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数学广场―分段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数学广场―分段,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69页数学广场分段。

基础分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的方法,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有关分段的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因此,在教学时,主要借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整理,感知分段的一般规律,为以后教学植树与喜迎新年的内容做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探索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4.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段数与次数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归纳段数与次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一)新知引入

再过几天就迎来新的一年2007年,我们的学习伙伴小亚用彩绳准备包扎礼盒送给好朋友们,结果在剪彩绳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现在她想把问题跟大家一起交流研究,我们愿意和小亚一起学习探究吗?

(二)情景演示

媒体出示(彩绳、剪刀)

问题一:一根彩绳剪1次,剪成几段?(演示)

问题二:一根彩绳剪2次,剪成几段?(演示)

【联系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寻找数学信息,探究数学问题。】

(三)揭示课题

师:像上面的这些数学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新本领分段。

板书课题:分段

【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近感。也就是创设丰富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探究段数和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1.出示问题

一根彩绳剪4次、5次、6次,分别剪成几段呢?

2.实践操作

(1)剪彩绳

小组合作剪彩绳,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剪的次数123456段数(2)画线段图

师:刚才我们用剪刀剪一剪办法,解决了数学问题,知道了彩绳的段数。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呢?(画线段图)

问题一:如果一根彩绳剪7次,那么可以剪成几段?请用线段图表示。(同桌合作)

问题二:如果一根彩绳剪7段,那么需要剪几次呢?请用线段图表示。(独立完成)

3.观察交流

观察表格和线段图,我们可以发现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得出结论

板书:段数=剪的次数+1剪的次数=段数-1

5.验证结论

6.运用结论

根据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填写下表。并说说理由。

剪的次数105082段数1865100(认真思考,全班交流)

【通过操作实践、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能在动手实践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帮助学生能在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中,思维碰撞,主动发展。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感悟数学问题,享受成功乐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探究段数和锯木头次数的关系

1.情景演示:锯木头的场景

2.观察比较

小组讨论:看了锯木头,想一想与刚才剪彩绳的数学问题有什么联系?

(木头的段数相当于彩绳的段数,锯的次数相当于剪的次数)

3.归纳结论

板书:段数=锯的次数+1锯的次数=段数-14.解决问题

问题一: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需要锯几次?

问题二:把一根木头锯了9次,锯成了几段?

(1)画线段图,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反馈验证。

【画简图是解答应用题的拐杖,因此,在教学中重视教会学生画简图,让学生会用简图来描述情节,分析题意,归纳结论,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三、内化新知,整合延伸

(一)对比练习

1.把一根绳子剪成15段,需要剪()次。

2.把一根绳子剪了15次,剪成了()段。

3.把一根木头锯了20次,锯成了()段。

4.把一根木头锯成20段,需要要()次。

【巩固知识把对比练习放在第一位,旨在帮助学生辨别理解、深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让他们明白在解题中往往就一字之差,方法就不一样,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练习

1.在一间大房间里又砌了2堵墙,这样大房间就变成了()个小房间。

2.一根甘蔗有8节,你能用刀切()次,才能把它一节一节全部分开。

3.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它有()个连接点。

4.把5根短绳连接成一根长绳,需要打()个结。

5.你从一楼走到6楼,经过了()层。

(手势表示,全班交流)

【充分发挥练习所承载的多种功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活实际。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打破思维惯势。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拓展练习

1.一条路的旁边每隔10米种一棵树,种了7棵,这条段路全长有多少米?

(媒体演示:两端不种树)

2.一条路的旁边每隔10米种一棵树,种了7棵,这条段路全长有多少米?

(媒体演示:两端都种树)

【通过拓展练习,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感悟到相同的数学问题,会有不同的

具体情况,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一步深化知识,拓展视野。】

四、体验收获,激励评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共得了几颗星?

精选阅读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并学会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经历观察、抽象等数学学习过程,体会一一对应、符号化等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用有序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创设夏令营征集令的情境,引入用列行来表示位置的方法。

任务开启:寻找小胖,拿到任务卡。

2、出示小胖教室座次图

生:小胖在第x组第x个,第x列第x个,第x列第x行,第x排第x个,纵x横x等。

3、认识列和行

(1) 师:我们把竖着的一组一组称为?

板书:列 (2)

师:横着的一排一排我们称为?

板书:行

4、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位置。

板书:位置的表示方法

二、探索发现、讨论归纳

1.用数对(a,b)表示位置的方法

(1) 师:小胖到底在什么位置呢?

生:第2列第3行 师:你们有没有既简单方便又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表示他的位置呀?

板书:(2,3)

(2) 师:用这种方法表示小胖的位置,我们用到了几个数?

板书:数对

2.数对的读法 师:(2,3)读作数对二三。

3.试一试: 师:小丁丁的位置是在? 任务一:看谁反应快,同学们先确定自己的位置,老师报出数对,相应位置的同学起立。 任务二:从历史中找线索

4.笛卡尔坐标,引出格子图。

5.试一试:根据数对找到小胖他们在格子图中的位置。

6.数对是有序的,区别数对(a,b)和数对(b,a)。 小结:这两个数对虽然都是有数字2和5,但表示的意思完全不同,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不能颠倒,所以数对是有序的。

板书:有序

三、巩固练习、实际运用

任务三:寻找小胖藏在英雄岛上的银制徽章。

1、关卡一:失落的藏宝图。(独立) 根据提供的线索找到迷宫中的藏宝图。

2、关卡二:汉字密码墙(同桌合作) 根据数对找到相应藏宝地点的位置。

3、关卡三:对错门(集体手势)

根据题目判断对错。

四、课堂总结、多维评价

1、通过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决定银制徽章的归属。

2、总结全课。

节日广场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节日广场》,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节日广场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能够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从侧面、正面、上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3、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从侧面、正面、上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难点

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法,自学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我们的广场是什么样的?

生:有钟楼、有健身器材等等。

2、淘气和笑笑来到了他们居住地所在的广场,想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二、问题探究与体验感悟

1、出示书上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了解图意。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吗?

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

师你能不能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师:你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盆花?

生: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

生: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纪念碑前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问题。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解决,然后在组内交流。

4、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右面的图,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师:纪念碑前,同学们举起右手向先烈致以崇高的敬礼,表达自己对先烈的敬意。机灵狗、小鸟和少先队员们站在纪念碑的什么位置?他们看到的纪念碑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观察,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们看到的纪念碑是什么样的?

生:少先队员们站在正面看到前面的花和字。

生:机灵狗站在侧面,看到纪念碑的侧面。

生:小鸟从上面看,看到纪念碑的顶部。

5、出示第31页下面的图,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连线。

三、实践应用

师:观察我们的教室,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实际,小组内活动。

练习设计:第30、31页的问题。

板书设计:节日广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提出的数学问题

街心广场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街心广场”,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小数乘法中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材是通过计算三种大小不同的面积,以如何计算地板砖面积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中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过程,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又因为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只对于小部分学生来说,会有一些难度,因此,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搬家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力求做到先学后教,强化训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所学知识。

一堂课下来,反思教学,有成功的收获,也有遗憾的思索。

成功之处:

第一、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在学生计算0.30.2时,我并没有简单的直接告诉学生的计算方法,而是不断提示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否用以前所学过的方法来试算这个算式。可以通过单位换算,将米化成分米,小数就变成整数,再用整数乘法来计算得出面积是6平方分米,合计是0.06平方米。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第二、是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启发学生质疑当乘数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算式的积会有什么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当一个乘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另一个乘数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时,他们的积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然后再运用此规律,进一步得出0.30.2的积是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我注重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而此时的我也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身份参与其中,不断地去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我也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让其自己尝试去做,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中规范其语言,然后,再给学生一组题目,让其以前一组题目为基础,放手去做,并在做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的做法,最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体汇报,真正地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扶、放的过程。

遗憾与不足:

第一、在请学生动笔算一算广场、花坛的面积时,广场面积3020和花坛面积32不必动笔算,直接口算就可以,由此引出地砖的面积0.30.2与以前所学算式有什么不同时直接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效果会更好。而我去紧抓着学生不放,带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我即定的目标,浪费了许多时间。

第二、学生通过填一填,总结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不独立出现,而借助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即上一题的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规律,并提炼出来。

第三、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不够妥当。当孩子提出与本课相关的质疑时,我有意识去解决处理,但因为年轻经验少,所以,对问题本质的把握并不到位,所以,帮学生分析时未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第四、导语指向性不明确。在二次教研课中,我在引导学生对提炼出来的规律进行巩固练习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了转化、推理等方法解决了小数乘小数的问题,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道问题,其实,我的问题只是针对上面经推理发现的规律进行运用,因为指向性不明确,所以,导致孩子讲题的思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改进措施:

第一、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牵着学生走的行为进行调整,学生有能力完成的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代替他们或带着他们去完成,而应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在调整学案后,我将求广场面积、花坛面积这部分内容放给孩子独立完成,再整体汇报,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效果很好。

第二、在遵循教材的同时,要学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引导学生填表格,是想清晰地显示积与乘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为让更多的孩子能清晰地得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方法。而调整学案后,让孩子在充分做试一试的基础上,我再引导他们进行观察,不但能扎实地完成上面内容,而且学生也能容易的发现方法。

第三、要充分挖掘教材、研读教参。把本课所学内容和相关涉及内容准备充分,也只有这样,孩子在课堂中无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也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从容应对。

第四、教师的语言规范。可以说,教师的导语、过渡语、小结语都对孩子的学习起着导向性作用,所以,教师课堂中没说出的一句话都要是经过锤炼的,而不能信口开河,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到即定的目标。

我的困惑:

预习:学生预先自学要讲授的功课要到什么份上。

总之,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我会努力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探索。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天安门广场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安门广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天安门广场》的学习。是在前面学生通过观察《节日礼物》,体会了从高低、远近看同一景物,看到的范围不一样,今天这节课,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和形状,确定照片的拍摄位置,体会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部分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是在一年级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和二,三年级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们为学生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二、说学生

学生已有的能力是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学生提供同一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判断这些画面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的拍摄位置和方位。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的变化。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教师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通过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比较,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获得观察经验,提升空间观念,来完成对知识点的突破。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空间能力,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反馈式教学法,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探究、班内交流分享、评价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升华、拓展应用达标等六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将这堂课设计成五个环节完成。

(一)创设情境

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 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然后提问学生。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以前学习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另一方面是借此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小组探究讨论、班内交流分享、评价质疑问难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58页的上半部分。

1.师: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提出那些与观察有关的问题?

3.让学闭上眼想象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天安门广场的样子。

教师出示58页下面的四副图片。

4.让学生讨论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5.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和方法。

6.评价学生的回答,生评或教师评。

7.验证猜想;和你前面的猜想有什么不同。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的中应用,通过猜测、想象、判断推理建立空间想象的意识,培养想象能力,正真体现做数学的理念。

(三)拓展应用达标

1.课本59页的第一题。

2.课本60页的第二题。

让学生说出是如何判断的。

3.游戏:出示学校照片让学生说出是从什么方位拍摄的。

(四)梳理总结,课外延伸

(五)总结概括升华。

1.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到过或感受到的因位置不同而画面不同的现象。

2.谈谈你的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1.板书上课题。

2.板书位置二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2课时 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例2、“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处理实际问题时把数据分段整理、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统计。

教学难点:

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1、呈现问题。

出示例2和鼓号队图片,学生读题。

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引入新课。

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

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呈现数据,分段整理

1、呈现数据。

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

2、分段整理,统计

(1)讨论方法。

启发:现在要解决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问题,需要怎样整理每人身高的数据呢?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追问:按130----139、140---149和150-----159这三段整理记录单上每个身高数据,会不会有重复或遗漏的?为什么?

(2)整理、统计

引导:你能按这三段分别整理、统计出各有多少人吗?用画“正”字的方法在课本上整理这些身高数据,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课本上身高情况统计表。

追问: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交流:每一段的人数根据哪里的结果填写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合计数不是32,那说明什么问题?

3、感受方法。

提问:开始提出每种服装各要多少套的问题解决了吗?各要多少套?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

4、回顾反思。

提问:回顾上面的统计,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和大家交流的?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做“练一练”

(1)了解题意。

出示“练一练”的问题,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做?

(2)小组活动。要求:

各组组长负责,学生依次交流自己身高。

每个同学做好记录,独立按铁路部门规定分段整理。

交流。统一结果。

(3)全班统计。

汇报数据,学生计算各段人数。 独立完成统计表。

(4)分析数据。

提问:从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班是购全价票的人多,还是购半价票的人多?

你还能想到什么?

2、做练习七第2题。

(1)出示题目要求和数据。

学生找出成绩中最低和最高的人数,讨论数据可以怎样分段,根据学生交流,肯定分段的合理性。

统一采用每10个一段来分段统计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最低从20开始,最高到50为止,分4段。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分段整理数据,再完成统计表。

(2)思考交流。

学生阅读下面两个问题,小组交流。

交流:通过统计,你知道些什么,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哪一段的人数对少?你估计张小红的成绩可能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1) 要求课后查阅资料或询问调查,了解以下问题。

A 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的长度各是多少千米? B 在24---30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各是多少枚?

板书设计:

问题----统计----结论

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场——编码》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场——编码》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生活实际 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有关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编码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从下面的数字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10 121 119 120 12135 11185

2、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编码?

3、今天主要学习邮政编码,身份证编码及表示的信息。

二、 中心阶段:

(一)邮政编码。

1.出示写给课代表的信封 ,观察信 封上少了什么?

为什么要写邮编?使用邮政编码有什么好处吗?

邮政编码是我国 的邮政代号,每一个地方的邮政编码都不一样,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2.你了解邮政编码吗?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有关邮政编码的消息向大家介绍

3.出示我国邮政编 码规则: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 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4.介绍邮政编码的查询方法:11185 网络上的搜索引擎。

5.通过网络的搜索引擎完成P79试一试

[通过介绍邮政编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数字编码思想在生活实际中的用处]

(二) 身份证号码

(1) 每个公 民一出生,就有一个身份证号码。公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 变的身份代码。

(2) 自学书P80页。

学生交流

(3) 出示第二代身份证,310104199611020823介绍身份证号码中数字编排的结构和含义。

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第3、4 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派出所的代码,

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第18位数字是校验码(一般随机产生的)

(4)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拿出户口本核对。

[通过介绍身份证号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数字编码思想在生活实际中的用处]

三、练习阶段:

1.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你能留心一下找一找吗?并来介绍一下这些数字编码。

2. 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园南小学质量监控的准考证号码。进而设计徐汇区小学质量监控的准考证号码。

四、总结:

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数学,数字编码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遇见的一种,如果我们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数字编码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

天安门广场教案


教学内容

6.天安门广场

共几课时

共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8个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真书写生字.

难点: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教学资源

PPT

预习设计

1.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重点理解“雕梁画栋”、“矗立”、“巍峨”、“曙光”、“晨曦”、“旭日”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完成《练习与测试》15页二、三、四部分。

4.读一读《补充习题》18页《天安门溯源》。

5.查找有关天安门、天安门广场的资料、图片等。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6分钟)

1.齐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齐读课题。

3.交流天安门广场的资料,给人的印象。

4.欣赏天安门广场的图片。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5分钟)

●字词关

词语1

政府:执行国家权力的机关

选一选宣告宣布

(1)1949年19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2)老师(宣布)下周去郊外春游,大家欢呼雀跃。

词语2

晨曦:晨光

旭日:刚出来的太阳

矗立:高耸的立着

曙光:清晨的日光。

词语3

雕梁画栋: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本课形容天安门城楼装饰华丽。

永垂不朽:光辉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读课文

学生随机读课文的各小节,教师适时正音、评点。

第三板块:学习课文1-3小节(18分钟)

1.朗读第一小节。

预设:天安门广场的位置、特点

广阔、宽敞

壮丽、宏伟

2.学习2、3自然段

[学习单一]

1.课文介绍了广场上的哪些建筑物呢?自己读读二、三自然段,用“﹋﹋”划出来

2.读一读第2、3自然段,找出能表现这些建筑物特点的词圈画起来。

3.来到天安门广场,你最想参观那个建筑物,为什么?

自学时间:5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展示:

预设:

广场上的建筑物:

天安门金水桥(汉白玉石桥)汉白玉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席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

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

汉白玉华表格外挺拔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肃穆

人民大会堂巍峨壮丽

[学习单二]

1.根据课文2、3自然段的介绍独立完成课后练习4

2.小小组同学商量讨论,根据完成的示意图,像小导游一样,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建筑。既说清楚方位,还能用上书中的一些语句简单地描绘一下,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自学时间:5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展示:

预设:天安门在广场的北端,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的中央,毛主席纪念堂在广场的南端,人民大会堂在广场的西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面。

3.学习反思。

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特点。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吗?会唱的一起唱。

2.板书课题,齐读。

3.在你的印象中说到天安门广场你会想哪些词?(壮观、雄伟等)

4.介绍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他宏伟壮观、整体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雄伟的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是人们永远关注的焦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争相去游览,一睹它的雄姿。同学们,听了介绍,此时你的心情如何?能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读课题吗?

5.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旅游,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

第二板块预习检测

●字词关

出示词语1

红墙黄瓦雕梁画栋中央毛泽东

庄严宣告政府仪式

出示词语2

纪念碑题写博物馆领袖花坛辉煌曙光晨曦旭日矗立

出示词语3

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雄伟壮丽

格外挺拔永垂不朽巍峨壮丽

遥遥相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华灯齐放翩翩起舞

纵情歌唱

说明::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是一类生字词重在音形义

理解“政府”

辨别“宣告”和“宣布”

“宣告”带有郑重色彩,适用范围较窄,多用于重大的事件、决定等;“宣布”不带有郑重色彩,适用范围较宽,内容可以是一般事件、消息,也可以是重大的事件、决定等。

第二组是二类生字词理解“曙光”、

“晨曦”、“旭日”、“矗立”

第三组是文中值得积累的词

理解“雕梁画栋”、“永垂不朽”

●读课文

你喜欢读哪一段就把那一段读给我们听。

板块三细读课文,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宽广壮观。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读了这一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宽广、壮观你能换个词儿来说说吗?

[课件出示鸟瞰图]瞧,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能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这是从空中俯瞰它的全貌,真是一番雄伟壮丽的景象啊!让我们再次来读读感受一下

2.学习2、3自然段

刚才我们俯瞰了天安门广场的全貌,现在让我们跟随课文的介绍,身临其境地游一游天安门广场。快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

(1)任务驱动。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a通过抓重点字、和具体的数字来体会天安门广场的宽广与壮观。

b通过画示意图、用文具摆一摆的方式来理清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的分布位置。

c通过看图的方式来理解各建筑的特点。

d通过抓住重点词的方式进行朗读。

e通过招聘小导游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巩固所学。

3.组织反思。

这篇课文为突出天安门广场宽广、壮观时的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中的词句部分。

2.《补充习题》一、二部分

★★

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教学内容

6.天安门广场

共几课时

共二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至六自然段。

2.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依据生活经验,结合课文理解“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教学重难点

认识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理解“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开国大典》。

预习设计

背诵课文四至六自然段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旧知(3分钟)

1.齐读课题。

2.读第1小节。

3.根据PPT内容,复习根据方位来记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0分钟)

[学习单一]

①观看《开国大典》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②思考:为什么“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自学时间:4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展示

预设:

①激动、自豪之情

②因为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是新中国的象征,所以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

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10分钟)

[学习单二]

①默读课文第五段,思考:你是如何理解“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②面对红旗,你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自学时间:5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预设:

①一是五星红旗每天与旭日一起冉冉升起;二是五星红旗代表的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

②祖国,我为你感到骄傲。

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板块:精读课文第六自然段香(15分钟)

[学习单三]

①默读课文,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边读边圈画批注。

方法提示: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可以是一个词组、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②在组内交流感受(△)

自学时间:7分钟

自主学习

交流展示

预设:(1)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齐放、礼花飞舞、一片辉煌、翩翩起舞、纵情歌唱”、“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等中感受到了节日广场的热闹非凡。

(2)有感情地朗读。

6.学习反思。

预设答案:

(1)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语,使文章有形有色。

(2)采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对偶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更精练,更具节奏感。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2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天安门广场,齐读课题。

2.师引读:天安门广场位于——,它是世界上——。

3.PPT出示:复习方位

广场北端是——

广场中央是——

广场南端是——

广场东侧是——

广场西侧是——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天安门(PPT)明朝建成,清朝重建,但真正让它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心”的却是1949年的10月1日那天,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呢?

2.任务驱动。

3.巡视并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导学。

(1)引导学生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重大意义。

(2)可结合前文的“中心”思考,天安门广场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位置。

(3)引导学生带着自豪的情感去读。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过渡:风风雨雨几十载,从1949年到今年2010年,新中国成立多少年了?是啊,历史翻过了六十一个年头,在这六十一年中,天安门广场上有一个场面是每天都要经历的,永远不变,那就是——升旗。

2.任务驱动。

3.巡视并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导学。

(1)出示图:你们看,每一个来到北京的人都希望看看升旗,他们昂首肃立,面对国旗,如同面对——祖国,他们看国旗升起,如同看到祖国——像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腾飞。

当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升旗仪式视频)

(2)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第四板块:精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1.过渡:转眼十一国庆即将来临,那时的天安门广场也充满了喜庆。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

(1)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和四字词语来想象体会。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中感受意境美,从读中品味节奏美。

6.组织反思。

作者是怎样写节日广场,让人读来如临其境,令人心驰神往的?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六部分。

★★

背诵4——6自然段。

★★★

片断练习:(选择一题)

(1)结合第三段的写法,写校园一处景物,并用上恰当的方位词。

(2)结合第六段,写一个欢庆的场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节日广场》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节日广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渗透爱过主义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组学习中,掌握学习技能,学会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主题图中收集有用的的数学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图

学生准备:本子、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国庆节

师:对,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下节日的广场。

2、出示挂图左半页:节日的广场漂亮吗?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二)分组学习,合作探索。

1、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气球、大花盆、有的小朋友在跳舞、有的在看、有的在照相

2、分组学习:

请小组长拿出纸片,组织你的小伙伴仔细观察画面,想想你们能提出哪些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把它记在白纸片上。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多。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提问。

3、汇报交流:

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你们组提出的数学问题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问题。(相同的问题只板书一次)

4、要求:齐读黑板上的问题:

(1)一串气球有8个,4串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一边有8盆花,4边一共有多少个大花盆?

(3)一排有6个小朋友在跳舞,3排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

(4)有2堆小朋友在看跳舞,每堆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看跳舞?

(5)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工有多少人?

4、独立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有困难地可请同桌帮忙。

5、指名汇报:

第(1)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下面的问题程序相同)

每串气球有8个,4串有4个8,所以,4X8=32(个)

对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照相?”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图上看,能用乘法吗?怎样才能用乘法解答?

把4人看成一组。

6、学生汇报自己的算式。

(三)、观察练习

1、引导观察:你能说说你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有些什么吗?

2、出示挂图右半页:请你说说图上的故事。

找找淘气、小狗和小鸟分别在烈士纪念碑的哪一面?

淘气在烈士纪念碑的前面;小狗在烈士纪念碑的侧面;小鸟在烈士纪念碑的上面。

3、思考: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想一想,再连线。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性练习

小游戏:编题大挑战。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乘法解决问题,你能用4×5和3×7编出两道应用题吗?编出一道给小组记1分,看哪组得分最多。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

节日广场

(1)一串气球有8个,4串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4X8=32(个)或8X4=32(个)

(2)一边有8盆花,4边一共有多少个大花盆?

4X8=32(盆)或8X4=32(盆)

(3)一排有6个小朋友在跳舞,3排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

3X6=18(个)或6X3=18(个)

(4)有2堆小朋友在看跳舞,每堆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看跳舞?

2X5=10(个)或5X2=10(个)

(5)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共有多少人?

4X3=12(个)或3X4=12(个)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段数(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用画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生成问题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齐唱:幸福拍手歌)

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2.引入

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关系,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几幅有关北方沙尘暴的图片,引出植树的话题。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经常会出现沙尘天气,你们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生观看

师: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沙尘天气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由于我们人类过去滥砍滥伐,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才造成今天的恶果。

师:要治理沙尘天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对,植树造林。你们看,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生,都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活动。看到这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沙尘暴的图片、视频引入新课,过渡自然、真实,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出示公告:为美化校园环境,现在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植树方案,择优录取。

师:你们想不想成为校园环 境设计师啊?请你们认真看看方案设计要求。

【媒体】需要在一条路的一边种5棵丹桂树。你会怎么种,请设计植树方案。

(桔色学具代表道路,黄色小棒代表丹桂树)

学生活动:先独立 思考方案利用学具摆一摆。(利用目测的方法,做到两树之间的距离基本一致)

再4人小组合作探讨,汇报方案。(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1)我是两端都种。(学具演示,板书)

(2)我是一端种、一端不种。(学具演示,板书)

(3)我是两端都不种。(学具演示,板书)

二、共同探讨,感受新知

师:你们真棒,设计出了三种方案。那我们一起来 讨论第一种情况。

两端都种,棵数是5 ,道路被分成了几段(段数)?

(棵数是5,段数是4)

师:棵数和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棵数比段数多一)

师:还可以怎么说

(段数比棵数少一)

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来表 示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段数=棵数-1 (棵数=段数+1)

师:段数多还是棵数多?棵数多(强调)

师:请同桌小组讨论一下,剩下的两种情况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2种情况,只种一端,棵数是5,段数也是5,段数=棵数)

(第3种情况,两端不种,棵数是5,段数也是6,段数=棵数+1)

小结:分段有这三种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数学广场分段。

板书:分段

师:如果在这条路上装路灯,装8盏路灯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画草图 ,画一条横线代表 道路,画圆代表路灯)

两端都种 8盏灯 道路分成了7段 段数=盏数-1

只种一端 8盏灯 道路分成了8段 段数=盏数

两端不种 8盏灯 道路分成了9段 段数=盏数+1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填空:

(1)一条路的一边装路灯,从起点到终点都要装,装10盏灯

有( )间隔?

师:想想是第几种情况,再回答问题。

(第一种情况,两端都种。我是从“从起点到终点都要装”看出来的。段数=棵树-1 9个间隔。)

师:这里的段数、棵数相当于问题里的什么?

(段数相当于间隔数,棵树相当于盏数。)

师:所以间隔 数等于什么?(间隔数=盏数-1)

(2)在一条路的一边插彩旗,从起点开始插,终点不插,共插了11面彩旗,这条路被分成了( )段?

(第二种情况,只种一端。面数=段数 分成了11段)

(3)在走廊一边摆花盆,走廊的起点与终点都不摆,把走廊分成了6段,一共需要( )盆花?

(第三种情况,两端不种。段数=盆数+1;盆数=段数-1 需要5盆)

(4)把一根木头,锯了11次,这根木头被锯成了( )段?

(第3种情况 同两端都不种的情况一 样。锯子锯的 地方相当于植树处,锯了几次就好比种了几棵树,每段木头相当于树与树之间的间隔 段数=次数+1 锯了11次,锯成了12段。)。

师:看来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找寻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判断题:

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

(1)如果要把一根纸带剪20段,需要剪21次。(X)【第3种情况】

(2)把一根木头锯了11次,一共锯了11段。(X)【第3种情况】

(3)体育课上,10位同学排成一排,他们之间有9间隔。(√)【第1 种情况】

选择题 :

(1)小胖在一根绳上挂气球,绳子的两端都不摆挂,一共挂了9个气球,把这根绳子分成了( ③ )段? 【第3种情况】

①8段 ②9段 ③1 0段

(2)一根绳子长15米,小胖把它剪成了5段,剪了( ① )次?

①4次 ②5次 ③6次 【第3种情况】

(3)小胖从底楼走到3楼,他走了( ② )层楼梯?【第1种情况】

①3层 ②2层 ③4层

动脑筋:

(1)小胖在他家的游泳池的池岸边上放了8盆兰花,把游泳池的池岸分成了几段?

(封闭图形就好比第二种情况,只种一端,盆数=段数)

(2)如果在每两盆兰花之间再放上1盆茶花,需要几盆茶花?

(每两盆兰花之间指的就是段数,有几段就放盆)

(3)爸爸上楼的速度是小明的2倍,如果父子两人同时从底楼上楼,当小明走到3楼时,爸爸已经走到了几楼。

(小明从底楼走到3楼,一共走了2层楼梯。所以这时候爸爸应该已经走了4层楼梯,到了5楼。【第1种情况】楼梯数=楼数-1)

四、小结:今天我们所解决的这些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通过动手画、摆、比,找到了植树问题的规律。

只栽一端间隔数就是植树棵树,两端都栽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两端不栽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1)

板书: 分 段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习作例文”。比如《天安门广场》一课二三自然段介绍广场四周的建筑物,表面看这两段文字很平淡,很枯燥,其实是非常准确、简练、规范,可谓字字珠玑、要言不烦。

课堂上我请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写得好不好?学生有的说“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等四字词语用得好,词简意丰,文采斐然。有的说“蓝天白云”映衬着“汉白玉华表”非常美丽。结合课文后面的习题,我在黑板上画起了“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北端”是“天安门”,“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什么是“遥遥相对”?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示意图就一目了然了。

画好示意图后请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方向”这个词语。我板书“方位顺序”,解释“方位”就是“方向与位置”。对于“方位顺序”这样的词汇,学生可能是首次接触。可是他们应该明白:“顺序”是语言表达的要领,说话写文章都该“有条不紊”,否则就是“杂乱无章”。

接着,我们口头练习:用方位顺序介绍我们的教室或者学校。介绍我们的教室,就可以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顺序”来写作。

用“写作”的视野看“阅读”,这也是“读写结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

2、 知道使用除法解决这类问题的简洁、便利。

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 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4、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发现数字、文字、记号等排列的重复部分,就是发现 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

【教学难点】

确定周期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引入新知:

(1)师:快过 节了很多的商店都在张灯结彩的,店里都挂 满了一些气球。

投影出示气球图片

(2)小兔欢欢提了一个问题:仔细观察上 面的气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得出结论:气球以“2个蓝、1个绿、2个黄”的顺序5个5个有规律地排列。

(4)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内容《周期问题》。

(5)归纳: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出示周期现象的概念)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

二、自主探究

例1:照上面那样将气球 从左往右挂下去,第23个气球什么颜色?这23个气球里面有几个是绿色的?有几个是黄色的?

(1)想一想:第23个气球在第几组?为什么?

① 小组讨论:可利用彩色小圆片进行排列。(或是列表法)

②引 导学生列出算式:23÷5=4……3(4表示周期数,3表示一个周期里面的第三个)。

③小结:要想准确判断某一气球的位置和颜色,首先要弄清这一排列的周期是几,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的颜色。

(2)算一算:这23个气球里面有几个是绿色的?

生:一个周期一个绿色,四个周期就是4个绿色,加上最后一个也是绿色,所以有(4+1)个绿色。

(3)练一练:有几个是黄色的?

生:黄色 的气球应该是(4×2)个。

(4)列一列: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周期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学生可能运用图示法、列表法及利用余数进行推理等方法解决这样简单的周期性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从左往右数,第101张是哪种卡片?

说: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为一个周期。)

算:第101张 卡在那一个周期里,是第几个?

(101÷6=16……5。说明第 101个是在第17个周期的第5个。所以是。)

(2)一共有卡片几个?

想:一个周期里面有3个 ,所以:16×3+2=50(个)。

(练一练“是有关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 习,帮助学生掌握寻找每个问题中的1个周期,巩固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体会利用余数进行推理方法的便捷,掌握利用余数进行推理的方法。 )

四、拓展提高:

今天是几月几日?距离明年春节还 有多 少天?算一算明年的春节是星期几?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幻方》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幻方》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幻 方》是沪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整理与提高的教学内容,本 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幻方的起源,初步认识幻方,探索幻方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求出幻方中的缺数。

【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会百以内数的计算,教师创设“夏禹与龟”的情境,让学生简单了解幻方历史的同时激起学生对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兴趣。在认识幻方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龟背上的图案表示几个不同的数,进而把洛书转变为九宫格。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为了让他们对幻方的特征有更真切的体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 了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计算、讨论等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亲自发现数学知识内在的神奇奥秘。

【教学目标】

1、对幻方有初步了解,知道幻方每行每列对角线和相等,三阶幻方有三行三列,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和为15。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 四个角是双数。

2、能根据幻方的规律来判断幻方,并能将不完整的幻填写完整。

3、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认识幻方,发现幻方的规律和特征。

2、 运用幻方的特征,判断一个九宫 格是不是幻方,填缺数。

【学具准备】多 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故事“夏禹与龟”

2、认识洛书和九宫格

3、出示课题:幻方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教师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听故事激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进而认识洛书和九宫格并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 习,合作研讨

(一)初步探究幻方的秘密

出示1个幻方:

1、观察数字特点:1、2、3、4、5、6、7、8、9不重复

2、算一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

3、归纳: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都是15。

4、初步判断幻方

5、评价:理解星(我会判断幻方)

(二)深入探究幻方的秘密

1、观察幻方,发现规律(出示4个幻方)

(1)同桌讨论

(2)交流反馈

2、评价:探究星(我找到了幻方的小秘密)

【设计意图】 在整个探究环节分为初步探究和深入探究两个部分。在初步探究中 ,通过教师引导,运用观察法和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发现幻方的数字特点和行,列对角线和的特点。而深入探究幻方的特征上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大胆的将问题交给学生,采用同桌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共同找到幻方的特征。

三、尝试迁移,练习巩固

1、根据幻方的特征做填数练习

(1)师生互动(完成第一个幻方)

(2)小组合作(完成第二个幻方)

(3)独立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4)交流反馈

(5)评价:应用星(我会运用幻方的小秘密补全幻方)

2、根据幻方的特征做选择练习(用手势表示它的序号)

【设计意图】在内化新知的阶段,教师创设了填数练习和选择练习,练习题由浅入深,从师生互动到小组合作进而到独立完成,逐步学会运用新知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出示:0、1、2、3、4、5、6、7、8

提问:中心数是几?和是几?你会把这些数填入九宫格吗?

2、欣赏幻方

3、全课总结,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 全课总 结的环节,教师以一道拓展题结尾 ,把问题留给学生,最后欣赏幻方,感知数学知识的博大与奥秘。

【板书设计】:

幻方

1 2 3 4 5 6 7 8 9 不重复

每行、每列、对角线三数之和为15

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

四个角是双数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场——搭配》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场——搭配》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画图(连线)的方法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序的组合与搭配。

2、通过自主探究搭配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3、通过对事物搭配方案的设计与探究,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并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的建模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按照一定的次序给事物进行不重复、不遗漏的组合搭配,并用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的足球队为了迎接比赛,正在紧张地训练着。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搭配一套漂亮的比赛服吗?(出示课题--搭配)

二、动手实践,归纳方法

1、设疑探究

(1)、师:现在有几种颜色的上衣和裤子可供搭配呢?(出示下图)

(生:三种颜色的上衣和两种颜色的短裤)

问:如果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搭配一套运动服,行吗?

(个别学生回答,师演示)

(2)师:还有不同的方案吗?(有)接下来,就请大家小组合作,把可能出现的搭配方案写下来。(小组合作实践)

2、交流反馈

学生使用的方法可能有:

(1)拼搭法:

根据上衣来考虑:

根据裤子来考虑:

(2)连线法:

小结:我们在搭配时要注意什么?

有次序地搭配,这样才能既不重复,有不遗漏。

(3)师:想一想,能用一个算式来计算吗?

板书:3×2=6(种)

每1件上衣都有2条裤子可搭配,3件上衣,也就是3个2。

(4)师:如果还有4双球鞋可供选择,一共又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你能用连线法来说明吗?算式又怎样列?

生草稿纸连线,并列式计算,汇报:3×2×4=24(种)

以上每种搭配方法,都会有4种球鞋可搭配,因此再乘4,得24种。

三、师生互动,灵活运用

1、模仿练习(P72-2)

师:其实,在生活中,需要搭配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你们看,在食堂买菜也能用到这个本领。(出示P72-2的图片)大家能根据要求,用连线的表达方式来搭配一下吗?算式怎样列?

(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并列式:3×4=12)

2、提高练习

师:小朋友的本领学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学校食堂向你们推出了一个优惠活动:(出示红榜)

即日起,凡在本食堂购买两个不同荤菜的小朋友,可获赠任意一个素菜!

问:这样的话,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呢?

(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后讨论方案并归纳思考方法)

3、自选练习

师:如果你们对食堂的菜谱还不太满意的话,可以从桌上任选一份新菜谱,进行“两荤一素”的搭配。

(菜谱分A、B、C三种,学生可根据掌握的程度任选一份)

菜谱A

菜谱B

水煮牛肉 炒生菜

白灼草虾 炒空心菜

红烧扁鱼 炒鸡毛菜

糖醋小排 炒橄榄菜菜谱C

铁板牛肉串 炒杭白菜

红烧鸡腿 麻辣豆腐

茄汁鲳鱼 炒荷兰豆

油炸大虾 炒青菜

四、小组交流,归纳总结。(略)

五、检测目标练习:

1 小红有4双袜子和3双鞋子,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案?

2 小明到科技馆有两座桥可走,过每座桥都有4条路可到达科技馆。他有几种不同路可走?

教后记:

《数学广场―分段》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45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