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由于西方工业社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在教学中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教法、学法]应用自制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火车、轮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提问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趋势?当学生能答出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提倡科学民主的趋势后,导入新课: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哪些变化。
3)讲授新课:
一、近代的交通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内容,而近代通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出现,建议将近代通讯调整到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一目。
2.充分运用书上媒体如导言图片引文剧照等培养学生通过上述媒体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在讲第一小目时,分析近代交通特别是铁路的修建对传统手工业,对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冲击作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连同近代通讯都是受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才发生的。近代通讯,报业,出版业对传播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等新观念起了重要宣传作用,这时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维新派在宣传维新变法时创办了哪些刊物;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时期创办了哪些刊物,出版了哪些书籍。
2.请同学们做一下社会调查,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普通家庭远距离的主要通讯方式是什么,现在普通家庭远距离主要通讯方式是什么?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现在,以50家为一组,统计家庭电话的装机比率,移动电话占有比率,家庭网上通信比率,比较书信、电报、电话以及移动电话各具哪些特点和优势?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请分析变化的原因。
三.课后小结:中国铁路由最初仅有几十公里;近代的通讯手段最初全国只有有限的有线电报和有数的几十门电话,虽然现在看来数量很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显得微不足道,而且根本不能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但这些变化却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它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代表了人类历史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四、练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她)在说什么。
五、作业:畅想考察:有的报纸上的广告太夸张了,那是不是说明它在欺骗读者呢?
八年级历史上《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
(3)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能力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欣赏、表演、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
(3)学生自主编排小品: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现辛亥革命前后的习俗、礼节和称谓等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重点突破:
(1)用大量的图片、音频资料等,增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变化的感性认识。
(2)通过学生表演的短剧来使学生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层面以及对近代进步思想的更深思索。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难点突破:
由于社会生活出现的变化是由西方文明传入导致的,所以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一方面是以中华民族沉沦为代价,另一面对中国来讲也是进步的体现。这些认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图片、对比照片、音频资料等辅助讲解,并指导学生编排短剧,从而创设情境,在引导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1)讨论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最后得出结论)
(2)自主式教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式学习)
(3)情景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展示学习的成果,创设历史情景,在感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讲述法、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授课及学生展示都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
课前导学
(1)发给学生预习提纲,全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自主学习。
(2)了解近代由于西方工业社会文明的传入,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情况。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展示小组的主要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片、音频资料
学生准备:编排历史短剧;准备所需道具;查阅相关资料;制作简单幻灯片
教学渗透点
(1)在讲授“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这一子目中,引导学生思索近代交通工具出现的原因,如何理解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带给中国的变化。
(2)在讲授“文化生活的变迁”这一子目中,可引领学生对比新旧照片,感悟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的改变。
(3)在讲授“近代社会习俗变化”这一子目中,帮助学生自主编排历史短剧《体验民主》,通过在全班选定角色、设计人物对白、推敲人物动作、引导观察思索等一系列教学过程,逐步使学生深刻体验辛亥革命前后习俗、礼节和称谓等变化,并从中体会变化的意义。
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更好的再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及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真正发挥其主体地位,通过自身演绎寻求历史、思索探究。
板书设计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机和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史实。
2、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感悟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热爱今天的现代生活。
二、重、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难点:轮船、火车、照相机和电影等为什么都是西方人发明的?三、学习过程:
19世纪初、、传入中国
(一)知识网络梳理
交通
通讯
作用:。
时间:。
开始架设。
1、传入。
21872年在、创办的《》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
3年在上海创办的,是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民国政府颁布了、和废止等法令。
废除礼,代之以、礼。
取消、称呼,代之以、等称呼
1.近代交通、通
讯在中国出现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2.文化生活变迁
3.社会习俗变化
(二)典型例题:
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是由于的传入:
①照相②电视③电影④报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三)达标测试。
1.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是()
A.西服B.旗袍C.中山装D.唐装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的目的是()
A.为了显示新政府的革命性B.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C.为了实现三民主义D.为了政府管理方便
3.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是在()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三)辛亥革命后,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国人的观念与习俗发生
了变化,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平民见了官员要跪拜B.差人见了官员称“老爷”
C.官吏开会统一穿新式礼服D.女子才从小要缠足
5.以下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到照相馆照相B.在家中看电视
C.到电影院看电影D.聚会时男士身穿西装
6.宋代以来形成妇女缠足的陋习,被废除是在()
A.戊戌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
C.抗日战争后D.新中国成立后
7.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会要求别人称呼自己
为()
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
8.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
C.《风云儿女》D.《渔光曲》
9.从昆明乘火车到海防,再转轮船去上海,这样的事情出现
在哪一条铁路开通以后()
A.淞沪铁路B.滇越铁路
C.唐胥铁路D.京张铁路
10.剪掉辫子、禁止女子缠足、行鞠躬礼、握手等社会习俗
的变化是在()
A.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
C.戊戌变法后D.辛亥革命后
11.近代中国的新闻记者通过有线电报发回新闻报道,最早
出现在()
A.19世纪50年代后B.19世纪60年代后
C.19世纪70年代后D.19世纪80年代后
12.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原因很多,下列哪一个是生产力
方面的原因()
A.资产阶级革命B.工业革命
C.欧洲殖民扩张D.人口流动
13.(1)图6-20-1中的军警正在为行人。
(2)这幅图片出在于以后。
(3)当时的政府是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而颁布法令涉及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这些改革内容的影响延续到今天的有那些,请你例举出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18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