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表现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在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
探究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北方以鲜卑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消除了民族隔阂,为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制作表格
分析图片
问题探究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仪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问题探究
分析图片
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进而认识到孝文帝是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汉族风俗习惯成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鲜卑族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中
分析图片
问题探究
课堂讨论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
难点
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孝文帝改革后的影响: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政权封建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及租调制,把农民与土地紧密结合起来,使鲜卑的牧民转化为农民,扩大和巩固了自耕农队伍,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了鲜卑族统治者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如兴儒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定官制、修律令等,大大加速了政权封建化进程。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和经济、政治的变化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密切、交流频繁,风俗习惯逐渐趋同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同时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建议教师通过探究问题、分析图片和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认识这三方面的相互关系,把握本课的中心和线索,进而高屋建瓴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过程,孝文帝改革是促进民族大融合的一项力措,使学生体会到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加强了这堂课的思想性。
本课引言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的佛像图片。云冈石窟的佛像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这些雕像共同的特征是: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直通额际,口唇较薄,嘴角微微上翘,呈微笑之意,肩宽胸挺,躯肢浑厚健壮,神态温静具有伟丈夫的气概。体现了原始佛教的特点。而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面容清瘦,褒衣博带,性格爽朗,风神飘逸,从侧面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效果。建议教师以课本图片和下载两石窟具有代表性作品图片为素材,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问题一:通过这些图片,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经济发展的表现及概括其原因,体会孝文帝改革后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
1.农牧业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荒地得到更多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其原因一:政府政策的调整即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二是民族大融合的影响;三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兴修等。
2.手工业的成就。建议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对图片的解释,然后归纳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在:民间、官府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较大发展,北方青瓷的出现。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农业、商业的发展,孝文帝的扶持政策。
3.商业活动的活跃。建议教师通过学生看图片和阅读的内容,概括商业的主要表现是洛阳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商人实力雄厚;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其原因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孝文帝铸造铜钱,重视和支持商业的结果。北魏的贵族的大都经商,一方面说明了商业的活跃,另一方面说明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第二目“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鲜卑族经济的转型,推动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封建化的加速,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教材从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三个方面说明。
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儒家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儒学既重外在的行为规范又重内在道德的自律,维护了封建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教材介绍了从孝文帝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建孔庙并亲自祭拜,起用儒家人士,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的史实。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所谓礼乐制度是周代最早对“礼”(祭祀、朝食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制度,是对宗法制和等级制的强调和固定。孔子对礼乐制度加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提出“仁”的理念,高扬仁爱与和谐的思想,用以提升和深化已有的礼乐文化,使礼乐文化进一步成为礼仪文化,历代统治者沿用这一制度来维护统治。教材介绍了孝文帝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废置鲜卑族的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最终维护鲜卑族的统治。
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教材介绍了孝文帝仿汉官制,制定北魏官制。修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份的落后残酷的法律,保证了汉化政策与制度的施行。
教学建议:教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自己归纳孝文帝政权封建化的措施。然后分组讨论:政权封建化加速的背景?教师在总结中讲清封建化、礼乐制度的概念,师生通过互动答疑完成本目任务。
第三目“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孝文帝改革适应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反过来,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教材首先叙述了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特别指出改革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其次说明鲜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促使风俗习惯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同时,鲜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一)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生活习惯的汉化。教材主要介绍鲜卑族经济方式的变化,鲜卑族的劳动者变成农民,贵族转化为地主。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封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各民族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教材从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风俗、食物等方面证明了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
(二)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建议:通过讨论探究问题,让学生理解民族融合的实质,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像滚雪球一样发展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意识;联系以前的课程,理解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自觉树立改革意识。
最后,总结孝文帝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积极地、主动地、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从而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教师以课本图片和下载两石窟具有代表性作品图片为素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问题一:通过这些图片,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教师应先对社会经济作一定阐释: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代社会经济可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门类。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受经济发展,主要是生产力的制约。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做表格归纳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的图片、阅读的内容分析其原因和历史作用。
第二目“政权封建化的加速”。教师提问学生: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的历史作用?后总结: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推动了民族大融合,生产方式的变化促使统治者更加彻底的政治改革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导入本目学习,教师应对封建化进行阐释: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朝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让学生归纳政权封建化加速的措施,分组讨论每一项措施的影响。
第三目“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教师提出问题,问题一:生活习惯汉化的表现?举例说明;问题二:通过阅读教材的图片(《汉人胡食画像砖》),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问题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联系前两节内容,孝文帝是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思考改革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2.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导入新课时,用计算机或幻灯展示图片
图片1:云冈石窟的第六窟的图片:云冈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开凿5个大石窟(第16~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最大的是第6窟(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公尺,中央直立一个宽约60平方米的大塔柱,上连窟顶,整个塔柱和洞壁嵌满了大小佛龛和多种装饰,找不出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隙。云冈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
图片2:龙门石窟图片: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作品。古阳洞等。由于孝文帝迁都后,大力推行汉化,此时的雕像一改云冈时期的风格,服饰、装饰,甚至人物体形面貌等处,都带有明显的汉族文化的特征。
案例二用实物投影和幻灯片展示(《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南梁大臣陈庆之的一段话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始如登泰山卑培,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
这段话展示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也说明了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民族融合。由此导入“政权封建化的加速”的学习。
案例三今天我们吃着烤羊肉串,徜徉在云冈石窟中,遥想当年鲜卑人叱咤风云、横扫天下的气势,他们作为单一的民族消失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孝文帝或许被称为历史的罪人,但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推动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也得到了永生。我们又谁能说得清自己身上是否流淌着鲜卑族人的血液?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凝聚力就是来自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融合。下面结合孝文帝改革的三节内容,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四、问题解答
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题关键:商业繁荣,市场活跃,物品丰富,商人多且实力雄厚。
思路引领:商业繁荣;鲜卑族以前没有商品经济,以物换物。
答案提示:北魏商业繁荣,商品经济深入人心;鲜卑族逐渐汉化。
(一)本课测评
1.北魏孝文帝实施改革后,北魏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北魏社会历史的发展又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解题关键:经济的转型及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影响
思路引领:农业恢复、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活跃,经济的变化对政治、民族融合影响巨大。
答案提示:社会经济的变化
农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畜牧业发达。
手工业活跃:民间和官办手工业发展快,绢布产量增加且工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
商业活动活跃: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对外贸易远达西方国家。
影响:经济的变化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经济的变化促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经济的变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
2.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它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题关键: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南北分裂的原因
思路引领: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意义。民族矛盾是南北分裂的主要原因。
答案提示: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为发展生产,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农业成为经济的主要成分,使游牧为主的鲜卑族变为农民,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政治上迁都、实行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设立三长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管理,巩固了统治,团结了汉族地主,有力地推动了政权的“汉化”。文化和风俗习惯上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加强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融于汉族之中,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南北之间民族隔阂的消除,北方经济的繁荣,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延伸
略
单元学习小结
一、重要概念简释
北魏时期实行的国有和私有相结合的封建土地制度。主要内容是国家把荒地分给丁男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露田在农民60岁免课赋或身死时归还政府;桑田传给子孙。地主按级别也分给公田。均田制的实行,把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制度。为配合均田制的实行,北魏统治者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它的推行,健全了县以下的地方基层政权,完善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控制,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推动鲜卑族向汉族同化的措施。孝文帝基于对汉族先进文化优越性的认识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出发而自觉主动地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从生产、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全面接受汉族文化,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减少改革的阻力,孝文帝决定把首都从经济落后、地理环境偏远的平城迁往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孝文帝克服阻力,设巧计迁都。迁都洛阳,为孝文帝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归纳与总结
5世纪,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为缓和民族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基于对汉族文化优越性的认识,北魏统治者孝文帝自觉地、主动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内容为实行官吏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尊儒崇经等。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争取到了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与拥护,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改革使鲜卑族全面汉化,消除了民族隔阂,推动了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鲜卑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也融入汉文化中,为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三、历史感悟(略)
第三单元第1课克伦威尔
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
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功过。
一、从乡绅到议员
1、克伦威尔生平
(1)出生于一个中等贵族家庭。(2)性格粗鲁、狂野、喜欢喧闹。
(3)求学于,在伦敦学习法律。(4)凭实干和家产,当选为。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
(1)17世纪中期,英国新的因素快速发展。
(2)经济实力增强;贵族中分化出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阶层,在经济利益上与资产阶级一致。
(3)资产阶级、新贵族集中的同王权的尖锐对立。
(4)导火线:17世纪30年代末,苏格兰人起义。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标志:1640年(议会斗争)。(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二、治军之道
1、克伦威尔的骑军兵
(1)背景:内战爆发后,一再丧失战机,致使王军险些攻入伦敦。
(2)来源:士兵从信奉清教的中选出。
2、治军之道
(1)根据勇敢和忠诚来提拔军官,废弃只有和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
(2)严肃军纪,约法三章。
3、战胜王军
(1)1644年,在大败王军,使战局出现转折,赢得了“”称号。
(2)1645年,组建了“”。在战役中,全歼王军主力。
(3)1646年结束了第一次内战。
(4)1648年春,平定王党再次叛乱,又一次内战结束。
4、建立共和:1649年1月30日,处死,结束了封建王权的统治,在英国建立。
三、护国公
1、对外征服: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将它们并入英国。
2、担任“护国主”
(1)经过:驱散议会和“”,后被拥立为。
(2)职责及措施: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陆海军总司令。掌握了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对全国实施军区化管理。
(3)实质:是一种统治。
3、颁布《航海条例》
(1)目的: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2)时间:1651年。(3)结果:引发,荷兰失去海上霸权。同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4、主要政绩
(1)建立了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了法律。(2)扶持,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3)发展工商业,使英国的工业生产超过革命前水平。
5、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658年去世,其子继位。(2)1660年,复辟。
(3)1688年,“”推翻复辟王朝。英国确立了。
结合史实评价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它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材料三: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
(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歧反映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克伦威尔?
第三单元第一课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掌权后,对外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颁布《航海条例》、发动英荷战争,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签订商约,维护和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对内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法律,扶植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英国共和制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封建君主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批判,旧势力没有被铲除,加之克伦威尔本人也逐渐擅权专断,好大喜功,多次解散议会,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
总之,克伦威尔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护国主政体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
(1)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
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2)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
(3)克伦威尔是清教徒的著名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于国会军不断失利之际自行组建骑兵队,大败骑士党的军队,挽救了英国革命,随后带队进入伦敦,控制国会,并率军粉碎骑士党的叛乱,处决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之后又出征爱尔兰、苏格兰,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
克伦威尔的活动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打击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使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发展,英国的海上力量得到加强,为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三单元第3课 克里特文明的“重现”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
第3课 克里特文明的“重现”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米诺斯宫殿
米诺斯宫殿先进的排水系统;“米诺陶洛斯”迷宫建筑群
宫殿的结构特征
宫殿中窄小窗户和洞孔的用途
展示图片理解概念探究问题
令人着迷的“迷宫”显示着爱琴文明的光芒
精美的艺术品
宫殿中的壁画:如王后浴室花纹,国王座椅背景,寝宫壁画、“巴黎女郎”等;刻绘:国王座椅,建筑廊柱,坛罐刻画等
1.从壁画、刻绘反映出米诺斯人丰富多彩的生活;
2.米诺斯艺术的素质和技术
海牙国际法庭首席法官座椅为何模仿米诺斯王的座椅
图片展示与分析
问题探究
1.米诺斯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
2.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有较高地位;
3.米诺斯人的文明显示为海洋文明的特色
活跃的对外贸易
贸易的范围与内容
米诺斯海军与外贸的关系
米诺斯外贸产品与地中海气候的关系
情境再现问题探究
充满情趣的生活
米诺斯人的日常生活
对“鸣鸟”图、“斗牛”图的欣赏
米诺斯人的“斗牛”与西班牙斗牛的比较
情境再现历史比较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重点
米诺斯的艺术。
教材难点
米诺斯艺术作品中体现的米诺斯人的社会生活。
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是继克里特岛美丽传说吸引伊文思到克里特岛考古,并发现湮没已达3000多年的爱琴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克里特文明遗址等叙述后,对克里特文明尤其是米诺斯艺术的重新展现。因此本课内容的重点是讲述代表克里特文明水平的米诺斯艺术,难点是从已发掘出来的米诺斯艺术品中分析米诺斯人的社会生活,并以此考证克里特文明的特征。
本课内容从四个角度阐述了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的兴盛:以“迷宫”为代表的“富丽而神秘的宫殿”,宫殿中发现的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在米诺斯王宫遗址发现的“活跃的对外贸易”的物品及所有这些发现中所折射的“充满情趣的生活”状态。这里一方面介绍了克诺索斯不同一般的城市宫殿建筑特色和建筑技巧,表明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准;另一方面则介绍了出土文物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水平,从艺术品所含的题材和内容,分析了米诺斯人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风俗习惯等生活状况,以论证米诺斯文明的兴盛和米诺斯人对生活的热爱,尤其是突出地反映了米诺斯妇女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由于这部分内容重点是对“传说”的考证、“发掘”的展示,故建议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米诺斯文明”的图片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和网络上相关参考文字的说明,就“米诺斯文明”进行形象的描述,并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对米诺斯文明的水准、特色进行讨论分析。此外,还可以参照同时代(约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450年)的中国,比较中西文明的不同特色和文明水平,从而吸引学生进一步地认知古代人类的文明成就,探索曾经照亮古代天空的文明之光。
本课一开头即以一幅“米诺斯宫殿的排水系统”照片及其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中关于米诺斯宫殿排水系统的一段话引出克里特文明的内涵:“不仅排水系统先进,它的宫殿修筑,艺术品创作,日常生活也都不同凡响,让人感慨不已。”这种叙述方式,不仅一下子让克里特文明“重现”出了冰山一角,迅速吸引了学习者参与求知的兴趣,而且概括了本课内容的要点,对掌握本课内容有了整体的印象。建议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排水系统图,分析排水设施的构造原理、建筑材料、功能用途,并结合右边文字说明让学生叙述工匠如何进入里面修理。比照现实,推测当时修理水道时会遇到哪些物体?等等。旨在说明方形的水槽可以接纳泥沙防止堵住水道,用花岗石凿成的水道的牢固持久,一定的倾斜度使水道具有引流功能,宽敞的水道,既利于水流的通过又利于水道的检修,可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对“排水系统”照片及文字的说明进行分析后,可以“克里特人装置的复杂的取水和排水系统,到近代为止,还没有谁能超过他们,那么克里特岛上其他的文明又是怎样的辉煌耀眼呢?”一句,转入到本课正文的学习。
第一目“富丽而神秘的宫殿”──克里特建筑文明的“重现”
教材首先交代了米诺斯文明早期曾经出现的城市的繁荣,阐述了这些城市毁于灾难后,富有的米诺斯人重建更加富丽堂皇宫殿的史实,然后重点介绍了幸存的克诺索斯城市宫殿建筑群的建筑结构和建筑特色,“令人产生扑朔迷离的神秘感”。教材中一幅“米诺斯宫殿内部建筑”和一幅“王后浴室及浴盆”实景图片,更引发人们对3000多年前的米诺斯文明产生无限的遐思。
(1)米诺斯文明早期的克里特城市
克里特岛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始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前后,受西亚和埃及文明的影响,克里特岛进入了青铜时代。公元前19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奴隶主城市国家,主要有克诺索斯、费斯托斯、马利亚、法埃斯特、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扎克罗等。其中以克诺索斯和法埃斯特最强盛,两者修筑有大道,拥有海港。至公元前1700年时,一场灾难毁掉了岛上的宫殿,米诺斯人重建了更加富丽堂皇的宫殿,并由克诺索斯统一全岛。根据希腊神话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学者们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克里特文明亦名为米诺斯文明。
(2)米诺斯文明的繁荣
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450年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时期,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克里特首都克诺索斯有8万人口,加上海港共在10万人以上。克诺索斯城的主体是庞大复杂的宫殿建筑群,由于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军,克诺索斯城的宫殿几乎无外患之忧,故没有坚固的围墙和城堡,外观也不像埃及等地的宫殿那样高大宏伟,走入其中的人,不会有压抑感,而只会对其富有特色的内部结构感到好奇、感到轻松。建议教学中交代好米诺斯文明的阶段并与同时代的中国文明进行比较。
对于米诺斯宫殿的建筑构造及内部装饰,建议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其“复原全图”,“内部结构复原图”及现存宫殿、壁画、雕塑、器物的照片,重点分析和解说。首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段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克诺索斯宫殿的主人米诺斯王是主神宙斯和欧罗巴之子,握着象征人间与神世双重权利的“双刃斧”,称霸于地中海世界。后来奥林匹斯神之一的波塞冬让米诺斯王杀掉一头公牛祭祀自己,米诺斯王不仅没有执行其旨意,还把公牛供养起来。波塞冬大怒之下,竟让公牛与米诺斯王的妻子交配,生下了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为了遮丑,米诺斯王下令建造一座特别的王宫关禁米诺陶,还要求雅典每年向克里特进贡七对童男童女,作为米诺陶的食物。有一年,雅典王的独生子忒修斯自告奋勇地带着其他童男童女来到克里特。他英俊潇洒,胆识过人,不久便赢得了克诺索斯国王女儿阿里亚特的芳心,并交给忒修斯一把宝剑和一个线团。忒修斯牵着线头、擎着宝剑找到了米诺陶,杀掉了这个牛首人身的怪物,又循着线头走出了迷宫。其次,可向学生们介绍真正的米诺斯宫殿结构: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等,在克诺索斯一座叫做凯夫拉山的缓坡上,发现了米诺斯宫殿的废墟,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有大小宫室1500多间,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全宫以长方形中央庭院为中心(长60、宽30米),庭院西面楼房主要用于办公集会、祭祀和库存财物,东面楼房则是寝宫、客厅、学校与作坊。各层各处都有楼梯相连,尤以庭院东面的中央大楼梯最为宏伟,它有天井取光,三面构成柱廊,楼道宽阔、彩绘艳丽;其旁是双斧大厅的内外两室,以折叠门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风,显示出米诺斯建筑的灵巧。厅旁的王后寝宫是一套典型的米诺斯豪华住房,内壁绘有海豚戏水的壁画,优美雅致,相连小间有浴室和冲水厕所,这是古代独一无二的卫生设施;王宫各处的壁画也是古代艺术的上乘之作。从发掘出的各种精美陶器看,当时的手工业相当发达。总之,王宫建筑,从克诺索斯到法埃斯特平原的驿道、青铜的冶炼、带脊的长柄铜剑、薄壳陶、称为“卡马瑞斯式”的彩绘鲜丽的陶器、初期的象形文字等的发现,都显示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较高水平。
(3)关于米诺斯文明的几种推测
首先,除了神话中的米诺斯,谁是这些宫殿的统治者,至今无以查考他们的姓名和业绩。但根据考古资料,可以推测以下几点:①他们不是尚武的勇士,因为在克里特岛上没有发现防御工事,并且它的艺术中也几乎没有战争题材;②他们不像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的模式中的那样是神圣王,尽管很可能是由他们主持宗教仪礼,王宫似乎也是宗教生活的中心。(米诺斯宫殿中唯一可以举行祭祀的部分是小圣堂,可见宗教大典都在宫外建造圣坛举行)另一方面,在米诺斯宫殿中有许多储藏室、作坊“公务房”,表明它不仅是国王的居所,也是行政与商业活动中心。由于米诺斯的经济大半依赖航运与贸易(据克里特复杂的海港工程与外销埃及或其他地方的物品可以得到佐证),或许当地的统治者就是商业贵族的首领,而国王的权限及权力范围依旧有待探讨。
其次,米诺斯文明是如何迅速消亡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推测或传说:①兵败说。在古代希腊许多作家的作品中保留了一些关于克里特文明的传说。大体内容是:在克里特岛上称雄的克诺索斯城邦,其王米诺斯不仅统治爱琴海诸岛,迫使雅典纳贡,后来还率兵远征西西里,当地人佯做欢迎、款待,而设计把他烫死在浴池里。他的部下也就流落在外,未能回到克里特。不久希腊人占领了那里。②火山喷发说。在整个欧洲,克里特岛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历史上的几次地震使克里特岛上的宫殿几次被摧毁,但米诺斯人在其废墟上重新建造宫殿。但是公元前1470年前后,距克里特岛130公里的爱琴海上的岛屿──桑托林岛上的火山(海拔584米)大爆发,喷出物质625亿立方米,触发了一次后来所未见的骇人听闻的大海啸,50米高的巨浪横扫半个地中海,希腊沿海及其岛屿的居民点均遭摧毁,曾经兴盛的米诺斯文明和统治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王国及其米诺斯无敌的舰队顷刻间化为乌有,城市和宫殿的废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被泥沙掩埋了。③起义说。爆发了克里特人的起义,起义的结果是使克诺索斯最后的王宫被毁了。④入侵说。公元前1450年,希腊的迈锡尼人侵入了克里特岛,成为克诺索斯的统治者,他们在克里特人线型文字A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线形文字B。克里特文明从此衰落,再经过以后多利亚的入侵,克里特文明逐渐被人遗忘,只留下古希腊的一些传说而已。
第二目“精美的艺术品”──克里特艺术文明的“重现”
教材介绍了米诺斯艺术所具有的生活内容(日常的生活、宗教仪式及个别战争场面)和自然景物题材,重点展示了几幅遗址雕塑、壁画的照片作为艺术欣赏,分析了出土彩陶、装饰物、小雕像等物品所反映的米诺斯文明的特质,历经三千多年的彩绘色彩依旧鲜艳的原因,彰显出米诺斯艺术品所含的丰富的生活内涵、高超的艺术水准和优雅快乐的艺术风范。建议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按王宫建筑艺术、壁画艺术、雕塑艺术、彩绘艺术进行分类,展示相应的艺术照片,供学生欣赏和教学解释,使学生对米诺斯艺术具有较全面、直接的感官认识,以进一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内涵和精湛技艺。
(1)米诺斯艺术作品的欣赏
考古学家对克里特岛尤其是对克诺索斯城“迷宫”的发掘研究,使湮没已达三千多年的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得以重见天日。在大量的考古发现中,艺术品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由于艺术欣赏是通过感性认识获得理论认识的过程,建议教学中先介绍艺术作品及其特色,再归纳总结其艺术素质和技术水平。
第一目所综述的宫殿建筑,其本身就是一幅立体的艺术作品。众多的回廊、阶梯、天井,显得是那么的轩敞;房间的室内布置有丰富的装饰,似乎还留存有当年亲切优雅的气息;砖石砌成的米诺斯宫殿,由上粗下细的木柱支撑,令人产生飘逸、自然的感觉……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信、神秘、静谧、和平,被认为是米诺斯灿烂文化的代表之作。
雕塑是米诺斯艺术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主要限于小型雕塑,如在克诺索斯发现的两个公元前1600年的陶像,其中一个是手臂上、身体上和头上环绕着长蛇的女祭司像,身体明显的圆锥形造型,大眼睛和弯而浓的眉毛,可能与西亚艺术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又如出土的蛇纹石雕角杯(角饮器)精彩而确切。阴线刻出的鬃毛、着色的水晶作眼,贝壳镶嵌的鼻唇,塑造了极端生动的形象,显得精美绝伦。这些雕塑的较大的作品当属位于迷宫核心的国王觐见室里的石膏座椅,教材中有其照片与简要文字说明。这个石膏造的御座相当完整,它同现代常见的高背椅相差无几,是欧洲3000年来的最古老的御座。在错综复杂的王宫里,在严谨考究的壁画艺术的映衬下,这张御座尽管没有中国古代帝王御座那样华丽精致,但已足够威严。据说,海牙国际法庭为了显示其权威,首席法官的座位就是照此御座仿制的。
各个宫室和廊道上为数众多的壁画,集中代表了米诺斯艺术的水平,使整座王宫建筑更加光彩夺目。国王觐见室内壁画有三只鹰头狮身、带有翅膀和蛇尾的怪兽,伏在芦苇中眈眈恶视。据说此怪的头、身、尾分别代表天上、地面、地下的神灵,是克里特人膜拜的图腾。壁画画面款式奇特、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与御座一起显示了集政权和神权为一体的专制国王的威严。王后寝宫里的那幅“海豚戏水图”,描述一群海豚在大海中遨游,构图简单而生动流畅,极富装饰效果;海豚蓝色的基调,与窗外蓝色的海洋和蓝色的天空构成极其和谐的整体。教材中的那幅三名青年男女“斗牛”的壁画,在米诺斯艺术中规模最大,最有力度,描写的是米诺斯人宗教典礼的场面:占去绝大部分画面的黄牛正向前猛冲,两个肤色较浅的细腰女孩,一个在前按住了牛头,一个则将一名举行典礼的肤色较深但体态轻盈、身着红装的少男抛向牛背,少年在空中做完空翻动作后,稳稳地倒立在牛背上。
除了教材中展示的几幅壁画外,米诺斯宫室和长廊上还有许多瑰丽多姿、富有情趣的壁画,内容有欢庆舞蹈,向神献礼及一些动物、风景画。尤以中央庭院南侧一宫室内的一幅题为《戴百合花的国王》最为著名。壁画同真人一般大小,画中的国王头戴装饰有百合花和孔雀羽毛的王冠,过肩的长发向后飘动,脖子上挂着用一朵朵百合花串在一起的项链,腰束皮带,身穿短裙,正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一如当年米诺斯王的写照。
米诺斯艺术还表现在出土的彩陶和带状装饰品上,如王后的浴盆、作器皿用的大型坛罐等陶器上,都绘有彩色的涡纹装饰,它由富有活力的有机的抽象图案构成,主要是动植物图案构成。有的器皿表面还饰满了鱼、贝壳、章鱼,好像要把整个海洋都包容在内。
(2)米诺斯艺术的特色和技术水平分析
在介绍完艺术品后,建议在教学中对这些艺术品的特色和技术水平进行归纳和分析,以便学生对米诺斯艺术有理性的认识。首先,米诺斯艺术具有艺术所包括的各项素质:①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无论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壁画艺术、陶绘艺术都是围绕“人”这个中心的;②显示了米诺斯人对艺术创作的丰富的情感和才华──表现戏剧情节的禀赋,寻求协调匀称的目光和捕捉实物典型情态的感觉。③反映了米诺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自然景物的敏锐的感触和技巧把握,其突出特点是雅致、自然和写实。其次,米诺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流畅、轻松的动作,和谐从容的构图,透射着生活的优雅和快乐,重现了米诺斯人当年生活的生动韵律和精致富有。这里既有理想化的宗教,又有优雅的宫廷生活,还有大自然的景物抽象图案和动植物的抽象图案,较少有战争的场景,反映了米诺斯人没有遭受外来威胁的从容和安谧。第三,米诺斯艺术彩绘技术非常高超。三千多年前的彩色壁画,在出土时色彩依然鲜艳,经久未褪。究其原因,是壁画所使用的颜料都从植物、矿物以及骨螺(一种海生贝壳)中提炼的,色彩自然、鲜艳。加上古代画家通常在墙壁上的泥板尚未干透时挥笔作画,使色彩渗入泥板,以致能长久保存。
第三目“活跃的对外贸易”──克里特文明的传播
教材讲述了米诺斯人作为一个海岛王国所拥有的主要经济来源──外贸,以及主要为维护和扩大对外贸易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最早的海军;阐述了米诺斯人在扩大对外贸易中,在爱琴海地区岛屿上建立的移民点和贸易港;分析了米诺斯人在对外移民的过程中,将克里特文明播向外部世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1)克里特岛的气候与物产
教材从出土文物中分析了米诺斯经济的主要形式、克里特岛的主要物产和外贸物品,从中说明克里特文明的繁荣,部分原因是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羊毛、橄榄油、葡萄酒、木材等),部分原因是其对外贸易的活跃。
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的最南端,是爱琴海的最大岛屿,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岛上森林茂密。岛的东部平坦、溪流甚多,适于农耕,农业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除粮食外,盛产橄榄油和葡萄酒,用数以千百计的高达6英尺的大型坛罐存储和贮藏;岛的中部有全岛最高的伊达山,其东坡与南北麓亦形成多块平原,兼有战略形胜及经济发达之利,其城市宫殿皆集中于此;岛的西部则为丘陵山地,比较落后。克里特岛位置优越,海运方便,成为南连埃及,北通希腊的枢纽。岛上除农业外,手工业也较发达,手工产品以精巧秀丽著称,铜器、金银制作的日用品和工艺品都相当精美;陶器尤为突出,古王宫时期生产的一种称为卡马雷斯的彩陶,秀巧可爱,彩绘优雅,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造船业也很发达,不仅能建造来往于地中海各地的商船,还能建造相当数量的海军舰只。农业、手工业产品的增多为对外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米诺斯人以其农工产品(橄榄油、葡萄酒、木材、羊毛、陶器、珠宝、刀具、香水及药品等),与希腊、土耳其、爱琴海诸岛、埃及以及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广作贸易。和埃及的联系尤为密切,所用黄金、象牙、皂石印章(即教材印石)和高级奢侈品大都得自埃及。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达,进一步促进了米诺斯人城市的兴旺。
(2)米诺斯海上霸权的建立
在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了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米诺斯的商站和殖民点则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此外与埃及的密切联系和友好关系,使米诺斯人的商业交往日趋频繁。为维护和扩大海外商业的发展,米诺斯人通过建立强大的海军确立了海上霸权。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称米诺斯为海上统治者,说他“是一个征服了许多土地并且是一个在战争中经常取得成功的国王”。修昔底德则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根据传说,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他控制现在希腊海的大部分。”米诺斯海上霸权的意义就在于它控制了东部地中海的海运贸易网,它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克里特为中心,东达罗德斯岛、西连伯罗尼撒半岛的环形带,这些地区和更远的欧洲内陆作为待发展地区都迫切需要和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特别是当时最富裕的埃及进行交往,而克里特控制的环形带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各方海运皆受其节制,从而使它得以撷取欧、亚、非三大洲的资源。
建议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有关“海军”的内容后,请学生回答2个问题:①海军的规模如何?②海军在米诺斯王朝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米诺斯文明的对外影响
米诺斯所向披靡的舰队,使他的国家与埃及、叙利亚、巴比伦、小亚细亚等区域保持贸易来往,并成为他建立海上霸权进行扩张和殖民的威慑力量,爱琴海诸岛纷纷向米诺斯称臣,雅典也得向他纳贡。米诺斯王朝时期的陶器不仅在埃及和叙利亚,而且在萨摩斯和米利都甚至在西西里都有发现,显示了米诺斯人的势力或米诺斯的文明波及了爱琴诸岛,并产生过重大影响。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史论结合地评价米诺斯文明的对外影响。
第四目“充满情趣的生活”──克里特艺术品中的社会生活
教材根据出土文物,描绘、反映、分析了米诺斯人充满情趣的生活内容,昭示出米诺斯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教材通过对壁画、雕像上妇女形象(女神、女王、女郎、少女、舞女、女工等等)的描绘,在认定米诺斯妇女富有生气的同时,推断出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各类重要的角色,拥有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建议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米诺斯艺术中与妇女活动相关的壁画、雕塑、居所及小饰物等照片,让学生从直观中感受妇女在米诺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米诺斯艺术所反映的米诺斯人的思想和生活。
米诺斯艺术是爱琴海地区最丰富,最奇异的文化,其中的宗教文化生活,比他们的政治、社会形态更是难以确定。但是,米诺斯艺术却显示着文化的活力和自由。
建筑技艺中,主要追求宽敞和舒适,不追求富丽堂皇、整齐高大的外表,内部却饰以精美的壁画和陈设,表现为米诺斯人的注重实用、舒适的生活风格;壁画艺术中关于米诺斯人形态的描绘,显示了米诺斯人对自然、海洋、游戏、庆典等有着特殊的热爱,反映了米诺斯人合情合理地享有幸福和康乐、不受专制国家暴虐君主和狡黠僧侣欺压的少数的古代社会生活。雕塑和彩绘作品中,不是表现军队的屠杀或城市的洗劫,而是鲜花盛开的自然风光、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扣人心弦的竞技表演以及诸如此类的自由自在和安居乐业情景的描绘。这些描绘,昭示了米诺斯人是一个重今世的进步的民族,是一个追求舒适和富裕、喜好娱乐、主张利己主义的轻松愉快、热爱生活的民族。也许是强大海军的存在,米诺斯人的生活中,很少有危险和威胁的感觉。宗教中的母神,可恶也可善,但决不可怕或可怖。虽然她带来风暴,其所到之处,即被摧残,但这些都是为了补充自然。
(2)米诺斯艺术所反映的生活中,妇女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米诺斯艺术中有许多雕像和绘画,描述各种妇女的形象:首先,米诺斯人的宗教是一种母权制的宗教,主神不是男神而是女神,她是整个宇宙──海、天及地──的主宰者,祭司也不用男祭司而用女祭司。其次,妇女享有与男子同样的自由和社会地位:妇女们不管出身哪个阶层都可以参加任何公共活动,从事任何职业。克里特有女斗牛士,甚至有女拳师。在斗牛场上,妇女们不仅挤满了露天看台,还实际参加与牛角力;在战场上,也有妇女的身影等等。第三,米诺斯妇女非常爱美,追求时髦的打扮,并以此吸引别人的眼光,这种生活方式受到社会的尊重。对此,教材内容中有较多的关于王后的浴室、王后寝宫、“巴黎女郎”等照片内容和对上层妇女精心打扮自己容貌的文字说明,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或对着某一幅关于妇女活动或妇女形象的画进行现场描述,增强学生对米诺斯妇女地位的形象认识。
教材最后以一句“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米诺斯人是热爱生活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作为全文的概括和结尾。其中蕴含着两个大的问题:①为什么说“米诺斯人是热爱生活的民族”?②米诺斯人的生活方式有何特色?建议作为思考题让学生思考。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富丽而神秘的宫殿”这一目的教学。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以及几个与之相关联的概念,如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米诺斯人等。爱琴文明是指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以克里特岛和希腊的迈锡尼两地为主,亦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按希腊神话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学者们遂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克里特文化亦称米诺斯文明。创造米诺斯文明的克里特人称之为米诺斯人。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明确米诺斯文明的形成、发展、繁荣、衰落的时间、空间概念及城市和宫殿的兴衰轨迹。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部(或者说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中心),它如长船般横列于希腊与北非之间,东西长约250公里,南北12~60公里。克里特岛位置优越,海运方便,成为南连埃及、北通希腊的枢纽。米诺斯文明的早期(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700年),克里特岛出现了一批相当规模的城市,如克诺索斯、费斯托斯、马利亚等。约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450年是米诺斯文明的繁荣时期(新王宫时期),这时他们建造了比原来更加富丽堂皇的新宫殿。约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100年(后王宫时期),大陆上的希腊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并统治克里特岛,标志着米诺斯文明的衰落。
在此,为加深对米诺斯文明的了解,设计了几个问题。(1)米诺斯文明与中国的什么文明时间大致相同?夏商文明。(2)为什么克里特岛的宫殿和城市会屡毁屡建?主要原因是克里特岛位于火山多发地带。同时,米诺斯人比较富有且无所畏惧。
第三,关于克诺索斯城宫殿。一是主要借助于计算机提供的图片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宫殿的基本状况(具体内容见教学案例1)。二是在掌握宫殿的概况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宫殿的特点。设问:克诺索斯王宫有什么特点?可让学生分3组进行讨论,在交流各组结论后,由教师或同学归纳米诺斯宫殿的特点。特点1:宫殿没有坚固的围墙和城堡。(为什么克里特岛的宫殿和城市不同于其他文明国家的城市而不设城墙?一是因为克里特岛周围的海洋形成了天然屏障,敌人不易攻击岛屿,二是克里特人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足以从海上保卫岛屿。)特点2:宫殿建筑结构复杂,有“迷宫”之称。特点3:注意内部装饰精美和舒适,不求建筑外表美观。例如,双斧大厅分内外两室,以折叠门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风,显示出米诺斯建筑的灵巧。双斧大厅厅旁的王后寝宫则是一套典型的米诺斯豪华住房,王后寝室绘有海豚戏水的壁画,优美雅致,相连小间有浴室和冲水厕所,这种卫浴设备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特点4:宫殿功能的多样性。宫殿不仅是米诺斯王朝的政治中心、宗教中心,而且是经济中心。宫中有众多的库房,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征收税款的机关,还有众多的手工作坊。
关于“精美的艺术品”这一目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了解米诺斯艺术中代表性的作品种类有哪些?(具体教学方法可参照后面的教学设计·案例2)其次,如何理解和把握米诺斯艺术作品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解读米诺斯艺术的代表作品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后归纳出米诺斯艺术作品的特点。特点1:雅致。米诺斯的艺术家和艺人们,不是替统治阶层歌功颂德,也不为某种宗教宣传教义,所以其作品没有古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宏大,也没有用以衬托芸芸众生渺小的雄伟神像,它少了豪奢,多了雅致。特点2:自然。米诺斯艺术崇尚自然,热爱自然,而不是服务于政治,歌颂独裁者,颂扬军功。特点3:写实。米诺斯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注重今世的生活。所以他们的艺术作品总是描绘鲜花盛开、鱼翔鸟鸣的自然风光,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扣人心弦的竞技表演以及诸如此类的自由自在和安居乐业的情景。第三,通过对米诺斯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对米诺斯艺术特点的分析,让学生很自然地得出关于米诺艺术和艺术家所包含的素质:富于才华,敏于感受,优雅,快乐。
最后一个问题:米诺斯人为什么能留给我们色彩依旧艳丽的艺术作品?教材已有明确的答案,它显示出米诺斯人高超的彩绘保存技术。
关于“活跃的对外贸易”这一目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分析米诺斯经济的特点,主要是依靠贸易。繁荣的对外贸易的表现,一是对外贸易的商品种类多,出口有橄榄油、葡萄酒、木材、羊毛、珠宝、印石、刀具、香水及药品,进口以粮食和金属制品为主。二是贸易的区域广大,它与希腊、小亚细亚、西西里岛、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等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另外,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的《高达6英尺的大型坛罐》,设问:在米诺斯宫发掘出大批量的大型坛罐,这一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继而,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米诺斯有繁荣的对外贸易?教师可以从克里特岛的地理位置、米诺斯的经济、米诺斯的开放意识、海上安全保障诸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克里特岛地处地中海东部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海运方便,是南连埃及,北通希腊的交通枢纽,这对商业贸易极为理想。(2)发达的手工业是对外贸易的基础,由于相对狭小的土地使得克里特岛的农业发展难以满足日益繁殖的人口,在寻求新的谋生手段时,就发展起以对外销售为主要目的的手工业。同时也就拥有了发达的造船业。(3)地中海东部风平浪静,气候条件适宜海上航行,同时风光秀丽,碧海蓝天,绿岛相连,对美丽的大海的热爱,激发了米诺斯人的航海热情,并且有了高超的航海技术。(4)米诺斯人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为米诺斯人的海外贸易提供了安全保障。
米诺斯人对外影响,教师须说明几点:首先,勿庸置疑的是米诺斯人对克里特岛以外的世界产生了影响,传播了文明。其次,米诺斯文明中发达的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强大的海军和繁荣的文化是对外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根本因素。最后明确,我们今天判定米诺斯人对外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依据是什么?在克里特岛以外世界的考古发掘。
关于“充满情趣的生活”这一目的教学。我们不能穿越时间的隧道,那么我们通过什么载体或媒介去了解米诺斯人的生活?通过米诺斯文明的艺术作品去解读其社会生活、价值观念。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我们知道了米诺斯人怎样的生活状况,米诺斯人对自然、海洋、游戏、庆典有着特殊的热爱。此时,可以出示课本插图《巴黎女郎》。“巴黎女郎”的身体形态、做派、装饰,与当代人竟是那么的接近。再结合插图《斗牛》,图中人物的轻盈体态,又让我们认识到了米诺斯人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民族。
关于米诺斯文明中妇女的社会地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巴黎女郎》和《斗牛》等插图,并提问:米诺斯文明中妇女的艺术形象怎样?活泼而有生气、健康而美丽、自信而高贵,而这样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她们怎样的社会地位?自由并受到尊重。妇女受到尊重,这是青铜文明时代中比较有特点的文明现象。
米诺斯妇女不仅追求自由和健康,而且也追求美丽。教师可以提问:结合课本,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了解米诺斯妇女对美丽的追求?
(1)花费很多精力去修饰容貌,使用各种化妆品。
(2)穿着考究的服装。她们喜爱穿裸胸紧身的上衣和镶荷叶边的长裙,她们也穿运动式的服装。这样的服饰也反映了米诺斯妇女的开放活泼、自信。
(3)精致的发式。米诺斯妇女常在耳前留下一绺散垂的卷发,同时还把头发高高地盘在头顶,并用缎带、花冠、发网和装饰性的发针固定住。这种发式更能衬托米诺斯妇女的高贵气质。
2.教学案例
本节内容是克里特文明的“重现”,教学中如何把文明“再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评价标准。这里以文明的“再现”为重心,设计了两个教学案例。图片可以来自网址:http://cn.cl2000.com/history/beida/zpsx/zpsx08.shtml
案例1 介绍克诺索斯城的宫殿,因为米诺斯文明的文字记录尚未解读,所以合理的方法是借助图片资料,运用计算机进行介绍。
图片(1)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城宫殿建筑群复原模型图(图片来自因特网)。
图片展示了一组围绕中央庭院为中心的多楼层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连,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局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有“迷宫”之称。
图片(2)课本插图《米诺斯宫殿内部建筑》。
这是米诺斯宫内典型的曲折相连的柱廊。通过天井采光,光线进入柱廊和房间,这样的结构使采光与宫殿的隐秘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图片(3)《米诺斯国王的客厅》(图片来自因特网)。
这是国王会见宾客的地方,中间有一个神坛似的东西,原来是用来烧火的,烟从里面升上去。客厅有四根柱子,柱子都是底下小上面大,造成一种飘摇的感觉。
图片(4)课本插图《王后浴室和浴盆》。
王后的起居室里,摆着一个陶制的摇篮形状的浴缸,王后就在这更衣洗浴。
案例2 介绍米诺斯艺术中的代表性作品及其蕴含的生活内涵。
图片(1)《米诺斯陶棺上面带微笑的女人》。
这是米诺斯陶器上彩画的代表性作品,这幅彩画取自米诺斯方鼎形状的陶棺,是陶棺侧面的一幅图画,图画的内容是:妇女在做日常的工作,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显示出女性的美丽、轻盈和快乐。陶棺上的画面展示人们快乐的神情,这或许是米诺斯人不畏惧死亡,把死亡看成是人生的一次蜕变。
图片(2)《欧洲最古老的国王座椅》。
课本中有相关介绍,这是米诺斯文明中的雕塑作品。教师可以设问,为什么海牙国际法院首席法官的座椅采用了米诺斯王宫石膏座椅的仿制品。
图片(3)《王后寝宫绘有海豚在水中游荡的图画》。
图片来自课本,亦可从因特网上下载彩图。图画的底色是白色,海豚画成天蓝色,海豚的天蓝色与户外湛蓝的天空和大海相呼应,浑然一体。
图片(4)《巴黎女郎》。
图片来自书本,亦可从网上下载彩图。壁画上的女郎是米诺斯王后的使女,她健康而媚态、活泼而自信、高贵而骄矜。教师还可以同时出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图,让学生们对比两幅画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四、问题解答
1.米诺斯艺术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解题关键:从作品中概括出米诺斯艺术较其他艺术的不同点。
思路要领:从建筑、雕刻、壁画、彩陶等艺术形式去理解,从社会生活、宗教方式、自然景物、妇女地位等角度去分析。
答案提示:米诺斯艺术优雅而不华丽,快乐而不张扬,注重实用的精致,抽象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宣扬唯美的事物和传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生活富足、快乐的感触,高超的彩绘技术使艺术作品历经3000多年仍然保存;作品中的生活描绘,反映了米诺斯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较高地位。
2.米诺斯文明中妇女的地位如何?
解题关键:从艺术品对妇女生活的描绘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思路要领:妇女在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答案提示:王后浴室、浴盆及寝室装饰的精致、讲究,“巴黎女郎”仪态的高贵、骄矜;“斗牛图”中少女阿娜轻盈的身姿等富有生气的描绘,显示了米诺斯妇女在社会生活中与男子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妇女们爱美,花费时间进行修饰打扮的生活方式,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在宗教祭祀、政治活动、经济劳作、文化娱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本课测评
1.米诺斯文明的兴盛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试举例说明。
解题关键:要突出文明“兴盛的表现”,并对“兴盛”的文明举例说明。
思路引领:从米诺斯文明兴盛的原因,引出米诺斯文明兴盛的表现及其例证。
答案提示: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了克里特岛及其附近的爱琴海地区,其对外贸易更扩展至地中海地区,米诺斯文明此时进入繁荣兴盛期。其主要表现是:海上霸权的建立、克诺索斯城的王宫建筑群、王宫废墟中发现的大量艺术品,特别是壁画艺术及其所反映的文明高度和社会生活等。
2.怎样理解“米诺斯人是热爱生活的民族”?
解题关键:艺术作品中反映的米诺斯人的生活内容。
思路引领:米诺斯人对自然、海洋、游戏、庆典的热爱。妇女非常爱美,精于梳妆打扮。
答案提示:米诺斯人的排水系统和王后浴室的排水系统,显示了其爱清洁的特点;米诺斯人对自然景物特别是海洋生物的热爱,显示了其海洋文明的舒畅和张力;米诺斯人注重游戏、宗教庆典理想化的特性,反映了其轻松愉快的内心世界;妇女们优雅、骄矜的仪态,爱美、爱打扮的习性,对社会活动的广泛的参与,体现了米诺斯人平等的观念和对生活的宽容与自信。
(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
从米诺斯文明中,我们看到妇女有较高的地位。请组织一个小型讨论会,谈谈各自的看法。
1.组织准备:(1)显示米诺斯妇女活动的诸多雕塑、壁画的照片;(2)搜集米诺斯妇女活动内容的相关文字资料;(3)准备三个小组的活动分工:A.平等说;B.不平等说;C.与同时代中国(约相当于夏朝)妇女地位的比较。
2.难点角度:米诺斯文明的文字记载迄今为止没有被解读,作为学生,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寻找到讨论、判断的材料至关重要,建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找,一是从米诺斯文明的考古素材(尤其是艺术作品)中去寻找;二是从米诺斯人的社会生产、生活(包括生活活动、宗教活动等)中去寻找;三是从米诺斯人的价值观念中去寻找。
3.答案要点:例如“地位平等说”:(1)从社会生产、生活的角度分析:米诺斯的妇女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社会生产看,米诺斯人有繁荣的对外贸易和一支强大的海军,这主要是男人从事的活动,那么在克里特岛上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中,妇女无疑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无论哪个阶层出身的女子都可以从事任何职业,可以成为女斗牛士,甚至可以参加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米诺斯女性断文识字应该是很普遍的事,她们也可以自由地出入公共场所,如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妇女们挤满了斗牛场的露天看台。(2)从米诺斯人的价值观念角度分析:米诺斯人崇尚人性、自由、平等,这是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可以从米诺斯人的绘画中看到他们对人的重视和对自由的表达,如果没有内心的自由就不会显现出这样自由的状况。而对人性自由、平等的崇尚,自然包含对妇女的尊重。(3)从米诺斯人的宗教信仰角度分析:米诺斯人的宗教是一种母权制的宗教。主神不是男神而是女神,她是整个宇宙(海、天、地)的主宰者,它是一个丰满、富足、丰收的女神。米诺斯人的宗教礼仪也是由女祭司掌权。等等。
例如“地位不平等说”:(略)
例如“与同时代中国(约相当于夏朝)妇女地位的比较”:(略)
第4课拿破仑帝国
一、热月党人的统治1、统治建立(1)统治时间:1794年7月至1799年11月;(2)代表利益: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3)热月党人的性质:并非资产阶级政党,仅是发动热月政变的政治集团;2、统治政策(1)清除雅各宾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2)尽力保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制;
秋千政策
人民群众
摇摆不定
封建势力
镇压
镇压
点拨:3、统治评价(1)热月党人统治的实质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2)热月党人的统治并不意味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历史的倒退,而是符合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建立正常统治的要求;4、统治机构:督政府(1)建立:1795年;(2)倒台时间:1799年11月,雾月政变;原因:①对内:无法稳定政局;②对外:不能抗拒欧洲反法联盟的干涉;二、拿破仑帝国1、拿破仑帝国的建立(1)雾月政变①政变时间:1799年11月(共和历雾月);②成功之因:混乱中的法国需要强权者来稳定秩序;(2)执政府①时间:1799年11月至1804年12月;②首脑:执政官(拿破仑由第一执政官到终身执政官);(3)帝国建立(1)建立概况:1804年12月,拿破仑加冕称帝;(2)帝国称呼:法兰西第一帝国;(4)基本认识①宣告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结束;(即共和制结束,军事帝制确立)②帝制取代共和的根源: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即法国尚缺乏与共和体制相适应的经济基础);③拿破仑帝国的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2、拿破仑的对内政策(1)目的:稳定政局和发展资本主义;(2)措施项目内容备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以稳定政局为首要任务;经济方面①改革财政;推动了法国经济振兴发展;②创立法兰西银行;③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法制方面1804年颁布《民法典》(后称为《拿破仑法典》)……①法律上保障了小农土地所有制;(后来束缚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②以法律形式确定法国大革命成果;③最在作用在于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文教方面①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②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3)评价①使法国摆脱了督政府时期的困境;②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③巩固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④推动了法国经济的振兴发展;⑤使拿破仑赢得了极大的声誉。3、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法国的对外战争☆开始时间:法国大革命发生后开始(1792年君主立宪派当政时期);☆战争特点:战争持续,始终与法国大革命交织在一起;
☆持续之因:欧洲封建国家妄图扑灭法国革命,法国各派政权力图维护革命成果;(1)拿破仑战争的必要性:拿破仑战争实际是法国对外战报继续,只有以战争击败其他国家的干涉,才能维护法国革命的成果。(2)拿破仑战争概况评价:
阶段
认识
性质
备注
1800早期①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正义性和革命性法国与俄国的战争有三性:正义性、侵略性、争霸性;这是由资产阶级的利益所决定②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以武力和法典形式)③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历史的发展;④巩固了资产阶级社会秩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⑤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制瓦解和农民的解放;1810帝国极盛,控制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侵略性后期①侵略西班牙、俄国等国,奴役欧洲他国人民;②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和市场;争霸性1814③与俄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4、拿破仑帝国的覆亡(1)帝国覆灭①由盛转衰的转折: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②莱比锡战役☆时间地点:1813年,德意志的莱比锡;☆交战双方:法军与欧洲反法联军;
☆基本认识:Ⅰ、是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役,誉为受法国奴役的各国人民的“民族之战”;Ⅱ、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瓦解;③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Ⅰ、1914年3月底,欧洲反法联军进入巴黎;Ⅱ、拿破仑流放地中海的厄尔巴岛;④百日王朝Ⅰ、拿破仑复出:1815年Ⅱ、滑铁卢之战:1815年6月;Ⅲ、拿破仑流放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2)覆灭之因①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②法国长期战争,经济困难,激化了国内矛盾;③根本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本主义势力。5、评价拿破仑(1)积极贡献①拿破仑前期顺应了历史潮流,以武力和法典推广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观念,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拿破仑的政治军事才能,适应了法国革命形势的需要,使他成为杰出的领袖;③拿破仑的执政措施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权的实质;④拿破仑称帝、建立军事独裁政权不是历史倒退,而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体现出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够充分;(2)消极局限:拿破仑后期侵略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奴役了各国人民,必然导致失败。※归纳总结:资产阶级派别对法国确立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所起的作用:
政治派别
主要贡献
备注
君主立宪派①首要在于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各大政治派别的斗争说明:资产阶级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又推动法国历史的发展进程。②通过废除封建制度和特权的法令③发布《人权宣言》,否定等级制度;④颁布《179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吉仑特派①废除了君主制;②建立了共和国;雅各宾派①摧毁了封建制度,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②实行恐怖政策,发布全国总动员令,挽救了共和国;热月党人①维护了共和制;②保卫了革命成果;拿破仑集团①进行了财政改革;②颁布《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③打败反法同盟,维护了国家独立,巩固了革命成果;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06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