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冰取火》,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用冰取火

预习提示

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课文,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再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绝望时那个年轻的队员是怎样做的?

思考火给人们带来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

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和智慧,激励学生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句与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道理。

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透镜取火的。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带放大镜。

学生:预习课文;观察放大镜、玩放大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一些朋友,你们看,他们来了。(课件:企鹅录像)他们是谁呀?

他生活在哪里?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南极去看看。(课件:南极风光)你觉得南极怎么样?

在南极这样美丽却十分寒冷的地方,人们最需要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归纳,板书学生的问题。(为什么用?怎样用?结果?)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练习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检查识字情况。(可借助识字游戏达到识字目的)

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字卡,(字卡上的字是生字表以外,课文内的,自己还不认识的字),考考大家,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提出读书要求:同桌合作,互读互评。

读后感悟,整体感知

带着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冰取火”分段朗读课文。

(自荐与推荐相结合)

打火器找不到了,南极又特别冷,十分需要火。那么南极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教师板画太阳)。

在这个十分寒冷的南极,没有火了队员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1:紧张、害怕、惊惶。生2:不知所措、无助、走投无路。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队员们的心情和火的重要性。

利用课件(播放一段忧伤,低调的音乐)创设情境。(师画外音:现在我们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队员,踏上了这座冰雪覆盖的孤岛。“怎么办,打火器找不到了”,我们无助,我们不知所措。一分钟、两分钟,似乎时间也为我们放慢了脚步。恐惧的你站在雪地里一动不动,任凭寒风呼啸,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绝望的你在心里无数遍的呐喊,“女儿,爸爸对不起你,不能陪你买心爱的玩具了。”我们陷入了死的困境,流下了绝望的泪水。)

谈话采访:现在我学着电视上《实话实说》栏目形式,采访一下你们这些勇敢的探险队员,说说自己真实的感受。

生:我惶恐极了、伤心极了,我不能再照顾家中的老母亲了。

……

把感情融入课文中,再读一读3、4自然段。(教师相机板书一筹莫展)]

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忽然从一个年轻队员心中冒出一个声音,或许这个声音,就是生的希望,赶快在书上找一找。这个声音是:(学生齐读)“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是的,他不甘心就这样和队员们消失在南极,更不甘心就这样离开自己的亲人。他望着惨白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陷入了沉沉的思索中。到底怎样才能取到火呢?

带着第二个问题默读6、7自然段。

和同桌说一说:那个年轻队员先做了个什么?是怎样做的?

学着这个年轻人的做法也来做一个冰透镜。(师生用手比划学做冰透镜,教师相机板书刮、摩挲。)

教师板画冰透镜。你看它像你们玩过的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能具体说说吗?(学生边说教师边用放大镜演示)

生1:我用放大镜放大了比较小的东西。

生2:我用放大镜烧过纸,结果把纸烧着了,还冒烟了呢。……

四人小组讨论:年轻队员是怎样用冰透镜取火的?(讨论时可用画图或朗读的方法帮助理解。)

分组汇报学习成果

第一组:展示图画,小小讲解员做讲解。听众做出评价,修改不足之处。教师相机板画平行光线、火绒、焦点、青烟、红点。

第二组: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

(课件:课文插图)这就是他们用冰透镜取火的情景,你们看……(教师感情朗读第七段)

想象队员们在等待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带着这些感受练读第七自然段。(你觉得第七段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你特别想读给大家听,就赶快举起你的小手吧。)

利用课件,发散思维。如果你是一名获救的探险队员,你会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教师相机板书欢呼跳跃。)

生1:我会高兴地跳起来。

生2:我会赶快写一封信把刚才发生的一切记录下来,拿回去给我的家人看。

生3:我会对着南极的天空大声喊道:南极,我们顽强的意志是不会向你屈服的。

解惑(三)

现在你们说说事情的结果如何?

让我们带着获救后的激动与喜悦一起读第八段。

你们读的真好。我也被你们的激情感动了。能不能再读一遍,让所有的人再感动一次,好吗?

延伸拓展,指导实践

为什么那个年轻人能够想到用冰做成冰透镜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

深化中心,谈谈感受。这时,你想对他说什么?

小结: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遇到了困难,应该像那个年轻队员一样,不能轻言放弃,应该仔细观察,合理利用现有的条件,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去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回归整体。学生仔细倾听,指导实践行动,升华情感。]

自主学习,书写实践

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

小组内自主识记字形,分析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书写实践。

先独自习字,再组内交流,评选写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请小老师上台板演,教授。

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态书写过程,学生在掌握书写要点的基础上进行书空。

学生习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现在还想和老师、同学说些什么?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读生字并听写词语。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取火?(讨论)

小编推荐

《用冰取火》相关知识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用冰取火》相关知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冰一般存在于O℃以下的环境中,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可以用它来冷却食物或制成冷饮,如冰镇汽水、冰镇啤酒之类。冰还可以用来引火、取暖,你大概不清楚吧。

用冰取火,这绝不是天方夜谭,绝不是梦想。早在18世纪,人们就开始探索用冰取火的方法。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小说《哈特拉斯船员历险记》中,就有用冰取火的描写。南极考察队的队员们,在丢失火种的情况下,他们面对寒冷和饥饿威胁,开动了脑筋,终于用冰重新取得了火种。

人们常听说钻木取火,而用冰是如何来取火的呢?这就是涉及到物理中几何光学的原理了。光通过两种媒质的界面时,要发生折射。凸透镜(会聚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它对光有会聚作用。让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光线会聚焦点,即平行光聚焦法。从而使热量集中到焦点上。如果在焦点处放些易燃物质,易燃品就会燃烧起来。

钻冰取火,就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人们取大小适度的一块冰,首先将冰磨制成一凸透镜。然后,利用太阳光找到冰凸透镜的焦点,便可利用此冰凸透镜引燃火种。这就是所谓钻冰取火的奥妙!

小学生们,如果你手边有一放大镜(凸透镜)可以利用太阳光,采用平行光聚焦法,试一试能把一白纸烧黑点燃吗?能用冰磨制一块凸透镜吗?你能钻冰取火吗?亲自试一试。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一、教学目的: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民、难点: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如果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取火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抽读。

3、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这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南极的寒冷以及在那里火的作用之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火那么会出现的结果。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用冰取火》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2、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的作用。思考:探险队员为什么这么做?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

四、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教案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4个生字,3个会认字。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从而感受探险队员的智慧、顽强的品质与不放弃的精神,懂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2.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与智慧,懂得遇到困难要运用知识与智慧去解决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重点句)。
学生: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观察凸透镜,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述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2.幻灯[课件辅助,帮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学习1至4自然段
(一)默读1至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并做简单批注,画完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教师指导。
1.第三自然段。
(1)提问:火为什么这么重要呀?
课件出示几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没有火,()。
(2)教师渲染情境。(叙述)
教师: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中,你是探险队员,此时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指导朗读。
2.师生谈话。
师:你就是探险队员,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在这样的一个孤岛上,火却丢失了,你有什么办法?
3.课件: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1)指名读。
(2)课件对比“绝望和失望”感知。
提问:哪句好,为什么?
(3)指名读。
三、默读自学5至7自然段
(一)学习提示:
1.默读思考,为什么只有这个年轻的探险队员想出了用冰取火的方法?
画出相关词句。
2.思考后可与同桌说一说。
教师指导:
(1)不放弃的精神。
课件: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
提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教师启发。
练习朗读。
(2)智慧。
小声读6、7自然段,思考: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学生汇报。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感知取火过程。
重点词语的指导:摩挲。
指名读。
学生质疑,分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a、为什么轻轻地刮?为什么摩挲?
观察抚摩透镜,感受凸透镜的特点。
指名读。
b、举、向。
教师指导:透镜取火的原理。
c、提问: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动作是对什么的利用呀?(板书:科学知识、冰与太阳)
d、小结。
(3)顽强的品质。
提问:看着这刮、这摩挲、这举、这向,除了智慧,聪明,你还有什么感受?
提示:在这冰天雪地中,在这样冷的情况下,他还用温暖手摩挲,用小刀轻轻地刮,
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自由读6、7自然段:感受年轻队员的智慧与顽强的品质。
(4)朗读第六自然段。
提问:面对着死亡的威胁,看着年轻队员的一举一动,看着这救命的冰透镜,你是怎样的心情?
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指导朗读。
师生对读,体会大家当时的心情。
四、朗读第8自然段
1.出示图片,激发学生想象,体会探险队员此时心情。
2.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课件:这红红的火,()。
教师渲染情景。
3.齐读第八自然段。
五、总结
1.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从大家陷入绝望到成功后欢呼跳跃的激动。是什么挽救了大家的生命?
2.总结。提问: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点评:通过教师的总结,告诉学生如何去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运用我们的知识积极想办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教学目的: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教学重点民、难点: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如果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取火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抽读。

3、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这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南极的寒冷以及在那里火的作用之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火那么会出现的结果。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用冰取火》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2、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的作用。思考:探险队员为什么这么做?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用冰取火》生字组词北师大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下册语文《用冰取火》生字组词北师大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用冰取火》生字组词北师大版

《用冰取火》生字【顽】

读音:wán

巧记:一元()一“页”。

字义:①固执,不容易变化②顽皮,小孩淘气

组词:①顽强顽疾顽敌②顽童顽劣顽皮

造字:形声法

造句: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

笔顺:“页”的第五笔是竖撇,行笔三分之二后出撇。

2《用冰取火》生字【暴】

读音:bào

巧记:“共”赏骄阳(日)与碧波()。

字义:①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②凶恶残酷的

组词:①暴发暴病暴风骤雨②暴行残暴

造字:会意法

造句:我们要做好防汛工作,减少山洪暴发带来的损失。

笔顺:笔画要紧凑。中间部分撇、捺宜伸展,盖下。

字歌:有水瀑布淌爆炸加火旁猖狂的暴徒见日就曝光

3《用冰取火》生字【测】

读音:cè

巧记:左有水(氵)来,右有刀(刂),中间藏宝“贝”。

字义:①推测,料想②测量,利用仪器来度量

组词:①推测预测变幻莫测②测算测绘测验测量测角器

造字:形声法

造句:我推测这件事是他做的。

笔顺:左窄右宽。右部竖钩稳而直。

字歌:侧面有一人人有恻隐心厂旁建公厕需要测水深

4《用冰取火》生字【绝】

读音:jué

巧记:节约一半(纟)反增“色”。

字义:①绝句,我国旧体诗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或七字②极,极端的

组词:①绝句②绝妙

造字:会意法

造句:《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

笔顺:左窄右宽。“巴”末笔圆转。

5《用冰取火》生字【策】

读音:cè

巧记:竹(?)篮装枣漏了两颗(朿)。

字义:①鞭打②计谋,主意

组词:①鞭策②上策束手无策

造字:形声法

造句:面对这么棘手的问题,大家全都束手无策。

笔顺:“”书写宜左低右高;下部撇捺伸展。

字歌:策马往前赶荆棘阻在前玫瑰枝有刺脆枣树上悬

6《用冰取火》生字【索】

读音:suǒ

巧记:秃宝盖(冖)上立“十”,“小”“幺”下面藏。

字义:①大绳子②搜寻,寻求③讨取,要

组词:①绳索船索铁索桥②搜索遍索不得③索钱索赔索价

造字:会意法

造句:我在网上搜索到了许多学习资料。

笔顺:中间的“冖”要写得宽些,盖住下面的“糸”。

字歌:细搜寻找线索心中怕打哆嗦

7《用冰取火》生字【镜】

读音:jìng

巧记:“竟”然是金(钅)家。

字义:①利用光学原理特制的各种器具②用来反映形象的器具,古代用铜磨制,现代用玻璃制成

组词:①眼镜望远镜

造字:形声法

造句:他戴着漂亮的眼镜。

笔顺:左窄右宽。右部要紧凑,竖弯钩不宜过长。

字歌:轻推眼镜问个究竟环境优美渐入佳境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过程。

3.能说出年轻探险队员身上的优秀品质。

4、读丛书p148《爱迪生和电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爱迪生遇到困难时的做法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板书课题:用冰取火。

2、检查复习

3、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提升。

(一)自学提示(一):

自读第1-4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为什么说没有火就陷入了绝境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3、此时,大家是什么反应?

﹙自主学习2分钟小组合作3分钟后交流﹚

学生自学后交流。

指导读。

教师小结。

(二)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第5--8自然段,思考:

《用冰取火》教案1、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大家处在危难时刻,年轻队员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么做冰透镜的?

4、探险队员是怎么用冰取火的?

﹙自主学习2分钟小组合作3分钟后交流﹚

学生自学后交流。

指导读。

教师小结。

三、总结解惑。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巩固应用。

1、当堂检测:

课文记叙了一支探险队员到()去考察,在一个(),()不见了,年轻队员做()取火的故事,赞扬了年轻的探险队员坚持不懈的()和使自己绝处逢生的()。

2、以一带多,带丛书《让世界多一点绿》。

(1)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及自己的读后感受。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用冰取火

找不到火机--做冰透镜--用冰取火--快乐激动

12寄冰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寄冰”,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2寄冰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这8个生字的音。认识部首“反文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汉字“收、块、退、扫”。
2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展开合理想象,并和同学用合作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识记10个生字并认识部首“两点水”,在语境中理解“希望、扫兴、糊涂”的意思。
2、能通过朗读感悟角色心情的变化。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质疑。
1、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有趣的课文《寄冰》,课题中就有两个生字,谁来带大家学习。
出示“两点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
2、下面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觉得奇怪吗?有问题吗?
(如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为什么要寄冰?冰怎么可以寄?结果怎样?收到了吗?)
二、学习课文,解疑。
1听老师读课文。
2故事有趣吗?现在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1)是谁给谁寄冰?(企鹅非非——狮子洪洪)
(2)从哪里寄到哪里?(南极——非洲)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2那么南极在哪?非洲又在哪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极和北极的有关图片。
(1)请大家说说,南极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你们知道非洲吗?正如同学们所说,非洲炎热干燥,请大家看,它与冰天雪地的南极,气候截然不同。
3那么住在南极的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洪洪寄冰呢?洪洪收到了吗?自己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课文中还有8个生字,请你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封、箱、块”,把课文读正确。
4学习其余生字。
(希望:就是期望。扫:组词。退:找反义词。封:读准后鼻音。块:说说“一块什么”?)
5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思考: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狮子洪洪寄冰?能不能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告诉大家?
(1)读读1~2节,读出洪洪疑问的语气。
(2)指名读——生评议——小组内再读读。
(3)齐读。
7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读课文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比较难,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节。
(1)“扫兴”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很扫兴?为什么很扫兴呢?
(2)这时候洪洪很生气,如果你就是洪洪,你会怎么读呢?大家试着读一读。
(3)个别读——生评议——男生读、女练读、小组分角色读。
(4)非非到底寄的是冰,还是水啊?冰怎么会变成水了呢?
8当企鹅非非收到退回的箱子和信的时候会怎样呢?谁来读读第四小节,体会一下企鹅的心情。
企鹅非非真的糊涂了,现在你们能帮帮企鹅吗?
出示:企鹅啊,企鹅,我来告诉你。
三、复习巩固。
1刚开始,我们有那么多问题,现在通过读书我们都弄明白了,看来读书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读全文。
2可你们知道吗?狮子洪洪还在生气呢!你们能不能也帮他解开这个谜团?下面我们做一个“打电话的游戏”。非非收到洪洪退回的箱子和信后,马上给洪洪打了个电话。他们在电话里会说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分角色演一演。
3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
4
四、指导描摹
1师:出示“过、退、久、冰”,读一读。
2复习新部首“两点水”。练习书空“两点水”。
3观察老师在田字格内书写“退”。(媒体演示)
4描摹“过、退、久、冰”。
教学板书

放飞蜻蜓--阿冰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放飞蜻蜓--阿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放飞蜻蜓--阿冰

放飞蜻蜓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案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劝这群孩子放飞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

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你能找到描写蜻蜓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的句子吗?(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学了这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呢?蜻蜓真的会吃自己的尾巴吗?(教师点评)

教学后记:

我的教学分两条线进行。第一条线,通过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指导。并围绕“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这一问题,找出五处描写陶行知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深入体会

。使学生逐步理解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和对孩子们的关爱。第二条线,我引导学生找找描写蜻蜓的各部分特点和功能的句子,再说说学了课文之后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来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在课文结束时,我又让学生查找“蜻蜓真的会吃自己的尾巴吗?”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学会质疑,不盲目相信权威。

用数学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用数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

教学目的: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思维训练: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边有2只猴,右有7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生:左边有2只猴子,右边有7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

2+7=92,7,9各代表什么?

生:2代表左边的2只猴子,7代表右边的7只猴子,9代表总数,一共有9只猴子.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原来有8只鹅,游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呢?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8-3=5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做一做(让学生任选一题做)

梅花鹿图:(环境教育)

师:梅花鹿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动物,因为它们的数量在变得越来越少,如果不好好保护它们,那么它们很快就要消失在地球上了。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生:我们要告诉别人不能猎杀梅花鹿。

生:我们要给它们好的生存环境。

生:我们要保护它们。

师:对的,我们的小朋友真有爱心。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四.回到天鹅的问题(?的位置换了)

学生说意思:原来有8只天鹅,剩下5只,问游走了几只?

小结:?位置不一样,算式不一样.

P621314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用数学练习


用数学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一、复习:二、巩固练习口算练习11-6=14-6=13-7=12-8=11-9=12-5=13-4=12-9=13-8=11-5=13-6=12-3=14-8=15-7=16-9=练习四:第3—7题第3题:要求都算对,计时比赛第4题:用数学第5题:加减法题放在一起,混合练习,巩固“想加算减”的口算方法第6题:在○里填上””””或“=”第7题:只给画面,要求可以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学生独立完成,或印在纸上,及时收集学生计算情况,纠正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广泛交流自己的想法。生生评价,学生应学会自我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用线连的形式进行提高练习,同位互评。及时纠正错误。学生独立完成,针对情况进行评价,提高计算效率。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可能提出加法、减法多种问题。分组内讲想法,提问题,算得数,并组织全体汇报这道题借助学生的对话提供信息,要求学生解答的“知道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完备的应用题。多补充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规律从而找到这类用数学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三、提高练习四、小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列出几道算式?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生:有13个圆,其中黑圆有6个,白圆有几个?生:有13个圆,其中白圆7个,黑圆有几个?生:有7个白圆,6个黑圆,共有几个圆?13-6=713-7=66+7=13教后记:有部分学生把减法应用题列成了加法算式,应该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每个数个代表什么数,或者什么意思,问的问题就是要求的数,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自己体会一下,让不会的学生多说,多做。

冰,水为之,但一旦内含气体 阅读题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冰,水为之,但一旦内含气体 阅读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道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冰,水为之,但一旦内含气体,便可成为可以燃烧的能源。美国科学家近来对一种密封在冰内的甲烷与水的化合物进行了开采可行性的研究。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赫尔说,这种物质很像干冰,可燃烧,蕴藏在大陆架海床下450米深处。据估计,这种可燃冰所含的能源是矿物燃烧总和的两倍。在美国科促会年会上,一个专家小组指出,开采这一丰富的能源可能是当代科学工程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深埋在海床或永久冻土下的可燃冰,是在生化作用所产生的甲烷与水化合后的几十万年中形成的。它一旦离开地下高压区,便会消失在空气中。美国地质调查局德隆警告说,这是一个十分艰苦又须十分谨慎的事情。一个意外就可以造成海床崩溃,导致甲烷大量释放,大大加剧全球温室效应,严重破坏环境。这部分可燃冰所含甲烷,是目前大气层中的三倍,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一氧化碳的10倍。美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派遣一支勘探队到卡罗莱娜州海岸探测一个相当于罗德岛的可燃冰蕴藏地,这里蕴藏有30万亿立方米的甲烷,可供美国用上70年。

1、下列对文中"密封在水中的甲烷与水的化合物"这一概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深埋在海床或永久冻土下的可燃冰。

B、这是一种可燃烧而有待开采利用的潜在能源。

C、这是蕴藏在大陆架海床下450米处的像干冰、可燃烧的物质。

D、这是一种在生化作用下经过几十万年的时间产生的甲烷与水的化合物。

2、德隆的下面这句话要强调的是

这部分可燃冰所含甲烷,是目前大气层中的三倍,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一氧化碳的10倍。

A、可燃冰中含有大量的甲烷,一旦开采会大大加剧全球温室效应,严重破坏环境。

B、可燃冰的开采是一个艰苦又须十分谨慎的事情。

C、可燃冰中有丰富的甲烷,是极有开采价值的能源。

D、这些富含大量甲烷的可燃冰,可供美国使用70年。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将派遣勘探队到卡罗莱娜州海岸的罗德岛探测可燃冰的蕴藏地。

B、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赫尔和德隆都认为可燃冰是一种蕴藏丰富的新能源。

C、美国对可燃冰这种能源还没有真正使用,只是在进行开采可行性的研究。

D、美国科促会上一个专家小组强调开采可燃冰是目前科学工程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4、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科技信息,最准确的一项是

A、美国科学家发现一个新能源--可燃冰。

B、美国科学家正在积极着手研究利用可燃冰。

C、美国科学家对可燃冰能否开采进行利学考察。

D、美国科学家将对卡罗莱娜海岸可燃冰进行探测。

参考答案

1、D2、B3、C4、C

爱斯基摩人的冰屋_语文教案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上节课,我们跟随丹丹浏览了世界之窗,了解了一些国家的知识,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真是精彩。世界上还有许多奇观异景,等着我们去了解它呢!

一、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教师范读课文,想想: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是怎样建成的呢?

2.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课的生字词标在课本上。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时思考: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解决疑问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在组内学习,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同学们进行交流。

2.学生小组内自学。

3.品味课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读。

4.教师指导。

5.小组内学生交流读。

第二课时

一、讨论后汇报。

我知道他们是怎样建造冰屋的。建造时,先在避风的地方选好地基,挖一个坑,再在坑上垒成半球形的冰屋顶;然后,开一个小窗,使光线能够射进屋里。

1.指名朗读这段话,同学们注意爱斯基摩人建造冰屋的先后次序。

2.学生之间自由读,找出关键词。

3.齐读,并试着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4.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我知道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性,比如他们的床也是冰块和雪块垒成的,他们用海豹油照明、取暖。

5.你能试着把爱斯基摩人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吗?

二、复习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自己把喜欢的内容读一读。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注意生字的读音。

斯:(),平舌音。垒:读(),不能读成()。

层:读()不能读成()

2.分析要写的字的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线、够、温、暖、取,其中温、暖两字

左窄右宽。

3.分别指导书写,注意生字偏旁的变形。

屋:(),屋的第三画撇要稍长,要能盖住下面的至。

选:(),的半边走之的写法应当注意,捺应稍长而平。

取:(),耳旁与耳字写法不同。

4.教师示范写。

5.学生书写或描红。

6.教师相继评议,加以指导。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对号。

屋()斯()层 ( )

暖 ( ) 取( ) 坑(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屋选暖线

层远爱钱

三、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交流信息。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奇观异景?

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写生字。

难点:学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用目光倾听


用目光倾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倾听”,理解词意。

2、补充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自渎感知:

1、读全诗,说说读懂了什么?

2、指名分别读诗,说说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诗文,谈谈自己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找出相关的诗句回答、朗读。

三、交流评议:(说完就请人读出理解)

1、第一节:“用目光倾听”指听别人说话要望着对方。

2、第二节:“用目光倾听”指对人要真诚。

3、第三节:“用目光倾听”给人以温暖。(抓比喻句指导:“明亮灿烂”怎样理解?)

4、第四节:“用目光倾听”教会我怎样生活。

5、小结:再读全诗,联系生活,你们认为“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我究竟懂得了该怎样生活?(自渎、讨论)

6、指名回答,试着用上“真诚、倾听、千言万语”等词。(说完,就请他再读诗,加深理解)

四、总结升华:

1、学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2、现在,请你们在课题的“目光”前加一个词的话,你想加什么词?(“用——目光倾听”),在后面加一句话,你想怎样加?(用——目光倾听,————)

3、教师总结。

4、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17、用目光倾听

真诚温暖

(胜似千言万语)

《用冰取火》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56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