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复习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延伸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进一步发展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2、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复习已学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谈话:本学期的数学课程基本结束了,请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我们一起来把本学期所学知识整理一下吧。
引导学生整理并板书:
【原创】二上总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揭示: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表内乘除法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乘除法的含义。
1、看图写算式。
☆☆☆☆
☆☆☆☆
☆☆☆☆
□+□+□=□□+□+□+□=□
□×□=□□×□=□
□÷□=□□÷□=□
根据学生口答完成填空,明确三种算式的含义,记住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几个几相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移动五角星变式为乘加、乘减练习:
☆☆☆☆☆
☆☆☆☆☆
☆☆
□○□○□=□
3、学生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题。
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你能说出每一道算式表示的含义吗?
4、口答:算式18÷3=6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3×6=18表示什么意思?
5、学生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4题。
指名汇报每个空的计算算式和得数。
三、集体背诵1到9的乘法口诀。
四、应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1、出示口诀:四六二十四
请学生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提问:哪些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2、在2、4、32、8中,任选3个数,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指导学生完成期末复习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把得数写在对应的孔雀尾巴上。
小组讨论: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有什么规律?
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汇报,并小结:
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是0或5,如果5和一个单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是5,如果5和一个双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是0;
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可能是:0、2、4、6、8,这些数字都是双数。
五、全课小结
六、巩固练习
1、随堂练习。
学生先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5、6题。
指名板演部分易错习题,集体评议。
引导学生交流并小结两步计算的计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小结竖式计算的计算要点:
①比较:加法、减法、乘法竖式的格式和除法竖式有什么不同?
②体会除法竖式计算过程中每一步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商的位置。
2、补充练习。
⑴补充基本练习,口头解答。
一个乘数是7,另一个乘数是5,积是多少?
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多少?
两个加数都是5,和是多少?
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
4和6相加的和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9,商是多少?
18里面有几个2?
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几个7相加得21?
用15连续减3,需要减几次,最后得数为0?
怎样分叫做平均分?
21个苹果,可以平均分成()份,每份()个,也可以按每份()个,平均分成()份。
28÷7=4,这个算式读作(),表示()或()。
4×2=8,这个算式读作(),表示()或()。
⑵补充拓展练习。
①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7×()<354×()<26
()×8<31()×3<27
②7个6相加的和,再减去11,得多少?
③4个6相加的和,再除以8,商是多少?
④画12个○,把它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⑤△+△+△+△=12
○+○+○=18
○+△=()
⑥◎+◎+◎=9
◎+□=8
◎×□=()
⑦△=3○=5□=7
△×□-○=()
○×□+△=()
⑧把下列算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78-88×672÷82×37×78÷4
⑨两个相同乘数相乘,它们的积在40和50之间,这两个乘数是几?
⑩一道除法算式中,除数和商都是4,被除数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读写法》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读写法》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读写法》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知识的迁移学习读、写小数,经历学习的过程,

3.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重点:会读、写小数

学习关键:会读、写小数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探究与指导(先试着自学34页例2,独立完成35页例3、例4再按下面的自学提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下面的问题)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2、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3、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4、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5、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6、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7、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自我挑战

1.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

2.0.9里面有()个0.1

0.07里面有()个0.01

4个()是0.04

3、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4、选做题

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________疑惑是______。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学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学案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体会余数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写法。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表内除法(一)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本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对表内除法竖式有比较稳固的认识之后进行的学习?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既可巩固表内除法的计算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打基础?有机体现了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学了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学生较难理解。再加上学生已有经验不够多?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整体智力水平偏低,学习刻苦。根据这一学情特点,我把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和除数与余数的关系教学分为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讲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意义的教学。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数。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草莓图、小棒

一、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口算,很快说出得数并说出所应用的乘法口决。

2.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3.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4.交流摆的结果,并板书:摆正方形可以摆2个余3个;摆三角形可以摆3个剩剩余2个;摆五边形可以摆2个剩余1个。我们用11根小棒摆了这三咱图形,每次摆都有剩余。板书:剩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平均分时并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时也会有剩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剩余的平均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习活动(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习活动(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学习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1)小组交流,自主列式。

(2)学生板演,共同交流。强调用省略号表示剩余。剩余的个数叫余数。

出示算式:7÷2=3(盘)……1(个)

(3)齐读算式。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2.用算式表示课的伊始学生摆图形的情况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

被除数除数商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知识点复习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知识点复习》,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1、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练习题

49÷7=()102÷17=()64÷16=()72÷12=()

221÷13=()108÷9=()240÷15=()72÷18=()

8÷4=()21÷7=()196÷14=()6÷3=()

参考答案

49÷7=(7)102÷17=(6)64÷16=(4)72÷12=(6)

221÷13=(17)108÷9=(12)240÷15=(16)72÷18=(4)

8÷4=(2)21÷7=(3)196÷14=(14)6÷3=(2)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复习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复习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复习》,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练习题

7÷6=()8÷6=()35÷6=()5÷2=()

7÷3=()6÷4=()7÷2=()8÷3=()

7÷4=()9÷2=()10÷3=()9÷4=()

参考答案

7÷6=(1...1)8÷6=(1...2)35÷6=(5...5)5÷2=(2...1)

7÷3=(2...1)6÷4=(1...2)7÷2=(3...1)8÷3=(2...2)

7÷4=(1...3)9÷2=(4...1)10÷3=(3...1)9÷4=(2...1)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

设计说明
1.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除法的两种现实情境模型一般被称为等分和包含分,为了让学生借助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模型建立除法概念,本节课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获得平均分的直观经验;再通过说一说、填一填的活动,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
2.通过多种表征的转换,渗透模型化思想。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结合例题探讨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是如何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的。通过从实践操作到平均分的表述,再到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把平均分和除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转换,在渗透模型化思想的同时,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2)举例说明平均分的两种情况。2.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4情境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然后汇报结果。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第二种分法:先两个两个地分,再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第三种分法:三个三个地分,每盘也分了3个。(2)小结: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即每盘放3个竹笋。(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认识除法算式。(1)引导学生探究: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熊猫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表示方法。(2)揭示课题:这样的算式大家都没有学习过,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运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法)像这样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板书算式:12÷4=3)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介绍除号的写法: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除号时,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个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同学们试着写一下。(学生练习书写除号)(2)师指着除法算式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练习读除法算式)(3)小结:只要是平均分的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问“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学习除号的写法和除法算式的读法,同时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学习例5做好准备。3.探究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5情境图,引导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们能帮熊猫分竹笋吗?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2)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刚刚分竹笋的过程。(生列出算式并读一读:20÷4=5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材第42页内容
教法设计: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学习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自学指导:
打开数学课本42页,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怎样列式解答呢?
4、为什么用除法?
5、解答正确吗?
(5分钟后进行检查自学效果)
四、先学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自学,老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检测环节:
出示主题图
提问:(1)找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要求声音响亮,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2)2名学生板演,完成P42页想一想指名学生板演。
(3)2名同学板演43页练习九第1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下面的学生坐姿端正。)
五、后教
1、请学生上台更正,并指出对错。
2、合作提升
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一说。
七、当堂训练
必做题:1、
==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里面有()
每份是()。个()。
2、637=568=729=
口诀:口诀:口诀:
2、一根28米
长的绳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几段?
3、一本书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页,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选做题:小明和8个同学去公园玩,买门票花了72元,一张门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课本P43页第4题。
九、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练习九第6、8、9题。
选做题:课本练习九第5、7题。
十、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有意识的将知识置身于同学们熟悉的、喜爱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中挖掘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才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的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都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勇于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本节课,课堂处理灵活自然,。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由于学生年龄较低,书写缓慢,所以浪费了些时间学生检验是否正确有些困难,教师应在引导后及时进行总结,说明检验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检验方法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学情分析: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初步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平均分物体时会有剩余的体验。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教师准备:白板课件。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分”、初步理解了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以及“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为以后学习除法的运算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启动学习(预设3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3.根据分的结果分为两类:
(1)没有剩余的;
10÷2=5(人)
10÷5=2(人)
(2)有剩余的。
思考:除法算式怎么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设10分)
1.你能把这两种平均分以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写成除法算式吗?
10÷3=3(人)……1(支)
10÷4=2(人)……2(支)
追问:算式的含义、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2.认识余数、掌握读法。
导学单:
1.学生读一读算式,说一说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2.结合情境理解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初步理解算式的含义。
4.完成书上第3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
追问:
(1)为什么都用除法来计算?
(2)这里剩下的数还能再分吗?为什么?这剩下的1个能不能不写?商的单位是什么?余数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单位不一样?
三、全班交流,完善认知(预设8分)
1.学习例2,理解掌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导学单:
(1)探究:先依次按照题目要求摆一摆,同时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2)比较: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
(1)余数可能是1、2、3,不能是4;
(2)余数都比除数小。
3.组织交流。
深究:结合题目想一想,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预设10-12分)
1.完成“想想做做”P3第2~4题。
集体校对。
讲评、交流
点拨:第2题,引导理解每道算式里商和余数的含义,以及单位的填法。
第3题,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说图意,从而理解每道算式的含义。
2.学生听老师口令进行游戏。
7个圆片!3个一堆!开始!有没有余数?8个圆片!9个、10个、11个……
追问:在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小结收获。
3.总结本课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8分钟)
1.必做题:《补充练习》P1第1、2、3题。
重点讲评:第2题,如果不摆,可以怎么想?
第3题,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选做题:
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
□÷4=6……□□÷□=5……3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1.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课件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1.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1.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余数<除数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1)17个☆,2个2个地圈。…………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1.猜一猜:
(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
师:现在可以揭开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任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
孩子们,今天的数学课堂你的收获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复习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618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