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
3.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江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它的魅力所在。(重点)
4.体会作者化身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作者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今天就让我们来赏读这篇佳作。
二.作者简介
三.关于丽江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1.文章标题有什么意义?
一滴水实际上是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历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成水车转轮慢慢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来安排的。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词句,搞清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丽江哪些景观?作者介绍了丽江的四方街。
五.课文精读
1.文章的这一滴水在形体上有什么变化?
开始是玉龙雪山上的一片雪,又化成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然后融化成一滴水。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来源,实际上是介绍丽江源头及地理位置------玉龙雪山
2.这一滴水到丽江经历了哪些曲折?
先是玉龙雪山顶上的形体的演变,再是奔入丽江却跌入水洞中,经历漫长黑暗与等待才冒出来,后又经历水车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江,穿行于最美丽的四方街。
3.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怎样介绍四方街的?作者在文中对它进行了三处介绍。
一是第三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四方街的历史沿革,因徐霞客扬名天下。二是第十自然段,作者化作一滴水在水车上眺望,苍劲的老柏树,重重房屋,蜿蜒老街,自然美丽。三是第十三,十四自然段具体而详细的介绍,有银器小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家以及黄昏时的茶楼酒吧,喧哗的夜景,等等。
4.第8段有什么作用?
5.第13段中作者为什么介绍东巴文的水字?
6.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安排时间这一线索的?
7.作者为什么让自己化作一滴水游历丽江?
8我们能否以其他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地方?
六.据以上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2):写自己是玉龙雪山的雪化成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具体介绍自己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的经过,重点是四方街。
七.拓展延伸
八.教学后记

相关推荐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课题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型探究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发挥想象,跟随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去游览丽江,领略丽江古城的魅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热爱祖国风光,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下学生已经适应了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语文技巧,比如快速默读课文,筛选文章信息,分析句子的方式,写作技巧等大部分学生都会。这学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强,他们表现欲强,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本节课前,他们学习三篇游记,已经了解了游记的特点以及学习这类文章的方法,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习文本,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随着作品去想像和遨游世界,丰富学生见闻并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生对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很感兴趣的,只要课前布置好学生预习,课堂上问题设计得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攻破难点,解决重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可以的。
教材分析八下第五单元共四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用诗一般的语言,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精美的语言中饱含着作者对丽江深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单元都是游记,旅游也是一种阅读,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抒发作者情思,丰富我们的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生要学会捕捉自然的风光的丰富多彩,探究作者寄寓的丰厚积淀,并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景技法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理解水的象征意义,体会与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体会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
教法与学法教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精美的写景叙事散文,写景的段落可以多形式朗读。
2、合作探究法。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可以合作探究。
4、精读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学法1、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2、尽可能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推断出合情合理的结论,以期有更多的思维发散拓展空间。
3、预设问题的外延和内涵要有更大的包容性,这样能够吸引待进步学生和其他同学一同步入生成空间,而不仅是把问题只留给优秀学生。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丽江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设计过程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内容提要方法与策略设计意图
一、初读课文,掌握水的行踪,理清线索。
1、我在何时来到何地见到何物?
明确:玉龙雪上顶驿道村庄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丽江古城)流到金沙江。(以地点转换或游踪为序)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一、1-5展现丽江古城自然风景之美。
二、6-10展现丽江古城的建筑之美。
三、11-14展现丽江古城的民俗之美。
四、15-16一滴水奔向大海。
1、同桌之间组合作交流。标画经过丽江的路径。
2、自主思考,指名回答后,师作补充。
3、自主完成,由三名学生回答后,生互评,师作补充评说。课文内容比较长,学生在课前也预习过,因此采用快速默读来找作者的行踪,通过同桌交流更全面更完善。标出路径是为了理清游记的线索,划分段落并归纳大意是为了把握文章的内容。也为下一个环节畅游丽江,感受美好作铺垫。
二、再读课文,畅游丽江,赏景入俗。
1、一滴水畅游丽江,途中欣赏到哪几种美?如果把这些美看作是一幅幅画卷,请简要的概括出来。
明确: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风土人情美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2、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分别美在何处?
【明确】风景画;这篇散文所描画的风景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明确】建筑画: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四方街,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水车: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明确】民俗画: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1、以抢答的形式回答第一个问题。
2、小组合作,分任务完成。一、二组完成风景画;三、四组完成建筑画;五、六组完成民俗画。完成规定任务后还可以任选任务。把讨论内容写在稿纸上,派代表回答后,生互评,师作点拨。(小组在展示成果前要小组集读相关段落)学生在第一个环节通过归纳段意感知了文章内容,对第一个问题很快能概括出来,因此适宜用抢答方式呈现答案。概括出三幅画后,通过分析这三幅画目的是深入分析课文的内涵,这样很好地解决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江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她的魅力。这一重点。分任务小组合作讨论能更容易更全面地找到答案,让学生另外自由选择问题能减轻学习压力。设置小组集读是更好地理解内容。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较好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教师可以预设一些句子让学生赏析以防冷场)
2、从写景中,可体会作者所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热爱丽江、热爱美、更热爱给予美的大自然。
1自主找出相关的语句,用铅笔在书上做旁注。在展示成果时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邻近的同学共同探讨,自由回答。这一个环节通过品味语言,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分析句子的能力,学会挖掘文本的内涵。二是为了探究作者的写作技巧。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细读课文,探究问题,把握感情。
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2、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3、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名义来写自己的游历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因为丽江既是当地城市名称,也是穿城而过的一条河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在丽江中流淌,可穿越历史,纵贯疆域,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地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建筑,人物风情,等等。且构思新奇、视角独特,这样写,便于作者在描绘丽江古城的美景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自己和情感,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这三个问题先给3分钟学生自主思考,再给3分钟小组内交流,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学完全文掌握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更容易理解标题,从标题的分析能更进一步理解水的象征意义。后面两个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技巧。这三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采用自主合作这种学习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多彩丽江风景美
一滴水经过丽江文化名城建筑美热爱赞美
民众活动民俗美
教学感悟或反思可取之处:这堂课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引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显示了较高的思维、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符合学生的思维,问题设计有梯度,达到了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效果。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重点在于学生们可以准确地理清文章结构,探究文本,这就要求授课过程中逻辑要很突出,要有意识地建立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这个前提下感性思维部分就容易被忽略,在我的课程设计中,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的对接是通过讨论和朗读写景、民俗风情的段落做出来的,这样学生们的理解就会更加具体形象。这种方法在之后的事理说明文的教授中继续使用。
不足之处对作者的文风和作者作品的理解还不完全到位,课下对阿来作品要充分阅读,厚积而薄发,只有充分阅读,深入思考,提升文化底蕴,才能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朗读形色单一,没有做到多样化,比如可以指名读、集体读、分男女读等。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问题没有做到因势利导。

部编版八下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题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掌握文中“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读准字音驿道(yì)草甸(diàn)矗立(chù)?闸口(zhá)
徘徊(páihuái)翡翠(fěi)?掺入(chān)砚池(yàn)
蘸到(zhàn)?渠水(qú)擦拭(cāshì)硕大(shuò)?
咕咚(gūdōng)老柏树(bǎi)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驿道:我国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矗立:高耸地立着。?
闸口:闸门处的水流通道。?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翡翠:一种玉石,一般是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也有红色、紫色或无色的,有玻璃光泽,可做装饰品。?
硕大:高大,肥大,巨大。?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丽江吗?丽江,许许多多的人梦想的旅游胜地,在那里,最著名的就是丽江古城,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说了这么多,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有什么好处??
“一滴水”象征着作者自己,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丽江之旅。题目点名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多角度展现丽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意义深远。?
2.联系课文,说说丽江坝的景色有何显著特点??
丽江坝作为丽江古城具有代表性的中景,是玉龙雪山“一个美丽的大盆地”,那里有森林、田野和村庄,有几座小山,还有河流、深潭、落水洞,充满了神秘感和绿色美。?
【品味亮点词语】?
1.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轻盈”,动作小,心情悦。?
2.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
“犹豫”,拟人,童趣十足。?
3.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
“眺望”,动作,足见木府建筑的奇特与非凡,令众游客如痴如醉。?
【感悟精彩句子】?
1.“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写到大水车的用意是什么?
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丽江古城的地标,也是游客们一定要去拍照留念的地方。历史足迹明显,地域特色突出。?
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联想,古城的民俗难以忘怀。?
3.“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这样的结尾,体现了一滴水怎样的情怀?〖ZK)〗?
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考察了“土”味浓郁的建筑,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美感袭身,皆满足矣。融入更加广阔的江海,开始一滴水热情、奔放的新生活。
【把握文章主旨】?
1.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展现了丽江的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向往与热爱。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语言简洁生动,艺术魅力浓郁。
文章语言简洁优美,作者以水喻自己,是文章一大亮点,丰富了整个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构严谨,构思新颖。?
作者全方位的展示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以行踪为线索,讲述了浏览丽江古城的全过程,以第一人称展示,使感受客观真实,构思新颖独特。3.角度多样,视角独特。
从各种角度来描写丽江的优美繁华的景色,悠闲恬淡的生活,视角独特,笔法新颖有魅力,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展现了丽江古城的美。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课文创作背景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自主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课前就对课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教案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教案一

 《组歌》教案(一)
今天我所说的篇目是纪伯伦中《组歌》中的《雨之歌》,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
(一)说教材:
八年级的第二单元所选择的都是散文诗,都是由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语言优美且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写作,长期以来,我们语文常把作文和课文分开来教,其实,在学习课文时,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赏析,让学生具有初步欣赏文章的能力,掌握一些方法并用来指导写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乐于写作。
我的教学设想是:纪伯伦的《组歌》共有2篇,分别是《浪之歌》和《雨之歌》。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浪之歌》主要通过朗读指导训练,品味文中的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赏析课文,掌握散文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在赏析的基础上鉴赏名家的及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指导写作。本课只说第二课时《雨之歌》。
《组歌》中的《雨之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到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着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和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都很适合学生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散文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第三,通过赏析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会学生自己赏析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文章的重点定为两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欣赏文章。2、通过模仿写作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知识结构等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品读文章,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作品的艺术特点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用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等方法进行教学。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这篇文章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述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共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打破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赏析文章的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我还打算用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选取了七年级语文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图”和一篇同龄人的作品《春雨》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对于《春》很熟悉,指导他们运用刚探究的方法进行赏析,达到巩固的目的,再用一篇同龄人的习作,使他们有种亲切感,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加大课堂的容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三)说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程序设计:
首先,用回忆什么是“散文诗”进行导入。
第二步,进行朗读感知,回忆朗读应注意哪些内容
第三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全班朗读,在朗读中进行整体感知。我设计了三个题目:
1、《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什么特点?
2、这首诗从哪节开始出现了“人”的形象,人的出现有怎样的作用?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赏析文章,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讨论赏析一篇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2、结合所学方式赏析文章。
3、教师进行小结
第六步:欣赏名家和同龄人的作品
名家的作品主要选自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图”选段,可以让学生把《春》和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比较。
第七步:随堂练笔
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选取一物,以“之歌”(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模仿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第八步:当场写作,当场与学生评析作文
第九步: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你欣赏你喜欢的句子
2、欣赏《组歌》中的其他几首。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35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