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歌(离骚|屈原)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九歌(离骚|屈原)”,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九歌』简介

九歌:《楚辞》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辞海》1989年版)

九歌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虡。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凍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踰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斋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浸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慧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为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介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天问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冀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填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应龙何画,河海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县圃,其居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倏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萍九衢,枲华安居?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朝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高蘖;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箙,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母,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

冯珧利冯,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霓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以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迎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到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遵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到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及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疧;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衒,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地,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厉,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祐?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对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屈原·九歌九歌:《楚辞》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

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辞海》1989年版)

九歌(一)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谬』①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缜』②,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③,莫桂酒兮椒浆;

扬『包』④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

注释:

①:字形应为“王”旁,音“求”。

②:字形应为“王”旁,音“阵”。

③:音“界”。

④:字形应带“木”旁,音“福”。

※※※※※※※※※※※※※※※※※※※※※※※※※※

题解:

《星经》记载:“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

六神。”

《庄子·天地篇》云:“主之以太一”,成玄英注:“

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

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王逸注:“太一,

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汉书·郊祀志》曰:“天神贵者太一。”“皇”是最

尊贵的神的通称,“太一”在楚人中是东方最尊贵的天帝之

神。

========================================================================

九歌(二)M.jaB88.Com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①;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澹』②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③,『飙』④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⑤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

注释:

①:音“央”。

②:字形应为“忄”旁,音“但”。

③:音“洪”。

④:字形应无“风”旁,音“标”。

⑤:音“服”。

※※※※※※※※※※※※※※※※※※※※※※※※

题解:

本篇是一首祭云神的诗歌,云中之神为一男性,号“云

中君”,在神话中云神名叫丰隆,又名屏翳。

================================================

九歌(三)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①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②,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③,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覃』④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⑤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爰』⑥,隐思君兮『诽』⑦侧;

※※※※※※※※※※※※※※※※※※※※※※※

注释:

①:音“邀”。

②:音“琵”。

③:音“厘”。

④:字形应带“辶”旁,音“瞻”,转。

⑤:字形应为“木”旁,音“挠”,旗杆上的曲柄,用来

悬挂作为装饰旗帜的布条。

⑥:字形应带“氵”旁,音“员”。

⑦:字形应为“阝”旁,音“匪”。

※※※※※※※※※※※※※※※※※※※※※※※

桂『擢』①兮兰『世』②,『囗』③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④,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⑤;

捐余『决』⑥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

注释:

①:字形应为“木”旁,音“照”,意通“棹”。

②:字形应带“木”旁,音“易”。

③:字形难以描述,音“酌”,意为“敲击”。

④:音“间”。

⑤:音“护”。

⑥:字形应为“王”旁,音“决”,玉佩。

※※※※※※※※※※※※※※※※※※※※※※※※

题解:

帝舜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他的两个妃子,帝尧的女

儿娥皇、女英闻讯,便去奔丧,亦死于湘江。帝舜死后,天

帝封其为湘水之神,号湘君,封二妃为湘水女神,号湘夫人

。在楚人心目中,他们是一对配偶神。

本篇是祭湘君的诗歌,描写了湘夫人思念湘君那种临风

企盼,因久候不见湘君依约聚会而产生怨慕神伤的感情。

================================================

九歌(四)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①;

『溺溺』③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③;

登白『烦』④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频』⑤中,『曾』⑥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醴有兰⑦,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媛』⑧;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

注释:

①:音“于”。

②:字形应为“女”旁,音“鸟”,微风吹拂的样子。

③:古音“护”。

④:字形应带“艹”头,音“凡”,草名,似莎而大。

⑤:字形应带“艹”头,音“贫”,多年生水草。

⑥:字形应带“四”头,音“增”,捕鱼的网。

⑦:音“连”。

⑧:字形应为“氵”旁,音“员”。

⑨:字形应带“氵”旁,音“式”,水涯。

※※※※※※※※※※※※※※※※※※※※※※※※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①;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僚』②,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辟』③蕙『』④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⑤;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⑥;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谍』⑦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⑧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

注释:

①:音“记”。

②:字形应为“木”旁,音“疗”,屋椽。

③:字形应带“扌”,音“批”,剖开。

④:字形难以描述,音“棉”,隔扇。

⑤:音“航”。

⑥:音“民”。

⑦:字形应为“衤”旁,音“谍”,《方言》:禅衣,江

淮南楚之间谓之『谍』(如前注)。禅衣即女子内衣

,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这是古时女子爱情生活

的习惯。

⑧:音“未”。

※※※※※※※※※※※※※※※※※※※※※※※※

题解:

本篇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

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

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

=

九歌(五)

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冻』①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②,『愉』③空桑兮从女④;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⑤;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⑥;

灵衣兮被被⑦,玉佩兮陆离;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⑻;

※※※※※※※※※※※※※※※※※※※※※※※※

注释:

①:字形应为“氵”旁。

②:音“护”。

③:字形应为“足”旁,音“于”,越过。

④:通“汝”。

⑤:音“于”。

⑥:音“冈”,意通“冈”,山脊,高地,九坑即九冈,

九州的代称。

⑦:通“披”。

⑧:音“余”。

※※※※※※※※※※※※※※※※※※※※※※※※

折疏麻兮瑶华①,将以遗②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浸』③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④;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⑤;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⑥?

※※※※※※※※※※※※※※※※※※※※※※※※

注释:

①:通“花”,古音“敷”。

②:音“未”。

③:字形应带“宀”头。

④:音“听”。

⑤:音“科”。

⑥:音“乎”。

※※※※※※※※※※※※※※※※※※※※※※※※

题解:

楚地风俗好祀鬼神,楚人以为人之寿夭必有神灵主宰,

因而奉祀大司命。

一说大司命是星名。《史记·天官书》云:“北魁戴匡

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

命,···”

古人以为大司命是管人之生死的寿命之神。本篇是祭大

司命的祭歌。

===============================================

九歌(六)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①;

绿叶兮素华②,芳菲菲兮袭予③;

夫④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⑤,『修』⑥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⑦沐兮咸池,『希』⑧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祝』⑨兮好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慧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⑩。

※※※※※※※※※※※※※※※※※※※※※※※※

注释:

①:音“护”。

②:一作“枝”。

③:音“余”。

④:音“服”。

⑤:音“地”。

⑥:字形右下应为“黑”,音“书”,忽,疾。

⑦:通“汝”。

⑧:字形应带“日”旁,音“希”,晒干。

⑨:字形应为“忄”旁,音“晃”,失意貌。

⑩:音“征”。

※※※※※※※※※※※※※※※※※※※※※※※※

题解:

少司命是主宰儿童命运的女神。因为她是一位年轻美貌

的女神,所以其中一些章节也描述了人神爱恋的情节。本篇

是祭者的歌词。

===============================================

九歌(七)

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舟』①兮乘雷,载云旗兮委②蛇③;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澹』④兮忘归;

『恒』⑤瑟兮交鼓,萧钟兮瑶『囗』⑥;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夸』⑦;

『宣』⑧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⑧,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⑨。

※※※※※※※※※※※※※※※※※※※※※※※※

注释:

①:字形应带“车”旁,音“舟”,本是车辕横木,泛指

车。

②:音“危”。

③:音“宜”。

④:字形应为“亻”旁,音“但”,安祥。

⑤:字形左带“纟”旁,音“庚”。

⑥:字形难以描述,音“巨”,悬挂钟磬的木架。

⑦:字形应带“女”旁,音“苦”。

⑧:字形左部为“寰”下,右部为“羽”,音“宣”。

⑨:音“航”。

※※※※※※※※※※※※※※※※※※※※※※※※

题解:

本篇是楚人祭祀太阳的颂歌。

=================================================

九歌(八)

河伯

与女①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离』②;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③;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④;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⑤。

※※※※※※※※※※※※※※※※※※※※※※※※

注释:

①:通“汝”。

②:字形应带“虫”旁,音“罗”。

③:音“回”。

④:音“护”。

⑤:音“余”。

※※※※※※※※※※※※※※※※※※※※※※※※

题解:

本篇是祭祀河伯的祭歌。歌中没有礼祀之词,而是河伯

与女神相恋的故事,大约是楚人淫祀的特色,以恋歌情歌作

为娱神的祭词。

河伯本指黄河之神,至战国时代人们把各水系的河神统

称河伯。当时楚国国境未达黄河,所祭的只是河神。

据考本篇可能是记叙河伯与洛水女神前期相恋之事。一

是因为洛水在黄河之南,不是远离楚国的其它水系;二是因

为洛水女神正是宓妃。宓妃性情放荡,曾与后羿相恋,故有

后羿“射夫河伯”,“眇其左目”,河伯上告于天帝请诛后

羿之事。

================================================

九歌(九)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①薛②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③,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④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⑤;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⑥;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澹』⑦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⑧;

※※※※※※※※※※※※※※※※※※※※※※※※※

注释:

①:通“披”。

②:音“必”。

③:字形应为“豸”旁。

④:通“披”。

⑤:音“离”。

⑥:音“互”。

⑦:字形应为“忄”旁,音“但”。

⑧:音“余”。

※※※※※※※※※※※※※※※※※※※※※※※※※

采三秀兮于①山间,石磊磊兮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②;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爰』③啾啾兮『穴』④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

注释:

①:音“巫”。

②:音“勃”。

③:字形应带“犭”旁,音“员”。

④:字形应带“犭”旁,音“又”。

※※※※※※※※※※※※※※※※※※※※※※※※※

题解: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

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女山鬼,

在山中采灵芝及约会她的恋人。

郭沫若根据于字古音读“巫”推断于山即巫山,认为山

鬼即巫山神女。巫山是楚国境内的名山,巫山神女是楚民间

最喜闻乐道的神话。

=================================================

=

九歌(十)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①,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②,援玉『包』③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④;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⑤;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⑥;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注释:

①:音“航”。

②:音“老。”

③:字形应带“木”旁,音“扶”。

④:音“墅”。

⑤:音“从”。

⑥:音“隆”。

※※※※※※※※※※※※※※※※※※※※※※※※※

题解:

此篇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

==================================================

九歌(十一)

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夸』①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

注释:

①:字形应带“女”旁,音苦。

※※※※※※※※※※※※※※※※※※※※※※※※※

题解:

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所

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称礼神而称礼魂。

扩展阅读

《离骚》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离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学习目标
▲知能目标
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情感目标
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格圣洁、忧国忧民的完美形象。
▲重点难点
1.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炽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3.文言词句的理解。
●刷新知识库存
知识库存
1.关于《诗经》
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有深远的影响。
2.关于《离骚》
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3.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4.关于“离骚”的含义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5.字形辨析
謇:謇謇陬:孟陬毗:毗邻摄:摄像
搴:搴阰辄:动辄得咎阰:搴阰慑:慑服
●探究互动平台
探究平台
【整体把握】
1.节选部分的主旨与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节选部分通过诗人自述生平和身世,表达了诗人的忧伤心事和对故国民生无限热爱的深情,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和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诗人的这种品质和精神,来源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可贵的。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诗人不可能看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因此,他在诗中尽管抒发了他追求美好理想,决不同流合污的炽热情感,也夹杂着一种封建士大夫壮志未酬的哀伤和孤独傲岸、自命清高的感情。
2.本诗的结构思路如何?
※节选部分共十二节,可分为三段。前二节为第一段,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前一节自述家世、出生时辰,后一节言皇考为诗的主人公命名。显示自己的高贵血统、优越感、责任感以及内在美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中间四节为第二段。诗人通过一些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节末用比喻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这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铺垫。
最后六节为第三段。诗人先回顾历史上成败的教训,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最后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结构图示:
身世不凡
美德修养忧国忧民忠心劝告
为国操心
【内容探究】
1.课文中描写香草的诗句多,诗人描写这些物体的用意是什么?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作品中写他对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他的志洁行芳,即使在恶劣的处境中,他仍然坚持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不与小人同流合污。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佩戴亲近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加强美德修养,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洁的动人形象。
2.结合课文内容,下面诗句应如何理解?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句中用“美人”代楚怀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2)何桀、纣之昌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句中用“昌被”比喻狂乱不羁,写出了对楚怀王放纵糊涂的惋惜之情。
(3)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句中作者用“黄昏”比喻君臣亲密合作,表达了作者愿为楚国再尽衷心的强烈感情。
3.“兮”字在诗中有哪些作用?
※“兮”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用在句中,表延长音;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足;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节选部分看,均用在句中,表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在句式角度看,本诗打破了《诗经》的那种以四言诗为主的限制,大大扩充了诗歌的表现能力。
4.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诗句高尚的品德、爱国的情怀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刚正不阿,赤胆忠心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及前王之锺武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5.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
※诗中常以采集花草来比喻自己美好的追求,以美丽的服饰来比喻自己高洁的精神世界,以“鸷鸟”来比喻自己的才能和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行为高尚、品格圣洁的形象。

【特色析要】
※本诗的表现手法有何特色?
节选部分以叙述为主,融叙事、抒情、描写、说明、议论于一炉,优美和谐。诗人在揭露楚国黑暗的现实,表达自己的美好理想时,用香花幽草,奇妆异服来比喻自己德行的高洁。和楚国君臣的荒唐善妒及时俗的投机取巧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这些“比兴”手法,和《诗经》中的“比兴”完全不同,它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设喻的意象华美,意境深远、优美动人,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相关链接
※了解战国时代的社会背景与屈原的生平,加深了解。
※在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后人大多赞同司马迁及班固的说法。

点睛聚焦
※从一分为二的观念看问题,但应充分肯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节选部分极富变化,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精辟的议论交织在一起,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作者以“香草”、“美人”自比,实则象征自己卓尔不群的意趣。
※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充分理解比喻的含义。
※本诗以大量运用的语气助词“兮”和楚国方言,带给本诗浓厚的地方色彩。
※作者在诗中反复达达了自己高洁情操的爱国情怀。
※作者的行、情、志高度一致。
※《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但是又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应训练主页
基础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和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A.苗裔(yì)孟陬(zōu)
揆余度(kuí)重之以修能(zhòng)
B汩余若将不及(yù)侘傺(chàchì)
骐骥(qíjí)道夫先路(dǎo)
C.蕙茝(huìchǎi)昌被(pī)
窘步(jiǒng)踵武(zhǒng)
D.荃不察(quán)驰骋(chěng)
謇謇(jiǎnjiǎn)羌中道而改道(qiāng)
答案:A(重:chóng)
2、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朕皇考曰伯庸(大,美;指亡母)
B又重之以修能(修理;才能)
C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
D来吾道夫先路(道路)
答案:C(考:亡父;修:长;道:向导)
3、填空: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唐以前古体诗的两大高峰。比较两者,在形式上,《诗经》多为言句,《楚辞》则多为的句子。《诗经》的篇幅,结构简单;《楚辞》的篇幅,结构。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楚辞》以瑰丽多姿著称。它大量运用了语气助词和楚国的方言,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兮”字起作用。
答案:四长短不一较短较长复杂宏伟瑰丽多姿兮舒缓语气
4、同“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吾闻穷巷多怪。
答案:C(不得志;A、走完;B、览尽;D、贫困)
5、选出与“将往观乎四荒”中“观”意思相同的一项()
A.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A(观看;B、景象;C、道观;D、欣赏)
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芳与泽其杂糅兮
与子同泽
长太息以掩涕兮
B竟周容以为度
以尔车来
苛余情其信芳
芳与泽其杂糅兮
芳菲菲其弥章
唯昭质其犹未亏
步余马于兰皋兮
王于兴师
于嗟鸠兮
答案:C(A污浊/内衣;B而/把/用;D在/语助词/通“吁”)
7、选出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中“虽”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C.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D.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答案:B
提升题:
8、阅渎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纯粹:指美德B.纫:结成。
C.耿介:正直D.踵武:脚后跟;足迹。
(2)下列各句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桀纣之昌被兮。
B:夫唯捷径以窘步。
C.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D.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固众芳之所在。
本来是群贤聚集在他们身边。
B.既遵道而得路。
遵循正道而得以大路畅通。
C.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全然不了解我赤诚的心啊。
D.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我本来就知道忠言直谏会招来祸害。
(4)请归纳节选的这几句诗的主旨:

答案:第1题,C(“耿”:光明介:大)第2题,C(“险隘”:凶险而狭隘)第3题,C(荃:应该是指君王)第4题,主旨是:表现了诗人追求美政、忠心劝告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9.阅渎下面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纷(众多)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g,加)之以修能(富有才能)。扈(披在身上)江离(香革名)与辟(通“僻”)芷(芳芷)兮,纫(联缀)秋兰以为佩兮,夕揽洲之宿莽(植物名,性坚固)。日月忽其不淹(久留)兮;春与秋其代(更代)序(次序),惟(思)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喻君主)之迟暮。不(即“何不”)抚(握持)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态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跟从自己的话)吾道(通“导”)夫先路。
(节选自《离骚》)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内美:内在的美质
B.惟草之零落兮零落:飘零,坠落
C.恐美人之迟暮迟暮:晚暮,指天黑
D.不抚壮而弃秽抚壮:趁壮盛之年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又重之以修能
②恐年岁之不吾与
③纫秋蔺以为佩
④乘骐骥以驰聘兮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相同
(3).对节选部分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三、四两句写披服幽兰花草,以喻自己博采众善。
B.七、八两句意谓自己早起登山,夕入洲泽,所采的都是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
C.十三句中的“不”即“何不”,与十四句中的“何不”为互文。两句意为君王何不把握住这年岁壮盛的时候,丢弃秽恶的行径。
D.节选部分抒发了诗人因时光流逝而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⑴C(指年老)(2)D(①代词,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把④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而”(3)D(叙述自己幼时的远大抱负)
创新题:
10、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2)两题。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全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十九首》最初见于代萧统的《文选》,是一批汉代五言诗,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1)下面对诗句的解释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A.“行行”句是说走了又走,越走越远;“生别离”指与“死别”相对的“生离”,“生离”总比“死别”要强,表明心存重见的侥幸。
B.“胡马”、“越鸟”句可以理解为比喻不忘本,也可理解为比喻同类相求,还可以理解为是比喻南北暌隔之感。
C.“浮云”“游子”句可以理解为是比喻邪佞之谗毁忠良,也可以理解为是比喻游子在外另有新欢而负心不归。
D.“弃捐”“努力”句,可以指被抛弃捐舍,也可以指把悲愁丢开不要再提起;可以理解为是自劝,也可以理解为是劝人。
(2)下面对此诗的分折评价不正确一项是()
A.这首诗在语意上具有含混模棱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正可以使读者有更多种解说,感受意念活动更为深广丰富。
B.这首诗表现了深沉的离别之苦,而在明知“浮云蔽白日”的情况下不免走向绝望,绝望之后则是释然,是一种心理上的解脱。
C.全诗16句,中间换韵;而换韵的地方也正是划分段落的地方。前后两大段,前一段重在写离别之苦,后一段重在写思念之切。
D.诗句显示了“回环复沓”的特点:“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意思相近而措辞不同。
答案:①A。“生别离”,是“活生生地”分离了,此种“生离”,其苦略同于“死别”,强调的是离别之苦,而不是“心存侥幸”。②B,诗中有一点绝望,但完全没有“释然”和“解脱”。这首诗的感人之处恰恰在于:明明知道相见的日子无期,相待的年华有限,但依然不肯放弃希望。
1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别歌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藬。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注]这是李陵送苏武归汉时唱的告别歌。汉武帝时,李陵率兵5000人,长途跋涉攻打匈奴,战败后被迫投降。汉武帝族灭其家。
(1)下面对此诗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两句回忆当年为国家领兵出击匈奴,长途奔袭,不畏艰苦,表现出自己英勇无私、忠君爱国的情怀。
B.三、四两句写弹尽粮绝,士卒死伤殆尽,自己被迫投降,声名扫地,唱出失败而降的弥天大憾。
C.最后两句说自己的老母已经逝去,再想报恩也无处可报了,诉说的是累母至死的愧疚之情。D.此诗是受苏武荣归的刺激而作,表现了李陵处在激烈的民族矛盾时代的尴尬处境和沉痛的心情。
(2)下面对此诗艺术表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君将”一语表白了他英勇作战的动机,也为下文“老母”被杀一事从反面铺垫,有遥相映衬的作用。
B.由于众寡悬殊,终于损兵折将、无奈事敌,诗句只是从严以律己的高度述说艰难羞辱,更能博得人们的同情。
C.全诗言简意赅,语短情深,从高昂豪迈到羞辱沉痛,再到婉惜怨愤,强烈而又富有变化,使人听到一种百感交集的心声。
D.为了一抒胸臆,作者精心构思,并学习(楚辞)而多用“兮”字,使诗句更有节奏感,更便于歌唱。
答案:(1)C。诗的最后两句实是向行者诉说自己不能归汉的原因。(2)D。在送别宴上即席而歌,只有直抒胸臆,未必有什么“精心构思”,如果说是“脱口而出”也许更切合实际。诗用“兮”字,刘邦《大风歌》朋之,蔡琰《胡笳十八折》也有之,看来是一种用语习惯,未必从《楚辞》学来。
12、阅读下列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这是诗人由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后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时,回赠友人元珍的一首诗。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戏答元珍”的“戏”是“随便”的意思,古人常常故意以反映其真实思想的严肃作品称为“戏作”。
D.首联中“天涯”“山城”均指诗人贬官谪居之地夷陵,“天涯”表明此处是山高皇帝远的悠闲自在之地。
C.“惊笋”套用“惊蛰”,借此状写春笋,以“欲”字再赋笋以知觉,写出了春雷行天、春笋欲出的早春景色。
D.“物华”是指美好的风光景物,诸如上联所写的有橘竹之乡盛誉的夷陵地区特有的美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风疑不到天涯”句暗寓皇恩不至,其写法和内蕴与“春风不度玉门关”类似。
B.二、三联写由所见、所闻到所感,转接自然;景之鲜活,情之万端,尽在其中。
C.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议论,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抑郁低沉、怨恨难平的思想感情。
D.全诗写景自然清新,抒情一波三折,将诗人之笔与政治家之情融为一体,可见其大家风范。
答案:(1)B(2)D
13、《史记》中有一段文字对屈原的精妙描绘,古往今来,备注推崇,现选取一段,阅读后,完成后面题目。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作者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
答:。(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
A.人穷而反本
B.谗人间之
C.靡不毕见
D.其文约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作者认为,屈原不被世人容纳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1)大王偏听偏信,小人谗言离间,因而忧愁幽思。(2)处境困顿离间显现简洁(3)他所运用的语言小但是它们的意义深远广大;推及这种品志,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4)屈原志洁行廉,与世俗格格不入,故遭受排挤流放。

离骚


离骚
【设计说明】
大纲指出:要通过高中语文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语的任意堆砌。”高中文言文教学首先使让学生将文言文读懂读透,在理解上下一番功夫然后才是鉴赏与品读。而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也说:“学习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读是语文课第一教法。对于抒情性极强且语言优美的文言文,更是如此。
《离骚》是一个自言其忧而又苦不得志的人生故事,是一番志行高洁而又忧国忧民的心灵追问,是一曲超脱世俗而又高奏自我的华丽乐章。针对这样的文章,我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合作解决疏通文意,共同探究文章内涵,引导学生感悟《离骚》的魅力,理解屈原的人生追求的五彩之梦,在朗读与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体会节奏感、韵律美。
3.积累重点词语,疏通诗句,理解作品内容。
4.初步感受并理解屈原所表达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全诗,感受“骚体诗”的语言特点;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
(播放电影屈原片段)
师影片中的主人公是谁?
生(齐声)屈原
(字幕屈原)
师大家对屈原了解多少?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
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师非常好,他介绍的非常全面,屈原的代表作是什么呢?
生(齐声)《离骚》
师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
生(充满疑惑)
师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本文《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呢?
生苦闷忧愁
生不得志
生被流放了
师都可以,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这样说的: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二、合作探究
下面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近屈原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默读速读全文,总体了解文章内容。
(2分钟后)
师对文章,大家有了初步的了解,文章比较晦涩难懂。下面请按照我们的学习小组结合课下的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可在组内讨论解决,最后再有难点可有小组长提出。
(全班七个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师(通过讨论,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民生”在本文是个疑点,应该说既是屈原的人生之义,又是人民生活之义。既哀叹自己人生的艰难,又深深同情更广大的人民。
2.鸷鸟之不群中的“之”的用法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助词。
3.集芙蓉以为裳中的应读chang二声。古代此字指下衣。
师《离骚》好读易懂吗?
生不好读太难懂了
师这样的文章需要反复地读要找出规律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下面大家
听听濮存昕读的,听听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放录音)
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生美(齐声答)
师韵律感很强屈原是通过什么手法做到的呢?
生用对偶修辞,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生用了很多叠音词。
生大量用“兮”字。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师“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
“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生押韵,不过不太明显。
师《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如:“固时俗之工巧兮,佰规矩而改错;背绳
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错和度是韵脚。
此外,还有节拍的使用上,每句基本上都是三个节拍,如:民生--各有--所
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投影文字)
师好,同学们自由大声读文章,体会一下离骚的韵律美与音乐美。
(5分钟后)
师下面大家齐读全文。
(而后男女分开再读两遍,最后再让个别普通话较好的同学读)
师好,大家都应该这样读。今天我们通过诵读初步感受了离骚韵律美音乐
美,疏通了文意。下节课我们将走进离骚走近屈原的内心世界,感受离骚的内在意蕴。
作业:1背诵全诗
2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讨论,翻译全文。
(下课)
第二课时
三、共同探究
师我们先检查背诵,进行比赛。
(先检查个别学生背诵,而后全班七个小组各推出一名同学进行比赛,看谁背得最准确最流畅。同学们都很积极踊跃。基础较好的同学能流利的背下来。
(8分钟后)
师大部分同学背的很好,没有背过的要继续努力,下面我们一同探究屈原的内心世界,看课文首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话表达了屈原什么养的思想感情呢?
生哀伤难过痛苦
师很好,为什么呢?
生被流放了
生不受楚王信任了。
师用原文的话回答
生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师为什么被贬黜(投影两字)?因佩戴和采集香草吗?
生不是(齐声答)
生灵修之浩荡。(投影灵修浩荡)
生众女嫉余之蛾眉,谣诼谓余以善淫。(投影众女嫉余)
生时俗之工巧,偭规矩而改错。(投影世俗工巧)
师君王荒淫。小人进谗言,世俗投机取巧,还有“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正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不愿苟且不愿和小人同流合污。面对此种处境,屈原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生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师很好屈原在这几句话中都谈到了死,不管是九死,还是体解。我们都
知道屈原是投江而死,屈原是不是因为这些而自杀呢?
生不是,屈原是因为楚国国都被秦攻破而万念俱灰才以身殉国的。
师此时的屈原虽然很痛苦忧伤但是还是恨之深爱之切。面对这样的政治环境,屈原怎么做的呢?
(齐读三四段)
生将要回去,“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生“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趁着迷路不远回归家园。
生“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生“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修养自我
师这些思想和晋代的陶渊明回归田园的精神一样吗?大家讨论一下
(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一样的都是厌倦了官场生活而归隐的
生不一样,陶渊明是彻底的厌倦了污浊的官场而回归田园的,他是毅然决然的,而屈原则对楚王还抱有幻想,依恋着楚国,热爱着楚国,希望有一天楚王能够悔悟。
师都有道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表明自己的高洁屈原还怎么做的呢?
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生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生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师这些打扮可谓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屈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的
高洁与永不向小人屈服的决心。是知识分子坚守自我的第一生呐喊。
师纵观全文,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艺术形象向我们走来,一个越来越鲜明
的艺术形象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本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呢?
生他英俊潇洒,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
写上“屈原”二字,我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
生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主张举贤授能。
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
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
师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
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师文章塑造了一个如此生动鲜明感人的艺术形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呢?
生运用了比喻手法。
生运用象征,芙蓉香草象征高洁的品性。
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生夸张,想象等等。
师(投影总结)
1.大量运用了比喻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2.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
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
美。
3.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而且形式多姿多彩,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
中又富于变化。如“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上两例属于在一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一例是两个完整诗句的上、下句构成对偶。“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这一例是上、下句内部各自构成对偶,上、下句之间也构成对偶。
“楚辞体”语言华丽丰富多彩灵活多变,通过学习《离骚》,我们领略了此文体的巨大魅力,丰富了我们的五彩人生,感受到了屈原的九死未悔的问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最后我们再次感受一下《离骚》的魅力。
(全班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学习了《离骚》,认识了屈原,你一定有很多感慨,对屈原遭遇与投江有很多看法,有许多话想对屈原说。请以“屈原,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篇五百字的小作文表达你的观点。
(下课)
【教学反思】
《离骚》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是一首优美且充满艺术魅力的诗歌。本课教学主要以诵读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力图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目的,以串讲为方式,以强化知识点为目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努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树立积极地人生观和世界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诵读,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文本的艺术魅力,用心聆听屈原的心声。在自主合作中解决了文言知识,在探究中,理解了屈原九死未悔的精神。潜移默化中同学们也增强了爱国意识。整堂课同学们的热情较高,思维活跃,讨论激烈。课堂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是第二课时时间较紧张,重点没有很好的突出出来,对陶渊明和屈原的比较讨论因时间关系,也太肤浅,欠深入。

屈原与端午节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上大夫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的诋毁使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倍感痛心,远大的抱负无法实现。在忧郁悲愤的心情下,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皇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激流滚滚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屈原列传》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屈原列传》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屈原列传》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并从文中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2、解本文写作特点: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的紧密结合,即人物评传的特点,明确本文不同与其它人物传记的地方。

3、将本文屈原的诗歌结合起来阅读,从中感受屈原的正直集中表现在他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上。

4、重点的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词义的运用等等。

教学重点:

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难点:

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阅读全文,理清全文记叙的线索。

教学步骤:

一、由《报任安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导入新课,并回顾学过的屈原的诗歌:《离骚》与《涉江》堪称姐妹篇,让学生背诵两篇诗歌中诗句,明确屈原思想的内核:正直与爱国

政治理想诗人形象

美政民本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奇服……高驰……食玉英

(唯美情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世溷浊——高驰不顾、苟余心……

刚直不阿,一身正气不能变心……固将愁苦……董道…重昏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二、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明确课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分四部分进行

记叙把表示这四个部分的段落做上记号,找出记叙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词语:

任——疏——黜——迁——投

三、学生参照注释,阅读课文,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内容层次:全文以屈原

活动的时间为序,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任——疏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黜——迁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投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身后影响

四、布置作业:熟读翻译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3、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明确:作者从解题、成因、内容、风格四方面介绍了《离骚》。“其文约……其志洁……其行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段话,是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的,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高洁志行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二、重点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几件大事:第一,受骗绝齐,第二兵败丹淅,第三复释张仪,第四诸侯击楚,第五赴秦身死,第六为秦所灭。屈原个人的遭遇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三、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明确:体会屈原愤世嫉俗的心情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体会作者流露出的那种愤慨惋惜之情。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著,最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即篇中所谓的随流扬波、与世推移,至于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则是大可不必的。屈原反对这种人生哲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司马迁把鱼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四、熟读课文,体味: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着屈原那样正道直行的品格,有着屈原那样深厚而又执著的感情。他景仰屈原,同情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哀怨之情。

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六、《信陵君窃符救赵》本篇重在引导学生自学,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本篇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略)

七、学生自读《语文读本》中:《孔子世家》、《伯夷列传》、《毛遂自荐》、《鲁仲义不帝连秦》《贾生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货殖传序》。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03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