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分析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混合计算》是第一课时内容,是根据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单元内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本节课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是在学习了连加、连减之后,进一步研究数的计算。在编排上与连加、连减基本相同,也是配合例题各安排了一幅情境图,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图形编排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从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加减混合对学生以后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减打下基础,以上知识对学生后续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种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2)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看图、说图、理解图意,了解语言和图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3、情感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加减混合计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美的情操,让学生了解加减混合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是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同时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怎么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呢?我准备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一、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嘴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过程设计
接下来我将重点向各位专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首先通过一个电脑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设一种探索的情景:动物王国联欢会,所有的小动物都来参加巨大的盛会,树上机灵的小猴,草地里奔跑的小鹿,蹦跳的小兔,小猫、小狗……都来了,还有湖里欢乐游玩的4只白天鹅,这时又飞来了3只白天鹅。抛出问题: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湖里一共有几只白天鹅?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3。再显示从7只天鹅里飞走了2只的场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讨论提出问题:现在湖里还有几只天鹅?教师配合学生说的在43后面板书“-2”把算式写完整“43-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4加3后面减2?应到学生观察图画说清图意,说明算理,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图上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根据学生说的出示:43-2并标明计算顺序。启发学生思考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7减2?
进一步的我们设计第二个情景:“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鹿在奔跑打闹,突然离开了2只后,又跑来了3只”连续变化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小鹿?”结合学生回答写出算式并板书:4-23=()启发学生思考: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顺序以及算理,配合学生说的出示思维线并板书:4-23=5。
通过情景的设计引导同学们进行探讨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结合一年级学生学情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设计闯关练习,闯关一:首先帮助小猴解决问题:小猴爬到树上首先摘了7个香蕉,不小心掉了4个,接着又摘了1个,现在小猴手中有几个香蕉?通过闯关练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的学习习惯。为什么要设计闯关一内容呢,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闯关二:出示课本75页做一做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并说明算理,同时我们设计闯关2的内容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加减混合计算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闯关三:完成课本76页计算题,在完成本题时我力求练习形式新颖,有趣,我会采用开火车,抢答等形式汇报计算结果。同时我们设计闯关三的环节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体现我们教材的前后呼应与连贯。通过一系列的闯关练习,师生互动,让学生分析,思考然后及时的进行小结。
下面是我本节课的一个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体现严谨美观,起到画龙点睛构建知识结构的作用。
三、教学反馈与评价
1、教学反馈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即教师以观察学生的语言,表情及答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本节课设计三个反馈环节:
①通过闯关抢答,巩固练习达到知识技能目标;
②通过练习说图意,交流、汇报达到能力目标;
③通过课后练习,应用实践达到感情德育目标。
2、教学评价,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有创新的要给予表扬,有知识障碍的,给予耐心的引导、纠正、鼓励,通过教学评价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四、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数学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为此本节课作以下几点设计说明:
1、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围绕“引发—探求—归纳—应用”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如在例题1、2中通过情境设计,引发问题的产生,探求归纳加减混合计算顺序,加强应用与实践来组织教学过程,注意知识间的衔接与连贯,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启发与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以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皆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步步深入,从各个反馈层面收集信息,保证师生的思维同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3、加强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动眼(及观察)、动嘴、动脑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化成学生认知的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探索获取知识的途径。
思考问题的方法,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也体现了“一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4、重视教学过程中思想的渗透,创造出创新的思维空间。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3页的例3及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六的第 3—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教具准备:小数加减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4.5十2.6 0.49—0.27 3.6一1.8 0.9十1.5
2—1.6 4.5十0.7 0.34—0.07 4.6十0.3
2.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8十3.207= 6.80—4.179= 18.327十27.573=
做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进行检验;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 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最后指名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并提问:“谁能说一说整数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
使学生明确整数连加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值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讨论例3怎样列连加竖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板书。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前两个加数怎样写,教师先板书:
6.08
12.3
这时提问:“第三个加数9.72怎么写?”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结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连加列竖式的经验,说出小数连加列竖式也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进行计算。教师把板书写完整,并告诉学生运算符号与整数连加竖式的写法一样,也要写在最下面一个加数的左边。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订正时,再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验算之前,教师可以提问:“整数连加怎样验算?”再向学生说明,小数连加与整数连加的验算方法一样,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然后让学生验算。教师巡视,检查学 生验算时,列的竖式对不对,最后集体订正。
2.做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先做第1小题,检查学生列的竖式是否正确。算完之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佯算的。重点纠正出错的地方。
做第2小题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分步列式计算。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列式,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7题。
1.做第3题,做题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提问:“怎样 理解‘装订图书比修理桌椅少节约了3.7元’这句话?”然后再让学生分步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做第4题,向学生说明除了第l小题,其它小题都要分步列式计算。教师对个别问 题可直接纠正,对比较普遍的问题要在集体订正时重点说一说。
3.做第5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把每步计算的得数填在方框内:
4.做第6题,让学生把得数直接填在书上,先不要求速度。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学生以后在口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再出下面一些题目,要求在 3分内完成。
4.6十2.7= 6.9—2.5= 0.38十0.45=
2—1.4= 3.5十0.6= 0.6—0.7=
0.48—0.29= 7.4十2= 0.05十0.39=
5.做第7题,做题之前,教师要说明题意,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再计算。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教师行间巡视,检查学生复名数改写成小数是否正确。订正时,让计算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提醒学生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 注意什么?”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
8-2-3=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和“”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学生: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2.学习例2。
(l)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数“2”和3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
(l)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和第二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分组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第60~6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两个情景。
(1)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不能确定)
(2)乘客上车、下车竟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
2、讲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7-2+3=8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动画。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一起说。
2、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高兴地带领大家往前走,穿过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意,填空。
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做错的改正。
3、多媒体继续演示:穿过草地,绕过池塘,大家来到了森林,出现“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小组里填空。填好后,在销赃里先说一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说:“小朋友今天的表现不错,其实,不只是大森林里有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你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到时候欢迎大家再来大森林里做客。小朋友,再见!”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五、教学后记:
统计(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2、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也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看,小主人来了|
(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边唱生日歌边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他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来了几只?)
二、操作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他们分别有几只呢?我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一张相应的动物头像摆在课桌上。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用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可能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三、思考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整齐、漂亮作为评价标准,引出课本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带来了好多客人的情况。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来了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统计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然后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走下座位与别的小组学生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举书本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表意见)
四、活动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教师为上述学生所在的小组贴上品。)看,大象他跑来感谢你们了!
(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谢谢你们的帮助。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果树结果子啦!
师:(四棵“神奇果树”张贴在两旁的墙壁上)看,在这棵神奇果树上结满了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们想吃吗?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摘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竖着对齐贴在黑板的左侧。(便于学生观察)
师:(指着竖排的六组统计作品)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五、延伸
师:下次大象请小朋友作客一定要多准备些XX(全班最喜欢吃的水果名)。今天我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组是冠军呢?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生:统计)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两名学生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奖情况。评出冠军小组。
师: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
师:你们想得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6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 3+2+5
6+0+3 7+1+2
7-4-1 10-5-5
6-2-2 9-3-5
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9-3-5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看图列式。
○○○○ ○○○ ○○○○○○ ○○○ ○○
□-□-□=□□+□+□=□
3、多媒体演示两个情境。
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乘客上车、下车井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有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探究交流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短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学生列式:
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讲述: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交流图意,再填空。
小结:看来,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有数学知识。我们可要留心观察哟!
3、“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野猪,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书上填空,填好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8-3-1=4 2+2+3=7 3+1+4=8
4+3+2=9 9-4-3=2 9-3-2=4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8-3-1=4 2+2+3=7 3+1+4=8
4+3+2=9 9-4-3=2 9-3-2=4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上车、下车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加减混合的现实问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还安排了一幅可以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的图,意在让学生体会生活里的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
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卡通画,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目用动画形式展现,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地显现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游玩中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后以鼓励的语句结课,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1)》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1)》数学教案
加减混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一、例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比较、判断和迁移能力。
3.渗透“变与不变”思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练习本,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连加、连减口算(小黑板出示)
师:说一说连加、连减的计算题应当怎样计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加法、减法口算:4+3= 7-2= 3+7= 10-4=
4-2= 2+3= 8-1= 7+3=
学生口算出得数,并观察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是第二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或者是被减数)
二、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加减混合运算,发现加减混合运算的特点
师:利用这个特点能不能把每组中的两道题合成一道题?
学生说组合题,教师板书:4+3-2= 3+7-4= 4-2+3= 8-1+3=
师:这些题有什么特点?(这些题有加法计算,也有减法计算)给它们起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这些题就是加减混合运算题。
教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2.探讨计算方法
师:想一想这些题应当怎样计算?4人小组讨论一下,试着算一算。
学生交流后说说个人方法。
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本的两幅图说图意并正确进行计算。
学生说出4+3-2,3+7-4,4-2+3,8-1+3的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第二步再算……
教师板书出计算过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刚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计算的?谁能用一句话把这种顺序总结起来?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先算前两个数,用得数再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说一说第75页“做一做”的图意并玩成填空。
2.同桌互相摆小棒,列出加减混合的算式并计算。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2)》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2)》数学教案
加减混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加减混合的计算,并且计算结果正确。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比较熟练的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若干,练习本。
教学过程设计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一步计算的加、减法口算卡片,要求学生快速进行口算
二、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1.完成第1、5题。
此题除了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正确计算外,还要重视学生在方框里填加数和减数的过程,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看图列式计算,特别是看图写两步算式做准备。
2.完成第2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起到巩固连加、连减计算的作用。
3.完成第3题
让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科书上练习写加减混合算式,教师可多出几道题让学生在生字本上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完成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回答,并要求说出计算过程。
5.完成第6题
此题要求学生计算出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得数,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连加的方法(先算前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先算后两个数,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先把第一和第三个数相加,再加第二个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集体讲评。
6.在( )里填上正确的数(发展性练习):
5+3-2+4-5+3=( ) 8-6+2+5-3-4=( ) 9-5+4+2-10=( )
此题算式的计算步骤比学生学习过的两步计算要求高一些,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教师可先和学生一起做第1题,让学生明确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完成第7题
这是一道游戏性质的习题,练习时可设计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先让学生按照课本做一张同样的卡片,4人小组轮流用棋子进行“下棋”游戏,每走一步都要说出计算的得数,其他学生当裁判,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完成思考题
这道题有助于学生实际经历应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
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然后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可把学生想出的拿法一一列出,要鼓励想出多种不同的拿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8-2-3=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计算5+3+2和10-5-3时分别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的两道题的旁边出事如下两个算式:
5+3-210-5+3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要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有7只天鹅飞走两只的场面。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4+3的后面加写-2,把算式写完整。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在减2?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说说算是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混报交流讨论,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表明的计算顺序依次表示出这两部分。
教师:第2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3、学习例2:
(1)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后,又飞来了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是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叙述板书。
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第2步是那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的得数2和3相加。
(3)引导学生总结夹剪混合计算的计算过程,谁能说说他们的计算顺序。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75页做一做的练习。
(1)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计算:
5-2+3=8-7+8=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顺序和第2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1)学生分别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呀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二题。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
七、课后小记:
由于学生对连加连减的意义以计算的顺序掌握比较好,本课时学习比较轻松,学生从观察中很快迁移了前一节课的知识技能,得出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本课时的教学并没有像备课中的师生对话中来,而是学生在汇报时自己发现了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计算》知识点
知识点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练习题
17+5-8=()15-8+88=()
40+26-7=()100-80-3=()
19+30+7=()25+20-8=()
75-61-5=()8+48-24=()
13+3+34=()25+8-10=()
98+2-30=()70-12-18=()
37+8+14=()46-8+13=()
参考答案
17+5-8=(14)15-8+88=(95)
40+26-7=(59)100-80-3=(17)
19+30+7=(56)25+20-8=(37)
75-61-5=(9)8+48-24=(32)
13+3+34=(50)25+8-10=(23)
98+2-30=(70)70-12-18=(40)
37+8+14=(59)46-8+13=(51)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看图正确地说出图意。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看图说图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文明乘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建构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
教学媒体:口算卡片、实物投影、课件、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0的分与合
一、复习连加连减。
板书:6+1+2= 2+4+3=
6-2-3= 10-4-4=
1、直接说得数。
2、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2+4+3=和10-4-4=计算这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2+4+3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4-4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3、连加连减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二、体验感知
乘车情景:
小朋友们学得真棒,邵老师带大家去乘小火车。
看,小火车开来了。
(一)先加后减
1、车上有多少乘客?(3个)
2.小火车到站了,发生了什么? (上来了4个,又下去了2个)
3、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指明2~3人说。
原来车上有3人,上来了4个,又下去了2个,现在有几个人?
(2)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会列算式?
师板书算式:3+4-2=5
3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2呢? 5呢?
5、这个算式跟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谁来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
6、揭题:对,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
板书:加减混合。 齐读。
7、这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1)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
(2)指名说。
(3)归纳:先把前两个数字的得数算出来,再和第三个数字相减。
(二)先减后加
1、多媒体出示:看小火车又到站了,仔细看,发生了什么?
(下去了1人,又上来了2个)
2、请你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指名2~3人说。
原来车上有6人,下去了1个,又上来了2个,现在有几个人?
(2)自己轻声地说一说。
3、谁会列算式?
师板书算式:6-1+2=7
6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呢? 7呢?
4、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1)前后说一说。
(2)指名说。
5、比较一下,这道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6、归纳: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只要有加又有减的算式都叫做加减混合运算。
7、小组讨论:加减混合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师板书“按从左往右的次序算”
8、归纳: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应用
1、模仿练习:乘车游戏。
要求:摆学具,讲故事。
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说。
2、书P36/3
3、看卡片,说计算过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那就试试你们的新本领吧!(学生口头说说计算过程)
5-3+4 3+6-7 8-5+3 2+8-9
4、师:停车场里又出现问题了,汽车怎么开不走呢?你能帮助他们找对钥匙吗?
(1)师:汽车开走了,却留下了问题,问什么这两道算式(7―2+4、7+2―4)看上去很像,得数却不一样呢?
(2)在做题目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看清符号)
5、送信游戏:争当合格邮递员。
(1)将自己的信送到合适的邮箱。
(2)师生共同检查。
四、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计算时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3、师: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你认为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检查反馈效果的作业
看图列算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从左往右计算
3+4-2=5 6-1+2=7
教学反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混合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5.17加减混合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6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挂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今天,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成现实吧!课件出示,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支丑小鸭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都做对,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师出示口算题:
(1)3+5=5-2=3+2+3=
(2)8-7=7+2=10-5-2=
(3)10-6=5+4=3+2+4=
(4)4+6=8-5=7-2-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3+2+3和10-5-2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3+2+3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探究新知
师: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有一天,丑小鸭,不,应该是白天鹅和它的几个姐妹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这个湖实在是太美了,蓝蓝的湖水平如镜,雪白的云朵映其中,一阵微风吹来湖面荡起波纹。湖边是碧绿的青草,色彩绚丽的小花。它们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尽情嬉戏,无忧无虑地游玩……(出示教学挂图)
1.学习例1。
(1)先出示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画面。
启发:根据画面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这个问题。
提问:怎样求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3。
(师板书4+3,再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
(2)提问: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老师配合学生说的在4+3的后面板书“-2”把算式写完整。
师补充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提问:为什么要在4+3的后面减去2?
引导回答: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了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师: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图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生自由发言。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来思考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汇报: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提问: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引导回答:第二步是7减2,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减去2,所以是7减2。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有加有减,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
2.学习例2。
(1)出示画面:第二天,这几只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这个美丽的湖边,他们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呢?师引导生看第三、四幅挂图。
(2)引导学生说图意。
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3)提出什么问题?
(4)如何列式?根据回答列式为4-2+3。(师板书)
启发思考: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生汇报。提问: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引出: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提问,第二步用哪两个数相加?引出:2和3相加。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的计算过程,谁来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摆小棒,写算式
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子上摆7根小棒,然后拿走3根,最后又增加4根。
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师:小朋友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师:看,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们是要小朋友们帮忙的。
出示第67页的做一做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图意吗?引导学生说出图意。然后根据图意学生独立试着写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同学们有了小动物们的帮助,学习的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比一比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5-3=6+2-3=9-3+2=7-6+5=
2+7+1=3+7-4=8-1-3=10-4-4=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自己表现的怎样?你看到谁表现的最好?
你打算以后怎么办?向谁学习?
谁能说一个在你的家中发生的,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来解决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4+3–2=54–2+3=5
72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混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练习题卡、情境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有关计算,还学习了连加连减,在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些计算题卡,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口算
34+20+5= 86-6-50= 40+20+8= 90-60-10= 35-5+60= 50+30-10= 抢答完成。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师:同学们来看,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了中山路站。
1、仔细观察,请同学来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车上原来有67人,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现在有多少人?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板书)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探究算法。
(1)师提问:“在67-25+28= 67+28-25= 28-25+67= 里面既有加又有减,是加减混合的算式,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请个别同学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那同学们会列竖式计算吗?(会),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列式时要把数抄写正确,看清楚是加是减再计算,最后别忘了写横式得数)
(3)分组让学生尝试计算(让两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个别纠正。
(4)集体讲解,规范板书。
(5)小黑板出示:(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列式时要把数抄写正确,看清楚是加是减再计算,最后别忘了写横式得数。)让学生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1、(拿出练习卡片)列竖式计算下面两道题。
56+34-20=()
78-24+39=()
2、我是口算小能手。
55+30-5= 56-3+9= 36-4-32= 81-7-70= 37+10-5= 76+4-30=
3、依次在□里填上得数。
39 +8 -20 56 18
4、我有46元钱,买故事书用去15元,妈妈又给了我19元,现在我有多少元钱?
以上4道题由学生自由完成,集体展评。
拓展题
谁来当大王?
自从孙悟空离开了花果山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山里的猴子们就开始争着要当花果山的大王。一只老猴子说:“我来出一道题,25+47+25-7-30=?谁能算出来谁就是大王。”结果没有一只小猴子能算出来。你来试一试吧!想一想,能巧算吗?
25+47+25-7-30= (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择优讲评。)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计算》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音乐教案小学一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33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