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稿
课题26.1二次函数的概念课型新授课执笔人
审核人级部审核讲学时间第8周第1导学稿
教师寄语辛勤就有收获,细心、认真努力就会获得喜悦。
学习目标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应用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一.前置自学
(一)准备知识
一次函数一般式:.正比例函数一般式:
反比例函数一般式:.
(二)尝试探究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x,表面积为y,则y与x的关系式为.
2.n边形有个顶点,从一个顶点出发,可作条对角线.因此,n边形的对角线总数d=.
3.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年产量是20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而确定,y与x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这种产品的原产量是20件,一年后的产量是件,再经过一年后的产量是件,即两年后的产量为.
二.合作探究
1.思考: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的函数的名称是什么?
2.归纳:我们把形如(其中a,b,c是常数,)的函数叫做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3.尝试应用(1)分别指出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中各项的系数、次数.
(2)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若是请指出各项的系数?
(1)y=5x+1(2)y=4x2-1(3)y=2x3-3x2
(4)y=5x4-3x+1(5)y=x-2-x(6)+1
三.拓展提升
1.若函数+6为二次函数,则m的值为。
2.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2)(3)(4)
3.一个圆柱的高等于底面的半径,写出它的表面积s与它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
4.n只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次比赛,写出比赛场次数m与球队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每两队之间进行两次比赛呢?.
6.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写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7.某种商品的价格是2元,准备进行两次降价。如果每次降价的百分率都是x,经过两次降价后的价格y(单位:元)随每次降价的百分率x的变化而变化,y与x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
8.函数中,(1)m取什么值时,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2)m取什么值时,此函数是反比例函数?(3)m取什么值时,此函数是二次函数?
四.当堂反馈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若是,分别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y=x+(2)s=3-2t(3)y=(x+3)-x(4)y=-x(5)v=10πr
2.若函数为二次函数,则m的值为.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二次函数图像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学案
年级九年级科目数学
备课时间12.8授课时间12.12课题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一)
教学
目
标1、会画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的图象
2、掌握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
3、会应用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解题
重点掌握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
难点会应用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解题
课堂教学设计
知识回顾——整理知识点
y=ax2y=ax2+ky=a(x-h)2
开口方向
顶点
对称轴
最值
增减性
(对称轴左侧)
2.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只要|a|相等,则它们的形状_________,只是_________不同.
二、探索新知:
画出函数y=-12(x+1)2-1的图象,指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最值、增减性.
列表:
x…-4-3-2-1012…
y=-12(x+1)2-1
……
y=12(x-1)2+1
……
由图象归纳:
1.
函数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最值增减性
y=-12(x+1)2-1
y=12(x-1)2+1
2.把抛物线y=-12x2向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再向_______平移_______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y=-12(x+1)2-1.
三、理一理知识点
y=ax2y=ax2+ky=a(x-h)2y=a(x-h)2+k
开口方向
顶点
对称轴
最值
增减性
(对称轴右侧)
增减性
(对称轴左侧)
2.抛物线y=a(x-h)2+k与y=ax2形状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
1.
y=3x2y=-x2+1y=12(x+2)2y=-4(x-5)2-3
开口方向
顶点
对称轴
最值
增减性
(对称轴左侧)
增减性
(对称轴右侧)
2.y=6x2+3与y=6(x-1)2+10_____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____不同.
3.顶点坐标为(-2,3),开口方向和大小与抛物线y=12x2相同的解析式为()
A.y=12(x-2)2+3B.y=12(x+2)2-3
C.y=12(x+2)2+3D.y=-12(x+2)2+3
4.二次函数y=(x-1)2+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5.将抛物线y=5(x-1)2+3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抛物线y=ax2+k的顶点在直线y=-2上,且x=1时,y=-3,求a、k的值.
7.若抛物线y=a(x-1)2+k上有一点A(3,5),则点A关于对称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__.
五、目标检测
1.
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
y=x2+1
y=2(x-3)2
y=-(x+5)2-4
2.抛物线y=-3(x+4)2+1中,当x=_______时,y有最________值是________.
3.足球守门员大脚开出去的球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过程可近似地用下列哪幅图表示()
ABCD
4.将抛物线y=2(x+1)2-3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1,且与x轴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开口方向向下,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2.3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点与最值的关系,会用顶点的性质求解最值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
1、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小)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建模的思想去解决其它和函数有关应用问题。
2、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故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
导学提纲
设计思路:最值问题又是生活中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最常见、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之一,它生活背景丰富,学生比较感兴趣,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以后,对函数的思想已有初步认识,对分析问题的方法已会初步模仿,能识别图象的增减性和最值,但在变量超过两个的实际问题中,还不能熟练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面积问题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故而在这儿作此调整,为求解最大利润等问题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掌握求面积最大这一类题,学会用建模的思想去解决其它和函数有关应用问题,此部分内容既是学习一次函数及其应用后的巩固与延伸,又为高中乃至以后学习更多函数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基础。
(一)前情回顾:
1.复习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顶点坐标、对称轴和最值
2.(1)求函数y=x2+2x-3的最值。
(2)求函数y=x2+2x-3的最值。(0≤x≤3)
3、抛物线在什么位置取最值?
(二)适当点拨,自主探究
1.在创设情境中发现问题
:请你画一个周长为40厘米的矩形,算算它的面积是多少?再和同学比比,发现了什么?谁的面积最大?
2、在解决问题中找出方法
:某工厂为了存放材料,需要围一个周长40米的矩形场地,问矩形的长和宽各取多少米,才能使存放场地的面积最大?
(问题设计思路:把前面矩形的周长40厘米改为40米,变成一个实际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其应用价值——我们要学有用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前面探究问题时,已经发现了面积不唯一,并急于找出最大的,而且要有理论依据,这样首先要建立函数模型,合作探究中在选取变量时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哪两个变量,就把其中的一个主要变量设为x,另一个设为y,其它变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找等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实际问题还要考虑定义域,画图象观察最值点,这样一步步突破难点,从而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悟出利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一套思路和方法,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思想方法基础。)
3、在巩固与应用中提高技能
例1:小明的家门前有一块空地,空地外有一面长10米的围墙,为了美化生活环境,小明的爸爸准备靠墙修建一个矩形花圃,他买回了32米长的不锈钢管准备作为花圃的围栏(如图所示),花圃的宽AD究竟应为多少米才能使花圃的面积最大?
(设计思路:例1的设计也是寻找了学生熟悉的家门口的生活背景,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求矩形面积也较容易,我在此设计了一个条件墙长10米来限制定义域,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估计大部分学生在求解时还会在顶点处找最值,导致错解,此时教师再提醒学生通过画函数的图象辅助观察、理解最值的实际意义,体会顶点与端点的不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此题的有意训练,学生必然会对定义域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又为今后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设垂直于墙的边AD=x米,则AB=(32-2x)米,设矩形面积为y米2,得到:
Y=x(32-2x)=-2x2+32x
[错解]由顶点公式得:
x=8米时,y最大=128米2
而实际上定义域为11≤x﹤16,由图象或增减性可知x=11米时,y最大=110米2
(设计思路:例1的设计也是寻找了学生熟悉的家门口的生活背景,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求矩形面积也较容易,我在此设计了一个条件墙长10米来限制定义域,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估计大部分学生在求解时还会在顶点处找最值,导致错解,此时教师再提醒学生通过画函数的图象辅助观察、理解最值的实际意义,体会顶点与端点的不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此题的有意训练,学生必然会对定义域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又为今后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交流:
(1)同学们经历刚才的探究过程,想想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解题循环图:
(2)在探究发现这些判定方法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数学方法?
(四)掌握应用:图中窗户边框的上半部分是由四个全等扇形组成的半圆,下部分是矩形。如果制作一个窗户边框的材料总长为15米,那么如何设计这个窗户边框的尺寸,使透光面积最大(结果精确到0.01m2)?(设计思路:先出示如图图形,然后引伸到课本中的图形,让学生有一个思考递进的空间。)
(五)我来试一试:
如图在Rt△ABC中,点P在斜边AB上移动,PM⊥BC,PN⊥AC,M,N分别为垂足,已知AC=1,AB=2,求:
(1)何时矩形PMCN的面积最大,把最大面积是多少?
(2)当AM平分∠CAB时,矩形PMCN的面积.
(六)智力闯关:
如图,用长20cm的篱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园子,怎样围才能使园子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作业:课本随堂练习、习题1,2,3
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的应用——面积最大问题
课后反思
二次函数的应用本身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后,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其意义,能根据图象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充分运用导学提纲,教师提前通过一系列问题串的设置,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系列问题串的解决与交流,让学生通过掌握求面积最大这一类题,学会用建模的思想去解决其它和函数有关应用问题。
教材中设计先探索最大利润问题,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以后,对函数的思想已有初步认识,对分析问题的方法已会初步模仿,能识别图象的增减性和最值,但在变量超过两个的实际问题中,还不能熟练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面积问题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故而在这儿作此调整,为求解最大利润等问题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所以在例题的处理中适当的降低了梯度,让学生思维有一个拓展的空间,也有收获快乐和成就感。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使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也注重对解题方法与解题模式的归纳与总结,并适当地渗透转化、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就整节课看,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特别是学困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中改变以往的配角地位,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今后继续发扬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问题梯度降低,设计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掌握新知识,有了足够的热身运动之后再去拓展延伸。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562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