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梳理生物科学与社会专项复习”,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五部分《生物科学与社会》
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原理:基因重组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⑴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⑵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⑶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⑴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⑵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⑴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⑵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⑶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⑴原理:DNA双链复制
⑵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⑴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⑵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⑶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四)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⑴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基因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⑵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它可以根据人的需求来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又称为第二代的基因工程。
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进行。(注意:目的基因只能用人工合成的方法)
设计中的困难:如何推测非编码区以及内含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二、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⑴过程:
⑵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A、植物繁殖
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作物脱毒: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或没有)
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优点: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受季节的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
B、作物新品种培育
单倍体育种:
a过程:植株(AaBb)通过减数分裂得到花粉(AB、Ab、aB、ab四种类型);对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对其幼苗时期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了正常的纯合二倍体植株(AABB、AAbb、aaBB、aabb四种类型)。
b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突变体利用:在组织培养中会出现突变体,通过从有用的突变体中选育出新品种(如筛选抗病、抗盐、含高蛋白的突变体)
d细胞产物的生产:通过能够产生对人们有利的产物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让它们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胞产物。
⑶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⑴过程:
⑵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⑶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二)动物细胞工程
1、动物细胞培养
⑴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⑵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⑶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⑷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⑸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
2、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⑴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
⑵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
⑶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
高产奶牛(提供体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同时采集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减二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去核(显微操作)(注:为什么要用卵细胞?它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操作简便;细胞质不会抑制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通过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构建重组胚胎;将胚胎移入受体(代孕)母牛体内;生出与供体奶牛遗传基因相同的犊牛。
⑷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⑸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
3、动物细胞融合
⑴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⑵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刺激等。
⑶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⑷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
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增殖、细胞膜的流动性
融合前处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纤维素酶、果胶酶)注射特定抗原,免疫处理正常小鼠
诱导手段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
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
化学法:聚乙二醇
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灭活的仙台病毒)
诱导过程第一步:原生质体的制备(酶解法)
第二步:原生质体融合(物、化法)
第三步:杂种细胞的筛选和培养
第四步:杂种植株的诱导与鉴定正常小鼠免疫处理
动物细胞的融合(物、化、生法)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培养
专一抗体检验阳性细胞培养
单克隆抗体的提纯
用途和意义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大大扩展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应用:白菜——甘蓝等杂种植株⑴制备单克隆抗体
⑵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例如“生物导弹”治疗癌症
4、单克隆抗体
⑴抗体: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对免疫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目的使小鼠产生了效应B细胞);提取B淋巴细胞;同时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骨髓瘤细胞并提取;促使它们细胞融合(注:融合的结果是有很多不符合要求的;如有2个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等,所以要进行筛选);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特点是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然后对它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够分泌所需抗体的杂种细胞);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入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可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⑶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⑷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⑸单克隆抗体的作用:作为诊断试剂:准确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异,并跟一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治疗,可制成“生物导弹”,也有少量用于治疗其它疾病。
三、胚胎工程
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一)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1、精子的发生:补充,精原细胞先进行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变形过程中,细胞核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发育为顶体,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线粒体在尾基部形成线粒体鞘膜,其他物质浓缩为原生质滴直至脱落。(线粒体为精子运动提供能量)
2、卵子的发生:在胎儿时期,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演变成初级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围),减一分裂在排卵前后完成,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进入输卵管准备受精;减二分裂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
3、受精:精子获能(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内);卵子的准备(排出的卵子要在输卵管中进一步成熟到减二中期才具备受精能力);受精阶段(卵子周围的结构由外到内:放射冠、透明带、卵黄膜),
⑴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穿越放射冠。
⑵透明带反应:顶体酶可将透明带溶出孔道,精子穿入,在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阻止后来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
⑶卵黄膜的封闭作用:精子外膜和卵黄膜融合,精子入卵后,卵黄膜会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的过程(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精子尾部脱落,原有核膜破裂形成雄原核,同时卵子完成减二分裂,形成雌原核(注意:受精标志是第二极体的形成;受精完成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
4、胚胎发育:
⑴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⑵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
⑶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
⑷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二)胚胎干细胞
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
2、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3、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是:①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②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③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症、少年糖尿病等;④利用可以被诱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细胞的特性,移植ES细胞可使坏死或退化的部位得以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⑤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定向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三)胚胎工程的应用
1、体外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培养
⑴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主要方法: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第二种方法:从刚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第三种方法是借助超声波探测仪、腹腔镜等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在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
⑵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⑶受精: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细胞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
⑷胚胎的早期培养: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培养液成分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当胚胎发育到适宜的阶段时,可将其取出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不同动物胚胎移植的时间不同。(牛、羊一般要培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移植,小鼠、家兔等实验动物可在更早的阶段移植,人的体外受精胚胎可在4个细胞阶段移植。)
2、胚胎移植
⑴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供体为优良品种,作为受体的雌性动物应为常见或存量大的品种。)
地位:如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任何一项胚胎工程技术所生产的胚胎,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后代,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⑵胚胎移植的意义: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
⑶生理学基础: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⑷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②配种或人工授精。
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
④对胚胎进行移植。
⑤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3、胚胎分割
⑴概念: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2等份、4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⑵意义: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属于无性繁殖。
⑶材料: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桑椹胚至囊胚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开始分化,但其全能性仍很高,也可用于胚胎分割。)
⑷操作过程:对囊胚阶段的胚胎分割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
⑴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⑵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⑶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2、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⑴克隆人: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
否定的理由: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肯定的理由: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解决。不成熟的技术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
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⑵试管婴儿:两种目的试管婴儿的区别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认可态度。
否定的理由: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
肯定的理由:解决了不育问题,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⑶基因身份证:
否定的理由: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视,势必造成遗传学失业大军、造成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
肯定的理由: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3、生物武器
⑴种类: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⑵散布方式:吸入、误食、接触带菌物品、被带菌昆虫叮咬等。
⑶特点:致病力强、多数具传染性、传染途径多、污染面广、有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危害时间长等。
⑷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及中国政府的态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五、生态工程
1、生态工程的原理(识记)
⑴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⑵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手段:生态工程)
⑶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如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考虑环境容纳量)
整体性原理(考虑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统一)
系统性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2、生态工程的实例(识记)
⑴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解决问题:在农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运用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⑵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解决问题:水土流失情况
运用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
⑶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解决问题: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运用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
⑷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解决问题:湿地的大面积缩小
湿地的功能: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等。
处理方法: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等使湿地得以恢复。
⑸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解决问题:由于采矿业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
措施: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植被恢复等
⑹城市环境生态工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措施:进行城市规划和合理布局;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等
考情分析
2007-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宁夏卷)考点分布与分值(选修3)
知识内容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试题分布分值试题分布分值试题分布分值试题分布分值试题分布分值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32-B13分3815分404分4015分
胚胎工程32-B2分4011分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生态工程4015分
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
专题四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考点核心整合
1、人体的稳态
⑴内环境三种组分间的关系
⑵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
①水的平衡
②无机盐的平衡
Na+、K+的平衡:Na+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K+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⑶血糖平衡
①血糖平衡
②血糖平衡调节
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调节激素: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使血糖下降——胰岛素
调节过程:
⑷体温及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体温,且相对恒定是进行新陈代谢(生化反应)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人体产热是能量代谢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肝脏、肾等),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常打“寒战”,产热量明显增加。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径。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够维持动态平衡的缘故,而这种动态平衡的主要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典型题型——选择题类型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解析:Na+主要来自食盐,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而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调节水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调节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醛固酮。人体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肾、肺、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排出,只是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排出的水不易察觉。答案为C。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解析: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也使汗液分泌增多,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保持人体温的相对恒定。答案为D。
★典型题型——简答题类型
题型1——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综合题型
(’11天津)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乳汁所需的营养物质由血液供给。下为牛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乳汁的示意图,下表为牛乳汁和血液的部分成分比较。
⑴乳汁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其中的K+可通过方式转运到乳腺上皮细胞。
⑵与血浆相比,乳汁中特有的成分是。
⑶乳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合成甘油三酯的细胞器是。
⑷合成乳糖是葡萄糖主要来自血浆,还可利用表中血浆的转化而来。
⑸图表中,不能在乳腺上皮细胞中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在牛乳房出现炎症时,该物质在血浆和乳汁中的含量会,该物质的作用是
。
2、人和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
⑴激素调节
性质激素体内来源主要功能
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素肾上腺促进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
肽和蛋白质类激
素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影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胰岛素胰岛
(B细胞)加速血糖分解,促进肝糖元的合成,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胰岛
(A细胞)加速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抗利尿激素垂体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和血压上升
类固
醇醛固酮肾上腺促进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促进K+排出,有保Na+排K+作用
⑵内分泌腺的调控关系
⑶激素分泌的调节(反馈调节)
⑷相关激素间的关系
⑸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饲喂法、切除法、阉割—移植法、注射法、切除—注射法
(注意: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
⑹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体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它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弧的基本结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⑺兴奋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双向传导,其实质为局部电流的传导。神经纤维在刺激前,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而刺激后,受刺激部分细胞膜的电位变成了外负内正,引起兴奋,且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此局部电流又导致新的膜电位变化。
⑻理解突触的有关知识
①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有化学物质——递质。突触间隙是两个神经元之间很狭小的空隙。
②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类。
③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是单方向的,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
★典型题型——选择题类型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B处刺激时,兴奋按2→3→4→5方向传导,肌肉收缩;刺激A处时兴奋按4→5传导,肌肉收缩。所以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说明药物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影响;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反向传导,所以不能证明药物的作用;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出现了障碍,药物抑制了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答案为A。
(07全国卷I)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神经纤维上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在细胞膜的内外,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都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故C项是正确的。答案为C。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解析: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电位变化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势为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外负内正),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恢复到静息电位,而不是零电位。突触小体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答案为A。
★典型题型——简答题类型
题型2——有关下丘脑方面的综合题型
如图所示,表示高等动物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被称为人体内分泌系统调节枢纽的器官是。
⑵该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物质①的名称是。
⑶当恒温动物处在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③分泌会增多,使代谢加强,使产热量增加。这种调节过程是一种调节。
⑷当切除某动物的甲状腺后,体内的激素甲、乙会发生变化,从第三周开始注射激素甲,激素变化如图B所示,则图B中甲和乙分别表示图A中的。
⑸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当缺碘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原因是
,从而使甲状腺增大而导致大脖子病。
⑹在动物体内激素之间的分泌是相互影响的,试述激素②与③之间的关系:
。
题型3——有关神经调节的综合题型
如图是电子显微镜下的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⑴当④受到外来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时,其传导方向为上面选项中的。
⑵结构⑤的形成与(细胞器)有关。
⑶当神经冲动传导至③时,会导致⑤释放到[]
里,并扩散至[]上,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4、免疫
⑴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①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由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皮肤和黏膜等的屏障作用,来阻挡和排除病原体。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通过体液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的抑菌、杀菌以及吞噬等作用,来抑制、消灭病原体。
②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的刺激后获得的防御机制。这种免疫的特点是出生后产生,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其物质基础是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的淋巴系统。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⑵免疫系统疾病
①过敏反应
原理:
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不会破坏细胞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病例: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荨麻症等。
②自身免疫病
原由:免疫系统不能正确分清“自我”和“非己”成分,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作入侵的抗原而围攻,造成对自身组织和器官的伤害并出现病症,这就是自身免疫病。
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③免疫缺陷病
原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病例:艾滋病等。
★典型题型——选择题类型
(07全国卷Ⅱ)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解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必须依靠由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溶酶体酶,使其通透性发生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释放出来,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而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绝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吞噬、暴露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只有极少数抗原可以直接与B细胞接触,即体液免疫多数情况下要依赖T细胞,而T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来的。所以一旦切除了幼年小鼠的胸腺,其细胞免疫会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将下降,故选A。答案为A。
(07全国卷I)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解析:病菌进入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通过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破裂,抗原被暴露出来,进而被相应的抗体消灭。答案为D。
★典型题型——简答题类型
题型4——有关人体免疫与健康的综合题型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研究表明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体——禽流感病毒大约是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⑴禽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于中,这类病毒易发生的突变与
有关。
⑵禽流感与“非典”都是一类传染性疾病,其侵入人体细胞的主要过程包括
。
⑶当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内环境后,可能引起人体产生反应,并且在病愈人体的血清中可能发现相应的,与这类物质形成有关的细胞有
。
5、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浓度生理作用二重性实践应用
低浓度
(适宜)促进果实发育
促进植物生长
促进植物发芽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培育无籽果实
③防止落花落果
高浓度顶端优势
抑制植物生长
抑制植物发芽①果树整枝修剪,棉花摘心
②田间除草
③根的向地性
6、植物向光性、茎的背地性生长与根的向地性生长的原理
⑴我们以胚芽鞘的尖端为例来解释植物向光性的有关问题,首先要抓住两点:①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也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②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的下部。当把胚芽鞘尖端去掉(或用云母片把尖端与下部分隔)后,下部将停止生长。其次要掌握该类实验的生长素运输的实质。
①植物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即向光性;
②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③感受光刺激的敏感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
⑤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⑦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⑧合成生长素不需要光。
⑵向光性生长,作图解分析如下:
如图A:在自然光线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因此,胚芽鞘直立生长。图B: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胚芽鞘尖端感受到光的刺激,所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生长素向下运输后,下部背光侧的浓度比向光侧高,背光侧生长得快,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从上述分析可知:植物向光性的实质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内部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从而使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的快。)
⑶茎的背地性生长与根的向地性生长:茎的背地性(负向地性)与根的向地性原理:受地心引力的影响,植物水平放置时,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地侧生长素分布少。由于根和茎生长所需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产生了不同效应。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抑制其生长(根对生长素浓度比茎敏感),背地侧少(约占1/3),促进生长,结果表现为根的向地性,茎则正好相反,表现为负向地性。
7、其他植物激素
激素名称合成的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生理功能
赤霉素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
细胞
分裂素根尖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的衰老
脱落酸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是最重要的生长抑制剂,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植物体的
各个部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成熟的果实含量最多促进果实成熟;促使器官脱落
8、无籽果实的产生
⑴无籽蕃茄: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蕃茄花蕾而获得;
⑵无籽葡萄: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可诱导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
⑶无籽西瓜: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三倍体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当然也需要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⑷香蕉:由于减数分裂时,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因而不能受精发育成种子。
★典型题型——选择题类型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A、培育无籽番茄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插枝生根
解析:植物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农业上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了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③防止落花落果。种子寿命的长短与种子自身新陈代谢强度有关,农业上常通过晾晒使种子干燥,由于自由水大量减少,种子的代谢最弱,从而延长种子的寿命,因此与植物生长素无关。答案为C。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mg/L)051015202530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013.526.246.553.653.743.0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得出,当2,4—D浓度为0时,无番茄果实产生,当2,4—D浓度不为0时,有无籽果实产生,说明2,4—D浓度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生理作用;根据数据还可知,当2,4—D浓度为20—25mg/L时,其促进果实发育的效果最为显著;表中数据未反应出2,4—D抑制果实发育的作用;没有进行2,4—D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比较,因此,不能得出“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的结论。答案为D。
★典型题型——简答题类型
题型5——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综合题型
植物组织培养基中加有激素,下表是培养基中两种植物激素在不同比例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其中6—BA是细胞分裂素,IAA是生长素)
实验组别1234
激素种类及
激素浓度关系6—BA6—BAIAA6—BA=IAA6—BAIAA
结果产生愈伤组织组织块分化出芽愈伤组织生长愈伤组织生根
⑴促进愈伤组织产生的条件是;愈伤组织生长的条件是。
⑵芽的分化条件是;根的分化条件是。
⑶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可用的激素组合是实验和实验中的激素浓度关系,再分化时可用激素组合是实验和实验中的激素浓度关系。整个实验表明,植物的生根、发芽等生命活动是的结果。
⑷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激素外,还必须含有,它的成分至少应该含有、等。
⑸判断愈伤组织是否产生,依据是看是否产生了的细胞。
第一部分《分子与细胞》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二、试题巩固
一、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1、在果蝇细胞中,由G、C、U三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X种,其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细胞周期的Y期,DNA分子复制出的2个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期,则X、Y、Z分别是()
A、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后期
B、6;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后期
C、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后期
D、3;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后期
2、分析多肽E和多肽F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
元素或基团CHON氨基羧基
多肽E201348625332
多肽F182294555461
两种多肽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选项ABCD
多肽E1993405851
多肽F1812815349
3、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
A、x可能是蛋白质 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C、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载体D、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4、科学家用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B、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C、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有0~2h、19.3~21.3h、38.6~40.6h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19.3~21.3h
5、下列关于细胞物质或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核酸;②蛋白质;③染色体(质);④液泡;⑤叶绿体;⑥线粒体;⑦核膜;⑧核糖体;⑨细胞壁
A、①②③⑧在乳酸菌、酵母菌、噬菌体内都存在
B、①②⑧⑨在支原体、烟草细胞内都存在
C、衣藻、蓝藻的细胞中都存在①②④⑤⑧⑨
D、①~⑤在衣藻体内都存在,⑥~⑨在酵母菌体内都存在
6、科学研究发现,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是合成某些专供运输到细胞外面的分泌蛋白,下列哪种物质是由这种核糖体合成的()
A、血红蛋白B、有氧呼吸酶
C、胃蛋白酶D、性激素
7、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可以通过代谢产生极少量的一氧化氮分子。一氧化氮是一种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它在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中能够激活某种酶,将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环状一磷酸鸟苷(cGMP),使得平滑肌细胞舒张,有扩张血管作用,请分析一氧化氮进入平滑肌细胞的方式和GTP含有高能磷酸键的个数分别为()
A、自由扩散2B、自由扩散3
C、主动运输2D、主动运输3
8、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不正常配子)。上述两个初级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9、关于蓝藻和蛔虫结构及代谢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A、蓝藻可以吸收利用CO2,蛔虫不能吸收利用CO2
B、蓝藻是需氧型生物细胞中含有线粒体,蛔虫是厌氧型生物细胞中不含线粒体
C、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蛔虫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D、蓝藻有叶绿体,蛔虫没有叶绿体
1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B、高尔基体、线粒体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C、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发生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能产生基因重组
11、水稻根细胞的下列细胞器中,含嘌呤量最多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叶绿体C、高尔基体D、细胞核
12、右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⑴―⑸是对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描述:
⑴①―⑥都有膜结构
⑵①的主要功能是增大细胞内膜面积
⑶该细胞需要的ATP主要由④提供
⑷③④⑤都可产生水
⑸⑥内浓度的高低,可影响细胞对水的吸收
以上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A、⑴⑵⑶B、⑵⑶⑷
C、⑵⑷⑸D、⑶⑷⑸
13、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18B、518C、517D、617
14、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B、DNA可由细胞核进入线粒体
C、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D、tRNA可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体
15、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A、醛固酮、甲状腺激素、性激素B、纤维素、生长素、生长激素
C、干扰素、淀粉酶、胰岛素D、脂肪、胆固醇、磷脂
16、(’10山东)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17、(’10新课标)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18、(’10重庆)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19、(’10山东)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20、(’10宁夏)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海澡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21、(’11新课标)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
A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醋酸洋红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双缩脲试剂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甲基绿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斐林试剂
吡罗红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22、(’11山东)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23、(’11新课标)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24、(’11全国卷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25、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硝化细菌④蓝藻⑤SARS病毒⑥噬菌体⑦支原体
A、从结构和成分看,③④⑥是原核生物,⑤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⑦没有细胞壁
B、从新陈代谢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④是需氧型
C、从生殖方式看,①②③④能进行分裂生殖
D、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①②可作分解者,③④可作生产者
26、2005年6月,在四川发生的人—猪链球菌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其病原体是猪链球菌。下列关于猪链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猪链球菌通常进行二分裂
B、猪链球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来自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猪链球菌无核膜、无细胞器
D、组成猪链球菌遗传物质的核苷酸有8种
2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体内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核酸、蛋白质、细胞核和细胞壁这些物质或结构在植物细胞内存在着
D、蓝藻体内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体
28、下图的五个细胞是某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图像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A、C,属于减数分裂的是B、D、E
B、A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有8个DNA分子,8个染色单体
C、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E
D、染色体与前一时期比,暂时加倍的细胞有A、D
29、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下图实线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增加
B、若将纵坐标改为“细胞内24Na的量”,则对应图中虚线所示曲线(注入神经纤维中24Na的总量为2.2)
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24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二、简答题:
1、(’10江苏)右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
。
⑵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填序号)。
⑶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CO2的结构是(填序号)。
2、(’11福建)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
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吡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④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⑴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实验序号)。
⑵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
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
⑶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4个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4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图表示时期(注明分裂方式、具体的时期)。判断的依据是。该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
⑵丁图表示时期(注明分裂方式、具体的时期)。该图下一时期细胞内的主要特点是。
⑶甲、乙、丙、丁四图中,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的有。
4、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⑴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⑵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⑶若是肝细胞膜,进食4小时后,C代表的激素将会增多,促进物质E转化为物质F,F最可能是。
⑷若是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该状态的维持有赖于图中a和d过程,则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
⑸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作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5、下图是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内填标号):
⑴此图表示(填“植物”或“动物”)细胞的模式图,判断的依据是
。
⑵若该细胞为骨髓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间期,则其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
。
⑶若此细胞为甲状腺细胞,细胞中碘的浓度远比血浆中高,这说明其吸收碘是通过
方式。
⑷若此细胞为造血干细胞,决定其分裂方向的细胞器是[]。
⑸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对应图中不存在的结构是(名称)。
⑹若该细胞能分泌抗体,则此细胞为 细胞;试写出抗体的分泌过程。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2届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后考点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部分知识落实篇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24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