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氧气》重要知识点归纳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氧气》重要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九年级《氧气》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重点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反应的概念。
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教材只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教材则通过氧气与木炭、硫和铁丝几个具体的反应帮助学生学习认识。而且,在几个实验中,教材均采用了氧气与空气对比实验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题1中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三个反应教材均给出了文字表达式,这为后面第五单元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了基础。
关于化合反应的概念,教材在第一单元学生学习化学反应概念的基础上,以物质与氧气的具体反应为例,引导学生从生成物和反应物的角度,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初中化学中很重要的两类化学反应。这两类反应是不同的。认识化合反应,要着眼于生成物是否只有一种;而认识氧化反应,要着眼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有没有与氧发生反应。这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类型,也是教材第三次体现分类的学科方法。
二、重难点突破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突破建议
由于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对氧气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对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困难。教学中,对于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理解,为后面学习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气体奠定基础。
2.突破样例
【环节一】教师演示小实验“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氧气。然后介绍并让学生了解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方式──“智勇大冲关”。具体过程为:水中藏身──突出重围──连环蜕变之蜕变硫粉、蜕变铁丝和蜕变木炭(如下图所示)。
《氧气》重难点突破
【环节二】认识本节课的冲关选手──“氧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等物理性质。
【2-1】请学生观察桌上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无色气体。
【2-2】请学生闻一闻氧气的气味──无味。
【2-3】教师播放液态、固态氧的视频。
【环节三】智勇大冲关──第一关“水中藏身”,认识氧气的溶解性。
【3-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氧气能否藏身于水中呢?
生答:能。
师追问:为什么?
生答:因为水中有鱼,鱼生存也需要呼吸氧气啊。
师:氧气到底能否藏身水中呢?我们来看一看。
【3-2】教师投影。
冲关要求:氧气要完全地藏身于蒸馏水。
冲关方案:(1)点燃酒精灯,制作带火星的木条;(2)向盛有氧气的瓶中倒入半瓶蒸馏水,迅速盖好橡胶塞,振荡;(3)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能否复燃。
【3-3】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冲关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实验结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4】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冲关结果)。
冲关者
冲关要求
冲关现象
氧气
氧气要完全地藏身于水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教师提出问题:带火星的木条还能复燃,说明氧气完全藏身于水了吗?
生答:没有。
师投影:在标准状况下,1L水约能溶解30mL氧气。
师追问:氧气是易溶于水,还是不易溶于水?
生答:不易溶于水。
【环节四】智勇大冲关──第二关“突出重围”,认识氧气的密度。
【4-1】教师投影“冲关要求”:氧气要采用向下走或向上走两种方法,在20s内大部分突出空气的包围,迅速走到瓶外(下图是教师提供的仪器用品)。
《氧气》重难点突破
【4-2】请同学设计,并交流冲关方案。学生回答:将一瓶氧气瓶口向下,另一瓶氧气瓶口向上,然后同时打开瓶口,20s后用带火星木条点燃。
【4-3】教师请两名同学到台前和老师一起进行实验(如下图所示)。
《氧气》重难点突破《氧气》重难点突破

实验结果:左边同学的瓶口向上,木条复燃了;右边同学的瓶口向下,木条没有复燃。由此得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结论,并投影具体数据: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3g/L,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突破建议
一是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与价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条件差一些的学校则要力争做好演示实验。二是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让实验成为摆设。三是对硫燃烧的实验可以做一些改进,减少对教室环境的污染,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突破样例
【环节五】智勇大冲关──第三关“连环蜕变”(氧气与硫的反应)。
【5-1】“连环蜕变”之“蜕变硫粉”。教师按下图所示装置演示实验。学生根据教师投影上的要求进行实验观察,然后交流表达,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
《氧气》重难点突破《氧气》重难点突破

【5-2】“连环蜕变”之“蜕变铁丝”。教师首先投影本关的冲关方案,然后按照冲关方案演示实验;学生根据教师投影上的要求进行实验观察,然后交流表达,完成相应学习内容。
《氧气》重难点突破《氧气》重难点突破
【5-3】“连环蜕变”之“蜕变木炭”。教师投影本关的冲关方案;然后学生分组,按照冲关方案演示实验。学生根据教师投影上的要求进行实验观察,然后交流表达,完成相应学习内容。
《氧气》重难点突破《氧气》重难点突破M.jaB88.coM

(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
1.突破建议
引导学生从分类的角度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并认识对事物分类的关键是“分类的标准”,比如以“生成物是否只有一种”作为标准,来定义“化合反应”;以“有没有氧参加化学反应”作为标准,来定义“氧化反应”。
2.突破样例
【提出问题】认真观察下面三个反应,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氧气》重难点突破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1)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2)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扩展阅读

九年级重要化学知识点归纳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级重要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九年级重要化学知识点归纳

1、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成功,使人们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原子的图象和动态的化学变化。交叉分子束技术则可以使人们详细的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的多少。物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可能被氧化可能被还原。物质得电子能力弱,失电子能力也不一定强。

3、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但有

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Zn粉,得到Fe2+

5、向HNO3中加入Fe粉Cu粉,最先被氧化的是Fe。向氯水中加入FeBr2、、FeI2的混合物,最先被氧化的是I-离子

6、CaOCl2与H2SO4混合,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1mol。

7、盐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亚硫酸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8、CrO5中Cr显+6价,4个O原子显-1价,1个O原子显-2价。H2O2被KMnO4(H+)氧化生成O2.

9、Ca(ClO)2溶液中通SO2,FeS+HNO3,Na2SO3+HNO3、Fe(OH)2+HNO3、Fe(OH)3+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0、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反之吸热。不是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也不是所有的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物质的键能越大,其本身的能量就越小。燃料充分燃烧一要有适当过量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1、常见的吸热过程有: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碳和水蒸气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熔化、气化、NH4NO3溶于水,HI分解,Na2CO3晶体+NH4NO3。

12、常见的放热过程有:中和反应、燃烧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强酸、强碱溶于水、Na2O2+H2O、Na2O2+CO2。

13、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测定中和热时,酸碱之一必须要过量,以保证另一方完全反应;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中和生成1molH2O放出57.3KJ热量,弱酸或弱碱中和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若用浓的强酸或浓的强碱中和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14、101KPa,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1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_,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的同时,△H的数值也要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较△H的大小,须代符号比较。

16、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热。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总的热效应不变。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物理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在收集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的,在固态和液态时是淡蓝色。

重点会描述木炭、硫、铝、磷、铁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知道做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并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从四方面来描述:①物质原来的颜色;②对产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③放出热量;④对生成物加以描述。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集气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光一般指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等只产生光,不产生火焰;火焰是指气体燃烧或达到沸点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酒精、气体燃烧等产生的现象。

无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液滴。

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气瓶炸裂,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凉水。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蜡烛燃烧时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干燥,可观察到水雾。

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如果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缓慢氧化也可以向剧烈氧化反应转化。

供给呼吸主要用于:医疗、登山、潜水、宇航。

支持燃烧主要用于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炼钢,作火箭助燃剂。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重点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能够按照操作步骤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之一,故写在箭头的上方。

学习催化剂时注意:

①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

②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③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④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

⑤催化剂并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

⑥催化剂可简单地理解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二不变是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实验时要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加药品时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9247.html

更多
上一篇:《燃烧和灭火》教案设计 下一篇:液体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