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第10-11页例题,第12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
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和(2)。
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说说你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关于“升”的哪些知识?
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
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倒满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1升:
(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
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
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
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呢?
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取一脸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脸大约要用几升水呢?(实验得出:2升)
以这一脸盆为参照,估计一下,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10升)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8.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分别取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实践作业: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别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个案修改
教学内容:第13页的例题,第14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景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知1升有多少。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制做量器
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
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
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
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升,升,升各是多少。
5、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
6、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
8、(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
二、完成“想想做做”。
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师拿出6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6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几个容器中。(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
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
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
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
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想想做做(课前完成)
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下。
教学内容:第15页的例题,第16-1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认识毫升
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三、完成“想想做做”。
做“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做“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2、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教学内容:练习二。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
练习二第1题:
1、指名读题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订正。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
练习二第2题:
1、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2、指名口答
3、集体订正。
二、升与毫升的换算
练习二第3题: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
练习二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第四题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指名口答)
3、请每位同学思考,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
多?
三、估计容量
练习二第5题:
1、出示第五题图
2、如果我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我要盛50毫升的水呢?
练习二第6题:
1、请每位同学默读第六题的第一小题。
2、明确要求后,请每个小组按照书上第六题的步骤做一个讲师液体的器具。(小组操作,师巡视指导)
3、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容器,先估计它们的
容量,再用你们的器具量一量。
4、小组汇报。
四、课后作业:
练习二第7题
教学内容:第20-21页“美妙的‘杯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容量知识科学地制作“杯琴”,并能演奏出简单的乐曲。
2、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制作“杯琴”。
教学难点:利用制作的“杯琴”演奏出简单的乐曲。
教学过程: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较,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
(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
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
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
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一课时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P83例题,完成“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能够将这些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会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进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具准备计算器,小黑板
教学过程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复习旧知整体进入,明确学习背景。回忆:在乘法中我们已经发现了哪些规律?
预设:乘法运算律
揭题:这些都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乘数位置使运算结果保持不变的规律,通过改变数据使积发生变化的过程是否也有规律呢?
板书: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基于原有基础进入学习。
体会规律的普遍性。
体会结论合理性的科学证明过程。
体会规律探索的价值。出示P5第3、5题
观察:从表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有条理地说说吗?
提问:你会怎样算出积?
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同步板书:“积的变化”一栏。
要求:自己再找一些例子,数据较大就用计算器计算,看看是不是也有相同的规律。
思考: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这个规律能否在所有乘法中得到使用?想办法证明。
预设:a×b=z→a×(b×c)=a×b×c=z×c。
提问:能有条理地说一说积的变化规律吗?
提问:发现了这个规律有什么用处?
梳理:使一些计算化繁为简。
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规律。
体会倍数的变化,避免思维定势。
体会规律的变式,更深入地认识乘法中因数与积的大小变化关系。
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会怎样算出这些乘法的积呢?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强调:先观察因数的变化情况,确定积的变化情况。
独立完成。
提问:说出自己的求积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审题:能使用积的变化规律来求积吗?有需要提醒自己的地方吗?
独立完成。
评:需要提醒自己什么?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归纳:变化的倍数可以是任意倍。
3.拓展
提问:在乘法中,除了可以这样变化,还会有怎样的变化情况?又会引起积发生怎样的变化?
预设: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两个因数同时扩大;一个因数扩大,一个因数缩小。
举例说明。
梳理:你能把由因数的变化而引起积的变化情况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两个因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倍数之积倍;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4.“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你能从中发现规律吗?
提问:你能运用规律很快求积吗?
独立完成。
评:每次购买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每次的总价呢?
5.“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
全课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用途?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二课时用计算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P84例题,完成“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够将这些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会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进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
教具准备计算器,小黑板
教学过程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设疑生新引发学生顺势猜想。提问:在乘法中,因数的大小变化与积的大小变化密切相关,你又会产生什么猜想?
预设: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的大小变化会引起商怎样的变化。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除法中的一些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提供学习素材,鼓励学生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主研究。
认识不同的证明方法,体会其不同。
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出示:840÷4=210
要求:把这个算式作为研究素材,你能根据乘法中积的变化变化规律的研究过程自己展开研究吗?
四人小组合作。
汇报:你们的猜想是什么?又是怎样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思考:你们发现的这些规律都能推广到所有整数除法中吗?
介绍:a÷b=(a×c)÷(b×c)=a×c÷b÷c=a÷b×c÷c=a÷b。
提问:你能有条理地说一说除法中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吗?
出示结论。
提问:你的结论表达与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把0除外?
巩固练习
体会规律的应用价值。
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
能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1.“想想做做”第1题
审题:你会怎样来求商?为什么?
独立完成。
提问:为什么求商速度这么快?说明规律有什么作用?
2.“想想做做”第2题
补充:被除数与除数没有同时扩大的。
独立思考,指名口答。
提问:你是怎样确定商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
提问:你能解释为什么他们购买的计算器单价相同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三课时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P85-86例题,完成“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理解余数的含义。
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复习确立学习起点,明确学习目标。提问:除法中有什么规律?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曾经运用过吗?请举例说明。
揭题: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而且没有余数时,运用的比较多,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是否也能运用呢。
学习新知
通过比较,明确规律的运用价值。
理解支撑方法的计算道理。
关注对余数的理解。1.教学例题1
独立完成。
呈现一:原方法计算。
呈现二:简便方法。
提问:你把这题当成什么来计算?
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不用担心结果会变化吗?
被除数的末尾为什么只划去一个0?
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2.教学例题2
独立完成。
呈现两种余数的竖式。
提问:你能看懂他们的做法吗?请发表你的观点。
为什么余数是20而不是2?
小结:你觉得在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算时会遇到哪些情况?分别怎样处理?
巩固练习
突出思考过程,明确规律的价值。
突破对余数的处理。“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
评:你是怎样直接写出商的?依据是什么?
板书变化过程。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指名口答。
评:选两题说出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思考,指名说理并改正。
“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
全课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四课时练习七
教学内容教材P87-88练习七
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以及其它相关规律。
能比较灵活地运用乘法、除法中的规律解决计算问题和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悉相关规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规律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基本练习整体梳理乘法、除法中的规律。
养成审题习惯,检查数据特点。
关注数据特点,避免思维定势或盲目计算。
培养策略意识。
再次体会规律的灵活性。提问:本单元我们总结出了哪些规律?你能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这些规律的学习价值是什么?能举例说一说吗?
第1题
审题:你准备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独立完成。
评:出示各题,每组各补充一题不能使用规律的。
追问:在怎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规律呢?
学生举例。
预设:因数增加或减少,被除数、除数增加或减少
第2题
审题:你确定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归纳:我们在看题时要完整读题,才能整体谋划,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第3题
独立完成。
评:你是怎样求的结果的?为什么?
小结:尽管有计算器的帮忙,但如果能深入地思考,发现因数的变化情况,灵活地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的话,那就会起到快马加鞭的作用了。
综合练习
从不同角度体会算式之间的联系,能运用联系和规律灵活计算。
能灵活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4题
审题:仔细观察,你又会怎样解决?
独立完成。
评: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如果再碰到12×7,你可能会怎样计算?
如果再碰到120÷24呢?320÷64呢?
第5题
审题:你碰到这几题时又会怎样解决?
独立思考。
提问:你的方法是什么?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数据具备什么特征时,这种方法可以发挥作用?
小结:通过这题的练习,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梳理:商不变的规律不仅在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当两数能够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或能扩大成整百、整十数时,也能降低计算的难度。
第6题
独立完成。
评: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
在哪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一备者:数学老师
《植树问题一》导学案
;学习内容:教材第117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是“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长求株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拿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二、互动研讨:
自学课本117页回答以下问题。
1、要求准备多少棵树苗,必须先求出什么?
2、讨论: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断出间隔数比株数(多1还是少1)。所以,在100米的小路上共有个间隔点,那么就可以栽棵树。
小结:因为植树棵数总是比间隔数多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求出树与树之间有多少个间隔,而每个间隔的长度是已知的,就可以求出一共可以植树多少棵。
列式计算:
3、在一条公路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10棵,那么这条路有多长?(比较和例1的不同,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列式计算:
4、例1是已知()和(),求()。而这道题是已知()和(),求()。根据这两道题我们也可以得出两个公式。
株数=()÷()+1全长=(株数-1)×()
三、自我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达标测评: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4、新建小区要在一条长1000米的路两旁安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两端都要装)。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植树问题二》导学案
学习内容:教材第11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是“两端都不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多1的情况)。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已知株距和全长,怎样求棵数?
2、已知株距和棵数又怎样求全长呢?
二、互动研讨:
1、小游戏。拿出纸条,分别把它们等分成2段、3段、4段,要剪()次、()次、()次,比较剪的次数和纸条的段数有什么关系。
我的发现:剪的次数比纸条的段数()
2、自学课本第118页例2,回答以下问题:
还是两端都栽吗?
棵树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两旁都不栽要先算什么?
3、我来算一算一共要栽几棵树?
要在小路两旁栽树,要先算出一旁需要栽多少棵树,那就要先求出一旁的间隔数:
小路一旁栽树多少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小结:这是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两端都不栽树”也就是棵数比间隔数(),
棵数=()÷()-1,株距=()÷(-1)。
4、讨论比较例1和例2的不同。
例1是两端都(),所以棵数比间隔数()
例2是两端都(),所以棵数比间隔数()
三、自我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达标测评: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跟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植树问题三》导学案
编写人:修改人:审核人:许文良学习时间:使用人:四年级
学习内容:教材第120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是“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已知株距和全长,怎样求棵数?(两端都栽)
棵树=()
2、已知株距和棵数又怎样求全长呢?(两端都不栽)
全长=
3、同学们做游戏,站成正方形,每边有3人,共有多少人?(画图用△表示)
二、互动研讨:
自学课本第120页内容,自学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1、方法一:(图一)上下两边都有()个棋子,左右两边两端的棋子都已数过,不能重复数,所以左右两边每边只需数()个棋子,将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的棋子个数。算式是:()
2、方法二:(图二)每边只算一个端点,这样每边都有()个棋子,共有4个()。算式是:()
3、方法三:每边的两端都不算,这样每边都有()个棋子,共有4个(),再加上4个端点的4个棋子,就是一共的棋子个数。算式是:()
4、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三、自我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学习了“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封闭图形。封闭图形有几种,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因为首尾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
四、达标测评:
1、64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2、要在六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要使每一边都有5盆花,最少需要几盆花?
3、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方阵,最外层每边站了15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几盏灯?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平移》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平移》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谈话导课同学们你乘过电梯吗?你站在电梯上是什么运动?(板书;平移)
2、同学们,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所有的点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平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3、课件出示:战斗机的平移图
谈话:这里有一架战斗机,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这架战斗机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
它向右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演示小结:
⑴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热带鱼向右平移了几格。
⑵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同学们也已经学过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今天我们研究怎样将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和竖直线的位置上。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1、请看屏幕,你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拿出课前准备的亭子图和格子纸,先动手移一移,再小组讨论设计出平移方案:按怎样的方向平移图形的,怎样确定每次平移的格数的?(学生活动)
2、反馈汇报,师生共同操作讨论,突破难点
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1)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2)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3)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教师视学生汇报情况,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并用电脑演示)3、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
4、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次用电脑演示,及时小结。师小结:同学们,把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和竖直线上时,可以通过对图形某一点的观察来确定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再改换方向平移几格。
三、操作深化,巩固新知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小船平移图
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图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你自己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反馈交流: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
(2)电灯平移图,同上教学
(3)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画平移后的图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你会吗?(提醒画图注意点)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3.体验平移的价值。(“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是平行线)你怎么肯定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有无办法验证?
(2)学生默读课本第65页第3题,按书上要求操作。
(3)提问:观察你画出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小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再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
(4)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画平行线,鼓励学生可以画出距离不同的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5)谈话: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刚才观察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
四、全课总结,图案欣赏
1、交流学习体会:同学们,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今天我们在活动中进一步学习了平移的知识,你愿意和大家分享这节课中的收获吗?(学生交流)
2、平移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中,它更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艺术家们利用平移设计的精美图案。(课件出示)
五、课外拓展,动手创作
师:看了这么精美的图案,你是不是也想一展身手,那就行动起来,用平移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吧!(学生活动)
六、板书设计:
图形的平移
形状大小位置
平移不变变了
教学内容:第43-44页的例题,第44-4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平行四边形)
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吗?(吊车、活动衣架、风筝等)
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
二、探究特点
1、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用你手边的材料试一试
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3、根据你的成功体会想想平行四边形可能有哪些特征,并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4、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做适当总结、板书
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等
三、认识高、底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地图,如果要在两条平行路之间修地下管道,你能找出最短的距离,并量一量吗?
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h),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a)。
2、可画多少条这样的高?为什么?(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
4、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
四、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2、“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4、“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5、“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作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阅读调查
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教学内容:第46-47页例题,第47-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梯形)
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吗?
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梯形。你还记得我们昨天是怎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吗?
根据学生回忆板书:
(1)探究特点
(2)认识高、底
(3)多种练习
有了这些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想自己来进行研究活动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你们准备开展哪些活动来完成(1)和(2)。
老师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时注意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将使你事半功倍。
二、小组活动
(一)探究特点
1、展示小组内制作的梯形,介绍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归纳梯形的特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二)认识高、底
1、介绍小组内的研究成果
2、在此基础上指导看书自学: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就是梯形的高。这样的高有多少条?为什么?
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说说什么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
3、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4、说明:第二个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几个直角?
三、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如有分歧,可用尺检验)
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
2、“想想做做”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想想做做”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4、“想想做做”4,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不同的梯形,并记录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再画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记录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5、“想想做做”5,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
想一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四、独立探究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探究思考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和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还想探索梯形的什么特点?(如梯形是否也具有不稳定性)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表格式教案(人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26.威尼斯的小艇本教学设计是第(1)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过程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课前准备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
4.播放课件。
1.这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出门见水。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师板书课题)
2.谁来说说你在课前所了解到的威尼斯。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情境引入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三、细读课文,赏析语言。
四、归纳概括,深化主题。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新|课|标|第|一|网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复习导入
分层作业必做完成本课的生字词选作上网搜集资料
板书设计26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特点驾驶技术小艇与人的密切关系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26.威尼斯的小艇本教学设计是第(2)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
过程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细读课文,赏析语言。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说:交流哪里写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
三、感悟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小艇做什么?
用“……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
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船夫驾驶技术这样好,人们可以利用小艇做什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活动?展开想象:还有那些人做什么事需要坐小艇?(白天人们需要它,晚上坐小艇回家)
三、拓展延伸:
1、作者要写威尼斯的城市风光,为什么以“小艇”为题呢?
2、我们学完了这课,从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
(1)写小艇时,为了让小艇写得更生动具体,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一动一静的写法,更突出了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分层作业必做完成语文练习册选作小练笔
板书设计26.威尼斯的小艇
特点:窄、深、快、翘
重要的交通工具驾驶技术:特别好
与人的密切关系:白天、晚上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口语交际和回顾拓展本教学设计是第(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较差,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流畅表达,积极思考应对。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点不同,有新意。
过程方法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读书,勤积累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进行一次口语交际训练,理解并背诵日积月累。
教学难点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会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与本组内容有关的资料。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后
小结,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选择学生比较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作为重点讨论对象。
2.小组内畅所欲言聊话题,有感兴趣的话题可共同谈论,补充。出示讨论要求:
三、召开热点话题座谈会
四、总结:鼓励孩子有空的时候,多和他人聊天,会受益很多。
五.遐想回味
六.异域风情交流
七、阅读收获交流会
(1)读读品品: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六、日积月累
七、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八、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九、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
1.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
2.班级交流,讨论。
3.课外拓展:共同交流平时积累的格言,或名言警句。
4.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5、趣味语文
A.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
B.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
C.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D.拓展积累: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看到了那些趣味语文?
E.激发学生自己编一两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
F、知识树总结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多读书,勤积累的良好习惯。
给学生铺设充分展示的平台
分层作业必做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词语。选作搜集热门聊天话题。
板书设计口语交际八
自读课题,明确要求。
梳理话题,选择内容。
认真倾听,汇报交流。
阐述观点,提高认识。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第习作指导本教学设计是第(2)课时
学情分析情景再现法;披文入情法;联想体悟法;形象感受法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联系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自己想说的思想表达清楚。
过程方法揣摩并运用作者写景的具体写作方法,写写家乡某处景或物,要写出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写景文章的阅读经验,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从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选取最想写的内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课前准备图片、学生优秀习作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有做过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美丽景色,同时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和事尽情地倾吐出来。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教学预设: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上发生了什么记忆深刻的事;生活中家庭里发生了什么令人高兴或难忘的事;在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又发生过哪些愉快或难过的事,在旅游观光时看到了什么好景致,或者在看书或看电视时感触深刻的事,想想这些事情中哪一件是你自己最想说的?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纸上写上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说出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
3.在这件事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话是什么,请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
教学预设: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作文。我们可以把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的事在文中写出来,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一篇文章要写得好,还需要有好的方法。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的?
教学预设:指导学生尽量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一)自由写片断并点评。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定的内容写一个片断,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
2.学生自由写片断,教师巡回观察,找出描写方法比较好的片断,准备讲评。
3.投影学生习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什么地方写得精彩?用了什么写法?你对这一片断还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4.学生根据指导自选进行修改片断。
(二)学生完成整篇习作。
提示学生:自由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引导回忆。
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学过的写法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的空间。
分层作业必做完成习作,写后读一读,改一改。选作读一篇他人的习作,为其进行点评(写评语)。
板书设计习作八:自由写作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时:13课时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读写“纪昌学射、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事、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刺”左半部分是“”不是“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语和第6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虽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教后记: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后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NextPage]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较强的整体意识,在教学中展示一个思维放飞的过程,一个情感激荡的过程,一个言语转换的过程。重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普罗米修斯对众神之王宙斯的态度。普罗米修斯对火神大力神等众神的态度,人类对普罗米修斯的态度,并以此为路径,去阅读发现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决不动摇、决不妥协、决不改变”的态度的一致性,以及人们对为人类带来“火种”的英雄的敬佩之情和感激之恩的一致性。
教学目标
1.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在浏览、复读和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记住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构建“为人类造福,誓死不变”的英雄形象。
3.理解“气急败坏”、“饶恕”、“惩罚”、“驱寒取暖”等新词,积累“忍受、遭受、承受”、“决不会-更不会”、既不能——也不能“”尽管-就是“等词语和句式。
教学重难点: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家自由的、放声的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读出一幅一幅的画面来。
二、读着这一个感人的故事,想象着这一幅一幅感人的画面,你的心有没有被打动。仔细读读课文6、7、8三个段落。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直到能把这“最严厉的惩罚”一点一点地说清楚了,你就停下来。(提醒:把能够反映这是最“严厉的惩罚”的句子用浪线画下来。)
1.谁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最严厉的惩罚”的感受?
2.这些句子让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3.哪些词语让你对“最严厉的惩罚”的感受更加真切?
(有四个层次,特别要体会3、4两个层次。A“锁”;B“啄”;C“不是一次,而是天天啄”;D、“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许多年”。让学生加上自己的联想,具体说说这“最严厉的惩罚”。)
4.面对最严厉的惩罚,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的态度?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读;理解“屈服”、“决不屈服”、“尽管――就是”,“如此”。
师生轮读“最严厉的惩罚”和“宙斯的态度”。
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的表现吗?面对普罗米修斯的态度,你有什么想法?
三、普罗米修斯决不屈服的态度,我们还可以从课文的其他地方感受到。
1.课文第5段
2.课文第一节“冒着生命危险————”。
四、互文阅读
1.(补充情节资料1)假如你是一位演员,你会如何朗读普罗米修斯的话?用“决不——”来说说他的态度。
2.(补充情节资料2)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会要求演员如何来朗读普罗米修斯的话?用“决不——”来说说他的态度。
3.读课文最后一段。假如你是一位编剧,你会让普罗米修斯怎样对大力神说?
小结:(看板书)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火种,在宙斯最严厉的惩罚面前,决不屈服,当火神劝他归还火种的时候,他表示决不——————,当他的好朋友河神要去向宙斯求情的时候,他还是——————,即是宙斯的心腹前来劝他的时候,他仍然是决不————。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英雄,现在人们习惯叫他“取火英雄”。
五、在咱们中国的神话中,也有一位取火英雄,他的名字叫“燧人氏”。比较读读,这两个故事有哪些相同的东西在里面?
1.学生练习
2.交流:都是讲取火的事;都是讲取火艰难的事;都是讲人们怀念取火英雄的事。
3.为什么人们都如此怀念取火的英雄,而且5000多年来,一直传颂?(宜联系课文1、2段,理解火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和光明,火让人类远离了悲惨和黑暗)。
4.小结: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带来了希望和理想。现在,当我们读到普罗米修斯这个名字的时候,不仅仅觉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觉得他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当我们叫着普罗米修斯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人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理想。
六、总结:
普罗米修斯是大家都应该记住的故事。当然,我们今天学习普罗米修斯也是为了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门,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给我们列举了几个故事,大家都去读一读。
教后记: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2.3
教学难点:2.3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故事画面或挂图及阅读要求、《一千零一夜》、小黑板;生:《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
齐读课题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
3.读多音字。
撒sā撒网塞sāi塞车
sǎ撒种sài塞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1.自读课文,分意义段,并把段意写在书上。(给一定时间读书。教师巡视与生探讨。)
第一意义段(1-4自然段)渔夫捕鱼捞起了一个黄铜胆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锡封,一股青烟冒出变成魔鬼。
第二意义段(5-15自然段)魔鬼听说所罗门已死,没有惧怕,于是要杀死救他的渔夫,并讲出了理由。
第三意义段(16-25自然段)渔夫引诱魔鬼再次进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战胜了魔鬼,转危为安。
2.生小声简述故事。
3.抽生讲述,其余认真听,等会补充,修正。(多媒体展示故事或挂图,图书结合看,并板书。)
五、揭示中心思想
1.出示多媒体阅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渔夫用什么救了自己?
2.默读思考(给一定读书时间,教师与生探讨)。
3.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组长管理,从参与,教师参与。)
4.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渔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将仇报反而要杀渔夫。渔夫对魔鬼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魔鬼要让渔夫想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就钻进瓶里,渔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渔夫战胜了魔鬼,救了自己。
渔夫设计引诱魔鬼进入瓶里,就可救自己。渔夫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里,说:“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相信。”激将魔鬼,魔鬼要让渔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钻入了瓶里。
渔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战胜了魔鬼。(板书)
5.读第三意义段。
六、读《东郭先生和狼》,认识魔鬼的本性
七、拓展
1.读资料表。
2.读《一千零一夜》。
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渔夫捕鱼捞到黄铜胆瓶放出魔鬼
魔鬼要杀渔夫恩将仇报
渔夫引诱魔鬼入瓶用智慧战胜魔鬼
教后记: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习作
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自主习作
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4.背歇后语。
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第五课时趣味语文
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练习4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习毛笔字。
教学目标
认识一些常见中草药的名称,明白“处处留心,处处语文”。熟记八个词语及《三字经》节选韵文。练习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写好钢笔字,摆好由两个相同偏旁组成的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读读背背。
教学构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读读背背练习,读背八个成语,了解成语的大意。练习写钢笔字及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同学们,你平时生病时,会到哪儿去就诊?
(2)是的,我们的选择是共同的。不是西医就是中医,西医大家更熟悉一些,但中医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我们也应好好了解一番。
(3)这些中草药,你们认识吗?会读吗?请学生试一试。
(4)再请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5)重点练读:“大黄”、“白术”。区分、念准“黄芩”、“黄芪”。
(6)你还知道其他的中草药名称吗?
2、教学第二部分。
(1)奶奶生病了,在医院里开了一盒药,可她不会看药盒上的说明,你能帮帮她吗?
(2)学生自读药盒说明。
(3)奶奶提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4)你能解答奶奶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药盒说明上各部分的作用)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学生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3)读了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话题自然引到2003年“非典”期间。
(4)教师相机引导:你能用上述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词语的意义自然化解)
玉洁冰清:比喻高尚纯洁。也作冰清玉洁。
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含辛茹苦:茹,吃。忍受辛苦。也说茹苦含辛。
(5)你还能运用其他相关的词语吗?
(6)“非典”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医护人员的品质更是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2、背诵《三字经》选文。
(1)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它出自哪儿?
(2)孔融让梨使我们懂得了从小学会谦让,少年之时应该学习的礼仪不仅如此。
(3)请学生自读《三字经》节选韵文。
(4)会读吗?指名朗读。纠正悌“tì”。
(5)能读懂吗?学生交流体会。
(基本弄懂意思就行)
(6)这段《三字经》选文向我们讲述了两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从小不仅要学会谦让,还要孝顺父母。
(7)请学生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8)课外拓展,有兴趣的同学再读读背背《三字经》。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羽、弱、朋”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特点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羽”。提醒学生注意:两个相同部件,要写得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一点,这样才显得匀称端正。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介绍柳公权及柳体。
4、审题。
明确本次写的部首:欠字部、页字旁。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5、指导。
(1)学生试着写欠字部、页字旁,说说该怎么写。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欠字旁、页字旁的书写方法。
(3)学生练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6、练习。
(1)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练习书写“歌、领”两个字,注意欠字旁和页字旁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大小。
7、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作业设计
背三字经。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情。
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多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实现,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共同来维护,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2、审题。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指导。
(1)回顾班级取得的成绩,请学生再找找班级中还存在的问题,讨论班级取得的成绩,请学生再找找班级中还存在的问题,讨论班级公约。二次备课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2)请一学生做主持人,主持讨论。
(3)小组讨论。
(4)交班交流。在班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共同遵守哪些规则?
(5)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主持人组织,教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补充。
作业设计
为班级整理一份班级公约。
板书设计
班级公约
课后反思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教材分析:
课文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从中体会叶欣的崇高精神。
教学构想
关键词蕴含深刻的含义,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位和琢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语。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2003年春季,人们曾经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播放护士抗击“非典”的录像。
3、是的,他们就是永远的白衣战士,板书课题。
4、出示:叶欣的照片,本文就是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位白衣战士。你们对她了解吗?
5、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作补充介绍,那为什么知名人士她为白衣战士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己读课文,要求:
(1)先把课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
(2)把课文读正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后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这些生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
(2)指名读、齐读生字新词。(3)在课文中,你遇到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4)师生共同纠正补充。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把课文读流利。4、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叶欣的什么事?
2、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1、齐读生字。
2、指导:哪些笔画是关键?该怎么摆位置?
3、师示范。
4、学生描红、仿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组词
呈()予()器()咳()
成()预()嚣()刻()
板书设计:
呈()予()器()咳()
成()预()嚣()刻()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教师深情地诵读第2、3自然段。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5、指导学生说话。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6、学习1、8、9三个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又是怎样描写护士长叶欣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齐读这三个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青岛宜阳路小学备课用纸学科()
三、深化课题
1、为什么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
2、小组讨论。
3、交流。
四、课外延伸
1、收集介绍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的资料,搞一次展示活动。
2、收集叶欣生平事迹的资料,补充阅读。
板书设计: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救死扶伤
身先士卒
舍己为人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平移教案
第一课时 图形的平移
内容:课本P1的例题和P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
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平移动方法,体会平移的特点。
难点:掌握两次连续平移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电脑出示图,谈话:这里有一条热带鱼,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这条热带鱼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它向右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小结。
⑴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热带鱼向右平移了几格。
⑵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是怎样运动的?(向右平移)
2.问:它们的运动有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回忆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平移的方法,数一数,看它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
3.学生独立思考观察。(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
4.小组交流。
5.反馈汇报。
小船图向右平移9格。
金鱼图向右平移7格。
三、做试一试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学生尝试作图。
要求:先自己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⑶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四、做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图形的平移
对应点或对应线段平移
中间图形用虚线,箭头表示平移方向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课时方案设计
课题麋鹿教学时间2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课文中提到“八国联定入侵,麋鹿惨遭厄运”对学生讲,事件的时间比较久远,可以充分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来理解“八国联军”入侵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种灾难,对麋鹿来说,也是一种厄运。教具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难点课文中形象生动地引用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教法借助图片,观察想象,品词析句,读写结合。
教学方案设计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藏羚羊)
2.师: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动物——麋鹿。(播放课件)
3.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我们先来看一部《动物世界》专题片——麋鹿,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后用一、二句话简要说说影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生自由说,师板书: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3.理清层次。
师:哎,看来大家看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2-4)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5-7)(播放课件)
三、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1.自由读2-4,圈划你感兴趣的词句,想想感兴趣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a.“麋鹿是鹿的一种……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出示课件)
指导朗读。(表现出奇特、神秘感)
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指导朗读)
师:它还是神话小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呢,多神秘呀!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b.“与其它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年脱换一次。”
(抓住“重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等词体会麋鹿的“大”)
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欣赏麋鹿奇特的角型)
师:真是独一无二的角型啊!谁来朗读?(指导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受到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多招人喜爱的动物呀!我们一起来读。
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师: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多奇特的动物呀!而且它的长尾巴可以用来驱赶蚊蝇呢!作用真大啊!(指导朗读)
e.“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播放课件)
师:麋鹿体重达200公斤,照理来说应该是胖胖的,很笨拙的样子,但它却能在沼泽地里轻快敏捷的行动,多奇特的动物呀,难怪它要引起人们的兴趣了!你们喜欢它吗?那就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指导朗读)
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你们看,麋鹿像我们人一样,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换衣服呢!多可爱呀!(指导朗读。)引读小游戏:
如:师读“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生读“麋鹿的角型是……”师:蹄似牛……尾似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在冬季是……
4.小结: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
师:麋鹿的奇特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
g.“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才发育完全。”
师:瞧,麋鹿像我们人一样,也要怀胎十月才生下小麋鹿呢,多有灵性的动物呀!而且它每胎仅产一仔,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朗读句子)
四、学习第一段。
1.过渡: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那儿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了解一下为什么这儿会成为麋鹿之乡?
2.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句子。)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最大的麋鹿群。”
(引导学生明白:麋鹿生存的环境必须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师:你们看,麋鹿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活得多悠闲自在啊!(朗读句子)
3.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板书)
五、作业:
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惯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二、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
1.小组合作学习,填写表格。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播放课件)
A.“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早在3000多年前……1865年……1900年……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读出“惋惜之情”、愤怒之情、)
B.“后来,流落在国外……到1967年……”
C.“1986年8月……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茁壮成长。”(指导读出“自豪、喜悦”之情。)
师: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
3.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39头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板书)
麋鹿目前虽已摆脱绝种之危,然而只有它们完全恢复野生群体,返回大自然,才标志着麋鹿的新生。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三、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①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②对于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住中间的字,结构要松紧合适。
2、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
板书设计:
角似鹿
外形特点面似马
教学后记: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课时方案设计
课题小狮子爱尔莎教学时间2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肝、糙、犀、耷、恕、恋”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爱尔莎和“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狮子爱尔莎和“我”之间的深厚感情。让学生明白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教学准备1、查阅乔伊亚当逊的著作《野生的爱尔莎》或《狮子和我》
2、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难点理解“我”费尽周折把小狮子爱尔莎交回大自然的原因,体会“我“、在驯养狮子的过程中同爱尔莎产生的深厚感情教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方案设计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狮子吗?谈一谈你对狮子的了解。
(引导学生回想从电视及文章描写中见过狮子样子说说。)
2、你见过有人在家里喂养过小狮子吗?
3、是呀,森林之王——勇猛的狮子谁敢喂养呀!可人和狮子能不能在一起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呢?奥地利女作家,乔伊.亚当逊就勇敢地尝试了这件事,并且以她最好朋友的名字爱尔莎为它命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奥地利女作家乔伊亚当逊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文章《小狮子爱尔莎》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课,力求自然、亲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感知,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3、自学反馈
1)读词语:鱼肝油粗糙犀牛宽恕恋恋不舍
(提醒学生注意:“糙”字读“cāo”,不要读成“zào”。“耷”字是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恕”字声母是翘舌音“sh”。)
2)理解词语: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
宽恕:宽容、饶恕。
九霄云外:九宵,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3)主要讲了“我”精心训养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课目文围绕“我”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又把它还给大自然这件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抱养照料——生活习性及建立情感——放回大自然。)
2、将全文内容按上述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训练说话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总结,置留问题
“我”和爱尔莎一起生活了三年,小狮子爱尔莎有哪些特点?“我”又是怎样和它建立感情的?“我”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大自然?这些问题,在下节课我们将仔细研究。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出生
|
24、小狮子爱尔莎成长
|
回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本文写了件什么事。
2、本文围绕着小狮子爱尔莎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出生——成长——回归大自然)
3、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这篇课文,特别是了解“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回顾全文,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交代了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阅读课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
课文里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说说为什么最令你感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和爱尔莎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边读边思考,找出表现“我”对爱尔莎的关爱,爱尔莎与“我”感情深厚的句子多读几遍,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更好的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生:
1)生通过具体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课件出示)这是一只()的小狮子。
3)读出出“我”和小狮子初步建立情感的句子,再次完成上面的填空。
4)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成长:
1)第2自然段:顽皮——小狮子洗澡时,跟“我”开玩笑。
(抓住“故意扑腾”“扑倒”体会。)
第3自然段:勇敢——犀牛非常凶猛,爱尔莎却和它搏斗并赶走了它,保护了“我”。(抓住“跑来”“勇敢”“搏斗”“赶走”等词语体会。)
第4自然段:温顺——它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还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温顺可爱。
(抓住“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吮吸”等词语体会。)
第5自然段:驯服——它夜间闯入驴群,被“我”教训时的表现可看出它的驯服。
(抓住“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吮着”“蹭着”等词语体会。)
小狮子的性格特点: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2)先读一读,再仔细地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读。
回归大自然:
1)全班讨论“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
[再读课文,理解送回爱尔莎的原因。引导学生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我真正深爱它,让它自己去生活。
试验由人抚养并带有人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2)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我”为什么要送小狮子回大自然。
3)理解句子
●“我搂住他的脖子,吻着它;它好象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蹭我。”
(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我”送爱尔莎回大自然时表现出的难舍难分的情态。)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这两句话写出了“我”和爱尔莎分别时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集体评议。
5)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结合课文作者进行科学实验的目的,启发学生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6)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小结:是呀,任何一种分别总是让人痛苦。爱尔莎走了,满载着作者对它的情谊走了。回到真正属于它的大自然中去了。让我们与作者一道为爱尔莎送别,祝它一路平安!
[体会作者与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使学生受到真挚情感的熏陶。]
三、联系生活,升华主体
1、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爱护动物,善待周围的动物,再凶猛的野兽也能和人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动物和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关心爱护小动物,小动物也会关心爱护你。
那么,与本文作者相比,你们认为我们周围的人在保护动物方面做得怎么样?或者建议咱们重庆人在保护动物方面还应做些什么?
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太需要我们的关爱,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关心这些小动物吧!因为,我们周围的环境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只有我们生存的环境才会和谐、美丽。
2、将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的介绍写下来。
3、做调查:了解当地水里的鱼、林中的鸟及其它的动物,最近几年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出生:抚摸喂一刻不离
|
24、小狮子爱尔莎成长:顽皮、勇敢、温顺、驯服爱动物爱自然
|
回归:莫大痛苦、恋恋不舍
教学后记: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课时方案设计
课题语文百花园七教学时间5课时
学习目标1、使生学会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区分音同形似字,防止用字混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懂得成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3、通过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捕捉中心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寓言故事。
2、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难点编、写动物寓言故事。教法
教学方案设计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七,相信在这里,你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课件出示)
“度”“渡”音同形相像,意义用法不一样。“渡”字多指渡水上,过江过河用船渡,“度”字多指时间上,假日节日用欢度。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辨字歌,想一想,这首辨字歌是怎样区分“渡”和“度”的?
(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教师引导。
(“渡”有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所以一般用在渡水上,如“渡江”“渡河”“渡船”等;“度”多指时间上,如“欢度”“度假”“一年一度”等。)
(3)你还能用“渡”和“度”再分别组几个词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纠正指导。)
(4)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音同形似的字呢?你是怎样区分的呢?说一说。
[通过拓展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读一读,查查成语词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再说几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请看:(课件出示)
鹤立鸡群虎头蛇尾鸡犬不宁
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狡兔三窟
九牛一毛浑水摸鱼羊肠小道
(1)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赶快拿出词典查一查吧。
(3)学生查词典,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4)学生汇报。
(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当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虎头蛇尾:虎头硕大,蛇尾细小。比喻做事有始无终,开始声势浩大,后来劲头不足。
鸡犬不宁: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扰乱十分厉害。
井底之蛙:井底的青蛙住在狭小的地方。比喻见识少的人。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采取多种预备措施躲避祸患,保全自己。
九牛一毛: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
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捞取不当的利益
羊肠小道:形容狭窄弯曲的小路。)
[不能只单纯地说字面的意思,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出引申义和比喻义]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说一说,让大家共同来分享。
3、读一读,想想下面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课件出示短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读文讨论后汇报。
(3)那么哪句话讲的就是这段话的意思呢?说说你的理由。
(这段话是围绕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写的,因为后面的几句话讲的是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里飞行,也就是具体说科学家揭开了什么秘密。从结构上看,这段话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
(4)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么,在前面学习的课文中还有这样的段落吗?请你找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这样做的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把你知道的音同形似的字写出来,再组成词语。
3、继续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少成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带给你更有趣的与动物有关的古诗和成语,想知道吗?那就跟我来吧!
二、分项训练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课件出示)
画眉鸟
百啭(zhuàn)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宋欧阳修)
(1)这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画眉鸟》,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诗,然后教师指名读。
(提示学生注意诗的节奏)
(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在开满鲜花的山岗上,在长着各种树木的林子里,画眉鸟的叫声婉转动听。整天关在笼子里叫唤,不如在树林间自由自在地啼叫。
这首诗咏画眉鸟,表现了画眉鸟在自由天地飞翔的欢乐和被囚后的痛苦,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5)理解了诗意,你能背诵下来吗?试一试。
我的采集本(课件出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都是有关动物的,包含两个分句,由8个字组成。)
(3)谁能说出这些成语里面都有哪些故事呢?
(学生能够说出的由学生讲,学生不知道的由教师讲解。)
(4)你还知道其他相类似的成语吗?说一说。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抄写成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这节课,老师要带给你一个寓言故事,《狮子和鹿》
(板书:狮子和鹿)
二、学习短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想一想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读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一只鹿开始得意地欣赏自己的角精美别致,而认为自己的腿太细,太难看。后来有一只狮子向它逼近,鹿用它那四条长腿远远地把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的时候,鹿的角被树枝挂住,鹿差点被狮子扑住,它用全身力气才从树枝中挣脱出来。于是它又嫌弃起那两只差点让它送命的美丽的角,而喜欢上了自己四条让它狮口逃生的腿。)
1、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开始喜欢自己的角,讨厌自己的腿。后来喜欢自己的腿讨厌自己的角)
2、这个寓言故事中蕴涵着什么道理呢?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任何事物既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我们不能只从外表上去看待事物。)
4、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觉得应该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呢?
(学生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正确的引导)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深刻的道理,包含在一个有趣的故事中,这就是寓言的主要特点。有的寓言故事表面上讲的是动物之间的事,实际上还是为了教育人,我们读后也会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分项训练
语文大课堂
1、收集动物的寓言故事,填写读书卡片。
(1)老师在课前,布置了大家去收集寓言故事,你们都收集了吗?又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呢?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寓言故事。
(3)在这些寓言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这个故事中又包含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4)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故事名称
主人公
主要内容
包含的道理
选自何处
2、以小组为单位讲动物寓言故事,评一评读书卡片。
(1)小组内互相讲讲寓言故事。
(2)评出完成得好的读书卡片,并说明好在哪里。
3、讲、演动物寓言故事,或把故事内容画成连环画。
(1)刚才,同学们评出了好的读书卡片,那你们愿不愿意讲你们认为好的寓言故事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2)下面我们就开展一个竞赛活动,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
[学生可选择多种方式,体现学生特长,尊重学生。]
(3)学生展示。
(看谁的故事讲得生动,哪些同学演得精彩,谁的连环画画得形象。)
4、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1)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多的寓言故事,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
(2)如果让你来编一个动物寓言故事,你准备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3)故事里有什么动物呢?它们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呢?
(4)你为什么要编这样一个故事呢?故事里包含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5)出示要求(课件)
一、故事要有趣味性;
二、故事中要包含一个道理;
三、故事内容要完整,条理清楚。
(1)同学们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编,编好后说一说。
(2)动笔把编好的故事写下来。
(写故事时可以对故事做一些修改。)
(3)出示学生写的动物寓意言故事,读一读,评一评。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讲、演、画、编等多种学习活动,对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自己还编写了寓言故事,你们真是了不起!
2、把自己编写的寓言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第七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及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更为复杂的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弄清单价、总价、数量,速度、时间、路程,单产量、总产量、数量;并弄清同一问题中三个量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只有加减、只有乘除、乘与加减、除与加减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准确计算。教学点重点是带括号的三步运算顺序、不带括号的三步运算顺序。教学难点三步混合运算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弄清单价、总价、数量,速度、时间、路程,单产量、总产量、数量;并弄清同一问题中三个量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依据同一问题中三个量的关系,根据已知的两个量去求第三个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点重点是带括号的三步运算顺序、不带括号的三步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三步混合运算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情境,弄清单价、总价、数量,速度、时间、路程,单产量、总产量、数量;并弄清同一问题中三个量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3、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情景中去感知、去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挂图
课时划分:
本单元2课时
信息窗1---1课时
信息窗2----1课时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四主备人使用人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课题名称第七单元《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我能够理解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我能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对数学有深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实际情境中,我能够理解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我能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去福利院看望一下孤儿并奉献我们的爱心。那么现在咱们就去超市看一看,给孤儿院的小朋友买些礼物,好不好?(观察85页信息窗1)
2、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我们买40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买30支钢笔需要多少钱?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4、汇报交流:
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你能把你们自己的想法给大家汇报一下吗?
————————————,叫作单价,
————————————,叫作总价
————————————,叫作数量。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1、小组预习展示:组长抽签(抽签内容为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小组成员根据抽签内容分别预习中的三个问题。
2、阅读课本86页红点例题,回答问题: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共要花多少元?
我知道,关于笔记本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这样列式计算:
第一种办法(用分步的办法):
(1)先求40本笔记本的价钱,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求30支钢笔的价钱,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把40本笔记本的价钱和30支钢笔的价钱合起来,列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办法(列综合算式)
5×40+8×30
=
=(元)
算式中有乘法(第二级运算)也有加法(第一级运算),先算()法(第____级运算),再算()法(第____级运算)。
2、计算下面各题(先说出计算的顺序,再计算)
(1)11×7-15×4(2)150+120÷6×5
小组进一步讨论、交流,让学生巩固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1、总结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1)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2)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3)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顺序计算。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出)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完成课本86页自主练习中的相应题目。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说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温馨提示:可以从知识性的收获、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习惯、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板书
设计
中心小学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四主备人使用人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
课题名称第七单元《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我能说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我能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我能说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我能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1、我能说出一般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法,后算()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里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0-120+25300-(120+25)
(2)120+25×4(120+25)×4
(3)300-120+25×4300÷3+25×4
问题:小括号在算式里起什么作用?含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什么?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1、我能快速找出与课本89页红球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关牛奶的信息和饼干的信息)。
通过读题发现:求剩下的钱数需要用()减去()。
第一种方案(分步解答):
(1)先求花掉的钱数(也就是1箱牛奶和20包饼干的价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求还剩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案(列综合算计算并解答):
200-(58+4×20)
=
=
=
我发现: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先算()法,后算()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到()依次计算。
2、我能快速找出与课本90页红球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
“求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必须知道什么?
我能列出算式:
其他成员不同的好的想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我们说应该怎样计算呢?我想试一试。
思考:这里的中括号起到什么作用?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1、组长做好分工,将探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
后检反馈
当堂达标1、我会算。
540÷3+6×2540÷(3+6×2)540÷[(3+6)×2]
2、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赛,四年级参赛的比三年级多7人,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的参赛总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赛?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1、知识梳理。
(1)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的,再算小括号()的。小括号里面的要先算()法,再算()法。
(2)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2、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温馨提示:可以从知识性的收获、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习惯、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板书设计
本单元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要点: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会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1、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轴对称图形中的剪纸和折纸撕纸,镜子中的数学中的镜子,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对称、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或对称图形。在课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 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3、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我们明显感到学生爱学数学了,学习气氛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好起来了,再一次证明了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但同时也发现有的学生很不主动很不认真,画图不用铅笔和尺子,随心所欲乱画一气;有的同学不是很理解平移的方向,对往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理解不透彻;把平移和对称搞混淆,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加强训练.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表格式教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习作5
教学内容:
这是一次学习研究报告的习作练习。教材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习作的要求,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对象和内容。
教学目标:
指导阅读例文,通过分析内容及行文特点,知道写植物要观察它的茎、叶、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点,然后准确生动地写下来。指导阅读“习作要点讨论”,并结合例文,进一步明确叙述的植物要有层次感,有侧重点,有本属性。指导学生进行“定性”。这次习作要让学生写“点”,尽量避免涉及“面”。指导学生进行选材,应当选熟悉的、喜爱的、独特的植物来写,便于写得出,写得好。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情分析:
学生都见过植物,对植物有比较多的了解。
教学构想:
自学李玟明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例文内容,然后结合习作要求,了解小作者的观察角度及写法。
教学准备:
观察植物的茎、叶、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点,然后准确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训练要求
1、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情,值得我们去关注。你认真观察过
身边的事物吗?写植物、细致观察、写茎(或干)、叶、花(或果实)、写出特点、由说到写。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篇作文,板书:习作五
二、学习“习作要求”本次的习作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习作的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
1.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2.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写作的步骤:
a、确定观察的对象。
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
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掌握写作方法。
三、学习例文,掌握写作方法。
1、在讨论的基础上,学习例文,掌握写作方法。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
2、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3、那么,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的作业:你们选好一处的一两种植物,确定观察的要点、作用,你们有收获了吗?
4、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5、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
四、讨论注意点
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写出植物的特点
1、观察顺序:
a、时间顺序。(四季,早、中、晚)
b、方位顺序。(立足点)
c、动用感知器官的顺序。
d、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部分到部分。
e、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
2、写出特点。
a、抓住要点,考虑周到。
b、观察细致,全方位地感知体验。
c、用词恰当,表达清楚。
d、发挥想象,形象生动,增强美感。
e、学会按照顺序观察,写出植物的特点
f、将刚才讨论中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写下来,注意详略得当。
五、动手试作,巡回指点
1、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
2、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4、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确定观察对象
习作五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一种植物。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哪一种植物?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茎、叶、花、果实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植物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等的科学原理。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介绍植物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学生起草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三、佳作欣赏。
说说文章优点有什么?
板书设计:
修改作文
错别字
病句
练习5
教学内容: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通过猜谜语,创作谜语这种游戏形式,培养处处留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上)》。写好钢笔字,知道摆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紧凑、匀称。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一名主持人。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构想: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打一蔬菜名)
(2)请学生猜谜语。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自己查一查字典,看一看、读一读谜底在字典上的相应解释。
(2)学生思考谜语的谜面与字典上的解释在表述上有什么不同。
(3)学生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看书,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抓住谜语的谜面特点创作一则谜语。
(2)学生交流。
4、教学第四部分。回家后,让爸爸妈妈也来猜猜自己创作的谜语。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八个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哪些还不懂。
(2)请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难懂的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对于学生仍然不懂的词语,教师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连读成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
(5)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句子意思。
①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指点,帮助学生大致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理解贤文蕴含的道理,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
作业设计:
背过词语会运用。
板书设计:
练习5
倦鸟知还成群结队
一唱一和呼朋引类
欢呼雀跃如痴如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写好钢笔字和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目的。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示范写“录”。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作启发谈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了解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全过程。
(2)了解节目内容。
(3)分组交流,组员之间相互评议。
(4)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宝盖头、雨字头。
4、指导。
5、练习。
6、反馈。
作业设计:
认真书写钢笔字。
板书设计:
学做节目主持人
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表格式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03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