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数学教案:《对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1) 了解对数式的由来和含义,清楚对数式中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及与指数式之间的关系.能认识到指数与对数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2) 会利用指数式的运算推导对数运算性质和法则,能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描述对数运算法则,并能利用运算性质完成简单的对数运算.

(3) 能根据概念进行指数与对数之间的互化.

2.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和对数运算法则的探究及证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维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通过对数运算法则的探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如果看到 这个式子会有何联想?

由学生回答1) (2) (3) (4) ..

也就要求学生以后看到对数符号能联想四件事.从式子中,可以总结出从概念上讲,对数与指数就是一码事,从运算上讲它们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既然是一种运算,自然就应有相应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对数的运算法则.

二.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

对数与指数是互为逆运算的,自然应把握两者的关系及已知的指数运算法则来探求对数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指数的运算法则.

由学生上黑板写出求解过程.

四.小结

1.运算法则的内容

2.运算法则的推导与证明

3.运算法则的使用

五.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相关阅读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优秀教学设计(二)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优秀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对数性质及运算法则,能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解题;

2.通过法则的探究与推导,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想,渗透化归思想及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法则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对数的运算法则及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

对数的运算法则及推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复习对数的定义.

2.情境问题

四、小结

1.对数的运算性质;

2.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五、作业

课本P79习题3(5)、(6),P80第6题.

六、课后探究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且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1) 能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了解对底数的要求,及对定义域的要求,能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

(2) 能把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质去研究认识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对数函数概念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通过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图象与性质上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对称美,简洁美等审美教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 对数函数又是函数中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

(2)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难点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数与对数关系和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故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3) 本节课的主线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有的问题都应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而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学生不适应,把握不住关键,所以应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建议

(1) 对数函数在引入时,就应从学生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 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2) 在本节课中结合对数函数教学的特点,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教师只是不断地反函数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

对数函数

教学目标

1. 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初步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 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3. 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由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利用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方法

启发研讨式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让学生先说出各组数的特征即它们的底数相同,故可以构造对数函数利用单调性来比大小.最后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写出详细的比较过程.

三.巩固练习

练习:若 ,求 的取值范围.

四.小结

五.作业 略

板书设计

2.8对数函数

一. 概念

1. 定义 2.认识

二.图像与性质

1.作图方法

2.草图

图1 图2

3.性质

(1) 定义域(2)值域(3)截距(4)奇偶性(5)单调性

三.应用

1.相关函数的研究

例1 例2

练习

探究活动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优秀教学设计(一)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通过观察对数函数的图象,发现并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

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及对对数函数性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在细胞分裂问题中,细胞个数y是分裂次数 x的指数函数y=2x.因此,知道x的值(输入值是分裂的次数),就能求出y的值(输出值是细胞个数).

反之,知道了细胞个数y,如何确定分裂次数 x? x=log2 y.

在这里,x与y之间是否存在函数的关系呢?

同样地,前面提到的放射性物质,经过的时间x(年)与物质的剩余量y的关系为y=0.84 x.反之,写成对数式为x=log0.84 y.

二、学生活动

1.回顾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引出对数函数的定义,给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2.通过观察对数函数的图象,发现并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3.类比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

三、建构数学

1.对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当a>0且a≠1时,函数y=logax叫做对数函数,自变量是x;函数的定义域是(0,+∞).

值域:R.

2.对数函数y = logax (a>0且a≠1)的图像特征和性质.

a

a>1

0<a<1

图像

定义域

值域

(1)恒过定点:

(2)当x>1时,

当0<x<1时,

当x>1时,

当0<x<1时,

(3)在上是函数

在上是函数

3.对数函数y = logax (a>0且a≠1)与指数函数y =ax (a>0且a≠1)的关系——互为反函数.

四、数学运用

例2 比较大小:

(1); (2);(3).

2.练习:

课本P85-1,2,3,4.

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1)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求定义域;

(3)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

六、作业

课本 P87习题2,3,4.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会解简单的对数不等式。

2.能应用对数函数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会进一步领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函数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难点:把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利用对数函数模型进行求解.

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设计

回顾上一节课对数函数y=(a>0,且a≠0)的图象及性质并完成下表:

定义域

值域

定点

单调性

引导学生由图像联想对数函数性质,培养学生以形助数的习惯。

分组讨论,

展示成果,

相互点评。

比较下列各题中数值的大小:

(1),

(2),

(3),

通过构造对数函数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着重训练函数方法和分类讨论思想。

分组讨论,

展示成果,

追问引领,

提升思维。

你会解下列不等式吗?

(1)(2x+1)>(1-x)

(2)x+2

训练学生化归意识、等价转化意识并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对数函数单调性解不等式方法

分组完成,

学生互评。

揭示思想,

形成方法。

溶液的酸碱度是通过pH值来刻画的,pH值的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是mol/L.

(1)根据对数函数性质及上述pH值的计算公式,说明溶液的酸碱度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2)已知纯净水中氢离子的浓度为[H+]=10-7mol/L,计算纯净水的pH值.

(3)国家标准规定,饮用纯净水的PH值应该在5.0~7.0之间,请你计算出饮用纯净水的氢离子浓度的范围是多少?

让学生体会应用对数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阅读理解

联想化归

合作探究

建模提升

课堂反思

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如何利用对数的性质比较数的大小。

(2)如何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

(3)如何建构对数函数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整理形成认知结构——知识、方法、思想

小组讨论,

归纳整理,

补充提高

作业

1、 教科书P73 练习 第3题

P74 习题A组 第8、9题.

2、探究P74 习题A组 第10题.

并比较、、的大小。

巩固提升

效果反馈

问题诊断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指导

学 案

温故知新:

回顾上一节课对数函数y=(a>0,且a≠0)的图象及性质并完成下表:

定义域

值域

定点

单调性

溶液的酸碱度是通过pH值来刻画的,pH值的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是mol/L.

(1)根据对数函数性质及上述pH值的计算公式,说明溶液的酸碱度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2)已知纯净水中氢离子的浓度为[H+]=10-7mol/L,计算纯净水的pH值.

(3)国家标准规定,饮用纯净水的PH值应该在5.0~7.0之间,请你计算出饮用纯净水的氢离子浓度的范围是多少?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775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