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内容提要

一、从贫困走向小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向前跃进了一大步,由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迈向小康,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令世界瞩目的变化。

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居民中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中不断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意识到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中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增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医疗、养生、保健受到重视,文化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物质产品的丰富与居民收入的增加,使人们中生活消费上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不同的群体与个人表现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上的差异,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与个性化,提前消费、休闲生活等也正在成为新的时尚。

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掌握

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结合调查纵横比较

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象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探索理解

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爱党与时俱进

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

能者发展适者生存

改革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改革就业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形式:新授

教师讲解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09页“导入框”内容,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A.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B.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旧的“四大件”发展到新的“四大件”,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象俗话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安排学生阅读,要求作出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衣食住行的变迁

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

(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很单调,而且要凭“布票”购买衣服。)

2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

(不仅用来遮羞御寒,而且可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2003年‘走进历史’展览会”上见过的《计划经济时代里的票证》,联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内容,说明那时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

1现在大家“吃”的怎样?

(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2根据110页“动脑筋”: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

(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的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有益健康。)

3指导学生观看110页插图,运用小字部分提供的数字和自己小组调查来的材料,通过“对白”形式,表演今昔住房的变化。

(设置场景为“调查时的书房”,一位扮演爷爷或奶奶,另几位扮演今天的孙子或孙女。鼓励学生自拟对白,临场发挥。教师注意调节下岗职工或其他“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情绪,防止盲目攀比。)

4根据111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A.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塞车”现象?

B.(机动车辆猛增,道路却依然狭窄等。)B.你认为如何解决为好?

C.(尽量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也可减轻环境污染。尽量兴建、改扩建城乡道路,加强交通管理。加紧研制“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发展新的交通方式等。)

指导学生完成112页“练一练”:应选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就业和社会保障

指导学生联系25页内容,回顾“左”倾错误泛滥的种种表现,强调那是严重失误,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恶劣影响。后来经过调整,虽然有所纠正,但是“吃大锅饭”等“左”的根子没有挖掉,才导致后来“文革”十年浩劫,造成更大损失。中国要想突破“左”的束缚,就必须鼓励那些好的企业兼并那些应该淘汰的企业。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企业被淘汰了,职工怎么办?也就是说,用人用工制度该怎样改革?出现了那些新情况、新名词?

(企业的破产、兼并、重组;职工的下岗、待业、培训等。)

1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等。)

2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象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这样两全其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练习巩固

1完成《历史填图册》27页各题。

3提醒学生整理教材和作业、补充“成长记录袋”所需材料,作好期末复习准备。

当堂检测:同步练习

教学反思:

精选阅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四大件”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改革开放后:“四大件”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目前“四大件”指的是电脑、手机、住房、汽车。
从“四大件”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教师: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1.衣
史料1 改革开放前。
史料2 改革开放后。
教师: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着方面有哪些变化?
学生: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只有中山装和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教师: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衣服色彩和样式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街上人群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各种品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食
史料1 野菜窝窝头。
史料2 如图。
教师: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人们在“吃”的方面有哪些变化?
学生:过去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现在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教师: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过去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健康。
3.住
史料1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史料2 如图。
教师: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在“住”的方面有哪些变化?
学生:过去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现在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总量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人们在衣、食、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更进一步提高了。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
史料1 如图。
史料2 如图。
教师: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
学生:①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②全国铁路营运效率大大提高,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③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④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教师: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有哪些?
学生:除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任人选择。
2.通信
史料1 如图。
史料2 如图。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行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教师: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学生: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更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水平大大提高,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和通信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逐渐赶上了世界的潮流。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后→衣、食、住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设施改善通信事业发展
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略)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学习目标:知道照相、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学习重点: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该称呼、易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3、学习难点:分析剪发辫、该称呼的原因和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54-56页的内容,填写下列空格,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

时间项目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日常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传入和流行发式

男子:____________________

男子:____________________

称呼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男:__________、__________;

女:_________(后演变为现代中式旗袍)

1、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你的疑点、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两幅是关于慈禧太后的照片,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指出叙述不准确的一项()

A.照相术19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

B.19世纪晚期,照相技术走进清朝宫廷生活

C.20世纪初,中国的很多城市有了照相馆

D.照相技术为我们保留了社会发展的证据,提

供了观察当时社会风貌的珍贵影像资料

2、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请问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

3、辛亥革命后,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国人的观念与习俗发生了变化,下列符合史实是()

A.平民见了官员要称“大人”B.差人见了官员称“老爷”

C.中山装成为男子新式礼服D.女性必须穿高领服装

4、为了除旧布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这些法令不包括()

A.颁布剪辫令,要求留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

B.下令民间男子改穿中山装

C.规定民间普遍称呼为“先生”或“君”

D.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政府职员间互称职务

5、以下服装在20世纪20年时不可能出现在中国街头的是()

A.中山装B.旗袍C.西装D.牛仔服

6、在1898年的上海,一位清朝官员不可能做到的是()

A.阅读《申报》B.参观“轮船招商局”

C.买一本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书籍D.观看无声电影《定军山》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前官场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这体现了()

A.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思想B.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C.资产阶级的等级观念D.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

内容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人际称呼

老爷、大人

官职、先生、君

材料三: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何时?

2、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前后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3、从材料三服饰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想?

B、选做题

选择题

1、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①到电影院看电影②穿西服参加正式场合的活动③到照相馆拍照片④男子剪辫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新课标人教版八下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新课标人教版八下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培养学生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这两样东西是什么呀?

学生:毛主席语录、红包。

教师:这两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老师为什么会把它们放在一起呢?

学生:因为都是红色的。

教师:红色代表喜庆。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年代充当过新人的礼物。这两样东西的变化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播放:巩俐主演的电影《活着》片段。

3.教师讲述: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以前,确切地说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时期;新娘穿的是军装,其他人穿的也是军装;婚礼中,迎亲队伍向人们派发的是糖;婚礼结束后,接走新娘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4.读教材,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哪些变化。

提示:(1)衣:从买衣凭布票,色彩、样式单一到衣着丰富多彩。(2)食:从食物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3)住: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改革开放后,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装修和居住环境改善。(4)行:改革开放前是自行车,改革开放后,接亲使用轿车。(5)用:改革开放以前是四大件——三转一响,改革开放后是新四件。

5.教师总结: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物质供应严重匮乏,限制了人们提高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目标导学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一)交通

1.图片展示:

材料一:

中国高铁

材料二:到2016年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2.4万公里,特别是高铁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高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达到2.2万公里,运营里程占到全世界高铁总量的65%左右。

2.教师提问: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哪一领域的辉煌成果。

提示:铁路。

3.教师简要介绍:回忆新中国为发展交通事业所做的努力。

4.提出问题:读教材第95页内容和材料二的内容,说说改革开放后,我国在交通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2016年,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

5.教师指出: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6.引导学生思考:交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通信

1.图片展示:

卫星通信

2.教师鼓励学生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3.教师讲述:改革开放后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3.引导学生思考:通信事业发展的影响?

提示: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三、课堂总结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交通、通信体系完善了。而这些巨大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拼搏,是老一代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伟大梦想的实现,也是我们继续阔步前进的起点和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文化强国梦,经济富民梦,也是民族复兴梦,中国梦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也正在经历、感受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学习起来会有较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变”字,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由于是非重点课文,在素材上准备得不是很充足,但课文的基本内容得到了基本呈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09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