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地球上的水导学案(有答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上的水导学案(有答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中各种水体的分布、数量及补给关系

2.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意义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学习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地理意义

预习提纲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存在的三种形态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__。

2.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征如下表所示:

河流补

给水源

径流变化规律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分

布地区

补给特点

雨水

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汛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夏秋汛期,冬春枯水期

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东部季风区

水量变化较大

季节性

积雪融

春汛

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

东北地区

补给主要在春季,

高山冰

雪融水

夏季汛期,冬季断流

气温

西北地区

补给主要在夏季,

湖泊水

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

依湖泊蓄水量决定

松花江源头,长江中下游湖泊

对干流有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

地下水

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水互补,径流变化小

依地下水水位高低而定

分布普遍

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地下径流等。

3.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进水的补充和更新。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

(2)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和 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3)促使物质转移和能量的流动。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

(4)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地表形态。

课堂问题探讨: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河水和井水真的毫无关联吗?

“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课堂练习:

1.地球上除冰川外占淡水总储量多的水体是()

A、河水B、海洋水C、地下淡水D、大气水

2.下列关于河流汛期同河流补给来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全年流量稳定B.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冬汛最明显C.有季节性积雪地区的河流,常常形成春汛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3、一年中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是:A.长江B.淮河C.塔里木河D.松花江4、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影响其流量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湖泊水C.气温D.地下水5、关于河流补给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B.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泉水是河流中游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D.。靠雨水补给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6.对长江、黄河水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B、只参与陆上内循环

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上内循环

7、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

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


G

海洋

水循环示意图

H

C

D

F

E

B

A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

8、读水循环图,回答:

(1)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循环过程分别是:

ABCD

EFGH

(2)图中甲是循环;乙是循环,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丙是循环。m.jaB88.Com

(3)目前人类主要是通过影响输送而影响水循环!

相关阅读

地球上的水


专题3陆地上的水

年份试卷考点

2008年山东卷

广东卷

江苏卷水循环的环节

地表水的下渗条件

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流域的环境问题

2007年宁夏卷

广东卷洋流分布及其影响

城市地下水位的变化

1.从考核内容看,水循环与海水的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地理事物形成与分布影响巨大;河流的补给来源和补给特点是高考常考的内容。

2.从考核形式看,以图表资料及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从考查能力上看,重在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对热点区域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1.列表比较三类水循环方式

水循环的类型发生领域水循环环节示意图

海陆间大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陆地内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蒸发、降水

2.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更新陆地各种水体。

(2)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可产生如下有利的影响: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探究点二分析各种类型河流补给径流特点

1.各种补给类型的对比

补给类型补给特点汛期分布规律我国分布

雨水径流量随降水量多少而变化,水量变化较大雨季较湿润地区东部季风区

冰川融水径流量随气温高低而变化夏季高纬、高山、

高原西部高山地

季节性积雪融水同上,春汛春季纬度较高地区东北山区

湖泊水

地下水与河水互补

补给量稳定全年较普遍普遍

2.(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期和枯水期

气候区补给时间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温海气候区全年(年雨)径流相对稳定

季风气候区当地夏季(夏雨)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湿季)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冬季(冬雨)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有汛和枯水期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期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最高水位出现时间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例1:读某河流量过程线示意图(该河以降水补给为主),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所在位置大致位于

A.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B.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

C.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D.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2.该河流6~8月流量减少由于该地区

A.受副极地低气压控制B.受极地高气压控制

C.受东北信风带控制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答案:1D2D

探究点三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分析

1.流量过程曲线反应的主要内容

(1)流量的大小

(2)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3)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4)从曲线低谷期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1)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2)洪水期出现在夏秋的河流、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3)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4)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5)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6)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例2: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

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D.年径流总量大

答案:1C2B

探究点四洋流及影响

1.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

环流系统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季风环流西风漂流

海域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北印度洋海域南北球40°-60°的海域

流向北半球顺时针逆时针冬季:顺时针

夏季:逆时针自西向东

南北球逆时针

大洋西部

(大陆东岸)暖流寒流暖流寒流

大洋东部

(大陆西岸)寒流暖流

2.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冬季夏季

盛行风向东北风西南风

洋流流向向西流(逆时针方向流动)向东流(顺时针方向流动)

图示

3.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类型影响实例

气候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水热平衡低纬度地区的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影响大陆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西欧海洋性气候

寒流降温减湿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的荒漠环境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等渔场(寒暖流交汇处)

上升流秘鲁渔场

海洋污染加快污染区海水的净化速度、但扩大海水污染的范围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农药

海洋航运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最佳航线的选择

例3:右图中的①、②分别表示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流②反映出该海域冬季洋流流向

B.洋流③、④的性质都是寒流

C.洋流③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风海流

D.洋流④使沿岸地区形成了温带荒漠

2.当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为①所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开普敦正值温和多雨的季节

B.自西向东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船只顺风顺水

C.夏威夷高压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答案:1C2B

探究点五水资源短缺原因及解决措施

1.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2)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

(3)我国人口众多,工农业发展速度又很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

(4)水体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

2.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1)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向低耗水作物转移。

(2)引进和推广适合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强化节水灌溉制度。

(3)污水重复利用。

(4)咸水利用,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灌溉耐盐植物以及棉花、甜菜等农作物。

(5)跨流域调水。

例4黄河流域出现淡水危机的原因有

①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②黄河流域春旱严重,夏季暴雨,秋冬干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③黄河流域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剧增,水体污染严重④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淡水利用受到影响.浪费严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例5解决黄河流域淡水危机的措施有()

①中游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实行清水人河②建立蓄水工程或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限制耗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发展④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合理用水⑤加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答案:C

一、选择题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完成1~3题。

1.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B.对流雨C.台风雨D.地形雨

2.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夏季风环流D.冬季风环流

3.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D.北半球1月等温线

解析:第2题主要要弄清海陆间循环和夏季风环流之间在环流形式上有什么区别;第3题:根据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推知该大陆位于南半球,判断月份则主要根据: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缘故,一月份,无论南半球和北半球,大陆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北凸出;七月份则相反。

答案:1D2C3A

读右图,完成4~5题。

4.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5.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

解析:本题主要依据经纬线、海陆位置进行大洋定位与洋流识别。图示区域为非洲西北部沿海地区,濒临大西洋,图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答案:4B5D

读图,回答6~7题。

6.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7.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答案:6A7B

图二是某年“世界各国生活水价比较图”。读图完成13~15题。

8.下列城市中河流径流量最稳定的是

A.巴黎B.伦敦C.东京D.悉尼

9.近年来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的价格,

其最主要原因是

A.限制生活用水量B.增加生产利润

C.与国际水价接轨D.倡导节约用水

10.缓解我国北方用水紧张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城市规模B.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C.开采地下水D.植树造林增加湿度

答案:8B9D10B

二、综合题

1.(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动方向。(2分)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生活费水温度的分布规律。(6分)

(3)简述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2分)

答案:(1)(2)

(1)、(2)判分标准:箭头方向标对得2分;只要画出两条曲线并标注T1和T2即得2分;即得2分;符合在T1北、T2在南得2分;两条等温线在洋流处弯曲方向正确得2分。

(3)降温(1分)减湿(1分)。

2.读“某大陆及其相邻海洋的等温线分布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⑴图中120°经线是120°E还是120°W判断的理由是。(5分)

⑵此时是冬季还是夏季原因是。(5分)

⑶图中P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是。

2.⑴120°W(2分)因120°经线两侧气温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两侧的下垫面不同,如果是120°E,在北纬40°~北纬60°范围内,120°E两侧都是陆地,答案只能是120°W(3分)⑵夏季(2分)因为此时陆地上等温线向高纬度凸,说明同纬度的陆地温度较高(3分)⑶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3分)。

行星地球导学案(带答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行星地球导学案(带答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一地理集体学案
课标导读:重点与难点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了解宇宙、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
3、立即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特征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宇宙:
1、组成物质:、、卫星、、流星、、星际间的气体和星际物质等不同形态的天体,最基本的天体是、。
2、天体系统:以质量大天体为中心,其它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
其它恒星系
二、太阳系
中心天体:
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
、、、
成员八大行星公转特征:、、
按远近、质量、体积等分为三类:、、
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三、地球
1、普通性:从和来看,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唯一存在的天体,其原因包括:
⑴外部条件:
⑵自身条件:
基础达标:
1、有关宇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
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难以预料的运动和发展中
C.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半径大约是200亿光年
D.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
2、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多数是:
A.恒星B.行星C.卫星D.流星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天空飘动的白云
B.在太空运行的“嫦娥一号”卫星
C.2007年6月22日安全着陆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D.地球上的陨石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2~4题。
4.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5.童谣中出现的天体都属于()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6.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1级B.2级C.3级D.4级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争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正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分析下表,完成2~3题。

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3)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四季更替
地球1.001.005.521年23时56分有
火星0.110.153.961.9年24时37分有

7.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B.公转周期长短
C.表面温度高低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8.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D.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
9、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12分)
(1)图中行星A____B____ 
(2)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__与___轨道之间 
(3)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是___,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 
(5)图中地球因______,使地球上的温度适中;因_______,使地球外部聚集大气层;同时由于地球具备一种比较安全的_______。从而使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10、夜晚观察星空,看到的轮廓模糊的天体是,在星空中移动的天体是,不停闪烁的天体是,一闪即逝的天体是,拖着长尾的天体是。

班级姓名
高一地理集体学案
地理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
一、课标导读重点与难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体系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
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反应。
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维持着温度,是促进、和的主要动力。
(3)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4)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外到里分为、和。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类型黑子耀斑
位置层层
周期大约年大约年

3.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
(1)引起电磁层扰动,使受到影响。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3)产生美丽的。
(4)地球上许多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基础达标:
1.关于太阳的正确叙述是()
A.巨大炽热的气体球B.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C.主要成分是氢和氧D.表面温度约为1500万度
2.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B.强烈的太阳风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3.下列地球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太阳的光热引起的是()
①陆地表层岩石的变化、土壤的形成 ②地球上的水循环 ③地球大气环流 ④植物的光合作用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A.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B.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D.造成火山等自然灾害
5.有关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使用的太阳辐射能,合理的叙述是()
①人们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服务 ②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煤和石油,就是地质历史时期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③我国西部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就是在使用太阳辐射能 ④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我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的地区是()
A.黑龙江北部B.海南省南部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
6.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
(1)耀斑出现在图中字母代表的太阳大气层中。
(2)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层;太阳风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产生使指南针失灵的现象。
(3)平常我们看到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是图中字母表示的太阳大气层。
(4)图中温度最高的太阳大气层是,它的名称
是。
7、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图”和“我国某些城市的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年平均日照时数
地理纬度(北纬)

南京
2182.4
32°04′

上海
1986.1
31°12′

成都
1211.3
30°40′

杭州
1902.1
30°20′

宁波
2019.7
29°54′

拉萨
3005.1
29°43′

(1)①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原因是。
②在直辖市中,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原因是。
(2)由上表所列数据可以推知,在这些地区中,我国最能有效直接利用太阳能的城市是。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水资源的概念,陆地上淡水资源的概况;

2.世界和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3.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和有关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政策教育。

2.通过对某一国家水资源的评价,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一种地理事物的简单方法,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的特点、水资源利用中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媒体与教具】

"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关系图"投影片、"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说明:本节课比较容易理解,可以采取由学生阅读--学生分析--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本节教案仅提供教师总结过程

【讲授过程】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概念: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即通常所指)

《地球上的水》系统知识点汇总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地球上的水》系统知识点汇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球上的水》系统知识点汇总

[知识要点]

一、水圈

水圈的特点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由呈固态、液态、气态,颁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质量只占地球总质量的万分之四。

水体的储量

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占总储量的96.53%;陆地水(河湖水、冰川水、土壤水、地下水)占总储量的3.467%;大气水只占总储量的0.001%。淡水只占水体总储量的2.53%,而目前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又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水圈的重要性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中活跃的要素,对其它圈层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水循环和水平衡

1、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

又称为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其具体过程是:广阔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循环运动,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内陆循环

是指大陆与大陆上空之间的水循环,其具体过程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种循环运动供给陆地上的水量为数很少。

海上内循环

是指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的水循环,具体过程是:海洋水蒸发成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3、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水在运动中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而使物质迁移;通过水循环运动,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4、水平衡原理:从长期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幺变化。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水量收和支出差额,等于某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5、各区域水平衡状况:

海洋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内流区域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外流区域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全球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6、研究水循环和水平衡的意义:人类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的规律,可以在局部地区对地表径流输送施加某些影响。例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可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海洋水

1、海水的盐度

(1)海水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大洋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2)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

气候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高。

洋流

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低。

径流

有河流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其他

盐度的高低还与海区与外洋沟通的状况有关。海区与外洋沟通少,盐度很难得到外部海水盐度的调节;反之则容易得到外部海水盐度的调节。此外,海水结冰时的盐度比融冰时的盐度大。

3、世界海洋盐度的分布:

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形成马鞍形的分布特点。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最高海区

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盐度超过40%。。这是由于红海地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且几乎没有河流淡水注入,同时该海域面积小,较封闭,与外洋沟通少。

最低海区

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0%。。这是由于该海域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且四周陆上河流有大量淡水注入,同时海域与外洋沟通也较少

 2、海水的温度

(1)海水热量的收支: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世界海洋每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的热量收支不平衡。

(2)影响海水温度高低的因素:

太阳辐射

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高些,高纬低些。

洋流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些,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低些。

海深

海水温度因海深而变化,即从表层向深层逐渐降低,但变化的幅度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

(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面积广,热容量大,水温变化比陆地小得多,所以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因此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小。

3、海水的运动--洋流:

(1)洋流的分类:

按性质分

暖流

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叫暖流。

寒流

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叫寒流。

按成因分

风海流

盛行风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例如,南北半球的信风和西风所形成的洋流。

密度流

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流动。如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大,水面低,而相邻的大西洋水面较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补偿流

由风海流和密度流产生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补偿流有水平的(如赤道逆流),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秘鲁附近的海区就是典型的上升补偿流。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

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环流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环流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

南极大陆外围

南纬40度海区,陆地很少,海面广阔,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环球一周的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

因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促进高低纬度间热能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②暖流对其流经的沿岸地区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寒流对其流经的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③寒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处在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处在此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处在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处);④洋流可把海域的污染物携带到别的海域加快了净化违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

四、陆地水

1、河流水

(1)河流的补给:

雨水补给

降水中的雨水,是河流补给最重要的形式。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补给靠雨水。这些河流径流量的大小、水位变化决定了该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和降水季节变化。我国东部季风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洪水期也相应出现在夏秋季节。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在温带和寒带的许多地方,冬季积雪,第二年春暖以后积雪融化,使河流形成春汛。如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春汛期间流量增大。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冰川融水是河流补给的重要水源。冰川的消融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夏季气温最高,径流量也以夏季为最大。冬季封冻,许多小河断流,径流量最小。如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水量大部分是靠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补给的。

湖泊水补给

山地的湖泊,有的成为河流的源头,如我国松花江的源头--白头山天池。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对河流径流常起着调节作用,如我国长江中游众多的湖泊。

地下水补给

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有些河流的源头就是靠泉水补给的,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我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区有很多河流与地下暗河关系密切。

(2)河流径流的变化

①季节变化:河流径流一年内有规律的变化,叫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它同河流补给密切相关。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是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河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和用水紧张,因而修建水利工程、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是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必要措施。

②年际变化:任何一条河流,各年的径流量都不尽相同,这种变化叫做年际变化。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反映在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上也比较大。因此,很多河流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调节丰水年和枯水年的径流量。

2、冰川

(1)冰川的形成及作用: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大气降水主要以固体形式下降,地表为冰雪覆盖。这些冰雪经过积压和重新结晶,变成具有可塑性的部川冰。冰川冰在压力和重力影响下,沿地面缓慢运动,就成为冰川冰。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而且又是一种重要的外力。

(2)冰川的分类:

大陆冰川

成因:纬度高、气温低

特点:面积大、厚度大、呈盾形

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山岳冰川

成因:地势高、气温低

特点:面积小、厚度小、呈舌状

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南北美大陆的高山地区

 3、地下水

(1)地下水的来源

渗入水

大气降水下渗到地表以下而形成(包括地表的河流和湖泊补给)。

凝结水

有些干旱的沙漠地区,因昼夜温差大,使空气中的水汽或沙子空隙间的水汽,夜间凝成小水滴,下渗而成。

原生水

岩浆在地壳中上升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分离出来的氢气和氧气,也可以直接结合成温度较高的热水。

(2)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区别

含水层

空隙大、透水性能好的岩层和土层,地下水容易进入空隙,使空隙充满水并且容易从空隙渗出,这样的岩层和土层就是含水层。含水层是地下水运动和储存的地层。

隔水层

致密的岩石以及粘土,由于空隙小、透水性能差,地下水很不容易从这一层渗透过去,成为隔水层。

(3)地下水的分类:

类型

潜水

承压水

埋藏条件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补给来源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潜水补给承压水

排泄方式

露出地表成泉或直接补给地表水或蒸发

补给潜水或补给地表水或露出地表成泉

主要特点

1.具有自由水面

2.受制于地形的坡度,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倾斜方向从高处流向低处

3.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

4.埋藏较浅,流量不稳定

5.受气候因素影响大,易受污染

1.受隔水层顶的限制,承受静水压力

2.水的运动取决于静水压力

3.分布区、补给区、排泄区基本不在同一地区

4.埋藏较深,直接受气候影响较小,流量稳定

5.不易受污染,水质比较好

示意图

4、水资源的利用

(1)水资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占全球水总储量的0.3%。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9000立方千米。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以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主要指标。

(2)世界的地区差异:从年径流总量上看,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小;从人均径流量上看,大洋洲最多,欧洲最少。

(3)我国的水资源:①径流量:年径流量约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比许多国家都少。②分布不均衡: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多,冬春少,各年变化率大;从空间分布看,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4)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用水紧张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同样存在。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我国许多地方供水不足,尤其是华北平原。解决的办法主要是:节约、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建设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等。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

[复习指导]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这是地球区别于其它行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尽管地球上的水圈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但它在地球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复习本章应紧紧围绕上述的核心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这是学习水圈知识的基本观点和原理,第二,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海洋水、河水,冰川、地下水)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人类应遵循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1.水循环和水平衡

(1)从物质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物质不灭的观点来看待水的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水循环的形式和意义。并从数量关系上来分析水量平衡原理。

(2)水循环最重要的是海陆间的大循环,复习时要草绘一张海陆间循环示意图,认识各箭号所表示的循环环节的含义。尤其要注意理解使得海陆间循环得以完成的两个环节的能量来自何方:①水汽输送环节,其能量是来自太阳辐射能;②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其能量主要是来自重力能。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影响很不明显,但对地表径流有较大的影响。在复习中要全面掌握人类活动中应如何遵循水循环的规律,依据水平衡的原理,发展生产。例如,通过引河水和地下水的工程,以满足人们生活上和工作上的用水,引用的水在用过之后又有部分重新回到河湖或地下,而另一部分则蒸发到大气中,只有一部分参加当地的水循环系统,这对于干旱地区的影响较大;但是,河水的径流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通过在河流上修建水库,蓄水拦洪,使河流的径流量在一年内变化趋向均匀;同时水库面积大,河道增宽,蒸发量较大,这也就改变了内陆循环中水汽的含量,加强了内陆的水循环。跨流域的水利工程,可以改变原来的径流输送路径,也改变了循环中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合理的垦殖和放牧,森林和草原遭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又使水库和河道淤塞,破坏了某一地区的水循环路径。现代工业的发展,煤灰、煤烟等对大气辐射的影响,使某一地区的的地表热量减少,蒸发减弱,阵水往往因而发生变化,有可能使这一地区变得干旱。

2.海洋水

(1)复习海水盐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应从掌握课本的两幅曲线图入手,将影响盐度和温度的诸因素对照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规律,防止死记硬背,将要理解掌握的难点重点内容溶于一幅图中,提高复习效率。例如,课本中盐度分布曲线图,它是一幅典型的马鞍形曲线,两个鞍峰正好在南北纬30度附近,说明此处是全球盐度高值区。而鞍部处于赤道附近,说明是全球盐度的低值区,但又不是最低值,只是相对于南北副热带地区而言比较低。上述曲线变化说明世界大洋盐度分布规律是从南北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高纬递减。从曲线的南北半球中高纬度看有比较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南北半球的盐度曲线并不是以赤道呈对称分布,这一特殊情况课本并没有直接阐明其原因,复习中我们可以用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进行分析,问题也不难解决。

(2)掌握盛行风的风向,以及海陆轮廓和地转偏向力对洋流的影响,是复习洋流分布规律的关键。复习中要认真画出全球每一大洋环流系统的示意图,来记忆每一股洋流的名称、位置和性质,并以此来帮助分析某一股洋流对其流径海区的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3)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是复习的难点,复习时应对照洋流分布图,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季风环流在成因上是属于风海流,因此必须和大气环流中的季风环流结合复习;②北印度洋海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该海区周围的国家;③对课本的洋流分布图,分解为冬季和夏季两幅分开复习,以免产生冬夏方向的混乱;④冬季海水向西流的"西"是指环流的北侧,也就是靠近大陆的一侧;夏季海水向东流的"东"也是指环流北侧靠近大陆的一侧。

3.陆地水

(1)复习河水的补给一定要和径流的变化结合起来,因为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主要受河流补给的影响。举实例结合复习,更有必要,其复习效果更好,对综合问题的解决更加得心应手,大大提高答题能力。例如,我国东部多数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其原因是我国东部属季风气候,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而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比较大。又如,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一年会出现两次汛期,其春汛就是由于季节性的地表积雪融水补给而造成的。

(2)冰川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外力,冰川运动塑造了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复习要联系下一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中的”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此外还得联系世界地理部分的有关地区或有关国家与冰川有关的地形知识。例如,北美五大湖就是由于冰川侵蚀所造成的冰蚀湖,而中欧的一些湖泊则是由冰川堆积而形成的冰碛湖。

 3、地下水

(1)地下水的来源

渗入水

大气降水下渗到地表以下而形成(包括地表的河流和湖泊补给)。

凝结水

有些干旱的沙漠地区,因昼夜温差大,使空气中的水汽或沙子空隙间的水汽,夜间凝成小水滴,下渗而成。

原生水

岩浆在地壳中上升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分离出来的氢气和氧气,也可以直接结合成温度较高的热水。

(2)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区别

含水层

空隙大、透水性能好的岩层和土层,地下水容易进入空隙,使空隙充满水并且容易从空隙渗出,这样的岩层和土层就是含水层。含水层是地下水运动和储存的地层。

隔水层

致密的岩石以及粘土,由于空隙小、透水性能差,地下水很不容易从这一层渗透过去,成为隔水层。

(3)地下水的分类:

类型

潜水

承压水

埋藏条件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补给来源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潜水补给承压水

排泄方式

露出地表成泉或直接补给地表水或蒸发

补给潜水或补给地表水或露出地表成泉

主要特点

1.具有自由水面

2.受制于地形的坡度,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倾斜方向从高处流向低处

3.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

4.埋藏较浅,流量不稳定

5.受气候因素影响大,易受污染

1.受隔水层顶的限制,承受静水压力

2.水的运动取决于静水压力

3.分布区、补给区、排泄区基本不在同一地区

4.埋藏较深,直接受气候影响较小,流量稳定

5.不易受污染,水质比较好

示意图

4、水资源的利用

(1)水资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占全球水总储量的0.3%。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9000立方千米。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以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主要指标。

(2)世界的地区差异:从年径流总量上看,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小;从人均径流量上看,大洋洲最多,欧洲最少。

(3)我国的水资源:①径流量:年径流量约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比许多国家都少。②分布不均衡: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多,冬春少,各年变化率大;从空间分布看,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4)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用水紧张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同样存在。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我国许多地方供水不足,尤其是华北平原。解决的办法主要是:节约、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建设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等。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

[复习指导]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这是地球区别于其它行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尽管地球上的水圈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但它在地球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复习本章应紧紧围绕上述的核心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这是学习水圈知识的基本观点和原理,第二,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海洋水、河水,冰川、地下水)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人类应遵循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1.水循环和水平衡

(1)从物质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物质不灭的观点来看待水的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水循环的形式和意义。并从数量关系上来分析水量平衡原理。

(2)水循环最重要的是海陆间的大循环,复习时要草绘一张海陆间循环示意图,认识各箭号所表示的循环环节的含义。尤其要注意理解使得海陆间循环得以完成的两个环节的能量来自何方:①水汽输送环节,其能量是来自太阳辐射能;②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其能量主要是来自重力能。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影响很不明显,但对地表径流有较大的影响。在复习中要全面掌握人类活动中应如何遵循水循环的规律,依据水平衡的原理,发展生产。例如,通过引河水和地下水的工程,以满足人们生活上和工作上的用水,引用的水在用过之后又有部分重新回到河湖或地下,而另一部分则蒸发到大气中,只有一部分参加当地的水循环系统,这对于干旱地区的影响较大;但是,河水的径流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通过在河流上修建水库,蓄水拦洪,使河流的径流量在一年内变化趋向均匀;同时水库面积大,河道增宽,蒸发量较大,这也就改变了内陆循环中水汽的含量,加强了内陆的水循环。跨流域的水利工程,可以改变原来的径流输送路径,也改变了循环中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合理的垦殖和放牧,森林和草原遭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又使水库和河道淤塞,破坏了某一地区的水循环路径。现代工业的发展,煤灰、煤烟等对大气辐射的影响,使某一地区的的地表热量减少,蒸发减弱,阵水往往因而发生变化,有可能使这一地区变得干旱。

2.海洋水

(1)复习海水盐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应从掌握课本的两幅曲线图入手,将影响盐度和温度的诸因素对照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规律,防止死记硬背,将要理解掌握的难点重点内容溶于一幅图中,提高复习效率。例如,课本中盐度分布曲线图,它是一幅典型的马鞍形曲线,两个鞍峰正好在南北纬30度附近,说明此处是全球盐度高值区。而鞍部处于赤道附近,说明是全球盐度的低值区,但又不是最低值,只是相对于南北副热带地区而言比较低。上述曲线变化说明世界大洋盐度分布规律是从南北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高纬递减。从曲线的南北半球中高纬度看有比较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南北半球的盐度曲线并不是以赤道呈对称分布,这一特殊情况课本并没有直接阐明其原因,复习中我们可以用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进行分析,问题也不难解决。

(2)掌握盛行风的风向,以及海陆轮廓和地转偏向力对洋流的影响,是复习洋流分布规律的关键。复习中要认真画出全球每一大洋环流系统的示意图,来记忆每一股洋流的名称、位置和性质,并以此来帮助分析某一股洋流对其流径海区的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3)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是复习的难点,复习时应对照洋流分布图,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季风环流在成因上是属于风海流,因此必须和大气环流中的季风环流结合复习;②北印度洋海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该海区周围的国家;③对课本的洋流分布图,分解为冬季和夏季两幅分开复习,以免产生冬夏方向的混乱;④冬季海水向西流的"西"是指环流的北侧,也就是靠近大陆的一侧;夏季海水向东流的"东"也是指环流北侧靠近大陆的一侧。

3.陆地水

(1)复习河水的补给一定要和径流的变化结合起来,因为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主要受河流补给的影响。举实例结合复习,更有必要,其复习效果更好,对综合问题的解决更加得心应手,大大提高答题能力。例如,我国东部多数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其原因是我国东部属季风气候,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而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比较大。又如,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一年会出现两次汛期,其春汛就是由于季节性的地表积雪融水补给而造成的。

(2)冰川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外力,冰川运动塑造了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复习要联系下一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中的”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此外还得联系世界地理部分的有关地区或有关国家与冰川有关的地形知识。例如,北美五大湖就是由于冰川侵蚀所造成的冰蚀湖,而中欧的一些湖泊则是由冰川堆积而形成的冰碛湖。

(3)地下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越来越大,掌握地下水的分布特点,有利于人类更加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这部分的内容是复习的重点。复习时重在读图对比,灵活应用课本中的“自流水盆地示意图”,对潜水和承压水作对比复习。实际上该图示意出了承压水,也示意出了潜水,因为承压水的补给区就是潜水。这样,从中找出他们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复习的成效。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65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