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语文《黄州新建小竹楼》知识点复习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二语文《黄州新建小竹楼》知识点复习”,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二语文《黄州新建小竹楼》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翻译:

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这样,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在月城的西北角,女墙塌毁,野草丛生,我利用(那里的空地),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接通。(登上小楼)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平视江波,幽静辽远,(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这里)最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最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最适宜下棋,棋声丁丁悦耳;最适于投壶,箭声铮铮动听。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给予的。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鸟羽编织的大氅,戴上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杂念。这时,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那齐云楼,落星楼,高确实是高!井干楼、丽谯楼,华丽确实是华丽!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贮藏妓女,陈列歌舞罢了,这不是诗人应做的事情,我也不屑于去做。我听竹工说:“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如果铺两层,就可以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乙未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丙申年又转到广陵,丁酉年又调入中书省。戊戌年的除夕,奉命调到齐安。己亥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之间,奔走不停,不知明年又在什么地方,难道还怕竹楼容易朽坏吗?希望后来的人跟我志向相同,能接着修整它,希望这座竹楼永远不会朽坏。咸平二年农历八月十五记。

简介:

作品别名《黄州竹楼记》《黄冈新建竹楼记》,作品出处《小畜集》作者是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因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晚岁被贬黄州,故世称“王黄州”。

背景: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王禹偁因为修《太宗实录》得罪了宰相,被贬为黄州刺史;次年三月二十七日到达任所,不久修建竹楼两间,同年八月十五日作文以记之。

字词:

椽:(chuán)房椽。

刳:剖、削。

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

比:连,并。“比屋”指挨家挨户

子城:大城所附属的小城,即内城或附在城垣上的瓮城或月城。

圮毁:坍塌。

通:相连。

远吞山光,吞:眺望。

阒:(qù)幽静。

幽阒:指环境的清幽寂静。阒,寂静。

辽敻:写视野的辽阔绵远。敻(xiong 四声),绵远。

具:同“俱”,全,都,详细的

公退:公事完毕,回来。

被:通“披”,披着。

氅:(chǎng)。

茶烟:指烹茶炉火的烟气。

谪:封建王朝官吏贬官或降职远调。

概:景象,这里指生活状况。

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音同“乔”)都是楼名。

练习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椽笔(chuán) 翰林(hàn)

谄媚(chǎn)狭隘(ài)

B.雉堞(zhì)西掖(yè)

逮捕(dǎi)巷道(xiàng)

C.消遣(qiǎn)戊戌(xū)

果脯(fǔ)粗糙(cāo)

D.贮藏(zhù)子嗣(sì)

皈依(guī)鞭笞(chī)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逮”应读“dài”,“巷”应读“hà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指西北边的一个角落。)

B.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象声词,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指形成一种令人欢悦的声音。)

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指取得的全部胜利。)

D.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指志趣相同的人。)

答案:C

解析:C项中的“胜概”应是“是美好的景象”的意思。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序号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吾闻竹工云①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②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③岂惧竹楼之易朽乎④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是一句完整引用的话。因此“吾闻竹工云”后用冒号、上引号。“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是一组排比句,中间应该用两个分号。“未知明年又在何处”是疑问语气很强的句子,一般用感叹号。“岂惧竹楼之易朽乎”是疑问语气的不太强的句子,用问号即可。

精选阅读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把握诵读基调;
2.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志趣;
3.品味模仿,学习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作者是宋代诗人、散文家王禹偁(强调注音chēng)。与很多文人一样,王禹偁也有过贬官的经历,其官职升升降降,达15次之多,面对频繁的迁谪,王禹偁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禹偁在黄州新建的小竹楼。
二、文章研读
1.教师领读,初涉文本
2.定位寻读,感受形象
(1)作为黄州的地方长官,给自己修了一个什么样的竹楼(现在该称别墅了)呢?(第一段)
◆是如何修、在哪修的呢?
◆大家都这么修,就不嫌俗气?
◆陶瓦并非好瓦,竹瓦更是廉价,就不惧寒酸?
(2)竹楼修在哪?在竹楼中能看到什么?(第二段“夏”前)
◆竹楼修在什么地方?这个选址如何?(荒僻)
◆看到什么些景色,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啊?(悠远,心胸豁达)
(3)在竹楼中能听到什么?(第二段后半部)
◆为何只适宜听这些声音呢?下围棋与下象棋的声音有区别吗?(清静幽闲)
急雨、密雪:前者热烈却不令人烦燥,后者宁静却不失生机。
琴、诗:美在虚畅,听来若有若无;美在清绝,诵时陶性冶情。
围棋、投壶:没有象棋一般的厮杀,没有舞会一般的浮华。
◆这么多声音怎么还静呢?(以声写静)
(4)作者是如何在竹楼中活动的呢?(第三段)
◆穿戴像一个官吗?(“休闲”的隐士,有仙风道骨之气)
◆为什么不读《论语》呢?(真像现在的人“下班不谈工作”,《周易》是占卜算命的奇书,非专业书籍)
◆作者在竹楼中欣赏四周美景了吗?什么美景?(“见”能改为“望”、“饱览”吗?)
◆作者在竹楼中的活动?(在夕阳素月之下,喝酒品茗,静穆的夜色里,再无劳形之案牍,心间再无烦忧。)
3.指导朗诵,表现意境
(1)应用什么语速、口吻、心态来读呢?(舒缓的节奏、微醉的表情、豁达自适惬意闲居之趣、潇洒疏淡意境)
(2)学生三人(组)接力读文。
(3)教师对节奏处理的问题进行指导。舒缓的语气得通过停顿来表现。
A.4字短语,大多可以“二二”的节奏来停顿。也例外的如:“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虽然“二二”的停顿是很整齐均衡、富于节奏感的,但词组间的停顿还是应服从意义表达的需要,一般而言,主谓之间、谓宾之间是应该有停顿的。
B.对举的句组,用相似的句式表达相关的意思,形成一个和谐的、内蕴丰富的整体。在朗读时,句组内停顿要短。如:雉堞圮毁,榛莽荒秽。
(师)范读第二节。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4)学生划出前三节中的对举句后齐读。
4.披文入情,体味情感
(1)第三段说“消遣世虑”,在来小楼之前,他有什么样的“世虑”呢?(功名、平国治天下)
(2)作者的“世虑”消掉了吗?他做到了宠辱偕忘了吗?(举手表决后辩论)
反方论据推荐:
◆虽是对比,还没彻底忘记凡俗的名楼(“……则……矣”的句式体现出:惋惜、不屑与蔑视)
◆作者有意让时间不间断,规模化的铺排,有着强调其奔波不定的作用,暗示出:失意、无奈、淡淡的愤懑。(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3)教师点拨:宋人贬谪之后,不如唐人要么仍执著追求入,要么真心归隐,他们大多开始抱着“不必仕不必不仕”、“将仕将隐”的随缘自适的态度,并常将真正的内心世界掩藏,它们有着比唐人更深沉的人格理想的追求,有着比唐人看似狡猾却是无奈之举的生存智慧。而王禹偁尝自言“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面对贬谪,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他毕竟首先是位儒士,不论贬谪如何伤他的经世之心,他也无法彻底泯灭那份感人至深的淑世情怀。其“世虑”真个能在这个竹楼中“消遣”得了吗?真可谓是“借楼消愁愁更愁”啊!
(4)总结读法:注意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可读出失意、无奈、淡淡的愤懑。
(5)学生自读全文。
5.说古论今,评说志趣
(1)文中的这种矛盾与悲剧是必然的吗?(官本位思想,读书的价值取向单一)
(2)当代还有这种悲剧生存的土壤吗?
(3)你有当班***被贬的经历吗?或者以后面对贬,你的心态如何?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感情饱满真挚,语言清丽自然,骈散结合,于整齐之中见参差,和谐流畅,适宜诵读。所以,教学此文要以反复诵读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面对贬谪所表现出的方正高洁的气节、澹泊宁静的心态、豁达自适的胸怀,体会文章语言特色。(读——悟——品)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面对贬谪所表现出的方正高洁的气节、澹泊宁静的心态、豁达自适的胸怀。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豁达情怀。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文章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岂惧竹楼之易朽?”与“度斯楼之不朽。”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赏析结合。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黄州”这个地名,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公元1082年,北宋文豪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前后《赤壁赋》和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正如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所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然而,你也许不知道在苏轼之前的公元999年,另一位北宋文学家也曾因直书史事而被贬至黄州,并且,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篇抒怀佳作。那位文学家叫王禹称,那片佳作叫做《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王禹称,走进他的黄州竹楼,去欣赏竹楼的美景,体悟作者的情怀。(出示课题)

二、预习检查

1、请同学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2、抽查课文诵读情况:

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其余学生听读、并指出错误之处。全班齐读课文。

3、师生共同解决预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疏通文意过程中的不解之处。)

三、解读课文,体会文章意蕴,理解作者情怀。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我们从《兰亭集序》中读出了王羲之对生命的思考,从《阿房宫赋》中读出了杜牧对统治者的忠告,从《滕王阁序》中读出了王勃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那么我们能够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心境与感情。

学生读后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谈谈自己对文章所表现的作者情感的理解),要求能够结合文中具体语段或语句进行挖掘分析,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或发表不同观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心境与感情。

适时引导。学生讨论:

1、课文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竹楼视听之美时,为什么略写所见之景,而侧重于从听觉角度来写声音?(从声音角度更能体现竹楼的独特之处,由于竹的共鸣效应,竹楼里的音响效果不同寻常,作者认为这些和谐宜人的美妙声音“皆竹楼之所助也”,体现作者对竹楼的喜爱,及作者恬淡高雅的志趣;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竹楼环境的清幽宁静,这正是作者选择在“雉堞圮毁,蓁莽荒秽”的偏僻角落里修建竹楼的原因所在,那就是——寻求宁静,可见作者虽身处困境,心灵却依然平静,表现了作者在困境中持守高洁的气节和处变不惊、淡泊宁静的心态。)

2、从课文第三段中,我们从作者的闲居生活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形象?(闲居所著之装——身披鹤氅,头戴华阳巾,俨然隐居之示。闲居之乐——读书,赏景,饮酒,品茶,送夕阳,迎素月,这样的生活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超然尘世之外,与自然为伍,与日月相伴的作者形象,表现出作者身处逆境而豁达自适的乐观情怀和对名利纷扰、富贵宦达的厌弃。身落尘网里,新在从容中。)

3、在课文第四段中,作者将自己的竹楼与四大名楼作对比的意图何在?(以楼明志。四大名楼高大华丽,却是藏污纳垢之处,我之竹楼虽然简陋,却尽显高雅;声色歌舞乃昏庸权贵和俗夫之事,非骚人之事;骚人自当持守高洁。于对照之中,再显淡泊的志趣。)

4、在课文第五段中,“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与“庶斯楼之不朽也”是否矛盾?其中蕴涵了作者增样的感情?(“岂惧竹楼之易朽乎?”是埋怨之语,四年之间,奔走不暇,可谓命运多舛,透出作者淡淡的无奈与哀怨;也是旷达之语,虽命运多舛然居竹楼一日,就当持守淡泊清雅一日,不必忧虑竹楼之朽。“庶斯楼之不朽也”则是对后人的深沉嘱托,也是旷达语。天下际遇坎坷却不肯流于世俗,不肯丧失品格的贤士很多,竹楼为我所建,也是为天下同命运的贤士所建。若后人知我修建竹楼的良苦用心,修葺使它不朽,则意味着不以屋喜,不以己悲的贤士品格不朽。这样,无论“我”今后命运如何,都可告慰于心了。作者力图以自己在艰难中对淡泊清高的执着去感动天下贤士,使得这种品格得到升华。——竹楼不朽,贤士的精神不朽!)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小结:(课件)

竹楼之美美在宁静(环境幽静心灵宁静)

竹楼之乐乐在雅趣(心归自然远离尘俗)

竹楼之雅雅在高洁(环境幽雅为人儒雅情趣高雅)

身处逆境持守淡泊庄重高洁

四、体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生讨论:同样是在黄州,同样是遭贬谪的命运,同样是豁达自适的胸怀,苏轼寄情于雄伟壮丽的赤壁,而王禹则对黄州遍地生长的竹子情有独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倚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郑板桥集补遗》)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作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人格,展露隐逸意趣。王禹偁被贬黄州,而其地多竹,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竹、赞美竹,而是描写以竹所构建的竹楼,实际上是他的“心灵宅宇”。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这种抒情的方式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心志,比起直接抒情明志更显得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你还能举出几例吗?

示例

画菊
南宋故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卜算子·咏梅①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五、赏析文章清丽自然、和谐流畅的语言风格。

学生诵读课文2、3段,说说文章语言特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教师引导:可以联系本单元所学文章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同点。

共同点:都运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整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参差有致,自由流畅。

不同点:《兰亭集序》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语言清新雅致,朴素自然;《阿房宫赋》和《滕王阁序》的语言则是极尽铺排,辞采华美。

小结

清丽自然的语言。(与竹之素淡高雅相契合)

骈散结合的句式。(整齐和谐之中见参差,使语言更加自由流畅)

六、布置作业。自选一种物象,挖掘其象征意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随笔。

高二语文《聂小倩》知识点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聂小倩》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二语文《聂小倩》知识点

【原文欣赏】《聂小倩》

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适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寺中殿塔壮丽;然蓬蒿没人,似绝行踪。东西僧舍,双扉虚掩;惟南一小舍,扃键如新。又顾殿东隅,修竹拱把;阶下有巨池,野藕已花。意甚乐其幽杳。会学使案临,城含价昂,思便留止,遂散步以待僧归。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宁趋为礼,且告以意。士人曰:“此间无房主,仆亦侨居。能甘荒落,旦晚惠教,幸甚。”宁喜,藉藁代床,支板作几,为久客计。是夜,月明高洁,清光似水,二人促膝殿廊,各展姓字。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宁疑为赴试诸生,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诘之,自言:“秦人。”语甚朴诚。既而相对词竭,遂拱别归寝。

宁以新居,久不成寐。闻舍北喁喁,如有家口。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窥之。见短墙外一小院落,有妇可四十余;又一媪衣绯,插蓬沓,鲐背尤钟,偶语月下。妇曰:“小倩何久不来?”媪曰:“殆好至矣。”妇曰:“将无向姥姥有怨言否?”曰:“不闻,但意似蹙蹙。”妇曰:“婢子不宜好相识。”言未己,有一十七八女子来,仿佛艳绝。媪笑曰:“背地不言人,我两个正谈道,小妖婢悄来无迹响。幸不訾着短处。”又曰:“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魂去。”女曰:“姥姥不相誉,更阿谁道好?”妇人女子又不知何言。宁意其邻人眷口,寝不复听。又许时,始寂无声。方将睡去,觉有人至寝所。急起审顾,则北院女子也。惊问之。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唿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锭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诘旦,有兰溪生携一仆来候试,寓于东厢,至夜暴亡。足心有小孔,如锥刺者,细细有血出。俱莫知故。经宿,仆一死,症亦如之。向晚,燕生归,宁质之,燕以为魅。宁素抗直,颇不在意。宵分,女子复至,谓宁曰:“妾阅人多矣,未有刚肠如君者。君诚圣贤,妾不敢欺。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寺侧,辄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颜向人,实非所乐。今寺中无可杀者,恐当以夜叉来。”宁骇求计。女曰:“与燕生同室可免。”问:“何不惑燕生?”曰:“彼奇人也,不敢近。”问:“迷人若何?”曰:“狎昵我者,隐以锥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摄血以供妖饮;又或以金,非金也,乃罗刹鬼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二者,凡以投时好耳。”宁感谢。问戒备之期,答以明宵。临别泣曰:“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倘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宁毅然诺之。因问葬处,曰:“但记取白杨之上,有乌巢者是也。”言已出门,纷然而灭。

明日,恐燕他出,早诣邀致。辰后具酒馔,留意察燕。既约同宿,辞以性癖耽寂。宁不听,强携卧具来。燕不得已,移榻从之,嘱曰:“仆知足下丈夫,倾风良切。要有微衷,难以遽白。幸勿翻窥箧,违之两俱不利。”宁谨受教。既而各寝,燕以箱筐置窗上,就枕移时,如雷吼。宁不能寐。近一更许,窗外隐隐有人影。俄而近窗来窥,目光闪。宁惧,方欲唿燕,忽有物裂箧而出,耀若匹练,触折窗上石,飙然一射,即遽敛入,宛如电灭。燕觉而起,宁伪睡以觇之。燕捧箧检征,取一物,对月嗅视,白光晶莹,长可二寸,径韭叶许。已而数重包固,仍置破箧中。自语曰:“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遂复卧。宁大奇之,因起问之,且以所见告。燕曰:“既相知爱,何敢深隐。我,剑客也。若非石,妖当立毙;虽然,亦伤。”问:“所缄何物?”日:“剑也。适嗅之,有妖气。”宁欲观之。慨出相示,荧荧然一小剑也。于是益厚重燕。明日,视窗外,有血迹。遂出寺北,见荒坟累累,果有白杨,乌巢其颠。迨营谋既就,趣装欲归。燕生设祖帐,情义殷渥。以破革囊赠宁,曰:“此剑袋也。宝藏可远魑魅。”宁欲从授其术。曰:“如君信义刚直,可以为此。然君犹富贵中人,非此道中人也。”宁乃托有妹葬此,发掘女骨,敛以衣多,赁舟而归。

宁斋临野,因营坟葬诸斋外。祭而祝曰:“怜卿孤魂,葬近蜗居,歌哭相闻,庶不见陵子雄鬼。一瓯浆水饮,殊不清旨,幸不为嫌!”祝毕而返。后有人唿曰:“缓待同行!”回顾,则小倩也,欢喜谢曰:“君信义,十死不足以报。请从归,拜识姑嫜,媵御无悔。”审谛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遂与俱至斋中。嘱坐少待,先人白母。母愕然。时宁妻久病,母戒勿言,恐所骇惊。言次,女已翩然入,拜伏地下。宁曰:“此小倩也。”母惊顾不遑。女谓母曰:“儿飘然一身,远父母兄弟。蒙公子露覆,泽被发肤,愿执箕帚,以报高义。”母见其绰约可爱,始敢与言,曰:“小娘子惠顾吾儿,老身喜不可已。但生平止此儿,用承祧绪,不敢令有鬼偶。”女曰:“儿实无二心。泉下人,既不见信于老母,请以兄事,依高堂,奉晨昏,如何?”母怜其诚,允之。即欲拜嫂。母辞以疾,乃止。女即入厨下,代母尸饔。入房穿榻,似熟居者。日暮,母畏惧之,辞使归寝,不为设床褥。女窥知母意,即竟去。过斋欲入,却退,徘徊户外,似有所惧。生唿之。女曰:“室有剑气畏人。向道途中不奉见者,良以此故。”宁悟为革囊,取悬他室。女乃入,就烛下坐。移时,殊不一语。久之,问:“夜读否?妾少诵《楞严经》,今强半遗忘。浼求一卷,夜暇,就兄正之。”宁诺。又坐,默然,二更向尽,不言去。宁促之。愀然曰:“异域孤魂,殊怯荒墓。”宁曰:“斋中别无床寝,且兄妹亦宜远嫌。”女起,眉颦蹙而欲啼,足儴而懒步,从容出门,涉阶而没。宁窃怜之,欲留宿别榻,又惧母嗔。女朝旦朝母,捧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黄昏告退,辄过斋头,就烛诵经。觉宁将寝,始惨然去。

先是,宁妻病废,母劬不可堪;自得女,逸甚,心德之。日惭稔,亲爱如己出,竟忘其为鬼;不忍晚令去,留与同卧起。女初来未尝食饮,半年渐啜稀。母子皆溺爱之,讳言其鬼,人亦不之辨也。无何,宁妻亡。母隐有纳女意,然恐于子不利。女微窥之,乘间告母曰:“居年余,当知儿肝隔。为不欲祸行人,故从郎君来。区区无他意,止以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实欲依赞三数年,借博封诰,以光泉壤。”母亦知无恶,但惧不能延宗嗣。女曰:“子女惟天所授。郎君注福籍,有亢宗子三,不以鬼妻而遂夺也。”母信之,与子议。宁喜,因列筵告戚党。或请觌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由是五党诸内眷,咸执蛰以贺,争拜识之。女善画兰梅,辄以尺幅酬答,得者藏什袭,以为荣。

一日,俯颈窗前,怕怅若失。忽问:“革囊何在?”曰:“以卿畏之,故缄置他所。”曰:“妾受生气已久,当不复畏,宜取挂床头。”宁诘其意,曰:“三日来,心怔忡无停息,意金华妖物,恨妾远遁,恐旦晚寻及也。”宁果携革囊来。女反复审视,曰:“此剑仙将盛人头者也。敝败至此,不知杀人几何许!妾今日视之,肌犹粟。”乃悬之。次日,又命移悬户上。夜对烛坐,约宁勿寝。有一物,如飞鸟堕。女惊匿夹幕间。宁视之,物如夜叉状,电目血舌,闪攫拿而前。至门却步;逡巡久之,渐近革囊,以爪摘取,似将抓裂。囊忽格然一响,大可合篑;恍惚有鬼物,突出半身,揪夜叉入,声遂寂然,囊亦顿缩如故。宁骇诧。女亦出,大喜曰:“无恙矣!”共视囊中,清水数斗而已。后数年,宁果登进士。女举一男。纳妾后,又各生一男,皆仕进有声。

简介:

《聂小倩》出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背景:

《聂小倩》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翻译:

宁采臣,浙江人。生性慷慨豪爽,洁身自好。经常对人说:“我一生不会喜欢第二个女子。”恰逢他到金华(今浙江金华)去,到了城北,下榻在兰若寺里。寺中佛殿佛塔非常壮丽;但是蒿草比人还高,好像没有人迹。东西两旁的和尚住处,两扇门都虚掩着;只有南边一小座房子,门窗还像新的。宁采臣又向佛殿东边的角落大量,修长的竹子一簇簇的;台阶下有个大池子,野荷花已经开花了。宁采臣非常喜欢这里的幽远安静。赶上朝廷派来的学府的官员来视察,城里的客店价格昂贵,于是打算就在这里住宿,于是一边散步一边等着和尚回来。到了傍晚,有个书生来了,打开了南边那扇房门。宁采臣赶快过去行礼,并告诉自己的想法。书生说:“这里没有房主,我也是借宿的。如果您能甘于这里的荒凉,早晚对我有所教会,我非常荣幸。”宁采臣大喜,用枯草当作床,支起木板当作桌子,俨然常住的打算。当晚,月亮又明又亮,月光如水,两人在佛殿走廊上坐在一处,各自介绍自己的姓名。那书生自己说:“我姓燕,字赤霞。”宁采臣怀疑他是赴京赶考的书生,但是听他的口音,很不像是浙江人。一问他,他说:“我是秦地(陕西一带)人。”燕赤霞说话非常朴素真诚。后来两人无话可说,于是作揖告别各自回去睡觉。

宁采臣因为刚住下,很长时间都睡不着。听到房子北边有声响,就像有人家。起来趴在北墙的石头窗户底下,偷偷观看。看见短墙外边有一个小院子,有个妇女大约四十多岁;又有一个老妇人穿着黑褐色的裙子,插着一根银簪子,老态龙钟,两人在月下对答。妇女说:“小倩怎么还不来?”老妇人说:“马上就到了。”妇女说:“难道她对姥姥没有怨言吗?”老妇人说:“没听过,但是她的表情好像很愁苦。”妇女说:“丫头真是不识好歹!”话没说完,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来了,长得极其艳丽。老妇人笑着说:“不要在背后说人,我们两个正在谈论道法,小丫头来得悄无声响。幸好我们没有说你的短处。”又说:“小娘子真的像画里的人,如果我是个男的,这么老了也得被你勾了魂去。”女子说:“姥姥不夸我,就没有夸我了”妇人和女子又不知说了什么话。宁采臣觉得这是邻居的家常话,于是睡下不再偷听。又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才寂静无声了。

正要睡去,觉的有人近了卧室。宁采臣赶紧起来一看,原来是北院的那个年轻女子。惊奇的一问。女子笑着说“您在明月的夜晚不睡觉,我愿意和您相好。”宁采臣正色说:“你要防备闲话,我怕人家的闲话;稍微一失足,廉耻都丧尽了。”女子说:“晚上没有人知道。”宁采臣又喝斥她。女子犹犹豫豫好像嘴里说这话。宁采臣大声喝道:“快走!否则,我就叫醒南房的书生。”女子很害怕,于是走了。到了门外又回来了,拿了一锭黄金放在被褥上。宁采臣拿起来扔到院子里,说:“这是不义之财,别玷污了我的行李!”女子很惭愧,走出去,拾起金子自言自语说:“这个人一定是铁石心肠。”

天明,有个兰溪的书生带着一个仆人来赶考,住在东厢房,到了晚上突然死了。他的脚心有个小孔,就像锥子刺出来的,细细的有血流出。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又过了一夜,仆人也死了,症状也是如此。当晚,燕赤霞回来了,宁采臣问他,燕赤霞说是鬼怪作祟。宁采臣向来正直,也没放在心上。到了半夜,女子又来了,对宁采臣说:“我见到的人多了,没有一个像你一样刚直的。你一定非常圣贤,我不敢欺骗你。我叫小倩,姓聂,十八岁时死了,埋在兰若寺旁边,就被妖怪胁迫了,充当奴役,地位低贱;在人面前装笑,实在不是我的本意。今天寺里没有能杀的人,恐怕那怪物会派夜叉来。”宁采臣非常害怕,问该怎么办。女子说:“和姓燕的书生住在一个屋里就能幸免。”宁采臣问:“为什么你不迷惑燕赤霞?”聂小倩说:“他是一个奇人,我不敢接近他。”宁采臣又问:“你是怎么迷惑人的?”聂小倩说:“和我亲热的人,我暗地里用锥子刺他的脚心,他的魂就会被迷住,因次我采了他的血让那怪物喝;又用金子迷惑人,那也不是金子,乃是罗刹鬼骨,人要是收了就能挖取他们的心肝:美色和金钱这两样,都是投人的所好罢了。”宁采臣向她道谢。并询问防备的日子,聂小倩回答说明天晚上。聂小倩临别哭着说:“我堕落在这个黑暗的苦海,找不到岸。您义气直冲云天,一定能救苦救难。如果您肯盛了我的尸骨,把我安葬在平安的地方,不亚于我的再生父母。”宁采臣慷慨的答应了。并问她自己葬在哪里,聂小倩说:“只要你记着白杨树上,有乌鸦窝的那个就是。”说话就出门,忽然不见了。

第二天,宁采臣恐怕燕赤霞到别的地方去,早早的就来邀请他。辰时以后就准备了酒菜,留意观察燕赤霞。并和他约好住在一起,燕赤霞推辞,借口说他生性孤僻喜欢单独。宁采臣不答应,强行搬了卧具来。燕赤霞不得已,挪动了自己床给他腾点地方,并嘱咐他:“我知道你是个大丈夫,正以凛然。我有隐衷,难以一下子说清楚。千万不要翻看箱子里的东西,不然对咱俩都不利。”宁采臣小心地答应了。不一会各自睡觉,燕赤霞把箱筐房在窗台上,倒在枕头上不一会,就鼾声如雷。宁采臣睡不着觉。大约快一更天了,窗外隐隐约约有人影出现。步一会就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宁采臣很害怕,正要叫醒燕赤霞,忽然有个东西从箱子里飞出来,像一条白布一样耀眼,碰断了窗户上的石头棂子,白光一闪,就立即收回去了,就像雷电一闪就灭了。燕赤霞警觉地起来,宁采臣装作睡着了偷偷地观看。燕赤霞捧着箱子检查,取出来一件东西,对着月亮看看、闻闻,那东西白色晶莹,大约二寸长,宽度和韭菜叶子差不多。一会就层层的包裹起来,仍然放在破箱子里。自言自语说:“什么样的老怪物,这么大胆,弄坏了我的箱子。”于是接着睡觉。宁采臣非常惊奇,因此爬起来问他,并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告诉了他。燕赤霞说:“既然你我关系这么好,我怎么好隐瞒。我,是个剑客。要不是那个石棂,妖怪当场就被杀死了;就算如此,它也受了伤了。”宁采臣问:“你藏的是什么东西?”燕赤霞说:“一把剑。刚才闻了闻,上面有妖气。”宁采臣要求观看。燕赤霞慷慨的拿出来让他看,俨然是一把光亮的小剑。于是宁采臣更加敬佩燕赤霞。

第二天,再看窗外,有血迹。于是来到寺北,看见荒坟累累,果然有棵白杨树,树顶上有个乌鸦窝。于是打算照聂小倩的嘱咐,把她的尸骨装起算回去。燕赤霞摆了酒宴,和宁采臣的情义很厚。把一个破皮袋赠给宁采臣,说:“这是剑鞘。好好收藏你可以远离鬼魅。”宁采臣打算跟随他学习法术。燕赤霞说:“像你这样信义刚直的,倒是可以学。但是你终究是富贵中人,不是我们这一类人。”宁采臣于是借口说有个妹妹埋葬在这里,发掘出来聂小倩的尸骨,用衣服包裹上,租了一条船回去。

宁采臣在临野有座房子,因此在房子外边挖了一座坟把聂小倩埋在里面。祭奠并为她祈祷说:“可怜你的孤魂,埋在我的房子边上,你的歌声哭声我能听到,但愿不被恶鬼欺凌。一杯酒水让你来喝,很不清澈,千万不要嫌弃!”祈祷完之后就回来了。听到身后有人叫他说:“等一下咱们同行!”回头一看,原来是聂小倩。聂小倩欢喜的道谢说:“你的信义,我死十次死也足以报答。请让我跟你回去,拜见婆婆,做牛做马没有怨言。“仔细胆量她,原来肌肤洁白,胳膊就像细笋,白天一端详,美貌绝伦。于是和她一起回到家。嘱咐她稍坐一会,宁采臣先进屋告诉母亲。他的母亲非常惊异。当时宁采臣的妻子病了很长时间,母亲告诉宁采臣不要对妻子说,恐怕吓住了她。刚一说完,聂小倩就翩然进来,跪在地下。宁采臣说:“这就是聂小倩。”宁母大惊失色。小倩对宁母说:“我孤身一人,远离父母兄弟。蒙公子相救,全身都受公子的恩泽,我愿意承担家务,来报答他的大恩大德。”宁母发现他绰约可爱,才敢和她说话,说:“你喜欢我的儿子,我也非常高兴。但是我一生就这一个儿子,要他来传宗接代的,不敢让他有个鬼妾。”小倩说:“我实在没有别的心思。我是九泉之下的人,既然被能被母亲相信,请让我把他当哥哥对待,陪着您,早晚侍奉您,怎么样?”宁母可怜她的真诚,就答应了。小倩打算去拜见嫂子。宁母说她有病在身,就没让她去。小倩玉是到了厨房,替宁母做饭。在家里走动,就像对这个家非常熟悉似的。

到了傍晚,宁母害怕了,让她回去睡觉,却不给她准备床褥。小倩知道了宁母的意思,于是打算离开。到宁采臣的房间告别,却退了几步,徘徊在房外,好像怕什么东西。宁采臣叫她近来。小倩说:“屋里有剑气逼人。从前在路上我不敢出来拜见你,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宁采臣想起来原来是因为剑鞘,取出来挂到别的屋里。小倩才近来,就在灯下坐下。过了一个时辰,都没有说一句话。过了很长时间,小倩问到:“您晚上读书吗?我从小就背诵《楞严经》,现在有一半都忘了。我背诵一卷,晚上有空,让哥哥帮我更正。”宁采臣答应了。又坐下,默然不语,二更鼓响完,却不说要走。宁采臣催促她。小倩发愁说:“我是他乡的孤魂,非常害怕荒坟。”宁采臣说:“家里没有别的卧室了,况且兄妹之间要避嫌的。”小倩起身,眉头紧皱就要哭了,踉跄的慢慢走出房门,走下台阶就不见了。宁采臣心下可怜她,打算让她住在别的屋里,又害怕母亲责怪。聂小倩一早就来拜见宁母,端饭端水,下厨做饭,全都按照宁母的心思做事。黄昏就告别,每次经过宁采臣的房子,就在灯下诵经。觉得宁采臣该睡觉了,才始愁苦的离去。

起初,宁采臣的妻子病得很重,宁母劳累不堪;从小倩来了以后,非常安逸,内心非常感激小倩。日子渐渐长了,对她亲爱的就像自己亲生的一样,竟忘了她是个鬼;不忍心再让她晚上走,挽留她和自己睡在一处。小倩才来的时候从不吃饭喝水,半年后慢慢能喝点稀粥。宁采臣母子二人都疼爱她,都不说她是鬼,别人亦分辨不出。不多久,宁采臣的妻子死了。宁母暗地里有让宁采臣娶小倩的意思,但是担心对儿子不利。小倩偷偷观察,趁机告诉宁母说:“我来了一年多了,您应当知到我的底细了。为了不祸害行人,所以我跟随哥哥来这里。我没有别的意思,只因为公子光明磊落,被天、人敬仰,实在是想跟随他几年,借此被朝廷封为诰命夫人,来光耀我在地下的身份。”宁母也知道她没有恶意,但是担心她不能生儿育女。小倩说:“儿女是天明。公子注定有福,有三个儿子,不要因为他的妻子是鬼而耽误了他。”宁母相信了她,和儿子商量。宁采臣大喜,并遍告亲戚朋友。有人请求让新媳妇出来相见,小倩大方的打扮完出来,满堂都瞪大了眼睛,反而不怀疑她是鬼,倒怀疑她是神仙。因此五服之内的宗族,全都带着贺礼来庆贺,争相观看小倩。小倩擅长化兰话梅花,每次都作画回赠他们,得到的人都珍藏起来,认为很光荣。

有一天,聂小倩在窗前低着头,怅然若失。忽然问宁采臣:“那剑鞘在哪里?”宁采臣说:“因为你害怕它,所以把它藏在别的地方了。”聂小倩说:“我接触生气已经很久了,应该不再害怕它了,应该把它拿来放在床头。”宁采臣问她的本意,小倩说:“三天来,我心离一直忐忑不安,担心金华的那个妖怪,怨恨我远逃,担心早晚它会找来。”宁采臣果然带了剑鞘回来。小倩反复观看它,说:“这是剑仙用来盛人头的。破烂到这个地步了,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了!我现在看它,依然感到颤栗。”于是把它挂起来。第二天,又命人把它改挂到窗户上。晚上对着蜡烛坐着,嘱咐宁采臣不要睡觉。突然看到一个东西,像飞鸟一样落下来。小倩慌忙藏进夹幕里。宁采臣上前一看,那东西长着夜叉的形状,亮眼血口,眨眼间就到了跟前。到门口停住;由于了很久,慢慢靠近剑鞘,用爪子去摘剑鞘,好像要把它抓裂。剑鞘突然格格一响,变大了,有箱子般大小;恍惚好像有怪物,突出来半个身子,揪住那夜叉回到剑鞘,声音也跟着没了,剑鞘也顿时缩小何从前一样。宁采臣非常害怕惊诧。聂小倩也出来了,高兴得说:“没事了!”一起来看剑鞘里,只有几斗清水而已。后来过了几年,宁采臣果然考中进士。小倩生了一个男孩。宁采臣纳妾后,两人又各生一了一个男孩,都考中了进士很有名声。

字词:

无二色:旧指男子不娶妾,无外遇。色,女色。[3]金华:府名,府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市。

没:遮蔽;淹没。

拱把:一手满握。

幽杳:清幽静寂。

学使案临:学使,督学使者,即提督学政,简称学政,为封建时代中央政府派住各省督察学政的长官。科举时代,各省学使在三年任期内,依次巡行所辖各府考试生员,称“案临”。

促膝:古人席地而坐,或据榻相近时坐,膝部相挨,因称促膝。

姓字:犹言姓名。字,表字,正名以外的别名。

秦:古秦国之地,春秋时奄有今陕西省之地,故习称陕西为秦。

喁喁:低语声。

衣绯:穿件退了色的红衣。衣,穿。变色、退色。绯,红绸。

插蓬沓:簪插着大银栉。蓬沓,古时越地妇女的头饰。苏轼《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自注:“于潜妇女皆插大银栉,长尺许,谓之蓬沓。”于潜,旧县名,其地在今浙江杭州西。

鲐背:也作“台背”,驼背。龙钟:行动不灵;形容老态。

支板作几,为久客计

宁质之,燕以为魅

日暮母畏惧之,辞使归寝,不为设床褥

反不疑其鬼,疑为仙

一瓯浆水饮,殊不清旨,幸不为嫌

为不欲祸行人,故从郎君来

遂出寺北,见荒坟累累

庶不见凌于雄鬼

练习题:

1、辨析形近词,注音,在课文中找到句子,或组词

(1)迨眙鲐跆殆

答案:迨营谋既就(dài)一堂尽眙(chì)鲐背龙钟(tái)跆拳道(tái)

殆好至矣(dài)

(2)诰浩梏

答案:借博封诰(gào)浩然(hào)桎梏(gù)

(3)隅喁偶

答案:廉隅自重(yú)闻舍北喁喁yú不敢令有鬼偶(ǒu)

(4)杳沓

答案:意甚乐其幽杳(yǎo)插蓬沓(tà)

(5)倩靖菁婧

答案:聂小倩(qiàn)靖康(jìng)菁华(jīng)女婧(jìng)

(6)蒿藁篙

答案:然蓬蒿没人(hāo)藉藁代床(gǎo)竹篙(gāo)

2、指出词类活用:

(1)又一媪衣黑曷绯

(2)倘肯囊妾朽骨

(3)乌巢其颠

(4)宁大奇之

(5)心德之

(6)意甚乐其幽杳。

答案:(1)(2)(3)名词活用为动词(4)(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5)名词的意动用法

3、指出特殊句式:

(1)此剑仙将盛人头者也。

(2)泉下人既不见信于老母

(3)请以兄事

(4)为天人所钦瞩

(5)辞使归寝

4、解释词的意思

(1)诘旦诘之

(2)适赴金华适嗅之有妖气

(3)遂出寺北声遂寂然

高二语文《渔父》知识点复习


高二语文《渔父》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翻译: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简介:

《渔父》出自《楚辞》。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

背景:

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

字词:

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

淈(gǔ):搅浑。

餔:吃。糟:酒糟。歠(chuò):饮。醨(lí):薄酒。成语:哺糟歠醨

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

沐:洗头。

浴:洗身,洗澡。

察察:皎洁的样子。

汶(mén)汶:污浊。

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莞尔:微笑的样子。

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

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濯:洗。

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不复与言,复:再。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虚词

(1)渔父见而问之(代词,代屈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助词,的)

(1)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对)

(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介词,在)

(3)何故至于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1)渔父见而问之(连词,表承接)

(2)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3)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二、分析下列文言句式

判断句

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定判断)

疑问句

(1)自令放为(疑问语气词“为”,表疑问)

(2)何故至于斯(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代词“安”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4)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疑问语气词“与”,表反问)

省略句

(1)行吟(于)泽畔(省去介词“于”)

(2)(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

被动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三、把下列语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相应地改变。

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却蒙上世俗的尘埃?

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188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