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组成。

1、师恩难忘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延伸阅读

2017—2018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2017—2018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2、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

2、训练使用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

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引导尝试。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

第一单元

1、师恩难忘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黄山奇松》: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黄果树瀑布》: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景观得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莫高窟》: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习作5》:这次写习作训练的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和一段文字说明。第二部分是对本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要把事情写具体,要给习作定题目,最重要的是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练习5》:本次练习有5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在文中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熟练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之奇,黄果树瀑布壮美,以及莫高窟文化历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3.能够运用四人小组平台开展互助学习,运用学法迁移开展自学活动,运用编写导游词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转述或者复述能力。

4.能够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体会和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能够运用习得方法开展小练笔。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和了解写法。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

三、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徜徉在美的画面中,受到美的陶冶。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单元课时安排

《黄山奇松》………………………………………2课时

《黄果树瀑布》……………………………………2课时

《莫高窟》…………………………………………3课时

《习作5》…………………………………………2课时

《练习5》…………………………………………3课时

16黄山奇松

首案编写:路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法学法:基于问题,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黄山松的特点。

3.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小组合作,自学新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由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习作2、练习2组成。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教学基本内容

读书做笔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及手段

1、看图学习做笔记的方法

2、结合已有经验谈体会

学法指导

观察、体悟、交流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故事导入。

听故事谈体会。

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怎样做读书笔记 

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索引式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

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作业

自学第一课练习做笔记

板书设计

做笔记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怎样做读书笔记 

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索引式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教学基本内容

学会使用工具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实物示范,表演练习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作业

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词语,并在书上摘抄词的解释。

板书设计

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教学基本内容

巩固练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

2、训练使用工具书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练习掌握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练习、交流、展示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预习第一课,做笔记、查工具书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二、引导尝试。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作业

继续预习第一课

板书设计

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1、师恩难忘

教学基本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预习展示,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五、分段读课文。

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1、师恩难忘

教学基本内容

朗读品味,体会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及手段

交流讨论

学法指导

诵读感悟、分组交流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组成。

1、师恩难忘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首案编写:xx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百折不挠”这个主题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即《天火之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从内容上来看,这四篇课文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百折不挠、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从体裁上来看,前三篇文章以记叙为主,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刻画人物的形象,通过阅读感受人物的精神,懂得一定的道理。后一篇论说稍重,通过具体的事例,阐明作者的观点。我们除了感情滴水穿石的精神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这种叙议结合的方法,并进行类似的习作练习,如写读后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字只要求会认读。

3.能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积累本单元所学的成语。

4.学会默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通过多形式地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习“不折不挠”的精神。

(二)单元重难点分析

1.《天火之迷》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难点在于引领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展开想象,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诺贝尔》的重点是体会诺贝你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然历经失败、病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4.《滴水穿石的启示》的重点在于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三、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知识性较强,具有科学精神和时代气息,且阐明的道理十分深刻,层次也十分清晰,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读的时间,理解文本,领悟文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和品读相结合,重点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通过各种形式朗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可贵精神。

四、单元课时安排

《天火之谜》………………………………………3课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课时

《诺贝尔》…………………………………………2课时

《滴水穿石的启示》………………………………2课时

《习作6》…………………………………………2课时

《练习6》…………………………………………2课时

19天火之谜

首案编写: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准备:

小组合作生字词、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梳理课文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苏教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苏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苏教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

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课文。《师恩难忘》以平实的语言传递了浓浓的师生情,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陶校长的演讲》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陶行知校长对同学们的关怀和爱护,也由此认识了陶行知这样一位关心学生、热爱教育的好校长;习作----写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自己的一两件事。

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会有意识地感念教师对自己的教诲,学会感恩。

1、《师恩难忘》

一、教材解读

《师恩难忘》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以平实的语言传递着浓浓的师生情。课文记述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本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交代了“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去读书以及学校的概况:1、“我”入学时还“不满六周岁”,懵懵懂懂,暗示教师对“我”的成长有决定的影响。2、田老师任教的学校“设在一座庙内”,一个老师“教四个年级”。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田老师却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复式班四个年级学生的学习,说明田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3、田老师是“私塾出身”,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这样的学历背景,为什么能“口才、文笔都很好”呢?显然是刻苦自学的结果。这部分课文告诉我们,“我”在不晓事的情形下,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根据一首小诗编了一段有趣的故事,且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

记叙田老师上课的情景,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田老师的神情、行为、言语,而是写“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一是学兄带学弟描红摹纸,可以想见,为了组织好四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田老师颇费心思。二是田老师讲山村故事,故事情节那么清楚,足见给“我”印象之深。三是我听了这个故事后的反应。“入了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几个词语,说明田老师的故事内容非常生动,讲得非常传神。侧面描写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

第七自然段中有这样两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我个人认为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关键句。四年中“我”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心田得到点点春雨,这“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我”心中培育起了文学的幼芽,使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由此想开去,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每一年、每一课都是这样,兢兢业业,又富有创造力。一个有着如此文学才华的人,从十七岁起,就把自己的青春和大部分生命贡献给了孩子,真是“师恩”深广!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写“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我”遇到田老师,“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向田老师行礼,同样是“恭恭敬敬”地行礼,四十年前纯粹出于对老师的“恭敬”;四十年后“我”已经是著名作家,用过来人的眼光再看田老师,是满怀着敬意和感激之情行礼的。

当我感念田老师的恩德时,田老师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田老师的话发人深思。我们可以理解为田老师是出于谦虚,不想把作者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归功于自己;更可以理解为田老师确实是“无心插柳”,因为他并没有特别偏爱某一个孩子,他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那么工作。无论怎样,都反映了田老师人格的高尚。

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中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第一个“树”可以理解为种植、培植,第二个“树”是培育起来的意思。作者引用这个成语说明培养人才非常不容易,赞颂了教师“树人”的功德——“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我终生难忘”一句,作者尊师、敬师、感念师恩的深情跃然纸上。

刘绍棠的作品,语言清新淳朴,富有泥土气息。本文体现了作者的一贯风格,没有大肆渲染,没有大段抒情,甚至没有细致的人物描写,但是读者仍然仿佛能看到田老师可亲的形象,听到田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少许几处议论,是“我”长大后,用成人的眼光回味品评老师的教学而发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刘绍棠,河北通县人,生于1936年2月。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二、教学设计《抓关键句,体会师恩》

(一)直奔中心,突出师恩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40年前的一件事。这件事都过去40年了,可作者对田老师仍然记忆犹新。这沉淀了他多少深沉的思念,多少厚重的情谊!这40年来,我最想对田老师说的是什么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二)抓关键句,体会师恩

出示关键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理解“编”和“引人入胜”:用心辛苦才华横溢

2、从哪里看出来田老师编的故事引人入胜?学习第6自然段。理解“身临其境”。(推荐讲故事)

3、理解“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快乐,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在我的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

(2)还记得那句描写春雨的小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上千个故事,就像是文学的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从此,作者喜欢上了文学,是田老师在作者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过渡:这就是田老师,一个把自己的一片心血化成个个故事,点点春雨的老师,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老师。四十年后,我回到了家乡,在村边遇到了恩师,久别重逢,那是多么动人的情景啊!

4、引导学生抓住“恭恭敬敬”“深深感谢”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出示作者简介:从这份简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引读:然而,这位大文豪在面对田老师时,却仍然——。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名人都非常尊师重教,留下了许多佳话。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毛主席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这样对他的老师徐特立说的:

出示:“我再怎么样,终究是你的学生。”

——毛泽东

我们也把这句话献给那些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们!

2、的确,老师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老师帮我们打开了心灵之窗,是老师帮我们展开了腾飞之翼。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和热爱一起感谢老师!配乐朗诵诗歌《感谢您》。

附:诗歌《感谢您》

感谢您,用善良的心灵牵引我们去迈步,

感谢您,用渊博的知识教导我们去学习,

感谢您,用开阔的胸襟包容我们的过错,

感谢您,用理想的信念引导我们去创新,

感谢您……

2、《陶校长的演讲》

一、教材解读

《陶校长的演讲》,是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应该说对于人的终身成长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这么说,这篇演讲稿是我国现代终身教育的典范文章。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全心全意办教育,他对待学生、对待教育真可以称得上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这篇演讲稿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校长对我们同学的关怀和爱护,也由此认识了陶行知这样一位关心学生、热爱教育的好校长。

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齐,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教学重点是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演讲稿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这次演讲的主题,希望大家做到每天四问。

第2至5自然段,对每天四问进行具体的解释,分别要求大家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并分别阐述了为什么要这样问。

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争取在各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欣赏】

陶校长在这一段的演讲中,要求我们要有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观念,自觉持久地锻炼,科学合理地生活作息。讲得很朴实,很能打动我们的心,尤其是他把我们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很让我们感动。我们确实要好好锻炼,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另外,这一段演讲的语言非常口语化,几乎都是短小的句子,也没有什么深奥的词语,读着,就仿佛在听着一个人在对你讲话一样,句句入耳。

演讲,是在群众集会或者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说明道理、发表讲话。

演讲往往具有真实性和鼓动性两个特点。

真实性,就是说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说的是实在话。比如《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谈的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语言非常朴实,听众很能够接受。

鼓动性,就是说演讲者必须带有强烈的感情,使演讲具备强大的感召力,使听众听了能够受到鼓舞或者触动。

二、教学设计

(一)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由阅读课文第二段。比较一下,每一问的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

(先提出“问什么”;回答“为什么问”;最后“提希望”)

2、导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

(2)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3)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3、扶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设疑:如果说一个人身体健康应排在第一位,那么让你们在后面的“三问”中选一个排到第二位,该是哪个呢?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找到句子:“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体会)同时理解: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二)抓住重点,列表学习

1、请学生阅读《陶校长的演讲》,请学生说说陶校长重点告诉大家什么。

2、请学生自学课文后填表。如下:

方面为什么怎么做

健康生命之本持久的锻炼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

学问前进源泉专心致志坚韧不拔

工作打牢基础认真负责

道德做人根本公德私德

学生在填表格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用上这样的比喻:“我们人的健康犹如大树的根部,是大树的生命之本,学问就像雨水养料一样帮助大树健壮的成长,而大树不光吸取养料,还能给人们遮阳,净化环境,就像我们的工作一样要有责任感。”

3、《古诗两首》

(一)《访隐者不遇》

一、教材解读

《访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写,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他曾题诗说自己是“四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里虽然有夸张的意思,却说明贾岛作诗确实是耗费了不少心血。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里,我们不难看出贾岛对这位隐者的羡慕和崇敬,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众生,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二、教学建议

1、体会诗里平淡中出新奇的地方。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2、体会诗里朴实中显壮美之处。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这个居住在青松之畔,采药于白云之中的隐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隐者呢?随着作者怅惘失落的目光,我们仿佛看见了一袭布衣的传奇身影,他是那样具有朦胧之美,美得超凡脱俗,美得让我们领悟在功名和红尘之外,还有一种清风白云、古松兰草一样的潇洒人生!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访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

(二)、《所见》

一、教材解读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描写了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跳下牛背这一动静结合的有趣的画面。

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生活情趣盎然,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但毕竟古诗写作年代久远,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诗情、体会诗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二、教学设计

《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1、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

2、读中悟情,感受捕蝉意趣。

(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

第三版块:拓展延伸,跳出文本

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

单元实践活动:

1、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语句。

2、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以“感恩”为主题举行一次班级演讲比赛。

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本单元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通讯,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挚,运用的语言丰富,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注意合理地运用。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总的来说,是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这样才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文章主旨相吻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教学中要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情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特别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要先和前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再作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破坏了文章的情境。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电视中有过专门的报道。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

《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13在大海中永生

首案编写王晓娟

二度修改路影

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其中绿线格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法学法:收集资料反复诵读小组交流教师引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其中绿线格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介绍邓小平

(点击课题)齐读课题

“永生”是什么意思?

人们明知这位伟人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

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带着悲痛、赞颂、怀念的感情再来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去为这位伟人送行

二、自读课文

请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老师知道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预习,那么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自读课文,现在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点击生字)

(1)指读、齐读。

(2)强调”呜咽”。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讨论分段情况。

五、布置作业

查找邓小平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视频资料缅怀邓水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和敬仰之情。

2.通过对重点语段的朗读感悟,感受邓小平同志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视频资料缅怀邓水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1.引出邓小平同志说的话。

在今天的课文中,主人公邓小平就有这样一句值得回忆或回味的话,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说说是哪一句。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悲痛之中。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播放背景音乐,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找出能看出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的句子。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理解“带领人民书写崭新历史”和“最后一个篇章”。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3.“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学生欣赏视频,说说自己仿佛听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吧!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5)(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f再次齐读。

g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学习5、6小节。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引读——

(2)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

(3)读了邓爷爷的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这句话。

(5)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悲痛不舍)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歌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5、6、7节。

3.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

E.配乐齐背第一段。

 2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棗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邓小平

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邓小平同志知之甚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课文,课前我准备了许多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为学生了解邓小平爷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文语言很美,所以,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带悟,以读促悟。从学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邓小平爷爷的伟大。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首案编写王晓娟

二度修改路影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及“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法学法:补充资料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课文写了几件事。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概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简单介绍一下

2.知识扩展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逐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和指导读好句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

2.组织交流。

五、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齐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文中写了哪两件事情?

二、品读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感情怎样?开始......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

3.交流这些句子。

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想--------------------------------------------。

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7.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独特的感受?你来......我也仿佛看到儿子那红扑扑的小脸。

感受他们的父子情深吧!

2.听老师配乐范读第4、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3.“美好的东西”出现几次?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在这句话中指的是什么?这句中的破折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4.高尔基儿子种的花草都在父亲的“院子里”,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在“岛上”。

5.这句当中“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是的

“无论......那......”起了什么作用

6.这位同学,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

这里的“给”是什么意思?“拿”又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句话给你印象最深?

7.给和拿分别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动动脑筋想想,你答......

是的,高尔基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奉献永远比索取愉快。

8.你们能联系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四、总结全文

回顾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首案编写

第七单元的课文都具有“怀古”之风,既有选自经典小说、传记的精彩片断,也有出自名家的诗词绝唱,还有根据古人诗词编撰的“文包诗”形式的小故事。可以说,这个单元的课文在文学价值方面是值得掂量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古典名著《水浒传》,其人物刻画出神入化,寥寥几笔就通过人物的神态言行显现出此人的性格特征。《少年王冕》选自《儒林外史》,通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尤其是段与段的连接,承上启下间转承自如,用语生动、准确,很值得学生学习,并在自我习作中运用。《黄鹤楼送别》是根据李白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编撰的“文包诗”,使古诗的学习增设了故事的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学故事的兴趣,也给学生自己学习古诗提供了范例。《清平乐村居》则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名篇,极富韵律美、情境美,文字勾勒堪称一绝,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宽泛,学生可根据自我意愿自由选择,可看成学生一学期习作学习的总体汇报,但在习作时应强调写真事,吐真情。练习七在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和习字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4课第五自然段、25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6课《清平乐村居》。

2.学会生字22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准确而简练地回答课后相关问题。

4.学会讲《水浒传》的故事。

5.通过多层次的品读,感悟文本语言之美,体会文本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6.通过仿写、读后感的书写,学习语言实践运用。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林冲棒打洪教头》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少年王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通过对人物的言行等的感悟,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通过对《儒林外史》精彩章节的赏析,增进对王冕人物的认识,以及发现文章中富有的哲理,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黄鹤楼送别》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清平乐村居》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朗读,想象并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作文7练习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练习7》诵读与积累与“水浒”故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积累。了解朝代与古代名人,加深对我国历史的了解。

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积极参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单元课时安排

《林冲棒打洪教头》………………………………3课时

《少年王冕》………………………………………2课时

《黄鹤楼送别》……………………………………2课时

《清平乐村居》…………………………………3课时

《习作7》…………………………………………2课时

《练习7》…………………………………………3课时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首案编写梁蒲霞

二度修改路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下节课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3.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小组合作,自学新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简聊《水浒传》,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改写自《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3.什么地方给你深刻的印象?(棒打)谁打谁?(林冲打洪教头)师相机板书课题。

4.请生对课题质疑。

5.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疏通读音,理清故事脉络,整体感知全文

1.生自由读文

读书要求:

(1)独立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文章较长,速度可稍快一点。

(3)思考: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结果怎样?

2.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词:

板块一:

白昼 衣裳 银锭 推辞 较量 踉跄

押解 还招 灰溜溜 依草附木 骗吃骗喝

板块二:

躬身施礼 纵身跳出 往后一退 抡棒一扫

全不理睬 气势汹汹 措手不及 满面羞惭

A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两个多音字“解”“还”;一个轻声“裳”;三个后鼻音“棒”“沧”“锭”;两个三拼音节“骗”“掂”;一个平舌音“睬”;一个翘舌音“昼”。

B齐读、开火车读

C指名说说部分词义,再齐读

D观察三行词语,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写林冲的,第二行与洪教头有关,第三行和第四行是洪教头在比武前后的态度变化)

3本文改写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上文白参杂,出示句子请生读通,简单理解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4-8段落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那其他的段落在写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直入重点,品读文字,感知人物形象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介绍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

2.学习第2、3自然段

A默读第2、3自然段,林、洪二人比武之前,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B指名交流,师相机点拨

C除了写两个主要人物外,文中柴进的言行有什么作用?指名归纳(柴进的话和行为,反衬出林冲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

 D总结写法

正面描写(语言、行动、神态、心理)

侧面描写(烘托、映衬作用)

E指导朗读

2.更精彩的比武就要开始了,施耐庵如何用他的生花之笔刻画出这个比武场景的?比武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从中感受两个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地品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3.阅读《水浒传》中林冲和其他英雄好汉的故事

板书设计: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武艺高强 自以为是

谦卑忍让 粗鲁傲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林冲发配途中来到了柴进庄上,偶与洪教头相遇。洪教头逼他比武。林冲仅用几招,就使洪教头败于自身的棒下,使他羞愧离庄。)

同学们,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步骤,提出自身需要了解和考虑的问题,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他们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2-3小节。

(1)自由读。考虑: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4.古诗两首

习作1

练习1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3、描红。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

本单元主题为“春光无限”,安排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和《古诗两首》等课文,一次习作,一次练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早》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中选取的是两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教本组课文时应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春天的生机勃勃。注重引导学生按照游览、参观顺序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以花喻人的写法及作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文章、段落。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4.体会文章以花喻人的写法的作用。

重难点: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2.《只拣儿童多处行》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3.《早》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4.《古诗两首》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突破措施:

1.潜心会文,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要指导朗读,品味语言,读出语感、情趣韵味来。例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第一节,抓住“一路春风”,“一路欢笑”,引导学生想象向荒山野岭进军的画面,感受同学们参加植树造林的豪情。《只见儿童多出行》读课文第三段,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味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显得更加饱满和烂漫。引导学生抓住“密密层层”、“繁花”、“从……开到……”、“不留一点空隙”、“喷花的飞泉”等词语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2.电教辅助,强化体验

由于学生年龄小,积累少,生活经验不足,对单元课文中描绘的生动具体的形象,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学中,可采用图画、录像、音乐等手段让学生画面结合,读中想象。如教学《早》第二段时,指导学生先观察挂图或投影,再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词句描述画面的。

3.引导合作,自主探究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探究。如《宿新市徐公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不仅让学生弄懂诗句的字面意思,还要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师生搜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课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2课时

《暖流》1课时

《早》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1》2课时

《练习1》3课时

主题学习丛书《春天的旋律》读书汇报交流

导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学习工具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对课文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导学重点难点:

在对课文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突破措施:

1.认真地关注学生养成自学词语句的好习惯,注重经常收取学生的摘抄笔记检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识字、学词和练句,加强基础知识与阅读紧密结合来加以巩固,要在阅读等其他语文活动中落实字、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注重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继续培养和加强学生做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等圈点勾画的自学习惯。

3.引导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在语文的学习实践中领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积极探索问题的习惯。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主题读书活动已经开展了近2周了,我们读完了《春天的旋律》这本书,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下面我们来进行读书交流会,比一比看谁的收获多。

二、宣布规则

1.今天的读书特色展示共分四大项:一是生字新词我最棒,二是美文佳句诵读会,三是诗词擂台大赛,四是快乐读书心得。

比赛规则:每个小组基础分都是100分,答题规则是每组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参赛,人人发言,有一人不发言的扣小组2分,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或不完整不得分也不减分,小组内每人发言最多不能超过三次。全对者闯关成功。

过渡语:下面我们先进行第一关——生字新词我最棒,看谁读书仔细认真,知识积累的多。请看大屏幕:

三、精美词语博览园

1.比比谁读得准!(生词认读)

2.赛赛谁懂得多!(词语理解)

3.看看谁积累的多。(查看笔记)

4.活学活用我最棒。(用词造句)

总结: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鼓励发言积极的同学。

过渡:品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品尝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让我们挑战第二关——美文佳句诵读,尽情发挥你的朗读才能吧!

四、第二关——美文佳句诵读会

相信大家在平日的读书中都遇到过很多美文佳句,今天我们先来一个美文佳诗展示会,想不想把你积累的优美段落或句子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听?记分标准:感情朗读一段1分,感情诵读一段2分。点评恰当加1分。

1.写景的段落

2.抒情的段落

3.写人的段落

先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段落,准备全班集体交流。再集体交流点评。

小结:我们现在积累的只是沧海一粟,在书的海洋中,还有许多美文佳句等着我们去采摘,希望大家的平日的读书当中能够勤于积累,只要坚持这样的美文诵读,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笔下生花,下笔成文。

五、第三关——诗词擂台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有多少文人墨客,挥毫写下了无数精彩的诗篇。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相信你们各小组都有关于春天的美丽诗篇跟大家一起分享,下面让我们接着进行诗词擂台赛。

规则:各组诵读自己选出的诗词,要求落落大方,声音洪亮,感情到位,口齿清晰,背诵熟练,形式不限。

师:我们现在积累的只是文海一粟,在文学的海洋中,还有许多浪花等我们去采摘。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坚持背诵积累的好习惯。

下面我们紧接着挑战更精彩激烈的第四关——快乐读书一得,把你们在读书当中的所想,所得,所感与大家共同交流,看看谁与书的对话最认真,最用心,最精彩。

六、第四关——快乐读书一得

《春天的旋律》让我们认识了美丽的春天,每一位作者笔下的春天各具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绚丽多姿。哪一篇文章给你的印象深刻?一起来交流分享吧。

1.小组交流,确定集体交流的段落篇章。

2.集体交流,评价哪个小组读书感悟深刻。

七、总结

如果说书是海,读书就是游泳;书是山,读书就是攀登;书是天,读书就是飞翔;书是生命,读书就是走过人生。让我让我用一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来与大家共勉,那就是———“爱书吧,它会给我们力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自主修改习作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真观察图画,理解如何修改作文和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好一篇寒假里写的作文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修改符号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月21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自主修改习作的意义和作用。

2、初步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提出新学期的学习目标

2、学生交流:新学期中的一些打算。

3、教师总述,提出新学期的学习要求。

二、导入新课

师述:要想达我们的学习目标,要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我们必须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开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师板书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329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