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位置的确定复习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位置的确定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上)第五章复习位置的确定
一、知识点:
1.坐标(x,y)与点的对应关系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x与y组成的数对,记作(x,y);
注意:x、y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2.平面直角坐标系:
(1)、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四个象限和两条坐标轴
(2)、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坐标轴上的点至少有一个坐标
为0;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原点
的坐标为(0,0)。
3.坐标(x,y)的几何意义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代数与几何联系的纽带,坐标(x,y)有某
几何意义,如点A(-3,2)它到x轴、y轴、原点的距离分别是︱x︱
=︱2︱=2,︱y︱=︱-3︱=3,OA=。
4.注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
点P(x,y)在第一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
点P(x,y)在第二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
点P(x,y)在第三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
点P(x,y)在第四象限内,则x>0,y<0,反之亦然.
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这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6.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7.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8.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坐标轴上点P(x,y)连线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点P(x,y)在各象限的坐标特点
X轴Y轴原点平行X轴平行Y轴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0)(0,y)(0,0)纵坐标相同
横坐标不同横坐标相同
纵坐标不同x>0
y>0
(+,+)x<0
y>0
(-,+)x<0
y<0
(-,-)x>0
y<0
(+,-)

9.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过程如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10.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JAb88.COm

二、典型训练:
1.位置的确定
1、如图,围棋盘的左下角呈现的是一局围棋比赛中的几手棋.为记录棋谱方便,横线用数字表示.纵线用英文字母表示,这样,黑棋①的位置可记为(C,4),白棋②的位置可记为(E,3),则白棋⑨的位置应记为_____.
2、如图所示的象棋盘上,若”帅”位于点(1,﹣3)上,“相”位于点(3,﹣3)上,则”炮”位于点()
A、(﹣1,1)B、(﹣l,2)C、(﹣2,0)D、(﹣2,2)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特点:一)确定字母取值范围:
1、点A(m+3,m+1)在x轴上,则A点的坐标为()
A(0,-2)B、(2,0)C、(4,0)D、(0,-4)
2、若点M(1,)在第四象限内,则的取值范围是.
3、已知点P(x,y+1)在第二象限,则点Q(﹣x+2,2y+3)在第象限.
二)确定点的坐标:
1、点在第二象限内,到轴的距离是4,到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的坐标为()
A.(-4,3)B.(-3,-4)C.(-3,4)D.(3,-4)
2、若点P在x轴的下方,y轴的左方,到每条坐标轴的距离都是3,则点P的坐标为()
A、(3,3)B、(﹣3,3)C、(﹣3,﹣3)D、(3,﹣3)
3、在x轴上与点(0,﹣2)距离是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4、若点(5﹣a,a﹣3)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a=.
三)确定对称点的坐标:
1、P(﹣1,2)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
2、已知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为,则的值是()
A.B.C.D.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的横坐标乘以﹣1,纵坐标不变,
得到点A′,则点A和点A′的关系是()
A、关于x轴对称B、将点A向x轴负方向平移一个单位得点A′
C、关于原点对称D、关于y轴对称
3.与平移有关的问题
1、通过平移把点A(2,﹣3)移到点A′(4,﹣2),按同样的平移方式,点B(3,1)移到点B′,则点B′的坐标是.
2、如图,点A坐标为(-1,1),将此小船ABCD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A′B′C′D′.
(1)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画出平移后的小船A′B′C′D′,
写出A′,B′,C′,D′各点的坐标.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
A.(3,7)B.(5,3)C.(7,3)D.(8,2)
4.建立直角坐标系
1、如图1是某市市区四个旅游景点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请以某景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下列景点的位置.①动物园,②烈士陵园.
2、如图,机器人从A点,沿着西南方向,行了4个单位到达B点后,观察到原点O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则原来A的坐标为(结果保留根号).
3、如图,△AOB是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则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A,B.
5.创新题:一)规律探索型:
1、如图2,已知Al(1,0)、A2(1,1)、A3(-1,1)、A4(-1,-1)、A5(2,-1)、….则点A2012的坐标为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型:
1、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设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cm,整点P从原点O出发,速度为1cm/s,且整点P作向上或向右运动(如图1所示.运动时间(s)与整点(个)的关系如下表:
整点P从原点出发的时间(s)可以得到整点P的坐标可以得到整点P的个数
1(0,1)(1,0)2
2(0,2)(1,1),(2,0)3
3(0,3)(1,2)(2,1)(3,0)4
………

根据上表中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当整点P从点O出发4s时,可以得到的整点的个数为________个.
(2)当整点P从点O出发8s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可以得到的所有整点,并顺次连结这些整点.
(3)当整点P从点O出发____s时,可以得到整点(16,4)的位置.
三、易错题:
1、已知点P(4,a)到横轴的距离是3,则点P的坐标是_____.
2、已知点P(m,n)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等于5,则点P的坐标是_____.
3、已知点P(m,2m-1)在x轴上,则P点的坐标是_______.
4、如图,四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2,8),(–11,6),(–14,0),(0,0)。
(1)确定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2)如果把原来ABCD各个顶点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增加2,所得的四边形面积又是多少?

三、提高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4)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若a0,则点P(-a,2)应在()
A.第—象限内B.第二象限内C.第三象限内D.第四象限内
3、已知,则点在第______象限.
4、若+(b+2)2=0,则点M(a,b)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
5、点P(1,2)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是.已知点A和点B(a,-b)关于y轴对称,求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C的坐标___________.
6、已知点A(3a-1,2-b),B(2a-4,2b+5).
若A与B关于x轴对称,则a=________,b=_______;若A与B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___,b=_______;
若A与B关于原点对称,则a=________,b=_______.
7、学生甲错将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次序颠倒,写成(m,n),学生乙错将Q点的坐标写成它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写成(-n,-m),则P点和Q点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8、点P(x,y)在第四象限内,且|x|=2,|y|=5,P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
9、以点(4,0)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圆与y轴交点的坐标为______.
10、点P(,)到x轴的距离为________,到y轴的距离为_________。
11、点P(m,-n)与两坐标轴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点P到x轴和y轴的距离分别为3和4,则P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点P在第二象限,若该点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1,则点P的坐标是()
A.(1,)B.(,1)C.(,)D.(1,)
14、点A(4,y)和点B(x,),过A,B两点的直线平行x轴,且,
则______,______.
15、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4,以AB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AB边的中点为原点,
建立直角坐标系,则顶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16、通过平移把点A(2,-3)移到点A′(4,-2),按同样的平移方式,点B(3,1)移到点B′,
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
17、如图11,若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B′C′,
则A点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A.(-3,-2)B.(2,2)C.(3,0)D.(2,1)
1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A(a,b),若ab=0,则点A的位置在().
A.原点B.x轴上C.y轴上D.坐标轴上
19、已知等边△ABC的两个顶点坐标为A(-4,0)、B(2,0),
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ABC的面积为______.
20、(1)将下图中的各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都乘以-1,与
原图案相比,所得图案有什么变化?
(2)将下图中的各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乘以-1,与原
图案相比,所得图案有什么变化?
(3)将下图中的各个点的横坐标都乘以-2,纵坐标都乘以-2,
与原图案相比,所得图案有什么变化?

延伸阅读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圆》集体备课教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圆》集体备课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课题5.1圆(一)

教学

目标1、理解、掌握圆的定义.

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圆的概念.

难点:会确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具多媒体教材相关资料

教法合作探究启发引导

一次备课集体备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思考:平面上的一个圆把平面上的点分成哪几部分?

二、探究学习:

1.尝试:量一量(1)利用圆规画一个⊙O,使⊙O的半径r=3cm.

(2)在平面内任意取一点P,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若⊙O的半径为r,

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那么:

①点P在圆dr

②点P在圆dr

③点P在圆d

2.概括总结.

(1)圆是到定点距离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内部是到的点的集合;

(3)圆的外部是的点的集合。

3.典型例题:

例1、已知点P、Q,且PQ=4cm,⑴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集合。⑵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有几个?请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⑶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把它画出来。

例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D中,角C为直角,AC=4,BC=3,E,F分别为AB,AC的中点。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试判断点A,C,E,F与圆B的位置关系。

4.巩固练习

(1)⊙O的半径10cm,A、B、C三点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8cm、10cm、12cm,则点A、B、C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A在;点B在;点C在。

(2)⊙O的半径6cm,当OP=6时,点A在;

当OP时点P在圆内;当OP时,点P不在圆外。

(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以A为圆心2cm为半径作⊙A,则点B在⊙A;点C在⊙A;点D在⊙A。

(4)已知AB为⊙O的直径P为⊙O上任意一点,则点关于AB的对称点P′与⊙O的位置为()

(A)在⊙O内(B)在⊙O外(C)在⊙O上(D)不能确定

三、归纳总结:

(1)圆的定义。

(2)画圆并体会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是和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课后作业】

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以A为圆心2cm为半径作⊙A,则点B在⊙A;点C在⊙A;点D在⊙A。

2、已知⊙O的半径为5cm.(1)若OP=3cm,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P在⊙O;(2)若OQ=cm,那么点Q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Q在⊙O上;(3)若OR=7cm,那么点R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R在⊙O.

3、⊙O的半径10cm,A、B、C三点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8cm、10cm、12cm,则点A、B、C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A在;点B在;点C在

4、⊙O的半径6cm,当OP=6时,点A在;当OP时点P在圆内;当OP时,点P不在圆外。

5、到点P的距离等于6厘米的点的集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AB为⊙O的直径P为⊙O上任意一点,则点关于AB的对称点P′与⊙O的位置为()(A)在⊙O内(B)在⊙O外(C)在⊙O上(D)不能确定

7、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厘米,AD=4厘米(直接写出答案)

(1)以点A为圆心,3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2)以点A为圆心,4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3)以点A为圆心,5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8、已知:如图,BD、CE是△ABC的高,M为BC的中点.试说明点B、C、D、E在以点M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教学反思】

主备人学科数学主备时间集体备课时间

执教人执教时间执教班级教时

课题5.1圆(二)

教学

目标1、认识圆的弦、弧、优弧与劣弧、直径及其相关概念.

2、认识圆心角、等圆、等弧的概念.

3、了解“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并能用之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圆的相关概念.

难点:容易混淆圆的概念的辨析.

教具多媒体教材相关资料

教法合作探究启发引导

一次备课集体备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前一节课,学习了圆的有关概念,探索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课将进一步学习与圆有关的概念,为今后研究圆的有关性质打好基础.

二、探究学习

1.预习圆的相关概念

结合图形逐个介绍半圆、优弧、劣弧、弓形、同心圆、等圆的概念及这些几何元素的表示法。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半圆和弧一半圆也是弧,是半个圆周,但弧不一定是半圆,半圆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也不是弓形;直径和弦,是过圆心的特殊弦,但弦不一定都是直径;同圆、等圆、同心圆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与圆有关概念

(1)请在图上画出弦CD,直径AB.

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直径.

(2)弧、半圆、优弧与劣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方法:________.

劣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方法:________.

(3)借助图形理解圆心角、同心圆、等圆.

圆心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心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_______.

等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典型例题

例.已知:如图,点A、B和点C、D分别在同心圆上.且∠AOB=∠COD,∠C与∠D相等吗?为什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学案分析(人教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学案分析(人教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学案分析(人教版)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二、电流和电路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小小电风扇、电子门铃、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现象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三、串联和并联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四、电流的强弱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要辅导资料(第五章)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要辅导资料(第五章)”,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要辅导资料(第五章)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991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