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认识海水资源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认识海水资源氯气的生产原理”,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认识海水资源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中的丰富资源,体验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的乐趣。
2.了解氯化钠作为重要工业原料的主要用途,初步感悟工业生产的原理。
3.知道海水晒盐的方法,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4.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和电解熔融氯化钠的反应原理。
5.初步了解电解反应,感悟化学实验的精妙。
6.描述、分析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现象,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原理。
三、设计思路
以海水图片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通过资料分析海水中的丰富资源,进而围绕海水中储量丰富且价廉的氯化钠展开教学线索,探究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方法以及氯化钠的主要工业用途。
四、教学过程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几张海水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本专题的研究主体――海水资源。
[板书]一、认识海水资源
[思考与讨论]根据“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解决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来看,含量排前十位的元素依次是什么?
(2)海水中含量很低的元素是否意味着对人类的用处不大?为什么?
(3)海水中的元素以何种形式存在?
(用过问题解决,学生能体悟到由于海水储量巨大,其蕴藏的各种元素资源对人类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元素会有不同的开发、利用方法。结合书P40的图2-1明确海水中的主要盐类,以及开发海水中的盐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将本节课的重点转到氯化钠的开发和利用。)
[交流]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方法。
[思考与讨论]学生根据海水晒盐法的“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的资料分析得出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适宜海水密度范围,并能解释其中的原因。能够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指出析出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仍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过渡]从盐田法提取食盐的方法和得到食盐的样品推知,此法得到的氯化钠与生活中使用的食盐有很大差异,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为日后学习粗盐的提纯埋下伏笔)
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氯化钠,都有哪些用途呢?观看一段有关氯化钠用途的录像。
[设问]为什么氯化钠会成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呢?
[回答]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可能会列举如下理由:价廉、储量大、取用方便等。
[过渡]那我们接下来就具体的探究一下录像中所提及的两种氯化钠的主要工业用途。
[板书]
二、氯气的生产原理
1.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氯气和金属钠。
2NaCl2Na+Cl2↑
电解熔融的活泼金属盐类是制取活泼金属常用的方法。
[过渡]如果我们改变反应条件,将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电解时就会不会有不同的产物生成呢?
现在大家仔细观察我将做的这个实验,注意实验现象,推测可能有什么物质生成。
(P40观察与思考)
[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
学生观察、思考,描述实验现象,得到结论。
2.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
2NaCl+2H2O2NaOH+H2↑+Cl2↑
[过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氢氧化钠和氢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依次为基础的工业被称为“氯碱工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金属钠、氯气和氢氧化钠等物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
通电后铁棒和碳棒上均有气泡产生通电后有气体物质生成
将铁棒上方收集到的气体靠近火焰有爆鸣声。有氢气生成
用手轻轻扇动在碳棒上方收集到的黄绿色气体,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有氯气生成
插入铁棒的溶液先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
[交流与讨论]学生根据书本P41图2-3中,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图,讨论装置中每个部分的作用,树立有毒气体的尾气处理意识,初步学习氯气的处理方法。可初步整合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几种装置。
[交流]学生交流氯化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用途。
[课堂小结]海水资源的利用及氯气的制取。

相关知识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专题2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1单元课时1
认识海水资源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中的丰富资源,体验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的乐趣。
2.了解氯化钠作为重要工业原料的主要用途,初步感悟工业生产的原理。
3.知道海水晒盐的方法,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4.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和电解熔融氯化钠的反应原理。
5.初步了解电解反应,感悟化学实验的精妙。
6.描述、分析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现象,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原理。
三、设计思路
以海水图片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通过资料分析海水中的丰富资源,进而围绕海水中储量丰富且价廉的氯化钠展开教学线索,探究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方法以及氯化钠的主要工业用途。
四、教学过程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几张海水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本专题的研究主体――海水资源。(PPT1-5)
[板书]一、认识海水资源
[思考与讨论]根据“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解决下列问题(PPT7):
(1)从表中数据来看,含量排前十位的元素依次是什么?
(2)海水中含量很低的元素是否意味着对人类的用处不大?为什么?
(3)海水中的元素以何种形式存在?
(用过问题解决,学生能体悟到由于海水储量巨大,其蕴藏的各种元素资源对人类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元素会有不同的开发、利用方法。结合书P40的图2-1明确海水中的主要盐类,以及开发海水中的盐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将本节课的重点转到氯化钠的开发和利用。)
[交流]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方法。
[思考与讨论]学生根据海水晒盐法的“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的资料分析得出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适宜海水密度范围,并能解释其中的原因。能够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指出析出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仍有重要的经济价值。(PPT11)
[过渡]从盐田法提取食盐的方法和得到食盐的样品推知,此法得到的氯化钠与生活中使用的食盐有很大差异,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为日后学习粗盐的提纯埋下伏笔)
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氯化钠,都有哪些用途呢?观看一段有关氯化钠用途的录像。
[设问]为什么氯化钠会成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呢?
[回答]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可能会列举如下理由:价廉、储量大、取用方便等。
[过渡]那我们接下来就具体的探究一下录像中所提及的两种氯化钠的主要工业用途。
[板书]
二、氯气的生产原理(PPT12)
1.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氯气和金属钠。
2NaCl2Na+Cl2↑
电解熔融的活泼金属盐类是制取活泼金属常用的方法。
[过渡]如果我们改变反应条件,将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电解时就会不会有不同的产物生成呢?
现在大家仔细观察我将做的这个实验,注意实验现象,推测可能有什么物质生成。
(P40观察与思考)
[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
学生观察、思考,描述实验现象,得到结论。
2.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
2NaCl+2H2O2NaOH+H2↑+Cl2↑
[过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氢氧化钠和氢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依次为基础的工业被称为“氯碱工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金属钠、氯气和氢氧化钠等物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
通电后铁棒和碳棒上均有气泡产生通电后有气体物质生成
将铁棒上方收集到的气体靠近火焰有爆鸣声。有氢气生成
用手轻轻扇动在碳棒上方收集到的黄绿色气体,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有氯气生成
插入铁棒的溶液先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
[交流与讨论]学生根据书本P41图2-3中,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图,讨论装置中每个部分的作用,树立有毒气体的尾气处理意识,初步学习氯气的处理方法。可初步整合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几种装置。
[交流]学生交流氯化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用途。
[课堂小结]海水资源的利用及氯气的制取。
第1单元课时2
氯气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氯气的嗅闻方法。
2.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4.联系漂白粉的工业生产,加深对氯水性质的理解。
5.正确地认识氯气的消毒作用和氯气的毒性之间的关系,体悟化学的正面价值。
6.进一步体会食盐的重要性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氯气和碱的反应;
氯气和漂粉精的漂白消毒作用;
实验的设计、正确操作和现象分析;
三、设计思路
从氯气的重要用途引入,使学生明确氯气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现象和氯气的性质实验,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氯气与几种单质的演示实验,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由氯气用于自来水处理出发,展开氯气与水的反应,进而延伸到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
[导入]由表示氯气主要用途的树状图片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氯气,通过对图片的简单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氯气的。(PPT2)
[对图片作简单解释:树状图由根部的salt(食盐)开始,正好衔接上节课的教学内容。树冠上白色背景的文字表示这些物质中含有氯元素,灰色背景的则表示物质中不含氯元素。矩形框图表示中间产物(媒介物等)或生产的中间环节,椭圆形框图表示最终的用途。]
[过渡]氯气为何与水处理有联系呢?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大家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首先来回忆一下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思考与讨论]学生观察一瓶氯气的样品,嗅闻气味――注意嗅闻方法。
[板书]一、氯气的物理性质(PPT3)
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叙述]现在我们可以解释“氯气”这个名字的由来了,氯元素的希腊文原意是"绿色的",英文名称为"Chlorine",我国清代翻译家徐寿最初把它翻译为"绿气",后来把两个字合并称为"氯"。
氯气曾被用作强杀伤性的武器,因为它会对呼吸道造成有害影响,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里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是在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令人发指的事件。
虽然氯气具有一定的毒性,只要我们恰当、合理地使用氯气,它会造福于人类的生活。
[设问]怎样保存、运输氯气呢?
[媒体]展示氯气的钢瓶图片。
[板书]从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判断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氯气易液化――液氯――纯净物。
[设问]那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不大呢?
[演示实验]用一支100mL针筒抽取80mL氯气,然后抽取20mL水,振荡。
[思考与讨论]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
[板书]氯气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
[设问]氯气作为一种非金属单质,它可能会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演示实验]氯气与钠反应
氯气与铁丝反应
氯气与铜丝反应
氯气与氢气反应
可以选择做部分实验,或是观看实验录像。
[思考与讨论]学生描述现象,并作记录。
[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PPT4)
1.氯气与金属单质反应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Cu+Cl2CuCl2
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氢气)反应
H2+Cl22HCl
[叙述]工业上利用这个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将其溶于水后即得到盐酸。
工业上为了防止两种气体发生爆炸反应,采用了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回想初中在学习氢气与氧气的燃烧反应时,为什么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再推测工业生产氯化氢时的燃烧情况。)
[过渡]我们在氯气的溶解性实验中发现,氯气溶于水后,溶液呈黄绿色,这个颜色说明溶液中有大量氯气存在,那么氯气溶于水中是和氧气溶于水一样,还是和二氧化碳溶于水会有一部分生成碳酸类似呢?
[学生小组实验]利用桌上的试剂和仪器装置完成P42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并记录现象及结论。
[交流与讨论]展示学生记录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得出结论:是一种新的物质具有漂白性。学生通过实验排除盐酸、水和氯气具有漂白性的可能,再根据氯水中含有的氢、氯、氧三种元素的可能组合,推出可能具有漂白性的是一种新的物质HClO。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叙述]这种未知的物质就是HClO,我们叫它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它能够使一些有机色素褪色,还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很多地方使用的自来水就是用氯气来消毒的。
[设问]既然氯气和水能够发生反应,为什么新制的氯水还会是黄绿色的呢?
[思考与讨论]猜测可能的原因。
[叙述]氯气在与水反应的同时,它们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会反应重新变成氯气和水,像这样的化学反应,我们叫它可逆反应,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把“等号”改写成“可逆符号”。
[板书](PPT5)
3.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过渡]生活中一般不会直接使用氯气或次氯酸进行消毒。
[媒体]氯水光照分解的实验录像。
[板书]
2HClOO2↑+2HCl
由于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因此,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多用次氯酸盐和碳酸、盐酸等发生反应制取次氯酸。
[过渡]如何将氯气转换成次氯酸盐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猜测将氯气与碱固体或溶液反应,或其他。
[板书]4.氯气与一些碱溶液反应(PPT6)
Cl2+2NaOH=NaCl+NaClO+H2O
次氯酸钠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次氯酸钙
[叙述]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就是我们熟知的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来制取漂白粉。
[设问]我们夏天去游泳池游泳,游泳池就是用漂白粉来消毒的,但是漂白粉中的成分本身并没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还有生活中用的84消毒液能够杀菌、消毒,是因为里面的含有次氯酸钠。这些次氯酸盐怎样在使用过程中变成次氯酸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猜测次氯酸盐转变成次氯酸的可能途径。
[板书]Ca(ClO)2+CO2+H2O=CaCl2+2HClO
[板书]三、氯气的用途(PPT7)
大量用于制造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如氯苯、氯化萘等)、溶剂(如氯代烷类)、盐酸、漂白粉以及制造药物(如氯胺T等)和农药;在生产塑料聚氯乙烯、合成纤维氯纶、合成橡胶氯丁橡胶等合成材料时也需用多量氯气。氯气液化后压入钢瓶常供纸浆漂白、纺织品漂白、自来水消毒杀菌、制次氯酸钠、从卤水中提炼溴和碘以及某些金属或硅的的提纯冶炼等。
[叙述]氯气的用途,呼应本节课的开头。
[过渡]现在大家可以为自己解释氯气为何能与水处理建立联系?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
[思考与讨论]根据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解决该问题。
[交流与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养鱼的人都是把自来水盛放在容器中,放置几天、甚至是在太阳下晒一晒,这是为什么呢?(PPT8)
2.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中所含有的物质相同吗?
[练习](PPT10-14)
1.如果我们在做实验时,或工业生产中,由氯气作为尾气排除,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可用碱液进行吸收。
2.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和Cl2都是氯元素B.Cl2有毒,Cl-也有毒
C.Cl-离子半径比Cl原子半径大D.Cl2和Cl原子都呈黄绿色
答案:C。
4.下列物质中含有Cl-的是()
A.液氯B.KClO3溶液C.HCl气体D.NaCl晶体
答案:D。
5.下列物质中,在光照下不反应的是()
A.氢气和氯气的混和气体B.次氯酸
C.氢气和氧气的混和气体D.氯水
答案;C。
6.下列微粒中,能起漂白的作用的是()
A.Cl2B.Cl-C.HClD.HClO
答案:D。
7.氯气可用于杀菌和消毒,这是因为()
A.氯气有毒,可毒死病菌B.氯气具有漂白作用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是强酸
答案:C。
8.要得到干燥的氯气,应使氯气通过()
A.浓H2SO4B.固体烧碱C.生石灰D.饱和食盐水
答案:A。
9.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其中生成+3价铁盐的是()
A.铁和稀硫酸B.铁和氯化铜溶液C.铁和氯气D.铁和氧气
答案:C。
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B.氯水C.盐酸D.漂粉精
答案:A。

第1单元课时3
氧化还原反应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PPT2)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PPT3-10)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
[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PPT11)
[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思考与讨论]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
怎样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
[板书]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还原
[思考与讨论](PPT13-15)
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行分析。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1单元课时4
溴、碘的提取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
2.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3.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4.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难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流程。
三、设计思路
由对比氯、溴、碘在海水中浓度的差异引出从海水中提取这些元素方法上的差异,通过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溴单质和碘单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从掌握实验室制备溴单质和碘单质方法到了解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回顾本专题第一节课中使用过的“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可以明显发现氯、溴、碘三种元素在海水中含量的巨大差异,学生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与提取氯的方法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从提取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从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PPT2-3)
[过渡]溴元素和碘元素在海水中以-1价离子形式存在,需要被氧化成相应的单质才能被提炼出来,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这里要大显神威了。先来看看我们在实验室中怎样用氯气制取出溴单质和碘单质。
[活动与探究1]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PPT4)
[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l2+2KBr=Br2+2KCl
[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的设置原因,并能根据“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推断出溴单质的易挥发姓。
[活动与探究2]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PPT5)
[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l2+2KI=I2+2KCl
[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图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并能分析每一步操作的方法、解释其中的原因。比如解决如下问题:
1.“干海带”在浸泡前是否应做适当处理?
2.实验室过滤的基本操作?
3.“提纯”的方法是什么?怎样操作?
4.怎样将提纯后得到的碘和四氯化碳(或苯)进行分离,得到碘单质?
5.生产流程能否做其他改变?(学生可讨论“氧化”和“过滤”两个流程是否可以掉换位置。)
[小结]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趋利避害。
[练习](PPT5-7)
1.要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Cl2,可采的方法是()
A.加入NaClB.加入适量的NaBr
C.加入适量的Cl2D.加入适量的Br2
答案:B。
2.为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B.③⑥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答案:A。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溴、碘的提取


第一单元
第4课时溴、碘的提取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
2.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3.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4.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难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流程。
三、设计思路
由对比氯、溴、碘在海水中浓度的差异引出从海水中提取这些元素方法上的差异,通过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溴单质和碘单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从掌握实验室制备溴单质和碘单质方法到了解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回顾本专题第一节课中使用过的“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可以明显发现氯、溴、碘三种元素在海水中含量的巨大差异,学生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与提取氯的方法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从提取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从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
[过渡]溴元素和碘元素在海水中以-1价离子形式存在,需要被氧化成相应的单质才能被提炼出来,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这里要大显神威了。先来看看我们在实验室中怎样用氯气制取出溴单质和碘单质。
[活动与探究1]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l2+2KBr=Br2+2KCl
[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的设置原因,并能根据“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推断出溴单质的易挥发姓。
[活动与探究2]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l2+2KI=I2+2KCl
[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图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并能分析每一步操作的方法、解释其中的原因。比如解决如下问题:
1.“干海带”在浸泡前是否应做适当处理?
2.实验室过滤的基本操作?
3.“提纯”的方法是什么?怎样操作?
4.怎样将提纯后得到的碘和四氯化碳(或苯)进行分离,得到碘单质?
5.生产流程能否做其他改变?(学生可讨论“氧化”和“过滤”两个流程是否可以掉换位置。)
[小结]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趋利避害。
[练习]
1.要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Cl2,可采的方法是()
A.加入NaClB.加入适量的NaBr
C.加入适量的Cl2D.加入适量的Br2
答案:B。
2.为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B.③⑥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答案:A。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单元
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
[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
[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思考与讨论]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
怎样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
[板书]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还原
[思考与讨论]
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行分析。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浅谈“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培养

—《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

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科学的高速发展,现代科学引发的风险问题受到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公众对那些可能对生活和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的领域特别关注,如环境、公共健康以及生物技术的利用等。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将一个飞速膨胀的知识系统呈现在我们眼前;而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诱发出无数充满好奇的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这“多样”于“变化”的背后,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或许已经隐隐发现,真实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其必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科学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于生活、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发展观,提升科学素养额水平。11月6日,无锡市第一中学举行了对外公开课暨校园开放日活动,我以《溴、碘的提取》为主题开设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的设计渗透了对于“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培养的理念,并尝试网络时代背景下对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进一步优化与改变。

一、学习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溴、碘的性质,理解溴、碘提取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及课堂讨论理解溴、碘提取的基本流程,增强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了解溴、碘的发现史,通过对溴、碘的提取相关问题的探究感受到化学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所作出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难点

(1)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2)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实验探究活动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授予了85岁的中国女科学2家屠呦呦。。

【设疑】海洋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各国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复习引导】人们是如何开发利用海洋中的资源呢?众所周知,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NaCl。如何利用NaCl制取氯气呢?

【设疑】1、找寻“益智元素”、“海洋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讨论“溴、碘及其化学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缺碘的危害是什么?讨论如何科学补碘。

【补充说明】事实上,成年人即使全部从加碘盐中获取碘,每天也只需7克左右的加碘盐便能满足需要,如果为了补充碘而食用过多的加碘盐或含碘食品,反而会导致体内碘的含量过高,引起甲状腺疾病。

【活动探究一】寻找海带中的“碘”

【化学史话】18世纪,法国的化学库特瓦经常到海边收集海藻、海带等植物,他将采集的植物堆集起来,使其缓缓燃烧成灰,然后加水过滤。有一次,库特瓦在蒸发滤液的过程中,不慎加入了浓硫酸,库特瓦意外地发现滤液中产生了紫色蒸气。

【布置探究问题】1、工业生产中提取碘的原料是什么?

2、如何对海带进行预处理?

3、如何证明海带中碘的存在形式并设计探究方案。

【问题引导】1、同学们认为海带中的碘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2、如何证明海带中碘的存在形式?

【设疑】将碘离子(I—)氧化为碘单质应选择什么物质作为合适的氧化剂。

【问题引导】1、如将过氧化氢和氯气作为备选物质,如何进行选择?

2、正对你选择的氧化剂,设计并完成实验证明该氧化剂可以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

【资料介绍】工业可利用海带提取碘,其简化流程是这样的:通常先将干海带在水中充分浸泡,得到海带的“浸泡液”,加入NaOH溶液“碱化”,往“滤液”中加入硫酸酸化后,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I—)转化成碘,过滤即可得到粗碘,除杂后则得到高纯度的碘单质。

【设疑】

①对于干海带的处理为何是浸泡而非灼烧?

②加入NaOH溶液“碱化”的目的是什么?

③为什么通过过滤的方法就可以分离出粗碘?

④过滤后,溶解水的碘单质如何提取?(萃取、分液、蒸馏)

【演示实验】碘的升华

【设疑】粗碘中存在的杂质主要是NaCl等盐类,应如何提纯?

【演示】利用“电子白板”上的化学素材库搭出升华的一套装置。

【归纳】碘单质的物理性质及检验方法。

【活动探究二】寻找“母液”中的“溴”

【化学史话】1826年,法国的一位青年波拉德,他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取,再往里通进氯气,这时,就得到紫黑色的固体,碘的晶体。然而,奇怪的是,在提取后的母液底部,总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后来人们把这种液体称为溴。

【过渡】研究发现,海洋中溴元素

也不是以游离态,而是以溴离子

(Br—)的形式存在。

【介绍】从海水中提取溴,通常是将氯气通入提取食盐后的母液中(酸化处理),将母液中的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生成的溴单质仍然溶解在水中,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使溴从溶液中挥发出来,冷凝后得到粗溴,精制粗溴可得到高纯度的溴单质。

【设疑】①工业上提取溴的原料为何是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而非海水?

②如何检验溴离子?

③如何设计方案模拟提取碘的流程?

④从该流程的讨论及实验探究过程中归纳溴的相关性质。(例如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溴怎样的性质)

【图片介绍】美丽的海洋景色、海水的污染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讨论】屠呦呦的工作是从植物青蒿中成功地发现并分离提取了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在自然科学领域,化学和生物是两门较为相似的学科。化学家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利用自然资源,分离提取并创造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物质。

【讨论】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能源。

【讨论】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人们可以获取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等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也称“氯碱工业”。

【讨论】1、在元素周期表中,溴(Br)、碘(I)与氯(Cl)处于同一纵行,这一纵行的元素还包括了氟(F)和一种放射性元素砹(At),统称为“卤素”(成盐元素之意)。

2、碘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元素,此外,含碘食品的生产也需要碘元素,碘化银也用于人工降雨;溴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溴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溴可用于生产多种药剂,如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溴化银是一种重要的感光材料,是胶卷及变色玻璃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3、适当地加碘盐、多吃海带等海产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加碘的药物。

【讨论】虽然海水中碘的总量很大,但是由于其浓度非常低。工业上并不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碘。而是把“海带、海苔”等海产品作为提取碘的主要原料。这些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

【讨论】刷去海带表面附着物,剪碎之再充分灼烧使其灰化,溶解后过滤得到“海带灰滤液”。

【观看视频】海带中提取碘的部分操作片段。

【提出假设】

假设1:海带中的碘以碘单质(I2)的形式存在。

假设2:海带中的碘以碘离子(I—)的形式存在。

假设3:海带中碘单质(I2)和碘离子(I—)同时存在。

……

【实验探究】

实验1:在一支试管加入2mL的“海带灰滤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在一支试管加入2mL的“海带灰滤液”,再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

【获得结论】海带中存在碘单质(I2),不存在碘离子(I—)。

【提出假设】过氧化氢、氯气、浓硫酸、高锰酸钾等均可作为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

【讨论】氧化剂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价格因素;

2、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3、氧化剂过量后的处理方法和成本;

4、反应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新的杂志;

5、是否有利于实现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

【实验探究】①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海带灰滤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淀粉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②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海带灰滤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用橡皮塞塞好,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讨论】流程中的一些细节。

①工业上大规模的生产若对海带进行灼烧灰化必然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②加入NaOH溶液“碱化”,使得可溶性有机质转化为沉淀从而过滤除去。

③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大量碘单质生成即析出碘的固体。

④过滤后,溶解水的碘单质应通过萃取、分液和蒸馏等后续操作进一步分离、提取,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讨论】因为碘受热容易升华,应利用升华的方法提纯粗碘。

【讨论】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中的溴离子浓度远远大于海水中的溴离子浓度,起到了对于溴元素的富集作用。

【实验探究】

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母液”,再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用橡皮塞塞好,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观察、归纳】观察溴的样品,了解溴的性质和保存方法。

【反思】应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以及化学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总所发挥的作用。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是中国本土科研体系培养的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烈的探究欲望。

从“海洋经济”等热点词汇抛出本节课的研究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处的教学应渗透风险认知的意识。碘元素属于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元素”。各种必需元素在人体的含量都有一个最佳范围,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影响人正常的生理机制。

了解碘的发现史,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海带灼烧灰化的过程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宜在课堂上完成,预先将部分操作拍摄成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

设计“选择合适氧化剂”的讨论环节是一次对于“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的有益尝试,课堂上学生讨论激烈,最后我班学生从氯气价格的巨大优势及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因素选择了以氯气作为氧化碘离子的氧化剂。

这节课上绝大多数学生成功地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了实验。

对于工业流程的理解没有让学生机械记忆、生搬硬套,在之前充分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再学习工业流程,学生思维上的过渡非常自然,对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讨论实现了深度学习,实现了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也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科学风险意识与决策能力”的有意识培养,这样的植入方式比较自然。

“电子白板”的课堂交互效果较好,增加了课堂知识的生成过程的趣味性。

了解溴的发现史,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重点在于“碘的提取”,“溴的提取”的探究过程简短、流畅,效果也比较好。

以“海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作为整节课的收尾环节,实为点睛之笔,收尾呼应,提升了学生的学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既强化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十分强调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自然地渗透了培养学生“科学风险意识与决策能力”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这一学科特点,突出学好化学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这一学习目标。

本节课体现的是一种基于实验探究的合作学习方式,比较巧妙地整合了教材内容并融合了化学史的内容。注重引导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最终获得探究结论。

本次探究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这主要体现在课堂讨论上,这节课的课堂讨论总体来看组织地比较成功,但也存在一些缺憾,在个别讨论环节,教师仍然刻意地把学生往既定答案上引导,有些同学的想法极具创意,但是却不能将其独到的见解适当地表述出来,这时老师如能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挖掘设计中的创新点并将其表达出来,学生的收获将会更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901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