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17世纪以后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海外市场的扩大,欧洲毛纺织业的发展,一些人开发明和使用机器。英国棉纺织业很发达为机器的发明提供了条件。由于飞梭的发明织布速度提高了,棉纱紧缺,人们开始研究如何提高纺纱速度。
2、珍妮机的发明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出能够同时纺出多跟棉纱的机器,大大提高了效率。
3、珍妮机发明的意义
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了出来,玩长了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一次革新。
(二)蒸汽的推动力
1、水力风力纺织机的不足。
2、水力机器,风力机器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广泛的需求。
3、瓦特完成对蒸汽机的改良
(1)1763年他受命修理一台别人发明的蒸汽机,这是他有机会研究蒸汽机的结构和性能,记过多次试验,瓦特终于完成对蒸汽机的改造,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
(2)1783年瓦特又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在一起,使工作机获得了强大持久,稳定的动力。是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力的革命性飞跃。
(3)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因能代替一切工作机的转动而被称为万能的原动力。
4、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
他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三)呼啸而来的火车时代
1、引发交通运输革命的原因
(1)采用机器生产,促进了工农业产品产量的提高,而要把这些大量的产品快速的运出去,就需要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
(2)以蒸汽机作为万能的动力机,应用于各种机器之上,对设计师以启示。
2、汽船的发明
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
3、火车的发明
英国史蒂芬孙1814年研制的“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
英国史蒂芬孙1825年9月27日亲自驾驶“旅行者号”试运行,获的成功;
英国史蒂芬孙1829年成功的试验了更为先进的“火箭号”机车,使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4、火车发明的意义
蒸汽机在交通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进入火车时代,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四)出乎人们预料的后果
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使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
3、现代大工厂建立起来,人类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五)课后小结
英国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它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机器的使用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后,蒸汽机应用于各种行业,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十、反思
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侯为什么中国没有进行工业革命?
十一、作业
《成长资源》第八课

秦末农民起义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秦末农民起义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知道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以及秦朝灭亡的史实,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知识能力: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点:1、大泽乡起义2、秦朝的灭亡
难点:1、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一、引入新课
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暴政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陈胜吴广起义。
3、过渡: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不可抹灭,但是他又极其残暴,政治上专制独裁,经济上横征暴殓,而且还有严酷的刑罚,最终让他建立起来的大秦帝国成为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二、新课讲授
(一)秦的暴政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的暴政的表现。
2.肯定学生收集的史料,告诉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但结果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破坏了人才。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残酷和剥削以及严酷的刑罚。
3.组织学生阅读56页有关秦始皇暴政的辅栏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深入理解秦暴政。
4.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夺位且昏庸残暴,可补充“指鹿为马”的成语加深学生的认识。
(二)、大泽乡起义
1、原因: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也是引发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而直接的原因却是因为延误军期。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学们阅读57页辅栏里的内容后就会知道大泽乡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了。(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了解到陈胜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气原因误了军期,无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讲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此开始。(看课件学生了解时间地点)
3、指图分析,告诉学生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东征西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吴广陈胜先后被害。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继续发展,其中以项羽刘邦领
导的农民起义最为著名。
(三)、秦朝的灭亡
1、分析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告诉学生,继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逐渐强大,其中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辅栏里的史料。
2、读最后一部分材料(明确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也理解到秦朝灭亡就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89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