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精读与略读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读与略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略读与精读》教学反思


《精读与略读》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读书方法,为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侧重点是介绍略读。讲述了略读的意义。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学生通过自学完全能读懂这篇文章,在本课时的教学上我按教学设计以两张学习单让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难度不大,通过阅读课文,文中提及的定义——精读、略读;怎样进行略读的方法学生们都搞得清清楚楚,但如何把在本节课上重点学习到的新的读书方法——略读付之于行动才是我在本节课所要传授的重点。

我在课堂上用了近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尝试用略读的方法阅读我们将要共读的课外书——《上下五千年》,指导他们看前言、看目录,了解本书的梗概,还让他们读了第一则故事,学习“一目十行”地读书方法。最后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小学阶段课堂上的学习以精读为主,但学生业余的阅读应该以略读为主,从一个人一生时间来看,略读的时间应多于精读。在本节课上我用了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了略读指导,我相信,今天的练习为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略读打下一定的基础的。

延伸阅读

精读与略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精读与略读》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精读与略读两种读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侧重点是介绍略读。讲述了略读的意义,怎样进行略读,略读应该注意些什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对精读讲得较为简略,但很精当。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依据
这是一篇自渎课文,我准备用一课时教完。根据课程标准所要求完成的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两种阅读方法——略读和精读。
2过程与方法
讲述略读的意义及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掌握略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三)  、教学重点和确定的依据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略读的方法。因为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该节课的主要目标。
二、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精读与略读》是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自学讨论法组织教学,其中还穿插运用提要法,圈点划注法。通过这些来培养学生的表达、概括、分析能力。三
三、说学情、学法
本班是个总体学习水平不高,两极分化明显的班级。根据这些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找、划、分析、概括的学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调动起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有所收获,我安排了如下几步: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再来掌握两种读书方法。
(谈话引入主要想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提醒学生课文的类型,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
2.板书:精读与略读
说明  所代表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精读?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段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词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2)什么是略读?
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这一程序,意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着重学习“略读”部分
1.为什么还需要具备略读能力呢?
(“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
2.略读有什么作用?画出关键词句。
(“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
3.怎样进行略读呢?小组讨论。
4.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1)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2)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略读。
(3)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为什么?
(4)怎样做才取得略读的最佳效果?
(设计这一步,主要让学生明白具有略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学习略读的方法。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叫给了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四)、小结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文内容谈。
2.从好词佳句方面谈。
(通过小结交流可让学生加深对略读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摘抄能力。)
(五)、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1.用略读的方法阅读12课后面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
2.再用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阅读时可圈圈画画。
3.相互交流。
(设计这一步,主要想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课文,能否学以致用,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最后的总结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七、作业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外文章或一本课外读物。
(课外延伸可巩固学生刚学的读书方法,使之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12.精读和略读
结合起来
读书效果最佳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我的板书就体现了这一点。

推荐概览有“法”,精读有“招”


略读课文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教学的细嚼慢咽,可以粗知大叶些,但粗知并非浅知,重点之处仍需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也就是整体概览,局部精读。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在《金钱的魔力》一课的教学中,概览课文内容,精读文本重点,品悟人物本质,为我们作了很好地范示。

一、概览有法

崔峦指出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快速地概览全文,把握文本大意。

梳理人物,概览内容教学伊始,虞老师就让学生抓鬼,从而理出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我、托德和老板。紧接着,虞老师让学生借助人物的出场顺序来概括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此,有利于学生迅速地从文本中捕捉重要信息,快速地梳理文本内容,达成概览全局的目的。

概览语言,品悟鬼品课文从第十一段开始,对老板进行了大段的语言刻画,正如虞老师所讲的全文共1549个字,老板这个鬼却一口气说了604个字的鬼话,真是鬼话连篇。虞老师让学生研究老板的话,选择最有感悟的句子划下来,并用一个词概括老板的这番话用的是什么法?学生兴趣十足地归纳出了激将法、溜须拍马法、连环法、吹牛法、百依百顺迁就法等等方法,无需更多引导,老板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鬼品便跃然而出了。

二、精读有招

略读教学中,粗知并非浅知,重点之处仍需精读。《金钱的魔力》中,马克吐温抓住人物的神态和语言进行了细致刻画,使得人物的本质跃然纸上。其中,又以第六自然段对托德笑容的刻画最为生动、细致与传神,因此,在教学时,虞老师以此为重点,不惜花费时间,多管齐下,精耕细作。

【精彩重现】

师:(课件呈现第六自然段)每一个读过这篇课文的人都会觉得第六自然段写得太生动,太传神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托德的鬼相,你们在这个自然段的旁边写上了什么批注?(生:见钱眼开;爱财如命;虚情假意)

师:这段话是描写的是托德的什么?(笑容)你们对笑有研究吗?能不能说出十种以上不同的笑?(微笑、讥笑、哄堂大笑、捧腹大笑、皮笑肉不笑)

师:托德的笑属于哪一种?(皮笑肉不笑)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笑容吗?(生摇头)生活中不曾见过这样笑容的人,绝对是幸运而又幸福的人。虞老师从网上找了一张像托德这样笑容的图片,想看吗?(生纷纷说想)(出示沙皮狗的嘴脸图片)(生大笑)

师:认识它吗?(生:沙皮狗)这就是托德的笑。(引读句子:这张脸上有有还有就像你往又像)

师:看了图片,你会觉得托德的笑太

生:肉麻;丑陋;难看;恶心。

师:简直令人作呕。

师:托德人不难看,为什么笑起来如此丑陋?

生:因为他看到了我的大钞票,是冲着钱笑的,是虚情假意的笑。

师:这就是托德的鬼品啊见钱眼开、虚情假意(板书)

虞老师的局部精读,妙在有招:通过学生的读读、找找、划划、写写(旁注)找到了托德的鬼品,落实了学生的自读自悟;然后又通过联系生活,不同笑容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托德的笑容是皮笑肉不笑,是丑陋的;紧接着,虞老师又出示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的像托德这样的笑容图片,让学生意外地看到了沙皮狗的脸,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托德的肉麻、恶心和令人作呕的丑态。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本性也很自然地浮出水面。这一板块的教学,可谓层层推进,丝丝入扣,对重点内容的感悟可谓精耕细作。形象地说,略读课文教学就是用锄头开垦土地,选择最大的一两块土块,再用锄头敲打致细的过程。略读教学,也该略有所得。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分类与整理”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积累领悟分类的含义。
我先让学生观看几张整理前与整理后的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知分类整理的重要性。接下来呈现教材上的主题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分一分、画一画,找了两个不同分类标准的学生上黑板分。在讲台上分类的两个同学,一个只是把相同形状的放在一起,然而并没什么规律和顺序,显得比较凌乱,而按照颜色来分的同学是从下往上摆的,非常整齐,我就让孩子们对比这两个同学分的结果,同学们一致认为按照颜色来分的比较好,因为整齐,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出来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少,这样引导学生发现该怎样分类整理。通过整理气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不足之处是: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出现部分学生对象形统计图没有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涂色,这是我授课中疏忽的知识点。

《军神》教学纪实与反思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军神》教学纪实与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年级:五年级版本:教科版课型:阅读)
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研讨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深刻体会军神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品质。
解决的对策:
一、自主表达感受。把谈学生的感受作为学习课文的突破点,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悟,畅谈自己的体会。
二、走进课文,体验人物的感受。研究沃克的感受,了解他情感和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刘伯承超乎常人的举动、令人敬佩的意志。走进课文,亲历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将分析、讲解和情感上的沟通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
三、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主要的教学模式
主要的教学模式(名称):自主感悟式。
主要的理论依据(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渐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自主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二要: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价值。
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初步感悟人物品质;
三、自主探究,深入感悟人物品质;
四、升华主题,深化情感。
【教学纪实】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军神》。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军神指的是刘伯承,是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的。(板书:刘伯承沃克)
师:沃克医生又是怎样来评价刘伯承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沃克医生的话读一读。(生齐读。)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这样称赞?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找到的是手术前这一部分,通过对沃克医生的描写体会到的。(沃克医生余怒未息,但熟练地解开了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怔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他重新审视这个病人。)前文写到沃克医生是一个神情孤傲的人,对人很冷漠,病人来了他甚至连头也不抬。可是当他看到刘伯承的病情时,眼睛里却显出了惊异的神情,这里还写到了沃克医生几次怔住了,还重新审视了这个人,这足以说明刘伯承的病情很严重,有可能是他平时所没见过的。这么重的伤势刘伯承能忍受的住,还依然那么平静,可见他很坚强,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谈体会这很好。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也要向他学习。
生:我通过读书知道了刘伯承不仅伤势严重,而且手术还拒绝打麻醉药。他觉得眼睛离脑子太近,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他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听到这一切,沃克医生再一次怔住了,沃克医生是军医,经常给伤员做手术,可不打麻药的手术沃克医生却从没做过,这让他很吃惊,这会是非常疼痛的。由此我可以看出刘伯承他很坚强,很勇敢,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课件出示:沃克再一次怔住了这句话。)
师:怔住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应该怎样读出沃克医生此时此刻的表现呢?大家在下面练习读一读。
师:谁来试一试?
(生读课文。)
师:你读得很流利,但是老师觉得你的感情还不够饱满。大家想,沃克是德国著名的军医,可是他也从没见过伤势这么重的病人,从没遇到过病的这么重还拒绝使用麻醉药做手术这样的事情,所以此时此刻的沃克医生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怀疑紧张担心。)
师:谁能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大家听一听老师读得怎么样,好不好?
(师读课文,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我想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要给我鼓掌呢?(生评价教师朗读)是啊,朗读就要满怀激情,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我们大家一同来试一试好不好?
(全体学生齐读。)
师:事实证明刘伯承正是以他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出色地指挥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此时此刻,他将为此付出和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不打麻药的刘伯承在手术台上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看。
生:我是从沃克医生的表现体会到的。(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颤抖不是因为他的医术不高,而是他从没做过病得这么重,还竟然不打麻药的手术。他很紧张,也担心手术中途刘伯承忍受不住剧烈的疼痛,甚至会一下子跳起来或昏死过去,这样手术就会中断了,再打麻药也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他担心,紧张。连医生都紧张了,可见当时病人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刘伯承的意志真坚强,他不愧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生1:我通过对刘伯承的描写体会到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生2:我补充,我通过一声不吭能感到他的坚强。一般人身上受比较严重的伤都会不自觉地哼叫,而此时刘伯承正在接受不打麻药的眼部手术,医生在用刀子割他的烂肉,割他的眼珠,他却能忍受疼痛一声不吭,他的疼痛达到了极点。我觉得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可真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个了不起的军人!
生3:我补充,我通过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体会出刘伯承的坚强。一般我们家里的床单用的时间久了,破旧了有可能用力会被撕破,而崭新的单子我觉得根本不可能轻易地用手把它抓破,刘伯承竟然把崭新的白垫单抓破了,说明他当时用的力量是很大的,他在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他把所有的疼痛、力量都凝聚在手上,他在万分疼痛的情况下在一分一秒地在忍受,在煎熬,他的确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师:是啊,刘伯承用他坚强的意志创造了不打麻药施行眼部手术的一个奇迹,他的英雄壮举不但使沃克医生震惊和感动,也让我们的心底涌起了一股股敬佩和赞美之情。下面我们将一同来目睹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放影片。)
师:同学们,看过这触目惊心的手术,你有什么感受?

生1:刚才我在看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的时候,我的心都揪起来了。真是太害怕了,我的心都在疼,刘伯承是怎么忍受住疼痛的,真是难以想像!
生2:我听到了剪子咔嚓咔嚓铰肉的声音,像是在铰我的心,我的心也随着剪子的起落一揪一揪的,吓得我都不忍心看了!真是太害怕了!它能忍受住这样的疼痛,他真是一块刚,一块铁!我太佩服他了!
生3:我觉着刘伯承在手术中一定会想:我要挺住,我一定要坚持配合医生做完手术,重返战场,我要让德国医生看看中国的军人就是这么了不起!我觉得刘伯承真是好样的,他可真是了不起的男子汉!
师: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是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刘伯承的敬重之情共同再读一读手术中的段落,再一次地去感受刘伯承的刚强和勇敢!
(学生齐读手术中的两段课文,课件出示:病人一声不吭)
师:谁能再来读一读刘伯承的表现?
(生读课文。)
师:多么刚强、无畏的军人哪,手术之后的刘伯承又有哪些表现令我们感动呢?
生1:我通过脸色苍白能感受出手术给刘伯承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一次他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他忍受了极大的痛苦,手术之后身体非常虚弱。
生2:我从72刀能感到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不打麻药做眼部手术那么痛苦,一般人早就昏死过去了,而他却能在默默忍受着巨大的疼痛的同时在心里默默地数着刀数。这是一个常人做不到的,我想也只有刘伯承才能做得到!可见他的意志力多么顽强,所以我要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师:同学们,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手术,现在假如你就是躺在病床上的刘伯承,手术开始了,不用麻醉药,手术刀向你受伤的眼球割下去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生:疼!钻心的疼!
师:甚至我们会疼得大叫着蹦起来!可是,刘伯承不但忍受着万分疼痛,而且还非常镇静地数着沃克医生的刀数。一刀,两刀,三刀,就这样一直数到了72刀。刀刀见血,刀刀见肉啊!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有着血肉之躯的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中国军人,中国将领的一种钢铁般的意志。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就是中国军队的神,是中国军队的魂!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军队就会所向披靡,一往无前。让我们大声赞美和歌颂我们的军神吧!
师:学到这里,我们大家都深深地被刘伯承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感动了。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你内心的感受。
(学生动笔写。)
师:谁来读一读?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带着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来读。
师:同学们,看来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心声。下面请同学们全体起立,饱含着对刘伯承爷爷的敬佩和赞美之情高声朗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
【教学反思】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军人刘伯承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角度地解读军神,全面认识堪称为军神的刘伯承。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神态描写,从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了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刘伯承元帅形象。如何去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这个难点的突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把握的。如何将课文深入浅出地教好,让学生得到情感升华与体验,这是对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挑战。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读课文感悟神
1.从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中感悟。这篇课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的同时,重点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手术前,沃克医生的表情开始是冷冷的,当刘伯承拒绝用麻醉药时又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时,沃克医生又对他非常佩服。这些神情的变化,先让学生读书中自主发现,然后再充分地感情朗读,并想想、议议: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从侧面了解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从刘伯承在治眼过程中的表现感悟。教学时让学生默读,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刘伯承手术时表现的相关词句:(1)刘伯承不愿意使用麻醉剂。(2)手术时,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如雨下。(3)手术结束后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学生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到一般的军人是做不到的,从而领悟到刘伯承手术中忍受剧烈痛苦,体现出他坚强的意志。
二、在读中感悟,领会神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高潮。在指导学生找重点词语时,一改过去把词揪出来独立理解,而是随学生思绪流程,让学生积极自主地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文中寻找答案。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改变以往重知识轻思维过程的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得到自主,活泼的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选择了尝试认识再实践的教学方式。我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用标识符号画出表现人物情绪、心理反应和神态变化的词语,从中体会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将军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情得到升华。
三、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体会神
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肯定遇到过生病或受伤的现象。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刘伯承在医治过程中没有使用麻醉剂进行对比,学生体验到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蝙蝠与雷达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撞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一、成功之处:
1、三次不同的实验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得出结论,降低了讲解的难度,使教学重点迎刃而解。
2、通过细致的讲解和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明白蝙蝠探路的方法。由于本文所叙述的内容,学生大都没有感性认识,这篇课文对聋生来讲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在演示蝙蝠夜间飞行探路方法时,我针对聋童认知特点,将手语与身体的肢体语言紧密结合,假设自己就是蝙蝠,前方有一棵大树,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大树,马上把这一信息传到耳朵,蝙蝠就知道前方有大树,便绕过大树。这就是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这样形象生动的演示,使原本高深奥妙的科学原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觉得课文不再那么难以理解,真正做到化难为易。
3、鼓励学生复述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说充分。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说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
4、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了简单示意图,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画出雷达的工作原理图,再借助这两份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不足之处:
课文的四、五自然段介绍了科学家做的实验,是文章的难点部分,我设计了表格要求学生填写。通过填表,学生理解了蝙蝠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而且是配合起来探路的。考虑到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解释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这些语句,再读一读,比一比。虽然我设计了很多恰当的点拨与设问,但课堂上学生对这样的知识较强的课文还是理解得不够深刻,领会得不十分得当。一节课要完成这么多知识的传授是不可能的,课前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渗透,课后还要加强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同时聋生知识视野还要再开阔些,那样讲解课文才会达到满意的收获。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还应该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这部分,教师代劳了,没有达到课堂的预期效果。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三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中课文第13课《小河与青草》。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有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认识6个汉字。理解生词。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小河与小草谦虚谨慎,甘于奉献,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教学内容分析:

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个维度。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既能巩固汉语拼音,又能复习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力求在玩中学,玩中巩固,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首先,我注重了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单靠理性的分析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儿童更是如此。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的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读有层次。初读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在小组讨论中读一读,讲一讲自己最想读的句子。然后,通过学生看图,逐段反复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读有目标。在每一次朗读的过程中,我都以对话形式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读有所依。如:我在初读时,向学生提出了:把你们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并向小组的同学讲一讲。让学生在读中有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读的方法,形式多。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较多读的方式。比如,小组互相交流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的轻松,读得有趣。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其次,我注重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融合。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是统一的,因此,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读、演、看、说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以达到实现情感目标并与认知目标相结合。我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提供学生宽泛的学习空间,给他们绝对的自由,和教师朋友般的相处。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或商量的语气表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乐于思考。多种激励手段的运用,教师赞扬,肯定的话语,以及小青草的发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将自己的身份定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同由未知走向已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探讨小河与青草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会这么幸福快乐,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我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与突破重难点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一


本文是两段对话,共六小节。引导学生读好两次赞美,两次感谢,从中体会到感恩与互助的精神。

教学本课时,先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题:小河与青草

共同分析并学好三个生字,一个二类字后,(河与江区别,同时还要与和、何进行区分,本来是不想的,可孩子们都提出来了,想懒都懒不掉青让孩子明白是一种颜色与是和的意思,刚好与上面结合理解)想引导孩子们学习着看课题提问。于是问孩子: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孩子们不太理解,不少孩子还是说的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课前我已经让他们读过课文了。)有孩子说:我知道小河与青草是好朋友。没有强求,想着还是慢慢再引导吧。于是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着:好朋友

有孩子说:我知道他们住在一起。(板书:住在一起)顺势问,小草住在哪里(小河边)孩子们边说,我边在刚才读题理解小河时画的一小小河流边加上了青草。

师: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住在一起会怎样呢?本来是想由此引导孩子们初读课文的。可立刻有孩子说: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夸奖只好改变思路板书:互相帮助互相感恩。再根据板书,跟我读上面这句话:小河与青草住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夸奖,是一对好朋友。提问:你从哪儿知道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夸奖的呢?现在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于是和孩子们一起找出互相帮助的段落读(第三节)。这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理解:紧紧要不浑浊。孩子们还感受到小河很有礼貌。引导孩子们读出感恩的语气。

再找第五节读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这句与上句结构相似,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明白这里为什么用也。这里很好引导,因为指名读时,有孩子忘记读了,我就问这里为什么要用也呢?孩子们说不清。我们一起举例说明,我说:你扫地,我也扫地。孩子们立刻说:我读书,你也读书。你擦桌子,我也擦桌子。我写字,你也写字。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人做类似的事的时候,再说可用也来说明。理解:充足干枯

读完这两段,也就下课了。

第二节课继续根据上节课孩子们的回答:他们住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夸奖,是好朋友。来读好课文。学完剩下的三个生字

读互相夸奖的话

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第二节与第四节。重点引导读好真清啊真让人喜爱,理解碧绿碧绿的读好这两句,关键在于夸奖要真诚。

读课文的一、六节,理解更欢、更绿,再体会长满了青青的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互相帮助的好处。

最后跟孩子们一起练习了分角色朗读课文。孩子们边表演边读,虽然表演得不那么出色,读得也并不很特出,不过个个兴致很高。

反思:孩子们能一下子找到文章的中心,这让我很高兴。不过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只有那么几个,这样我也很满足了。跟着孩子们的思路学习下来,孩子们对课文的感情把握的还好。不过有感情地朗读还要加强练习,引导。

《国徽》教学设计、反思与点评


〖教学目标〗

1.学生会写生字8个,会认生字6个,积累课文中的好句子。
2.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按要求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爱护和崇敬。诗歌巧妙地告诉孩子,庄严的国徽在生活中出现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感到国徽是那么亲切,自己虽年纪小,也能用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设计思路〗

1.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这节课上,学生通过默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互动表演读,教师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2.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点,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多向对话,实现合作阅读、探究性阅读。课上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然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放大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课上设计了“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4.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学习方式。这节课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要用好这些教学设计,必须注重两点: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准确把握自己的课堂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制作和使用课件的基本技能,这样,能更好地达到营造课堂情境的目的和处理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平日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包括学习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学习,如何在讨论的时候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长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3.师抽读字卡,全班抢读,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读音。
[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所以安排了“默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您知道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
3.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
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②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污泥擦干净?
④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过去,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认真读书和深入思考,就急于提出问题,结果经常提的不着边际。对此,我要求学生质疑前,先留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平静地读书和思考,并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静心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再提到全班讨论。这样,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

(四)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1.梳理疑难,明确研究方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师生一起梳理:
①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②对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梳理。
[要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质量,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再对问题进行归类。比如词语理解、常识性问题、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问题等,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2.合作探究、多项互动。(解决与内容有关的问题)
①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画、思考,寻找答案。
②小组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长带领交流。
[课堂上,要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及选择内容的方法的权利,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弹性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③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及时做出合适的应答。]
④在学习过程中你都得到过谁的帮助或者帮助过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3.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决与国徽有关的问题)
①学生直接上网下载或摘录有关的资料。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结合平时观察和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③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为国徽增添光彩?
4.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下面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们想怎么读?
[教师以征求的口吻与学生商量以哪种方式读书,一来,尊重学生,体现师生的平等,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方式选择。二来,也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五)个性展示、体验成功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种,也可以自己创造方法表达。
①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
②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
③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
④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
⑤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这节课,原本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安排在解决与国徽有关的问题时。但在学习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的污泥擦干净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可不可以现在上网查阅一下与国徽有关的资料?”这一下子,打乱了我预定设计的思路。但学生提得很合理,现在查阅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表扬了这个学生很会学习。其他小组也受到启发,纷纷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颁布的时间与内容,我国国徽图案的诞生,我国国徽的组成和寓意,国徽的悬挂和使用等内容。我又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联系生活,从而明白了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尊重爱护国徽,就是尊重自己的祖国。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总结,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只有这样,“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得以体现与落实。
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课堂应变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和学生同步前进,实现“双赢”。
在今后备课中,教师要经常预测学生学习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备可能”也是我们应对课堂质疑问难的一个有效方法,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案点评〗

《国徽》是“祖国在我心中”单元的一首儿歌,语句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容也较浅显。针对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设计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唤起了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情感,激发了学习兴趣。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1.积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平等、互动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地显著特征。针对教材特点,在学习生字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教师都大胆的放手给学生,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长带领交流。在全班交流时,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这样就使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了语文材料,在自主实践中,运用方法,形成能力。使课堂形成动态生成的融语言训练、情感熏陶于一体的集合。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本节课教师就注意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教育理念,课堂上给每个学生敢于质疑,张扬个性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之乐趣。教学中教师多次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己选择展示的方式等,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体现资源优势,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这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让学生直接上网查阅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对文本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扩充了语文教学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快乐王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快乐王子》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乐王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长山学校 毕利群

【教学内容】

《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得意之作,也是近百年来世界公认的优秀童话之一。文中的王子和燕子,一个原本快乐、高贵,令人羡慕,一个原本自由自在、快乐高飞;可他们都因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在作家营造的浓浓悲情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极善”,领悟到了一种“大乐”。文章语言平实,讲述性强,字里行间蕴涵着一种荡气回肠的美,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快乐”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感悟作者从燕子入手突显王子品质的写作方法。体会“快乐”的真谛。

【设计理念】

1.以疑促思,把握情感主线组织教学。

2.以读为本,将朗读训练贯穿课堂始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学习课文1———8自然段,小结学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0———24自然段,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感悟作者从燕子入手突显王子品质的写作方法。体会“快乐”的真谛。

一、导入新课。

1、朗读课题。请同学读出不同的感情。(快乐悲伤)

2、上节课我们在学习这个故事时,还遗留了两个问题,你们还记得吗?

3、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再次走入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

4、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王子帮助女裁缝的吗?

(1、画词语2、谈感受3、有感情的朗读)

5、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10——19自然段。

1.出示学法指导。

默读10——19自然段,画出让你深受感动的语句,作上批注。

2.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朗读

(1)救助写剧本的年轻人:

王子在帮助了女裁缝后,又去帮助了谁?

那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

抓“唉,我现在没有红宝石了……”,体会王子的善良、无私、伟大。读出感受

抓“燕子哭了起来,不肯啄他的眼睛……王子再三央求……”,体会燕子内心的伤心、矛盾、不忍。

“再三央求”比上文的“再三求”只多一个“求”,能否互换?体会王子助人的决心。读出感受

引导学生读描写年轻人的语句

王子他看到了一幕怎样的情景,才让他下定决心去帮助那位年轻人的?

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作家,你认为应该是什么?(忍饥挨饿、饥寒交迫、穷困潦倒)

来,请把你眼中的这位年轻人读出来

来,请把王子眼中的这位年轻人读出来

这苦难的一幕,王子全部看在了眼里,于是他(引读)-----再三央求燕子……

师:年轻人终于可以写完剧本了,他是多么快乐呀!

王子虽然舍弃了一只眼睛,但是他给年轻人带去了---------(生答)快乐

这是一个怎样的王子?

这是一只怎样的燕子?

(2)救助卖火柴的小女孩:

后来这样一位善良的王子和这样一只好心的燕子又去帮助了---(生答)卖火柴的小女孩

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呢?

抓“我愿意陪你再过一夜……”体会燕子的变化为王子着想有情有义

谈体会读出感受

燕子燕子,我问你,这次你为什么主动愿意陪王子再过一夜呢?读出感受

王子王子,你可千万不要取下你的另一只眼睛,那样你会变成瞎子的?

所以,王子连声央求燕子说(引读)-----“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抓“王子连声央求……”体会王子舍己助人的品质。

我们一起帮助王子央求燕子吧

引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鞋,王子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她没有袜,王子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她也没有帽子,王子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她把火柴掉在了沟里,父亲会打她的,王子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这是一个多么可怜无助的小女孩啊!王子------连声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王子想到了小女孩的饥饿,想到了小女孩的寒冷,想到了小女孩的可怜无助,他想到全是别人,他唯独没有想到的是------(生答)自己

但是,谁想到了?(燕子)

来,让我们再来把燕子与王子的对话好好地读读!

分角色朗读

师:燕子取下王子的另一只眼睛,放到小女孩的手掌心里。

她笑着跑回家去,她是多么快乐呀!

王子虽然舍弃了他的另一只眼睛,但是他给年轻人带去了---------(生答)快乐

这是一个怎样的王子?

这是一只怎样的燕子?

(3)救助穷人:

王子拿出自己的红宝石,帮助了可怜的女裁缝。王子又献出了一双珍贵的蓝宝石眼睛,去帮助了那个穷苦的年轻人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

(生齐读)“王子让小燕子啄下身上一片片纯金片去送给穷人。”

此时,为什么燕子不再去劝阻王子了呢?

生谈体会

读“你现在瞎了,我要永远跟你在一起。”

三、学习课文20——24自然段

师:多么忠诚的燕子啊,它不辞劳苦地奔波着,至死不渝地陪伴着王子。多么善良的王子啊,他做出了那么多的牺牲,给人们带去了那么多的欢乐,连大街上也能听到笑声了。

1、但是,现在-------师配乐朗诵20---:vml?>执教完《快乐王子》,有老师问我,现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一块石头落了地,轻松。”确实,这也是我当时完成教学任务,如释重负的真切感受。但此时,我再静下心来反思课堂,我认为这节课是有所得也有所失。

虾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三个教学的亮点

1、学贵有疑学习得法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古人又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上节课学习课文时,我们遗留了两个问题,你们还记得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王子帮助女裁缝这一部分的?”本课教学从学生遗留的问题导入,让学生围绕问题使用上节课小结的行之有效的三步学习法展开教学,最后再归结到“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悲伤?”“现在你能告诉我,为什么称他为快乐王子吗?”这两个问题上。整节课思路清晰,教学得法,学生收获的不仅有“渔”,还有“鱼”呀!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读是一种能力。本课教学以读为本,在读上是下了些功夫的。(1)以读为轴心,来统领、覆盖课堂教学,课堂是时时有读声,处处有读声。(2)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默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引读、范读、配乐读,学生读得饶有兴趣,学生读得充分且不枯燥。(3)品词品句,读中感悟。怎样品进语言文字中去的?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抓快乐王子每一次请求燕子的精彩段落,抓王子“再三央求”“连声央求”这些重点词,调动学生的口、耳、眼、脑细细品味并在不断的读中达到“以读促理解,又以理解来读。”感受王子的善良、牺牲和伟大;体会燕子的不忍、好心与至死不渝;体味两颗善良的心停止跳动的悲伤、心碎;直至水到渠成地感悟“快乐”的真谛。

2、双线贯穿体会快乐

《快乐王子》这篇童话故事曲折动人,是一个凄美的悲剧。快乐王子和燕子是作家王尔德塑造出来的两个善良的代表。这个悲剧它一方面用它的悲伤敲击着我们的灵魂,另一方面也用它的至善至美唤醒着人们的向善之心。研读课本时,我们就想:倘若从王子这一条线展开教学,撇开燕子,那势必削弱文本于作者的意图,无法突破作者从燕子这条线索入手突显王子品质的写作方法这个教学难点。于是采用了王子从慷慨付出---无私奉献---舍己---牺牲燕子从不愿意---体会助人的快乐—主动助人为他人着想---生死相随双线贯穿的方法牵动全文,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悲伤,品出王子内心的快乐,直至内心颤动,刻骨铭心地感悟到“付出是一种快乐”的真谛。

二、两个自身的不足

1、心情紧张,适应能力差

由于我校语文教师高手如云,所以本人走出校门,锻炼自身的几率几乎为零。当我来到一所新的学校,走进一间新的教室,面对一批新的学生时,感觉有些无所适从。这集中表现在整节课我的手不释“书”上,我是唯恐一旦放下书,头脑里就会一片空白,当然课堂上偶尔也有说话打结和说错词的现象。在这里,我首先还是要感谢开发区教研室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我本人也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好好学习名师的教学艺术,做到上课沉着冷静,挥洒自如。

2、对学生的评价有些单一

从试教到讲课,同事们一再评价我对学生的反馈与评价有些单一。我想这也是我们平常的教学“启而不发”,“没有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吧。课后反思课堂,我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经后,我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改进:①多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②对学生的反馈要及时,要有针对性和导向性。③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赞扬、鼓励为主。相信在我的激励、呼唤和鼓舞下,学生一定会个个精神饱满,变得更加好学乐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水平。

诚实与信任教学反思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诚实与信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诚实与信任》教学反思

《诚实与信任》一文叙述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描写手法平实,没有过多的气氛渲染,也没有细致的人物刻画,但人物的所作所为却感人至深,“诚信”的美好品质跃然纸上。文章语句朴实,但字里行间洋溢的人间真情却感人至深,是一篇具有较高的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好教材。

在教学第一段时,我提出了一个比较有争论的问题:你认为谁有责任吗?于是学生就此展开了争议,有学生说责任在“我”,因为小红车是停着的,车内没人,而我是开车的,当然责任归我。也有学生说“我”没责任,因为小红车头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这是小红车主的责任。也有学生说尽管小红车有责任,但我毕竟是开着的车,而对方是停着的车,所以责任在我。一个小问题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很自然地化解了难点,为理解“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金钱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这一句全文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重点句做好了铺垫。对后文的处理我采用了角色朗读的方法,学生也很感兴趣,而且学生真的是有所感悟的。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四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情感在朗读对话中升华《小河与青草》教学案例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张红芳

师:请小朋友们读感谢这个词,文中是谁感谢谁呢?

生:(读)感谢!

出示:小河与青草的动画。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录音。(小河和青草的对话)

播放录音对话。

师:小草夸小河什么?用一个字说。

生:小草夸小河清!

师:小河夸小草什么?

生:小河夸小草绿!

出示: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直接读小草说的话。

师:你们读了小草的话,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小河笑了!

师:你们都来夸夸小河!

指多名学生读:你的水真清啊!

师:小河怎样夸小草的/

生:(读)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师:谁来读得碧绿碧绿的,非常绿,绿得发亮!

生:(读)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师:小河和小草听了对方的夸奖后,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小河说:这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

师: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

生:是小草把泥土紧紧抱住,不让泥水流入小河。

生:为什么小草能把泥土抱住?

师:出示实物:(根部带有泥土的小草)老师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后,知道小草的根有固定泥沙的作用,课后你们也可以去读一读。

师:听了小河的夸奖,小草说什么?

生: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师:没有了水,小草会变得怎样?干枯后会怎样?

生:小草不再长高,不能长得碧绿碧绿的了!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演一演小草的种子。(播放音乐)

师:听!鸟儿叫了,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河在潺潺地流着,小草钻出地面,低下头喝喝水!小草小草,你们为什么长得这么高?

师:小草小草,你们为什么长得碧绿碧绿的?为什么这么开心?

生:是小河给了我们充足的水分!

指导读: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连起来读对话,左边的学生读小草的话,右边的学生读小河的话。(戴上头饰,加上表情动作)

师:(出示小草和小河图景)看!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长得更绿了!

小朋友们,你们听了小草和小河的对话,想到了什么?

生:小草和小河他们互相帮助,是好朋友。

生:小草很感谢小河,小河也很感谢小草。

生:小草离不开小河,小河离不开小草。

生:他们得到对方的帮助后,生活得更加幸福!

生:小河和小草都很谦虚!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得真好!在大自然中,许多事物之间都是不能分离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也是一样,平时要谦虚团结,得到别人的帮助后,要心存感激之情。

教后反思:

上述教学中,从感谢一词切入,抓住小草和小河的对话,最后引出感恩之心。采取了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读出事物间相互依存的道理,读出做人要谦虚谨慎,读出了人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中读得轻松,读得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读、演、看、说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以达到实现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的融合。同时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提供学生宽泛的学习空间,给他们绝对的自由,和教师朋友般的相处。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乐于思考,乐于探索。教师将自己的身份定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同由未知走向已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小河与青草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会这么幸福快乐,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二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河与青草》是一则童话故事,课文的寓意很深,意在让学生领悟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彼此欣赏、共同进步。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我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然而课堂上还是出现了不足的地方,反映出了我自身教学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法,读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适时组织、引导、点拨,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读入手,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初读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在小组讨论中读一读,讲一讲自己最想读的句子。然后,通过学生看图,逐段反复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如:学习本课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四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学习到积累,综合运用了绘画、朗读、品评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学中,我采用了较多读的方式。比如,小组互相交流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的轻松,读得有趣。

可是,课堂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因为教学过于多样化而分散了学生学习的精力。

2、在每一次朗读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对话形式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

让学生读有所依。如:我在初读时,向学生提出了:把你们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并向小组的同学讲一讲。让学生在读中有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一些过渡语、引导语使用不恰当等等。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在这过程中使我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2


罗长兵

《与象共舞》一文生动描绘了在泰国人象共舞的神奇画面,反映了人与大象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是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美文。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着重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加以运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定为:一是认字8个,积累词语9个;二是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泰国人与大象之间和谐融洽相处的异国风情,受到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教育;三是了解课文的表达结构,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从题入手,质疑定向

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谁与象共舞?与象共舞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与象共舞是什么意思?我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并出示投影打出我事先预设的问题,学生惊喜地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与老师提出的问题惊人地相似,他们很愿意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

二、由表及里,深层体会

学生自学后是全班交流,根据泰国人与象共舞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这个问题,首先将学习重点锁定在第五自然段。学生读完这一段,我问学生:与象共舞是什么意思,明白了吗?此刻大多学生的回答停留在表面,认为与象共舞就是人与大象欢快地跳舞的意思。我接着追问:泰国人为什么能做到与象共舞?与象共舞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与象共舞是泰国人象和谐相处的极致表现,人与象不仅共舞,甚至共生共乐,从而提升认识。

三、授之以法,言意兼得

在课堂上,我渗透了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理解了与象共舞的含义后,我问: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与大象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的?实际上,这也是课文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抓住每一段的要点,并尽量考虑周到,从多个方面思考。根据学生的反应,我相机指导学生抓中心句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简要地回答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中,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了解到了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和课文先概述再分述的结构范式。

四、情境教学,朗读课文

最后,我创设了小导游的情境,请学生向游客介绍泰国人象共舞的异国风情。我的出发点是通过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有4位学生当了小导游,读了第三、四、五几个自然段。

教学的成功之处可以从以上介绍中略见一斑,而失败的地方也很明显。

一是放手仍然不够。虽然明知是略读课文,教师不能包办、牵引过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不自觉地越粗代庖了。如针对题目让学生质疑固然好,但不能问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人与大象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而这个问题还是后来我亲自提出来的。又如以小导游的方式进行朗读不够自由,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成果,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二是朗读指导不到位。第五自然段无疑是朗读训练的重点,但学生读得并不好。我错过了两次好的指导契机:第一次是学生回答与象共舞是怎样的场景时,我只是要学生随便读了一下,这显然不行。应该要让学生谈谈感受,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而且读的形式要多样,自由读、个人读、齐读相结合,初步奠定欢快、和谐的朗读基调。第二次是学生当导游读这一段,一直比较平淡,入不了戏,此刻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大象跳舞是有音乐的,你们想想是什么音乐?学生可能会说是摇滚、迪士科之类,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觉去读,效果应该会好些。

___________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3

温艳芳

今天我执教了《与象共舞》一课。教了之后,有这样的两点深刻感触:一是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法,培养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多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重点句。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形成了自学本领,以后就不觉得学语文难了。特别是课文2

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也可运用上这种结构形式。二是要针对课文教学的要求,落实好训练重点,让其掌握方法。例如,在《与象共舞》中从人象相处的三个场景中确定三个重点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读出人们和象群共舞的快乐和谐,感受到人与象之间没有距离。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里,集中精力,对准重点目标进行重锤猛攻,我想,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精读与略读教学反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057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