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数学对数的换底公式教案21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数学对数的换底公式教案21”,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三课时对数的换底公式
教学目标:
1.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并能解决有关的化简、求值、证明问题。
2.培养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换底公式及推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不是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对数如何运算?
2.能否通过转化,将一般对数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
二、学生活动:
1.验证换底公式.
2.推导和证明换底公式.
3.应用换底公式.
三、建构数学:
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换底公式.
2)介绍换底公式的含义及应用.
3)指导学生推导换底公式.
探究:
(1)对数换底公式:(a0,a1,m0,m1,N0)
(2)两个常用的推论:
①,;
②(a,b0且均不为1).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教材P61例6)试用常用对数表示.

例2.(教材P61例7)求的值.

例3.(教材61例8)

例4.(教材62例9)

例5.已知3=a,7=b,用a,b表示56

例6.计算:①②

2.练习:
P63(练习)1,2,3,4.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换底公式及其推论.
六、课外作业:P64习题6,7,8.
补充:1.设,且.(1)求证:;(2)比较的大小.
2.已知,求.

相关阅读

换底公式


对数换底公式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对数换底公式的意义,掌握其推导方法,初步学会它在对数式恒等变形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数换底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数换底公式的推导
一、新课引入:
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log=?
像log这样的对数值是不能直接从常用对数表中查出的。能不能将以5为底的对数,换成以10为底的对数呢?这就要学习对数换底公式。什么是对数换底公式?怎样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来得到它呢?又如何运用它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讲解:
公式:
证明:设,则,两边取以a为底的对数,得
x,即。
1、成立前提:b0且b≠1,a0,且a≠1
2、公式应用:对数换底公式的作用在于“换底”,这是对数恒等变形中常用的工具。一般常换成以10为底。
3、自然对数lnN=loge=2.71828
三、巩固新课:
例1、求证:1:
2: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log98log3227
(2)、(log43+log83)(log32+log92)
(3)、log49log32
(4)、log48log39
(5)、(log2125+log425+log85)(log52+log254+log1258)
例3、若log1227=a,试用a表示log616.
解:法一、换成以2为底的对数。
法二、换成以3为底的对数。
法三、换成以10为底的对数。
练习:已知log189=a,18b=5,求log3645。
例4、已知12x=3,12y=2,求的值。
练习:已知,求ab的值;
例5、有一片树林,现有木材22000方,如果每年比上一年增长2.5%,求15年后约有多少方木材?
解:设15年后约有木材A方,则
A=22000(1+2.5%)15=22000×1.02515
LgA=lg22000+15×lg1.025
=4.3424+15×0.0107
=4.5029
∴A=131840
答:15年后约有木材131840方。
练习:
1、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20分钟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菌由1个可繁殖成()个。
2、在一个容积为a升的容器里满盛着酒精。先向外倒出x升,再用水注满;第二次又倒出x升溶液,再用水注满;如此操作t次后,容器里剩余的纯酒精为b升,试用含有a、b、t的式子表示x。
三、小结:对数换底公式:
四、作业

高一数学对数的运算教案22


第二课时对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
2.能较熟练地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问题:对数运算也有相应的运算性质吗?
二、学生活动:
1.观察教材P59的表2-3-1,验证对数运算性质.
2.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
3.证明对数性质.
三、建构数学:
1)引导学生验证对数的运算性质.
2)推导和证明对数运算性质.
3)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题.
探究:
①简易语言表达:“积的对数=对数的和”……
②有时逆向运用公式运算:如
③真数的取值范围必须是:不成立;不成立.
④注意:,.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教材P60例4)求下列各式的值:
(1);(2)125;(3)(补充)lg.

例2.(教材P60例4)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位小数)
(1);(2).

例3.用,,表示下列各式:

例4.计算:
(1);(2);(3)

2.练习:
P60(练习)1,2,4,5.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对数的运算法则,公式的逆向使用.
六、课外作业:
P63习题5
补充: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6-3;(2)lg5+lg2;(3)3+.
2.用lgx,lgy,lgz表示下列各式:
(1)lg(xyz);(2)lg;(3);(4).
3.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下列各对数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1)lg6;(2)lg;(3)lg;(4)lg32.

高一数学对数的概念教案20


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2.渗透应用意识,培养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1)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①取5次,还有多长?②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2)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2倍?
抽象出:1.=?,=0.125x=?2.=2x=?
2.问题:已知底数和幂的值,如何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
二、学生活动:
1.讨论问题,探究求法.
2.概括内容,总结对数概念.
3.研究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三、建构数学:
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给出对数的概念.
2)介绍对数的表示方法,底数、真数的含义.
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4)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探究:
⑴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⑵,.
⑶对数恒等式(教材P58练习6)
①;②.
⑷两种对数:
①常用对数:;
②自然对数:.
(5)底数的取值范围为;真数的取值范围为.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教材P57例1)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
(1)=16;(2)=;(3)=20;(4)=0.45.

例2.(教材P57例2)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
(1);(2)3=-2;(3);(4)(补充)ln10=2.303

例3.(教材P57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⑵;⑶(补充).

2.练习:
P58(练习)1,2,3,4,5.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⑴对数的定义;⑵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⑶求对数式的值(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
六、课外作业:P63习题1,2,3,4.

人教版高一数学《指对数的运算》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人教版高一数学《指对数的运算》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数学《指对数的运算》教案

指对数的运算
一、反思数学符号:“”“”出现的背景
1.数学总是在不断的发明创造中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方程的根是多少?;
①.这样的数存在却无法写出来?怎么办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一个人?描述出来。
②..那么这个写不出来的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怎样描述呢?
①我们发明了新的公认符号“”作为这样数的“标志”的形式.即是一个平方等于三的数.
②推广:则.
③后又常用另一种形式分数指数幂形式
3.方程的根又是多少?①也存在却无法写出来??同样也发明了新的公认符号“”专门作为这样数的标志,的形式.
即是一个2为底结果等于3的数.
②推广:则.
二、指对数运算法则及性质:
1.幂的有关概念:
(1)正整数指数幂:=().(2)零指数幂:).
(3)负整数指数幂:(4)正分数指数幂:
(5)负分数指数幂:(6)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负分指数幂没意义.
2.根式:
(1)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n次方根.如果,那么x叫做a的次方根,则x=(2)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3)式子叫做根式,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
(4).(5)当n为奇数时,=.(6)当n为偶数时,==.
3.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1)=.(2)=.3)=.4)=.
二.对数
1.对数的定义:如果,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其中a叫做,叫做真数.
2.特殊对数:
(1)=;(2)=.(其中
3.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对数恒等式
(1)=(对数恒等式).(2);(3);(4).
(5)=(6)=.(7)=.(8)=;(9)=
(10)
三、经典体验:
1.化简根式:;;;
2.解方程:;;;;
3.化简求值:

4.【徐州六县一区09-10高一期中】16.求函数的定义域。

四、经典例题
例:1画出函数草图:.
练习:1.“等式log3x2=2成立”是“等式log3x=1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例:2.若则▲.
练习:1.已知函数求的值▲..

例3:函数f(x)=lg()是(奇、偶)函数。

点拨:
为奇函数。

练习:已知则.
练习:已知则的值等于.
练习: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在是增函数,满足且,求不等式的解集。
例:4解方程.
解:设,则,代入原方程,解得,或(舍去).由,得.经检验知,为原方程的解.
练习:解方程.
练习:解方程.
练习:解方程:.
练习:设,求实数、的值。

解:原方程等价于,显然,我们考虑函数,显然,即是原方程的根.又和都是减函数,故也是减函数.
当时,;当时,,因此,原方程只有一个解.分析:注意到,,故倒数换元可求解.
解:原方程两边同除以,得.设,原方程化为,化简整理,得.,,即..
解析:令,则,∴原方程变形为,解得,。由得,∴,
即,∴,∴。由得,∴,∵,∴此方程无实根。故原方程的解为。评注:将指数方程转化为基本型求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解析:由题意可得,,,原方程可化为,即。
∴,∴。
∴由非负数的性质得,且,∴,。
评注:通过拆项配方,使问题巧妙获解。
例5:已知关于的方程有实数解,求的取值范围。

已知关于的方程的实数解在区间,求的取值范围。

反思提炼:1.常见的四种指数方程的一般解法
(1)方程的解法:
(2)方程的解法:
(3)方程的解法:
(4)方程的解法:
2.常见的三种对数方程的一般解法
(1)方程的解法:
(2)方程的解法:
(3)方程的解法:
3.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转化。
4.通过数形结合解决方程有无根的问题。
课后作业:
1.对正整数n,设曲线在x=2处的切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则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是
[答案]2n+1-2
[解析]∵y=xn(1-x),∴y′=(xn)′(1-x)+(1-x)′xn=nxn-1(1-x)-xn.
f′(2)=-n2n-1-2n=(-n-2)2n-1.
在点x=2处点的纵坐标为y=-2n.
∴切线方程为y+2n=(-n-2)2n-1(x-2).
令x=0得,y=(n+1)2n,
∴an=(n+1)2n,
∴数列ann+1的前n项和为2(2n-1)2-1=2n+1-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是函数的图象上的动点,该图象在P处的切线交y轴于点M,过点P作的垂线交y轴于点N,设线段MN的中点的纵坐标为t,则t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
解析:设则,过点P作的垂线
,所以,t在上单调增,在单调减,。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01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