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一单元整理与小结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单元整理与小结”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总第六课时)

一、知识网络图示

组成

结构

化学的研究对象性质

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

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是进行实验观察

科学探究,而其重要手段描述和记录

是化学实验分析与讨论交流

体验

结论

问题及建议

药品的取用规则

固体块状固体

粉末状固体

取药多量:倾倒

液体少量:用胶头滴管

定量:量筒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酒精灯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物质的加热仪器

给物质加热方法液体

固体

注意事项

洗涤仪器方法

注意事项

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

2化学是一门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3化学学习的特点为: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现象。(教材第9页)

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科学探究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探究活动的目的),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收集证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量到的数据及其他资料),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4、对化学实验进行观察,把握好观察的角度;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注意描述的清晰性和准确性。

⑴变化前,观察并记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⑵变化中,观察并记录反应中出现的发光,放热,变色,生产沉淀,放出气体及其他现象。

⑶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⑷描述现象注意三个方面:形态,外观,能量变化。

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事求是,通过交流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6、药品的取用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

⑶药品的用量:未说明用量取最少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至2毫升。

7、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

8、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倾倒法;量取法。

量筒的使用:“一选二平三不”。

9、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一查:检查灯芯是否平齐,是否烧焦。

二看:看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为什么?);

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为什么?)

三禁止:

10、给物质加热方法。a、b、c、d、e、

11、仪器的洗涤方法。

A、玻璃仪器的洗涤

倒尽废液----用自来水振荡洗---试管刷刷洗----放指定位置

B、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相关推荐

第四单元 整理与小结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四单元 整理与小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四单元整理与小结

(总第二十七课时)

一知识结构

定义

定义

单质

表示法—化学式读法、写法

分子化合物

1、

依据化学式计算2、

3、]

相对分子质量

定义

构成质子

原子核

原子结构中子

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

结构简图

相对原子质量

形成

物质离子阴离子

分类

阳离子

定义

存在

意义

符号写法

组成—元素常见元素化合价

原子序数

周期表族

周期

化合价

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

1、核电荷数===

2、物质组成的表示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7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如:与氖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的离子有:O2-、、、、

等,与Ar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的离子有、、等。

9对于质子数相同的粒子

⑴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

⑵分子和原子,如

⑶不同的分子,如

⑷不同的离子,如

5、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如:Na+和NH4+,F-和,Ne和等。

6、在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来叙述,描述物质构成时用叙述,描述分子构成时用来叙述。

三专题总结及应用

1、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其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已知A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n,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A、n+1B、n-1C、nD、n+3

2、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A、+5价B、+3价C、+2价D、+1价

3、有一不纯的硝铵样品(硝铵NH4NO3),经分析其中含氮37%,则所含杂质可能是()

A、(NH4)2SO4B、CO(NH2)2C、NH4ClD、NH4HCO3

四、练习

第二单元整理与小结(总第十二课时)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二单元整理与小结(总第十二课时)”,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知识网络图示

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约78%)氮气的用途

稀有气体:(占0.94%)He、Ne、Ar、Kr、Xe、Rn,用途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态氧、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点燃

碳+氧气→

空点燃

硫+氧气→

点燃

磷+氧气→

气化学性质点燃

铝+氧气→

点燃

镁+氧气→

点燃

铁+氧气→

点燃

石蜡+氧气→

氧气:(占2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氧气

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制法

⑴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

实验室制法实验装置⑵固体和液体反应,不用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验满、检验

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二、物质分类

纯净物

物质

混合物

三、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3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四、专题总结及应用

例一如图2-39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⑴选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将燃着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又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⑵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

例二下列物质燃烧的有关现象中,描述错误的是()

A白磷燃烧冒黑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例三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⑴用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制取氧气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作用。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和________不变。

⑵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试管口应放,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试管。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1、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分别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5、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6、熟记以下物质的化学符号: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

7、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了解即可】四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举例

灯泡发光;融化;熔化;凝固;气化;液化;升华;衣服晾干;水结冰;铁铸成锅;碗打碎;活性炭吸附色素……

物质的燃烧;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食物腐败;铁生锈;酒和醋的酿造等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区分物质变化和性质常用到的词:易、可以、能、会…..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用手在瓶口轻轻地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三、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对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气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1、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2、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则是氧气。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二氧化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四、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现象

结论解释

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为棉线、外部为石蜡

蜡烛由石蜡制成

点燃前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形

石蜡为乳白色、固态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

蜡烛很容易被切开,石蜡浮在水面上,很难溶于水

石蜡密度比水小,质软,

难溶于水

点燃蜡烛

(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蜡烛安静、持续地燃烧,火焰上方有黑烟。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层最亮,内层最暗

(2)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外层最先碳化,内层最后碳化

外层温度最高,内层温度最低

(3)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4)另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蜡烛

(1)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再气化,而后燃烧

(2)用火柴迅速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了解即可】化学学习具有以下特点(可记忆为“一性、二变、三现象”)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燃烧时是否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五、排水集气法

1、用到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

2、实验操作(了解即可):将集气瓶装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满(注意瓶内不能留有气泡),然后倒立在水槽内。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当集气瓶内充满呼出气体时,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再取出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正放的原因是:呼出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涉及。)

3、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要不与水反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六、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浑浊物越多,就说明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没有颜色

人体呼出的气体为无色气体

2、用集气瓶收集两瓶空气

空气没有颜色

空气为无色气体

3、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滴加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4、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瓶内,观察现象。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现象。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低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燃烧匙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能使仪器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2)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量筒

1、不能加热;

2、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择合适的量筒;

4、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5、不能俯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大);也不能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小)。

6、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胶头滴管

1、滴液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以免玷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头。

(4)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5)试管夹

1、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2、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约1/3处;

3、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的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固体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②固体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防止药品洒出),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通常用量筒,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

③定量量取时,首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离刻度还有1mL~2mL时,改用胶头滴管。

5、物质的加热

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69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