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送东阳马生序基础知识、练习、拓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

一、字音字形:
嗜(shì)学俟(sì)衾(qīn)容臭(xiù)裘葛(gé)之遗(wèi)
加冠(guàn)叱咄(chìduō)负箧(qiè)曳屣(x)皲裂(jūn)
媵(yìng)人烨(yè)然緼(yùn)袍廪(ln)稍(shāo)冻馁(něi)
二、词语释义
1[嗜学]:喜爱学习。
[无从]:没有办法
[致]:买到
[每]:常常
[以]:而,便,就
[走]:跑
[逾]:超过
[以是]:因此
[以]:把
[因]:于是
[既]:已经
[患]:担心
[先达]:前辈
[叩问]:请教
[辞色]:言辞脸色
[援]:提出
[质]:询问
[叱咄]:训斥
[至]:周到
[俟]:等待
[卒]:终于
[屣]:鞋子
[箧]:书箱
[穷冬]:严冬
[媵人]:仆人
[汤]:热水
[沃灌]:浇洗
[衾]:被子
[寓]:名作动,住在旅店
[被]:穿着
[腰]:名作动,腰挂
[容臭]:香袋
[烨然]:光彩照耀
[袍]:穿着
[敝衣]:破旧的衣服
[以]:因为
[足乐者]:指读书
[县官]:官府
[廪稍]:米粮
[供]:供给
[裘]:冬衣
[葛]:夏衣
[遗]:送
[大厦]:宽大的书房
[劳]:辛苦
[宜]:应该
[假]:借
[后]:然后
[精]:精通
[天质]:天资
[卑]:低下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流辈]:同辈的人
[谒]:拜见
[贽]:(表示)敬意的礼物
[论辩]:讨论辨析
[色夷]:态度和悦
[是]:这样的人
[归]:回乡
[故]:特意
2词性活用
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笔──用笔,名词作状语)
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每天名词作状语)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名词作状语)
3通假字
四支僵劲(“支”通“肢”)
论辨(“辨”通“辩”)
4小结“以”字句
以衾拥覆(介词,用)
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身份)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相当于“来”)
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以:把)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2)探寻背景
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赠序”和“书序”。“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3)特殊句式梳理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撰长书以(之)为贽(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这封信。)
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四、课文内容分析
1题目解说
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2结构分析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1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
第二层“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这里有叩问之难,跋涉之难,食宿之难;虽难而心中快乐。
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总结说自己大体上就是这般艰难。
第2段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这部分先讲学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再讲学习环境好,这里有读书环境好,老师好,书应有尽有。
第二层“其业有不精者……岂他人之过哉?”这段是发议论。对于那些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而不能学有所成者提出批评。
第3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3课文翻译及分析
(1)难句解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
2.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时指买到。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3.益慕圣贤之道。
道:学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弗之怠。
弗:副词,不。之:代词,指学习。“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焉:兼词,“于之”的合音,向他。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支:通“肢”。僵劲:僵硬。媵人: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拥覆:围盖。久而:时间副词,好久,“而”是副词词尾。和:暖和。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10.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从别人那里借来后才能看到。
11.其①将归见其②亲也,余故道为学之①难以告之②。
其①:代词,指马生。其②:代词,作定语,他的。亲:父母。也:句中停顿中起提示下文的作用。之①:结构助词,的。之②:代词,代马生。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向他讲述(我当年)求学情况的艰难来勉励他。
(2)全文翻译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3)重点问题解析
1、概括作者求学条件的特点?作者如何表现这一点的?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求学条件艰苦:为了表现艰苦,作者先总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家贫”。然后又分别介绍了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2、分别概括两个阶段的艰苦条件
①幼时求学的艰难:致书之难借书抄录;(假借于藏书人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其艰难可见。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②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
a、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b、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
c、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组袍敝衣”。
3、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5、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6、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4主题
这篇文章,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通过今昔对比,勉励马生珍惜良时,刻苦力学,以期有成。
5写作特点
这篇赠序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论证。第1、2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例如吃的方面,“廪稍之共”与“日再食(每天只吃两顿),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穿的方面,“葛裘之遗”与“缊袍敝衣”对比;读书方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为求学)行深山巨谷”对比;老师方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而且“未有问而不告”的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且“未尝稍降辞色”对比;书本方面,“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这些对比之后,结论使自然得出了:在如此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质”低下的问题,而是用心不专的问题了。
本文立意深远,结构谨严。文章中心是“劝学”,通篇围绕这一重点来写,开头提出“嗜学”,接着叙述“力学”,然后说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学生“善学”,脉胳分明,前后呼应,有力表现了激励太学生学习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6体验拓展延伸
说说一些励志名言:
提示: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2、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3、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司马光。
4、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格言。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课后习题答案
(1)敞开心扉,自由漫谈
(2)1走:跑。2汤:热水3再:两次
4腰:挂在腰间5诸:之于
(3)1连词,表承接2用3因为4把
(4)略
同步练习(100分9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3分)
1.选出下面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嗜学(shì)砚冰(yàn)逾约(yú)
B.既加冠(guān)硕师(shuò)叱咄(chìduō)
C.俟其欣悦(sì)负箧曳屣(qièxǐ)皲裂(jūn)
D.媵人(yǐng)以衾拥覆(qīn)容臭(chòu)
2.下面加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既加冠(帽子)执经叩问(磕头)
B.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负箧曳屣(书箱,鞋子)
C.持汤沃灌(热水)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
D.录毕,走送之(跑)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3.选出加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不敢出一言以复。
C.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5.选出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在两边站着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去邀请人家。
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略微有一点羡慕的意思。
C.侯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因此我即使天资愚钝,也最终获得了学识。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3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
(2)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_____________
(3)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_
7.《送东阳马生序》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写此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8.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16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①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②是人多以③书假余,余因得遍观全书。
1.在上文括号内填入省略的内容。(2分)
2.解释下列词语。(3分)
致: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
逾约:_____________。
3.解释“以”。(3分)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4.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个文段写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真揣摩“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此句中“稍”的深刻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阅读(19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注音。(2分)
惴()庋()
2.解释。(2分)
强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句中“然”字。(2分)
(1)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翻译下列短语及句子。(4分)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汗牛塞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非借不能读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本段中判断句、设问句、反问句各一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辨“祖父”、“子孙”的古今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本语段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手法,写出了读书人的两种态度,表明作者“_____________”的观点。(2分)
四、中考题(2007江苏泰州)(1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②逸致:情趣。③迨:及,等到。(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濯清涟而不妖()(2)日上日妍()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4分)
句子:
启迪:
五、作文(30分)
以“我的读书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别人讲述你的读书故事,不少于400字。
一1.D2.A3.A4.C5.C6.(1)被披,穿戴。(2)灌,罐,罐子。(3)支,肢,腿和胳膊。7.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刘基高启勉励马生勤奋学习8.略。
二1.余余2.买到跑超过约定的期限3.①用来②因此③把4.手指冻得不能够伸开、弯曲,也不敢放松。5.叙述幼时求学情形,写得书之难和读书刻苦。6.手自笔录。7.“稍”有稍稍之意,这里强调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
三1.zhuìguǐ2.勉强借来搁起来放在高处3.(1)然而(2)这样4.(1)七略四库是皇帝的书。(2)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就把屋子堆得满满的。(3)书如果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读。(4)暂且等到将来看吧。5.判断句:书非借不能读也。反问句:然天子读书者有几?设问句:子不闻藏书者乎……无论焉。6.祖父:古义——祖父和父亲;今义——爷爷。子孙:古义——儿子和孙子;今义——孩子。7.指出中心论点,列举并分析藏书者不读书的情形。8.对比书非借不能读也
四1(1)洗,洗涤。(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2(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迪: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
五作文略

相关知识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乐曲《高山流水》。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展示学习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2.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4.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5.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2、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3、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4、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5、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你的收获是什么?
2、推荐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梁祝》。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2、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3)、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4)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2、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4、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吗?
 2、推荐作业:

附板书: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2、推荐作业:附板书: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2、推荐作业:附板书: 
教学反思: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怠(dai4)叩问(kou4)绮秀(qi3)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七、拓展探究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八、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背诵课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一、课前准备:

1、本文选自,作者是,初文学家。字,号。序是,可分为和。“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而赠言与书序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而论,阐明某些观点。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皲裂媵人衾皆被绮绣容臭烨敝衣既加冠砚冰坚逾约朱缨

3、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步:朗读

1、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范读课文。

2、小组成员开始轮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停顿。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比赛,形式组内自定。

4、师生共做点评,评出优胜组。

第二步:识辨

1、请结合课下注释逐段细读思考识辨每段中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情况。

2、小组讨论自学成果,集体交流并将成果整理在讲学稿上。

3、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就是对文言文实词的积累。把书合上,看能否完成解释加点实词的意思。

无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天大寒,观冰坚走送之

不敢销逾约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

主人日再食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88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