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1本节课地位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必修1)第2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它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物,在细胞及生物体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知识体系看,本节课地位如下: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本章第一节)
↓承上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启下
载体蛋白、酶、抗体等知识
1.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由氨基酸及其种类(基础知识)、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是教学的核心和关键点)、蛋白质的功能三个知识块组成。从内容设置上看,教材通过问题探究、思考讨论、与生活的联系等环节结合图文形式来展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过程。充分贯彻了“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大课程理念。
1.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2能力目标
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3情感目标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3学情分析
在上一节中学生对于蛋白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高一学生没有学过有机化学,这节内容的学习显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跨度很大。例如,学生对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理解较难,不知道一NH2和-COOH,易把氨基(一NH2)写成(-NH3);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和肽链形成时的氨基酸数、肽键、脱去的水分子数三者的关系,肽链中至少含有几个羧基、几个氨基的计算等知识点也很难理解掌握。这些内容比较抽象,为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是本节课的关键。
4教学策略与手段
4.1利用“问题探讨”和“思考与讨论”的表达交流活动,使学生获得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结构的知识;
4.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导学生理解蛋白质的功能;
4.3图文结合,探究教学。
5教学思路
本节课是以“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一课程理念为基础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共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列举如下表:
探究问题
提供的材料
学生活动
探究结果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教材上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图
分析、比较、讨论、归纳
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氨基酸的R基不同
氨基酸如何形成蛋白质的?
教材中图2-4、2-5
读图、分析和归纳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材料:10-20种颜色的穿孔塑料珠(每种50粒),几根细铁丝
①各组随意穿几条串珠;
②各组将串珠随意挽成不同的造型;
③各组的作品进行比较
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6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及教学互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以大头婴和三鹿奶粉的事件引入,并用多媒体播放相关事件的有关资料片,教师简单解说,让学生明白蛋白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引出课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通过该视频激起学生了解蛋白质相关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新知探究
①引出新知
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旁边的图片,然后提问:
1.哪些食品中富含蛋白质?
2.氨基酸与蛋白质有何关系?
3.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
共同分析讨论后得到,蛋白质必需经过消化,成为各种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引出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引出氨基酸,使学生得知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从而接下来进一步学习。
②提出问题
探究: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联系生活
教学内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多媒体投影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的结构式。
让学生小组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探究总结出几种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点,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在学生小组交流成果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接着请一位同学上讲台,伸开双手,两脚并拢,面向同学。然后要求学生将该同学的姿势与黑板上的通式进行比较。
得出:他的两只手相当于氨基和羧基,他的脚相当于氢基,头相当于R基,躯干就相当于连接这四个基团的碳原子。
教师给出课件中的图形,对照刚才同学的姿势,让学生填入相应结构。
教师再通过多媒体给出几种氨基酸,让学生将四种氨基酸按通式的形式把各部分用方框画出来。标出各种氨基酸的R基来。
教师问:什么的不同会引起氨基酸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R基团的不同)
通过多媒体重现电视里常见广告,如:复方氨基酸胶囊“……富含人体内常见的八种氨基酸……”。
请学生结合课本理解“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区别。提取每一种必需氨基酸名称的第一个字的谐音组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话。
可以概括为“甲携来一本亮色书”(成人)、“甲组携来一本亮色书”(婴儿),它们是“必需氨基酸”,而其余的是“非必需氨基酸”。
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得出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
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比喻成一个人,通过这样形象比喻,让学生更深刻、容易地记住和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又能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人体中氨基酸通式的理解。(至少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氨基酸的R基不同)
这能帮助学生巧妙记忆哪些是“必需氨基酸”,哪些是“非必需氨基酸”。
③提出问题
探究: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情景再现,角色互动
教学内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氨基酸模型和蛋白质分子结构模型图片。
提出:氨基酸的分子量比较小,蛋白质的分子量却很大,氨基酸是怎样组成分子量巨大的蛋白质呢?
通过播放多媒体动画课件来演示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展示缩合反应过程和肽链的空间变化。
请同桌的两位同学注意,问:“假设你们就是两个氨基酸分子,要形成一种物质应该怎样连接起来呢?”——学生思考后手拉手。
问:两只手分别代表什么?——学生答:“一个是氨基,另一个是羧基。
问:这两个基团怎样连接起来的?
学生思考,结合课本内容,教师引导得出:通过脱水缩合反应结合的。(为了方便学生记忆,脱水缩合可形象地描述是一男一女拉手会出汗,然后缩合)
问:握住的手的位置相当于什么?——学生答:“肽键。”
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内容,加深理解。
提问:什么是二肽、多肽、肽链?(在得到答案之前,先做个游戏。)
请一列七个学生起立,先两个同学握手,问:两个氨基酸结合脱去多少分子水?形成的肽键有多少个?如果是三个、四个、------七个呢?肽键数和失去的水分子数有什么关系?(相等)
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握手。
要求学生用归纳法总结出如果是n个氨基酸连成一条肽链要脱去多少分子水和形成多少个肽键?
问:刚才几个同学连成的这个队伍叫什么?
强调这是多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的情况,如果是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
让学生讨论分析,并引导总结出计算水分子数与肽键数的公式。(n-m)
教师再结合教材上的图2-4和2-5讲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如肽链是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引出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
利用学生的动作模拟与动态课件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先从感官上了解此过程。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氨基酸形成肽链过程的理解,清楚知道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分子数和形成的肽键数。(学生参与性强,气氛活跃,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梳理和整合,分析后归纳:氦基酸→多肽→蛋白质读图后理解:脱水缩合反应、肽链、二肽和多肽
观察理解肽链的折叠盘曲等变化
④自主学习: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
教学内容: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
让学生看书P21图2-4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说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给学生发下不同颜色的塑料珠(说明每个颜色的塑料珠相当一种氨基酸),让各小组随意穿几条串珠,并随意挽成不同的造型,将各组的作品进行比较。
借助蛋白质模型来增加学生的空间感,认识氨基酸是一种空间结构,了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⑤总结归纳:蛋白质的功能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功能
提问:蛋白质有哪些功能呢?
引导学生观察书P23图片、阅读蛋白质主要功能示例,总结归纳。
强调:蛋白质功能众多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三)小结全课
本节课的学习要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结构层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多样性的原因。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通过观察对比、图文结合理解知识。
(四)进一步探究
蛋白质的功能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指导学生课后关注蛋白质的研究最新进展。
评价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蛋白质”,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大约有_____种,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在结构上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中的必需氨基酸有_____种,非必需氨基酸有_____种。
2.在细胞内,每种氨基酸的数目__________,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_________,多肽链的盘曲、折叠的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_________,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3.蛋白质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许多蛋白质是构成__________的重要物质;有些蛋白质具有_______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是___________;有些蛋白质具有________的功能,如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有些蛋白质起________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有________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就是蛋白质。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提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5.如下图所示的氨基酸中,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6.下列叙述中,能够概括出蛋白质功能的是
A.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
B.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
C.收缩、运输、免疫等功能的物质基础
D.调节细胞和生物体代谢的重要物质
7.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于
A.12800B.12544C.11036D.12288
8.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数字是
①氨基酸②C、H、O、N等化学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
④多肽⑤肽链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①③④⑤⑥
9.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为
A.4、4B.5、4C.4、5D.5、5
10.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A.NH-COB.-NH-CO-C.-NH2-COOH-D.NH2-COOH
11.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它们在脱水缩合过程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145和144B.145和145C.145和146D.146和145
12.某一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链151个,则此分子中分别含有-NH2和-COOH的数目至少有
A.152、152B.151、151C.1、1D.2、2
13.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分子水中的氢不可能来自于
A.羧基B.氨基C.羧基和氨基D.R基上的氢
14.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不同的原因是
A.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C.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都不同
15.如下图所示为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含有_________个肽键。
(2)该化合物中含有_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_个羧基。
(3)该化合物由_________个氨基酸通过_________反应形成,同时失去_________分子水。
(4)写出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的R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学案(人教版选修1)
[课标展示] 1.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掌握蛋白质的主要性质。2.了解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3.了解蛋白质的分类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了解食物搭配的方法。
一、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1.组成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主要由__________四种元素组成,有些蛋白质还含有________等元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
2.氨基酸组成了蛋白质
蛋白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它在酶或酸、碱的作用下能发生________反应,最终生成__________,所以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氨基酸:
甘氨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氨酸:。
谷氨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氨基酸的概念:至少含有一个________和一个________的化合物就是氨基酸。
(2)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像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那样,氨基位于羧基的邻位碳原子上,这样的氨基酸叫做α氨基酸。天然蛋白质大都由α氨基酸组成。
(3)化学性质
氨基酸分子里含有氨基和羧基,它们既表现____________,又表现____________。因此,氨基酸与酸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盐,它们具有__________性。
①与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肽
(1)概念:一个分子中的氨基跟另一个分子中的__________之间消去__________分子,经____________反应而生成的产物叫做肽。
①由______个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______个肽键的化合物是二肽。
②由多个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形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是________肽。多肽常呈链状,因此也叫__________。
(2)肽键的形成
CHH2NRCOOH+HNHCHR′COOH―→
其中的酰胺基结构(____________)叫做肽键。
(3)多肽与蛋白质的关系
多肽与蛋白质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常把相对分子质量______于1000的叫做
________。蛋白质水解得到________,多肽进一步水解,最后得到________。上述过程
可用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蛋白质的性质
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有的难溶于水,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的能溶于水,如__________等。
1.盐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________,这种作用叫做盐析。
特别提醒 蛋白质溶液是假溶液真胶体。蛋白质溶液只是习惯性称呼。
【P15实验1-2】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有沉淀析出,把带有沉淀的液体加入蒸馏水的试管中,沉淀溶解加入某些无机盐可使蛋白质盐析
蛋白质盐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属于________变化。利用这一原理可以________________。
2.变性
【P15实验1-3】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试管1加热蛋白质凝结,加蒸馏水不再溶解加热或加入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
试管2加入少量
乙酸铅蛋白质凝结,
加蒸馏水不再溶解
蛋白质变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变化。
重金属中毒应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缓解毒性。
3.颜色反应
【P16实验1-4】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在盛有2mL鸡蛋清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浓HNO3,微热鸡蛋清溶液颜色变黄鸡蛋白遇浓HNO3颜色变黄
某些蛋白质颜色反应的条件:________,现象:__________。利用这一原理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灼烧蛋白质时,会产生__________气味,利用这一性质可以________________。
5.人体中共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种是人体
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
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1.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进入人体的蛋白质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构成和修补人体的各种组织。人体内各种组织的蛋白质也在不断地分解,最后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2.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源
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蛋白质,如鸡、鸭、鱼、肉等;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蛋白质,如谷类、豆类、蔬菜、水果、菌类等。谷类中的蛋白
质虽然含量较少,但对于以谷类为主食的家庭,它们仍然是人体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3.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人体中共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有几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
4.酶
酶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具有蛋白质的通性。酶的催化作用有以下特征:
(1)条件温和、____________,接近中性的条件下,在30~50℃之间,酶的活性最强,超过适宜温度时,酶会失去活性。
(2)具有高度的________,例如,蛋白酶只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淀粉酶只催化淀粉的水解。
(3)具有____________作用,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普通催化剂。
一、盐析与变性的区别
盐析变性
概念蛋白质在某些盐的浓溶液中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蛋白质在加热、强酸、强碱等条件下性质发生改变而凝结起来
特征可逆不可逆
实质溶解度降低,物理变化结构、性质改变,化学变化
条件碱金属、镁、铝、铵等轻金属盐的浓溶液加热、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紫外线、重金属盐、苯酚、甲醛、乙醇等
用途分离、提纯蛋白质杀菌消毒
二、根据氨基酸的结构推测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NH2),又有羧基(—COOH)。—NH2可以结合H+形成—NH+3,所以氨基酸具有碱性。—COOH可以电离出H+,形成—COO-,所以氨基酸具有酸性。故氨基酸具有两性,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2.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可以发生缩合脱水反应:
多个氨基酸分子间缩合脱水(缩聚)生成多肽,如:
题型一 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关于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的结构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
B.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尿素
C.人体内所有氨基酸都可以相互转化
D.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解析 人体内的氨基酸部分可以在人体内合成,但也有部分在体内是不能合成的,必须通过食物摄入,因此C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C
变式训练1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NH4)2S ③Al(OH)3 ④NH4Cl
⑤H2N—CH2—COOH ⑥CH3COOH
A.①②③B.①②④⑤
C.⑤⑥D.①②③⑤
题型二 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
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D.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0.1%~0.5%)浸泡植物种子
解析 逐一分析各选项所列过程的实质,以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A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是盐析过程,析出的蛋白质性质并无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A项不是化学变化;B项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显黄色属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化学变化过程;C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析出沉淀是因为蛋白质变性,属化学变化;D项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杀灭种子上的细菌和微生物,即:使这些生物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是化学变化。
答案 A
变式训练2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蛋白质溶液里加(NH4)2SO4溶液可提纯蛋白质 ②在豆浆中加少量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 ③温度越高,酶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越高 ④任何结构的蛋白质遇到浓HNO3都会变成黄色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1.C、H、O、N S、P、Fe 天然有机高分子
2.水解 氨基酸 H2N—CH2—COOH
(1)氨基 羧基 (2)
(3)酸性 碱性 两
3.(1)羧基 水 缩合 ①两 一 ②多 肽链
(2)—CO—NH— (3)小 多肽 多肽 氨基酸 氨基酸
二、丝 毛 鸡蛋白
1.(NH4)2SO4或Na2SO4 析出 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 可逆性 物理 分离、提纯蛋白质
2.加热、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甲醛 丧失了生理活性,是不可逆的 化学 服用大量牛奶或豆浆
3.遇浓HNO3 颜色变黄 鉴别某些蛋白质
4.烧焦羽毛 鉴别蛋白质
5.赖氨酸 蛋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缬氨酸 苏氨酸 苯丙氨酸 色氨酸
三、1.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2.动物性 植物性
4.蛋白质 (1)不需加热 (2)专一性 (3)高效催化
典型例题剖析
变式训练
1.D [本题考查了中学化学常见的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中学化学常见的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有:
(1)某些金属单质:Al等
(2)两性化合物:Al2O3、Al(OH)3等
(3)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CH3COONH4等
(4)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SO3、NH4HCO3、NH4HSO3等。
(5)氨基酸、蛋白质等。]
2.A [本题综合考查了蛋白质的性质。加入(NH4)2SO4溶液,蛋白质会产生盐析现象,从而与杂质分离,而不改变蛋白质的性质,①正确;豆浆是一种胶体,加入电解质石膏可使其聚沉成为豆腐,②正确;酶是蛋白质,高温下变性,不再有催化作用,③错误;一般情况下,只有含苯环的蛋白质遇到浓HNO3,才会发生颜色反应,④错误。]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糖类 蛋白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章糖类蛋白质
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的基本性质,掌握氨基酸的两性和了解多肽和肽键的初步知识,认识蛋白质是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3.使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包括酶)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上的重要意义.
4.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蛋白质的鉴别方法.
第一节单糖
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
3.使学生了解果糖的性质和它在结构上跟葡萄糖的差别.
教学重点: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方法:引导和启发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什么是糖?哪些物质属于糖?
[学生讨论]
[讲解]糖类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曾经用一个通式来表示:Cn(H2O)m;这是因为在最初发现的糖类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恰好是2:1.当时就误认为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现在还一直在沿用这种叫法,
通式并不反映结构:H和O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鼠李糖C6H12O5甲醛乙酸乳酸等
[设问]如何给糖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
[板书]糖类: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板书]糖的分类:单糖低聚糖多糖
[过渡]在单糖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下面我们有重点的学习葡萄糖以及简单了解其它单糖.
[板书]一.葡萄糖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甜味水果蜂蜜)
分子式:C6H12O6(180)最简式:CH2O(30)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O
或CH2OH(CHOH)4CHO(CHOH)4
CH2OH
化学性质:
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新制Cu(OH)2作用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NH4+
+2Ag+H2O+3NH3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H2O
与氧气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酯化反应:与乙酸乙酸酐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指导]让学生学会写复杂的反应方程式.
制法:淀粉催化(硫酸)水解催化剂
(C6H10O5)n+nH2OnC6H12O6
用途营养物质:C6H12O6(s)+6O2(g)6CO2(g)+6H2O(l)+2804kJ
医疗糖果制镜和热水瓶胆镀银
二.果糖
分子式:C6H12O6(与葡萄糖同分异构)式量180
存在水果蜂蜜比蔗糖甜
纯净的果糖是白色晶体,通常是粘稠的液体,易溶于水.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多羟基酮)
化学性质: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三.核糖
CH2OH-CHOH-CHOH-CHOH-CHO(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脱氧核糖)
文章来源://m.jab88.com/j/3509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