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由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习作2、练习2组成。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M.jAB88.com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小编推荐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黄山奇松》: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黄果树瀑布》: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景观得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莫高窟》: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习作5》:这次写习作训练的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和一段文字说明。第二部分是对本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要把事情写具体,要给习作定题目,最重要的是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练习5》:本次练习有5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在文中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熟练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之奇,黄果树瀑布壮美,以及莫高窟文化历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3.能够运用四人小组平台开展互助学习,运用学法迁移开展自学活动,运用编写导游词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转述或者复述能力。

4.能够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体会和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能够运用习得方法开展小练笔。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和了解写法。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

三、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徜徉在美的画面中,受到美的陶冶。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单元课时安排

《黄山奇松》………………………………………2课时

《黄果树瀑布》……………………………………2课时

《莫高窟》…………………………………………3课时

《习作5》…………………………………………2课时

《练习5》…………………………………………3课时

16黄山奇松

首案编写:路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法学法:基于问题,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黄山松的特点。

3.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小组合作,自学新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黄山奇松》: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黄果树瀑布》: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景观得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莫高窟》: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习作5》:这次写习作训练的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和一段文字说明。第二部分是对本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要把事情写具体,要给习作定题目,最重要的是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练习5》:本次练习有5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在文中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熟练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之奇,黄果树瀑布壮美,以及莫高窟文化历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3.能够运用四人小组平台开展互助学习,运用学法迁移开展自学活动,运用编写导游词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转述或者复述能力。

4.能够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体会和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能够运用习得方法开展小练笔。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和了解写法。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

三、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徜徉在美的画面中,受到美的陶冶。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单元课时安排

《黄山奇松》………………………………………2课时

《黄果树瀑布》……………………………………2课时

《莫高窟》…………………………………………3课时

《习作5》…………………………………………2课时

《练习5》…………………………………………3课时

16黄山奇松

首案编写:路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法学法:基于问题,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黄山松的特点。

3.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小组合作,自学新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组成。

1、师恩难忘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首案编写:xx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百折不挠”这个主题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即《天火之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从内容上来看,这四篇课文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百折不挠、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从体裁上来看,前三篇文章以记叙为主,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刻画人物的形象,通过阅读感受人物的精神,懂得一定的道理。后一篇论说稍重,通过具体的事例,阐明作者的观点。我们除了感情滴水穿石的精神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这种叙议结合的方法,并进行类似的习作练习,如写读后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字只要求会认读。

3.能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积累本单元所学的成语。

4.学会默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通过多形式地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习“不折不挠”的精神。

(二)单元重难点分析

1.《天火之迷》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难点在于引领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展开想象,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诺贝尔》的重点是体会诺贝你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然历经失败、病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4.《滴水穿石的启示》的重点在于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三、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知识性较强,具有科学精神和时代气息,且阐明的道理十分深刻,层次也十分清晰,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读的时间,理解文本,领悟文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和品读相结合,重点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通过各种形式朗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可贵精神。

四、单元课时安排

《天火之谜》………………………………………3课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课时

《诺贝尔》…………………………………………2课时

《滴水穿石的启示》………………………………2课时

《习作6》…………………………………………2课时

《练习6》…………………………………………2课时

19天火之谜

首案编写: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准备:

小组合作生字词、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梳理课文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5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hx$(M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齐读第3 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是,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作业

选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水没能留住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生命存在(谜)

7.奇妙的克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方法。

2.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010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基本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了解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预习展示,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

对于词语的学习,采取结合文章内容,通过内容去理解其意思,或是通过查阅字(词)典来完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说说课本的用处。补全课题,设下悬念: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

2、学生读题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抽读生字词:

芬芳绚丽耕耘洋溢温馨浩瀚黄昏胸襟

3、再读课文。

4、指名朗读课文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讨论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引导复习自然段相加法。

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基本内容

诵读感悟,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品味诗句,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课本”?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朗读想象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生字词,并听写。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第一段,闭眼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指导:“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全班交流汇报,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段。

2、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想象的内容。

4、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5、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6、全班交流。

7、集体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讨论、交流;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五、感受诗歌的特点。

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发现翠竹松柏

描绘果园沃野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联欢鸣禽野花

相聚青山绿水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基本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及手段

启发式、朗读、问题等教学法。

学法指导

朗读、交流。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作业

习字册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基本内容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法布尔对科学、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方法及手段

诵读感悟。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作业

观察昆虫,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法布尔:着迷——迷恋——浓厚兴趣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

6、变色龙

教学基本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及手段

读讲结合。

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观察等学法学习生字词语及理解课文。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6

授课课题

6、变色龙

教学基本内容

精读感悟,自主领悟。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及手段

抓住关键,引导讨论。

学法指导

交流讨论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梦圆飞天

教材分析: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全文描述了“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等激动人心的场面,其中“发射”和“问候”这两个场面是全文的重点,是教学中要深入研读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神舟”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画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感受神舟5号发射过程中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1、查阅神舟五号飞天的资料以及自己感兴趣的航天航空的图片、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初知课文大意,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知道课文描述了神舟5号发射过程中的哪几个激动人心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

(1)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8神奇的克隆

教学反思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2课时第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习作2修改《拔河》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拔河》这篇作文主,再根据自己的拔河体验,了解其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认真阅读老师的批语,了解“眉批”和“总批”的内容及位置,读懂教师的修改意见,明确写好作文的具体要求。

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积极讨论交流后,认真修改作文,并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批改作文的方法。

逐步培养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1,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2,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把握习作重点。

3,教师导入: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4,教师板书课题,提示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1,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汇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

1、学生同桌、前后互相自由交流。

2、学生上讲台交流。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同的不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4,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作文如何修改,可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的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揉已见,小组内交流。

3,教师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的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活动过程描写得生动具体

四,学生修改,最后誊抄1,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量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4,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清。

4.完成初稿。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练习2

教学目标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教学重难点诵读和熟记12个成语,并引导运用。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练习1

二、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比较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

(3)让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什么情况下用“看”,什么情况下用“紧盯”,并得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紧盯”的结论。

(4)学生读出题中所列的“看”的同义词、近义词。

2,教学第二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

学生试做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使用所列词语的完整句子,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3,教学第三部分。

(1)让学生读题中的五个词,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让学生仔细阅读五个句子,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3)教师评议,看词语填得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4,教学第四部分。

(1)学生读八个成语。

(2)教师指出这些词中都含有“看”的字眼,让学生在词中找找看,拿不准的可以查查字典。

(3)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谁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注意拓展其他语境的使用

熟记,指导运用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说大意。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5)通过读讲成语故

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成语词典。

2,积累反馈。

尝试造句

作业设计1、列举“说”和“想”的近义词

2、写一句话用上表示看的成语

3、默写成语,并写1、2句话用上其中的成语

板书设计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课时第2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练习2

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3,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大胆想象,积极参加口语交流。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二、口语交际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梦圆飞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信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浩瀚、脚印”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3,反馈。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学生观察交流书写重点

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准备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教学第五题2,指导。

(1)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分别就是未来的衣食住用行展开畅想。

(2)分组推选同学上台将自己对未来的畅想说出来,要求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4反馈。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感受。

3审题。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工、母”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绳其祖武,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分组交流

评比想象大王

作业设计1、写钢笔字。

2、未来的()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6梦圆飞天

教材分析

这篇通讯报道了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的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本文结构十分切合通讯报道的特点,充满了豪情壮志,令读者难忘。标题“梦圆飞天”,亦即“梦圆于飞天”,意思是在飞天上面圆了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hx$(M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6.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展开,把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以“孪生兄弟”的表达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既有趣,又亲切。通过本文的学习,要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并通过朗读来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齐读第3 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是,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作业

选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水没能留住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生命存在(谜)

8.神奇的克隆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技术的科普说明文。文章以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揭开了克隆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丽图景。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方法。

2.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5.梦圆飞天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7.克隆之谜

习作2

练习2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5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3教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hx$(M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齐读第3 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是,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作业

选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水没能留住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生命存在(谜)

7.奇妙的克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方法。

2.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本单元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通讯,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挚,运用的语言丰富,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注意合理地运用。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总的来说,是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这样才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文章主旨相吻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教学中要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情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特别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要先和前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再作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破坏了文章的情境。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电视中有过专门的报道。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

《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13在大海中永生

首案编写王晓娟

二度修改路影

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其中绿线格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法学法:收集资料反复诵读小组交流教师引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其中绿线格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介绍邓小平

(点击课题)齐读课题

“永生”是什么意思?

人们明知这位伟人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

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带着悲痛、赞颂、怀念的感情再来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去为这位伟人送行

二、自读课文

请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老师知道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预习,那么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自读课文,现在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点击生字)

(1)指读、齐读。

(2)强调”呜咽”。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讨论分段情况。

五、布置作业

查找邓小平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视频资料缅怀邓水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和敬仰之情。

2.通过对重点语段的朗读感悟,感受邓小平同志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视频资料缅怀邓水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1.引出邓小平同志说的话。

在今天的课文中,主人公邓小平就有这样一句值得回忆或回味的话,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说说是哪一句。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悲痛之中。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播放背景音乐,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找出能看出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的句子。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理解“带领人民书写崭新历史”和“最后一个篇章”。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3.“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学生欣赏视频,说说自己仿佛听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吧!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5)(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f再次齐读。

g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学习5、6小节。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引读——

(2)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

(3)读了邓爷爷的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这句话。

(5)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悲痛不舍)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歌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5、6、7节。

3.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

E.配乐齐背第一段。

 2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棗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邓小平

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邓小平同志知之甚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课文,课前我准备了许多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为学生了解邓小平爷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文语言很美,所以,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带悟,以读促悟。从学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邓小平爷爷的伟大。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首案编写王晓娟

二度修改路影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及“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法学法:补充资料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课文写了几件事。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概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简单介绍一下

2.知识扩展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逐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和指导读好句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

2.组织交流。

五、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齐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文中写了哪两件事情?

二、品读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感情怎样?开始......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

3.交流这些句子。

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想--------------------------------------------。

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7.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独特的感受?你来......我也仿佛看到儿子那红扑扑的小脸。

感受他们的父子情深吧!

2.听老师配乐范读第4、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3.“美好的东西”出现几次?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在这句话中指的是什么?这句中的破折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4.高尔基儿子种的花草都在父亲的“院子里”,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在“岛上”。

5.这句当中“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是的

“无论......那......”起了什么作用

6.这位同学,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

这里的“给”是什么意思?“拿”又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句话给你印象最深?

7.给和拿分别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动动脑筋想想,你答......

是的,高尔基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奉献永远比索取愉快。

8.你们能联系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四、总结全文

回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忆读书》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忆读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重点积累词语“无聊、悬念、消遣、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自作多情、无病而呻、兴旺盛衰、一知半解、风花雪月、不能自已”

通过预习,搜集资料,掌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及作者、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进入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的时候,总能看到这样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至理名言,冰心奶奶也在一篇文章中总结了她在读书方面的宝贵经验。

板书课题、作者,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冰心及其创作的资料。

2:初读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预习感受。如:可以积累很多四字词语;文中提到不少名著;冰心很爱看书;文章的主旨,等等。

3: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哪些字的字形需要注意?

无聊、悬念、消遣、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自作多情、无病而呻、兴旺盛衰、一知半解、风花雪月、不能自已”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看课题,“忆”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冰心奶奶在文中回忆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课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回忆了作者一生读书的体会。)

在文中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

2:她在这篇文章里最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追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针对这句话,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副板书归纳学生的问题: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从哪些地方看出冰心奶奶读了很多书?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四、体会“读书多”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冰心奶奶读了很多书?

(从时间上、种类和数量上来写。七岁开始读书,到晚年仍在“读万卷书”,所读的书古今中外俱全。)

2:请你用“---”把这些书名画下来。

你们对这些作品有了解吗?学生交流提前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相关知识。

如:《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红楼梦》里主要人物及其命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关系等等,明确每部书的作者。

3: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深入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写读书的好处的句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首案编写

第七单元的课文都具有“怀古”之风,既有选自经典小说、传记的精彩片断,也有出自名家的诗词绝唱,还有根据古人诗词编撰的“文包诗”形式的小故事。可以说,这个单元的课文在文学价值方面是值得掂量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古典名著《水浒传》,其人物刻画出神入化,寥寥几笔就通过人物的神态言行显现出此人的性格特征。《少年王冕》选自《儒林外史》,通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尤其是段与段的连接,承上启下间转承自如,用语生动、准确,很值得学生学习,并在自我习作中运用。《黄鹤楼送别》是根据李白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编撰的“文包诗”,使古诗的学习增设了故事的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学故事的兴趣,也给学生自己学习古诗提供了范例。《清平乐村居》则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名篇,极富韵律美、情境美,文字勾勒堪称一绝,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宽泛,学生可根据自我意愿自由选择,可看成学生一学期习作学习的总体汇报,但在习作时应强调写真事,吐真情。练习七在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和习字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4课第五自然段、25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6课《清平乐村居》。

2.学会生字22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准确而简练地回答课后相关问题。

4.学会讲《水浒传》的故事。

5.通过多层次的品读,感悟文本语言之美,体会文本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6.通过仿写、读后感的书写,学习语言实践运用。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林冲棒打洪教头》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少年王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通过对人物的言行等的感悟,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通过对《儒林外史》精彩章节的赏析,增进对王冕人物的认识,以及发现文章中富有的哲理,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黄鹤楼送别》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清平乐村居》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朗读,想象并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作文7练习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练习7》诵读与积累与“水浒”故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积累。了解朝代与古代名人,加深对我国历史的了解。

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积极参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单元课时安排

《林冲棒打洪教头》………………………………3课时

《少年王冕》………………………………………2课时

《黄鹤楼送别》……………………………………2课时

《清平乐村居》…………………………………3课时

《习作7》…………………………………………2课时

《练习7》…………………………………………3课时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首案编写梁蒲霞

二度修改路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下节课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3.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小组合作,自学新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简聊《水浒传》,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改写自《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3.什么地方给你深刻的印象?(棒打)谁打谁?(林冲打洪教头)师相机板书课题。

4.请生对课题质疑。

5.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疏通读音,理清故事脉络,整体感知全文

1.生自由读文

读书要求:

(1)独立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文章较长,速度可稍快一点。

(3)思考: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结果怎样?

2.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词:

板块一:

白昼 衣裳 银锭 推辞 较量 踉跄

押解 还招 灰溜溜 依草附木 骗吃骗喝

板块二:

躬身施礼 纵身跳出 往后一退 抡棒一扫

全不理睬 气势汹汹 措手不及 满面羞惭

A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两个多音字“解”“还”;一个轻声“裳”;三个后鼻音“棒”“沧”“锭”;两个三拼音节“骗”“掂”;一个平舌音“睬”;一个翘舌音“昼”。

B齐读、开火车读

C指名说说部分词义,再齐读

D观察三行词语,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写林冲的,第二行与洪教头有关,第三行和第四行是洪教头在比武前后的态度变化)

3本文改写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上文白参杂,出示句子请生读通,简单理解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4-8段落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那其他的段落在写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直入重点,品读文字,感知人物形象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介绍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

2.学习第2、3自然段

A默读第2、3自然段,林、洪二人比武之前,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B指名交流,师相机点拨

C除了写两个主要人物外,文中柴进的言行有什么作用?指名归纳(柴进的话和行为,反衬出林冲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

 D总结写法

正面描写(语言、行动、神态、心理)

侧面描写(烘托、映衬作用)

E指导朗读

2.更精彩的比武就要开始了,施耐庵如何用他的生花之笔刻画出这个比武场景的?比武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从中感受两个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地品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3.阅读《水浒传》中林冲和其他英雄好汉的故事

板书设计: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武艺高强 自以为是

谦卑忍让 粗鲁傲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林冲发配途中来到了柴进庄上,偶与洪教头相遇。洪教头逼他比武。林冲仅用几招,就使洪教头败于自身的棒下,使他羞愧离庄。)

同学们,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步骤,提出自身需要了解和考虑的问题,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他们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2-3小节。

(1)自由读。考虑: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357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