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一、教学目标
识记《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名录》、《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的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丰富的遗产资源、拥有的世界遗产
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和《世界遗产名录》的公布,极大地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教学重点
《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
三、教学难点
《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指导学生观赏图片,结合文字的阅读,了解天坛建筑的特色,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说天坛是文化与环境协调一致的经典范例?
第一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
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北京圆明园图片,提问学生:它是如何遭到破坏的?再由此图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六大都城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分析它们遭受破坏的两大因素:一是自然的破坏(如开封古城,由于黄河的泛滥,已被掩埋在地下,现在的开封城,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所建);二是人为的破坏(如圆明园的被焚毁)。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只剩下北京城尚还保存完好。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门楼和城墙又被扒拆掉,整个城市的面貌也随之大变,难以再恢复历史的原貌。然后导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讲到《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目“《世界遗产名录》和登录标准”,
先讲《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再讲《世界遗产名录》先后公布的世界遗产数量,最后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定和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
讲述四项登录标准时,可选择五张分别代表一种突出的艺术成就(如长城);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如平遥古城);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特殊的见证(如秦始皇陵);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如布达拉宫);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典范(如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图片,用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打到屏幕上,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把握各项标准的准确含义。由于文化遗产中的双重遗产涉及到自然遗产的登录标准,但它毕竟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历史纵横”栏目,不必细加讲解。
最后一目“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首先讲述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过程,再讲我国已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数和准备申报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可先提问学生: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资源丰富还是不丰富,为什么?你知道我国现在拥有哪些世界遗产?然后再讲述我国签署《世界遗产公约》和已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并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和“历史纵横”栏目的我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小结: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世界遗产公约》的通过标志着人类从惨重的历史教训中警醒,开始自觉地保护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和亿万年来大自然创造的美妙景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处共荣、文化与环境的和谐一致,从而跨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jab88.cOm

相关推荐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外国部分)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外国部分)

一、课标要求

考点链接:《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古代埃及金字塔文明的杰出代表及其在世界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及意义;阿布辛拜勒神庙、小辛拜勒神庙、菲莱神庙的艺术特点、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中人类体现的精神意识及意义;雅典城邦和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艺术特点、奥林匹亚遗址特点和文化价值、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和精神;古罗马城的由来以及罗马大斗兽场、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万神殿、凯旋门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帕拉蒂纳美术馆的于是特点和历史意义;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殖民主义的罪恶和戈雷岛的历史价值;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的罪恶;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作用。

学法提示:本专题的内容较为琐碎,以识记性为主;但是它们跟历史发展的脉络联系紧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密切结合政治史、经济史的内容,融会贯通,深化记忆。同时,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瑰宝,但它们却面临很多危机,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结合现实,充分认识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学习世界文化遗产知识内容的过程,也是充分认识其实质和精神的过程。学习的方法,主要是收集资料和进行探究式学习。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不可能都取实地考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的图片影像资料及文字资料加以利用;探究式学习,也主要是对图片影像资料的观察、赏析,及对文字资料的研究,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既要探究文化遗产各自的性质特征、艺术风格和技术成就,又要从它们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创造和形成的过程、对社会发展和文化演进的影响等方面来把握其深刻的内涵。应该得到这样的认识: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都创造有自己的文明成果,这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绝不仅属于所在国家或地区,而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这是通过学习应当充分理解的重要概念。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面临的威胁、《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和主要内容

《世界遗产名录》的公布、登陆标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制定

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和数量

二、知识梳理

(一)知识体系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

艰巨的保护任务

金字塔的

来源尼罗河文明的兴起:政治、经济、文化

金字塔的杰出代表:分布、代表、特征

超凡的金字塔建筑艺术:胡夫金字塔内部、外部精湛的建筑艺术

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建造之谜

金字塔建筑群的历史意义

努比亚遗址的神庙群:建筑的主要时期、分布、特点、杰出代表

阿布辛拜勒神庙:大神庙的外观、内观和最精妙处;小神庙的外观、内观

菲莱神庙:建筑风格和神庙内观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背景、措施、意义

雅典城邦和雅典卫城:雅典城邦的特点、特征、政体;雅典卫城的民主政治和建筑艺术成就

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帕特农神庙: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

奥林匹亚遗址:建筑风格和体育成就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第一届奥运会、宗旨

古罗马城的由来:过程、意义

古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出现、结构、价值

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出现、结构、价值

雄伟的万神殿:形成、目的、结构

众多的凯旋门:目的、代表作

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政治、经济、美第奇家族

佛罗伦萨著名的文化遗产: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帕拉蒂纳美术馆

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屋顶壁画:《创世纪》、米开朗琪罗、《最后的审判》——文艺复兴兴盛时期绘画艺术的宝库

圣彼得大教堂机器广场建筑: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罪恶的奴隶贸易、戈雷岛概况、代表建筑奴隶堡、戈雷岛的新生

集中营建立的背景、布局、罪恶、警示意义

(二)专题内容概要

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⑴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内容主要是说明了保护世界遗产这项活动对人类文明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确立了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阐述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的责任,并且还规定了建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世界遗产委员会)、设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基金、对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给予国际援助的条件和安排,以及教育计划等内容。

(3)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去任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文化遗产的环境。人类传承的文明和继承的文化成果已经与自然融合成了一个统一体。只有重视两者的环境统一协调才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只有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树立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责任感,从而使长期被忽视或濒临绝境的珍贵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世代相传。

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古埃及高超的建筑艺术体现在金字塔群和神庙建筑上,尤其是作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实体的金字塔,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它不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古埃及文明体现的是一种介于东西方之间最古老的大河文明,它的文明成就对古代西方文明有着重大影响。

⑵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胡夫金字塔是人类最高建筑物,距今已四千多年历史;内部结构构造复杂啊,墓内有通道、墙面和地面,内壁有精美浮雕。复杂的空间结构要承受几百万吨的压力,却在几千年间安然无恙,可谓建筑史奇迹;四个底边精确达到千分之一以内,整座金字塔坚实稳固,石块间没有任何粘合物,接缝严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在没有现代现代科学技术帮助的古代,金字塔昭示了古代埃及文明的高超技术与成就。

⑶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行动的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抢救行动,也是人类成功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首次壮举。它显示了人类对自身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及保护意识的提高;它说明了各国的文化遗产具有普遍的价值,为全人类所共有,因此保护它们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他也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的一切国家,大大加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促使他们在建设中尽力开展各种各样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⑴雅典国家的历史特点:雅典经过索伦和克利斯梯尼改革,确立了城邦民主制度,充分实现了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的民主理念。雅典公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艺术家,雅典成为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中心。雅典民主政治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希腊留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⑵从巴特农神庙认识雅典建筑艺术成就:有“希腊国宝”制成的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主要建筑,一直被誉为希腊多利亚式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三层大理石台基支撑着的四十六根巨型大理石柱环绕的长方形内殿;内殿的钱殿供奉着金碧辉煌的雅典娜巨像,后殿存放珍宝与国家档案;为了避免人们从下仰视时产生柱子似乎向外倾斜的错觉,建筑师巧妙地把柱子处理成略向后神庙中央倾斜,而且圆柱下粗上细,中央又略微鼓起,这种“以曲线和斜线来表现直线美”的设计,使整座神庙庄重和谐;神庙柱廊有精美浮雕和雕塑,是古典装饰的绝好样本。古希腊神庙的建筑特点是广泛地运用柱廊,三种柱式构成建筑艺术的精髓。帕特农神庙是多利亚式建筑精品,刚健雄壮而高贵,同时融入了爱奥尼亚柱式的优雅和柔和,是两种柱式作文完美的体现。

⑶奥林匹亚遗址群的建筑风格:奥林匹亚为古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圣地。古希腊人为了祭祀宙斯,就在该地区举行大规模的体育竞技庆典活动,所以分为神庙和运动场两大部分遗址。宙斯大祭坛的遗址,是一个高近七米的椭圆形大平台,即是现代奥运会举行点燃圣火仪式的地方。这里是古希腊的宗教圣地和体育竞技中心,遗址建筑与设施,都是为了宗教祭祀和体育比赛而修建的。

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古希腊人在奥林匹亚举行祭祀宙斯的庆典,同时举行盛大竞技活动,称作奥林匹克,其内涵是竞争、体育、斗志的同义词,并引伸为公平与和平,友谊的精神遗产。现代奥林匹克宪章强调相互了解、友谊、和平、进步“,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理想和愿望。

⑸认识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罗马城在帝国时期建筑达到了古代西方建筑成就的最高峰。它的建筑有公共建筑:打井机场、罗马怒目广场、图拉真广场、图拉真纪功柱、凯旋门、卡拉卡拉大浴场等;宗教建筑有万神殿。希腊建筑特色是以众多圆柱构成的柱廊为主,罗马建筑特色是拱门和圆顶。拱券技术,外形为圆弧与半圆弧状,有良好承重力和装饰美化效果,这是罗马建筑的创新成果。罗马人将希腊柱式与罗马拱券相结合,从而有机融汇形成罗马独特的建筑特色,以上所有建筑物都具备这种特色,表现了罗马人在继承基础上的推陈出新精神。

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⑴佛罗伦萨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摇篮,原因如下:①经济上,从14世纪开始,佛罗伦萨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欧洲最著名工业、商业、金融业中心。繁荣的新经济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为新文化产生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早在12世纪开始,建立起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摆脱了封建从属关系。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制度变革,激励了知识分子开阔视野,锐意创新。

③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继承者,有丰富古罗马文化的遗存,又为它提供了发展思想文化的深厚资源,

④主掌政权的美第奇家族大力资助文化艺术与建筑活动,从而使佛罗伦萨新文化达到了顶峰。

(2)罗马梵蒂冈西斯廷小教堂。天花上的天顶画是《创世记》,祭坛后的壁画是《最后的审判》,题材分别取自于圣经中的第1章《创世记》和最后一章《启示录》,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是他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

(3)圣彼得大教堂先后由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主持建造工程。在米开朗基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工程的阶段所设计的大教堂穹顶,被称为是世界最美的大穹顶之一。贝尔尼尼设计建造的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以多立克柱式、巴洛克式的艺术构思,把大廊柱和大教堂的环境紧密联系了起来,被称为贝尔尼尼圆柱廊,显现出了人文精神的光辉。教堂里还有米开朗琪罗著名石雕《哀悼基督》和贝尔尼尼雕制的圣彼得墓青铜华盖等艺术杰作。米开郎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代表,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并且是巴洛克艺术的宗师。拉斐尔的艺术作品始终洋溢着明净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和宁静而优雅的节奏感。米开郎琪罗、拉斐尔和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贝尔尼尼被誉为巴洛克美术的天才。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以及有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像》的西斯廷教堂等,无论是建筑设计、雕塑壁画、还是艺术风格,都凝聚着文艺复兴“巨人”的才华智慧,他们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圣彼得大教堂也是他们最为杰出的代表作。

文艺复兴不只是恢复古代哲学、艺术和追溯已逝的“黄金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发明、加速变革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反映了个性强烈的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建筑师中的许多人是多才多艺的“巨人”,又是新的思想文化潮流的代表,他们在艺术作品中强调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显示出一种新的精神,即歌颂人性和赞颂世俗生活,提倡人权和个性自由,反对神权、宗教桎梏和禁欲主义,这是人文主义的光辉。这些文化遗产是当时历史发展的里程碑,预示着新时代的曙光。

5、具有警世意义的世界遗产

(1)从戈雷岛见证殖民主义奴隶贸易的罪恶

戈雷岛位于西非塞内加尔,是濒临大西洋岸边的一个小岛。它不仅是西方殖民者掠夺非洲的跳板,又是连接非洲、美洲、欧洲航线上的枢纽。是奴隶贸易主要枢纽和中转站,又是躲避内陆袭击的理想停留地;岛上还有淡水资源,如此优越地理环境和资源使它成为奴隶贸易血腥历史的见证地。

奴隶贸易的动因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种植园对劳动力的需要。由于美洲大陆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被大量屠杀和驱赶,这种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奴隶贸易始于15世纪中期,持续四百多年,到十九世纪基本结束。三角贸易的地区是欧洲——非洲——美洲——欧洲。殖民者有欧洲枪支、布匹等廉价商品,在非洲换取奴隶,随后运至美洲高价卖出黑奴,满载烟草、棉花等原料运回欧洲。戈雷岛成了西非最大的努力贸易转运站,垄断了非洲西海岸的奴隶贸易。贩卖黑奴给欧洲殖民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暴利,无以估计的巨额利润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但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灾难,非洲损失了一亿多黑人精壮劳动力,非洲社会经济陷入停顿和倒退。

②戈雷岛的警示意义:重修奴隶堡,修建博物馆,展现西非古代文化和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的惨痛历史,目的是不忘这段灭绝人性,践踏人权的罪恶历史,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的惨痛教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倡非洲与欧洲、美洲等发达国家进行交流与对语,实现互谅,关注人类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全世界的和平发展。

(2)奥斯威辛集中营申报世界遗产的原因以及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做出的努力

原因: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集中营,将该集中营定位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在于:让世人牢记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无辜、反省历史、警示未来。呼吁青年一代的觉悟,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

人类社会的努力:1、人类社会要求铭记这一段惨痛历史记忆,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人类社会只有从根本上认识纳粹德种族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才能避免种族歧视与种族迫害这一历史悲剧的重演。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与尊重。日本应该像德国那样正视侵略的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走军事扩张和侵略战争的老路。欧洲警钟也提醒亚洲人民保持警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三)重点难点分析

1.《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其前言阐明了《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首先,公约的缔结与国际间保护地球环境意识的增长有密切关系,因为日渐加剧的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及人为的毁坏,已成为威胁文化和自然的主要因素;其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有关国家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加以保护,考虑到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严重性,因而国际社会也有责任参与保护;而且,采用国际公约的形式建立永久性制度,不仅把有着世界性意义的、无法替代的文化与自然内容科学地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并将其有效地置入了国际性的保护活动之中。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双重遗产(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在文化遗产中还有文化景观、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等概念。世界遗产公约中关于文化遗产的定义是: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

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

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

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登陆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损坏;

⑥与其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2、古代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建筑成就与特点、探索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及其在世界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埃及人发明了复合象形文字体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出现了比较突出的医学成就……古埃及人还是最伟大的纪念性建筑的创造者,金字塔和神庙建筑,是古代埃及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和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尤其是古埃及金字塔,称得上是文化遗产中的世界奇观。学习古埃及文明的内容,可以认识,人类正是在这些大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基础上,把自己推向了更为灿烂辉煌的文明。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古老、最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现今已知的金字塔有80多座。以距离孟斐斯不远、位于吉萨高地的胡夫、哈夫拉、门卡乌尔三大金字塔最具代表性,它们是约公元前三千年之初第四王朝法老的陵墓。古埃及人从发明木乃伊防腐技术,到重视陵墓建筑,从国王崇拜到金字塔型制的宏伟纪念性建筑风格形成,有漫长的发展过程。金字塔是角锥体建筑。如胡夫金字塔,底边长230.35米,高146.6米,到19世纪末一直是人类建造的最高建筑物。它用浅黄色石灰石块砌建,外贴磨光的灰白色石灰石板,其几何精确性和正方位朝向几乎没有误差。当时只有木制、石制、铜制工具,只能利用斜面、杠杆等物理条件,把230万块平均重约2.5吨的石块堆成一个像40层楼那么高的角锥体,表现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高超成就,成为人类建筑的奇迹。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反映了古埃及的自然和社会特色。金字塔和尼罗河三角洲的风光十分协调,矗立在尼罗河西岸,背靠浩瀚沙漠的三大金字塔,与自然景色相映而构成气概宏伟的画面,大大加强了其纪念性建筑的表现力。

金字塔有着种种现今还没有被解开的奥秘,它与各种数据和天文现象的关系,它的建造目的、建造时间、建造方法等,都还没有确切的解释,一直是金字塔研究的重要课题。应该相信,金字塔是古埃及人聪明智慧的象征,是他们艰苦劳动的结晶。

埃及中王国时期以后,因首都底比斯所在地的尼罗河中游峡谷地带,两侧大都为峭壁悬崖,在此,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失去了表现力,神庙则取代金字塔成为主要建筑形式。公元前16世纪以后的古埃及,国王崇拜与太阳神崇拜结合起来,国王的纪念物也与太阳神庙(又叫阿蒙庙)结合起来。这些神庙仍保持了古埃及建筑高大雄伟、气派恢宏的风格,许多雕刻华丽的大圆柱至今留存。金字塔等建筑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神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主要在内部。雕刻、绘画和建筑的和谐融合,大大加强了古埃及建筑的艺术感染力。

在埃及的努比亚地区,留存了许多拉美西斯二世遗迹。拉美西斯二世是公元前13世纪新王国时期极有作为的法老,一生之中建造神庙、战争征伐,事迹广见于众多的神庙壁画。这些历史遗迹也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反映了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繁荣与成就,成为讲述古埃及文明的凝固而又生动的教科书。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神庙宏大精美,阿布辛拜勒太阳神庙可见一斑。神庙塑造了拉美西斯二世和古代埃及众神的形象,神庙正面守护在两侧的四座拉美西斯二世及王后的雕像雄伟壮观,堪称古埃及艺术中最绚丽的珍宝。春分和秋分之日,早晨第一缕阳光直射神庙深处,其建筑设计的计算精妙更为世人惊叹。

阿布辛拜勒太阳神庙的搬迁成为人类拯救世界文化遗产的经典之作而被载入史册。这一范例也是促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保护世界遗产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对于我国长江三峡库区和其他地区在经济建设之中,如何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借鉴的作用。通过这一学习内容,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

1960年代初埃及决定建设阿斯旺水坝工程,蓄水发电和灌溉农田。水坝建成将使上游纳赛尔湖水位提高几十米,努比亚地区的文化遗产将淹没于坝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阿布辛拜勒神庙。于是,阿斯旺水坝的建造就涉及到一个普遍问题:如何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着通过国际援助和协调保护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的宗旨,发起拯救世界珍贵遗产、搬迁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活动。这一项活动发生在世界遗产公约缔结以前,得到50多个国家的经费资助和各国科学家、考古学家、工程师通力合作。工程复杂艰巨,神庙被精密测量后切割分解编号,再用先进技术在比原址高64米的高地上重新组装。经过4年多努力,1969年神庙完成搬迁,重放异彩,它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以及人们为拯救人类文化遗产的不懈努力。

3、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世界地位;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形成的原因、杰出代表、建筑成就与特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可以说是古希腊文化一个代表,既反映了古希腊城市国家(城邦)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文明成就,也反映了影响至今的古希腊建筑的艺术成就。

雅典的历史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民主政治和人文主义。雅典民主政治以海上贸易和手工业为基础,雅典文化中人文主义因素突出。希波战争中,雅典成为希腊城邦的盟主,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自由民民主制度和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因素更加发展,希腊迎来了以雅典为主要代表的黄金时期,雅典卫城建筑群是这个黄金般的古典时期的纪念碑,是全面繁荣昌盛的见证。

雅典卫城建筑群是雅典城邦的象征,除了称为巴特农的雅典娜神庙之外,还有山门、胜利神庙、埃莱库台伊神殿等建筑。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重建卫城,新的巴特农神庙不仅是城邦保护神雅典娜的庙宇,也是卫城的主题建筑和战胜波斯入侵的纪念碑,还是雅典作为全希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标志,同时又是提洛同盟的财库和城邦的档案馆。恩格斯说:“希腊建筑表现了明朗和愉快的情绪”。巴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建筑发展的精品,刚健雄壮而高贵,并融入了爱奥尼柱式的优雅柔和,它把人体美赋予建筑,在两种柱式的性格刻画中,显示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光辉。巴特农神庙的雕刻也是杰作,廊柱的檐壁有爱奥尼式浮雕,而最辉煌的雕刻表现在东西两个三角形山花上,形象和故事被巧妙地安排在三角形构图之内。多立克和爱奥尼的柱式建筑风格是古希腊建筑留给全世界的最重要遗产,现在仍有重要影响。

奥林匹克的最初含义是在古希腊人举办的宗教祭祀和竞技运动方面,而其作为和平、庆典的大会的宗旨,则仍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继承。因此,学习这一内容重在理解和认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意义和影响。

古希腊奥林匹克遗址群主要包括有神庙遗址和运动场遗址,它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奥林匹亚,这里是古希腊宗教中心地之一,为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圣地,古代希腊人在这里举行祭祀宙斯的庆典,并举办盛大的竞技活动,称为奥林匹克。奥林匹克的宙斯神庙是当年最宏伟的建筑,从遗址残存的石阶、石柱仍可想见其壮观景象。宙斯妻子赫拉神庙的遗址是现存最为古老的多立克式神庙建筑遗址,约建造于公元前600年,当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采集仪式就在这里举行。奥林匹克两座神庙遗址的两侧还有运动场、赛马场和练习场的遗址,公元前5世纪,是古代奥林匹克最为盛行的时期。古希腊奥林匹克的精神,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体育盛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对于我们人类社会,已经更多地表现在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明交流与和平竞赛上,其积极意义是很值得讨论的。

4、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摇篮的原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的代表、建筑成就以及历史价值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地区托斯卡纳州的首府,它作为罗马殖民地在公元1世纪时发展起来。12—13世纪,佛罗伦萨的工商业得到发展,也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方,并成为欧洲为数不多的自治城市之一。统治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是当时最具实力的商业家族,他们支持人文学者,培养和罗致了大量的哲学家、诗人、艺术家和建筑师。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文艺复兴运动也造就了一批多才多艺,集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之能于一身的“巨人”,他们创造了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使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文化中心,被称为意大利的雅典。坐落在阿尔诺河两岸的佛罗伦萨,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美丽壮观的宗教建筑和美术馆。佛罗伦萨主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最早建筑物,由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主教堂大穹顶,突破了教会禁忌,是人文主义的一种胜利。上古留存的文化遗产大多为人类的建筑物,建筑与美术、雕塑融为一体,是综合的艺术。文艺复兴时期,恢复了中断近两千年之久的古典建筑风格,重新使用柱式作为建筑构图的基本因素和骨干,追求端庄、和谐、典雅、精致。各类建筑的型制和艺术形式也都有很多创新,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世俗建筑类型丰富,建筑上的穹顶结构技术进步很大。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建造是为了提高共和国的声誉和公民的自豪感。它竣工于1471年,和洗礼堂、钟楼组成了佛罗伦萨大教堂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凝聚了坎比奥、布鲁内列斯奇、乔托、基培尔蒂等人的智慧,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特点,一是大,可以同时容纳3万人同时从事宗教礼拜活动;二是高,高达107米,是佛罗伦萨城最高的建筑;三是创新,如不用支柱,椭圆形,建筑材料较轻,空心的内外两层,采光充分。佛罗伦萨大教堂被公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是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它体现了不同于来世主义、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而是崇尚理性,注重人性,追求现世幸福,肯定自我,乐观进取,尊重知识和人才的人文主义精神。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术馆。以收藏文艺复兴美术藏品著称。乌菲齐美术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乌菲齐宫内。乌菲齐宫曾作过政务厅,政务厅的意大利文为uffizi,因此名为乌菲齐美术馆。该馆以收藏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名作而蜚声国际,有”文艺复兴艺术宝库”之称。藏品以美第奇家族历代收藏为主体,收藏有13~18世纪意大利派﹑佛兰德斯派﹑德国及法国画派的绘画名作。展品按时代顺序和流派陈列。13世纪托斯卡纳派陈列室展出有契马布埃﹑乔托﹑杜乔?第?博尼塞纳的大幅绘画《圣母子》,给刚踏入博物馆的观众以强烈的感受。14世纪锡耶纳派陈列室有洛伦采蒂兄弟的数幅作品和S.马尔蒂尼的《圣告》等反映锡耶纳派绚丽多彩风格的作品。14世纪佛罗伦萨派陈列室有G.da法布里亚诺﹑摩纳哥的洛伦佐修士等人的作品。15世纪佛罗伦萨派陈列室是最引人注目的陈列室,有S.波提切利的大小20幅作品,其中的《维纳斯的诞生》和《春》两幅作品是他的成熟期巅峰之作。此外还展出有佛兰德斯派的H.梅姆灵﹑H.胡斯等人的说明与佛罗伦萨派之间的联系的作品﹑北方画家陈列室有A.曼特尼亚﹑威尼斯派的G.贝利尼﹑乔尔乔涅﹑柯勒乔等人的作品。莱奥纳多?达?芬奇的未完成的作品《三王礼拜》也陈列在这裹。德国画家,则有A.丢勒﹑L.克拉纳赫等人的作品。文艺复兴后期陈列室展出有拉斐尔的《金翅雀的圣母》﹑米开朗琪罗的《圣家族》尼斯派陈列室有提香﹑P.韦罗内塞﹑J.R.丁托列托等人的作品,其中以提香的《花神》最为杰出。此外,该馆还陈列有荷兰画家伦勃朗﹑P.P.鲁本斯等人的名画和18世纪威尼斯派作品。最后一个陈列室展出了各时代画家们的自画像。

帕拉蒂纳美术馆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以收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其他各画派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丁托列托、伦勃朗、鲁本斯、凡代克等作品而驰名,并藏有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作品。

西斯廷小教堂本来只是罗马教皇的一个私用经堂。其教堂内的天顶画,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它与同一教堂的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并立为米开朗基罗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西斯廷小教堂因为米开朗基罗创造了《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名扬天下。这两幅壁画工程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 西斯廷天顶画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上按照它的长矩形(全长40米,宽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诺亚祭献》、《大洪水》、《诺亚醉酒》等九个主题。周围再以建筑结构等柱壁装饰,把每个画面分隔开。并在每一分隔的区域内四角,画上共二十个裸体青年,再在各区域的四个大框内画了十二个形体较大的先知与巫女的形象。矩形的两条长边上,共有八个三角档,在档与档之间又画了“基督祖先的故事”,而在矩形两端的四个大三角档内,又画了四个圣经故事《礼拜铜蛇》、《大卫杀哥利亚》、《哈曼的磔刑》、《朱提斯杀荷罗芬尼斯》,共同组成一首以颂扬人类创造性智慧,赞美人性与人的肉体的美的宏伟的色彩交响曲。其中每一个主题,每一个画面以及每一个壮美的裸体形象都蕴含着对人生欢乐与创造力量的肯定。

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16世纪罗马取代佛罗伦萨而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兴盛时期的中心,其标志性建筑就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大规模改建。教皇为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聘请了首屈一指的建筑艺术大师布拉曼特、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相继主持了设计与施工,工期延续了120年。圣彼得大教堂大教堂、圣彼得广场和体梯型广场三部分组成。大教堂呈十字架结构,但整体结构造型突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建筑风格,废弃了象征神权的哥特式风格,古典柱式与圆拱再度成为构图主体。体现了罗马式弯隆圆顶、希腊式石柱以及大理石装饰的完美结合。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大圆顶,用肋拱进行加固,解决了圆顶跨度太大又没有立柱支撑的难题。大教堂以收藏艺术珍品众多而蜚声世界,如米开朗琪罗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乔托镶嵌画《小帆》、贝尔尼尼的雕塑《圣水钵》。大教堂能容纳5万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宏大最壮观的天主教堂,它融汇一个多世纪意大利众多艺术精英的智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贝尔尼尼以方尖碑为中心,设计了一个200米长的椭圆形广场和小型梯形广场,给人以恢宏豪放的感觉。梯形广场自外向里地势逐渐上升,目的是为了让椭圆形广场上的信徒都能瞻仰站在高处主持弥撒礼的教皇。两侧柱廊宗教寓意深刻,它们犹如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中,教皇尤利亚二世在梵蒂冈兴建的新的圣彼得大教堂,称得上是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创造力量的纪念碑,也是基督教世界的最高教堂和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大的教堂。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盛期和晚期以罗马为中心,当时,意大利各地的学者、艺术家、建筑师纷纷来到罗马,历任教皇也致力于重建罗马城,追求古罗马式的雄伟宏大和纪念碑式的风格。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和建造历经的曲折和反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较量的反映。

5、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戈雷岛和奥斯威辛集中营

位于大西洋中的戈雷岛距非洲塞内加尔海岸只有3公里,是一个长900米宽300米的美丽小岛,然而,戈雷岛曾经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贸易转运站,它是16至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奴役非洲大陆、贩卖黑奴的血泪历史的缩影。贩卖黑奴一直被指责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罪行之一,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就将戈雷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则是用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人类自己在过去做过的那些不光彩的事情。课程标准选取戈雷岛作为特殊遗产有代表性的内容之一,是因为戈雷岛是最为典型的殖民主义者罪恶奴隶交易的历史见证地。

戈雷岛上还留存着作为奴隶集中营的“奴隶城”遗址,欧洲商人进行奴隶买卖交易的建筑物等。戈雷岛的统治者历经葡萄牙人、英国人和法国人,但戈雷岛作为向南北美洲运送奴隶的始发地和转动站,却从未改变过。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被欧洲殖民者称之为“奴隶海岸”,那里建造有许多像戈雷岛那样有奴隶集中营设施的堡垒,例如加纳的沃勒塔大阿克拉城堡及要塞和堡垒建筑群,就是以其奴隶贸易繁荣时代的遗迹而被登录为世界遗产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罪恶奴隶贸易的见证地戈雷岛这一特殊遗产,在于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西方殖民制度下的非洲黑奴贸易,历时300多年,其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其他时期的奴隶制度所望尘莫及的,它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行为,这是一段令人发指的历史。

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一内容,作为极具警示意义和特殊性质的遗产来说,是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教育意义。位于波兰南部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建立的最大的死亡集中营,它以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为主的33个集中营组成,实际是规模庞大的杀人工厂。1940年至1945年间,约有四五百万犹太人、波兰人、吉卜赛人、苏军战俘和各国进步分子在这里惨遭杀害。现在,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参观和悼念死难者,昔日的集中营依然电网环绕,岗楼林立,牢房、绞架、毒气室、焚尸炉历历在目,陈列室大厅里死难者遗留下的头发、鞋子、皮箱、眼镜架、刷子等遗物每一种都堆积如山。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出现了奥斯威辛这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罪恶,这就使人思考:怎样才能使人类永远记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在1947年7月,波兰议会就通过一项法案,为了使后人永世不忘这段血腥历史,绝不允许它在将来再现,要永久保留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一切建筑和设施,并将其改为殉难者纪念馆,让昔日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德国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恶的铁证。这就是奥斯威辛集中营成为特殊遗产的主要原因。1979年,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特殊遗产再次被强调做永久的保存,并设立为博物馆,公开展示。

为了永远记住人类历史上那些发生过的悲剧,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人们做出了种种努力,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保存这些历史的见证和遗留物,用以警示和教育后人。当面对这些历史之时,人们的心灵都会受到震憾,并由此产生鲜明的是非感和强烈的正义感,产生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贡献的历史责任感。

三、典型例题

1、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日常工作的执行机构是()

A、世界遗产委员会B、世界遗产中心 

C、各国文物保护中心 D、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B

2、截至2004年7月前,世界上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国家是()

A、意大利B、中国C、西班牙D、埃及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A

解析:经济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建造金字塔的根本条件。

答案:B

3、被誉为“尼罗河明珠”的努比亚遗址是()

A、阿布辛拜勒神庙B、菲莱神庙C、阿布辛拜勒小神庙D、拉美西斯巨型雕像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B

4、古希腊、罗马有如此灿烂的建筑文明的根本原因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B、建筑家的非凡智慧

C、统治者的开明政策D、国家实力的壮大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原理,文化属于意识范畴,一国的文化决定于国家实力。

答案:D

5、如果你要去参观拉斐尔的艺术作品,你可以去()

①乌菲齐美术馆②皮提宫③西斯廷小教堂④圣彼得大教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答案:D

6、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和黄河流域的中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这两个国家给人类创造了什么奇迹?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奇迹出现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梳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要结合历史文化遗产,论从史出,不能脱离史实,泛泛而论。

答案:古埃及人发明了复合象形文字体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出现了比较突出的医学成就,古埃及人还是最伟大的纪念性建筑的创造者,金字塔和神庙建筑,是古代埃及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和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尤其是古埃及金字塔,称得上是文化遗产中的世界奇观。

这些世界奇观的出现一方面是奴隶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还有古埃及所处的尼罗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当时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条件都有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和万里长城、北京明清朝故宫、丝绸之路上的莫高窟等众多的世界奇迹,其中,秦始皇陵是迄今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寝,秦始皇陵的从葬兵马俑,则为20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在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奇观,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些世界奇观的出现一方面是封建地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反映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后,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中国地处黄河流域,大量丰富的物质材料,加上古代高超制陶技术和美术工艺,炎黄子孙造就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奇观。

四、能力训练

(一)客观题

1、《世界遗产公约》通过于年。()

A、1971B、1972C、1976D、1977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B

2、截至2004年7月前,世界上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国家是()

A、意大利B、中国C、西班牙D、埃及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A

3、截至2004年7月前,我国拥有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

①元杂剧②昆曲③京剧④古琴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D

4、造成文化遗产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的因素有()

①战争②自然灾害③过度的旅游开发④环境污染⑤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D

5、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职责有()

①负责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②监测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③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项目,把它们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④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对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实施技术和财力援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对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了解。

答案:A

6、列关于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于公元前27世纪第四王朝时期B、它是法老昭塞尔的陵墓

C、它是由六个大小不一的“马斯塔巴”重叠而成D、它是四棱锥型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的掌握情况。

答案:D

7、金字塔的规模和数量达到空前绝后的顶峰是在()

A、第一王朝时期B、第二王朝时期C、第三王朝时期D、第四王朝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D

8、下列关于吉萨金字塔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最为著名的金字塔群

B、它包括胡夫、哈佛拉、孟卡拉祖孙三代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C、建于公元前24世纪

D、是埃及金字塔建筑中的经典之作,塔身为精确的正方锥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

答案:C

9、在现存的金字塔中,最完美地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建筑智慧的是()

A、胡夫金字塔B、哈佛拉金字塔C、孟卡拉金字塔D、狮身人面像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A

10、右图的狮身人面像位于()

A、胡夫金字塔外的东北面B、哈佛拉金字塔外的东北面

C、孟卡拉金字塔外的东北面D、孟卡拉金字塔的西北面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B

11、规模宏大的神庙建筑逐渐取代金字塔是在()

A、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B、公元前23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

C、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16世纪D、公元前23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金字塔的历史发展情况。

答案:A

12、下列关于努比亚遗址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埃及神庙遗址

B、努比亚遗址的宗教建筑大多建于公元前11世纪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

C、它集中体现了数千年前古埃及宗教建筑艺术的特点

D、它同金字塔一样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努比亚遗址的总体把握情况。

答案:B

13、努比亚遗址中融合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杰作是()

A、阿布辛拜勒神庙B、菲莱神庙C、阿布辛拜勒小神庙D、拉美西斯巨型雕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B

14、公元前16世纪埃及的中心是()

A、孟非斯B、底比斯C、吉萨D、代赫舒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B

15、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实体是()

A、古巴比伦空中花园B、古埃及神庙C、罗马竞技场D、古埃及金字塔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D

16、雅典城邦的典型特点是()

A、交通便利B、小国寡民C、幅员辽阔D、泱泱大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B

17、古代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政治原因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行B、雅典公民享有较高程度的民主自由

C、希腊人喜欢思考和创造D、希腊优良的自然环境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字眼是“政治原因”,对比各项不难选出答案。

答案:A

18、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为了祭祀雅典保护神——雅典娜而修建的

②公元前4世纪一度被波斯人所毁

③包括山门、伊瑞克提翁神庙和帕特农神庙等建筑

④在雅典卫城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供奉希腊主神宙斯、

海神波塞冬和铁匠之神赫非斯托斯的神殿。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雅典卫城的总体把握情况。

②是错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480年。

答案:D

19、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于年。()

A、1892B、1896C、1894D、1924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B

20、现代奥林匹克格言是()

A、更快、更高、更远B、奋发向上、公平竞争

C、挑战自我、友谊第一D、和平友谊、公平竞争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A

21、古罗马的象征建筑是()

A、大斗兽场B、图拉真广场C、凯旋门D、万神殿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识别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选出答案。

答案:A

22、下列能体现古罗马皇权崇拜的是()

A、大斗兽场B、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C、凯旋门D、万神殿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B

23、惟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古罗马建筑是()

A、大斗兽场B、凯旋门C、万神殿D、图拉真广场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C

24、罗马现存最古老的凯旋门是()

A、提图斯凯旋门B、君士坦丁凯旋门C、法国凯旋门D、塞维鲁凯旋门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A

25、13世纪掌握佛罗伦萨立法权、内政和外交大权的是()

A、长老会议B、美第奇家族C、神圣罗马帝国D、洛林家族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A

26、下列关于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为“以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而建造的

B、其大圆顶是由菲里坡布鲁内列斯奇设计的

C、它完成于1418年,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D、它高107米,至今仍是佛罗伦萨城最高的建筑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母玛利亚大教堂的掌握情况。

答案:C

27、如果你去意大利旅游,要参观古罗马以来最大的圆顶,你应该去()

A、圣母玛利亚大教堂B、西斯廷小教堂

C、圣彼得大教堂D、罗马万神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辨和识别能力。

答案:A

28、下列关于乌菲齐宫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一世大公决定建造的②设计者是乔治瓦萨里③建造历时21年,完成与1581年④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行政中心⑤弗兰西斯科一世大公在宫中修建了乌菲齐美术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D

29、在下列哪个地方可以欣赏到上图的真迹?()

A、圣彼得大教堂B、皮提宫C、圣母玛利亚大教堂D、西斯廷小教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文物的识别能力。

答案:D

30、下列美术作品不属于米开朗琪罗创作的是()

A、雅典学派B、创世纪C、哀悼基督D、最后的审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梳理、总结能力。

答案:A

31、戈雷岛见证了殖民罪恶,造成这种殖民罪恶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家贪得无厌B、非洲的愚昧落后

C、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西方殖民的时代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了殖民活动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答案:C

32、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历史根源是()

A、经济危机B、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

C、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希特勒的独裁政策

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

答案:B

二、主观题

3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罗马建筑的共同点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建筑的总体把握情况和根据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

答案:1)第一,罗马建筑是古希腊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并达到那个时代的顶峰,对后期欧洲建筑乃至世界建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每一座罗马建筑遗迹都是一本无声的史书,它显示了帝国的强盛与富足,是罗马帝国威严和权力的象征。

2)继承优秀,弘扬传统,独树一帜,是古罗马建筑不灭的灵魂。古罗马文明是人类的骄傲,罗马是人类的“永恒之城”,古罗马建筑的式样和风格在世界上影响了整整几个世纪,难怪有写历史学家认为,西方历史的真正开端可以说发轫于古罗马。

34、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过程对人类保护自身文化遗产有何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回答要紧扣文化遗产的历史人文价值。

答案:当今社会人类挽救珍贵的文化遗产问题日益迫切;人类保护自身文化遗产需要国际社会提供包括资金、技术等条件在内的各方面的援助;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抢救活动,也是人类成功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壮举;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国际救援运动,显示了人类对自身历史遗产的尊重,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提高;只有增强人类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意识,才能使人类古迹承载的历史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

35、从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中举例说明古代建筑的特色,对于如何保护这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回答要联系实际,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

答案:奥林匹克的宙斯神庙是古希腊当年最宏伟的建筑是欧洲的建筑特色的代表,从遗址残存的石阶、石柱仍可想见其壮观景象。宙斯妻子赫拉神庙的遗址是现存最为古老的多立克式神庙建筑遗址。

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以罗马城里建于公元1世纪的圆形竞技场、建于公元2世纪的万神庙,以及大型公共浴场为代表,这三座建筑物就是那个时代的纪念碑,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古罗马人是伟大的建设者,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柱式建筑艺术,完成了拱券结构的建筑技术革命,其建筑艺术具有粗犷豪迈、大气磅礴的风格。罗马帝国为了统治广阔的疆土,还修建了通往帝国各处的公路和水道,把土木工程技术发展到了极为精湛的地步。

中国古代建筑,不以单一独立的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在建筑结构的严格对称上又有多样的变化,在变化中仍保持统一的风格,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征。

建筑技术本身也反映一种精神和文化。北京故宫、颐和园和明清皇家陵寝等历史遗产,见证了近五百年中国封建王朝的盛衰,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王朝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皇权政治的集中反映,然而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又凝聚着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表现了中世纪中国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是15至19世纪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在一个侧面的凝固。

如何保护这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我们应该确立世界遗产概念和开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观念,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这与保护生物种类和地球环境同样重要。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确定了在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融合为一的思想观点。因此,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一致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全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反思探究

36、从非洲的戈雷岛的古代奴隶贸易转运站和近代奥斯威幸集中营遗址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给后人什么警示作用?

探究思路:了解罪恶奴隶贸易的见证地戈雷岛这一特殊遗产,在于认识古代殖民主义的罪恶。西方殖民制度下的非洲黑奴贸易,历时三百多年,其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其他时期的奴隶制度所望尘莫及的,它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行为,这是一段令人发指的历史。

非洲的戈雷岛的古代奴隶贸易转运站的出现,反映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特征。

中世纪西方殖民者利用奴隶贸易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源源流入欧洲的巨额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出现了象奥斯威辛集中营等多处法西斯集中营。反映了世界法西斯势力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较量的时代特征。

在1947年7月,波兰议会就通过一项法案,为了使后人永世不忘这段血腥历史,绝不允许它在将来再现,要永久保留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一切建筑和设施,并将其改为殉难者纪念馆,让昔日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德国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恶的铁证。

奥斯威辛集中营这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罪恶,给后人留下的警示作用是:让人们永远记住历史上的悲剧,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保存这些历史的见证和遗留物,用以警示和教育后人。当面对这些历史之时,人们的心灵都会受到震撼,并由此产生鲜明的是非感和强烈的正义感,产生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贡献的历史责任感。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教学目标
识记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和面临的任务
理解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含义
教学重点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引言,提问:为什么现在的北京不能整个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引申出世界遗产的登录条件和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目“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大力保护?然后着重讲述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两个保护原则的深刻内涵。所谓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特征,即保存遗产的原貌,反对在遗产地增添新的非遗产建筑(包括宾馆、饭店、水泥路面)和改变景观面貌的设施(如铺设水泥路面、架设索道、修建公路、在空中拉电线、电缆等)。这点只要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对完整性的内涵,可让学生先阅读有关的课文和“学思之窗”栏目有关长城的完整性的小字,并让他们以我国的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为例来说明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展开讨论,真正弄清完整性所包含的两层涵义,即有形的范围上的完整性和无形的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最后,在讲述《世界遗产公约》为保护遗产所作的几项规定时,要着重讲出执行这些规定何以能起到有效保护遗产的作用。
最后一目“艰巨的保护任务”
建议教师用“喜”与“忧”两个字作为基本线索进行讲述,“喜”指的是世界遗产的影响力和申遗热潮的高涨,“忧”指的是世界遗产遭到的破坏。可结合本省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或准备申遗的项目(可从后面参考资料或报纸、网站上查找)进行讲解,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黄山申遗成功后,修了三条索道,并在坡度很大的山腰溪谷间修建水库和蓄水池,开崖凿壁,垒坝蓄水,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二)泰山的地方官曾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的口号,并修建了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修建了大批宾馆、饭店、娱乐城、电影院,使非遗产的商业建筑远远超过了遗产建筑,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三)洛阳龙门石窟申遗之前曾在宾阳中洞、惠简洞、万佛洞中重塑早已遗失、毁坏的本尊佛像,在联合国专家前来评审前才匆忙撤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四)颐和园万寿山智慧海的“无梁殿”外壁上的千尊琉璃小佛像,因遭英法联军的破坏而残缺不全,至今仍然保存原貌而未加修复,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朗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一目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就是要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作任何的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最后达到增强保护意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目的。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突出的普遍价值

世界遗产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教科书,不同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流,互相了解的重要媒介,进行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

通过世界遗产,认识历史文化、了解世界文明、进行学术研究

资料搜集

问题探究

确立新的文明理念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

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含义

真实性与完整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问题探究

分析比较

艰巨的保护任务

可持续发展

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

充分保护、适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讨论法

问题探究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

难点

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应适当补充材料,并展示一些典型图片,围绕文化遗产对于人们认识历史文化、不同民族和国家展开交流和学习以及开展学术研究所起的作用,说明其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其中,讲到高句丽王城和王陵及贵族墓葬群、布达拉宫、丽江古城、盛京三陵、清东陵、清西陵、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庙宇等,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历程的最可靠的实物资料时,可以提问学生:这些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创造的,它们在现今的哪个省市自治区?以便加深认识和理解。讲到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的宝贵资源时,应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印度专家考察布达拉宫之后的感言,这是一个极为生动深刻的例证。讲到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时,除课文所提到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文字的解读和敦煌文书的发现的学术价值之外,最好再举出有关玛雅文明的文化遗产作为例证,因为古玛雅文字至今尚未全部释读,研究玛雅文明主要还得依靠地上和地下发现的文物古迹。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先从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仅属于当代人,还应传承给后代,而文化遗产又不可再生,遭到破坏也就失去其价值,故应将保护放到第一位,再引出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护原则。相对于完整性而言,真实性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其内涵的关键是保持历史的原貌,也即保持该项遗产形成时和此后所形成的特征,不要附加当代人添设的东西。教师可举洛阳龙门石窟和南京明孝陵申遗之前清理拆除当代所铺设的水泥路面、架在空中的电线、电缆、新建的宾馆、饭店等建筑物为例加以说明。完整性的涵义有两层,一是范围上的完整性,二是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前者是有形的物质的,后者是无形的非物质的,是从前者衍生出来的。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有关长城完整性的叙述文字,并让学生列举我国的另一项文化遗产说明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展开讨论,以加深认识。尔后再讲述《世界遗产公约》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规定,使学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艰巨的保护任务”,教师可用“喜”与“忧”来概括《世界遗产公约》制定以来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喜的是各国普遍加强了保护遗产的力度,并积极参与濒危遗产的抢救工作,申遗热潮空前高涨。忧的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教材展示了“巴米扬西大佛”和“敦煌莫高窟”两幅图片,教师可利用这两幅图片作为线索,并适当补充材料,说明自然灾害的持续不断,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局部战争频繁发生,国内遗产景区的过度开发,对遗产所造成的破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世界遗产的紧迫性,激发他们保护世界遗产的历史使命感。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学习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时,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提问:(一)什么叫真实性?(二)什么叫完整性?然后结合“学思之窗”所提的问题,让学生列举具体事例说明文化概念上的完整,并展开讨论。如果学生一时举不出具体事例,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十三陵申遗时缺了一个陵行不行?”“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申遗时只申报孔庙和孔府,去掉孔林行不行?”“泰山申遗时只申报与佛、道有关的古迹遗址,不包括封禅的线路与文物遗迹行不行?”最后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登录《世界遗产公约》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

案例二 讲述我国遗产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时,可以提问学生:(一)黄山申遗成功后,修了三条索道,并在坡度很大的山腰溪谷间修建水库和蓄水池,开崖凿壁,垒坝蓄水,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二)泰山的地方官曾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的口号,并修建了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修建了大批宾馆、饭店、娱乐城、电影院,使非遗产的商业建筑远远超过了遗产建筑,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三)洛阳龙门石窟申遗之前曾在宾阳中洞、惠简洞、万佛洞中重塑早已遗失、毁坏的本尊佛像,在联合国专家前来评审前才匆忙撤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四)颐和园万寿山智慧海的“无梁殿”外壁上的千尊琉璃小佛像,因遭英法联军的破坏而残缺不全,至今仍然保存原貌而未加修复,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朗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一目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就是要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作任何的改动,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四、问题解答

1.你能以我国的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为例,说明其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吗?

解题关键:有形遗产所产生的无形的文化价值。

思路引领:这种无形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见教材分析与建议。

2.请谈谈你对这个事件(雪铁龙汽车开上老龙头的广告片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引起法国观众的怒斥)的感想和看法。

解题关键:汽车开上老龙头对长城的破坏。

思路引领:中法两国国民素质与遗产保护意识的巨大差距。

答案提示:自由发挥。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2课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种族灭绝政策。

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

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是德国法西斯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这一历史悲剧产生的思想根源。

通过比较“种族”与“民族”概念的不同,分析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的谬误与危害。

情景再现对照比较问题探究。

从根本上认识纳粹的种族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才能避免种族歧视与种族迫害这一历史悲剧的重演。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最后解决”方案。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

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对犹太人实施最终的种族灭绝。

结合史实体验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的罪恶。

情景再现体验感悟。

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

警惕历史的重演

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

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

通过对比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和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感悟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情景再现对照比较问题探究。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的罪恶;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作用。

难点

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引言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简单介绍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概况。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野蛮黑暗的一页。它由三个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第二,引导学生思考“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一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给世界的共同警示。

本课讲授1课时,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集中营建立的背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集中营里的罪恶;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意义。

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本目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德国法西斯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这一历史悲剧产生的思想根源;第二部分:种族灭绝政策的实施──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为主要活动的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

(1)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和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这一部分内容构成了集中营建立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种种罪行中,最令人发指的,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发生的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宣扬纯粹的德意志人是大自然的宠儿,是一切文明和文化的创造者,上苍赋予了他们主宰全世界的权利。除德意志人外,其他种族都是“劣等民族”。而在那些“劣等民族”中,犹太人又是最为劣等的民族。在德国,种族主义思想由来已久,主要来源于德籍英国人豪·斯·张伯伦和戈平瑙宣扬的反犹太主义、“亚利安人种族优越论”。希特勒完全继承了张伯伦之流思想的衣钵,不但大反犹太人,而且将反犹太人的思想付诸实际行动。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极力宣扬犹太人是德国人生活“堕落”的根源,是威胁德国人民的危险的敌人。这样,他们必须被根除。“选择”和“淘汰”是希特勒种族思想的指导原则,即所谓优胜劣汰。在他看来,德意志人是最优秀的人种,有权生存;犹太民族是劣等人种,自然应该被淘汰,以此确保“优等民族”的地位和生存。

此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出示有关“种族”与“民族”的概念的材料,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种族与民族的异同。出示有关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及根源等材料,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集中营建立的背景,从而认识到种族主义的荒谬和危险以及在历史上给人类造成的极大灾难。

(2)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后,即在本国建立了大批用于关押和虐待犹太人的集中营,大肆迫害犹太人。1935年9月15日,纳粹政府制定了反对犹太人的《纽伦堡法》,公然剥夺了犹太人自19世纪开始以来享有的公民的平等权利,取消了犹太人的国籍,不允许犹太人担任公职。此后,反犹太人运动不断升级,直至最后实行灭绝政策,迫害犹太人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把种族主义理论在占领区实施,建立了许多集中营,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奴役,最终演变为赤裸裸的大屠杀。

此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集中营的性质与用途,出示“德国纳粹集中营分布图”,了解德国法西斯在德国和占领区利用集中营对犹太人犯下罪行的规模。

第二目“人的屠宰场──奥斯威辛”

本目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第二部分:集中营里的罪恶。

(1)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威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有七千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威辛集中营从此为外人所知。到苏军解放时为止,已有四百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奥斯威辛原本是波兰南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人占领,这里处于当时德国控制区的中心地带,有许多铁路在此衔接,交通便利。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一千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野蛮黑暗的一页。它由三个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该集中营是纳粹德国陆军司令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一号集中营,1940年6月收容了首批728名波兰和德国政治犯。这里通常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其中包括政治犯、战俘以及犹太和吉卜赛平民。德国1941年6月入侵苏联后,苏联战俘被陆续送往那里关押。二号集中营,该营建于1941年10月,官方称为比克瑙。比克瑙是德国法西斯利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被关押人员的场所。三号集中营,亦称布纳,是纳粹德国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的大型企业,同时还负责在几座较小的集中营从事挖煤和生产水泥。这里经过多次扩建,最终形成了以奥斯威辛一号、二号、三号集中营为主营的庞大的集中营群。

建议教师出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图片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分布图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牢房、囚室格局图”,使学生了解集中营的地理位置与布局和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

(2)集中营里的罪恶。

①“最后解决”方案。早在1939年,希特勒就开始谈论“全部消灭”欧洲犹太人的可能性。最早提出“最后解决”的是纳粹党和国家的第二把手赫尔曼·戈林。1941年7月31日,他致信中央保安总局局长海德利希,委托他尽快制定出对犹太人“最后解决”的计划,当年年底,海德利希向希特勒和戈林呈交了对犹太人进行最后解决的详尽方案。1942年1月20日召开给欧洲犹太人带来悲剧性后果的万湖会议。会上海德利希阐明了“最后解决”的具体运作办法:“必须加快步伐,把他们迁移到东方去──主要是波兰……这些被迁居的犹太人,可以作为劳动力使用。把有劳动能力的犹太人按性别分开,编队送到波兰等地去筑路。许多人在这样的劳动中肯定会受到自然淘汰。剩下能活下来的人,可能是犹太人东山再起的祸根,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理。”这次会议使纳粹党政军各部门统一了思想,决定尽快从肉体上灭绝全欧洲的犹太人,首先是灭绝犹太人当中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老少病弱。他们一致通过了海德里希提出的一个把全欧洲犹太人一律关押到波兰东部集中营加以灭绝的秘密计划。万湖会议确定的“最后解决”方案就成了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欧洲犹太人的代名词。在这一方案的指示下,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造了一天毒死6000人的最高纪录。“最后解决”一直进行到战争的最后一刻,只是由于盟军的快速挺进,一些犹太囚徒才幸免于难。纳粹的暴行究竟使多少犹太人丧生?对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的魔掌中。20世纪30年代全世界约有1800万犹太人,其中1200万生活在欧洲。这就是说,希特勒“消灭”了全部犹太人的1/3,欧洲犹太人的1/2!这不仅是犹太民族遭遇的灭顶之灾,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悲剧。建议教师出示海德里希关于“最后解决”的具体运作办法的材料及阅读,设置问题,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罪恶目的。

②监禁。波兰奥斯威辛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学家日前发布研究报告说,大约有110万人被关押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有约40万人到集中营后登记过。大部分关到集中营的犹太人遇难。此外,集中营还关押着大批波兰等国的政治犯,苏联、波兰等国战俘,囚犯共来自30多个国家。仅奥斯威辛一号集中营,通常就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

③灭绝。奥斯威辛集中营囚禁犯人的规模是所有集中营里最大的,每天有18万—25万名囚犯在这里生活(其实是在受罪),到1944年夏最盛时,高达43万人以上;它杀害囚犯的数量也是最大的,是唯一一个杀人逾百万的灭绝营。它处死犹太人的方式是最为骇人听闻的,它折磨囚犯的手段是最惨无人道的,它给予囚犯的生活待遇是最为恶劣的,因此奥营中囚犯的残存率也是最低的。这不仅低于设在德国的各个集中营,也低于设在波兰和其他占领国的集中营。据记载,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造过每天毒死6000人的纪录。曾经担任该集中营长官的鲁道夫·盖斯在纽伦堡法庭供认,他所使用的毒气是剧毒的氰化氢,施放后只需3至15分钟便可将室内的人全部毒死,每次可毒死2000人。在奥斯威辛,光是被毒气屠杀的人就多达200万人之多。奥斯威辛集中营里,最令人胆战心惊的是号称“死亡工厂”的氰化氢毒气室和焚尸炉,这些建筑物上方的高高的烟囱,终日不停地向外面排放烟雾,也就意味着又有许多人被杀害。集中营的纳粹头子在囚犯们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④掠夺。所有被关押到这里的犹太人以及其他无辜平民百姓和战俘的最终命运除了惨遭屠杀之外,他们的随身财物也被劫掠一空,就连死者身上的牙齿、头发及至皮肤都不放过。纳粹用遇难者的人皮做成手套和灯罩、用头发做成褥垫、把死者假牙上镶的金子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囚犯的衣服、鞋,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就给下一批囚犯用。甚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脂肪,都被刮下来做成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作肥料,头发都被做成人发毛毯。奥斯威辛的一个党卫军军官弗立兹·鲍曼战后受审时交代说,从奥斯威辛的囚犯那里掠夺的贵重物品至少价值10亿马克。但事实上,被掠夺的死难者的财物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鲍曼的估计,纳粹光是在奥斯威辛就修建了35个特别仓库来分类储藏他们从囚犯身上抢来的赃物。

⑤奴役。希特勒提出:对于“全部具有劳动能力的犹太男子和妇女”暂时予以豁免。这一原则成为纳粹集中营、灭绝营对犹太人进行“挑选”,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德国法西斯在大量灭绝犹太人的同时,又暂时留下为数不少的犹太人服苦役。每当新来到一批囚犯,党卫军的医生就会赶到火车站台上,对他们进行挑选:适合从事繁重劳动的青壮年男女被挑出来排成一队,走向劳役营。在集中营里,犹太人被强迫做苦力,制造军需品。纳粹分子只是出于劳动力紧缺,才暂时放过他们,对其执行慢性的处决──让超负荷的苦役、营养不良、寒冷与瘟疫在无形中夺取他们的性命,当他们不再能够劳动了,就会被送到灭绝营里,被毒气毒死。

⑥实验。在奥斯威辛等集中营,纳粹医生还允许一些年轻的犹太男女、吉卜塞人和非犹太政治犯不从事苦役,也不杀死他们,但他们的命运却往往比迅即被毒杀者更悲惨。他们将像试验用的豚鼠一样,被纳粹医生多次进行活体试验。即使在惨无人道的手术中没有因难以忍受的痛苦死去,也往往会在失去试验价值后被杀害。就算极少数幸运者苟全了性命,也必然会变成终身残废或至少丧失掉生育能力。

以上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及,出示图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

⑦“最后解决”方案的破产。1944年,苏联红军解放了这里的集中营。到红军抵达那里时,已经有上百万人死在那里。尽管随着盟军的胜利进军,党卫军企图掩盖他们的罪行,但他们那可怕的“最后解决”方案的真相还是暴露在世人面前。人们本来以为经过了近六年的凶残战争,已经没有什么事让他们震惊了,但仍为这以种族优越和纳粹意识形态的名义所犯的罪行震撼了。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苏联退役上校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格罗马茨基的回忆文章,和中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纳粹屠犹”这一历史上空前的种族灭绝惨剧,给后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启示?

第三目“警惕历史的重演”

本目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1)奥斯威辛虽然位于波兰,但精神遗产属于全人类。解放后,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波兰政府辟为国家博物馆,后又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半个多世纪以来,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到这里参观,瞻仰,人数已达近3000万人,其中大约1/4是年轻人。每年这里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国青年参加的各种主题纪念活动,比如“生者大游行”。他们从一号营地沿着“死亡之路”行进到二号营地,慰藉100多万亡灵。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让世人牢记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意义在于对年轻一代的呼唤: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补充材料,从中思考“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

(2)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奥斯威辛是有关国家敢于正视历史、真诚接受历史教训的例证。战后德国政府历经更迭,但对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都表示了深深的忏悔。德国政府通过了有关法律,从法律上铲除纳粹可能滋生的土壤;在国民中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展开了公正的历史教育,反对掩饰和美化纳粹历史;无条件支付了约合400多亿美元的战争赔款以示赎罪。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跪下,请求波兰人民的宽恕。在冷战年代,在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阵营对峙时期,这样做需要一个政治家的勇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在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结成轴心国,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而它们自己也饱尝侵略战争的恶果。日本应该像德国那样正视侵略的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走军事扩张和侵略战争的老路。奥斯威辛的警钟在欧洲敲响,它也提醒亚洲人民保持警醒。

建议教师出示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的大事记,并补充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使学生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在正式讲述本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第二单元的引言,简单介绍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概况。出示“布满电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图片,指出许多犹太人扑向电网自杀,说明难以忍受集中营里的非人待遇,设问:“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迫害、灭绝犹太人呢?”由此导入本节课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的教学。

关于“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一目的教学:

(1)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和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可先后出示关于“种族”与“民族”的概念的材料和纳粹种族主义理论的文字材料,设置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民族?什么是种族?两者有何异同?”

问题二:“纳粹种族主义理论的谬误之处在于哪里?它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为:种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种族也即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诸如肤色、发色、眼色、血型等一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是属于生物学和体质人类学范畴;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范畴。种族主义者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法西斯的种族思想是视本民族人种为优秀人种,其他民族人种为劣等人种,这实在是一种十分荒谬而又极其危险的论调,它意味着许多民族将丧失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纳粹种族主义的荒谬和危险会给人类造成的极大灾难。正是这种理论构成了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背景,它是德国法西斯虐犹、杀犹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根源。

(2)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此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集中营的性质与用途,出示“德国纳粹集中营分布图”,使学生了解德国法西斯在德国和占领区利用集中营对犹太人犯下罪行的规模。

关于第二目“人的屠宰场──奥斯威辛”的教学:

(1)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建议教师出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图片、“奥斯威辛集中营”分布图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牢房、囚室”格局图及毒气室、焚尸炉等图片,使学生了解集中营的地理位置与布局和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

(2)集中营里的罪恶。

关于“最后解决”方案。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的内容,然后出示海德利希关于“最后解决”方案的具体运作办法的材料:“必须加快步伐,把他们迁移到东方去──主要是波兰……这些被迁居的犹太人,可以作为劳动力使用。把有劳动力的犹太人按性别分开,编队送到波兰等地去筑路。许多人在这样的劳动中肯定会受到自然淘汰。剩下能活下来的人,可能是犹太人东山再起的祸根,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理。”设置问题:

问题一:“‘最后解决’方案主张分几步怎样处理犹太人?”

问题二:“‘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最后解决”方案包含了把犹太人进行迁徙、监禁、奴役和灭绝等几个步骤。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对犹太人实施最终的种族灭绝。在“最后解决”方案的指导下,奥斯威辛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虐待和屠杀。这部分内容可收集奥斯威辛集中营虐待和屠杀犹太人的图片,制作成循环播放的ppt演示文稿,以中国记者去奥斯威辛集中营参观记为旁白,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实验、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的罪恶。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苏联退役上校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格罗马茨基的回忆文章,和中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纳粹屠犹’这一历史上空前的种族灭绝惨剧,给后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启示?”可总结归纳为:它给我们的影响和启示是:要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最重要的是要警惕历史的重演,由此导入下一目教学。

关于第三目“警惕历史的重演”: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什么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归纳: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让世人牢记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教师可出示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的大事记,并补充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使学生在比较下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全课结束前,教师可设计一个“加入自由论坛”的学生活动(详见教学案例三)。

全课结束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学习延伸”:当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六十周年的时候,当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奥斯威辛的时候,当年殉难者的姓名一个个被镌刻在史册上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日本军国主义肆虐的亚洲却没有类似的“奥斯威辛”?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的遗址申报登陆为世界文化遗产?请同学们思考这一问题,并查阅相关资料。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入本课教学时,可选用图片导入。出示“布满电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图片,图片的解说词是“这座用石头砌成的建筑物是奥斯威辛一号集中营,周围布满了带电的铁丝网,牌子上写着:‘危险!高压!’但当时确有许多被逼得发疯的囚犯成批的扑向这些铁丝网而自杀身亡。”这一切都说明集中营里的犹太人难以忍受集中营里的非人待遇,设问:“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迫害、灭绝犹太人呢?”由此导入本节课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的教学。

案例二 在揭露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罪恶这一部分内容时,可精选“通向集中营正门的铁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房”、“沾有斑斑血迹的囚服”、“妇女与孩子走向毒气室”、“巨大的焚尸炉”、“毒气罐”、“快要饿死的犹太小孩”、“剃掉了头发的女工”、“大规模射杀犹太妇女”、“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快要饿死的囚犯们”、“堆积如山的尸骨”等几十幅图片按解说词排序制作成ppt演示文稿,边演示,边播放一位中国记者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参观记。

解说词如下:

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天气特别阴冷。从波兰南部的克拉克夫驱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小镇奥斯威辛。一路上是安静和谐的田园气氛:整齐的农田,干净的农舍,提醒我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然而一想起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幕,一想到这里曾经被称作“杀人工厂”,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有好几处,相隔不太远。我们先参观了规模较小的一处,也就是今天的奥斯威辛纪念馆。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奥斯威辛(1940—1945):最大的纳粹集中营。从1942年起,这里成为欧洲犹太人的受难中心。”据保守估计,在1940—1945年间,至少有130万人被运到这里,其中110万是从欧洲各地抓来的犹太人,此外还有波兰人、吉卜赛人、俄罗斯人等。

这座集中营占地6公顷,由28幢二层的红砖小楼组成。第一幢楼里陈列的是囚犯的遗物。最让我心惊的是一卷看上去很厚实的麻布,上面挂着囚犯的头发。导游说,这些布就是用囚犯的头发做成的。每个囚犯在临刑前,都要先被剃头,为的是把头发加工成布。因为在二战期间,德国在战场上的消耗很大,国内物资非常匮乏。对集中营里的囚犯,照导游的话说,法西斯“不会浪费任何一样可利用的东西”。犯人的衣服、鞋,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就给下一批囚犯用。其他的东西也一样,甚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油脂,都被刮下来做成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肥料。至于处决犯人,法西斯也采取成本尽可能少的方法。在另一个房间,我见到堆积如山的毒气罐,大小跟我们煮牛奶用的锅差不多,据说这是比较省钱的杀人方法:5个这样的毒气罐,就可以让2000人当场死亡。

在另一幢楼里,展示的是囚犯们的日常生活。有的房间是地铺,所谓的褥子只是一个个填充着泥沙的布包,看上去像今天建筑工地上的水泥包。还有的房间里有“床”,是用红砖把空间分成三层,每个小格是一个囚犯的空间,硬邦邦的砖床上只是铺了些稻草而已。在走廊的墙上,挂着住在此地的囚犯的照片。所有的人,不管男女,都已经被剃了头,让人触目难忘的是他们眼中的惊恐和绝望。今天的纪念馆工作人员将他们入狱和被处死的时间都列在照片下面,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发现很少有在集中营中活过一年以上的人。有几个人,入狱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了。

我们又走进一幢楼。这里设置了不少“站牢”,四周都由红砖砌成,大小只能容一个人站着。导游说,囚犯在这里被迫做繁重的苦力,如果干得不好或稍有犯规,就会受到各种残酷的处罚。他们常被皮鞭或钢索抽打,或者被关在站牢里。最惨无人道的是,这种站牢没有门,只在下方开了一个60厘米见方的小洞,犯人必须从这个小洞里钻进去,才能站在站牢里。

接着,导游带我们来到两幢楼中间一个并不宽敞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刑场,囚犯们在这里一字排开,接受枪决。如今我们只看到地上堆着的花圈。

在营地中间,有一段长长的铁轨,想象当年多少无辜的犹太人被法西斯用火车押到这里,在月台上,他们被分成两部分,干活的留下,老弱病残的被骗去洗澡,然后送到毒气室毒死。最大的毒气室,一次可以毒死2000人。

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波兰境内的犹太人正自发地联合起来,想让这片奥斯威辛集中营及其周边的土地不被征用。他们说,请给我们一个存放苦难记忆的地方吧!然而这何尝仅仅是犹太人的苦难,这何尝不是20世纪文明社会所蒙受的一次羞辱!

走出奥斯威辛集中营,心中的压抑久久不能散去。有些伤痕在人类的历史上,是永远都没法抹去的。

案例三 在讲“警惕历史的重演”这部分内容时可设计一个“加入自由论坛”的学生活动。

师:2005年1月24日,联大举行了一整天的特别会议,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这是联大首次为纪念奥斯威辛解放专门举行会议,会议由本届联大主席、加蓬外长让·平主持。在会议开始时,与会者全体起立为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遇难者默哀1分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开幕词。在会议上发言的有奥斯威辛集中营幸存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利·维厄塞尔,以色列、德国、法国、加拿大、阿根廷和亚美尼亚等国的外长,以及来自俄罗斯、波兰和意大利等国的代表。下面我们摘录了一些代表的发言,请同学们阅览。同时也请同学们加入自由论坛,在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之际发表你的看法。

自由论坛: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

联合国安南

邪恶得势正是因为好人无所作为。悲剧绝不能重演,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因意识形态而引起的仇恨以新的形式在今天复活。我们的责任不仅是对犹太人的,而是对所有受到这种威胁的人。

德国外长根舍

奥斯威辛代表了20世纪反人类的最大罪行,今天,我们低头深深哀悼,这些罪行永远是德国历史的一部分。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

举办今天的特别会议具有双重特殊意义,不仅纪念纳粹集中营的逝者,告慰亡灵,而且再次提醒热爱和平的各国人民,要避免悲剧重演,仅有善良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我们敦促有关国家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一名中学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07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