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我登泰山的时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为什么他们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作者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攀登,征服一个个困难,定能达到胜利的顶峰。
二、设计理念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学习语文的激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白“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悟生活真谛。
四、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2、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游人为衬托,揣摩挑山工的语言,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初步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这篇课文,同学们都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其实这也是作者心中觉得奇怪的地方,那么这个问题挑山工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说的那番话。
2、出示挑山工说的话:“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并读一读。
3、从挑山工的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一:游人是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
预设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往前走的的精神。(课文哪个词语写出了挑山工坚持不懈往前走呢?)
4、板书:一个劲儿
5、“一个劲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不是漫无目的,脚踏实地)你有没有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或者一个劲儿做事情的时候?
6、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说。
7、对!这就是一个劲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二)从外貌入手,进一步理解“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的?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2-6自然段。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一个劲儿地在读书,谁先来说说?)
2、学生汇报交流
3、我们哪几次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超过我们?请同学到课文中找一找。
4、生:找到山脚下——回马岭——五松亭——山顶(板书)
5、我在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矮个子脸黑生生眉毛很浓洁白的牙齿
白土布褂子红背心黑黝黝的肌肉
7、生读词语
8、挑山工的外貌看起来好象和一般人不一样,你能想象一下挑山工的生活,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9、对呀!这就是我遇到的一个劲儿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坚持不懈地挑着担子这就是一个劲儿。
(三)从与游人的对比中,深刻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总是这样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他与游人走得不一样。
(出示练习)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2、他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着一个目标向前走,这就是一个劲儿。
(四)从气候变化与地形陡峭,提升“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往前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2、学生说:陡直的,充满荆棘的
3、泰山资料介绍
4、就是在这条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身穿红背心,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的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他们只是偶尔地走一两天吗?
5、学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6、是呀,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当狂风扑打的时候,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7、补充关于挑山工的资料
8、挑山工肩物,克服重重困难,朝泰山顶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就是一个劲儿。再读句子:“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9、这就是我们在陡直的山道上遇到的挑山工,他们(读描写外貌的词语),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拓展写话,总结升华“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在那陡直的山道上,此时此刻,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
教学反思:
本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课时的确定,再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我觉得自己犹如经历了一次蜕变。怎样使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宽度,又扎实呢?我选择的是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到底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在查阅了资料和请教了老师之后,我豁然开朗,正如他们所说的留下人物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怎样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想想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总是先看他的外表,然后再一步步熟悉他(她)的性格及他(她)的为人,让人物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体起来也许也该经历这么一次过程吧!,那我的教学设计也应该是层层深入,有梯度的前行。于是本课教学我抓住“一个劲儿”为切入点,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在与游人的对比中,揣摩挑山工的语言,引领学生思维由低到高不断向前发展。本课我采用了板块式的教学设计,在串联每个板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语言太苍白无力,不能很好地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多么重要,也许那样我上起语文课来会更有自信。
四年级下册《墨梅》导学案
教材分析
与
教学意图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中的一首古诗。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自然科学知识,来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授课教师
乌金山镇流村学校韩宝莉
课题
墨梅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内容一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五颜六色的花吗?那你们能用恰当的词语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花吗?
你们知道吗?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梅花,元代大诗人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位。简介作者,快速浏览,,你看出他很喜欢梅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有关梅花的诗,题目是《墨梅》。
用恰当的词语介绍自己喜欢的花。
看书明诗题之意。
内容二
教教学
过程设
计学过
程设计
民主导学
1、水墨画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知道吗?他要表达什么样的心志呢?
2、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3、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4、读着诗句,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
5、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6、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反馈读诗情况,纠正字音,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诗意。
小给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朗读表现梅花到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让学生充分发挥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刻苦学习的品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小节,边读边观看课文图片。脑海想象画面。
指名朗读,学生自评,男同学女同学比赛读。
内容二
教教学过程设计学过程设计
7、感悟诗情。(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高尚品格)
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
师:你们欣赏王冕的做人态度吗?佩服他吗?那就着读出你的敬佩之情吧!
师:想把这么好的古诗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吗?那就把它背下来吧!
自由练读,组内赛读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想象画面。
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学生配乐感情朗读,边读边配动作。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三
检测导结
1、交流你喜欢梅花吗?为什么?
2、读一读,背一背有关梅花的诗,课后收集更多有关梅花的诗。
学生交流
自由练读,组内赛读
渗透教育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梅花开淡墨痕
墨梅托物言志
人清气满乾坤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开展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性活动:让学生蒙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题
1、(板书:春天)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教师评价——你用眼睛捕捉到了春的色彩;你用鼻子嗅到春的气息;你在用耳朵倾听春的旋律。)
2、我知道了,你们用眼、耳、鼻,应该说用全身心触摸到了美好的春天。(板书触摸)可你们是否想过,那些失明的盲人又是用什么方式去感受春天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盲童安静的世界。
3、请齐读课题(生读)你是怎么触摸的?(轻轻地)好,那么我们轻轻地再读一遍。
4、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知道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吗?(学生交流:谁触摸春天?盲童安静。为什么触摸春天?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怎样触摸春天?用心灵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再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交流:事情的发展顺序。本文主要讲了一个盲童穿梭在花丛中,拢住了一只蝴蝶,后来放飞蝴蝶的事。)
三、直奔中心,领悟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文中有一句意味深长的的话,请用横线画出来。
“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课件出示这句话,请学生读一读。
文中的主人公安静正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来创造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缤纷世界。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一找,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学生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⑴联系上下文理解。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⑶抓住重点词语理解。⑷展开联想来理解。)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①指名读。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奇迹?
盲人一般行走不便、步履蹒跚,但盲童安静却能够“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是个奇迹。
师评价理解句子的方法,再做引导。
②昨天,同学们在家都模拟了盲人的生活,请说说你模拟的情况和感受吧!(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③师:安静,你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为什么要在花间流连呢?
(生:我想……我要……)(通过评价总结板书:热爱春天、热爱生活)(就只是为了闻闻花香,用的着整天流连吗?)有感情地朗读。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你被这样的奇迹震撼了。(出示课件)
读一读,体会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看来读好这句话,重点要读好这两个词,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①又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多么神奇的一幕啊!想通过朗读感受一下她的神奇吗?
②评价预设:1、不错,你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来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2、真会读书!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证实你的判断。
③一个盲童能极其准确地将手伸向一朵月季花,同学们,这可能吗?(生联系上文回答)师:你真会读书,联系上文找到了依据。
睁着眼睛的蝴蝶竟然被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抓住了。这真是太神奇了。难道安静真的具有神仙般的灵性吗?让我们来看看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切身体会吧!(自读“阅读链接”)
谁能将搜集的有关海伦·凯勒的事迹介绍给大家。
师:同学们,上天是很公平的,他们使你失去了视觉,便让你的触觉和嗅觉特别发达。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读。
⑤“神奇的灵性”来自于哪里?引读:是呀,安静怀着对春天的憧憬,怀着对春天的那份爱,在花丛中(穿梭)。她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⑥今天,她终于体验到了:她听到了________,她闻到了________,她仿佛看到了________。
师:如果你是安静,当你的手指接触蝴蝶的一刹那,你的心中有怎样的一种惊讶?(生说)带着这种体验,再读句子。
四、整体感悟
1、师:就这样,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2、怎么样叫张望?谁能上来张望一下?(生演)
①“张望”应该是用来形容有视觉的人,而安静是一个盲人,这个词用在他身上准确吗?(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
②是呀,她多么想看到一切啊!读。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震撼。
③安静,你用心看到了什么?(想象的蝴蝶飞走时的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说出了安静的心声。就如课文中所写的,“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你们所说的,正是那飞翔的概念啊!
指名读,齐读。
④师:谁说盲人看不到一切,谁说盲人的世界一片漆黑,安静的眼睛失明了,但她心中有一双眼睛!有了心中的眼睛,世界就不会再黑暗!她的心是充实的,渴望春天,热爱生活,她拥有一个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她身上的神奇的灵性,这神奇的灵性使她创造了奇迹。(板书: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3、再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联系课文谈谈自己的新感受。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适时出示张海迪、邰丽华、海伦·凯勒的相关图片资料。
2、放声朗读“我们都有生活的权力,我们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第二课时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读文,你对盲女孩安静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深层体会)
二、交流感受。
1、课文除了描写安静触摸春天,还描写了作者的表现,请找出并读读这些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一直没有惊动安静?
2、屏显有关语段,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作者很吃惊,一个盲女孩感觉到了一只蝴蝶的存在。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安静的眼睛虽然失明,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的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权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这里是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缤纷”是形容繁多而凌乱,这里是指多姿多彩的美好世界。这句话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从安静的身上,作者默默地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情不自禁,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三、语言积累。
多美的课文,好好读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四、小结感悟。
作者用细腻地语言描写了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①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②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③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四年级下册《买文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1.在学习了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探索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
2.通过多样化算法,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渗透“转化”思想。
学习流程:
一、学情调查
1.读出下面小数,结合情境说说它们的含义。
0.2元0.3元0.6元0.4元0.05元
2.填空。
5角=()元8角=()元10角=()元
1.58元=()元()角()分4.06元=()元()分
2.4元=()元()角6角5分=()元
二、质疑探究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33页情境图,谁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
(1)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教师引领提问题。
生1提出问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师:同组交流你的想法。
生2:加法算式为:()
生3:乘法算式为:()
师:在这里,0.2×4表示的是(),乘法是加法的()。
(3)师:你能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吗?动脑试一试。
[尝试计算,四人小组交流算法,算法汇报。]
生4:一个橡皮擦0.2元,四个橡皮擦就是0.2+0.2+0.2+0.2=()元。
生5:0.2元就是2角,4个2角就是8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元。
生6:我们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个橡皮擦的价钱,买4个就涂色4个0.2元,合起来是0.8元。
生7:4个0.2就是()个0.1;8个0.1就是0.8。
师:仔细看笑笑与你的做法一样吗?
生8:一样.我认为()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4个0.3=()
生9:淘气总结得也很容易懂。
2.师: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鼓励学生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独立、主动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经历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再尝试提出不同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0:化成角简单。0.4元=()角3个0.4元=()角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3个0.4=()
生:同组交流。
0.4是()个0.1,3个0.4是()个0.1,是()
三、达标检测。(多媒体依次出现,便于汇报反馈)
1.教材第34页“练一练”1——3题。
2.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探讨:0.01×1000=()
3.0.6+0.6+0.6+0.6+0.6=()×()
0.3×4可以看成是()个0.3连续相加。
0.08×3=()+()+()
一本作文本0.9元,买4本多少元?(只列式)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我们周村小学大门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树,每1.2米栽一棵,那么从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安静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灵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深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回感动你。
3课文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一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者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物本身阐发议论。五、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知识链接: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一位同学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自己的遇妈妈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1)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2)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这位阿姨的言行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了什么呢?一位同学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预习任务:
1.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
沉重(chénchéng)涌到(tōngyōng)
输液(sūshū)尊重(zūnzhūn)
2.自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我能找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
4.找出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用笔做上记号。
自主、合作、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我能复述文中的两则小故事?
3.通过自学,谈谈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达标检测:
1、抄写词语:
道谢温暖沉重扎针抱怨鼓励患者
宽容尊重增加眼神将心比心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如果我们生活中能___________,就会对老人_________________,对孩子________________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具体写了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读背有关“将心比心”的名言。
a.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b.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c.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d.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e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四年级下册《小数混合运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小数混合运算的学习,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举例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3、问题解决: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环保节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并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环保志愿队的奖品,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尝试解决,交流总结
1、独立试做:打开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计算
2、同桌交流:写完的同学和你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汇报交流:选同学板书自己算法并进行讲解,其他同学提问,互相交流、补充
4、观察比较,得出发现
(1)、观察对比归纳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对比观察方法一和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学生发现其实小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2)、对比观察验证运算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的适用性
观察方法二和方法四发现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3)、尝试几组计算,总结发现: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第一关:说一说,算一算
第二关:找朋友(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第三关:解决实际问题
机动题:任选数字编题
四、总结反思,升华提高: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五、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师:课后完成本49页第2题,看看一次性筷子对环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把环保知识宣传给同学们,好吗?
六、板书设计:
顺序相同
手拉手
运算律适用
整数混合运算-------------小数的混合运算
方法一:方法三:
12.8×3=38.4(元)12.8+7.2=20(元)
7.2×3=21.6(元)20×3=60(元)
38.4+21.6=60(元
方法二:方法四:
12.8×3+7.2×3(12.8+7.2)×3
=38.4+21.6=20×3
=60(元)=60(元)
答:一共需要20元。
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导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生字,理解“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欲出又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学生的见闻,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质疑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
(简单的导入,开篇的质疑,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这些词语的发音。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与理解情况。
出示:企图情愿蠢事补救侦察争先恐后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见死不救
3、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格式:
指名说,然后总结:“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幼龟。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而解释词语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很多教师对课文中的词语置之不理,这是导致学生理解能力差、词语积累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深入研读,体会文意
激发兴趣:
我们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格岛,就是为了观察幼龟怎样入海,怎么会伤害那么多幼龟呢?
(一)、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默读课文3段,把描写幼龟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幼龟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想一想: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2、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
学生齐声读句子。
指一位学生到前面来学着幼龟做做这个动作。
老师和那个学生谈话: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假如你遇见食肉鸟会怎样做?外面没有食肉鸟你会怎样做?你真是个称职的小侦察兵,同伴们非常相信你。
同学们,根据小幼龟的表演和课文中的描写,你觉着那一个词语用得更好,好在哪里?
师:可就在幼龟踌躇不前,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他拉到沙滩上去。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和向导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呢?
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我们和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画一画有关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
指名说我们态度是:板书:紧张、焦急
请读一读有关的句子。再指导读,怎么才能读出紧张焦急的感情?
向导的态度是怎样的?板书:若无其事、极不情愿
请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向导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板书我们紧张焦急
向导若无其事极不情愿
指导朗读:(2)若无其事是什么样?该怎样读?
4.教师采访学生:你就是向导,请问你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可能出现的回答:(1)向导没有同情心;(2)向导了解幼龟的生活习性,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杀身之祸,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不得不做。(3)也许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4)也许他更喜欢鸟类,他希望饥饿了的嘲鸫有口饭吃;(5)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给其他人一个教训。
再出示句子:他极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龟,向海边走去。
你从极不情愿又看出了什么?
(向导非常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但是看到同伴们着急,心里过意不去,就只好抱起小海龟,按照我们的要求把小海龟放进了大海。)
指导读: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那只小海龟得救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课文里却写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读剩下的课文段落。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及有价值的讨论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供了保证。)
(二)学习课文6-8段。
首先来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说,注意表达的顺序。
1、说到侦察兵时。
2、教师出示句子: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小幼龟从巢穴里鱼贯而出——
3、从这些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幼龟的多,都争着向外爬)
4、怎么读?
5、老师问学生:你就是巢穴里的一只小幼龟,你来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要争先恐后的爬出来?
(我们派出去的侦查兵没有回来,他肯定看到外面没有危险,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他会返回巢穴中的。)
这说明了向导抱走了小海龟是给了后面的小海龟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是这个错误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龟提前出了巢穴,接着又导致了什么后果呢?
学生接着谈一谈。
老师: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来展开想象,选出其中一种情况写一写,看谁写的具体形象。
1.引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想象当时情景。
一只幼龟正兴奋地向前爬着,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见到我亲爱的妈妈啦!忽然一只鲣鸟飞快地俯冲下来,使劲地啄它的头。小幼龟被这样的突然袭击吓坏了,它本能地把头和四肢缩进了壳里。那只鲣鸟并没有放弃对幼龟的袭击,它用又尖又长的嘴朝着幼龟的壳里使劲地啄,几下子就把幼龟的头啄得血淋淋的。一会儿,小幼龟变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四肢无力地伸出了龟壳。鲣鸟津津有味地把幼龟吃了下去。
一只幼龟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脚步,可就在这时——
一只幼龟便向前爬着,边想回头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还没有张开口,就——
一只幼龟正低着头奋力地向前爬着,忽然听见同伴一声惨叫,它还没有回过神来,就——
一只幼龟刚刚把脑袋伸出巢穴,想追赶同伴,可就在这时——
一只幼龟经过奋力地爬行,终于到达了海边,它激动地想:“我终于可以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
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
老师:我们亲眼目睹了这样凄惨的场景,感到了震惊,急忙学着向导的做法在海滩上营救着小海龟,累得气喘吁吁,但是这已经无济于事了,对小幼龟的弥补也是谨小慎微的。所以——
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1)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老师:食肉鸟们因为吃了无数的小幼龟而高兴地叫着,但是活下来的小海龟这时候会怎样想?它们会对我们说什么呢?
采访学生:你会说什么?
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的侦察兵,你在大海里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是不是应该为我们就了你而感到高兴呢?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我们好心却做了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没有得到幼龟们的感谢,所以——
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滩上。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伤心
(2)比较句子,体会“悲叹”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加上“悲叹”好在哪里?(能体现出向导极度悲伤难过的心理。)
板书:悲伤
根本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向导为什么会如此悲伤?(非常自责、后悔——幼龟的灾难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再次读这个句子,感受向导的悲伤之情。指读、齐读。
(展开想象,读写结合;句式对比,体会用意。达到了写作训练与加深阅读理解双赢的目的。)
师小结:看来向导既不是没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让饥饿的食肉鸟有口饭吃,他对幼龟的生活习性还是很了解的,也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危险,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又不得不做。当然,也许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
2.谈感悟、谈启示。
同学们,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可能出现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做决定或指挥;人不要自作聪明,要知道,有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好,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板书:遵循)
布置作业: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例就是人们破坏了自然规律,发生的后果总是事与愿违,都是有哪些呢?我们课下调查一下,下节课交流。
(采用联系对比等方法,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板书设计
我们紧张焦急伤心
自然之道
(遵循)向导若无其事极不情愿悲伤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导学案
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湛、器重、闷闷不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相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
重难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文中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
结果:。
3、我有疑问:。
二、课堂研习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检查导习1、2、3。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细读课文并思考:①这位父亲中彩后神情严肃的原因是什么?②“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问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
③、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4、小组内讨论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归纳。
5、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亲处理“这件事”的词句,“我”在这件事中,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6、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
7、指名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其余同学思考:有什么联系?
8、教师适当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最深的段落。
9、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10、小结全文,升华情感。
三、当堂训练。
1、快乐拼写
Jīngzhànqìzhòngshǔyúwéichí
()()()()
dàodéjiéjūcáifùjiàshǐ
()()()()
2、比一比,再组词
维()财()货()
难()材()贷()
赠()驶()捎()
增()使()稍()
3、选词填空
有趣兴趣趣味
a、这是一道()数学题。
b、今天的课真是()呀!
c、我对象棋非常感()。
四、板书
5.中彩那天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5.中彩那天wbr导学案家庭拮据时,母亲安慰: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5.中彩那天wbr导学案信用=财富成年后,深刻体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5.中彩那天wbr导学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5.中彩那天wbr导学案少年时中彩后,父亲将奔驰汽车会父母的教导
归还库伯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五、课后反思: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s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1西门豹
【课标要求】: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5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想一想: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揭穿巫婆的把戏,西门豹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西门豹的足智多谋。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中体会西门豹的办法巧妙,以及他语言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西门豹的聪明机智和神机妙算,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教育学生接受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
2.导学难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3.导学关键: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4.导学方法:以文本语言为依托,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感悟人物形象,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观看。问:图中的人物你们认识吗?
2.学生回答:如果知道,回答“西门豹”师接着问:你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十一课西门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
(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可以看拼音,也可以查字典)
2.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后把自然段标出。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读后小组讨论交流,师相机辅导,理清脉络。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第一段(1~9):摸清底细。
第二段(10~15):破除迷信。
第三段(16):兴修水利。
3.请三名同学朗读课文。
小结过渡:课文是从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这三方面内容写的。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摸清底细,又用什么妙计破除迷信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四、理解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同时思考:西门豹做了哪些事?
学生边读课文边勾画出来。
学生汇报。
过渡: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摸清底细。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了哪些事?他是怎样了解到的?
(1)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概括,汇报学习结果。
(2)主要分析西门豹与老人的对话
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②巫婆和官绅勾结,给河伯娶媳妇。
③新娘从哪里来:巫婆和官绅骗百姓家的女孩子。
④漳河有无发过大水:漳河从来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干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同时想象当时邺这个地区荒芜人烟的景象。
2.过渡:西门豹了解了邺这个地区荒芜的原因后,知道了河伯娶媳妇是骗局,于是他想好了对策,准备在下一次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对巫婆和官绅给予制裁,他的对策是什么?成功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破除迷信。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西门豹的对策是什么?他的方法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①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的?(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策略)
②西门豹怎样惩治官绅头子的?(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可以用事实教育大家,破除迷信。达到惩治坏人的目的。
“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③西门豹怎样教育其他官绅的?(引导学生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的做法)
2.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巫婆和官绅直接杀了,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以这种方式把他们杀了呢?进一步体会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
3.学生汇报,得出巧妙之处。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
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4.过渡:西门豹惩治了恶人,又带领百姓干什么了?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兴修水利。
1.读课文,了解西门豹干了什么,有什么收益。
2.你有什么话要对西门豹说的呢?
五、有感情地读课文,入情入境
1.自由读课文,要求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课文,自由组合小组。
六、布置作业
1.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如果你也在场,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写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2.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31西门豹
摸清底细——善于调查、认真研究
破除迷信——聪明机智、神机妙算
兴修水利——利国利民、安居乐业
【导学反思】:
32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标要求】:
认识“怖、吱、誓、蔑、津、蔚、谓、凄”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初步感知文章精彩片段,激发学生
四年级下册《测量活动》导学案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十进制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测量记录表
学生准备:常见的测量工具,需要测量的物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二、量一量
1、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3、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4、汇报:2米85厘米=2米=2.85米
1米1分米=1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再量一量。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汇报结果。
四、试一试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五、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六、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1米=10分米=100厘米20厘米=0.20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1厘米=0.01米1分米=0.1米
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草原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育才二小五年级下册导学案五年()班姓名:第一课草原
课型:新授课时数:2课时上课时间:
主备人:张小兰审核:五年级组执教:
学案
教案
第一环节:识字释词,学海叩关;(当堂打分,算平均分,按小组排名加分)
1、给带点的字注音:
渲染勾勒天涯鄂温克
2、看拼音写词语:
(绿(lǜ)毯(tǎn)(渲(xuàn)染(rǎn))(勾(gōu)勒(lè))(低(dī)吟(yín))(迂(yū)回(huí))
(马(mǎ)蹄(tí))(礼(lǐ)貌(mào))(拘(jū)束(shù))(羞(xiū)涩(sè))(摔(shuāi)跤(jiāo))(偏(piān)西(xī))
(天(tiān)涯(yá))(襟(jīn)飘(piāo)带(dài)舞(wǔ))
3、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洒脱——冷清——舒服——大方——
4、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乘转
第二环节:快乐诵读,体悟文情;
1、开火车朗读课文。(这一环节由展示组随机点号确定回答)
2、互相评议、挑战。(阅读组抢答加分)
第三环节:入文入境,有得有思;(展示组来完成,阅读组补充,挑战加分)
1、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分段解读文本:文章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3、重点字词句解读:
其中必须弄懂的问题有:
(1)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找出有关句子品读(有感
性地读,并说出你的理解)。
(2)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
(3)画出文中带有修辞的语句,体会文章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四环节:质疑拓展,丰知增智;
1、各组整理问题,相互质疑,解答疑惑。(各组把问题集中到一张纸上,展示组收上来与老师共同整理有价值的问题后,由展示组解答或展示组挑战加分)
2、拓展共享:各小组中的代表展示在预习中搜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这一环节由展示组随机点号确定回答)
3、谈合作学习时的感受与收获(这一环节由展示组随机点号确定回答)
第五环节:人文天下,学以致用;
展示组朗读自己的读后感,互动评议、教师相机板书,梳理多元话题。(阅读组自动评议加分)
第六环节:我手写心,妙笔生花;
1、阅读组谈学习本文的收获:学生书写
2、展示成果,构建高地:展示收获(这一环节由展示组随机点号确定展示)
2、激情回放,总结升华:展示组组长总结。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生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1、2自然段。
3、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情深。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体会文章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1、上网了解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
2、完成字词的自学。
3、完成学案中的二、三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新课。
二、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受文字美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感悟,完成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一、质疑拓展,解决合作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交流合作体会,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学习本课的感受交流,共享提高。
三、总结
教学反思:1、展示前对如何使用学案做了指导,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
2、本课教学采用了乐陵实验小学展示组做汇报的形式,但结果不理想,发现课堂互动不好,阅读组只有挑战的机会,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给了阅读组,这样难免造成阅读组不认真做准备的习惯。
3、学生照资料说标准答案的现象要改变。
4、五、六环节完成不好,学生的习作比较肤浅,中心挖掘不深,要加大力度训练。
《四年级下册《挑山工》导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139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