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街心广场”,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小数乘法中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材是通过计算三种大小不同的面积,以如何计算地板砖面积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中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过程,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又因为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只对于小部分学生来说,会有一些难度,因此,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搬家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力求做到先学后教,强化训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所学知识。

一堂课下来,反思教学,有成功的收获,也有遗憾的思索。

成功之处:

第一、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在学生计算0.30.2时,我并没有简单的直接告诉学生的计算方法,而是不断提示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否用以前所学过的方法来试算这个算式。可以通过单位换算,将米化成分米,小数就变成整数,再用整数乘法来计算得出面积是6平方分米,合计是0.06平方米。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第二、是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启发学生质疑当乘数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算式的积会有什么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当一个乘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另一个乘数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时,他们的积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然后再运用此规律,进一步得出0.30.2的积是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我注重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而此时的我也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身份参与其中,不断地去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我也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让其自己尝试去做,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中规范其语言,然后,再给学生一组题目,让其以前一组题目为基础,放手去做,并在做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的做法,最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体汇报,真正地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扶、放的过程。

遗憾与不足:

第一、在请学生动笔算一算广场、花坛的面积时,广场面积3020和花坛面积32不必动笔算,直接口算就可以,由此引出地砖的面积0.30.2与以前所学算式有什么不同时直接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效果会更好。而我去紧抓着学生不放,带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我即定的目标,浪费了许多时间。

第二、学生通过填一填,总结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不独立出现,而借助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即上一题的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规律,并提炼出来。

第三、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不够妥当。当孩子提出与本课相关的质疑时,我有意识去解决处理,但因为年轻经验少,所以,对问题本质的把握并不到位,所以,帮学生分析时未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第四、导语指向性不明确。在二次教研课中,我在引导学生对提炼出来的规律进行巩固练习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了转化、推理等方法解决了小数乘小数的问题,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道问题,其实,我的问题只是针对上面经推理发现的规律进行运用,因为指向性不明确,所以,导致孩子讲题的思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改进措施:

第一、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牵着学生走的行为进行调整,学生有能力完成的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代替他们或带着他们去完成,而应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在调整学案后,我将求广场面积、花坛面积这部分内容放给孩子独立完成,再整体汇报,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效果很好。

第二、在遵循教材的同时,要学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引导学生填表格,是想清晰地显示积与乘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为让更多的孩子能清晰地得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方法。而调整学案后,让孩子在充分做试一试的基础上,我再引导他们进行观察,不但能扎实地完成上面内容,而且学生也能容易的发现方法。

第三、要充分挖掘教材、研读教参。把本课所学内容和相关涉及内容准备充分,也只有这样,孩子在课堂中无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也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从容应对。

第四、教师的语言规范。可以说,教师的导语、过渡语、小结语都对孩子的学习起着导向性作用,所以,教师课堂中没说出的一句话都要是经过锤炼的,而不能信口开河,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到即定的目标。

我的困惑:

预习:学生预先自学要讲授的功课要到什么份上。

总之,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我会努力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探索。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编辑推荐

节日广场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节日广场》,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节日广场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能够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从侧面、正面、上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3、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从侧面、正面、上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难点

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法,自学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我们的广场是什么样的?

生:有钟楼、有健身器材等等。

2、淘气和笑笑来到了他们居住地所在的广场,想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二、问题探究与体验感悟

1、出示书上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了解图意。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吗?

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

师你能不能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师:你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盆花?

生: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

生: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纪念碑前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问题。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解决,然后在组内交流。

4、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右面的图,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师:纪念碑前,同学们举起右手向先烈致以崇高的敬礼,表达自己对先烈的敬意。机灵狗、小鸟和少先队员们站在纪念碑的什么位置?他们看到的纪念碑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观察,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们看到的纪念碑是什么样的?

生:少先队员们站在正面看到前面的花和字。

生:机灵狗站在侧面,看到纪念碑的侧面。

生:小鸟从上面看,看到纪念碑的顶部。

5、出示第31页下面的图,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连线。

三、实践应用

师:观察我们的教室,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实际,小组内活动。

练习设计:第30、31页的问题。

板书设计:节日广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提出的数学问题

数学广场―分段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数学广场―分段,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69页数学广场分段。

基础分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的方法,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有关分段的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因此,在教学时,主要借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整理,感知分段的一般规律,为以后教学植树与喜迎新年的内容做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探索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4.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段数与次数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归纳段数与次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一)新知引入

再过几天就迎来新的一年2007年,我们的学习伙伴小亚用彩绳准备包扎礼盒送给好朋友们,结果在剪彩绳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现在她想把问题跟大家一起交流研究,我们愿意和小亚一起学习探究吗?

(二)情景演示

媒体出示(彩绳、剪刀)

问题一:一根彩绳剪1次,剪成几段?(演示)

问题二:一根彩绳剪2次,剪成几段?(演示)

【联系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寻找数学信息,探究数学问题。】

(三)揭示课题

师:像上面的这些数学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新本领分段。

板书课题:分段

【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近感。也就是创设丰富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探究段数和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1.出示问题

一根彩绳剪4次、5次、6次,分别剪成几段呢?

2.实践操作

(1)剪彩绳

小组合作剪彩绳,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剪的次数123456段数(2)画线段图

师:刚才我们用剪刀剪一剪办法,解决了数学问题,知道了彩绳的段数。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呢?(画线段图)

问题一:如果一根彩绳剪7次,那么可以剪成几段?请用线段图表示。(同桌合作)

问题二:如果一根彩绳剪7段,那么需要剪几次呢?请用线段图表示。(独立完成)

3.观察交流

观察表格和线段图,我们可以发现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得出结论

板书:段数=剪的次数+1剪的次数=段数-1

5.验证结论

6.运用结论

根据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填写下表。并说说理由。

剪的次数105082段数1865100(认真思考,全班交流)

【通过操作实践、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能在动手实践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帮助学生能在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中,思维碰撞,主动发展。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感悟数学问题,享受成功乐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探究段数和锯木头次数的关系

1.情景演示:锯木头的场景

2.观察比较

小组讨论:看了锯木头,想一想与刚才剪彩绳的数学问题有什么联系?

(木头的段数相当于彩绳的段数,锯的次数相当于剪的次数)

3.归纳结论

板书:段数=锯的次数+1锯的次数=段数-14.解决问题

问题一: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需要锯几次?

问题二:把一根木头锯了9次,锯成了几段?

(1)画线段图,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反馈验证。

【画简图是解答应用题的拐杖,因此,在教学中重视教会学生画简图,让学生会用简图来描述情节,分析题意,归纳结论,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三、内化新知,整合延伸

(一)对比练习

1.把一根绳子剪成15段,需要剪()次。

2.把一根绳子剪了15次,剪成了()段。

3.把一根木头锯了20次,锯成了()段。

4.把一根木头锯成20段,需要要()次。

【巩固知识把对比练习放在第一位,旨在帮助学生辨别理解、深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让他们明白在解题中往往就一字之差,方法就不一样,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练习

1.在一间大房间里又砌了2堵墙,这样大房间就变成了()个小房间。

2.一根甘蔗有8节,你能用刀切()次,才能把它一节一节全部分开。

3.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它有()个连接点。

4.把5根短绳连接成一根长绳,需要打()个结。

5.你从一楼走到6楼,经过了()层。

(手势表示,全班交流)

【充分发挥练习所承载的多种功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活实际。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打破思维惯势。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拓展练习

1.一条路的旁边每隔10米种一棵树,种了7棵,这条段路全长有多少米?

(媒体演示:两端不种树)

2.一条路的旁边每隔10米种一棵树,种了7棵,这条段路全长有多少米?

(媒体演示:两端都种树)

【通过拓展练习,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感悟到相同的数学问题,会有不同的

具体情况,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一步深化知识,拓展视野。】

四、体验收获,激励评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共得了几颗星?

天安门广场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安门广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天安门广场》的学习。是在前面学生通过观察《节日礼物》,体会了从高低、远近看同一景物,看到的范围不一样,今天这节课,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和形状,确定照片的拍摄位置,体会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部分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是在一年级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和二,三年级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们为学生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二、说学生

学生已有的能力是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学生提供同一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判断这些画面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和方位。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的变化。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教师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通过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比较,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获得观察经验,提升空间观念,来完成对知识点的突破。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空间能力,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反馈式教学法,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探究、班内交流分享、评价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升华、拓展应用达标等六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将这堂课设计成五个环节完成。

(一)创设情境

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 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然后提问学生。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以前学习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另一方面是借此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小组探究讨论、班内交流分享、评价质疑问难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58页的上半部分。

1.师: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提出那些与观察有关的问题?

3.让学闭上眼想象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天安门广场的样子。

教师出示58页下面的四副图片。

4.让学生讨论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5.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和方法。

6.评价学生的回答,生评或教师评。

7.验证猜想;和你前面的猜想有什么不同。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的中应用,通过猜测、想象、判断推理建立空间想象的意识,培养想象能力,正真体现做数学的理念。

(三)拓展应用达标

1.课本59页的第一题。

2.课本60页的第二题。

让学生说出是如何判断的。

3.游戏:出示学校照片让学生说出是从什么方位拍摄的。

(四)梳理总结,课外延伸

(五)总结概括升华。

1.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到过或感受到的因位置不同而画面不同的现象。

2.谈谈你的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1.板书上课题。

2.板书位置二字。

数学广场―数苹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数苹果,初步接触抽屉原理。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解决抽屉原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解决抽屉原理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昨天我们采用了多种策略数了苹果。知道了在数同样数量的苹果时,还可以斜着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放苹果。

2.板书:放苹果

二、探究新知

1.老师准备了3个苹果,请你们把这3个苹果放到两个抽屉里,你会怎么放呢?

2.先请小组讨论一下,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把三个苹果放到两个抽屉里?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放苹果的方法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

3.各小组展示方法。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么多放苹果的方法,你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3个苹果放在2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苹果。

5.师:那么把4个苹果放到3个抽屉里呢?结果是怎样的呢?

6.学生再次尝试并填表。

7.请大家再观察一下,有什么规律?

8.小结:4个苹果放在3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苹果。

9.师:那么5个苹果放在4个抽屉里呢?6个苹果放在5个抽屉里呢?

10.总结:抽屉原理,也就是N+1个苹果放进N个抽屉,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苹果。

【设计意图:通情景的创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建模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

1.一个小组共有13名同学,其中至少有()名同学在同一个月出生。

2.布袋里有5种颜色不同的球若干,至少取出()个球,才能保证其中定有2个颜色相同的球。

(1)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要回到解决问题和生活实际中去,通过两个判断题,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拓展提高

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几个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等十二种生肖)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部分,让学生对知识更深一层的掌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

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设计意图: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

天安门广场教案


教学内容

6.天安门广场

共几课时

共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8个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真书写生字.

难点: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教学资源

PPT

预习设计

1.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重点理解“雕梁画栋”、“矗立”、“巍峨”、“曙光”、“晨曦”、“旭日”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完成《练习与测试》15页二、三、四部分。

4.读一读《补充习题》18页《天安门溯源》。

5.查找有关天安门、天安门广场的资料、图片等。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6分钟)

1.齐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齐读课题。

3.交流天安门广场的资料,给人的印象。

4.欣赏天安门广场的图片。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5分钟)

●字词关

词语1

政府:执行国家权力的机关

选一选宣告宣布

(1)1949年19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2)老师(宣布)下周去郊外春游,大家欢呼雀跃。

词语2

晨曦:晨光

旭日:刚出来的太阳

矗立:高耸的立着

曙光:清晨的日光。

词语3

雕梁画栋: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本课形容天安门城楼装饰华丽。

永垂不朽:光辉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读课文

学生随机读课文的各小节,教师适时正音、评点。

第三板块:学习课文1-3小节(18分钟)

1.朗读第一小节。

预设:天安门广场的位置、特点

广阔、宽敞

壮丽、宏伟

2.学习2、3自然段

[学习单一]

1.课文介绍了广场上的哪些建筑物呢?自己读读二、三自然段,用“﹋﹋”划出来

2.读一读第2、3自然段,找出能表现这些建筑物特点的词圈画起来。

3.来到天安门广场,你最想参观那个建筑物,为什么?

自学时间:5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展示:

预设:

广场上的建筑物:

天安门金水桥(汉白玉石桥)汉白玉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席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

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

汉白玉华表格外挺拔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肃穆

人民大会堂巍峨壮丽

[学习单二]

1.根据课文2、3自然段的介绍独立完成课后练习4

2.小小组同学商量讨论,根据完成的示意图,像小导游一样,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建筑。既说清楚方位,还能用上书中的一些语句简单地描绘一下,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自学时间:5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展示:

预设:天安门在广场的北端,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的中央,毛主席纪念堂在广场的南端,人民大会堂在广场的西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面。

3.学习反思。

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特点。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吗?会唱的一起唱。

2.板书课题,齐读。

3.在你的印象中说到天安门广场你会想哪些词?(壮观、雄伟等)

4.介绍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他宏伟壮观、整体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雄伟的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是人们永远关注的焦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争相去游览,一睹它的雄姿。同学们,听了介绍,此时你的心情如何?能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读课题吗?

5.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旅游,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

第二板块预习检测

●字词关

出示词语1

红墙黄瓦雕梁画栋中央毛泽东

庄严宣告政府仪式

出示词语2

纪念碑题写博物馆领袖花坛辉煌曙光晨曦旭日矗立

出示词语3

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雄伟壮丽

格外挺拔永垂不朽巍峨壮丽

遥遥相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华灯齐放翩翩起舞

纵情歌唱

说明::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是一类生字词重在音形义

理解“政府”

辨别“宣告”和“宣布”

“宣告”带有郑重色彩,适用范围较窄,多用于重大的事件、决定等;“宣布”不带有郑重色彩,适用范围较宽,内容可以是一般事件、消息,也可以是重大的事件、决定等。

第二组是二类生字词理解“曙光”、

“晨曦”、“旭日”、“矗立”

第三组是文中值得积累的词

理解“雕梁画栋”、“永垂不朽”

●读课文

你喜欢读哪一段就把那一段读给我们听。

板块三细读课文,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宽广壮观。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读了这一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宽广、壮观你能换个词儿来说说吗?

[课件出示鸟瞰图]瞧,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能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这是从空中俯瞰它的全貌,真是一番雄伟壮丽的景象啊!让我们再次来读读感受一下

2.学习2、3自然段

刚才我们俯瞰了天安门广场的全貌,现在让我们跟随课文的介绍,身临其境地游一游天安门广场。快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

(1)任务驱动。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a通过抓重点字、和具体的数字来体会天安门广场的宽广与壮观。

b通过画示意图、用文具摆一摆的方式来理清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的分布位置。

c通过看图的方式来理解各建筑的特点。

d通过抓住重点词的方式进行朗读。

e通过招聘小导游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巩固所学。

3.组织反思。

这篇课文为突出天安门广场宽广、壮观时的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中的词句部分。

2.《补充习题》一、二部分

★★

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教学内容

6.天安门广场

共几课时

共二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至六自然段。

2.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依据生活经验,结合课文理解“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教学重难点

认识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理解“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开国大典》。

预习设计

背诵课文四至六自然段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旧知(3分钟)

1.齐读课题。

2.读第1小节。

3.根据PPT内容,复习根据方位来记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0分钟)

[学习单一]

①观看《开国大典》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②思考:为什么“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自学时间:4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展示

预设:

①激动、自豪之情

②因为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是新中国的象征,所以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

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10分钟)

[学习单二]

①默读课文第五段,思考:你是如何理解“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②面对红旗,你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自学时间:5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预设:

①一是五星红旗每天与旭日一起冉冉升起;二是五星红旗代表的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

②祖国,我为你感到骄傲。

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板块:精读课文第六自然段香(15分钟)

[学习单三]

①默读课文,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边读边圈画批注。

方法提示: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可以是一个词组、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②在组内交流感受(△)

自学时间:7分钟

自主学习

交流展示

预设:(1)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齐放、礼花飞舞、一片辉煌、翩翩起舞、纵情歌唱”、“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等中感受到了节日广场的热闹非凡。

(2)有感情地朗读。

6.学习反思。

预设答案:

(1)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语,使文章有形有色。

(2)采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对偶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更精练,更具节奏感。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2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天安门广场,齐读课题。

2.师引读:天安门广场位于——,它是世界上——。

3.PPT出示:复习方位

广场北端是——

广场中央是——

广场南端是——

广场东侧是——

广场西侧是——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天安门(PPT)明朝建成,清朝重建,但真正让它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心”的却是1949年的10月1日那天,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呢?

2.任务驱动。

3.巡视并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导学。

(1)引导学生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重大意义。

(2)可结合前文的“中心”思考,天安门广场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位置。

(3)引导学生带着自豪的情感去读。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过渡:风风雨雨几十载,从1949年到今年2010年,新中国成立多少年了?是啊,历史翻过了六十一个年头,在这六十一年中,天安门广场上有一个场面是每天都要经历的,永远不变,那就是——升旗。

2.任务驱动。

3.巡视并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导学。

(1)出示图:你们看,每一个来到北京的人都希望看看升旗,他们昂首肃立,面对国旗,如同面对——祖国,他们看国旗升起,如同看到祖国——像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腾飞。

当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升旗仪式视频)

(2)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第四板块:精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1.过渡:转眼十一国庆即将来临,那时的天安门广场也充满了喜庆。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

(1)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和四字词语来想象体会。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中感受意境美,从读中品味节奏美。

6.组织反思。

作者是怎样写节日广场,让人读来如临其境,令人心驰神往的?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六部分。

★★

背诵4——6自然段。

★★★

片断练习:(选择一题)

(1)结合第三段的写法,写校园一处景物,并用上恰当的方位词。

(2)结合第六段,写一个欢庆的场面。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习作例文”。比如《天安门广场》一课二三自然段介绍广场四周的建筑物,表面看这两段文字很平淡,很枯燥,其实是非常准确、简练、规范,可谓字字珠玑、要言不烦。

课堂上我请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写得好不好?学生有的说“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等四字词语用得好,词简意丰,文采斐然。有的说“蓝天白云”映衬着“汉白玉华表”非常美丽。结合课文后面的习题,我在黑板上画起了“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北端”是“天安门”,“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什么是“遥遥相对”?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示意图就一目了然了。

画好示意图后请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方向”这个词语。我板书“方位顺序”,解释“方位”就是“方向与位置”。对于“方位顺序”这样的词汇,学生可能是首次接触。可是他们应该明白:“顺序”是语言表达的要领,说话写文章都该“有条不紊”,否则就是“杂乱无章”。

接着,我们口头练习:用方位顺序介绍我们的教室或者学校。介绍我们的教室,就可以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顺序”来写作。

用“写作”的视野看“阅读”,这也是“读写结合”。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天安门广场》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景观方位清楚、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的景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一、思想上,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预习环节就让学生去查找了有关天安门广场的资料,在导入此课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并让会唱的孩子一起跟着唱,紧接着让学生交流天安门的资料,再让孩子联系生活,调查有多少孩子去过北京,去过北京的孩子里又有多少是去过天安门的?然后质疑为什么去过北京的人大多都去参观过天安门?学生自然运用资料结合生活积累,在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二、教学时,扣住历史和建筑的美使得天安门更加雄伟壮丽的点。

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1949年开国大典的片段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建筑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通过观看清晨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片段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升旗仪式的庄严和内心的激动,同时通过他们的观看感受以及生活经验,理解了“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的两层意思以及“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在教学六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欣赏了建国五十周年时天安门广场的组图,接着使他们在畅所欲言的交流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赛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了热爱天安门、热爱祖国的情感。

天安门广场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孩子们向往的天安门广场,语言精练,描写生动。尤其是课文1——3自然段的描写,按照方位顺序描写了广场上的重要建筑物,是值得借鉴的范文。于是课堂学习时,我先出示第一份学程单: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用曲线标出。2.再读思考:作者是怎么将这些建筑物介绍清楚的,用了哪些方位词语?一一圈出来,读一读。3.完成课后练习4的示意图,再图文对照,说说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通过初步学习,学生明确了按照方位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接着让学生细读2、3自然段,说说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天安门广场的景物的。圈画出美好的词语。这样就引导学生抓住好词好句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比如: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雄伟壮丽、蟠龙花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然后通过朗读指导,读出天安门广场的壮观美丽。

课文学到这里,我出示了第二份学程单:仿照课文2、3自然段的描写方法,介绍校园里美丽的大花园。在我的引导下,先确定了准确的方位和具体的景物;然后具体抓住喷水池和紫藤架进行生动的描述,并略写了假山和鹅卵石小道等。

这堂课的学习注意了读写结合,不仅内化了课文的规范语言,更学习了课文的写法,让大多数学生学有所得,效果不错。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并学会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经历观察、抽象等数学学习过程,体会一一对应、符号化等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用有序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创设夏令营征集令的情境,引入用列行来表示位置的方法。

任务开启:寻找小胖,拿到任务卡。

2、出示小胖教室座次图

生:小胖在第x组第x个,第x列第x个,第x列第x行,第x排第x个,纵x横x等。

3、认识列和行

(1) 师:我们把竖着的一组一组称为?

板书:列 (2)

师:横着的一排一排我们称为?

板书:行

4、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位置。

板书:位置的表示方法

二、探索发现、讨论归纳

1.用数对(a,b)表示位置的方法

(1) 师:小胖到底在什么位置呢?

生:第2列第3行 师:你们有没有既简单方便又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表示他的位置呀?

板书:(2,3)

(2) 师:用这种方法表示小胖的位置,我们用到了几个数?

板书:数对

2.数对的读法 师:(2,3)读作数对二三。

3.试一试: 师:小丁丁的位置是在? 任务一:看谁反应快,同学们先确定自己的位置,老师报出数对,相应位置的同学起立。 任务二:从历史中找线索

4.笛卡尔坐标,引出格子图。

5.试一试:根据数对找到小胖他们在格子图中的位置。

6.数对是有序的,区别数对(a,b)和数对(b,a)。 小结:这两个数对虽然都是有数字2和5,但表示的意思完全不同,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不能颠倒,所以数对是有序的。

板书:有序

三、巩固练习、实际运用

任务三:寻找小胖藏在英雄岛上的银制徽章。

1、关卡一:失落的藏宝图。(独立) 根据提供的线索找到迷宫中的藏宝图。

2、关卡二:汉字密码墙(同桌合作) 根据数对找到相应藏宝地点的位置。

3、关卡三:对错门(集体手势)

根据题目判断对错。

四、课堂总结、多维评价

1、通过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决定银制徽章的归属。

2、总结全课。

2 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 天安门广场观升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不约而同、目不转睛、庄严”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过程;知道课文的叙述顺序。
3.通过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4.在教师的帮助下或自主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背诵课文5-7自然段。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望着国旗,听着国歌”产生的联想和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图片、资料。
2.国歌录音带。
3.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有没有同学亲自看到过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和大家讲讲?
许多同学在电视上看到过或听说过。老师已布置大家搜集有关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资料,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图片拿出来交流一下。
2.激发学文兴趣。
同学们多么向往首都北京,多么渴望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啊!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天安门广场观升旗》去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吧。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读课文,自学要求会认的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读准生字的音,查字典或读读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字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
(2)指名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注意读准音,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随文识字:
伐:读f。组词:步伐。“伐”与“代”不同,“伐”字右边多一撇。
耸:读sǒng。组词:耸立。
弧:读h。组词:弧线。“弧”与“孤”区别:读音不同,“孤”读gū;偏旁不同,一个是弓字旁,一个是子字旁。
窑:读yo。组词:窑洞。“窑”字由“”和“缶”组成。
彻:读ch。组词:彻底。
“牺牲”都是形声字,一样的偏旁。“牺牲”为什么都是牛字旁呢?因为在古代把祭祀用的牲畜叫做“牺牲”。“牺牲”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泛指舍弃自己的利益。
(二)学习写字。
1.出示字卡,读一读要求会写的字,复习字音;或读一读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想一想、说一说字义。
2.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仪、耸、敬”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
(2)“规”字注意左边的最后一捺变为一点。“彻”字中间的“”不要写成“”。
(3)“辈”先写上面的“非”,再写下面的“车”,上下写得一样宽。
3.每个字在写字本上写两个。
三、再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
2.讨论。教师相机引导:
(1)说一说课文一步一步地写了些什么。
(2)找一找课文中关于时间推移的词句:“广场上的灯还亮着”“东边的天空更红了,太阳就要升起”“蓝天下,国旗像一团跳动的火焰”。从时间推移和叙述内容可以看出,课文是按时间推移、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3)按照升旗仪式前、升旗仪式时和升旗仪式结束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相机引导:开头交代了观看升旗仪式的时间、地点,描述了人们在等待升旗的场面。从“成千上万”知道来观看升旗的人多,从“有……有……还有……”了解到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行业,进而体会到全国人民对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向往、渴望的心情,并感受到这时天安门广场的庄严气氛。
小结: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吸引着亿万中国人。我们热爱国旗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热爱祖国的心是一样的。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作业。
自学课文第二和第三部分。画出不懂的地方,查字典或查资料了解,可以在书上作批注或笔记。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升国旗时)。
(一)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武警官兵护卫国旗走到旗杆下一段),了解这一段仪式的过程。渲染气氛,激发情感。
1.观看录像。
2.说说自己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武警官兵是怎样从天安门城楼下走出来到旗杆旁的,说说这时人们的心情、广场上的气氛。
3.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引导:(1)读一读描写武警官兵来到旗杆下的动作的词,从这些描写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描写武警官兵走到旗杆下的动作的词有:迈着、踏过、画出、登上、肃立。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武警官兵升旗的动作整齐、熟练、规范、雄健。)
(2)这时,人们和“我”的表现是怎样的?你怎么体会“不约而同、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等词语的意思?
(从人们和“我”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时人们动作一致、神情专注而激动,表现了人们一样的心情:对国旗的热爱、尊重,在这庄严的仪式中产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震撼。)
(二)学习“国旗升起来了”这一部分,感悟作者“望着国旗,听着国歌”产生的联想和表达的感情。
1.师:旗手们肃立在旗杆旁。东边的天空更红了,太阳就要升起。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播放录像:升国旗、唱国歌这一段)
学生看录像,在唱国歌、升国旗时全班同学应起立,向国旗敬礼。
2.学生谈谈自己刚才观看升旗仪式的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听着雄壮的国歌声、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你们都想到了些什么?
学生也可以结合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的感受谈。
3.那么,我们课文的作者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4至6自然段,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怎么体会作者“望着国旗,听着国歌”产生的联想。有资料的同学将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
教师讲一讲有关“井冈山”“长征”“延安窑洞”“开国大典”等革命历史故事,与学生一起交流,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课文中讲到的这些革命史实。
教师小结: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间,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辉煌篇章。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同学们,你们望着国旗,听着国歌,是不是也想到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是啊,多少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才换来人民的解放!”
5.带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来背诵5至7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深化情感。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自己的感受、体会谈谈对“国旗呀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这句话的理解。
3.总结:国旗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同学们,让我们把爱国情感化为实际行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板书设计:
2.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升旗前:有……有……还有……
升旗时:迈、走、踏、画、登、立、扬
不约而同、屏住呼吸、目不转睛
望着国旗,听着国歌……
升旗后:国旗呀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

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这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意义

2.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的相关知识

课文导入

◆出示找到的罗马城市广场的图片,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可直观得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印象.)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片最好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那里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教诲,这个教诲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请大家打开课文,初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自学新词,大致了解内容.

学生整体感知:

童年受到教诲---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自制毛衣

两次印证取得成功

时装展示

受用终生---积极地人生态度---顽强的意志---另辟蹊径

班内交流

师:由绝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式、方法绝不会是惟一的,要集思广益,敢于尝试或开辟新的途径.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天安门广场观升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不约而同、目不转睛、庄严”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过程;知道课文的叙述顺序。
3.通过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4.在教师的帮助下或自主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背诵课文5-7自然段。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望着国旗,听着国歌”产生的联想和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图片、资料。
2.国歌录音带。
3.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有没有同学亲自看到过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和大家讲讲?
许多同学在电视上看到过或听说过。老师已布置大家搜集有关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资料,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图片拿出来交流一下。
2.激发学文兴趣。
同学们多么向往首都北京,多么渴望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啊!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天安门广场观升旗》去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吧。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读课文,自学要求会认的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读准生字的音,查字典或读读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字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
(2)指名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注意读准音,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随文识字:
伐:读fá。组词:步伐。“伐”与“代”不同,“伐”字右边多一撇。
耸:读sǒng。组词:耸立。
弧:读hú。组词:弧线。“弧”与“孤”区别:读音不同,“孤”读gū;偏旁不同,一个是弓字旁,一个是子字旁。
窑:读yáo。组词:窑洞。“窑”字由“”和“缶”组成。
彻:读chè。组词:彻底。
“牺牲”都是形声字,一样的偏旁。“牺牲”为什么都是牛字旁呢?因为在古代把祭祀用的牲畜叫做“牺牲”。“牺牲”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泛指舍弃自己的利益。
(二)学习写字。
1.出示字卡,读一读要求会写的字,复习字音;或读一读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想一想、说一说字义。
2.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仪、耸、敬”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
(2)“规”字注意左边的最后一捺变为一点。“彻”字中间的“”不要写成“”。
(3)“辈”先写上面的“非”,再写下面的“车”,上下写得一样宽。
3.每个字在写字本上写两个。
三、再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
2.讨论。教师相机引导:
(1)说一说课文一步一步地写了些什么。
(2)找一找课文中关于时间推移的词句:“广场上的灯还亮着”“东边的天空更红了,太阳就要升起”“蓝天下,国旗像一团跳动的火焰”。从时间推移和叙述内容可以看出,课文是按时间推移、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3)按照升旗仪式前、升旗仪式时和升旗仪式结束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相机引导:开头交代了观看升旗仪式的时间、地点,描述了人们在等待升旗的场面。从“成千上万”知道来观看升旗的人多,从“有……有……还有……”了解到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行业,进而体会到全国人民对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向往、渴望的心情,并感受到这时天安门广场的庄严气氛。
小结: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吸引着亿万中国人。我们热爱国旗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热爱祖国的心是一样的。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作业。
自学课文第二和第三部分。画出不懂的地方,查字典或查资料了解,可以在书上作批注或笔记。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升国旗时)。
(一)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武警官兵护卫国旗走到旗杆下一段),了解这一段仪式的过程。渲染气氛,激发情感。
1.观看录像。
2.说说自己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武警官兵是怎样从天安门城楼下走出来到旗杆旁的,说说这时人们的心情、广场上的气氛。
3.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引导:(1)读一读描写武警官兵来到旗杆下的动作的词,从这些描写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描写武警官兵走到旗杆下的动作的词有:迈着、踏过、画出、登上、肃立。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武警官兵升旗的动作整齐、熟练、规范、雄健。)
(2)这时,人们和“我”的表现是怎样的?你怎么体会“不约而同、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等词语的意思?
(从人们和“我”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时人们动作一致、神情专注而激动,表现了人们一样的心情:对国旗的热爱、尊重,在这庄严的仪式中产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震撼。)
(二)学习“国旗升起来了”这一部分,感悟作者“望着国旗,听着国歌”产生的联想和表达的感情。
1.师:旗手们肃立在旗杆旁。东边的天空更红了,太阳就要升起。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播放录像:升国旗、唱国歌这一段)
学生看录像,在唱国歌、升国旗时全班同学应起立,向国旗敬礼。
2.学生谈谈自己刚才观看升旗仪式的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听着雄壮的国歌声、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你们都想到了些什么?
学生也可以结合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的感受谈。
3.那么,我们课文的作者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4至6自然段,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怎么体会作者“望着国旗,听着国歌”产生的联想。有资料的同学将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
教师讲一讲有关“井冈山”“长征”“延安窑洞”“开国大典”等革命历史故事,与学生一起交流,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课文中讲到的这些革命史实。
教师小结: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间,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辉煌篇章。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同学们,你们望着国旗,听着国歌,是不是也想到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是啊,多少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才换来人民的解放!”
5.带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来背诵5至7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深化情感。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自己的感受、体会谈谈对“国旗呀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这句话的理解。
3.总结:国旗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同学们,让我们把爱国情感化为实际行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板书设计:
2.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升旗前:有……有……还有……
升旗时:迈、走、踏、画、登、立、扬
 不约而同、屏住呼吸、目不转睛
 望着国旗,听着国歌……
升旗后:国旗呀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浔北分校连志昌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让每个个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理解了星罗棋布、环抱、大喜过望、挑拨、络绎不绝等词语;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解决了每课一练中的一些题目等。
(二)学文悟情展示(全班)
1.我会悟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2.我会读
生1: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这句要读出作者垂头丧气的心情。
生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要读出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
……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感受;
2.展示自创性诗歌。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成果展示结合)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是什么?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在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3.尝试练笔。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

《街心广场》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5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