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功率2”,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15.3功率》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理解机械效率的公式,会做简单的计算;
3.探究测定几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能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形成研究问题的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基础知识精讲】
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对物体做功的情况,虽然达到了相同的目的,但做功的过程有时是不相同的.其实不仅是采用的形式不同,里面还有很多东西是有差别的,学过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了.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定义
从字面上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思分别是:有用的功,额外的功和总共做的功,是这样吗?我们举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如果让你把重100N的砂子运上三楼,你会想到哪些方法?
如图14-13所示,你可以采取图中甲、乙、丙所表现的三种方法.

甲乙丙
图14-13
甲是将砂子装入桶中,由人提桶上三楼,达到运送目的.在此过程中,你做了哪些功?有对砂子做的功、有对桶做的功和对你自己做的功.
乙是将砂子装入桶中,在三楼安装一个动滑轮,人站在三楼上,用动滑轮将装砂的桶提上三楼.在这个方法中,你做了哪些功?有对砂子做的功、有对桶做的功和对动滑轮做的功.
丙中是将砂子放入袋子中,同样用动滑轮将袋子提到三楼.在这种方法中,你做了哪些功?有对砂子做的功,有对袋子做的功和对动滑轮做的功.
分析完了,我们将甲、乙、丙三种方法做的功进行比较:
甲:W砂、W桶、W人乙:W砂、W桶、W动丙:W砂、W袋、W动
在上表中不难看出,三种方法中都对砂子做了功,而且也只有这一项功是三种方法都做了的,其实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做的功叫有用功.除W砂之外,每种方法中还有W桶、W人、W动、W袋,但每种都不完全相同,这与我们采用的方法有关系,这些都是为完成目的不得不额外做的功.说到这里,你可能有疑问:能不能不出现这些额外做的功?那么,你能想出不用额外做功,直接将砂子“弄”上三楼的方法吗?没有吧,这样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不论用什么方法达到目的,都会不得不额外做些.我们将这些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每做一次功时,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就是总功.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将图14-13的甲、乙、丙三种方法中做的功分列成:
甲:W有用=W砂W额外=W桶+W人W总=W砂+W桶+W人
乙:W有用=W砂W额外=W桶+W动W总=W砂+W桶+W动
丙:W有用=W砂W额外=W袋+W动W总=W砂+W袋+W动
再来看个例子:起重机如果由电动机带动,总功在数量上就等于实际消耗的能,有用功只是起重机将物体抬高时所做的功,而那些克服摩擦所消耗的能就属于额外功了.
你能再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吗?自己试一试.
(2)三者的关系
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三者的关系为:W总=W有用+W额外
即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而额外功是不得不做的功.因此,下列关系也总是成立:W总>W有用
这两个关系是纯粹的数学关系,很好理解.
2.机械效率
在实际做功的过程中,虽然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但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能小一些,可以减小不必要的能量的损耗.这样一来,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就会大些.为了表示这个比例,物理学中引入了机械效率这个物理量.
(1)定义和定义式
机械效率被定义为: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用希腊字母“η”表示.
根据定义写出公式:η=
(2)说明
关于机械效率,在此我要做两点说明:
一是在实际计算中,机械效率通常被表示为一个百分数;
二是由于W总>W有用,所以<1,因此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机器:η大于1或大于100%,那肯定是错误的.
(3)简单计算
将功的计算公式与机械效率的计算关系相结合,我们来做一个例题:
例: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因此:
W有用=Fh=()=mgh
=0.6×()kg×()×3m=1.8×104J
W总=3.4×104J
所以η=()==()
计算时要注意结果为百分数.
(4)斜面的机械效率
在这里,我们来探究一下斜面的机械效率.
在影响机械效率的许多因素中,摩擦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把物体拉上斜面时,就要克服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而做额外功,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当它的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如图14-14所示,找一条长木板,一端垫高,成为一个斜面.我们的目的是把物体抬到高度为h的位置.因此,我们无论采
用什么方法,都要达到这个目的,所
以我们所做的有用功就是相当于直接
把重力为G的物体抬高h时所做的功,
所以W有用=Gh.

图14-14

为了省力,我们往往不把重物竖直提升,而是采用一些省力的机械,斜面就是省力机械,因此,我们把重物放在斜面上,用力F将它拉到斜面顶部,如果斜面长为s,那么在此过程中做的总功为W总=Fs.
由此分析可见,在实验过程中知道了G、h、F、s的大小,才能计算出W有用和W总,才能计算出机械效率.
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秤拉着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上升,注意要让小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拉力F的大小,当小车达到高度h时停止,用刻度尺测出小车移动的距离s和小车被抬高的高度h,用弹簧秤测出小车的重力G,记录到下面的表格中.改变木板的倾斜程度,再测量两次斜面的机械效率.

在进行探究实验之前,你猜想一下:斜面能省力多少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它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完成探究后再看,你当初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习方法指导】
求机械效率的方法
求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是日常生活、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先来看两道例题:
例1:一斜面长5m,高2m,用500N的力沿斜面将重为1000N的物体推上去,求它的机械效率.
解:在此过程中总功为推力做的功:
W总=Fs=500N×5m=2500J
有用功为将物体抬到斜面顶部的功:
W有用=F′s′=Gh=1000N×2m=2000J
则机械效率为:
η===80%
例2:如图14-15滑轮组,被提起的是质量200g的物体,对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是0.8N,当物体升高0.2m时,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有用功为
W有用=F′s′=Gh=mgh
=0.2kg×10N/kg×0.2m
=0.4J
动滑轮由3股绳子承担,所以
s=nh=3×0.2m=0.6m
则总功为
W总=Fs=0.8N×0.6m=0.48J图14-15
η===83.3%
在这两道例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机械用于提高物体时,有用功为不用机械而直接将物体匀速提高做的功,即有用功为W有用=Gh,而总功为拉力大小与物体在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即W总=Fs.
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中,s=nh(n为共同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但由于考虑摩擦和滑轮的重力,F≠,这一点你应该注意.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公式为η==.
你学会了吗?可以用这种方法做两道题试试.
【知识拓展】
机械效益
使用机械的最终目的之一是省力.就一般而言,不同的机械省力的情况不同.为了比较各种不同机械的省力程度,物理上还引入了一个机械效益的概念.机械效益定义为机械产生的对外作用力(P)跟外界施于机械的力(F)之比,若以A表示机械效益.则:
A=
对于杠杆,A就是动力和阻力之比;对于轮轴,在不考虑摩擦情况下,A等于轮半径和轴半径之比;对于斜面,在忽略摩擦的情况下,A等于斜面的长和高之比.根据定义,机械效益是由实际测得的机械对外作用力(有用阻力)和外界施于机械的力(动力)的大小所决定的.同样克服一个有用阻力,有时因为机械润滑得好,无用阻力就小,需要的动力也就小.因此,机械效益就大,反之,机械效益就小.新机械的机械效益往往比旧机械的机械效益大些.
机械效益又称“机械利益”,有时亦称“力比”.概括地说,机械效益是一个描述机械省力程度的物理量.
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的联系和区别:
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是两个比较类同的概念,使用时稍不留心就要混淆.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1)机械效率是描写机械做功本领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它研究机械做功情况时引出;机械效益是描述机械省力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它研究机械省力情况时引出.
(2)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都是一个无单位的纯数,机械效率η总是小于1,而机械效益A可以小于1,也可以等于1或大于1.
【问题点拨】
1.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
W有用=Gh=3600N×4m=14400J
总功为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总=W有用+W额外=14400J+9600J=24000J
其机械效率为
η===60%
起重机提升装货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做功等都是额外功.
2.略
3.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机械的结构,例如提水时用容积较大而重量较轻的水桶,按规程进行保养、合理使用以减小摩擦.

延伸阅读

《功率》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功率》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功率》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
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教学流程图
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
教材处理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

想想议议学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
A1000J5S
B1000J10S
C4000J1min
D6000J1min

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
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
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

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过程。
教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
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
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用类比法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
学生的讨论也会出现分歧,教师就在学生的分歧中导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渐进,恰到好处。

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较)。
通过实例讲授,让学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式的运用。

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三、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1、想想议议:
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

2、例题: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若:
(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
(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
(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
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

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

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频率(振动),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边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解答,教师在课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适当的帮助。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
对各种变化率,增长率的认识,让学生拓展知识

使学生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学生对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

练习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小结
四、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先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引导个别代表回答并作适当的讲解。
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能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

四、点评
功率的教学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过程按教科书的思路进行授课,课堂显得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本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再以“想想议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功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现到学致用的乐趣。本人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功率1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功率1》,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15.3功率》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生产中的实际,在讨论中使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学会使用功率的基本公式,一解答简单的物理习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生产实际中,不仅要考虑机械效率,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生产设计和使用机械做功时必需要考虑的一个物理量。

我们要通过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理解它,认识它的重要性。

【例1】建筑工地上需要将1000块砖送到15米高的楼上。

方法如下:

1.人用筐将砖运送到楼上。2.人用滑轮将砖运送到楼上。3.使用起重机将砖运送到楼上。

提问:以上三种方法,除了机械效率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待学生思考不必要求立即回答)。【例2】一个人用通常的步伐走上三楼,或以快速地跑到三楼上。

提问:两种方法所做的功的情况有何不同。(要求同上题,先认真去思考,不必急于作答。)【例3】有一个重型的机器,需要推至距100米远的厂房内。

方法有三:1.工人们用推力推到厂房内。2.工人们用车推到厂房内。3.用马车拉到厂房内。

提问:三种方法完成此功有何不同。

对比上述三例,当人们完成一定的功时,存在着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是什么?

启发同学得出答案:物体做功有快、有慢。

在例1中起重机做功快。例2中人跑到三楼做功快。例3中用马车做功快。

物理学里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板书:因此,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根据定义可得出:

板书: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写在公式中。

1瓦特=1焦耳/秒,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特。

指出: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

功率小,做功慢,耗能少。功率大,做功快,耗能多。

【例题】高出水面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50米3的蓄水池,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蓄水池,1小时能把水池充满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

已知:h=30米,V=50米3,

t=1小时=3600秒,

求:P

解:分析,根据已知条件

m=ρV。

m=1×103千克/米3×50米3=5×104千克

所以G=5×105牛顿。

W=Gh=5×105牛顿×30米=15×106焦耳。

答: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4.2千瓦。

指出: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的基本公式,知道水泵是克服水重而做功,故在题内首先根据水的质量求出水重,这样再代入功率的基本公式中求功率。

为什么题目最后所求的是“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为什么不求等于多少或者求最大是多少千瓦。

这是因为在实际中水泵有轴功率和配套功率的区别,轴功率是指单独水泵本身所能完成的功率,如果按题内所求功率,只能满足轴功率,那么水泵是无法工作的,因为水泵必须同其它机器配合使用才能工作,所以配套功率是要大于轴功率的,这是否是功率越大越好呢?不是的,因为功率越大,必定耗电或耗油多,是不符合经济效益的。

作业习题1、2、3。

【习题演练】

1.物体在_________叫功率,它是反应物体_____的物理量,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_____。某机器的功率为5W,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

2.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2,它们做同样的功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______;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功之比为______。

3.举重运动员在3s内把1500N的杠铃举高到1.8m,他对杠铃做了_____J的功,功率是_____W,若举在空中停了3s,则这个过程做了_____J的功,功率是_____W。

4.如图1所示,重为100N的物体在F的作用下以1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4N,则拉力F=_____,功率是_____W。

图1

5.质量为40kg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s内通过的距离为10m,那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J,功率是_____W。

6.甲、乙两人各把200块砖从一楼搬到四楼,甲、乙需要的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人对砖做的功之比W甲∶W乙=_____,功率之比P甲∶P乙=_____。

7.关于功率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A.功率越大,越省力B.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C.功率越大,做功越多?D.功率越大,表示做功所用的时间越短?8.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跟时间成正比,所以只要时间短,功率就大

B.从P=可知,功率的大小跟功成正比,所以只要做的功多,功率就大?

C.功率大的机械比功率小的机械做的功多?D.甲每小时做的功比乙每小时做的功多,甲的功率就比乙的功率大?

9.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4∶3,它们工作时间之比为1∶3,它们所做的功之比W甲∶W乙为[]

A.2∶9B.2∶1?C.4∶9D.3∶2

10.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用外力使甲物体以速度v1匀速上升6m,外力做功W1,功率为P1,用外力使乙物体以速度v2匀速上升6m,外力做功W2,功率为P2,已知v1<v2,则[]

A.W1=W2P1=P2B.W1<W2P1=P2?

C.W1=W2P1<P2D.W1<W2P1<P2?

11.如图2所示,在绳子自由端用20N的拉力把重为80N的物体

匀速提高8m时,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若重物匀速上升的速度是2m/s,

则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图2

12.一辆汽车装满货物共重4.9×104N,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10min内前进了6km,这时发动机的功率为6.615×104W,求:?

(1)这段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2)汽车所受重力做了多少功??(3)汽车所受的阻力是多少??

1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铁块匀速竖直向上提升,

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同学铁块重力G/N升高高度h/m时间t/s

甲21.52

乙414

丙50.55

(1)根据上表可知,做功最多的是_____同学,做功最快的是_____同学。

(2)为了表示做功的快慢,他们在表中增加了最后一列(空栏)项目,这个项目的含义是______,为此物理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叫_______。

参考答案:1.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做功快慢W机器在1s内做了5J的功?

2.2∶3,3∶23.2700,900,0,0?4.2N,48

5.0,06.1∶1,3∶27.B8.D9.C10.C

11.640J,160W?12.3.969×107J,0,6.615×103N?

13.(1)乙,甲(2)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功率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备课教案2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九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备课教案2”,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备课教案2

第十八章电功率
结合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是初中电学部分的综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学当中的电路及一些重要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以及欧姆定律。本章我们将学习探究电学的重点“电功率”的问题本章主要讲述了电能、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这些知P==UI。一个探究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一个定律:焦耳定律。本章的重点: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及概念用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大小之间的关系。本章的难点:能的转化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对额定功率的理解对焦耳定律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及三个物理量的一些基本性质并认识了三个物理量的基本关系——欧姆定律使学生能够使用欧姆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电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电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为学习电功率奠定了基础;电功率部分是初中电学中的重点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又是电学中的难点学生在心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上都有一定障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为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作了一些铺垫同时也给学生掌握电功率的测量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内容上要紧紧抓住“电功率”这个中心理解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含义。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在探究中我们要注意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归纳总结得出基本规律和原理。在思想方法上要理论联系实际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与电能和电功率有关的现象。能够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综合运算。第1节电能电

电能对初中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首先从人类生存的需要角度引入电能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兴趣。通过介绍各种发电设备让学生了解它们是把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理解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能初步从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了解电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学生熟悉的电能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电能要求学生观察电能表上的重要参数来激发学生想知道电能表是怎样记录家庭中消耗电能多少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实从社会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获得电能和使用电能的例子来引出电能和学习电能的突出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用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片来说明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现代化中起着的重要作用。通过介绍新型、现代化的电能表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通过电能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方法上的指导。由于九年级学生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电能”看不见、摸不着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引导分析让学生初步理解电能的概念再通过直观的演示与实验学生的日常观察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电能的转化以及应用电能表学会电能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的单位是瓦(W)或千瓦(kW)。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初步的综合能力。$来源: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重点难点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电功单位的理解。演示法、讨论法。一、新课引入录像资料:风车田的风车发电或者请同学们看章首图思考我们用哪些方式获得电。二、新课教学电能师:同学们家里都有很多电器这些电器需要电才能工作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电从哪里来的?生:从发电厂来的。(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师: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使用的电能基本上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一是从电厂获得二是从各种电池获得。教材上的风车就是用来发电的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风力发电外同学们还知道什么可以发电?生1:还有火力发电是用煤来发电的。生2:还有水力发电例如三峡工程建成后就可以发电。一些小水电站也都是利用水力发电的。生3:核电站我们国家有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生4: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地热发电垃圾发电等。播放录像资料:介绍各种各样的发电设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资*源%库1]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师:请一位同学触摸通电的小灯泡说说有什么感觉。生:通电的小灯泡发热了。师:电能让电灯泡发光发热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同时电能还转变成热能。[演示2]电风扇通电转动。[演示3]电动玩具车装上电池合上开关电动玩具车会运动起来。生1: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生2:还有城市里的电车、电力机车最近流行的电动自行车…生3:家里的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爸爸用的电动剃须刀妈妈用的电熨斗、电吹风等都要用电才能工作。师:电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但是自然界中并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电电能是从其他的原料(煤、石油等)中产生的而发电的主要原料现在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在大力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资源的同时还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电能的单位阅读教材第88页。师:电能的单位是什么呢?师:“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度=1kW·h)=3.6×10焦耳(J)[投影]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J。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J。微波炉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000J。(同学们把焦耳换算成千瓦时看看是多少)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阅读教材第44页“小资料”)可以炼钢1.6kg生产化肥0.7kg采掘原煤105kg可以使电车行驶0.85km一次灌溉麦田330m机织棉布11m。师: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电能表$来源:师:在生活中我们称质量时要用秤量长度时可以用尺。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了解了电能的单位是“度”。如果想知道某一电器在一段时间内到底用了多少度电该用什么如何测量呢?生: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师:同学所说的电表就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火表)。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就是用电能表计量出来的。出示电能表可以用投影仪将实物投影放大便于学生观看)师:哪位同学注意过家里的电能表?把你的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生1:家里电器开着的时候中间的圆盘会转动圆盘上面的一排数字也会跟着变。生2:圆盘转动时变化最快的是最后一位数。使用的电器越多圆盘转动得越快上面数字变化得越快。师:很好希望同学们都能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大家的学习、生活会很有用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从这块电能表上我们还能得到什么信息。生1:电能的单位是“度”即“千瓦时”表的kW·h”,这是要说明这块表是电能表表上测出来的数字是以“千瓦时(kW·h)”为单位的。生2: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红框表示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生3:在红框内的数字右边紧挨着数字有一个小标尺红框右边的边上有一条白线指着小标尺。(教师说明:用电器功率较小电能表圆盘转动很慢最后一位数字也看不出变化时从小标尺对应的白线位置能说明电表的转动在课堂上可不提)生4:圆盘的两端有箭头指示圆盘的转动方向在圆例1几个同学家电能表的示数如下:甲:乙:丙:一个月后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示数分别变为如下图所示则这三位同学家这一个月分别用了多少度电?甲:乙:丙:[解析]甲同学家一个月用电23kW·h乙同学家一个月用电23.6kW·h丙同学家一个月用电58kW·h。师:哪位同学能讲讲他们是如何知道这样的结果的?生:用某同学家电能表现在的示数减去一个月前电能表的示数就是该同学家这一个月的用电量。例2如果电工50度的电收取丙同学家的电费该同学家一个月前电表的示数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610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