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华威先生(学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华威先生(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华威先生(学案)
一、背景资料
张天翼(1906~1985),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元定。他对社会生活多有接触,厌恶社会的虚伪、庸俗,本人又有很强的喜剧悟性和讽刺才能,因此,他的作品富有鲜明的讽刺色彩。代表作为《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等。“七七事变”后,大批文人走向前线,走向大众,投身于抗日洪流中,张天翼也回到湖南,投入抗日救亡的工作。当时,一般的作者正忙于表现抗战的光明,但张天翼却独具慧眼,以他对中国文化界和官僚阶层的长期观察,加上他在抗战热情的激发下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洞察,看到了抗日运动中的阴暗面,冷然揭露出了抗战中的破坏分子、投机分子和颓废分子。这三种人的形象分别成文,后收入他的短篇小说集《速写三篇》里。其中,华威先生就是抗战破坏分子的代表形象。

二、提出质疑
1、哪些问句体会华威先生的“忙”
2、华威先生真的很“忙”吗?他的“忙”有意义吗?
3、“永远夹着的公文皮包,永远带着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这一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4、“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后面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5、华威先生这个形象揭示了什么道理?
三、自学解答
1、华威先生的“忙”具体体现在第4、6、7、13、25、39、59节最后三句话和最后一节。
2、华威先生的确很忙,整天不停地来回奔波,可是他来都是无用的的空谈,对工作毫无帮助。他所谓的作为译名抗战工作的忙碌,从没有为群众谋福利。所以,他的忙是没有丝毫意义的。
3、这一肖像描写说明了华威先生看时间那满富言情的脸和到会时居高自傲的神态,以及遇到上司彬彬有礼的风度,无不在替他撑着这个“抗战工作领导”的空名,非常虚伪和做作。
4、省略其他华威先生明天要去赶的会议和活动。说明华威先生的工作十分繁忙、繁重。但联系全文,他的忙碌无意义和虚假的,他只是注重名利和权势,用忙碌来掩饰他的心虚,使别人觉得他是为了工作、为了替群众谋求福利而忙碌。

华威先生假积极,真破坏,严重影响了抗战救亡工作的开展。

嘲讽调侃、极为不满,也体现了作者对华威的态度。

5、华威先生是一个“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
党政客、文化官僚的形象。作品着力深刻揭露了华威先生打着“抗日”的旗号,其实却干着扼杀群众救亡活动的勾当。华威先生是个“领导迷”、“开会迷”,他整天匆匆忙忙以相同的发言,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对各种组织进行所谓“领导”,其实,他只对限制和控制抗日工作的“领导”感兴趣,而对加强和促进抗日实际工作不感兴趣。通过这一浅薄庸俗、卑鄙虚伪的国民党的所作所为,令人信服地揭露了国民党破坏抗日,实行法西斯“一党专政”的历史罪行。
四、感想体会
华威先生的确很忙,整天不停地来回奔波,可是他来都是无用的空谈,对工作毫无帮助。他所谓的作为译名抗日工作者的忙碌,从没有为群众谋福利。他总是怕别人耽误他的时间,而实际上却是他在耽误真正工作者的时间。他对于名利和权势的追求已经近乎疯狂,以至于后来妇女界组织的一个战时保婴会没有找他而大动肝火;因日本问题座谈会没有参加而痛苦地没命地喝酒等等。华威先生就是抗战破坏分子的代表形象。

刚愎自用,贪婪的权力欲望。

扩展阅读

高二语文《高中华威先生》知识点复习


高二语文《高中华威先生》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华威先生》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唿不大好。

“嗳,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威’。”

把这件事交涉过了之后,他立刻戴上了帽子:

“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次──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

这里他摇摇头,没奈何地苦笑了一下。他声明他并不怕吃苦;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苦一点。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

“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这里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又成立了,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

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一脚一脚挺踏实地踱着,好像饭后千步似的。可是包车例外:叮当,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

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快。

而──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

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

“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

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他在门口稍为停了一会儿,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任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唿。

会场里很静。会议就要开始。有谁在那里翻着什么纸张,窸窸窣窣〔窸窸窣窣(xīxīsūsū):拟声词,模拟细小的摩擦声音。〕的。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

“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支雪茄烟打手势。“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想推举刘同志当主席。”

说了就在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

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括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地看看它。

“我提议!”他大声说。“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单一点。我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

他括了两分钟洋火之后,勐地站了起来。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

“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想见。”

停了一停。抽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一点不必多说,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你们都能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是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他又抽了两口烟,嘴里吐出来的可只有热气。这就又括了一根洋火。

“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是因为理解不够,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

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表示一种微笑。他往下说:

“你们都是青年同志,所以我说得很坦白,很不客气。大家都要做抗战工作,没有什么客气可讲。我想你们诸位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我很感激你们。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

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到门口可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他把当主席的同志拽开,小声儿谈了几句。

“你们工作──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

“我刚才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我们……”

华威先生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

“唔,唔,唔。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谈这件事。以后──你们凡是想到的工作计划,你们可以到我家里去找我商量。”

坐在主席旁边那个长头发青年注意地看着他们,现在可忍不住插嘴了:

“星期三我们到华先生家里去过三次,华先生不在家……”

那位华先生冷冷地瞅他一眼,带着鼻音哼了一句──“唔,我有别的事,”又对主席低声说下去:

“要是我不在家,你们跟密司黄接头也可以。密司黄知道我的意见,她可以告诉你们。”

密司黄就是他的太太。他对第三者说起她来,总是这么称唿她的。

他交代过了这才真的走开。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发现别人已经在那里开会,正有一个人在那里发表意见。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

“主席!”他叫。“我因为今天另外还有一个集会,我不能等到终席。我现在有点意见,想要先提出来。”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这回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

“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

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形势,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

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

“昨晚你喝醉了没有?”

“还好,不过头有点子晕。你呢?”

“我啊──我不该喝了那三杯勐酒,”他严肃地说。“尤其是汾酒,我不能勐喝。刘主任硬要我干掉──嗨,一回家就睡倒了。密司黄说要跟刘主任去算账呢,要质问他为什么要把我灌醉。你看!”

一谈了这些,他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

“请你稍为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情要走。现在他有点意见:要求先让他发表。”

华威先生点点头站了起来。

“主席!”腰板微微地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地一弯。“兄弟首先要请求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而又要提前退席。……”

随后他说出了他的意见。他声明──这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中心作用。

“群众是复杂的。工作又很多。我们要是不能起领导作用,那就很危险,很危险。事实上,此地各方面的工作也非有个领导中心不可。我们的担子真是太重了,但是我们不怕怎样的艰苦,也要把这担子担起来。”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人吃饭。

华威太太每次遇到我,总是代替华威先生诉苦。

“唉,他真苦死了!工作这么多,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他不可以少管一点,专门去做某一种工作么?”我问。

“怎么行呢?许多工作都要他去领导呀。”

可是有一次,华威先生简直吃了一大惊。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

他开始打听,调查。他设法把一个负责人找来。

“我知道你们委员会已经选出来了。我想还可以多添加几个。由我们文化界抗敌总会派人来参加。”

他看见对方在那里踌躇,他把下巴挂了下来:

“问题是在这一点:你们委员是不是能够真正领导这工作?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你们会内没有汉奸,没有不良分子?你能不能担保──你们以后工作不至于错误,不至于怠工?你能不能担保,你能不能?你能够担保的话,那我要请你写个书面的东西,给我们文抗会常务理事会。以后万一──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负责。”

接着他又声明:这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这里他食指点点对方胸脯:

“如果我刚才说的那些你们办不到,那不是就成了非法团体了么?”

这么谈判了两次,华威先生当了战时保婴会的委员。于是在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华威先生挟着皮包去坐这么五分钟,发表了一两点意见就跨上了包车。

有一天他请我吃晚饭。他说因为家乡带来了一块腊肉。

我到他家里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对两个学生样的人发脾气。他们都挂着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徽章。

“你昨天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他吼着。“我叫你拖几个人去的。但是我在台上一开始演讲,一看──连你都没有去听!我真不懂你们干了些什么?”

“昨天──我去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

华威先生勐地跳起来了:

“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诉我?”

“我们那天部务会议决议了的。我来找过华先生,华先生又是不在家──”

“好啊,你们秘密行动!”他瞪着眼。“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座谈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你老实告诉我!”

对方似乎也动了火:

“什么背景呢,都是中华民族!部务会议议决的,怎么是秘密行动呢。……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我们总不能把部里的工作停顿起来。”

“混蛋!”他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你们小心!你们,哼,你们!你们!……”他倒到了沙发上,嘴巴痛苦地抽得歪着。“妈的!这个这个──你们青年!……”

五分钟之后他抬起头来,害怕地四面看一看。那两个客人已经走了。他叹一口长气,对我说:

“唉,你看你看!现在的青年怎么办,现在的青年!”

这晚他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嘶嘶地骂着那些小伙子。他打碎了一只茶杯。密司黄扶着他上了床,他忽然打个寒噤说:

“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

作者简介:

《华威先生》短篇小说。作者张天翼,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

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变得激烈起来作者了解这内部的矛盾情况,作者从其中寻找了一些意义的生活片段来反映当时的阴暗面。

字词:

装腔做势:

装腔作势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故意装出一种腔调。

寒噤:

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窥探:

窥探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kuītàn,指暗中察看;也指观察探索。

挑肥拣瘦:

挑肥拣瘦是一个成语,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

歪门斜道:

指不正当的门径。也比喻坏主意。

拽开:

拽开,拉开。

雪茄:

属于香烟的一类。

轻手蹑脚:

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恬退阴忍:

恬退隐忍,成语,指安然退让,把事情藏在心内,勉强忍耐而不计较。

踱步:

表示慢慢地行走,速度不快。

胸脯:

拼音是xiōnɡpú,指胸部;胸膛。

颐指气使:

意思是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

百无聊赖:

精神极度空虚无聊。

踌躇:

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过华清宫(其一)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过华清宫(其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过华清宫(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意;
二、准确掌握字词意思;
三、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长安回望绣成堆”
【学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包括作者信息;
3、疏通全文,了解大意;
4、复习以前接触过的作者的诗文。
课堂教学
一、导入课文:杨贵妃是哪位皇帝的宠妃大家都知道吧?(唐玄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了解唐玄宗是什么样的皇帝,还有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现象的。
二、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又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牧路过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荒淫误国所作。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史书记载,许多差官因为帮杨贵妃运送荔枝,都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四、范读全诗:要求:注意听朗读时的感情,同时注意停顿特点——七言绝句2、2、3顿或4、3顿。
五、研习课文
(一)、首联: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思考:为什么是从长安回望骊山?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送荔枝者直奔京城长安却不见皇帝和贵妃,只能回头送往他们的行乐之地骊山。诗人从侧面说明了皇帝终日作乐,不理朝政,昏庸腐朽的生活。
思考:如何理解“绣成堆”及其深层的意义?
明确:“绣”指的是骊山上的东绣岭、西绣岭,同时又指山上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宛如一堆锦绣,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这从侧面描写了唐玄宗对贵妃过于宠爱,以及其骄纵奢华、辜负民意、贪图玩乐的生活。
(二)、颔联:山顶千千万万的门依次地打开了。
思考:在这句诗中点睛之笔是哪个词?为什么?
明确:“千门”。首先“千”是数字虚用,不一定就是一千扇门,而是指很多扇门。描写了骊山上建筑群繁多,再次表明了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生活。也描写了送荔枝者的道路艰辛,表明当时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苦。
(三)、颈联:一人赶着马车飞驰而来了,惹得妃子开怀地笑了。
思考:“骑”是什么意思?在学过的课文中哪里有出现过?
明确:读音为ji(入声),这里是一人一马的合称。古文中大多数都用此意。如《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乐府诗集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讨论:这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句。解释了上文“千门”为何打开,并引出下文马车运的为何物。同时引出“妃子笑”,妃子为什么在马车来时就笑了?这里成功地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的疑问和兴趣,为下文的解释埋好了伏笔。
(四)、尾联:没有人知道这马车上是载着贵妃最喜爱的荔枝来了。
提问:读到这一句有何感想?
明确:开放性提问,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全诗以“回望”起笔,逐层地设置悬念,最后揭露谜底。全诗没有难字,清丽俊俏,活泼自然又富有深意,同时读起来琅琅上口。诗人借此诗揭露了唐玄宗的为讨好杨贵妃而任意妄为做出的荒唐事件,有力的鞭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以此告诫后人。
七、课外拓展:作者诗文主要风格:
设问:杜牧的诗文我们以前接触的有哪些?说说这些诗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明确:《江南春绝句》、《赤壁》、《泊秦淮》、《清明》、《山行》、《题乌江亭》、《阿房宫赋》
特点主要分为两类:1、《山行》、《清明》属于写景抒情诗。其特点主要是清新明朗、色彩鲜明、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2、《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题乌江亭》、《阿房宫赋》等属于咏史怀古诗。其咏史怀古诗多写得才气纵横、气势磅礴、强烈的忧患意识、忧郁、发人深思等。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

【学习目标】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分析品味语言,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格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怎样在记叙中融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方法】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简介】

 1、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学习过程】

一、课前积累

梁实秋名言: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二、文学常识及字词积累

加点字词注音: 戊戌 叱咤 莅临 迥异 精悍 激亢 箜篌 酣畅 蓟北

三、通读全文,勾画描写梁启超演讲的语句,并作旁注。

思考1:梁启超的这次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思考2:古诗《箜篌引》是朝鲜子高妻丽玉所作。请同学上台表演梁启超独特的开场白语言和动作。分析作者写这个细节的作用。

《箜篌引》:子高晨起划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

(经他一朗诵,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在作者听后20年后仍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诗歌。印证梁启超演讲独特精彩,留给人的深刻印象。)

四、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1质疑语法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2、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4)“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⑴“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⑵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⑷“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五、小组探讨

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需注意的是,每组每伴代表最多限说两个特点。最后特点+代表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胜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朗诵课文。

六、学习探究

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分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1、直接表达

(1)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份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2)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3)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4)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5)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6)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2、含蓄的表达

(1)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2)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3)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七、课外作业

 用叙事的方式写一位你最尊敬或者最喜欢的人,要求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少于300字。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西南联大校风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学习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教学重点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本文故事吸引人,一方面与人物本身的趣味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关。前者,作者善于选取有趣的材料。善于将材料有效地组织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其间叙事的先后、详略,描叙、议论,过渡、照应等,都自然而然,又妥帖恰当。应当注意,分析写作方法不要忘记文章主题,分析“事”不要忘记“人”。作者写作本文的初衷和归宿还是描写一个现代学术史上的富有个性的人物。
2.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品味本文的语言,需要有相当好的语感。学生也许难以品味到本文语言的精彩和作者的语言功九可以慢慢体会,多读几遍,能体会到多少算多少。学生未必完全体会得到语言的简洁精粹,但语言的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可以认真体会,要说出个人品味的感想。
教学难点:
发掘文章的认识价值。虽然这不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但探究一下还是有意义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联大的教师、学生怎样的特点,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还可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说一说“我所知道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有哪些有名的教师和毕业生等。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
2.学习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3.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4.通过对西南联大校风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所写内容大多是他对已经逝去的岁月的回忆。作者注重挖掘生活在旧时代的下层人民身上的善与美,把人引入历史文化境界,讨取往昔生活中的美趣。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并不着意于小说的结构,而是以朴实自然的文笔,抒写生活的内在诗意。
2.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情节。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文字。
明确:在本文中,关于金岳霖的行事大约有:
(1)奇特的外貌。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2)奇特的行为举止。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学术沙龙东道主的面子。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对学生很爱护,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2.通过以上有关金岳霖先生行事的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
3.本文叙事写人有什么特点?
明确: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本文即是这种感情真诚流露的见证。但是作者写作本文,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作者对金岳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漫画笔法,可以是讽刺的,也可以是亲切热情的。本文表现为后一种,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幅夸张了的人物漫画,其实并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为地夸张,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张性的特点,作者只要照直写来就自然生动活泼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只写直观印象,并不像平时见到的写名人的文章那样郑重其事,非写出人物的深刻性、崇高性不可;作者写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印象、感性、趣味的特点非常突出。
三、研读探究
1.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经历了一辈子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平实而有韵味。自然而然,少造作。本文的语句都很短,描叙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粹,辞达而已,不事夸张,但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作者的本意。这样的语言粗看不见精彩,须细味才见功力,如描写金岳霖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有一插曲:“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作者只是照直说来,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留有阅读品味的余地。又如描写金岳霖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这些语句中间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经凝聚在字里行间了。
2.如何看待文中出现的“闲笔”?
明确:文章在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展开联想,写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再往后,写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展开联想,写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与作者仍有来往。这两处描写,都是由“本事”言及“他事”,与金岳霖不甚相关,但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按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法则来说,这种“闲笔”是犯忌的,但汪曾祺写散文常有这种“闲笔”,并无人提出批评,倒是显示写作的个性,表现了老作家特有的文风。
3.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明确:
(1)宽容个性。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金岳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当中的一个,他外貌、言行奇特,无人干预。
(2)思想自由。闻一多可以在公开场合大骂蒋介石。
(3)学术气氛很浓。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战事频仍,纷扰不断,但西南联大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们致力于学问、学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后来许多联大毕业生学有成就,都应归功于联大的办学方针和校园学习风气。
四、总结扩展
本文的当代阅读价值:金岳霖是中国著名哲学家之一,学术界不少人都写文章称赞他的学术思想,肯定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而汪曾祺则把生活形象、师表形象留给广大读者,留给历史,这本身就很有意义;再有,金岳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凭借老作家汪曾祺的写作才华,写出来自成一篇有特色有趣味的散文佳作,供后人长久阅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另外,文章涉及西南联大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也有史料价值。
五、布置作业
P107“活动体验”
教后札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243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