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数学对数的运算教案22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数学对数的运算教案22”,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课时对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
2.能较熟练地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问题:对数运算也有相应的运算性质吗?
二、学生活动:
1.观察教材P59的表2-3-1,验证对数运算性质.
2.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
3.证明对数性质.
三、建构数学:
1)引导学生验证对数的运算性质.
2)推导和证明对数运算性质.
3)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题.
探究:
①简易语言表达:“积的对数=对数的和”……
②有时逆向运用公式运算:如
③真数的取值范围必须是:不成立;不成立.
④注意:,.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教材P60例4)求下列各式的值:
(1);(2)125;(3)(补充)lg.

例2.(教材P60例4)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位小数)
(1);(2).

例3.用,,表示下列各式:

例4.计算:
(1);(2);(3)

2.练习:
P60(练习)1,2,4,5.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对数的运算法则,公式的逆向使用.
六、课外作业:
P63习题5
补充: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6-3;(2)lg5+lg2;(3)3+.
2.用lgx,lgy,lgz表示下列各式:
(1)lg(xyz);(2)lg;(3);(4).
3.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下列各对数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1)lg6;(2)lg;(3)lg;(4)lg32.

扩展阅读

高一数学对数的概念教案20


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2.渗透应用意识,培养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1)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①取5次,还有多长?②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2)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2倍?
抽象出:1.=?,=0.125x=?2.=2x=?
2.问题:已知底数和幂的值,如何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
二、学生活动:
1.讨论问题,探究求法.
2.概括内容,总结对数概念.
3.研究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三、建构数学:
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给出对数的概念.
2)介绍对数的表示方法,底数、真数的含义.
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4)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探究:
⑴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⑵,.
⑶对数恒等式(教材P58练习6)
①;②.
⑷两种对数:
①常用对数:;
②自然对数:.
(5)底数的取值范围为;真数的取值范围为.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教材P57例1)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
(1)=16;(2)=;(3)=20;(4)=0.45.

例2.(教材P57例2)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
(1);(2)3=-2;(3);(4)(补充)ln10=2.303

例3.(教材P57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⑵;⑶(补充).

2.练习:
P58(练习)1,2,3,4,5.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⑴对数的定义;⑵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⑶求对数式的值(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
六、课外作业:P63习题1,2,3,4.

高一数学集合的运算教案


一.课题:集合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能利用数轴或文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进一步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

2.,;

3.,.

(二)主要方法:

1.求交集、并集、补集,要充分发挥数轴或文氏图的作用;

2.含参数的问题,要有讨论的意识,分类讨论时要防止在空集上出问题;

3.集合的化简是实施运算的前提,等价转化常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三)例题分析:

例1.设全集,若,,,则,.

解法要点:利用文氏图.

例2.已知集合,,若,,求实数、的值.

解:由得,∴或,

∴,又∵,且,

∴,∴和是方程的根,

由韦达定理得:,∴.

说明:区间的交、并、补问题,要重视数轴的运用.

例3.已知集合,,则;

;(参见《高考计划》考点2“智能训练”第6题).

解法要点:作图.

注意:化简,.

例4.(《高考计划》考点2“智能训练”第15题)已知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答见教师用书第9页.

例5.(《高考计划》考点2“智能训练”第16题)已知集合,

,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的几何背景是:抛物线与线段有公共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由得①

∵,∴方程①在区间上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首先,由,解得:或.

设方程①的两个根为、,

(1)当时,由及知、都是负数,不合题意;

(2)当时,由及知、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正数,

故、必有一个在区间内,从而知方程①在区间上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解法二:问题等价于方程组在上有解,

即在上有解,

令,则由知抛物线过点,

∴抛物线在上与轴有交点等价于①

或②

由①得,由②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四)巩固练习:

1.设全集为,在下列条件中,是的充要条件的有(D)

①,②,③,④,

个个个个

2.集合,,若为单元素集,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五.课后作业:《高考计划》考点2,智能训练3,7,10,11,12,13.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1) 了解对数式的由来和含义,清楚对数式中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及与指数式之间的关系.能认识到指数与对数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2) 会利用指数式的运算推导对数运算性质和法则,能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描述对数运算法则,并能利用运算性质完成简单的对数运算.

(3) 能根据概念进行指数与对数之间的互化.

2.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和对数运算法则的探究及证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维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通过对数运算法则的探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如果看到 这个式子会有何联想?

由学生回答1) (2) (3) (4) ..

也就要求学生以后看到对数符号能联想四件事.从式子中,可以总结出从概念上讲,对数与指数就是一码事,从运算上讲它们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既然是一种运算,自然就应有相应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对数的运算法则.

二.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

对数与指数是互为逆运算的,自然应把握两者的关系及已知的指数运算法则来探求对数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指数的运算法则.

由学生上黑板写出求解过程.

四.小结

1.运算法则的内容

2.运算法则的推导与证明

3.运算法则的使用

五.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教案23


对数函数的运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对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及证明方法,掌握对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及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复合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讨论方法.
教学难点:
复合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讨论方法.
教学过程:
[例1]设loga23<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0<a<23B.23<a<1
C.0<a<23或a>1D.a>23
解:由loga23<1=logaa得
(1)当0<a<1时,由y=logax是减函数,得:0<a<23
(2)当a>1时,由y=logax是增函数,得:a>23,∴a>1
综合(1)(2)得:0<a<23或a>1答案:C
[例2]三个数60.7,0.76,log0.76的大小顺序是
A.0.76<log0.76<60.7B.0.76<60.7<log0.76
C.log0.76<60.7<0.76D.log0.76<0.76<60.7
解:由于60.7>1,0<0.76<1,log0.76<0答案:D
[例3]设0<x<1,a>0且a≠1,试比较|loga(1-x)|与|loga(1+x)|的大小
解法一:作差法
|loga(1-x)|-|loga(1+x)|=|lg(1-x)lga|-|lg(1+x)lga|
=1|lga|(|lg(1-x)|-|lg(1+x)|)
∵0<x<1,∴0<1-x<1<1+x
∴上式=-1|lga|[(lg(1-x)+lg(1+x)]=-1|lga|lg(1-x2)
由0<x<1,得lg(1-x2)<0,∴-1|lga|lg(1-x2)>0,
∴|loga(1-x)|>|loga(1+x)|
解法二:作商法
lg(1+x)lg(1-x)=|log(1-x)(1+x)|
∵0<x<1∴0<1-x<1+x
∴|log(1-x)(1+x)|=-log(1-x)(1+x)=log(1-x)11+x
由0<x<1∴1+x>1,0<1-x2<1
∴0<(1-x)(1+x)<1∴11+x>1-x>0
∴0<log(1-x)11+x<log(1-x)(1-x)=1
∴|loga(1-x)|>|loga(1+x)|
解法三:平方后比较大小
∵loga2(1-x)-loga2(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
=loga(1-x2)loga1-x1+x=1|lg2a|lg(1-x2)lg1-x1+x
∵0<x<1,∴0<1-x2<1,0<1-x1+x<1
∴lg(1-x2)<0,lg1-x1+x<0
∴loga2(1-x)>loga2(1+x)
即|loga(1-x)|>|loga(1+x)|
解法四: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
当a>1时,|loga(1-x)|-|loga(1+x)|
=-loga(1-x)-loga(1+x)=-loga(1-x2)
∵0<1-x<1<1+x,∴0<1-x2<1
∴loga(1-x2)<0,∴-loga(1-x2)>0
当0<a<1时,由0<x<1,则有loga(1-x)>0,loga(1+x)<0
∴|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0
∴当a>0且a≠1时,总有|loga(1-x)|>|loga(1+x)|
[例4]已知函数f(x)=lg[(a2-1)x2+(a+1)x+1],若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依题意(a2-1)x2+(a+1)x+1>0对一切x∈R恒成立.
当a2-1≠0时,其充要条件是:
a2-1>0△=(a+1)2-4(a2-1)<0解得a<-1或a>53
又a=-1,f(x)=0满足题意,a=1不合题意.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1]∪(53,+∞)
[例5]已知f(x)=1+logx3,g(x)=2logx2,比较f(x)与g(x)的大小
解:易知f(x)、g(x)的定义域均是:(0,1)∪(1,+∞)
f(x)-g(x)=1+logx3-2logx2=logx(34x).
①当x>1时,若34x>1,则x>43,这时f(x)>g(x).
若34x<1,则1<x<43,这时f(x)<g(x)
②当0<x<1时,0<34x<1,logx34x>0,这时f(x)>g(x)
故由(1)、(2)可知:当x∈(0,1)∪(43,+∞)时,f(x)>g(x)
当x∈(1,43)时,f(x)<g(x)
[例6]解方程:2(9x-1-5)=[4(3x-1-2)]
解:原方程可化为
(9x-1-5)=[4(3x-1-2)]
∴9x-1-5=4(3x-1-2)即9x-1-43x-1+3=0
∴(3x-1-1)(3x-1-3)=0∴3x-1=1或3x-1=3
∴x=1或x=2经检验x=1是增根
∴x=2是原方程的根.
[例7]解方程log2(2-x-1)(2-x+1-2)=-2
解:原方程可化为:
log2(2-x-1)(-1)log2[2(2-x-1)]=-2
即:log2(2-x-1)[log2(2-x-1)+1]=2
令t=log2(2-x-1),则t2+t-2=0
解之得t=-2或t=1
∴log2(2-x-1)=-2或log2(2-x-1)=1
解之得:x=-log254或x=-log23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30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