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中考数学复习: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数学复习: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考数学专题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第一部分真题精讲

【例1】已知:关于的方程.

⑴求证: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⑵若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①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②已知一次函数,证明:在实数范围内,对于的同一个值,这两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均成立;

⑶在⑵条件下,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且在实数范围内,对于的同一个值,这三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均成立,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从方程转函数的问题,这是比较常见的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考查方式。由于并未说明该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需要讨论M=0和M≠0两种情况,然后利用根的判别式去判断。第二问的第一小问考关于Y轴对称的二次函数的性质,即一次项系数为0,然后求得解析式。第二问加入了一个一次函数,证明因变量的大小关系,直接相减即可。事实上这个一次函数恰好是抛物线的一条切线,只有一个公共点(1,0)。根据这个信息,第三问的函数如果要取不等式等号,也必须过该点。于是通过代点,将用只含a的表达式表示出来,再利用,构建两个不等式,最终分析出a为何值时不等式取等号,于是可以得出结果.

【解析】

解:(1)分两种情况:

当时,原方程化为,解得,(不要遗漏)

∴当,原方程有实数根.

当时,原方程为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

∴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如果上面的方程不是完全平方式该怎样办?再来一次根的判定,让判别式小于0就可以了,不过中考如果不是压轴题基本判别式都会是完全平方式,大家注意就是了)

综上所述,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2)①∵关于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关于Y轴对称的二次函数一次项系数一定为0)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②∵,(判断大小直接做差)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3)由②知,当时,.

∴、的图象都经过.(很重要,要对那个等号有敏锐的感觉)

∵对于的同一个值,,

∴的图象必经过.

又∵经过,

∴.(巧妙的将表达式化成两点式,避免繁琐计算)

设.

∵对于的同一个值,这三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均成立,

∴,

∴.

又根据、的图象可得,

∴.(a0时,顶点纵坐标就是函数的最小值)

∴.

∴.

而.

只有,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例2】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1)当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点是抛物线上的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若点与点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是否存在与抛物线只交于点的直线,若存在,请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第一问判别式依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这一条件。第二问给点求解析式,比较简单。值得关注的是第三问,要注意如果有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只有一个交点,则需要设直线y=kx+b以后联立,新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否为零,但是这样还不够,因为y=kx+b的形式并未包括斜率不存在即垂直于x轴的直线,恰恰这种直线也是和抛物线仅有一个交点,所以需要分情况讨论,不要遗漏任何一种可能.

【解析】:

(1)由题意得

解得

解得

当且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由题意得

解得(舍)(始终牢记二次项系数不为0)

(3)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由题意得(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的性质要掌握)

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种情况考试中容易遗漏)

另设过点的直线()

把代入,得,

整理得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解得

综上,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有,

【例3】

已知P()和Q(1,)是抛物线上的两点.

(1)求的值;

(2)判断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0是否有实数根,若有,求出它的实数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3)将抛物线的图象向上平移(是正整数)个单位,使平移后的图象与轴无交点,求的最小值.

【思路分析】拿到题目,很多同学不假思索就直接开始代点,然后建立二元方程组,

十分麻烦,计算量大,浪费时间并且可能出错。但是仔细看题,发现P,Q纵坐标是一样的,说明他们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而抛物线只有一个未知系数,所以轻松写出对称轴求出b。第二问依然是判别式问题,比较简单。第三问考平移,也是这类问题的一个热点,在其他区县的模拟题中也有类似的考察。考生一定要把握平移后解析式发生的变化,即左加右减(单独的x),上加下减(表达式整体)然后求出结果。

【解析】

(1)因为点P、Q在抛物线上且纵坐标相同,所以P、Q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并且到对称轴距离相等.

所以,抛物线对称轴,所以,.

(2)由(1)可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为=0.

因为,=16-8=8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分别是

,.

(3)由(1)可知,抛物线的图象向上平移(是正整数)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

若使抛物线的图象与轴无交点,只需无实数解即可.

由==0,得

又是正整数,所以得最小值为2.

【例4】已知抛物线,其中是常数.

(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2)若,且抛物线与轴交于整数点(坐标为整数的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思路分析】本题第一问较为简单,用直接求顶点的公式也可以算,但是如果巧妙的将a提出来,里面就是一个关于X的完全平方式,从而得到抛物线的顶点式,节省了时间.第二问则需要把握抛物线与X轴交于整数点的判别式性质.这和一元二次方程有整数根是一样的.尤其注意利用题中所给,合理变换以后代入判别式,求得整点的可能取值.

(1)依题意,得,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2)∵抛物线与轴交于整数点,

∴的根是整数.

∴是整数.

∵,

∴是整数.

∴是整数的完全平方数.

∵,

∴.(很多考生想不到这种变化而导致后面无从下手)

∴取1,4,

当时,;当时,.

∴的值为2或.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或.

【例5】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为实数)

(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的取值范围;

(2)在(1)的条件下,求证:无论取何值,抛物线总过轴上的一个固定点;

(3)若是整数,且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整数根,把抛物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的解析式.

【思路分析】本题第一问比较简单,直接判别式≥0就可以了,依然不能遗漏的是m-1≠0。第二问则是比较常见的题型.一般来说求固定点既是求一个和未知系数无关的X,Y的取值.对于本题来说,直接将抛物线中的m提出,对其进行因式分解得到y=(mx-x-1)(x+1)就可以看出当x=-1时,Y=0,而这一点恰是抛物线横过的X轴上固定点.如果想不到因式分解,由于本题固定点的特殊性(在X轴上),也可以直接用求根公式求出两个根,标准答案既是如此,但是有些麻烦,不如直接因式分解来得快.至于第三问,又是整数根问题+平移问题,因为第二问中已求出另一根,所以直接令其为整数即可,比较简单.

解:(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的取值范围是且.

(2)证明:令得.

∴.

∴(这样做是因为已经知道判别式是,计算量比较小,如果根号内不是完全平方就需要注意了)

∴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

∴无论取何值,抛物线总过定点

(3)∵是整数∴只需是整数.

∵是整数,且,

当时,抛物线为.

把它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总结】中考中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几乎也是必考内容,但是考点无非也就是因式分解,判别式,对称轴,两根范围,平移以及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问题。总体来说这类题目不难,但是需要计算认真,尤其是求根公式的应用一定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这种题目大多包涵多个小问。第一问往往是考验判别式大于0,不要忘记二次项系数为0或者不为0的情况。第2,3问基于函数或者方程对其他知识点进行考察,考生需要熟记对称轴,顶点坐标等多个公式的直接应用。至于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近年来中考已经尽量避免提及,虽不提倡但是应用了也不会扣分,考生还是尽量掌握为好,在实际应用中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第二部分发散思考

【思考1】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为正整数.

(1)求的值;

(2)当此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时,将关于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8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将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在轴下方的部分沿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你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

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去年中考原题,相信有些同学已经做过了.第一问自不必说,判别式大于0加上k为正整数的条件求k很简单.第二问要分情况讨论当k取何值时方程有整数根,一个个代进去看就是了,平移倒是不难,向下平移就是整个表达式减去8.但是注意第三问,函数关于对称轴的翻折,旋转问题也是比较容易在中考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熟练掌握关于对称轴翻折之后函数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哪些地方没有变.然后利用画图解决问题.

【思考2】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1)若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12<m<40的整数,且方程有两个整数根,求的值.JaB88.com

【思路分析】本题也是整根问题,但是不像上题,就三个值一个个试就可以试出来结果。本题给定一个比较大的区间,所以就需要直接用求根公式来计算.利用已知区间去求根的判别式的区间,也对解不等式做出了考察.

【思考3】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kx=x+2①的根为正实数,二次函数y=ax2-bx+kc

(c≠0)的图象与x轴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

(1)若方程①的根为正整数,求整数k的值;

(2)求代数式的值;

(3)求证: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②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思路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属于拉分题目。第一问还好,分类讨论K的取值即可。第二问则需要将k用a,b表示出来,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转化.第三问则比较繁琐,需要利用题中一次方程的根为正实数这一条件所带来的不等式,去证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大于0.但是实际的考试过程中,考生在化简判别式的过程中想不到利用已知条件去套未知条件,从而无从下手导致失分.

【思考4】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1)求证:不论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满足,求的值.

【思路分析】这一题第二问有些同学想到直接平方来去绝对值,然后用韦达定理进行求解,但是这样的话计算量就会非常大,所以此题绕过韦达定理,直接用根的判别式写出,

发现都是关于m的一次表达式,做差之后会得到一个定值.于是问题轻松求解.这个题目告诉我们高级方法不一定简单,有的时候最笨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

第三部分思考题解析

【思考1解析】

解:(1)由题意得,.

∴.

∵为正整数,

∴.

(2)当时,方程有一个根为零;

当时,方程无整数根;

当时,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

综上所述,和不合题意,舍去;符合题意.

当时,二次函数为,把它的图象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

(3)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

两点,则,.

依题意翻折后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直线经过点时,可得;

当直线经过点时,可得.

由图象可知,符合题意的的取值范围为.

【思考2解析】

证明: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方程有两个整数根,必须使且m为整数.

又∵12<m<40,

∴5<<9.

∴m=24

【思考3解析】

解:由kx=x+2,得(k-1)x=2.

依题意k-1≠0.

∴.

∵方程的根为正整数,k为整数,

∴k-1=1或k-1=2.

∴k1=2,k2=3.

(2)解:依题意,二次函数y=ax2-bx+kc的图象经过点(1,0),

∴0=a-b+kc,kc=b-a.

=

(3)证明:方程②的判别式为Δ=(-b)2-4ac=b2-4ac.

由a≠0,c≠0,得ac≠0.

(i)若ac0,则-4ac0.故Δ=b2-4ac0.此时方程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根.

(ii)证法一:若ac0,由(2)知a-b+kc=0,故b=a+kc.

Δ=b2-4ac=(a+kc)2-4ac=a2+2kac+(kc)2-4ac=a2-2kac+(kc)2+4kac-4ac

=(a-kc)2+4ac(k-1).

∵方程kx=x+2的根为正实数,

∴方程(k-1)x=2的根为正实数.

由x0,20,得k-10.

∴4ac(k-1)0.

∵(a-kc)20,

∴Δ=(a-kc)2+4ac(k-1)0.此时方程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证法二:若ac0,

∵抛物线y=ax2-bx+kc与x轴有交点,

∴Δ1=(-b)2-4akc=b2-4akc0.

(b2-4ac)-(b2-4akc)=4ac(k-1).

由证法一知k-10,

∴b2-4acb2-4akc0.

∴Δ=b2-4ac0.此时方程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综上,方程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思考4解析】

(1)-

不论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2)由原方程可得

∴--

又∵

∴-

经检验:符合题意.

∴的值为4.

相关阅读

一元二次方程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一元二次方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教材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一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求解其中未知数为背景,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根据化归思想,抓住“降次”这一基本策略,熟练掌握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分解因式法等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3.经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模型作用,进一步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这种重要数学工具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约需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供参考)
22.1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2.2降次7课时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22.1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整式方程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种特殊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叫做什么方程?
(l)3x+4=l;(2)6x-5y=7;
3.结合上述有关方程讲解什么叫做“元”,什么叫做“次”.
引入新课
1.方程的分类:(通过上面的复习,引导学生答出)
学过的几类方程是
没学过的方程有x2-70x+825=0,x(x+5)=150.
这类“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像这样,我们把“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据此得出复习中学生未学过的方程是
(4)一元二次方程:x2-70x+825=0,x(x+5)=150.
同时指导学生把学过的方程分为两大类: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方程x2-70x+825=0和方程x(x+5)=150,即x2+5x=150,
可化为:x2+5x-150=0.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ax2+bx+c=0(a≠0)的形式.并称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注意】二次项系数a是不等于0的实数(a=0时,方程化为bx+c=0,不再是二次方程了);b,c可为任意实数.
例把方程5x(x+3)=3(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课堂练习P271、2题
归纳总结
1.方程分为两大类:
判别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关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看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还是二次.
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个整式方程,经化简形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则这样的整式方程称一元二次方程.
其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b,c均可为任意实数,而a不能等于零.
布置作业:习题22.11、2题.
达标测试
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①3x2+7=0,②ax2+bx+c=0,③(x+2)(x-3)=x2-1,④x2-+4=0,
⑤x2-(+1)x+=0,⑥3x2-+6=0
A.1个B.2个C.3个D.4个
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5x-2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和常数项,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3,-5,-2B.3,-5x,2
C.3,5x,-2D.3,-5,2
3.方程(m+2)+3m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A.m=±2B.m=2C.m=-2D.m≠±2
4.若方程kx2+x=3x2+1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取值范围是
5.方程4x2=3x-+1的二次项是,一次项是,常数项是
课后反思:

22.2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情况下的解方程,小结、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ax2+c=0(a>0,c<0)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地求出方程的根.
难点:正确地表示方程的两个根.
教学过程
复习过程
回忆数的开方一章中的知识,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解决问题的依据.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225;2.x2-169=0;3.36x2=49;4.4x2-25=0.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解题的依据是: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即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a≥0),那么这样的数有两个,它们是互为相反数.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方程知识,那么上述方程属于什么方程呢?
新课
例1解方程x2-4=0.
解:先移项,得x2=4.
即x1=2,x2=-2.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例2解方程(x+3)2=2.
练习:P281、2
归纳总结
1.本节主要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
2.直接法适用于ax2+c=0(a>0,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布置作业:习题22.14、6题
达标测试
1.方程x2-0.36=0的解是
A.0.6B.-0.6C.±6D.±0.6
2.解方程:4x2+8=0的解为
A.x1=2x2=-2B.
C.x1=4x2=-4D.此方程无实根
3.方程(x+1)2-2=0的根是
A.B.
C.D.
4.对于方程(ax+b)2=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论c为何值,方程均有实数根B.方程的根是
C.当c≥0时,方程可化为:
D.当c=0时,
5.解下列方程:
①.5x2-40=0②.(x+1)2-9=0
③.(2x+4)2-16=0④.9(x-3)2-49=0
课后反思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章节第二章课题
课型复习课教法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1.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解法。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教学媒体学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且未知数的指数为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其中、)
它的根的判别式是△=;当△>0时,方程有实数;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求根公式是、(其中)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⑴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以配方为手段,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k≠0)的一般步骤是: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②移项,即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③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的绝对值一半的平方;④化原方程为的形式;⑤如果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0,则原方程无解.
⑵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
注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定要将方程化为。
⑶因式分解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做.它的理论根据是两个因式中至少要有一个等于0,因式分解法的步骤是:①将方程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⑴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要注意,强调a≠0.因当a=0时,不含有二次项,即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如关于x的方程(k2-1)x2+2kx+1=0中,当k=±1时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
⑵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注意:①化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确定a、b、c的值;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代人求根公式,求出x1,x2.若b2-4a<0,则方程无解.
⑶方程两边绝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2(x+4)2=3(x+4)中,不能随便约去(x+4)
⑷注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使用配方法(除特别要求外)但又必须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顺序是: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二):【课前练习】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得方程的根为()
A.B.
C.D.
2.方程的根是()
A.0B.1C.0,-1D.0,1
3.设的两根为,且>,则=。
4.已知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是-2,那么=。
5.=
二:【经典考题剖析】
1.分别用公式法和配方法解方程:
分析:用公式法的关键在于把握两点:①将该方程化为标准形式;②牢记求根公式。用配方法的关键在于:①先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移常数项;②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2)
(3);(4)
分析:根据方程的不同特点,应采用不同的解法。(1)宜用直接开方法;(2)宜用配方法;(3)宜用公式法;(4)宜用因式分解法或换元法。
3.已知,求的值。
分析:已知等式可以看作是以为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注意的值应为非负数。
4.解关于的方程:
分析:学会分类讨论简单问题,首先要分清楚这是什么方程,当=1时,是一元一次方程;当≠1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不同方程的解法,对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实数解作进一步讨论。
5.阅读下题的解答过程,请你判断其是否有错误,若有错误,请你写出正确答案.
已知:m是关于x的方程mx2-2x+m=0的一个根,求m的值.
解:把x=m代人原方程,化简得m3=m,两边同时除以m,得m2=1,所以m=l,
把=l代入原方程检验可知:m=1符合题意,答:m的值是1.
三:【课后训练】
1.如果在-1是方程x2+mx-1=0的一个根,那么m的值为()
A.-2B.-3C.1D.2
2.方程的解是()
3.已知x1,x2是方程x2-x-3=0的两根,那么x12+x22的值是()
A.1B.5C.7D、
4.关于x的方程的一次项系数是-3,则k=_______
5.关于x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__________.
6.飞机起飞时,要先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路程,这种运动在物理中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公式为S=at2,若某飞机在起飞前滑过了4000米的距离,其中a=20米/秒,求所用的时间t.
7.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方程的两根,第三边的长是方程的根,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8.解下列方程:


9.在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荒地上,要设计一全花坛,并要使花坛所占的面积恰好为荒地面积的一半,试给出你的设计。
10.已知△ABC的两边AB、AC的长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BC的长是5。
(1)为何值时,△ABC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2)为何值时,△ABC是等腰三角形,并求△ABC的周长。
四:【课后小结】

解一元二次方程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解一元二次方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8.2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的知识技能认识形如x2=p(p≥0)或(mx+n)2=p(p≥0)类型的方程,并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px+q=0.
数学思考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是用平方根的定义来进行降次的,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化成形如x2=p(p≥0)或(mx+n)2=p(p≥0)的形式来求解.
配方法是把方程x2+px+q=0转化为(mx+n)2=p(p≥0)形式的方程再应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解决问题通过两边同时开平方,将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往往由未知(新知识)向已知(旧知识)转化,这是研究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化未知为已知.
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感觉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美.
教学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重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问题一:填空
如果,那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开平方的方法,解x2=p(p≥0)形式的方程.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
问题二:解方程
教师活动:与学生一起探究此种形式的方程的解法.
学生活动:仿照上题,解此问题,并总结出形如(mx+n)2=p(p≥0)方程的解法.
练习:解下列方程:
(1)(2)
问题三:解方程:
师生一起探究解法,通过配方把该方程转化为(mx+n)2=p(p≥0)形式的方程,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做一做
把下列方程化成的形式.
例题1:解方程
教师活动:给学生作出配方法解方程的示范.重点在配方的方法:在方程的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学生总结配方法解形如x2+px+q=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解决形如x2=p(p≥0)类型的方程,引导进入直接开平法法.

解决并练习形如(mx+n)2=p(p≥0)类型的方程,

在解决形如x2=p(p≥0)和(mx+n)2=p(p≥0)类型的方程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置悬念,探究这个方程的解法.
引出配方法.

在转化的同时,给学生讲解配方的方法,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作准备.

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解下列方程:
课本24页习题2
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交流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方法

使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小结与作业
课堂
小结引导学生对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进行总结.

本课
作业34页习题1、3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巩固课上所学.

课后随笔(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43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