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4课(学案)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14课(学案)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通过此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过程与方法

截取《上下五千年》宋元文化部分史学、文学、艺术等资料片,丰富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采用自学法、师生讨论法、比较法、歌诀法等完成教与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其他文化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祖国灿烂文化的骄傲感。

●设计思路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与元曲”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这一重点内容上,教师搜集有关司马光的小故事,充实教学内容;同时分析该作品出现的背景、注意与《史记》的纵向比较,突出编年体的特点。

在“宋词与元曲”这一重点内容上,加大学生对这些作品的感知能力,强调学生对作品要多读,通过朗读原作,领会作品风格。

↘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教师将反映此时代特征的相关作品加以综合比较,帮助学生感性认识这一观点。以此突破这一难点。

●教与学方法

↘提问法

↘答疑法

↘讨论法

↘歌诀法

●教学资源

↘光碟《上下五千年》宋元部分:史学、宋词、元曲、《清明上河图》。

↘资料司马光小故事、部分宋词等。

●板书设计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司马光,战国五代编年忙。

二、宋词和元曲

1、辛弃疾、李清照;宋苏轼,三词佼。

2、元关汉卿《窦娥冤》,斥地又骂天。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末东京繁荣景。

●--

教学过程

提示或建议

↘复习提问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成就

↘导入新课

宋元时期,我国不仅科技成就突

出,史学、文学、艺术等成就也

光彩夺目。

↘讲授新课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板书)

(问题)1、《资治通鉴》的作

者?生活的时代?

2、《资治通鉴》的内容?

3、《资治通鉴》的体裁、

特点及价值。

(板书)《资治通鉴》司马光,

战国五代编年忙

同学们对司马光应该非常熟悉,

谁能讲讲他的小故事?

我们前面还学习了司马迁,(问

题)这两人如何区分?

(教师补充)纪传体是以人物为

中心编写;编年体是以年、月、

日等时间顺序编写,就象我们的

历史课本编写体例一样。

(教师讲述)《资治通鉴》是一

部继《史记》以后我国著名的史

学巨著

(问题)为何在北宋时期出现这

一巨著?

(教师讲述)北宋王朝与少数民

族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

势。加之北宋国内出现的一系列

困难,促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们

把目光投向历史,通过总结历史

上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统治者

借鉴。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

根本原因。

(教师讲述)司马光写作《资治

通鉴》态度非常严谨,(举例)

他40多岁时开始编写《资治通

鉴》,为了尽快完成编写工作,

他取来一块圆木,用工具把圆木

刮得光光亮亮,当枕头用,每当

疲倦极了的时候,他就在木枕上

小睡一会儿。如果一翻身,头便

会从木枕上滑下来而惊醒。只要

一醒,司马光又马上开始编写工

作。

司马光给这这个木枕取了一个

名,叫“警枕”,意思是:警惕

自己,加紧编写《资治通

鉴》,终于在司马光去世的前

两年,一部贯穿古今的编年体通

史巨著《资治通鉴》完成了。司

马光死后,人们发现《资治通

鉴》的部分残稿整整堆满了两间

房子,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竟

没有看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问题)从中你可以看出司马光

的哪些品质呢?

(教师讲述)《史记》、《资治

通鉴》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

作品,主要是因为他们都能秉笔

直书,客观地记述和评价历史,

如司马迁,能够直言汉武帝好大

喜功的过失,能将陈胜放在世家

的高位,司马光能客观评价历朝

皇帝,不因他是宋孝武帝而对他

的昏庸腐朽避而不谈,正因为如

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够熠熠生

辉,成为史学界典范作品。

(练习)

1、同学们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按

照年代先后顺序编写的,这叫

“编年体”,下列在编写体例上

与历史教科书类似的是()

A《资治通鉴》B《史记》C《梦溪

笔谈》D《诗经》

2、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正在

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

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

鉴》D《三国志》

3、《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

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从黄帝到汉武帝B从战国到五代C

从战国到汉武帝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4、判断题:《资治通鉴》是按

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

代的历史,将近500卷。()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不仅史

学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是

一个璀璨时期。

二、宋词和元曲(板书)

1、辛弃疾、李清照;宋苏轼,三

词佼。(板书)

2、元关汉卿《窦娥冤》,斥地又骂天(板书)

(问题)请对比分析辛弃疾、李

清照、苏轼三人在词的风格上的

异同?

(练习)请仔细品位下面三首南

宋时期的诗词,请你谈谈,这三

首诗词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由

此,你发现文学作品与社会有什

么关系?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

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西江造

口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

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

阙。”

──岳飞《满江红》

(教师讲述)这三首诗词,都体

现出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毛泽东

曾讲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

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

头脑中的产物”。因此,文学、

艺术的发展的确是以经济和政治

为基础的,没有宋金对峙和金兵

南下,就不会有辛弃疾、陆游、

岳飞诗词中对祖国山河分裂悲痛

等内容,如果没有元朝封建统治

者的黑暗,就不会有《窦娥冤》

剧本,没有北宋东京的繁华,便

不可能出现张择端《清明上河

图》这幅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

品,所以,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

繁荣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密

切相关。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板

书)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

末东京繁荣景(板书)

(练习)

1、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

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

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

名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B《洛神赋图》C

《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

2、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

以一位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的名

字命名了水星环行山,以纪念他

对人类文化史上的贡献,这位元

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 )

A黄庭坚 B柳公权 C赵孟頫

D颜真卿

↘巩固小结: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创造了继

隋唐之后的中华文明史的又一个

高峰,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一时期

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呢?之

一:此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繁

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

的交流加强。之二:继承了隋唐

文化之三:吸收了外来文化之

四: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

勤劳动等。之四:各民族人民的

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观看资料片《资治通鉴》

学生回答:1、司马光,生活在北

宋。

2、这部书按年代顺序,

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

300卷。

3、《资治通鉴》是一部

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全书取材广

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

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教师提示,从两人所处时代、所著

作品、作品内容、作品特点等加以

区分。

生答:

人物

司马迁

司马光

时代

西汉

北宋

著作

《史记》

《资治通

鉴》

著作内容

从传说中的

黄帝到汉武

战国到五代

著作体裁

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通史

著作特点

文笔简洁、

语言生动

取材广泛,

叙事明晰,

文笔生动

生答:勤奋、持之以恒、严谨

生答:1、A2、C3、C4、╳

这四道练习题从《资治通鉴》的体

裁、内容、与《史记》的比较、卷

数等基础知识着手,着重训练学生

的快速反映能力及基础知识的灵活

掌握能力。

生看资料片《宋词、元曲》

生朗读教材P72页词《念奴娇·赤

壁怀古》

教师提示:从三人生活的时代、经

历、来理解三人词的风格与特点。

生答:

姓名

时代

经历

特点

苏轼

北宋

经济繁

荣,家

境优裕

气势豪

迈、雄

健奔放

李清照

宋之交

开始生

活稳

定;后

流落南

风格委

婉、感

情真

挚、清

新自

然;后

期渗透

了忧伤

感情

辛弃疾

南宋

曾参加

抗金斗

争,立

志恢复

中原

风格豪

迈,倾

吐了对

山河分

的悲痛

生答:爱国,收复河山

学生讲述《窦娥冤》故事梗概。

生看资料片《清明上河图》

学生对照《清明上河图》摹本想象

口头作文,北宋东京一日游之感

学生概述宋四家: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教师强调书写正误。

学生概述元朝最著名的画家及书法

家:赵孟頫

生答:1、C2、C

生熟读4句歌诀:

《资治通鉴》司马光,战国五代编年忙

辛弃疾、李清照;宋苏轼,三词佼

元关汉卿《窦娥冤》,斥地又骂天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末东京繁

荣景

延伸阅读

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导入: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

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并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

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结合地图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出示《司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出示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

派别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
婉约派
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
辛弃疾

四、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学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五、绘画

(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讲述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时,可指出风俗画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清明上河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

(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

六、书法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课时:2课时

导入: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

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并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

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结合地图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出示《司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叙事范围

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出示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

派别词人代表作品风格

婉约派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慷慨激昂,气势豪迈。

辛弃疾

四、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学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五、绘画

(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讲述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时,可指出风俗画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清明上河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

(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

六、书法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七、小结(略)

八、作业:课后作业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学案
学习目标: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2、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及贡献。
学习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时间:人物:
优点、地位:既又,大大促进了的传播。比欧洲早约年。
2、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战国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
北宋时:出现并开始应用于。
指南针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
影响:的发明和应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唐朝中期:书籍里已有的记载。
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13、14世纪传于
沈括:时期科学家,著有《》,他创制的,领先世界年;这一名称由沈括开始使用
沈括和郭守敬
郭守敬:时期科学家,他编成的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年,还主持开凿了。


(一)、选择题。
1、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资治通鉴》相关内容的总结,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
2、观察右图仪器,想一想,这一仪器什么时候开始被用于航海事业()
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朝
3、活动课上,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是宋朝人,你们已经懂得哪些新的科学
技术?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认为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用黏土制成陶活字,然后排版印刷B.能制造火药武器
C.掌握了转轮排字技术D.将磁化的钢针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
4、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学习主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统揽的是()
A.秦汉时期的历史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C.隋唐时期的历史D.宋元时期的历史
5、假如以下人物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当他们看到下图的情景时,感到最欣慰和激动的应该是()
A.蔡伦B.毕升C.张衡D.华佗
6、王二在一次战斗中看见了几件新颖的火药武器。王二的曾祖父年轻时曾在某本书书中看到了有关火药配方的记载。据所学知识,分析王二和王二的曾祖父可能分别生活于()
A.隋朝、唐朝中期B.唐朝末年、唐朝中期
C.唐朝初期、唐朝中期D.唐朝末年、北宋初年
7、陈功同学要寻找毕升活字印刷术的最原始出处,他应该查阅()
A.《授时历》B.《梦溪笔迹》C.《资治通鉴》D.《齐民要术》
8、如果邀请郭守敬参加一次学术交流会,作为主持人的你应该怎样介绍()
①他是我国元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②他著有《授时历》③他还主持开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④他曾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奥运会上的焰火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礼花
材料二:至此,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已经全部在表演中呈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懂得在劳动当中凝结智慧,在实践当中谋求发展,因而书写了中国历史上众多的盛世宏篇。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说词。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指出图中所示与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个发明关系最密切?它的发明者是谁?

(2)阅读材料二,指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当时有何作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834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