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三《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平衡问题》导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三《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平衡问题》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平衡问题》导学案

科目:高中物理
教学对象:高三复习
课时:1
提供者:吴xx
单位:xx市第一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整体法、隔离法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第一步,是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基础。能否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是否能正确求解或能否快速求解。因此,本节内容基础且重要。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ppt展示照片]霸王别姬图片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勇将、猛将,此君力大无穷,800多斤的大鼎可以很轻松的举起。更为传奇的是,据说他可以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这是“流言”还是“真相”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项羽能否提起自己的故事中,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回顾已有知识】
整体法与格力法解决平衡问题教学设计1、请同学们回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满足什么条件?
由易到难的思考各个接触面间的弹力,引导学生分析如何选取研究对象
2、内力、外力的概念
3、[实验]磁悬浮实验
1、回顾课本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寻找普遍方法。
2、回顾课本中内力、外力的概念
3、从实验中找到规律“只有外力影响平衡态”
1、立足课本,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解题方法
2、立足课本
3、通过实验展示只有外力影响物体的平衡状态
【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
[模型]整体法与格力法解决平衡问题教学设计
[结论]
选取研究对象原则:
1所求力必为选取研究对象的外力
2在有多个备选物体时选取受力最简单的
1、分析模型1三个例题,求解各个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2、分析图中各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整体法与格力法解决平衡问题教学设计
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自主得出如何选取研究对象
【小试牛刀】[例1](20xx年高考山东卷)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在地面,m2在空中),力F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m1所受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的大小是()
整体法与格力法解决平衡问题教学设计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整体法与格力法解决平衡问题教学设计A.FN不变,f变大
B.FN不变,f变小
C.FN变大,f变大
D.FN变大,f变小
1、利用已有结论解决高考题,寻找结题方法

2、利用已有知识求解变力问题,体会如何选取研究对象
1、用简单例题引导学生解决,发现物理问题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得出结论并将知识在其他应用迁移,发现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利用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问题

【课堂反馈】
1、项羽能把自己提起来吗?这是留言还是真相
2、他该怎么办呢?
整体法与格力法解决平衡问题教学设计整体法与格力法解决平衡问题教学设计运用整体隔离法解决实际问题。
方案:
能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现物理之美
【课堂小结】
物体平衡不容易,整体隔离是难题
破解谜题找外力,多个物体选整体
若求内力必隔离,整体隔离巧选择
决胜高考我第一。
回顾本节课所学,并对以后的学习充满好奇
总结并激发学习信心和兴趣
三、板书设计
整体法与格力法解决平衡问题教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预设了一些实际生活现象和演示实验,由浅入深的设置了一系列关联问题,使学生在简单的物理知识指引下,重新认识了“整体法”和“整体法”,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很好的完成了各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真正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相关推荐

以整体为对象解连接体平衡问题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以整体为对象解连接体平衡问题》,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整体为对象解连接体平衡问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一种方法,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速度。
教学时间课时
课型复习课
引言在每年的高考物理题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有关连接体方面的考题,所谓连接体就是具有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的组合。在前面的复习中,我已向同学们介绍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隔离法”。其实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我们可根据题目中所创设的物理环境,选取整体为对象,运用物理规律求解。这样不仅能达到解答问题的目的,而且能简化解题过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今天,我就向同学们介绍这种方法:
板书课题以整体为对象解决连接体问题
例1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劈静止于粗造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斜劈上,如果在物体上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物体与斜劈仍然保持静状态,求斜劈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板画,图1)
分析①这是力学中连接体的平衡问题,应运用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求解。
②问题A,如果用“隔离法”解答应分几步进行?
教师小结用“隔离法”解答此题时,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以物体为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板画、图2-A)示。(注:摩擦力f1,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现假定存在且方向沿斜面向下)。以物体为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有:
F-f1-mgsinθ=0(1)
N1-mgcosθ=0(2)
第二步:以斜劈为对象,斜劈受力情况如图(2-B)示.
以斜劈为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有:
由(1)、(2)、(3)、(4)式解得:f=Fcosθ
问题B:以上求解过程比较繁琐,主要原因是哪些(教师答)?如果以整体为对象是否简单些呢(设问)?
问题C:如果以整体为对象,整体受几个力作用(学生答教师画图)?
教师总结以整体为对象时,不需要考虑内力,分析的是作用在整体上的外力。
板书解:以M和m所构成的整体为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板画、图3)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
Fcosθ-f=0
f=Fcosθ
比较以上两种方法,不难发现以整体为对象求解共点力作用下连接体的平衡问题时,的确简化了解题过程。
(设问):这种方法是否只能解决这一类平衡问题呢?对解决有固定转动轴的整体平衡问题是否有同样的效果呢?
例2质量不计的L型支架ABC可经过B点垂直纸面的轴转动,一细绳一端系一重为G半径为R的球,绳的另一端固定于A点,如图4示。为使支架静止且AB呈竖直状态,求作用在C点向下的最小压力F,设BC长为L。
分析与解以整体为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有:
FL=GR
解得F=GR/L
(注:学生课堂练习,然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问题E:如果以支架为对象应如何求解?
(注:教师与学生一道分析,解题过程口述)
设问:为什么以整体为对象能方便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呢?
教师小结任何一种好的解题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以整体为对象解决问题时,也要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判断用这种方法是否简便。
例3、重为G1,半径为R的匀质球放在墙与板AB之间,板的A端用铰链连接,B端用水平绳BC拉住如图5、设板长为L,重为G1,一切摩擦不计,求绳所受的拉力.
学生分析(注: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简繁,得到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不宜以整体为对象求解)
教师小结上面这道题之所以不宜以整体为对象求解,原因是除拉力之外,作用在整体上的其它外力并不是都已知的,仍要用隔离法求解,而且以整体为对象时所涉及到的力的个数比用隔离法要多。
通过对这道例题的分析,同学们应该认识到以整体为对象解决问题不是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方便,要在认真审题,分析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解法,做到有分有和。
以整体为对象不仅能简化解决处理平衡状态的连接体问题,也能解决连接体的加速运动问题。
例4、八个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的物体并排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作直线运动。求第5个物体对第6个物体的作用力N(见图6示)。
分析与解(引导学生分析)
①八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有什么关系?与整体的加速度是否相等?
②第5个物体对第6个物体的作用力是不是最后3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解:(学生练习、教师板书)
以整体为对象,设整体的加速度为α,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8ma(1)
再以后三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N=3ma(2)
解(1)(2)式得:N=3F/8
例5、如图7,甲乙两滑块质量分别为M、m,甲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在B点(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与乙发生正碰(乙原静止)。碰后甲、乙都向右沿EC运动,最后分别停在D点和E点。设碰撞过程中无动能损失,滑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均为μ,测得BD=S1,BE=S2,A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求M∶m=?
分析与解(师生共同进行)
①该题涉及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复杂,若分别选取甲乙为对象,运用动能定理求解比较麻烦。
②以整体为对象时,系统的初、末动能已知,且整个过程中功易求,又不需要考虑运动过程等细节问题,解答比较简便。
板书解:以整体为对象,根据动能定理有:
0=Mgh-μMgS1-μmgS2
化简:h=μS1+μmS2/M
则:M/m=μS2/(h-μS1)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对以上各例题的学习,我想大家一定熟悉和掌握了以整体为对象解决连接体问题的方法。回顾一下,使用这种方法,究竟有哪些优越性呢?
简化解题过程,捉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板书)这种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应注意它的实用范围:
1.在静力学中:不涉及内力且外力较少,内力较多时;
2.在动力学中:连接体的加速度α一致。
3.在所有的守恒定律的运用中。
总之,以整体为对象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整个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力学如此,电学等也是如此,在今后学习中,同学们会逐渐熟悉和灵活运用这一方法。
布置作业略

§3.2.3利用向量解决平行与垂直问题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2.3利用向量解决平行与垂直问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3.2.3利用向量解决平行与垂直问题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空间向量与立方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前面又学习了用向量表示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与向量运算的关系,所以本节课是通过运用这些关系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本次课内容不难理解,但学生自己做题时往往会遇到一个如何转化的问题,因此,教学中应重点抓住转换思想来进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继续理解用向量表示空间中平行与垂直的关系和方法;会用向量法和坐标法等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数形结合与问题转化的思想方法,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把立方体几何几何转化为向量问题优势,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向量法与坐标法.
【教学难点】: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向向量问题的转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2.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向量表示。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用向量处理平行问题
分析:先复习共面向量定理。要解决问题,可以考虑将向量用向量线性表示出来。

评注:
向量p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y使
p=xa+yb.
利用共面向量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平行问题。
本题用的就是向量法。
(图略)
分析: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评注:
由于三种平行关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本题可用逻辑推理来证明。用向量法将逻辑论证转化为问题的算法化,在应用向量法时需要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方能减少运算量。
本题选用了坐标法。
思考:
一般应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二、用向量处理垂直问题

(图略)
分析: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评注:
本题若用一般法证明,容易证A’F垂直于BD,而证A’F垂直于DE,
或证A’F垂直于EF则较难,用建立空间坐标系的方法能使问题化难为易。

例4,证明: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三垂线定理)
已知:如图,OB是平面的斜线,O为斜足,,A为垂足,
求证:
证明:

例1是一道线面平行问题,需要利用共面向量定理来证明。同时介绍解决问题的向量法。
联系共线向量来理解。

例2是关于面面平行的问题,联系几何定理与向量平行。同时介绍解决问题的坐标法。

例3是线面垂直问题,图形和例2一样是正方体,可进一步训练坐标法。

让学生体会坐标法的优势。

用向量法证明三垂线定理。

三、练习巩固分别用向量法和坐标法解决以下问题:
向量法:
所以,结论成立。

坐标法:
证明:(图略)
巩固知识,培养技能.
四、小结利用向量解决平行与垂直问题
1.向量法:利用向量的概念技巧运算解决问题。
2.坐标法:利用数及其运算解决问题。
两种方法经常结合起来使用。反思归纳
五、作业1,直三棱柱中,角ACB是直角,AC=1,CB=,侧棱=1,侧面的两条对角线交点为D,的中点为M,求证CD平面BDM。
2,课本p111第1、3题。

练习与测试:
(基础题)
1,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则()
A.+-B.-+C.-++D.-+-
答:D
2,若向量、()
A.B.
C.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答:B

3,一空间四边形ABCD的对边AB与CD,AD与BC都互相垂直,用向量证明:AC与BD也互相垂直.
证明:.又,
即.……①.
又,即.……②
由①+②得:即..
4,如图,已知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PA⊥平面ABCD,E、F分别是AB、PC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PAD;
(2)求证:EF⊥CD;
证: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设AB=2a,
BC=2b,PA=2c,则:A(0,0,0),B(2a,0,0),C(2a,2b,0),
D(0,2b,0),P(0,0,2c)
∵E为AB的中点,F为PC的中点
∴E(a,0,0),F(a,b,c)
(1)∵=(0,b,c),=(0,0,2c),=(0,2b,0)
∴=(+)∴与、共面
又∵E平面PAD
∴EF∥平面PAD.
(2)∵=(-2a,0,0)
∴=(-2a,0,0)(0,b,c)=0
∴CD⊥EF.

(较难题)
5,对于任何空间四边形,试证明它的一对对边中点的连线段与另一对对边平行于同一平面。
分析要证明EF、BC、AD平行于同一平面DF
(E、F分别为AB、CD的中点),只要证明相应AEC
向量EF与AD、BC共面即可。B
证明:如图,利用多边形加法法则可得,=++,=++…①。
又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故有=-,=-…②
将②代入①后,两式相加得
2=+,∴=12+12即与、共面,∴EF与AD、BC平行于同一平面。
注:本题若用立体几何知识去证明,有一定的难度,由此体会向量法证明的优越性。
6,如图,已知a⊥α,a⊥b,b¢α,求证b∥α。
证明:在α内作不共线向量m,nb
∵a、m、n不共面,∴b=xa+ym+zn。a
两边同乘a得ab=xaa+yam+zanm
∵a⊥b,a⊥m,a⊥n,∴ab=0,am=0,an=0n
得xaa=0而a≠0,∴x=0,即b=ym+zn
∴b、m、n为共面向量,又b¢α,b∥α。
7,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A1B上的点,F是AC上的点,且A1E=2EB,CF=2AF,
求证:EF∥平面A1B1CD。D1C1
证明:=++…(1)
=1+++…(2)A1B1
(1)×2+(2)并注意到=-2,DC
=-2,=-,FE
得=13-13AB
而EF¢平面A1B1CD,∴EF∥平面A1B1CD。
∴,、为共面向量。

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导学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导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导学案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

(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①____________,也称为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关系论。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④________,并制约着人类在⑤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

(1)传统环境观:是一种⑥____________的观点,表现为人类⑦____________的愿望。

(2)新的环境观:是⑧______________或⑨____________的环境观,认为⑩________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________和________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提出背景:人类在经受了人口膨胀,__________短缺,环境________和________破坏的困扰之后而产生。

2.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__________的需求,又不对________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一是要________,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____________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4.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要保证资源的○21________________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22____________。

5.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与○23____________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相应制定了《○24__________________》。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图解环境观的概念

2.列表比较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等,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良性方向发展

传统环境观和新环境观的主要区分点在于()

A.人类能否利用自然B.人类能否征服自然

C.人类与自然是否是平等、和谐的关系D.人类能否改造自然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自然环境不过是人类的改造对象,人地关系仅仅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新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人地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C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容发展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可持续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经济持续)

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持续)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持续)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请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各项之间的因果关系。人口增长过快,加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出现环境问题,并形成恶性循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耕地资源比重较低,但水热充足,河湖密布,生物资源丰富,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改变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人口增长和开荒扩种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等。

1.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不能危及未来人类生活的需求

2.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矛盾尖锐

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D.开发性原则

4.下列不符合新的发展观的是()

A.征服自然B.天人合一

C.人地归一D.人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5.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朋友之间互寄贺年片B.使用塑料袋购物

C.渔政部门实行“休渔”政策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6.2012年5月14日~25日全球气候变化大人在德国波恩举行。世界许多国家共同探讨如何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峻课题。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部分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材料2:“我国单位GDP

能耗的变化状况”。

(1)近年来,某些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并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的限排义务。依据材料1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驳斥上述观点。

(2)读材料2,分析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分析说明我们还需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几条思路,你认为可行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之路

C.环境效益突现,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之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任其发展,顺其自然

2.下列生产模式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

B.发达国家大量投资发展的能量密集型农业

C.我国南方稻田养鱼、养蛙的农田生态结构

D.山区利用立体气候发展农林牧副立体农业

3.曹妃甸地区将建成一个国际性铁矿、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集散枢纽港、中国的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以及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你认为有利于曹妃甸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应该布局的工厂有()

A.炼铁厂 B.矿渣建材厂

C.火电厂D.焦化厂

读下图,完成4~5题。

4.玉米深加工后直接销往市场的产品有()

A.畜产品、谷氨酸、饲料B.谷氨酸、味精、多糖

C.淀粉、复合肥、多糖D.味精、畜产品、复合肥

5.兖州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了()

A.防洪、抗旱能力的提高B.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C.新能源的合理开发D.物质的综合循环利用

“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等16家环保组织呼吁首都市民开展“无车日”及“绿色出行”活动,“为北京多贡献一片蓝天、多奉献一份绿色”。据此回答6~7题。

6.开展“无车日”的目的是为了()

A.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

B.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

C.节省能源,彻底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短缺的状况

D.旨在通过“无车日”引导人们选择更节约和环保的方式生存和发展

7.下列措施能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是()

A.禁止车辆进入城市B.将各公路全部改为高速公路

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以新的能源形式逐渐替代矿物燃料

D.城市过境道路通过市区,可以缓解市内交通线路拥堵状况,减缓市区大气污染程度

8.在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藏复杂多变的气候和极其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暖对西藏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材料2:据最新监测结果,西藏目前的水环境、大气环境仍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浓度很小。全区没有发生过大的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江河湖泊大多仍处于原生状态。

(1)说出西藏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为了维持西藏良好的原生态环境,西藏应如何因地制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森林资源中,松科植物占总量的60%;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松、竹产地采收松花粉、竹叶,进行加工,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时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国珍专营店和网点,并对其集中管理,使许多下岗人员重新拥有工作,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人民群众送去了健康。

材料2:“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态产业链示意图”。

(1)分析图示产业链的建立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2)图示产业链形成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哪些?

[课前预习]

①基本认识 ②自然观 ③人地 ④态度 ⑤生产和生活中 ⑥人地对立 ⑦征服自然 ⑧“天人合一” ⑨“人地归一” ⑩人类 平衡 协调 资源 污染 生态 当代人 后代人 发展 自然界 鼓励经济增长 ○21可持续利用 ○22全面进步 ○23科教兴国 ○24中国21世纪议程

[基础达标]

1.D2.D3.B4.A5.C

6.(1)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2)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适当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

[拓展提升]

1.A2.B3.B4.B 5.D6.D7.C8.B

9.(1)雪线上升、冰川萎缩;冻土北移或冻土层变薄;草场退化;荒漠化东进(扩展);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2)发展高原生态立体农业,高原山区发展林果业;退耕还草还牧,高原牧区控制草场合理载畜量;坡耕地与河谷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10.(1)是。扩大了松树、竹子的种植面积,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吸纳了当地劳动力,扩大了就业。

(2)资金的保证,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导学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编制:高一物理二级部包科领导签字:
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共点力平衡条件,提高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失重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定量分析超重、失重现象的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超重与失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2.依据学习目标,研读课本P87—P89,仔细分析本节教材的例题1、例题2、例题3,明确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知道什么是失重和超重,培养自己规范严谨的学科素养。
【问题导学】
问题一: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什么是平衡状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条件是什么?

3.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此时两个方向的力学关系式特点是:
Fx=
Fy=
问题二:超重与失重
情景1:质量为的物块放在电梯底板上,当电梯以加速度加速上升时
(1)分析物块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

(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块对地板的压力:

(3)此时物块超重还是失重?在该情景中,物块的重力是否改变了?

情景2:质量为的物块放在电梯底板上,当电梯以加速度加速下降时
(1)分析物块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

(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块对地板的压力;

(3)此时物块超重还是失重?在该情景中,物块的重力是否改变了?
加速度方向物体的运动情况视重(F)与重力(G)比较
超重
失重
完全失重

总结超重与失重:
【预习自测】
1.物体受到3个共点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其中2个力的大小分别是3N和5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可能是()
A.1NB.4NC.8ND.10N
2.一同学从6楼乘电梯到1楼,在电梯刚刚启动时,该同学()
A.受的重力增大B.受的重力减小
C.对地板的压力大于重力D.对地板的压力小于重力
【我的疑惑】
请写出你的疑问,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解决!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问题1:城市中的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如图是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图中硬杆OB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钢索和杆的重量都可忽略。如果悬挂钢索AO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104N,角AOB等于30°,杆BO处于水平位置,即垂直于竖直墙面。
(1)结点O受力情况如何?(画出受力分析图)

(2)如何对结点O所受力进行正交分解?
两个方向的力学关系式:

(3)此时悬挂重物的最大质量是多少?(g=10m/s2)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竖直悬挂的一重力为G的重物被水平的力拉到与竖直方向成角的位置而静止。求该水平拉力的大小以及OA绳受到的拉力大小。

探究点二、超重与失重
问题2: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升降机内的水平地板上,取=10m/s2,求
(1)当升降机匀速下降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多大?

(2)当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多大?
(3)当升降机以10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多大?

【针对训练】
2.某人站在一台秤上,当他猛地下蹲到停止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
A.先变大后变小,最后等于人的重力
B.先变小后变大,最后等于人的重力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83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