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八单元生物学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八单元生物学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八单元生物学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1生物学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共有24个(参见2004年考试大纲)

1.1实验(15个)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4)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15)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灭菌、接种、培养等)

1.2实习(2个)

(16)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7)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研究性课题(7个)

(18)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并做交流报告;

(19)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0)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21)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2)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23)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并做交流报告;

(24)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

2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拟定题目——提出假设——预期结果——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推论分析——交流总结

3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科学性原则: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以前人的实验为科学依据,而不是凭空设想。

3.2简单经济原则:从多种设计方案中筛选出可行性强,又有简约性的最佳方案。

3.3单因子变量原则: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4平行重复原则: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便得出结论。

3.5对照原则:为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常常要设立对照实验。常用方法有:

3.5.1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3.5.2条件对照:虽然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3.5.3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3.5.4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此外,在进行对照实验时,要注意除了只确定一个变量以外,还要注意对照实验中一定要有研究对象参与,否则就没有对照价值。另外,有的实验要经过二次对照才能使实验结果严密准确。如:研究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时,就必须设立二次对照。先将植物分两组,一组放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另一组放在缺乏该元素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作对照。当对照组植物表现病症时,再将该元素补充进去作二次对照,看病症是否减轻或消失。

扩展阅读

第七单元生物与环境(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


第七单元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2生物因素

1.2.1种内关系的表现形式: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实例分析及意义)

1.2.2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主要特点及函数图象的辨析

1.3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2种群和生物群落

2.1种群——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

2.1.1种群的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2.1.2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2.2生物群落的概念

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森林、草原、农田、湿地、海洋、城市生态系统)

3.2生态系统的结构

3.2.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浅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生态学涵义

以捕食链为例认清:不同生物成员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的确定

课本插图的熟识与问题讨论:

3.3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3.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3.1.1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识图与分析:能量金字塔;

“一山不能容二虎”的生态学涵义

3.3.1.2研究能量流动的重要意义

3.3.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等)

3.3.2.1碳循环的基本过程

识图与分析:再次认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3.3.2.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4.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3.4.2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性——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3.4.3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3.4.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人与生物圈——21世纪人类发展的绿色主题——绿色、健康、环保

4.1生物圈的概念

4.2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4.3全球性环境问题

4.3.1有害物质(人工合成的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重金属等)的污染与生物富集原理

4.3.2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赤潮”和“水华”等现象

4.4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4.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4.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

4.4.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物种(包括经济物种)丰富;特、珍、古老和濒危物种多;生态系统多样

4.4.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森林、草原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蓬勃发展的我国自然保护事业(我国自然保护区已达1405处,国家级有134个)

第五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1)(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


第五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1)

1遗传规律的重要概念及其关系

2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孟德尔通过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以他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单因子分析法、数学统计法、测交实验法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2.1基因的分离定律

2.1.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解”之分析

抓住“性状分离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讨论:1:1、3:1发生的条件及意义

2.1.1.1F1产生配子的种类、比值及意义

2.1.1.2F2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种类及比值

2.1.1.3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后代的分离比:

2.1.2涉及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的遗传问题

胚和胚乳的基因型(正交和反交的差异);果皮、种皮的性状与母本一致

营养生殖(嫁接)中,接穗的性状不受砧木的影响(未进行遗传物质的交换)

2.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2.1“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解”之分析:

联系“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深刻认识分离定律的重要性。

遗传图解(棋盘法、分枝法)的认识窍门:

2.1.3求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解法要点1已知表现型求基因型是最基本的题型。

(1)从子代开始,从隐性纯合体开始。

(2)表现型为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基因型可直接写出。

(3)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既可能的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需先写出基因式,再依据该个体的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写出其余部分。

(4)求亲代的基因型,先依据亲代的表现型,写出基因式;再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完成基因型的书写。

解法要点2基因分离规律是最基本的遗传规律。因此,属于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题,都可以用分离规律求解。即涉及到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只要各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便可一对一对地先拆开进行分析,再综合起来。即逐对分析、各个击破、有序组合。

2.3遗传基本规律在育种实践上的应用:

3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3.1XY型的性别决定原理及其与人生、社会之关系:

3.2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再次分析“红绿色盲”、“血友病”的遗传(联系社会调查之数据,从群体上进行分析。)

4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它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三大类,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在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技术还不能普遍应用时,遗传病仍被视为“不治之症”。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只能是优生。

4.1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四种基本类型:

基本类型

主要特点

常见病例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病

可连续传代;患者的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患者;双亲中一方是患者,子女中约有1/2患病,且男女患病机会均等。

多指症、结肠息肉症等

隐性遗传病

可隔代遗传;患者的双亲若表型正常则一定为杂合体,其同胞有1/4机会患病,且男女患病机会均等;近亲婚配后代患病机会大大增加。

白化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聋哑等

X染色体

显性遗传病

可连续传代;父病女皆病;母病则子女约有1/2机会患病;群体中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

隐性遗传病

可隔代遗传;母病子皆病;子病则母至少为携带者;父病母携带者子女1/2患病;群体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红绿色盲、

血友病

4.2家谱图分析的简要方法:

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

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式,再看亲子关系。)

5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5.1紫茉莉质体遗传的实验研究

5.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孟德尔式的分离比

第六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2)(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


第六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2)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DNA

1.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从F.Griffith到O.Avery

1.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标记法的应用

1.4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

2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简介:生命科学史上的划时代突破——沃森-克立克模型的建立

2.1DNA的化学组成:

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长链——→脱氧核糖核酸(DNA)

2.2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变式理解:

例1:已知某DNA分子一条链上,其互补链上和整个DNA分子中,的值分别为多少?

例2:已知某DNA分子一条链上,其互补链上和整个DNA分子中,的值分别为多少?

2.4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3DNA分子的复制

3.1简要回忆:DNA分子复制的概念、时期、过程要点及复制特点:

3.2实验分析与讨论——DNA的梯度离心实验

4基因的表达

4.1基因的概念——具有遗传效应DNA片段

4.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5基因的结构

5.3人类基因组研究——人类“生命天书”的解读

5.3.1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提出与发展

人类基因组包含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约30亿个碱基对,估计3~4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只占整个基因组的2%),需绘制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

2003年4月14日,中、美、日、德、法、英等六国政府首脑联合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

5.3.2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大意义

6基因工程简介

6.1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6.2基因操作的工具(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6.3基因操作的“四步曲”: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6.4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简悉发展动态,注意提取信息)

7生物的变异

7.1区分不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7.2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发生时期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前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的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产生原因

DNA分子复制时期,

碱基序列发生局部改变

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的同

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染色体复制后,纺锤体未形成;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的不分开

实质及

区别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基因;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仅仅是原有的基因发生了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基因数目发生改变

育种应用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的依据

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8.1进化的观点是生物学最基本的观点:贯穿全书进化知识要点的梳理

“如果不以进化的观点,任何生物学问题将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不以遗传学的观点,任何生物学问题将是无法理解的。”

8.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8.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8.2.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基因库的概念;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2.1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8.2.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浅释“工业黑化”的现象)

遗传漂变和迁移也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8.2.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物种的概念、隔离、物种的形成)

第四单元生命的延续(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第四单元生命的延续(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四单元生命的延续
1生殖的类型
1.1无性生殖及其意义
1.1.1几种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等
1.1.2无性生殖新技术及其应用: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人工种子;克隆哺乳动物
1.2有性生殖及其意义:既具双亲的遗传性,又因有基因重组而具更大的变异性
1.2.1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花粉粒和卵细胞的形成部位、双受精的概念)
1.2.2有性生殖的概念及特征
2减数分裂(以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
2.1减数分裂的过程(图解)(以哺乳动物的配子产生为例)
2.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2.2.1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2.2.2导致可遗传变异——基因重组的产生
2.3细胞分裂图象的变式及辨识

3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3.1种子的形成和萌发
附“被子植物果实不同部分的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以玉米为例):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它由果皮,种皮,胚和胚乳四部分组成。果皮和种皮属于母体的体细胞组织,其性状特征是由母体基因型所决定的。与当代的授粉作用没有关系。
由于被子植物的卵细胞和精子并不是经过减数分裂直接产生,它们分别来源于胚囊和花药中的大、小孢子母细胞,大、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大、小孢子后,再经有丝分裂形成。在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中,两个精子是同源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卵细胞和两个极核也是同源的(为母体其它体细胞中的一半)。双受精的结果,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胚,其染色体是二倍的(2n);由受精极核发育成的胚乳,其染色体是三倍的(3n)。一粒正常的玉米籽粒可以说是胚(2n),胚乳(3n)和母体组织(2n)三方面密切结合的嵌合体。这三方面在遗传基础上是有区别的。

3.2 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营养器官(根、叶、茎)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及其关系
4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4.1 胚胎发育
受精卵的特征
原肠胚三个胚层发育的实验研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羊膜卵动物的胚胎发育特点
4.2高等动物生殖发育全过程(图解)

4.3动物繁育的新技术:
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及胚胎分割移植技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61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