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兑换》第一课时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兑换》第一课时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兑换》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中国银行2012年10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的兑换率,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看懂他们之间的关系,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保留两位小数,由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学生都会计算,重点让学生在人民币兑换的情境下体会积、商取近似数的必要性,掌握取近似数的方法。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结合人民币兑换的情境,探索除数大于1(或小于1、接近1)时,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除法的估算与计算。

【教学重点】

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不同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资源利用】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教师手中拿着一张人民币,问: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我拿着人民币上美国能购物吗?怎么办?你们都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与这些外币的兑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谈话,帮助学生了解兑换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自然的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1.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一位美国小朋友寄来一本价值6.7美元的画册,我应该付多少人民币?

2.自己先想一想:美元该怎样兑换人民币?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要用乘法计算,因为兑换比率显示1美元能兑换6.31元人民币,那么6.70美元就是就是6.70个6.31,所以用乘法计算。不仅使学生掌握美元兑换人民币求积的方法,还复习了小数乘法的意义。

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请跟小组里的伙伴交流一下,汇报时要说明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2.请一个小组来说一说,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如果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生1:我们的列式是6.31×6.7,因为一美元兑换6.31元人民币,6.7美元就是6.7个6.31,

所以用6.31×6.7,结果是42.277元,应该付42.277元。

生2:我觉得应该付42.28元,因为人民币中只有元角分,小数点的第三位就没有意义了,没有这样面值的人民币,四舍五入就是42.28元。

3.你觉得哪个正确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汇报。

刚才我们是怎么样求出42.28元的呢?

生:看小数点后的第三位,第三位上是7,比5大,入1,就是42.28元。

4.我们就是把42.277保留了两位小数,约等于42.28元。我应付42.28元人民币。

5.看来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乘法算式中的积取近似值,这就是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积的近似值(补充课题)

四、巩固拓展思维提升

1.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来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怎么兑换?

2.出示问题2情境图:为了方便那位美国小朋友,老师就决定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寄给她。600元人民币能兑换成多少美元?

3.请你独立完成,如果遇到问题了,再和你的同伴交流。

4.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5.总结求积、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人民币的兑换,让学生感受到到求积、商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上面问题的解决,学生初步掌握了人民币和外汇之间兑换的方法,并且接触到怎样求积、商的近似值,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的结果,得出求积、商的近似值得方法。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人民币兑换

——积、商的近似值,商和被除数的关系

美元兑换人民币

6.31×6.7=42.277≈42.28(元)

答:折合人民币42.28元。

人民币兑换美元

600÷6.31≈95.09(美元)

答: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95.09美元

相关知识

四年级数学《人民币的兑换》知识点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人民币的兑换》知识点北师大版

知识点

1.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方法:人民币÷汇率=外币;外币×汇率=人民币。

2.在兑换货币时,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在用元作单位时,第一位小数表示角,第二位小数表示分,而第三位小数却没有意义,所以在求人民币的题目中,即使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也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出积、商的近似数。

3.积的近似值的求法:一般要先算了正确的积,再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习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即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4.商的近似值的求法:先看要保留到哪一位,计算时,根据所要保留的数位,只要多除出一位即可,再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5.其它求近似数的方法:①去尾法。②进一法。③小数除法的余数:小数除法的余数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练习题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2角,也可以换成()张5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张1角和()张2角和()张5角。

3、5张1元可以换成()张5元,也可以换成()张5角。

4、1张10元可以换成()张1元和()张2元和()张5元。

5、1张50元可以换成()张10元,也可以换成()张5元。

参考答案

1、1张1元可以换成(5)张2角,也可以换成(2)张5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10)张1角和(5)张2角和(2)张5角。

3、5张1元可以换成(1)张5元,也可以换成(10)张5角。

4、1张10元可以换成(10)张1元和(5)张2元和(2)张5元。

5、1张50元可以换成(5)张10元,也可以换成(10)张5元。

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兑换》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兑换》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兑换》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知识点

1.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方法:人民币÷汇率=外币;外币×汇率=人民币。

2.在兑换货币时,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在用元作单位时,第一位小数表示角,第二位小数表示分,而第三位小数却没有意义,所以在求人民币的题目中,即使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也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求出积、商的近似数。

3.积的近似值的求法:一般要先算了正确的积,再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习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即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4.商的近似值的求法:先看要保留到哪一位,计算时,根据所要保留的数位,只要多除出一位即可,再四舍五入求近似数。

5.其它求近似数的方法:①去尾法。②进一法。③小数除法的余数:小数除法的余数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练习题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2角,也可以换成()张5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张1角和()张2角和()张5角。

3、5张1元可以换成()张5元,也可以换成()张5角。

4、1张10元可以换成()张1元和()张2元和()张5元。

5、1张50元可以换成()张10元,也可以换成()张5元。

参考答案

1、1张1元可以换成(5)张2角,也可以换成(2)张5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10)张1角和(5)张2角和(2)张5角。

3、5张1元可以换成(1)张5元,也可以换成(10)张5角。

4、1张10元可以换成(10)张1元和(5)张2元和(2)张5元。

5、1张50元可以换成(5)张10元,也可以换成(10)张5元。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031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