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26.1二次函数教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九年级下26.1二次函数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6.1二次函数

课型:概念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与关键: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具:三角板、小黑板教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函数?
(一次函数y=kx+b(k≠0),正比例函数y=kx(k≠0),反比例函数y=(k≠0))
2、指出下列函数的自变量,并说明它们是什么函数。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问题:完成课本P2-3问题,同时说出它们的相同点。
1、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6x2(2)(3)y=20(1+x)2=20x2+40x+20
2、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经化简后都具y=ax+bx+c(a,b,c是常数,a≠0)的形式.
板书:我们把形如y=ax+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quadraticfuncion)
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请讲出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三、做一做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2)(3)(4)
(5)
2、分别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2)(3)
3、若函数为二次函数,则m的值为。
4、课本第3页练习

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4页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类比,大部分同学对于二次函数的理解都比较好,会找自变量,会列简单的函数关系式,总体效果良好!

相关推荐

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学案新人教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学案新人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学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是在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知识深度的进一步扩展。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揭示现实生活中的函数体系,并从本质上理解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函数已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简单运用。但对九年级学生来讲,函数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二次函数定义,并能判断是不是二次函数。

2、能力目标:⑴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

⑵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情感与思想目标: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

难点: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复习铺垫

1、复习提问一次函数的定义,举例。学生回顾思考

回答问题并小结复习旧知

引入概念

二、创设情境

问题导入悬念1: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123456789

BC长(m)12

面积y(m2)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x<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x<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三、新知探讨

(一)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x<10=化为:

y=-2x2+20x(0<x<10)……………………………(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0≤x≤2)……………………(2)

结合问题学生自习课本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新知探讨(二)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教案(共14套新人教版)


22.1.1二次函数
0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02预习反馈
阅读教材P28~29,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及有关概念,完成下列内容.
1.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a,b,c.
(1)下列函数中,不是二次函数的是(D)
A.y=1-2x2B.y=(x-1)2-1
C.y=12(x+1)(x-1)D.y=(x-2)2-x2
(2)二次函数y=x2+4x中,二次项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是4,常数项是0.
【点拨】判断二次函数要紧扣定义.
2.现在我们已学过的函数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它们的表达式分别是y=ax+b(a,b是常数,a≠0)、y=ax2+bx+c(a,b,c是常数,a≠0).
如:一个圆柱的高等于底面半径,写出它的表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
解:S表=4πr2.

03新课讲授
例1(教材P28问题1)n个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与球队数n之间的关系式.
【解答】每个球队要与其他(n-1)个球队各比赛一场,甲队对乙队的比赛与乙队对甲队的比赛是同一场比赛,所以比赛的场次数是m=12n(n-1)=12n2-12n.

【跟踪训练1】(22.1.1习题)某校九(1)班共有x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每两名同学都握一次手,共握手y次,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12x2-12x,它是(填“是”或“不是”)二次函数.

例2(教材P28问题2)某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20t,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而确定,y与x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
【解答】这种产品的原产量是20t,一年后的产量是20(1+x)t,再经过一年后的产量是20(1+x)(1+x)t,即两年后的产量y=20(1+x)2.

【跟踪训练2】(22.1.1习题)国家决定对某药品价格分两次降价,若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该药品原价为18元,降价后的价格为y元,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C)
A.y=36(1-x)B.y=36(1+x)
C.y=18(1-x)2D.y=18(1+x2)

例3(教材P29练习T2的变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cm,若从中挖去一个长为2xcm,宽为(x+1)cm的小矩形,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cm2.
(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y是x的什么函数?
(2)当小矩形中x的值分别为2和4时,相应的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解答】(1)y=122-2x(x+1),即y=-2x2-2x+144.
∴y是x的二次函数.
(2)当x=2和4时,相应的y的值分别为132和104.
【点拨】几何图形的面积一般需画图分析,相关线段必须先用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跟踪训练3】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写出场地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a(m)之间的关系式.
解:S=a(60-2a)2=-a2+30a.

04巩固训练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
A.(5-a)2=2B.3x2+x-y2=0
C.y2=5-(2y-y3)D.x-1x2+1=0
2.若y=(b-1)x2+3是二次函数,则b≠1.
3.有一个人患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y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人,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x2+2x+1.
4.如图,用一段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不限)的矩形菜园ABCD,设AB边长为xm,则菜园的面积y(m2)与x(m)的函数解析式为y=-12x2+15x(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5.已知函数y=(m+1)xm2-3m-2+(m-1)x(m是常数).m为何值时,它是二次函数?
解:m=4.
【点拨】不要忽视m+1≠0.

05课堂小结
1.二次函数的定义.
2.熟记二次函数y=ax2+bx+c中,a≠0,a,b,c为常数.
3.如何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01教学目标
1.能够用描点法画函数y=ax2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其性质.
2.初步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与形的结合与转化.

02预习反馈
阅读教材P30~32,自学“例1”“思考”“探究”“归纳”,掌握用描点法画函数y=ax2图象的方法,理解其性质,完成下列内容.
1.一般地,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一般地,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3.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可以看出:如果a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如果a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1)抛物线y=2x2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
(2)抛物线y=-3x2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3)在抛物线y=2x2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4)在抛物线y=-3x2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03新课导入
回顾: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思考: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还记得如何用描点法画一个函数的图象吗?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导入:你能画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吗?
第一步:列表:

x…-3-2-10123…
y=x2…9410149…
第二步:描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各点,如图1.
图1
图2

第三步:连线,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就得到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如图2.
思考:观察函数y=x2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总结:(1)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曲线,它的开口向上,这条曲线叫做抛物线;
(2)抛物线y=x2的对称轴是y轴,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是(0,0),它是图象的最低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
(3)在对称轴的左侧,抛物线y=x2从左到右下降;在对称轴的右侧,抛物线y=x2从左到右上升.也就是说,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04新课讲授
例1(教材P30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12x2,y=2x2的图象.
【解答】分别列表,画出它们的图象,如图.

x…-4-3-2-101234…
y=12x2
…84.520.500.524.58…

x…-2-1.5-1-0.500.511.52…
y=2x2…84.520.500.524.58…
思考:函数y=12x2,y=2x2的图象与函数y=x2的图象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总结:共同点是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不同点是开口大小不同,x2的系数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例2(教材P30例1的变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12x2,y=-2x2的图象,并考虑这些抛物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画出图象如图.
思考:当a<0时,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有什么特点?
【点拨】可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开口大小去比较和寻找规律.

【跟踪训练1】(1)函数y=-2x2的图象是抛物线,顶点坐标是(0,0),对称轴是y轴,开口方向是向下;
(2)函数y=x2,y=12x2和y=-2x2的图象如图所示,请指出三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根据抛物线y=ax2中a的值来判断,上面最外面的抛物线为y=12x2,中间为y=x2,在x轴下方的为y=-2x2.
【点拨】抛物线y=ax2,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a|越大,开口越小.

例3(补充例题)已知函数y=(m+2)xm2+m-4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
(1)求满足条件的m的值;
(2)当m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求这个最低点;
(3)当x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解答】(1)由题意,得
m2+m-4=2,m+2≠0.解得m=2或m=-3,m≠-2.
∴当m=2或m=-3时,函数为二次函数.
(2)若抛物线有最低点,则抛物线开口向上,
∴m+20,即m-2.∴m=2.
这个最低点为抛物线的顶点,其坐标为(0,0),
(3)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点拨】也可结合图象来分析完成此题.

【跟踪训练2】已知函数y=(m-1)xm2-2m+2+(m-2)x是二次函数,且开口向上.求m的值及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回答y随x的变化规律.
解:由题意有m-10,m2-2m+2=2.
解得m=0(舍去),m=2.
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
所以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05巩固训练
1.抛物线y=-13x2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是(0,0),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填“低”或“高”)点.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13x2与抛物线y=-13x2的形状相同,开口方向相反,两条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
3.当m=-2时,抛物线y=(m-1)xm2+m开口向下,对称轴为y轴,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二次函数y=-6x2,当x1x20时,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y1y2.
5.一个二次函数,它的图象的顶点是原点,对称轴是y轴,且经过点(-1,14).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
(3)根据图象指出,当x>0时,若x增大,y怎样变化?当x<0时,若x增大,y怎样变化?
解:(1)由题意,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
将(-1,14)代入,得y=14x2。
(2)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
(3)当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06课堂小结
1.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时,应注意些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并熟记抛物线y=ax2的性质的?

抛物线y=ax2(a0)y=ax2(a0)
顶点坐标(0,0)(0,0)
对称轴y轴y轴
位置在x轴的上方(除顶点外)在x轴的下方(除顶点外)
开口方向向上向下
增减性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开口大小a越大,开口越小
a越大,开口越小

二次函数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二次函数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20.1二次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二次函数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函数特征识别二次函数.

2.数学思考:

学生能对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用二次函数来描述和刻画现实事物间的函数关系.

3.解决问题: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4.情感与态度:

通过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他们爱学、乐学、学会,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合作精神以及公平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二次函数,经历探索函数关系、归纳二次函数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确定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寻求生活实例中的二次函数关系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

在教学手段方面,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1、问题感知,情境切入.

教师展示实际问题: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是今年夏天最“热”的一个话题,绿荫场上运动员挥汗如雨,绿荫场外教练员运筹帷幄.足球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状态(包括体能、速度和技术意识)要求很高的项目,一般情况下,足球运动员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比赛开始后,球员慢慢进入状态,中间有一段时间球员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随后球员的状态慢慢下降.经实验分析可知:球员的状态综合指数y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有如下关系:

(1)比赛开始后第10分钟时与比赛开始后第50分钟时比较,什么时间球员的状态更好?

(2)比赛开始后多少分钟时,球员的状态最好,这样的最好状态能持续多少分钟?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很容易得出第(1)问的答案:比赛开始后第10分钟时,y=140;比赛开始后第50分钟时,y=220;所以,比赛开始后第50分钟时球员的状态更好.

当学生开始进行第(2)问的解答时,遇到了不同的困难:

(1)不知道如何讨论当50t90时,y的变化范围?

(2)通过模仿一次函数的性质,学生求出了函数y=中,y的变化范围是.却无法说出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什么?

所有的困难都指向一个焦点问题:

y=是个什么样的函数?它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性质?

因此,学生产生了研究函数y=的兴趣,教师趁势提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以“世界杯足球赛”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为背景,力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成为主动、积极的探索者,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为新课的引出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道结合实际的自编题,其中的数据来源于自己做的社会调查.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配合意识要求很高,所以运动员上场后30分钟左右才进入最佳状态,中场休息后状态仍能保持到最佳,50分钟后由于体能的下降影响了状态的发挥.

2、讲解新课,提炼知识.

(1)对比、分析

教师举出生活中的其它实例,感受二次函数的意义,进一步深化对二次函数概念的认识.

①如图,正方形中圆的半径是4cm,阴影部分的面积Q(cm2)和正方形的边长a(cm)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种药品现价每盒26元,计划两年内每年的降价率都为p,那么,两年后这种药品每盒的价格M(元)和年降价率p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M=26(1-p)2

(2)类比、迁移

教师顺势提问:对y=、Q=a2-16、M=26(1-p)2这三个函数你能用一个一般形式来表示吗?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中去,合作交流,注意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进行引导.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字母表示,只要把握概念的实质即可,必要时可提示学生,类比一次函数的知识.

(3)二次函数的认识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y=ax2+bx+c(a≠0)(说明:括号内的条件,在第(4)步之后再补写)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a、b分别是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4)加深理解

二次函数的定义给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a、b、c的取值范围”.学生就问题自由发言,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合理,都应肯定.最后师生达到共识:

①a不能为0,因为当a=0时,右边不再是x的二次式;

②b、c都能为0,因为当b=0、c=0或b、c都为0时,右边仍是x的二次式.

教师对所得出的常量范围,进行概念补写.

通过两个实例的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列解析式,来思考所列解析式的结构特征,为概括二次函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侧重从解析式的特征思考,透过“引用不同字母”的表层现象,看到解析式的“结构一致”的本质.敞开思想,广泛议论,实现对二次函数本质的认识.

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结果,使其树立“我也能发现数学”的信心.

教师的提问意在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使之产生探究的欲望.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及知识系统的形成过程,由一般到特殊逐步为概念的理解铺平道路.

3、分层实践,能力升级.

[快速抢答]

下面各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①y=2x2②y=-x2+3

③y=(x≠0)④y=15x-1

⑤y=(x+1)2+2⑥y=3x2-2x-5

⑦y=-x(x2+4)⑧y=

答:①、②、⑤、⑥是二次函数

(2)请写出这些二次函数中a、b、c的值.

abc

①y=2x2200

②y=-x2+3

03

⑤y=(x+1)2+2

=x2+2x+3123

⑥y=3x2-2x-53-2-5

特别强调:只有把解析式⑤整理成一般形式,才能正确判断解析式中的a、b、c.

1.[轻松完成]:矩形的周长为20cm,它的面积S(cm2)和它的一边长a(cm)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并求出此函数的定义域.

答案:S=a(10-a)=-a2+10a,

其中函数的定义域为:0a10.

2.[物理中的数学]:钢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运动开始时的速度V0=0)开始沿斜面滚下,速度每秒增加1.5m/s

(1)写出即时速度V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平均速度与时间t的函数

关系式;(提示:本题中,平均速度)

(3)写出滚动的距离S(单位:米)与滚动的时间t(单位:秒)之间的关系式.(提示:本题中,距离S=平均速度时间t)

(4)请判断以上三个函数的类型,如果是二次函数,写出解析式中的a、b、c.

答案:

(1)Vt=1.5t;

(2)==;

(3)S=t=;

(4)函数Vt=1.5t和=是一次函数,函数S=是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a=,b=0,c=0.

3.[请你帮个忙]:某果园有100棵橘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橘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橘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橘子.那么,如何表示增种的橘子树的数量x(棵)与橘子总产量y(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呢?判断这个函数的类型,如果是二次函数,写出解析式中的a、b、c.

答案:

解析式中的a=-5,b=100,c=60000.

4.你出题大家做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5,E是AB上的一个动点,G是AD的延长线上一点,且BE=DG,GF∥AB,EF∥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一道实际函数问题,列出的函数关系是可以是二次函数,也可以是一次函数.

估计学生可能想到:

①矩形AEGF的面积y与BE的长x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

答案:

②矩形AEMD的面积y与BE的

长x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

答案:

③矩形BEMC的面积y与BE的长x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

答案:

④矩形DMFG的面积y与BE的长x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

答案:

⑤其它类型:六边形ABCMFG的周长y与BE的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矩形AEGF的周长y与BE的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是一道概念辨析题,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识别二次函数,同时认识二次函数解析式中a、b、c的意义.

通过求函数的定义域,让学生体会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的特点。

通过这道题的安排,让学生体会到了二次函数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学生在列解析式的过程中,从对比的角度全面了解判定二次函数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不同函数的差异,从而对函数的本质有更深入了解。

这道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在参与编题的过程中,培养了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逐渐被开放、热烈,富于创造性的课堂气氛所代替,成为激发学生潜力的最佳土壤.

4、展示交流,总结新知.

(1)学生自己总结,并在班上交流

本节课——

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我最值得学习的同学是……

(2)结合学生所述,教师给予指导:

①正确理解“二次函数”定义,关注和定义有关的注意问题.

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动脑筋,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许多的生活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以教师提问、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进行,借此促进师生心灵的交流,学生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总结,必然促进其自主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5、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完成课后习题第45--46页第1、2题.

(2)实践题:

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科幻小说《实验室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科学家把一种珍奇植物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后,测试出这种植物的增长情况(如下表)

温度t/℃-7-5-3-11357

植物高度

增长量L/mm12541494941251

由这些数据,科学家推测出植物的增加量L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并由它推测出最适合这种植物增长的温度.

你能想出科学家是怎样推测的吗?请在直角坐标系里画出这个函数的大致图象,根据图象写出你的分析.

必做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实践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及社会实践能力.

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情境,并要求学生尝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伏笔.

五、教案设计说明:

1.注意联系实际,渗透用教学的意识,力求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学中以实际问题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强调具体问题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注重问题的实际意义,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时代气息的例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二次函数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

2.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数学活动力求避免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围绕本节课所学知识,设置有现实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型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既能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又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谈化概念的形式记忆,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采用直观导入、动手操作的方法,借助直观形象,让学生能够理解概念,并初步学会应用.

4.内容设计有弹性,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群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所设置的问题既能使所有学生参与,又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全体学生在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99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