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的观点。

2.简述人地中心论。

3.简述人地伙伴论。

能力目标: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德育目标:

谋求人地关系的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

[教学重点]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进而加以利用。

[教学难点]

人地伙伴论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方法]

运用导学法、讲解法、自学法和讨论法,并结合有关资料和图片来完成“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问题。

[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和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说明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为此,教材由创设问题情景入手,从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历史局限及其影响等方面,分别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三中人地关系思想进行了阐述,脉络清晰,层次递进。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漫长而曲折,但人类谋求人地关系的统一,努力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讨论:课本2-1-2图,回答:

从纬度位置看,世界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哪里?我国与世界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之处?

天然橡胶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根据其生长习性,在北半球一般分布在北纬18左右。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却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种植区之一。

这一案例,对我们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启迪?

西双版纳虽然纬度偏高,但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优越,全年高温多雨,适宜天然橡胶生长,当地居民积极引进天然橡胶,并对其品种予以改良和精选,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种植区。这一案例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那么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所经历的阶段不同,那么主要有那几种不同的观点呢?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地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三个阶段。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板书)

1、发展过程(板书)

问题: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生产力水平如何?

答:低下并且发展缓慢。

问题:早期由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大还是小?

答: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也就是说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结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由于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关系。在古希腊时代,人类逐渐萌生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这是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

核心思想是什么?学生看书:

2、核心思想及产生结果(板书)

结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的适应环境。

束缚了人类的主管能动性

问题:结合知识窗自学: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谁?著作?

拉采尔《人类地理学》

讨论:该观点的历史局限是什么?

3、历史局限(板书)

结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承转: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因此受到了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

二、人类中心论(板书)

1、发展过程(板书)

展示标语口号:“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讨论:这些言行的过激在什么地方?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有何危害?

问题:人类中心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核心思想及产生结果(板书)

答: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人类可以从自身需求出发,追求和征服自然。

讨论:该观点的历史局限是什么?

3、历史局限

结论: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问题:美国和前苏联大规模地开垦草原,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导致什么后果?m.Jab88.com

危害: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分析:地理环境决定论重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中心论则重视人类对环境的征服和改造,但是两者都只是片面夸大于问题的一面,忽视了一方面都有不足之处。

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悲观派和乐观派的大论战。分组讨论问题:

正方:悲观派

反方:乐观派

两派的主要观点?

结论:悲观派如果世界在人口、工业、粮食生产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按照当时的增长率继续下去,那么未来100年内地球上的经济增长将达到极限,结果是人口和工业生产的增长将不可抑制地下降,避免这种情况法省得最好办法是限制经济增长甚至“零增长”。

乐观派:环境污染并非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不可避免的后果,而且技术进步本身还提供了消除污染的可能性;自然资源储量虽然在减少,但技术进步也可不断制造和发现新的资源;人类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在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承转: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逐步构建了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

三、人地伙伴论(板书)

1.发展过程(板书)

2.核心思想及意义(板书)

学生自学讨论在班内交流

1.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人地伙伴论的意义是什么?

结论:1、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2、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同学们阅读知识窗: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加深了人地伙伴论的认识。

资料:我国一些海区曾因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枯竭。近年来,采取伏季休渔措施后,渔业资源得以恢复,鱼产量又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两种不同的捕鱼观念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有何不同?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小结]: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列表比较三种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

产生前提

核心思想

产生结果

理论评价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对地理环境依赖性大

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极端认识

人类中心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

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并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人地关系的另一种极端认识

人地伙伴论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反思并意识到以往经济行为所存在的问题

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人地关系和谐统一,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是建立在人地关系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指导人地关系研究及时间的新思维观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1.发展过程

2.核心思想及产生结果

3.历史局限

二、人地中心论

1、发展过程

2、核心思想及产生结果

3、历史局限

三、人地伙伴论

1、发展过程

2、核心思想及意义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有关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伙伴论---人地中心论

B.人地中心论---地路环境决定论---人地伙伴论

C.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中心论---人地伙伴论

D.人地伙伴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中心论

2.地理环境决定论()

A.是人地关系思想最早的一种观点

B.首先是在德国,人们逐渐萌生的一种思想

C.核心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从人类自身需要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D.该理论夸大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下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3.人地中心论的思想主张()

A.自然是主宰,人类必须完全适应于自然

B.人类应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

D.人类是能动的,能依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利用和征服自然。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列4-7题.

4.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

5.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6.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7.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8.下列人类活动体现了人地伙伴论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围湖造田B.三北防护林的建设

C.内蒙古高原过度放牧D.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灌溉

1.C2.A3.D4.C5.B6.D7.A8.B

相关阅读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入手,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必修二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分别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五个方面具体地对人地关系进行了解,对人地关系有自己的认识。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本节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本节知识对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会理解知识本身,还要学会归纳出其中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掌握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

3.使学生学会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及资料,使其能够归纳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掌握归纳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使其了解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论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人地关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

难点

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是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从人类出生那一刻起,为了生存与发展,就不断从环境中取得物质和能量,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从弱到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我们把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时期来说明,古代人地关系的思想是怎样的呢?读课本94-95页,思考、讨论并填写下表:

读课本95页“阅读”,思考: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与影响

这段材料是说明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相关思想,这时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只是处于萌芽状态。

读课本95页“阅读”,说明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这三段内容,分别体现人定胜天的思想、天人相关的思想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1.采猎文明

2.农业文明

读课本96页“活动”,思考、讨论。

第1题:该县的引水工程是人定胜天思想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

第2题:引水工程的成功会使清澈的渠水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引水工程对本县及邻县生态环境的副作用,要根据饮水量的大小来判断,只要饮水量的大小适中,利用得当,就不会有副作用,但如果饮水量太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古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中出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近现代人地关系的思想又有什么特点呢?

1、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

2、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环境和发展得到普遍关注

读材料97页活动,思考、讨论:

第1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人类社会早期、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和“二战”以后四个阶段。
第2题:人类对人类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例如,18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和人地协调论等,就反映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
第3题:工业社会时期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在方式、范围、强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农业社会时期,原始的刀耕火种,尽管对资源景观有所破坏,但由于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落后,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能得到回恢复,而工业社会时期则是集约化大规模生产,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很难在短期内回得到恢复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采猎文明

2.农业文明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1、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

2、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环境和发展得到普遍关注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

2.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3.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4.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能力目标

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图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图,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了解并分析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尝试解决措施,写出可行性报告,以供研究。

德育目标

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人口压力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形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好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地发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3.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3.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要说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

2.简要说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3.简要说明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4.简要说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三种人地关系的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判断力

2.以具体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与 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自己的生活中注意环保节约。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2.人类 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3.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教学难点】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教具准备】

……

附件下载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说课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与此同时,人类为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人地关系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与深化。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历程及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时,应多找一些身边的事例或典型的案例。必要时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科普著作。
教学重点
1.人地关系思想产生、发展的渐进过程。?
2.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类型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
2.掌握现代人地关系的发展进程。
3.了解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初步认识其演变的条件、原因,学会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讨论,对比归纳。
2.认真阅读教材图及补充资料,归纳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掌握归纳法的运用。
3.查阅资料,了解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论著,通过媒体(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书籍等)获得关于人地关系的新观点、新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第一节我们学习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了环境问题是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针对由人类引发的环境问题,人类自身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又是如何对待的呢?也就是说人地关系思想是如何随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发展而演变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内容。
板 书: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推进新课
师我们首先探讨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历程。
板 书: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师阅读教材P94~P95,自主学习,按表格中①~④四个阶段,填写表格内容,回答: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内容是什么?是如何不断进步与演化的?
古代的四个阶段相应的人地关系思想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A
②农业革命以后B
③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C
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
生(归纳回答)A.肤浅,被动适应环境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人定胜天
D.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
师阅读下列图表,进而巩固提高,从工业文明时期就进入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大问题——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课件展示:?
图表:
时期时间阶段特点人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采集渔猎时期距今300万年

公元前8000年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约0.1亿人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生理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地理环境
农业文明时期↓公元18世纪初约6亿人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造成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工业文明时期↓公元20世纪60年代末约30亿人
新技术革命时期↓公元2001年61.3亿人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造成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板 书: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师阅读教材P96~P97,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产业革命后,人地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类型依时间顺序主要有哪些?
3.地理环境决定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产生条件、后果各是什么?

结合问题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激励性评价并总结精讲)
1.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程度。工业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愈演愈烈。
 板 书:
背景、主要理论
2.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
3.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性质。拉采尔的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后来被其他人利用,片面地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并发展成为近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板 书:
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
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可持续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论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可持续发展论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课堂小结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在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等方面是不同的,进而产生相应的人地关系思想类型,这些思想又指导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选择。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过程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4组,各组从有关媒体中收集古今中外人类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各种说法、观念或典型事例,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将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结果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追踪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
答案:B
2.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
答案:C
3.“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B.要保护生态平衡
C.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要考虑区域差异
答案:C
4.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何种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定胜天论
C.可持续发展论D.天人相关论
答案:B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
A.地球上所有纬度都适合人类居住B.热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C.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D.寒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答案:C
6.著名地理学家F拉采尔是()
A.法国人B.德国人
C.英国人D.美国人
答案:B
二、综合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长水草的沼泽),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管子》
材料二: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及壅堤水。不夏月(注:七月前),毋……毒鱼鳖,置井罔(网),到七月而纵之。……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湖北云梦出土秦简《田律》
材料三: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道路),弛山泽之禁……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四:初,(东汉)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而浚仪令乐俊上言:“昔元光(光武帝年号)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地名)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后汉书王莽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2)材料二有何具体规定?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造成黄河水患的原因。
(4)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阐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实际行动。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已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反对过度利用或肆意破坏它们。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今者,死无赦。”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西周政府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围,《周礼地官》规定大司徒的职责是,除掌管天下舆图与户籍外,还要“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就是说大司徒的工作职责包括,考察动植物的生态状况,分析其同当地居民的关系,并对山林川泽和鸟兽等动物加以保护,使之正常繁衍,保持良好状态,最终使人们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管仲在齐国为相,他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山林川泽的管理及生物资源的保护,形成了一整套保护思想。他认为,山林川泽是“天财之所出”,是自然财富的产地。政府应当把山林川泽管起来。“为人君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就是说,不能很好地保护山林川泽的人,不配当国家的领导人。管仲在总结前代帝王处置山林川泽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并实行了保护生物资源的政策。他主张采用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建立管理山林川泽的机构。他认为,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把山林川泽封禁起来,不让人们利用,而是按照规定的季节开放,有计划地利用。他说:“春政不禁则百长不生,夏政不禁则五谷不成”,体现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使之正常增殖的思想认识。他把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同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结合起来,成为富国强兵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采取的许多措施都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
材料二中的秦国以法律规定,实施了材料一的思想。
(2)秦王朝重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树木、水道、植被、鸟兽虫鱼等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发展。《田律》可以说是我国较早的环境保护法令之一,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规定:在一定的季节内不得砍伐树木、堵塞河堤、捕捉动物(直译:不得毒鱼鳖、设井网、捕野兽;百姓家犬入禁猎区追捕野兽就捕杀)。
(3)因发展经济而放松对山林河泽的保护;人口增加,导致过度垦殖;水利失修。
(4)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以法律的形式列入治国方针,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原因,没有很好地坚持,制度和观念只有内化成民众需要,才能切实保护环境我们必须重视吸取教训。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15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