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分析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分析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混合计算》是第一课时内容,是根据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内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本节课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是在学习了连加、连减之后,进一步研究数的计算。在编排上与连加、连减基本相同,也是配合例题各安排了一幅情境图,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图形编排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从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加减混合对学生以后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减打下基础,以上知识对学生后续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种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2)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看图、说图、理解图意,了解语言和图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3、情感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加减混合计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美的情操,让学生了解加减混合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是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同时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怎么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呢?我准备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一、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嘴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过程设计

接下来我将重点向各位专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首先通过一个电脑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设一种探索的情景:动物王国联欢会,所有的小动物都来参加巨大的盛会,树上机灵的小猴,草地里奔跑的小鹿,蹦跳的小兔,小猫、小狗……都来了,还有湖里欢乐游玩的4只白天鹅,这时又飞来了3只白天鹅。抛出问题: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湖里一共有几只白天鹅?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3。再显示从7只天鹅里飞走了2只的场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讨论提出问题:现在湖里还有几只天鹅?教师配合学生说的在43后面板书“-2”把算式写完整“43-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4加3后面减2?应到学生观察图画说清图意,说明算理,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图上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根据学生说的出示:43-2并标明计算顺序。启发学生思考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7减2?

进一步的我们设计第二个情景:“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鹿在奔跑打闹,突然离开了2只后,又跑来了3只”连续变化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小鹿?”结合学生回答写出算式并板书:4-23=()启发学生思考: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顺序以及算理,配合学生说的出示思维线并板书:4-23=5。

通过情景的设计引导同学们进行探讨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结合一年级学生学情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设计闯关练习,闯关一:首先帮助小猴解决问题:小猴爬到树上首先摘了7个香蕉,不小心掉了4个,接着又摘了1个,现在小猴手中有几个香蕉?通过闯关练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的学习习惯。为什么要设计闯关一内容呢,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闯关二:出示课本75页做一做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并说明算理,同时我们设计闯关2的内容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加减混合计算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闯关三:完成课本76页计算题,在完成本题时我力求练习形式新颖,有趣,我会采用开火车,抢答等形式汇报计算结果。同时我们设计闯关三的环节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体现我们教材的前后呼应与连贯。通过一系列的闯关练习,师生互动,让学生分析,思考然后及时的进行小结。

下面是我本节课的一个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体现严谨美观,起到画龙点睛构建知识结构的作用。

三、教学反馈与评价

1、教学反馈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即教师以观察学生的语言,表情及答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本节课设计三个反馈环节:

①通过闯关抢答,巩固练习达到知识技能目标;

②通过练习说图意,交流、汇报达到能力目标;

③通过课后练习,应用实践达到感情德育目标。

2、教学评价,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有创新的要给予表扬,有知识障碍的,给予耐心的引导、纠正、鼓励,通过教学评价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四、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数学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为此本节课作以下几点设计说明:

1、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围绕“引发—探求—归纳—应用”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如在例题1、2中通过情境设计,引发问题的产生,探求归纳加减混合计算顺序,加强应用与实践来组织教学过程,注意知识间的衔接与连贯,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启发与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以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皆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步步深入,从各个反馈层面收集信息,保证师生的思维同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3、加强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动眼(及观察)、动嘴、动脑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化成学生认知的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探索获取知识的途径。

思考问题的方法,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也体现了“一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4、重视教学过程中思想的渗透,创造出创新的思维空间。

延伸阅读

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计算》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计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联系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进行计算,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过程和方法
借助直观演示,使学生学会观察反映连续变化的情境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用数学的意识。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情境,调动已有经验,学习、探究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克服因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而产生的困难,正确计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与情境图相关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图列式。
(1)分别出示:
由学生介绍图意。
(2)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用连加或连减的理由。
(3)学生计算,并说一说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2.口算:3+2+3=6+2+2=9-2-5=8-4-4=
【设计意图】复习连加连减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激活已有的经验,为本节课学习加减混合计算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1)利用天鹅图片,分步演示例1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依次得到以下信息:
①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
②飞来3只后。
③又飞走2只。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3)指名完整叙述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将静态的情境图以直观演示的方式分步呈现,让学生置身其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情境,进而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联系实际情境,认识主题图。
(1)组织学生讨论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并利用课件根据变化的过程分别出示两幅静态图。再通过标注箭头的方式将两幅图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连续的图。
(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边打手势边叙述图意。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主题图的来源,学会观察连续图的图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为以后的看图列式打基础。
3.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问题情境:4+3-2
追问算式4+3-2的含义。
(2)组织学生讨论,明确:我们把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指导学生读算式。
(3)组织学生探讨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
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或对照情境图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明理由。
②指名计算,老师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用不同的颜色写出第一步的得数7。
③讨论:“7”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用“7-2”?请联系实际情境或情境图加以说明。
4.巩固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2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名说出图意: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①怎样用算式表示问题情境?
②怎样计算4-2+3?重点理解第二步用什么数+3?为什么?“2”是怎么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情境图自主探索,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围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展开讨论,深化学生对加减混合计算的认识。在教学中注意由扶到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5.组织学生观察比较:
(1)比较4+3-2和4-2+3,明确:都是加减混合计算。体会: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2)比较加减混合计算与连加连减,明确:都是两步计算式题,计算方法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看图列式计算:教材第67页“做一做”。(加强巡视与指导。)
(2)抄写算式并计算: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2题。(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2.综合练习。
(1)游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1题。
(2)游戏:跳房子,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5题。
3.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3题。
【设计意图】三个层次的练习目标指向不同。基础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综合练习将加减混合计算与连加连减放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借助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独立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
(四)总结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计算》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计算》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联系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进行计算,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过程和方法

借助直观演示,使学生学会观察反映连续变化的情境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用数学的意识。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情境,调动已有经验,学习、探究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克服因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而产生的困难,正确计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与情境图相关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图列式。

(1)分别出示:

由学生介绍图意。

(2)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用连加或连减的理由。

(3)学生计算,并说一说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2.口算:3+2+3=6+2+2=9-2-5=8-4-4=

【设计意图】复习连加连减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激活已有的经验,为本节课学习加减混合计算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1)利用天鹅图片,分步演示例1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依次得到以下信息:

①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

②飞来3只后。

③又飞走2只。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湖里现在有多少只天鹅?

(3)指名完整叙述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将静态的情境图以直观演示的方式分步呈现,让学生置身其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情境,进而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联系实际情境,认识主题图。

(1)组织学生讨论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并利用课件根据变化的过程分别出示两幅静态图。再通过标注箭头的方式将两幅图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连续的图。

(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边打手势边叙述图意。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主题图的来源,学会观察连续图的图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为以后的看图列式打基础。

3.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问题情境:4+3-2

追问算式4+3-2的含义。

(2)组织学生讨论,明确:我们把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指导学生读算式。

(3)组织学生探讨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

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或对照情境图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明理由。

②指名计算,老师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用不同的颜色写出第一步的得数7。

③讨论:“7”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用“7-2”?请联系实际情境或情境图加以说明。

4.巩固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2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名说出图意: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①怎样用算式表示问题情境?

②怎样计算4-2+3?重点理解第二步用什么数+3?为什么?“2”是怎么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情境图自主探索,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围绕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展开讨论,深化学生对加减混合计算的认识。在教学中注意由扶到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5.组织学生观察比较:

(1)比较4+3-2和4-2+3,明确:都是加减混合计算。体会: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2)比较加减混合计算与连加连减,明确:都是两步计算式题,计算方法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看图列式计算:教材第67页“做一做”。(加强巡视与指导。)

(2)抄写算式并计算: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2题。(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2.综合练习。

(1)游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1题。

(2)游戏:跳房子,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5题。

3.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3题。

【设计意图】三个层次的练习目标指向不同。基础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综合练习将加减混合计算与连加连减放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借助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独立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

四、总结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计算》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计算》知识点

知识点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练习题

17+5-8=()15-8+88=()

40+26-7=()100-80-3=()

19+30+7=()25+20-8=()

75-61-5=()8+48-24=()

13+3+34=()25+8-10=()

98+2-30=()70-12-18=()

37+8+14=()46-8+13=()

参考答案

17+5-8=(14)15-8+88=(95)

40+26-7=(59)100-80-3=(17)

19+30+7=(56)25+20-8=(37)

75-61-5=(9)8+48-24=(32)

13+3+34=(50)25+8-10=(23)

98+2-30=(70)70-12-18=(40)

37+8+14=(59)46-8+13=(51)

加减混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加减混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

8-2-3=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和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生: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2.学习例2。

(1)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

(l)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和第二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分组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加减混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减混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l~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挂图。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8-2-3=5+3+2=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现在老师把5+3+2和10-5-3改成5+3-2、10-5+3你会算吗?相信同学们学了今天的知识一定就能自己解决这两个小问题的。

2、出示挂图,提出目标

(1)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吗?请你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2)怎样列式?

(3)怎样进行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展示学习成果

1、自主学习,同桌互相交流

(1)独立学习课本75页的例题,同时思考以上三个问题。

(2)同桌交流,小组内展示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学习例1

谁愿意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生2:从7只天鹅里飞走了2只,还剩下多少只?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生3:4+3-2读作4加3再减2

生4:“4”表示湖里原有4只天鹅,“3”表示先飞来了3只“2”然后飞走了2只,现在剩下多少只?

教师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5:我是先算4+3=7,再算7-2=5

教师适时板书:4+32=5

7

让多名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2)学习例2

生5: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生6:我写的算式是:4-2+3,读作4减2再加3

生7:先算4-2=2,再算2+3=5

问:为什么?

生8: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多让学生说一说)

板书:42+3=5

2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加的在前面就先算加的,减的在前面先算减的。……(学生的语言表述不一)。

(4)计算复习中所出现的“5+3-2”和“10-5+3”

(5)对比总结算法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时我们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

(l)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09-9-1217:50:31

2、完成76页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观察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4、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76、77页练习十二第4、5、6、7题目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能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5角硬币一枚,2角四张,1角8枚,一本小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完成76页第4题

指名板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完成77页第5题

1、指名说说图意

2、列式计算

三、完成77页第7题

1、明确题目的要求。

2、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四、完成77页第6题

1、指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订正。

五、完成77页思考题

1、引言:同学们的表现真好,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表述非常完整。老师想买一本小笔记本奖给表现最好的同学。这本笔记本需要8角钱,老师的包里带了一些钱(同时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钱),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我应该怎样付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

2、学生上台动手操作,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拿钱方法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表现得最好的是……(由学生推荐),奖给小笔记本。

当然,练习课的形式以及顺序因人而异。

《加减混合》的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减混合》的”,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教学图片、算式卡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5-2-1=8-5-3=9+0+1=

4+3+2=5+4+1=6-5-1=

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

生: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语:同学们对已学的连加、连减知识掌握得真不错,老师想再增加难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帮助老师解决里面的问题:小猴妈妈给小猴摘了4个桃子,小猴爸爸又给小猴摘了5个桃子,小猴

吃了2个桃子,请大家帮帮小猴数数还剩多少个桃子没有吃?(生思考后回答:还剩7个)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请大家看看。(师出示主题图)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在黑板上逐步出示挂图,说说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

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

师:看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的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

让学生跟读题目,后提问:“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想问什么?”

生:现在有多少只?

师出示内容,再让学生齐读。

师: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内容,列一道算式?

生汇报:4+3-2

师:请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

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4+3-2=5

引导学生观看湖里天鹅只数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计算,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7,再把得数7减去2。

2、学习例2

出示挂图

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再列算式。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内容:

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列算式

4-2+3

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习4-2+3的计算顺序

3、比较归纳总结算法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的规律,从而记住算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同桌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摆圆片,先在桌面上摆7个圆片,再拿去3个,然后又增加4个。

(2)让学生根据摆圆片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圆片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做书上第76页的第1题。

用图片演示,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做书上第76页的第2题。

帮小猪找家。

4、找朋友

一生拿算式卡,另一生拿答案卡,是好朋友的走到一起。

六、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7+10-5=56-3+9=
2.笔算38+18+25=90-16-68=
二.探索新知
1.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上车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67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25
67-25+28=70-----
674242
-25+28+28
——————-----
427070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这道题在课本第28页,指导学习数学课本第28页内容。
想一想,如果我想知道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计算?
67+28-25=70
2.做一做。
56+34-20=78-24+39=
三、巩固练习
1、42与18的和,减去27,差是多少?
42+18-27=
2.二(1)班共31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31-15+7=
3.帮帮小马虎。(改正下面各题)
55+19-38=2647-18+19=5843-27+18=8876+15-34=48
55474376
+19-18+27+15
-----------------------
64397091
-38+19+18-43
------------------------
26588848
改完这几道练习,你想对小马虎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七题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连加、连减、混合加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连减、混合加减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 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4.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 判断一些连减、加减混合算式能否简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开学了,小熊要购买学习用品。

出示:蜡笔7元 尺2元 铅笔盒12元 故事书8元 字典15元 橡皮3元 铅笔4元 书包45元

1.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根据这些信息来编题(小组内交流)。

2. 如果这些学习用品小熊都要买,它要准备多少钱?比一比,谁算得快? 交流不同算法。

(1)按顺序把每个数加起来。

(2)12+8=20 45+15=60 3+7=10 20+60+10+2+4=96 你喜欢哪种算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好方法。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先加起来,这样计算既快又正确。)

二、探索新知

1. 现在小熊有64元,想买铅笔盒和故事书。它列式算出还要找回44元。

板书:64-12-8=44 它列了一个什么算式?

出示课题:连减

(1)按照小熊的连减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板书:一看运算符号。

(2)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算?

讨论、交流算法:12+8=20 64-20=44 比较两种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小熊不明白为什么结果都是44元,为什么我们比它算得快?

板书:二看数有什么特点。

完成板书:64-12-8=44

(3)同桌合作,一人按运算顺序计算,一人用好方法计算。

64-45-1564-7-364-2-15

最后结果一样吗?好方法好在哪里?

(两个减数凑成整十数)

为什么64-2-15用这个好方法就不行呢?(2和15不能凑成整十数)

(4)64-2-15,修改其中的一个减数,使它可以用好方法计算。 把题写在纸上,用好方法算出结果,同桌互相检查。

2. 判断:把可以巧算的题圈出来,算一算。

91-18-6478-16-4892-31-1971-8-5465-38-981-46-27

小结:在计算连减算式时,如果减数能凑成整十数,可以先把减数凑成整十数再减。这样计算又快又正确。

3. 改题64-12+8

(1)审题: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算式? 加减混合

(2)大家符号看得很仔细,试着算一算。

交流:64-12+8=60 64-12+8=44

(3)为什么结果不一样?说说是怎么算的?

(4)为什么不能用刚才连减时的好方法?

(5)64-12+8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加减混合运算也要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6)练习

27+28-3939-13+4752-29+846+12-1644-25+1543+28-61

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数的特点,还要看清符号。

三、应用拓展

1. 计算(能用好方法的用好方法计算)

57-24-638+23+1278-39+2167-43-1741+19-2834-18+1666-37-2635+36+17

2. 下面各题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45+18+1545-18+1545+18-1545-18-15

动脑筋,这些题能巧算吗?试一试。

总结: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运算顺序,一看符号、二看数的特点,再确定能不能巧算)

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计算结果正确是最重要的。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查老师这节课是利用我镇的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总体来说预设目标达成,课堂导学服务于课堂生成,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悟,乐学,会学;查老师有个绰号叫幽默大师,今天大家都见识了,他不愧这个称号。虽然我们老校区没有多媒体,平时学生借助这个就没有,但查老师仍然选用多媒体辅助性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成课堂导学高效,着眼学生发展,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下面我就说说听课后的几点感受:优点很多:比如: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利用唱歌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来了,老师就开始进入正式上课,老师害怕学生还沉浸在游戏里,就故意将课题板书错误,看学生是否能发现,从而到达老师的目的,就很好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查老师从学习目标的设定上说:1、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充分体现新课标、教材、学生和谐统一。2、重难点突出,具有操作性和可测性。在学情展示环节:先让学生组内对子互查预习情况,进行对子、小组交流、讨论、纠错、汇报,教师准确知晓预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问题、分析问题和提炼问题,很好地过度到合作探究环节:首先设计的问题紧扣教学重难点,具有探究价值。从课中来说,学生学习氛围浓厚,合作机制健全,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有效的、选择性的进行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独立做,再在小组内对学,出现问题再在小组内群学解决,学习习惯良好,思考交流讨论时间充足,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组内汇总展示汇报有序进行。并且在学生讨论时,查老师深入各小组了解学生的学情,不是当旁观者,从而能将学生暴露的问题在全班及时纠正,真正达到了学生会的不讲,就讲学生不会的。运用学案导学,结合实际,查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导学案,一切预设服务于课堂,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课堂灵动,生动。教师精讲,方法指导,思路点拨适时,交流、质疑、纠错、汇报、补充、评价、完善及时,有效调控,恰当处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氛围宽松和谐,学生能大胆指出老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像以往的课堂如果学生指出老师的问题,就会觉得不尊重老师而不敢说出来,体现人文性。老师为学生设定的课堂检测紧扣主题,激活思维,设计不同梯度的习题内化知识,由易到难,做到训练到位,触类旁通,这是从设计上说。从学生的学习上说,老师遵从学生学习知识的发展规律,每次习题练习都是让学生先独做,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发现组内成员有疑难问题就在小组内相互帮忙解决,老师只是在各小组内巡查点拨。为了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查老师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尝试课堂总结,注重反思与体验,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便于知识的梳理。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你说这样,我说那样,相互补充,就将本节课的只是梳理出来了。为了下一课的精彩,查老师为学生设定了本节课的预习目标,让学生齐读预习目标,让学生明白下节课的学习新

知是什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回家自学,查老师利用课件将旧知与新知有效连接,为学生自学做好铺垫,找准切入点;查老师的引领环节达到引而不讲,导而不说,方法指导做到明确、具体、有效;做到导学引领简单、清晰、明了。并布置课后延伸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究,自主学习,给学生留白,查老师这样说,我认为不相等的,不信你们下来算来看看,这样学生就会去动笔算算自己开始猜想的是否正确,给予思维拓展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探究提升。

但我也有几点建议:1、板书不够规范,这是我与查老师都有的毛病,老师的板书不规范,学生就受到我们的影响,导致上来板书也不规范。2、查老师在课中说了一句错了算了,我认为应该说,孩子有错是正常的,老师都有犯错的时候,只是以后认真思考,你也会是最棒的!3、评价表的价值应该体现,也就是上完了一节课,学生们的表现都在上面表现出来了,哪个组获得冠军组,评出来对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说的这些只能代表我个人的意见,说得不对不当的地方望查老师理解,包容,同时,其他老师批评指正,我们共同进步。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体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个34个23个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学情预测: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
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
摘出:28+34+23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学情预测:2862
+314+23
6285
28
+314
62
+23
85
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
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并试算。
学情预测:85-40-2640+26=6685-66=19
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三、拓展运用:
1、46+25+1775-28-19
注意书写格式。
2、54+20+1690-58-24
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244530
48365
171834
4、26+()-20=3073+5+()=98
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25+28+36=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

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67+28-25

如何计算。先算什么?

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

(2)简便写法。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做一做:56+24-30=8078-24+39=93

指名板演:5678

+24-24

8054

+39

93

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

三、拓展运用: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24+15-2965-43+1954-28+19

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

26+43-54+48-39

3、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数。

38+4640-29

○-5853+○

4、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课后小结

加减混合(参考教案二)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加减混合(参考教案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或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难点: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50-30-6=42+8-30=

78-40-6=52-(12+8)=70-(18-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出示例368-29+51=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第一种虽然最后得数是一样的,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是有错误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步忘了进位.第二种抄错了运算符号.导致最后结果是错误的.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的两道题.

(1)56+24-30=(2)67-34+39=

指名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对第(1)题的第二步能自觉用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

2.出示例472-(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两道题.

(1)32+(55-46)=(2)76-(13+42)=

订正时,提问:

(1)第(1)题有简便写法吗?为什么可以写成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在书上填数.

2.对比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

81-52+4870-(23+35)

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2)口算下面各题

55+30+856-3+9

42-(8+34)81-7-70

35+(10-6)74-(80-6)

由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得数.

3.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第(1)题错,第(2)题对,遇到小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用简便写法.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第5题和第9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加减混合式题(不带小括号和带小括号的)及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用竖式计算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因此,采用由学生试算,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中的良好习惯.但对有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有的没有简便写法,有的有简便写法,这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例4时,先放手让学生试做,根据学生试做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没有简便写法.紧接着安排“做一做”的两道题,其中第(1)题由于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有简便写法,什么情况下则不能.在巩固反馈环节时,采用判断的形式加以巩固.这样安排,突出了这节课的新知识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的能力.

加减混合(参考教案二)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100页例5,103页课堂活动1(1)练习十三1,4

教学目的:1、掌握连加得计算方法。

3、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感受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体连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探索连加算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出示例1图,这是一年纪三班的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的情况。

(1)第一批有23人

(2)第二批有18人

(3)第三批有16人

2、引导学生理解对话框的内容

想;第一批有……第二批……第三批,说明这个班只有三批学生入队。

3、师:估算以下,这个班大约有多少人?

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探索算法

1、要计算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23+18+16

2、揭示课题:连加

3、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

独立思考,尝试练习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甲:20+10+10=403+6+8=1740+17=57

乙:23+18=4141+16=57

丙:18+16=3434+23=57

……

4、还可以用什麽方法算?

看书101页

问:先算什麽?写什麽?然后呢?23

+18

————

41

+16

——————

57

5、列竖式注意什麽?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练习

1、103页1(1)看小棒写算式

2、105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

3、游戏,106页4题,比比谁的红花多?

4、106页3(1)(2)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麽?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01页例2,103页1(2),练习十三2,5

教学目的:1、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2、竖式计算书写格式。

3、培养独立练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目的1,2

教学过程:一、复习

笔算15+38+27

全班练习,抽生板演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出示情景图。

2、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一个书包18元,一个文具盒3元,小红用50元买一个书包和一噶文具盒,应找回多少钱?

3、先估算

4、要计算应找回多少元,怎样列式?50-18-3

揭示课题:连减

5、学生尝试练习

小组交流后汇报。

6、板书:18+13=3150-31=19

50-18=3232-13=19

7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在本子上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

再看书是否一样?

7、竖式计算注意什麽?

强调: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当作十再减。

三、练习

1、104页1(2)

2、106页5题

3、竖式计算,106页3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02——103页例3,课堂活动1、2,练习十三2,3,6,7

教学目的: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顺序和方法。

2、竖式计算书写格式

3、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出示例3情景图,学生观察思考,说图意。

1、一年级一斑和二班开联欢会,一斑有48人,二班有45人,但只有80张椅子,还差多少张椅子?

引导:一张椅子坐一个人。

2、先估算

二、探索新知

1、计算差多少张椅子,怎样列式?48+45-80

2、揭示课题;加减混合

3、学生独立探索方法,小组交流后汇报。

4、板书:40+40=8080-80=08+5=13

48+45=9393-80=13

……

5、还可以怎样算?(竖式计算)

计算的顺序是什麽?(从左往右)

学生练习,一人板演。

6、练习69-42+31

问:先算什麽?再算什麽?

学生练习,一人板演。

6、小结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三、练习

1、104页1(3)

2、104页2,5

四、作业

106——107页3、5、7

课后记: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108——109页

教学目的:1、回顾本单元的内容,构建知识技能结构体系。

2、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和复习,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阶段性小结。

4、初步学习系统整理知识,技能体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提要求,看书78——108页,想想这部分学了什麽?

学生看书,思考汇报。

2、全班交流,板书。

二、小组活动,自主复习

1、出示108页1题

91)请找出那些是进位加法,那些是退位减法,。

(2)小组讨论汇报。

2、每个小组选一道体,说说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交流

师:在计算中,大家可以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计算,但注意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作十再减。

4、计算

108页1题

109页4题

5、练习

108页2题

学生独立完成

6、改错

27933734

+16-36-14+25

————————--——-----————

33631369

7、速度练习

109页5题,夺红旗

8、109页3题

学生讨论后完成

9、109页6题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理解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通过推广,帮助学生产生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联系特性。下面结合课堂教学,谈本节课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过去教育界说得比较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来增加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创新往往始于问题。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生1:这是在观看环城自行车赛

生2:比赛总共进行了5天,26日第1赛段,行程39.5千米,

生3:总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经进行了2天比赛

引导学生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生1:第一赛段和第二赛段运动员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赛段比第一赛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浅层的一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3:今天第2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课本中呈现的问题,两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4:第3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在课本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提问)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探究中,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创新意识的一种培养,在别人已经找到一种解决方法时某位同学如果还能找到另一种方法,就更加有利于发展创新意识。

方法一:165+80.7+99.4 (直接求出余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第二、三种方法是渗透转换思想,采取间接求:用总路程减去前两天行的路程,这种思想方法的培养,对今后解决求多边形阴影部分面积很有帮助)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前渗透减法的性质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483.4 -(39.5+98.8)=483.4 -39.5-98.8 模型:a-(b+c)=a-b-c

对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这符合减法的性质,适时对知识进行正迁移,让学生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扩展到小数计算中。

四、存在的问题

过于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后面学生练习时间相对少了。所以在后面需安排一课时进行练习。

《《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82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